[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模拟试卷18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eastlab115 文档编号:913756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模拟试卷1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模拟试卷1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模拟试卷1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模拟试卷1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模拟试卷1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模拟试卷 18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 西周的礼治建立的基础是 ( )(A)土地私有制(B)土地公有制(C)土地王有制(D)土地庄园制2 春秋时期,创立“ 三选”制度的是 ( )(A)商鞅(B)管仲(C)子产(D)邓析3 被誉为先秦名辩思潮创始人的是 ( )(A)管仲(B)邓析(C)子产(D)李悝4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 )(A)孔子(B)孟子(C)荀子(D)董仲舒5 以下主张不属于墨家政治法律思想的是 ( )(A)尚同(B)毁法(C)明鬼

2、(D)尚贤6 先秦主张在经济和生产方面采取“绝巧弃利” 措施的是 (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7 “不法古,不修今 ”的变法理论的提出者是 ( )(A)韩非(B)商鞅(C)董仲舒(D)仲长统8 以下明确主张“ 刑不上大夫 ”的思想家是 ( )(A)管仲(B)子产(C)贾谊(D)鲍敬言9 汉初的治国指导思想是 ( )(A)“礼治”思想(B) “法治” 思想(C)黄老学说(D)“兼爱”思想10 在政体方面,主张“ 反汉之弊,修周旧迹 ”,实行分封的是晋朝的 ( )(A)刘颂(B)张斐(C)嵇康(D)杜预11 李世民为了完善死刑审批程序而规定的制度是 ( )(A)三复奏(B)九卿会

3、审(C)犯罪存留养亲(D)五复奏12 朱熹认为诛杀犯死罪的人是 ( )(A)“滥刑”(B)违背 “德礼” 的(C)违背 “天理” 的(D)符合“天理 ”的13 明夷待访录是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_的著作 ( )(A)王夫之(B)顾炎武(C)黄宗羲(D)唐甄14 张之洞法律思想的核心是 ( )(A)一秉于礼(B)趋时更新(C)中体西用(D)因势变法15 标志着谭嗣同从扬“ 中学 ”到扬“西学”的转变的著作是 ( )(A)新学伪经考(B) 大同书(C) 仁学(D)以太说16 孟子的“仁政 ”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 ( )(A)人治思想(B)法治思想(C)德治思想(D)性恶论思想17 中国历史上最早将礼

4、与法结合,使儒法两家趋于合流的是 ( )(A)孔子(B)韩非(C)荀子(D)董仲舒18 下面不属于韩非的主张的是 ( )(A)以法为本(B)信赏必罚(C)重刑少赏(D)厚赏重罚19 在秦王朝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 (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20 汉初的治国指导思想是 ( )(A)“礼治”思想(B) “法治” 思想(C)黄老学说(D)新儒学21 理学家中,以继承“ 道统 ”为己任,主张道德修养从 “仁义”开始,最后达到“ 治国,平天下”的是 ( )(A)韩愈(B)李翱(C)朱熹(D)周敦颐22 杨坚晚年将 发挥到极端的地步,并把刑罚的锋芒指向劳动人民 ( )(A)

5、儒家重罪轻刑主张(B)儒家的重刑轻罪主张(C)法家的轻罪重刑主张(D)法家的重罪轻刑主张23 朱熹认为追求生存所需的合理的物质需要是 ( )(A)违背“天理 ”的(B)滥刑(C)违背 “德礼” 的(D)符合“天理 ”的24 设“明法科 ”,培养执法官吏的提倡者是 ( )(A)范仲淹(B)王安石(C)张居正 _(D)魏源25 下列选项中,不是金世宗破格选用人才措施的是 ( )(A)取一技之长,不待“全才”(B)改革官吏终身制,劝说老年官吏退休(C)不循资历,多用青年人(D)用人“试之以事 ”26 王夫之主张“ 法简刑轻 ”,下列不属于这种主张的是 ( )(A)废止酷刑(B)及时结案(C)反对秋冬

6、行刑制度(D)实行秋冬行刑制度27 提出国家、刑法、礼乐起源于“农” 的近代思想家是 ( )(A)魏源(B)龚自珍(C)洪秀全(D)林则徐28 沈家本等人遵循“ 中外通行 ”的修律方针所进行的修律活动长达 _年之久( )(A)8(B) 9(C) 10(D)1529 清末修律的根本原因在于 ( )(A)列强压迫(B)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推动(C)清朝统治者认识的改变(D)旧的法律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关系30 1905 年,孙中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即 ( )(A)兴中会(B)同盟会(C)光复会(D)华兴会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

7、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 后期法家的主要代表有 ( )(A)商鞅(B)韩非(C)李斯(D)管仲(E)赢政32 刘颂提出的法令画一的主张包括 ( )(A)重新解释了“ 看人设教” 、“随时之宜”等观念(B)君臣与百姓同罪不同罚(C)君臣之间严格划分立法、司法方面的职责(D)法律的解释权集中于中央主管司法的大臣(E)原心论罪,议事以制33 以下属于朱熹关于德、礼、政、刑关系的论述的有 ( )(A)德礼为本,政刑为末(B)德礼之间,以德为本,以礼为末(C)政是统治工具,刑是辅助统治的方法(D)德礼与政刑本质上是一致的(E)重视礼义道德的感化作用34 洪秀全在“

8、天下一家” 思想的指导下,主张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其具体做法是 ( )(A)在考试制度上,规定妇女可以同男子一样参加考试(B)在经济上,规定按人口多少分田,不分男女(C)严禁娼妓,不得实行封建多妻制(D)允许寡妇改嫁(E)任用妇女为官35 在清末礼法之争中,礼教派的代表人物有 ( )(A)张之洞(B)刘延琛(C)劳乃宣(D)陈宝琛(E)林则徐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36 作内政而寄军令37 以刑去刑38 刑、礼、道迭相为用39 同条共贯、相扶成治40 仁学四、简答题每小题 7 分41 简述秦王朝“ 法治” 思想的主要内容。42 简述鲍敬言“ 无君论” 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43 简

9、述范仲淹限制君权,“君臣共理天下” 的主张。五、论述题每小题 12 分44 试述王安石的“ 三不足 ”理论。45 试论龚自珍的“ 更法改图 ”思想。全国自考(中国法律思想史)模拟试卷 18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西周的礼治是建立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土地王有制基础上。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管仲打破了“亲亲”的宗法原则,任用贤能,同时制定了“三选”制度。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邓析的哲学逻辑思想

10、十分丰富,被誉为先秦名辩思潮的创始人。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春秋末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墨子和墨家学派提出了兼爱、尚贤、明鬼、非命、尚同等十项主张。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老子认为若能做到“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就可以使人们保持淳朴的天性。老子是道家的作品。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为了推行变法,商鞅提出了“不法古,不修今”的变法论。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贾谊主张上下、尊卑、贵贱之间要有严格的等级界限,因此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在法律面前也应不平等。他明确提出“刑不上大夫”的主张。9 【正确答案】 C

11、【试题解析】 继秦而起的西汉王朝十分重视总结秦朝骤亡的教训,以主张“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黄老学说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在政体方面,刘颂主张“反汉之弊,修周旧迹”,实行“裂土分人,以王同姓”分封制。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为了避免枉杀事件的发生,李世民规定了“五复奏”制度。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朱熹看来,为政严则令行禁止,能够禁奸止乱,制止犯罪。因此,对于犯死罪的人不用“罪疑从轻”,诛杀犯死罪的人是符合“天理”的。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黄宗羲的著作有明儒学案和明夷待访录。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张之洞法律思

12、想的核心是“中体西用”。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谭嗣同赴南京候补知府职,写成了著名的仁学一书,从而开始从扬“中学”到扬“西学”的转变。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孟子的“仁政”,也就是他反复强调的“以德服人”的王道,显然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德治思想。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荀子的“隆礼”重法,以儒(礼)为主,儒法合流的法律思想,不仅对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起过积极的作用,而且对中国封建法制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韩非继承、发展了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人的思想,形成了较系统、完整的法治理论。他主张“以法为本”,为了贯彻赏罚,他

13、提出了信赏必罚;赏罚应“合于形名”;赏罚有度;厚赏重罚。1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秦朝统治者是先秦法家思想的继承者和实践者,而先秦法家一向是崇尚严刑峻法之类的暴力的。2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继秦而起的西汉王朝十分重视总结秦朝骤亡的教训,严厉批判了秦朝“专任刑罚”的法家思想,转而以主张“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黄老学说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2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以继承“道统”为己任,主张道德修养从“仁义”开始,最后达到“治国,平天下”的是韩愈。2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杨坚晚年,“用法益峻”,许多无辜的臣民惨死在他的严刑峻法之下。他把法家轻罪重刑的主

14、张,发挥到极端的地步,并把刑罚的锋芒指向劳动人民。2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朱熹认为,“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人们正当的生存需要,如饥食渴饮之欲,是“合当如此”(合理)的“天理”,不是“人欲”。超过这个限度,要求“美味”,一味追求“饮食男女”,那就成了“人欲”。由此可见,朱熹并不排斥人们生存的合理的物质需要。2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王安石建议恢复“明法科”,以“律令、刑统大义、断案”为考试内容,考试合格后,才能充任司法官吏。2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金世宗提出破格录用人才的主张和措施是:其一,举荐人才“不私亲故”;其二,用人“试之以事”;其三,不循

15、资历,取用壮年;其四,注重选拔基层“下僚”;其五,取一技之长,不待“全才”;其六,改革官吏终身制,劝说老年官吏退休。2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王夫之从“宽以养民”出发,主张“法简刑轻”,要求废止酷刑,并反对秋冬行刑制度,要求及时结案等。2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在农宗篇中,龚自珍首先提出了国家、刑法、礼乐起源于“农”的理论。2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沈家本等人遵循“中外通行”的修律方针所进行的修律活动长达十年之久。2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关系有很大变化,因而旧的法律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关系,必须制定新的法

16、律。这是清末修律的根本原因。3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905 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建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后期法家,是指战国后期新兴地主阶级在各诸侯国内进一步巩固政权,并争取实现统一的法家,其主要代表人物有韩非、李斯等。32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法令画一,执法必严,以律断罪。晋惠帝时,“法渐多门,令甚不一”,刘颂就任三公尚书后,即上疏强调严明法制。首先,刘颂严格区

17、分了君臣在立法、司法方面各自的职责。其次,刘颂提出了“夫人君所与天下共者法也”。再次,刘颂重新解释了“看人设教”、“随时之宜”等观念,认为法律的解释权应集中于中央主管司法的大臣。33 【正确答案】 A,B,C,D,E【试题解析】 朱熹对德、礼、政、刑关系的论述,有几点值得注意:其一,德礼为本,政刑为末,但它们在本质、目的上是一致的;其二,在德礼之间,应以德为本,以礼为末;其三,就政和刑的关系来说,政是统治工具,刑是辅助统治的方法;其四,重视礼义道德的感化作用。34 【正确答案】 A,B,C,D,E【试题解析】 洪秀全在“天下一家”思想的指导下,主张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在太平军中有很多

18、女战士、女将军,革命政权中有女官吏。在考试制度上,规定妇女可以同男子一样参加考试;在经济上,规定按人口多少分田,不分男女;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妇女的政策法令,如严禁娼妓,不得实行封建多妻制,也允许寡妇改嫁。35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1907 年,由宪政编查馆咨交各省签注意见,从而触发了“礼教派”与“法理派”之间的激烈斗争。前者以张之洞、劳乃宣为代表,后者以沈家本为代表。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36 【正确答案】 春秋时齐国改革家管仲提出以法理政,以法统军,以法治民,并积极地建立各项制度以实现这一政治主张。“作内政而寄军令” 即其中之一。即将“国”分成三个区域,把“鄙”分为五个区域,

19、让士、农、工、商分别居住,职业世袭。对农实行“相地而衰征 ”的政策,打破井田制的限制,让士“使就闲然”,全部变为统治阶级的“常备军 ”。“作内政而寄军令”的基本特征在于:将军事制度融会于行政制度之中,以法律强制手段迫使民众就范。37 【正确答案】 战国时期法家推行重刑思想。以刑去刑,即以刑罚来废止刑罚,对轻罪施以重刑,轻罪就不会出现,重罪就没有了。商鞅还以为罪刑相称的判决达不到以刑去刑的目的。它夸大了暴力作用,成为法家及秦始皇推行严刑峻罚的理论基础。38 【正确答案】 白居易认为法家的以法治国,儒家的礼乐仁政,道家的清静无为,对于维护封建统治来说,各具有不同的作用,都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刑、礼

20、、道”循环表里,迭相为用,才能使“王者之化” 成功。39 【正确答案】 同条共贯、相扶成治是王夫之提出的法律体系说。他认为,各代的法律要适应当时的形势和需要而建立,因而自成体系,内部协调,并与当时的政治、道德相一致。他强调,法律制度所包括的各方面是围绕其中心“互相裁制” ,共同发挥作用的,因而绝不能只取其中一部分而割裂其他方面。40 【正确答案】 仁学是谭嗣同的代表作。书中猛烈地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提出了“ 冲决一切封建网罗 ”的口号,表达了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向往,标志着他从扬“ 中学 ”到扬“西学”的转变,即从反对变法维新到积极参与变法维新的转变。四、简答题每小题 7 分4

21、1 【正确答案】 秦朝统治者统一中国后,建立了以法家思想为指导的专制统治,推行“事皆决于法 ”的法治思想,用严刑峻法来统治人民,其法治思想包括以下几方面:“事统上法”的指导思想,加强法律的统一;“ 事皆决于法”的法治思想;严刑峻法,“ 深督轻罪”;“以法为教” 的文化专制思想。秦王朝“ 事皆决于法”的“法治”思想对秦统治者实现统一,建立和巩固中央集权封建国家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其采用单纯的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秦王朝的速亡。42 【正确答案】 (1)鲍敬言是我国思想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无君、无政府主张的思想家,其法律观的内容特点是:否定“ 君权神授”论,提出暴力征服说,认为国家法制

22、、君丰义的产生是暴力和征服的结果。否定君主设刑是 “兴利除害”,批判君主“屠割天下 ”的罪恶。指出社会犯罪、人民起义的根源在于君主制度,在于无道君主的统治。建立“ 无君无臣 ”的理想社会,废弃任何国家和法制。(2)鲍敬言的 “无君论”脱胎于老子“小国寡民”的社会图景,有复古、颂古倾向,同时其中包含着无政府主义和法律虚无主义的观点,有不科学的一面,但在一千多年前的古代社会,能直接批评和否定神权政治,揭露批判君主专制的罪恶,又具有合理和积极的一面,在法律思想史上有重要意义。43 【正确答案】 范仲淹试图对北宋王朝君王个人专断进行遏制,其具体办法是劝说皇帝明晓“ 君臣共理天下 ”的道理,重用贤臣、遵

23、守法制。他认为君主应该做到:克服“独断”,“偏听” 。他认为自古“ 建官”,目的就在于“君臣共理天下”。皇帝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应与臣下共处国事,共商大计。重宰相谏官御史之职。要求提高宰相等的职权,广开言路,上达民情。“舍一心之私”,执法公正。实现“君臣共理天下 ”的重要途径是执法以公、赏罚惟一。范仲淹的“君臣共理天下”说,不仅是针对当时皇权太重的现实而出发的,更重要的是为推行改革服务的。五、论述题每小题 12 分44 【正确答案】 在变法革新之初,王安石曾针对守旧势力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的理论和因循 “祖宗旧法 ”的陈腐观点,提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其一,“天

24、变不足畏 ”。王安石认为,天是物质,是自然,自然界的灾异不值得害怕,用“天人相分 ”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把政敌们的恶意攻击压制下去。其二,“祖宗不足法 ”。王安石认为,祖宗的立法,不适应时势需要的,理应改变;而宋朝之所以“ 积贫积弱”,正是由于“累世因循祖宗成法”的缘故,只有“ 变风俗,立法度”,才能改变这种局面。其三,“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认为,社会上的流俗之见用不着顾虑,只要新法可行,“当乎义理,何恤乎人言” 。显然,王安石这种不怕天,不怕祖宗,不怕守旧势力的反对,坚决主张变法改革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45 【正确答案】 龚自珍生活在中国封建社会开始总崩溃,西方资本主义开始侵入,农民起义蓬

25、勃发展的年代,时代的洪流推动和促使龚自珍走上了要求“更法” 、“改图”的改革现状的道路。其思想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批判封建法律制度, “更法改图”。龚自珍猛烈抨击清王朝政治的衰败腐朽,揭露封建统治存在的深刻危机:以“ 不可破之例”束缚包括司法官吏在内的各级官吏;刑狱黑暗,司法官吏残暴地迫害人民。这种批判能激起人们对封建专制的愤恨,有进步作用。龚自珍主张仿古法而行之,大声疾呼“更法改图” ,但并不要求对清朝政治法律制度作根本性的改革,而且认为改革“不可以骤” ,以免人民群众对旧制度冲击得太厉害,损害地主阶级根本利益。(2)国家、刑法、礼乐起源于“ 农”说。龚自珍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所有的人都有追求财富的欲望,而人的这种欲望应平均地得到满足。社会危机的原因是贫富不均。他在农宗篇中首先提出了国家、刑法、礼乐起源于“农” 的理论。(3)不拘一格降人才。他认为造成清朝官僚集团的庸碌无能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腐朽的科举制度,希望在用人问题上进行改进。(4)禁绝鸦片,宜用重典。他认为“ 刑乱邦用重典” ,用法律手段禁绝鸦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