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自考(心理学)模拟试卷 7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 下列哪一事件是心理学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A)1890 年美国学者詹姆斯发表了他的经典著作 心理学原理(B)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条件反射学说(C) 1879 年德国学者冯特受到自然科学的影响,建立心理实验室(D)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了解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情绪状态和个性特征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A)测验法(B)观察法(C
2、)实验法(D)调查法3 下列关于随意后注意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注意指向一个对象后期出现的一种特殊形式(B)它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C)它和自觉的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D)它需要有意志的努力4 希尔加德所说的“ 隐蔽观察者 ”是指(A)当时难以觉察的意识经验(B)无意识(C)前意识(D)接受暗示后所经历的意识活动5 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对韦伯定律作了进一步的发展,由费希纳定律可知,知觉经验与刺激强度之间在数量上是一种(A)函数关系(B)对数关系(C)正比例关系(D)反比例关系6 两个声音同时到达耳朵相混合时,如果两个声音强度大致相同,频率相差较大,就会产生(A)噪音(B)拍音
3、(C)混合音(D)纯音7 当前得到公认的记忆的三存储模型认为,记忆加工有三个不同的阶段,它们分别是(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A)语义记忆(B)感觉记忆(C)工作记忆(D)情景记忆8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过程与( )的关系。(A)时间(B)学习程度(C)记忆材料(D)记忆方法9 下列不属于学习的组织策略的是(A)群集(B)摘录(C)小结(D)划线10 人工概念是人为的、在程序上模拟的概念,这种方法的首创者是(A)赫尔(B)布鲁纳(C)罗施(D)马丁11 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等均属于(A)特殊能力(B)一般能力(C)认知能力(D)创造能力12 斯腾伯格认为在认知性智力活动中起着最重要的
4、核心作用,它决定人们解决问题时使用的策略的智力内部构成成分是(A)元成分(B)操作成分(C)知识获得成分(D)技能获得成分13 有研究表明,同卵双生子即使生长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他们的智商也有很高的相关,这说明了(A)人的智力发展与家庭环境没关系(B)遗传对智力有很大的影响作用(C)人的智力发展与遗传没关系(D)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水平是先天决定的14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动机分为匮乏动机和(A)交往动机(B)社会动机(C)成长动机(D)生理动机15 俗话说:“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表明了人格的(A)独特性(B)稳定性(C)统合性(D)复杂性16 运动员为了追求更高、更强的目标,敢
5、于冒险,勇于向自己的生理极限挑战,不断地刷新成绩,这种人格类型属于(A)智力 T+型(B)智力 T 一型(C)体格 T+型(D)体格 T 一型17 拥有信息并试图进行沟通的人,指的是人际沟通基本模式中的(A)信息源(B)信息(C)目标靶(D)沟通背景18 当群体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时,群体中的成员每人所付出的努力会比个体在单独情况下完成的任务时偏少的现象,它一般发生在多个个体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合作,自己的工作成绩又不能单独计算的情况下。这被称为(A)社会助长(B)社会惰化(C)社会干扰(D)去个体化19 个体遇到挫折时,表现出与年龄、身份不相符的幼稚行为。这种心理防御机制称为(A)否认(B)压抑
6、(C)转移(D)退行20 目前,我国发展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广泛采用的研究方法是(A)横断研究法(B)纵向研究法(C)群体序列研究法(D)对照研究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 3 分21 意识22 学习23 心理测验24 群体思维三、简答题每小题 5 分25 简述听觉理论。26 简述斯皮尔曼有关智力研究中的 g 因素理论。27 简述动机的功能。28 简述人际沟通的功能。29 毕生发展心理学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 31、32 小题任选 1 题,2 题均答者,以前 1 小题计分,8 分。第 33 小题必答。10 分。共 18 分30 记忆中的遗忘现象受哪些因素的影响?31 试述压力
7、产生的原因。32 女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数学能力往往优于男生,但到青春期以后,这种优势往往被男生所占有,并且男生一直把这种优势保持到老年。你能用心理知识解释这一现象吗?全国自考(心理学)模拟试卷 7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 【正确答案】 C2 【正确答案】 B3 【正确答案】 D4 【正确答案】 A5 【正确答案】 B6 【正确答案】 C7 【正确答案】 B8 【正确答案】 A9 【正确答案】 C10 【正确答案】 A11 【正确答案】 B12 【正确答案】 A13 【
8、正确答案】 B14 【正确答案】 C15 【正确答案】 B16 【正确答案】 C17 【正确答案】 A18 【正确答案】 B19 【正确答案】 D20 【正确答案】 C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 3 分21 【正确答案】 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22 【正确答案】 学习是指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有所表现。23 【正确答案】 心理测验是指在对心理进行测量时所使用的工具,有时也称心理量表。通常它
9、是由一种精心设计的测试题目或项目组成,其作用在于抽取一组标准化的行为样本,通过对这组行为反应的观察分析,测验者就可以对引起行为的心理活动做出推论和解释。24 【正确答案】 高凝聚力的群体在进行决策时,成员的思维会高度倾向于一致,以至于使其他变通行动路线的现实性评估受到压抑。这种群体决策时的倾向性思维方式叫做群体思维。三、简答题每小题 5 分25 【正确答案】 (1)位置学说。位置学说也称为行波学说,是由生理学家贝克西提出的。他发现位于基底膜上的不同部位的毛细胞对不同的特定频率发生最大反应,基底膜上的毛细胞反应高频声音,越是远端部分的毛细胞越对于频率低的声音发生反应,并且把该频率的信号传给听神经
10、。听神经中每个神经细胞都对一个特定的频率最敏感,因此通过听神经中不同神经细胞的激活,人就听到了不同的声音。位置学说能够解释大多数声音的听觉现象,但对于人能够听到的最低频率,如 20 赫兹的声音,是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毛细胞的。因此对于声音如何编码还不能做出圆满的解释。(2)频率匹配学说。研究发现简单的频率理论只适用于 1000 赫兹以下的低音,而频率匹配学说在此基础上作了一定发展。频率匹配学说认为对于 1000 赫兹以上的中度音高的声音,不只是由单独一个神经细胞,而是由一组神经细胞组合起来构成与之相匹配的频率,也就是说,神经细胞分成数组,各自以轮班的方式发射神经冲动,不同的组分别对声波压力产生神
11、经冲动,各组同步发放,产生对高频声波的识别功能,称频率匹配学说,也称排发说。26 【正确答案】 斯皮尔曼提出,在各种心理任务上的普遍相关是由一个非常一般性的心理能力因素或称 g 因素所决定。在一切心理任务上,都包括这个一般因素(g因素)和某个特殊因素( 或称 s 因素)两种因素。g 因素是人的一切智力活动的共同基础,s 因素只与特定的智力活动有关。一个人在各种测验结果上所表现出来的正相关,是由于它们含有共同的 g 因素;而它们之间又不完全相同,则是由于每个测验包含着不同的 s 因索。斯皮尔曼认为,g 因素就是智力,它并不能直接由任何一个单一的测验题目度量,但是可以由许多不同测验题目的平均成绩进
12、行近似的估计。27 【正确答案】 (1)激活功能:它推动人们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2)指向功能:动机使个体进入活动状态之后,还能指引个体的行为指向一定的方向。(3)调节与维持功能:动机也决定个体行为的久暂性,在没有达到目标之前,行为会一直存在。28 【正确答案】 人际沟通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能够促进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协调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人们的行为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从而使社会生活维持动态的平衡。它还具有需要满足的功能,个人通过表达自己的身心状态,实现与他人的联系,明确人际关系的行动方向,从而使自我价值得以实现。29 【正确答案】 (1)人生的发展,除了身体在生物意
13、义上的发育、成熟以外,是一个伴随人的一生的过程,其行为的变化过程贯穿于从胎儿期到死亡的全部一生中,行为变化过程反映了个人的不同行为表现增强和减退的情况。(2)发展具有多维性和多向性,发展的方向也因发展内容的种类不同而有所不同。(3)发展由获得和丧失组成,是一个有序变化的过程,并非仅仅意味着增长。(4)心理发展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和可塑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形式。(5)心理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个体的发展是年龄阶段、历史阶段和非规范事件等多种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 31、32 小题任选 1 题,2 题均答者,以前 1 小题计分,8 分。第 33 小题必答。10 分。共
14、18 分30 【正确答案】 (1)与编码信息联系的紧密程度。在长时记忆中,信息经常是以语义方式组织的,因此,与信息意义紧密联系的线索往往更有利于信息的提取。(2)对记忆情境和状态的依存性。一般来说,当努力回忆在某一环境下学习的内容时,人们往往能够回忆出更多的东西。因为事实上我们在学习时,不仅将要记的东西予以编码,也会将许多在同时发生的环境特征编入长时记忆。这些环境特征在以后的回忆中就成为有效的提取线索。环境上的相似性有助于或有碍于记忆的现象叫做情境依存性记忆。同外部环境一样,学习时的内在心理状态也会被编入长时记忆,作为一种提取线索,叫做状态依存性记忆。这种由心境引起的记忆差别在人们试图回忆对自
15、己有意义的情节时往往非常明显。因为人们总是将往事赋予一定的个人情绪色彩。(3)提取中的情绪的作用。个人情绪状态和学习内容的匹配也影响记忆。研究表明。心境一致性效应既存在于对信息的编码中,也包含在对信息的提取里。一般来说,人们常会因故事中主人公的悲哀而悲哀,因主人公的死里逃生而激动不已,情绪上的共鸣促进了与情绪有关的信息加工。情绪对记忆的影响强度取决于情绪类型、强度和要记忆的信息内容。一般来说,积极情绪比消极情绪更有利于记忆,强烈的情绪体验能导致异常生动、详细、栩栩如生的持久性记忆。此外,当要记的材料与长时记忆中保持的信息没有多少联系时,情绪对记忆的作用最大。这可能是由于在这种情况下情绪是唯一可
16、资利用的提取线索。31 【正确答案】 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我们将这些具有威胁性或伤害性并由此带来压力感受的事件或环境称为压力源。生活中的压力源可能存在于人们自身,也可能存在于环境中。但是,人类最主要的压力源是人。人际关系是造成压力的最主要来源。心理学家把造成压力的各种生活事件进行分析,提出了四种类型的压力源:(1)躯体性压力源。躯体性压力源是指通过对人的躯体直接发生刺激作用而造成身心紧张状态的刺激物,包括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刺激物。(2)心理性压力源。心理性压力源是指来自人们头脑中的紧张性信息。例如心理冲突与挫折、不切实际的期望、不祥预感以及与工作责任有关的压力的紧张等。(3)社会性
17、压力源。社会性压力源主要指造成个人生活方式的变化,并要求人们对其做出调整和适应的情境与事件。社会性压力源包括个人生活中的变化,也包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事件。(4)文化性压力源。文化性压力源最常见的是文化性迁移,即从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背景进人到另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背景中,使人面临全新的生活环境、陌生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从而产生压力。32 【正确答案】 从心理学上讲,智力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智力的个体差异,二是智力的团体差异。其中智力的团体差异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智力的性别差异。一般来说男性与女性在总的智商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两性在智力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一些特殊能力方面,如空间能力、数学能力、言语能力上的差异等。男性在空间能力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女性在言语能力上占有优势。而且这种差异还具有一定的年龄特征。其发展趋势表现为随年龄增长而差异加大。在小学中,数学课主要是一些简单的运算,有些四则运算题还受阅读能力影响,所以这个阶段女生的成绩往往优于男生,到了青春期以后,学生所学的数学往往就不再是简单运算了,需要抽象的逻辑思维与空间想象能力,所以这个时期女生在数学上的优势就往往被男生所占有,而且这种差异还会随年龄增长而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