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自考(语言学概论)模拟试卷 6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关于“ 语言” 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语言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组合而成的(B)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C)语言符号具有离散特征和线性特征(D)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可以任意改变2 e是( )(A)前半低不圆唇元音(B)后半低圆唇元音(C)前半高不圆唇元音(D)后半高圆唇元音3 从语音的社会功能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 )(A)音位(B)音素(C)音节(D)音渡4 下列各组辅音中,发音部位相同的一组是( )(A)p ,k(B) n,b(C) ts,s(D)d ,f5 汉语普通话中,处于对立关系的是( )(A)b和p(
2、B) p和t(C) t和d(D)a和 6 下面各词属于汉语方言词的是( )(A)奢侈(B)瘪三(C)啤酒(D)调型7 英语动词“ 唱” 的原形是 sing,过去时形式是 sang,这在语法手段的词形变化中叫作( )(A)附加(B)屈折(C)异根(D)零形式8 下列词语属于复合词的是( )(A)琵琶(B)徘徊(C)卡车(D)瓜子9 汉语经常用四字格表示而且使用最多的熟语形式是( )(A)成语(B)谚语(C)惯用语(D)歇后语10 语法现象可以分成“ 核心语法现象 ”和“外围语法现象”,其中“ 核心语法现象”主要是指( )(A)词语搭配问题(B)意义表达问题(C)语音实现问题(D)句法结构问题11
3、 下列关于虚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虚词可以分为辅助词和功能词两个小类(B)虚词包括助动词、介词、连词和语气词(C)虚词是没有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的词(D)使用虚词来表现语法意义属于词法手段12 用义素分析法分析多义词,是以什么为单位的( )(A)整个词(B)这个词的全部意义(C)这个词的某一义项(D)这个词的某些义项13 下列各组词中,不属于同义词的一组是( )(A)凉快凉爽(B)衣服衬衣(C)情感感情(D)保护庇护14 基本词组主要利用的语法手段是( )(A)虚词(B)语序(C)重叠(D)语类选择15 下列文字中,不属于自源文字的是( )(A)古埃及文字(B)古汉字(C)古希腊
4、文字(D)苏美尔文字16 下列各项中,甲和乙是预设关系的是( )(A)(甲) 他买了一支钢笔(乙) 他买了一支笔(B) (甲)老王在小李的左边(乙)小李在老王的右边(C) (甲)他早就不在学校工作了(乙)他以前在学校工作过(D)(甲) 什么水果他都吃过(乙) 他吃过苹果17 语言谱系分类的层级体系从上到下是( )(A)语群,语系,语族,语支(B)语系,语族,语支,语群(C)语支,语族,语系,语群(D)语族,语群,语系,语支18 日语是( )(A)象形文字(B)表意文字(C)音位文字(D)音节文字19 关于掌握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阶段的途径,正确的表述是( )(A)第一语言主要靠获得,第二语言主要
5、靠学习(B)第一语言主要靠学习,第二语言主要靠获得(C)二者都主要靠获得(D)二者都主要靠学习20 从外语教学角度看,不同的人中介语的发展规律大致相同,这一学习发展过程被称作( )(A)外在刺激(B)内在大纲(C)语言迁移(D)语言模仿二、多项选择题21 语流中有些音在发音上变弱,这种现象叫弱化。弱化的表现有( )(A)脱落(B)清辅音变成浊辅音(C)浊辅音变清辅音(D)单元音变成复元音(E)单元音向央元音靠拢22 下列单位中由两个语素组成的复合词是( )(A)席子(B)葡萄(C)主席(D)画家(E)棋子23 下列手段中属于分析性手段的是( )(A)屈折(B)语类选择(C)虚词(D)语调(E)
6、语序24 下列关于语言发展演变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有( )(A)稳固和发展都是语言必须具备的属性(B)语言的演变发展不能采用突变的方式(C)语言在不同地域的演变速度基本一致(D)语汇的迅速发展会立即引起语音演变(E)语法规则因地位重要而不易发生演变25 下列词典属于语言或语文词典的是( )(A)现代汉语词典(B) 新英汉词典(C) 北京话土语词典(D)现代汉语动词搭配词典(E)汉语成语小词典三、名词解释26 元辅音分析法27 音符28 中介语29 外语教学的听说法四、简答题30 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边pian 55、帮pa 55和八pA 55这三个音节中的a 、 和A三个音素,用同一个音位a
7、来表示,请用音位的相关知识解释这一现象。31 为什么说在述谓结构中谓词是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成分?32 “修路”、“老人可以接待”都是歧义结构,试从语义角色的角度加以说明。五、分析题33 把下列汉语合成词中所有的语素提取出来,分别填入 A、B 、C、D 四项中:飞机,笑,呵呵,科学,家,老虎A.自由语素:_B.黏着语素:_C.实义语素:_D.虚义语素:_34 下列词组都是“ 动词+ 动词”的结构,可以分别构成联合词组 (A)、动宾词组(B)和动补词组(C) 。A.研究讨论讽刺挖苦B.打算回家禁止通行C.挖掘出来搬运上去六、论述题35 语言分化的产物有哪些?试举例说明。36 试论述儿童语言获得的原
8、因和条件。全国自考(语言学概论)模拟试卷 6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语言符号的性质有任意性、强制性、可变性、离散性和线性,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并不是指其音义关系可以随意改变,而是指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其所表示的意义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元音舌位位图可以知道e是舌面前元音、半高元音、不圆唇元音,故选 C。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音位是特定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剐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4 【正确答案】 C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现代汉语中p和t是两个不同的音位,它们之间必定是对立关系,bd分别是pt这两个音
9、位的变体,a 是同一音住的两个条件变体。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方言词指在某一地域方言中所使用的词。如东北方言的“忽悠”,昊方言中的“瘪三”等等。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屈折就是指词的内部发生语音的交替变化。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琵琶、徘徊、卡车都是单纯词,瓜子是复合词。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成语是汉语特有的而且最大量使用的熟语形式。成语一般是四个字的,例如“狐假虎威、叶公好龙”等;也有个别成语不止四个字,例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核心语法仅指句法结构规则;外围语法则包括与语法有关的词语知
10、识、语义知识和语音知识,是一种较新的语法分类观点,在理论和方法论上有重要意义,也适用于各种语言。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使用虚词来表现语法意义属于句法手段的一种,而不是词法手段。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掌握义素分析法的定义和步骤,熟知义素分析法就能得出正确选项。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构成同义词的条件是:不同词语的词义所概括反映的对象必须是相同的,或者基本相同,因而指称某一大类事物的词和指称这一大类事物中的某一小类的词不能构成同义词。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虚词和语类选择属于句法手段,重叠明显不是主要的词法手段。15 【正确答案】 C16 【正确
11、答案】 C【试题解析】 预设关系跟蕴含关系一样,也是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预设关系表明乙端是甲端表达出来的背景意义。AD 项是蕴含关系,B 项这两个句子表达的意义完全相同。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凡是有亲属关系的语言都属于同一个语系,同一个语系之下根据亲属关系的远近可分为若干个语族,同一个语族还可以分出不同的语支,有时甚至还可以在语支之下分出不同的语群。1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音节文字的代表性文字是日语。1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第一语言指的是母语,主要是“获得”的,第二语言指的是外语主要是“学得”的。2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ACD 三项不属于中
12、介语现象。二、多项选择题21 【正确答案】 A,B,E22 【正确答案】 C,E23 【正确答案】 B,C,D,E【试题解析】 凡是通过结构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句法手段,也叫分析性手段。分析性手段主要包括虚词、语类选择、语序和语调四小类。24 【正确答案】 C,D,E【试题解析】 语言发展演变的两大特点即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渐变性即语言是逐步发展演变的,不允许有突飞猛进的变化。不平衡性即语言内部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以及在不同的地域之间,语言发展的速度和方向是不一致的。25 【正确答案】 A,B,C,D,E三、名词解释26 【正确答案】 元辅音分析法:元辅音分析法就是以元辅音为基本分析单位
13、的一种音节结构分析法。音节结构可以分为 V、C-V、V-C、C-V-C 四种不同的结构类型。例如汉语普通话中 i(一)、ti(题) 、an(安)、tan(谈)四个音节分别属于这四种基本类型。27 【正确答案】 音符:音符即表音的字符,指文字系统中那些与所代表的语言单位在语音上有联系的文字符号,音符当初都是由已有的意符转化而来的。例如,古汉字的“其”原来是“簸箕”的意思,是一个意符,后来用该字记录同音的虚词 “其”,在这种情况下,“ 其” 就成了表音的字符。28 【正确答案】 中介语:中介语是外语学习者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建立的一种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所学外语的语言系统。中介语是不断地从母语向外语靠
14、近的语言形式,在学习初期发展较快,越到后期发展越慢。中介语是只属于个人的语言系统。29 【正确答案】 外语教学的听说法:听说法是受结构主义语言学“刺激一反应” 学说影响而产生的外语教学法。其特点是主要使用谈话类教材,注重口语听说训练和句型练习,通过反复的口语练习掌握语法规则形成语感。这种教学法在读写能力和语言分析能力方面相对较弱。四、简答题30 【正确答案】 根据归并音位的原则,即互补原则和语音相似原则来看,几个有各自的出现环境而从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出现的音,彼此问的差别不能起区别意义的作用,当它们在语音上又相近时,就可以将它们归入同一音位。我们来看pian55pa 55和pA 55这三个音节
15、, a出现在舌尖鼻音 n前, 出现在舌根鼻音 前,A则出现在只有韵腹的音节中。它们三个出现的环境不同,在读音上,也没有明显的差别,所以将a 和A划为同一音位 a。31 【正确答案】 一个述谓结构可以有多少变元以及可以有何种性质的变元,都是由谓词的语义决定的。比如“睡觉” 的意思是“进入睡眠状态”,在这种行为中,只有行为发出者,而不会有另外的涉及对象,因而“睡觉” 作为谓词就只能带一个表示行为发出者的变元。而“ 喝”作为谓词就可以带两个变元,即行为的发出者和这一行为所涉及的客体。因为谓词语义规定了述谓结构的内容,从而也就规定了句子的语义框架,有了这个语义框架,再用符合谓词语义要求的变元把这个框架
16、填满,就产生了句子的命题。因此,我们说,在述谓结构中,谓词是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成分。32 【正确答案】 “ 修路” 有两个意思,一个是通过“修”这个动作,使之有了“ 路”,另一个是原本就有“ 路” ,但 “路”有问题,通过“修”使之好。“ 老人可以接待”也有两个意思,一个是“ 可以接待老人 ”,另一个是“老人可以接待别人”。五、分析题33 【正确答案】 A:飞 笑 科学 虎B:机 呵呵 家 老C:飞机 笑 科学 虎D:呵呵 家 老34 【正确答案】 (1)联合词组的两个动词意义相近、构造相同,整个词组在意义上表示并列的动作行为。(2)动宾词组的前一个动词是谓宾动词(带动词性宾语的动词),整个词
17、组在意义上有支配和被支配关系。(3)动补词组的后一个动词是趋向动词(表示趋向意义的动词),整个词组在意义上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六、论述题35 【正确答案】 语言随着社会分化而分化。当一个社会集团由于某种原因而分化为几个社会集体时,语言也会出现分化。同时,社会分化程度的深浅也直接决定着语言分化的程度。语言的分化首先表现为地域方言,即同一种语言的各种地方变体的产生上。地域方言是与社会的半分化状态相适应的。一个统一的社会,由于封建割据、交通阻隔等原因,有时分化为若干半独立的社会单位,它们之间的联系不多,关系疏远,交际减少,但整个社会并没有完全解体。这种社会分化导致语言社会功能的变化,从而引起语言体系
18、中差别的扩大,一种语言分化为不同的方言。如汉语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长期封建割据,交通阻隔,接触减少,先后形成了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其次,语言的分化表现在有共同历史来源的亲属语言上。一个统一的社会,由于国家的解体、国家分治等原因,有时分化为几个独立的社会单位。它们的交际濒于断绝,相互间失去共同的交际工具,语言便在不同方言的基础上继续分化为几种独立的亲属语言。例如。蒙古帝国瓦解以后,原来的蒙古语各个方言便分化为许多独立的语言:蒙古语、东乡语、土语、达翰尔语、保安语以及苏联的希里亚特语等。另外,同一种语言还可因社会的社群分化而呈现出种种特色,
19、这就是社会方言。如“贵族语言”和“平民语言”,“行话” ,“隐语”,“黑话 ”等都属于社会方言。36 【正确答案】 为了解释儿童语言获得的原因和条件,心理学家、语言学家等都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主要有两大类:一类理论偏重于外部条件的解释,最主要有“模仿说”和“强化说”;一类理论偏重内部条件的解释,其中典型的是 “天赋说”和“认知说”。(1)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儿童语言的获得起决定作用的理论有“模仿说” 和“强化说”。“模仿说”认为儿童是通过对大人语言的模仿来掌握语言的。生活中也可以观察到大人对儿童讲话时也尽量迁就儿童的语言水平。帮助儿童模仿大人的话的情景,但这种理论不能说日月“ 为什么儿童可以说出
20、自己从未听到过的话” 这一现象。“强化说”认为儿童除了模仿更要通过不断受外界的强化刺激来形成语言习惯。大人对儿童说出来的话的夸奖或纠正,会对儿童起到强化作用,这种理论的依据是心理学中的“条件反射学说 ”。但“强化说”不能解释为什么即使大人不纠正,儿童到一定时候也能自然而然地说出正确的话。(2)强调儿童语言获得主要由先天的生理条件和大脑遗传机制决定的理论有“天赋说”,和“认知说 ”。“天赋说”认为语言知识中至少有一部分,即一些基本的类别范畴和语法原则,是通过生物进化和遗传得到的,然后通过后天的语言环境不断加以调整和补充,最后才得到完整的语言知识。先天的语言能力起最主要的内因决定作用。这种理论有一定的依据,但“语言遗传机制” 到底包括一些什么东西,至今尚无人说得清楚。“认知说 ”认为儿童在语言获得过程中既有遗传机制的作用,又有语言环境的作用。但哪些能力是先天具备的,哪些是后天发展的,目前也是没有定论的。(3)在这个问题上,比较一致的看法有:一是儿童的语言发展肯定具有先天的生物学基础;二是语言环境是儿童语言获得的必要条件;三是儿童的认知能力的发展影响儿童的语言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