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课时规范练32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cleanass300 文档编号:925895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23.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课时规范练32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课时规范练32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课时规范练32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0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课时规范练32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0版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课时规范练32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课时规范练 32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基础巩固1.(2018 山西实验中学质监)在美国西海岸的一个基岩质海岸的潮间带栖息着藤壶、贻贝、帽贝和石鳖等几种动物,这些动物都被海星所捕食。科学家将海星从实验小区中移除一段时间后,实验小区中被捕食物种的数量由 15 迅速下降到 8 种,同时发现藤壶和贻贝种群数量明显增加。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小区中藤壶、贻贝、帽贝和石鳖等动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B.海星可以位于第三营养级C.海星移除后,实验小区中物种数量下降的原因是被捕食者之间竞争加剧D.实验结果说明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2.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说

2、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共有 6 条食物链,其中鹰为最高营养级B.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交错连接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占有不同的营养级C.若由于某种原因鼠全部死亡,则该生态系统中鹰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会降低D.该图中只体现生态系统的两种成分,未体现的成分是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3.(2018 河南商丘九校期末)林木覆盖度高的草原上,无刺的合欢树分布较多;林木覆盖度低的草原上,有刺的合欢树分布较多。羚羊相对更喜爱取食无刺合欢树的叶片。在林木覆盖度低的草原上,羚羊能够更早地发现并躲避野狗等掠食动物的伏击。据此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合欢树、羚羊和野狗构成一条食物链B.有刺有利

3、于合欢树抵御羚羊的取食C.林木覆盖度高的草原羚羊相对较多D.野狗捕食羚羊影响了有刺基因的频率4.(2019 河北武邑中学月考)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兔与人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B.若除去鼬,则草原上鹰的数量会增加C.大量捕杀鼬会导致鼠种内斗争增强D.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 5 条食物链传递给鹰5.(2018 陕西西安期末)某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马尾松松毛虫杜鹃”,下图表示松毛虫摄入能量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食物链中的生物在数量上呈正金字塔形B.松毛虫和杜鹃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 E/A 表示C.由松毛虫流入分解

4、者的能量可用 C+D+F 表示D.若迁走全部杜鹃,松毛虫的种群数量将呈“J”型增长6.(2019 江西新余二模)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能量及其生态学原理运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2A.最高营养级生物所同化的能量不会再提供给其他生物B.分解者可以通过分解消费者的粪便,从而获得该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C.为提高作物的产量,可多给作物施用有机肥,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D.可通过增加食物链提高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减少病虫害能力提升7.(2018 四川陆川期末)若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共有五个种群构成食物链(网),各种群含有的能量如下表所示:种 群 甲 乙 丙 丁 戊能量/(10 7kJm-2) 2.50 1

5、3.30 11.80 0.28 250.00根据表格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A.甲一定是初级消费者B.五种生物形成的食物链是戊乙丙甲丁C.戊是生产者,丁是最高营养级D.乙和丙是互利共生关系8.(2019 江西抚州临川一中期中)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能量的类型和去向(d 表示该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 a1、a 2可表示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呼吸量,但所占比例不符B.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为(a 2+b2+c2+d2)/(a1+b1+c1+d1)100%C.消费者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数值可用 b1表示,且此部分能量存在于有机物中D.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

6、方式及能量的用途相同9.(2018 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联考)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下图所示的食物网,若将 C 的食物比例由AB=11 调整为 21,能量传递效率按 10%计算,则该生态系统能承载 C 的数量是原来的( )A.1.875 倍 B.1.375 倍C.1.273 倍 D.0.575 倍10.某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 ABC 中,各种群在一年时间内对能量的同化、利用和传递等的数量统计如下表(单位:百万千焦/年)。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种群 输入的总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呼吸消耗 传递给分解者 传递给下一营养级 未被利用的能量A 65.5 3.0 15.0 41.5B 15

7、.0 5 0.5 2.5C 2 0.6 1.4 微量(不计) 无A.种群 A、B、C 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B.种群 B 呼吸消耗的能量为 5 百万千焦/年C.能量从种群 B 到种群 C 的传递效率为 12%D.种群 A 储存在体内的能量为 59.5 百万千焦/年11.(2018 江西上饶中学月考)采矿导致某地地表下沉,成为无法利用的荒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关部门因地制宜,通过引水等措施,将该地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一些生物陆续迁入,并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下图是该公园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3(1)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 演替。 (2)图中昆虫与杂食性鱼类之间的种

8、间关系有 。 (3)在黑斑蛙的繁殖季节,雄蛙通过叫声这种 信息求偶;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 1030 cm 的草丛间产卵,可采用 法了解该蛙卵块的密度。 (4)因该水域有些渗漏,补水时曾不慎引入含除草剂的水,导致一些水草死亡。水草腐烂后,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中最先快速增殖的是 。 (5)图中既含有初级消费者,又含有次级消费者的生物类群有 。若蛙类与猛禽之间还存在 1 个营养级,请写出该营养级中 2 类不同种的生物: 。 12.太湖是我国大型浅水湖泊,研究人员对太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下图为该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简图,相关数据用有机物干物质量表示单位:t/(km 2a)。(1)

9、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分析,太湖中有些浮游动物既可以作为 又可以作为 。 (2)太湖生态系统中存在一种以死亡生物或有机碎屑为起点的碎屑食物链,还有一种通过生物间 关系形成的捕食食物链。植物流入浮游动物的能量仅占浮游动物总能量的 %(保留小数点后 1 位)。这说明 食物链在太湖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起更重要作用。 (3)统计芦苇等挺水植物的总能量时,可在采样点 选取样方后,将其中的植物连根拔出后进行称重,再计算得出总能量。 (4)当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与呼吸散失的比值逐渐接近于 时,表明生态系统逐渐演变到成熟阶段,而太湖远未达到此阶段。 (5)小型鱼虾的能量只传递给食鱼性鱼类,小型鱼虾中的能量除 、呼吸

10、散失和流向有机碎屑外,其流向还包括人类的捕捞活动。如果人类捕捞活动的强度过大,容易导致太湖中的鱼类以低龄群体为主,物种多样性较低,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下降。因此,只有合理利用资源,才能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4课时规范练 32 生态系统的 结构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A 生物群落是一定时间内,一定区域的全部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而 A 项中只是一部分动物,A 项错误;海星以藤壶、贻贝、帽贝和石鳖等几种动物为食,可以是第三营养级,B 项正确;海星移除后,“实验小区中被捕食物种的数量由 15 种迅速下降到 8 种,同时发现藤壶和贻贝种群数量明显增加”,说明被捕食者之间竞争加剧,而藤壶

11、和贻贝在竞争中获胜,同时也说明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C、D 两项正确。2.A 该图共有 8 条食物链,鹰为最高营养级;当由于某种原因鼠全部死亡时,鹰的营养级整体会提高,故其环境容纳量会降低。3.C 合欢树、羚羊和野狗构成一条食物链,即合欢树羚羊野狗,A 项正确;羚羊相对更喜爱取食无刺合欢树的叶片,故有刺有利于合欢树抵御羚羊的取食,B 项正确;在林木覆盖度低的草原上,羚羊能够更早地发现并躲避野狗等掠食动物的伏击,因此林木覆盖度低的草原羚羊相对较多,C 项错误;由上述分析可知,野狗捕食羚羊,羚羊数量减少,无刺合欢树增多,使有刺基因的频率下降,D 项正确。4.D 人捕食兔,兔与人

12、都捕食植物,故兔与人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A 项正确;若去除鼬,鹰缺乏竞争者,则草原鹰的数量会增加,B 项正确;大量捕杀鼬时,鼠的数量会增多,种内斗争会增加,C 项正确;由植物到鹰的食物链共有 4 条,分别是植物兔鹰,植物兔鼬鹰,植物鼠鼬鹰,植物鼠鹰,D 项错误。5.B 该食物链中的生物在能量上呈正金字塔形,而松毛虫的数量多于马尾松,在数量上不呈现正金字塔形,A 项错误;据图分析,松毛虫的同化量是 A,杜鹃的同化量是 E,能量传递效率可用 E/A 表示,B项正确;由松毛虫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可用 D+F 表示,C 表示松毛虫粪便中的能量,属于马尾松同化的能量,C 项错误;若迁走全部杜鹃,但由于资

13、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松毛虫的种群数量将呈“S”型增长,D 项错误。6.D 最高营养级生物所同化的能量可被分解者获取,A 项错误;消费者的粪便中含有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生物,不属于该消费者的同化量,B 项错误;为提高作物的产量,可多给作物施用有机肥,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生态系统的能量不能循环流动,C 项错误。7.C 根据生态系统能量逐级递减的特点,由于丙与乙的能量之比远远大于 20%,因此二者为同一营养级。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为 ,戊是生产者,甲为次级消费者,丁是最高营养级,乙和丙是竞争关系。8.D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大部分被呼吸作用消耗,图中 a1、a 2可表示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呼吸量,但所占比例

14、不符,A 项正确;a 2+b2+c2+d2是消费者的同化量,a 1+b1+c1+d1是生产者的同化量,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可表示为(a 2+b2+c2+d2)/(a1+b1+c1+d1)100%,B 项正确;消费者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数值(a 2+b2+c2+d2)可用 b1表示,且此部分能量存在于有机物中,C 项正确;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不完全相同,D 项错误。9.B 设 C 的能量为 x,则当食物比例为 AB=11 时,消耗 A 的能量为x/210%+x/210%10%=55x;而当食物比例为 AB=21 时,消耗 A 的能量为2x/310%+x/310%10%=

15、40x。所以调整比例后生态系统承载 C 的数量为原来的 55/40=1.375 倍。10.D 群落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种群 A、B、C 不包含该生态系统的所有生物,故不能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A 项错误;输入的总能量=呼吸消耗+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又叫储存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流向分解者+流向下一营养级+未利用的能量,则种群 B 呼吸消耗的能量为 15-5=10(百万千焦/年),B 项错误;相邻两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等于相邻两营养级的同化量之比,则能量从 B 到 C 的传递效率为 2/15100%13.3%,C 项错误;种群 A 储存在体

16、内的能量,即净同化量=传递给分解者+传递给下一营养级+未被分解利用的能量=3.0+15.0+41.5=59.5(百万千焦/年),D 项正确。11.答案(1)次生 (2)捕食和竞争 (3)物理等距取样 (4)浮游生物类 (5)底栖动物类、杂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 蛇类、肉食性鱼类、鼠类(任写其中两类)解析(1)荒地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故将荒地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时,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次生演替。5(2)图中杂食性鱼类捕食昆虫和水草,昆虫以水草为食,故昆虫和杂食性鱼类之间具有捕食和竞争关系。(3)蛙的叫声属于物理信息。对蛙卵块密度的调查可采用样方法,可在近岸进行等距取样。(4)水草与浮游生物类

17、具有竞争关系,水草腐烂产生的无机物又可被浮游生物利用,故浮游生物类最先快速增殖。(5)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为第三营养级,浮游生物中既有浮游植物,又有浮游动物。分析图示可知,杂食性鱼类、底栖动物类和滤食性鱼类中都既有初级消费者,又有次级消费者。若蛙类与猛禽之间存在 1 个营养级,该营养级生物以蛙类为食,同时又被猛禽捕食,则该营养级可以为蛇类、肉食性鱼类、鼠类等。12.答案(1)消费者 分解者 (2)捕食 13.4 碎屑 (3)随机 (4)1(或相等) (5)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 抵抗力解析(1)由图解可知,生态系统中的浮游动物可以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又可以生物体的有机碎屑为食,属于

18、分解者。(2)生态系统中存在一种以死亡生物或有机碎屑为起点的碎屑食物链,还有一种通过生物间捕食关系形成的捕食食物链。捕食食物链是以生产者为起点,以不被捕食的动物为最高营养级。由图可知,植物流入浮游动物的能量为 2 198 t/(km2a),而流入浮游动物的总量是 2 198+14 265=16 463t/(km2a),故植物流入浮游动物的能量占浮游动物总能量的比值为 2 198/16 463100%=13.35%。这说明碎屑食物链在太湖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起更重要作用。(3)在使用样方法统计种群密度时,需随机取样,避免在特别密集或特别稀疏的地方取样,以减少实验误差。(4)生态系统稳定时,能量的输入与呼吸散失的比值逐渐接近于 1。(5)小型鱼虾还会被人类捕捞作为食物,这也是能量的一部分去向。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降低,自我调节能力降低,导致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降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