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 和 9 解决问题练习课1使学生能够看懂数学问题并找到问题与条件之间的联系,明确“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 ,使其正确解答(重点) 。突破建议:一、充分利用 58 页练习十二第 1 题,采用图加简单的文字呈现信息和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通过看文字、观察图来理解题意。蔬菜图和小鸡图两道题,学生看懂问题、寻找条件,并根据问题与条件之间的关系正确解答。其中的小鸡图中两只母鸡是干扰信息,要注意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认真观察、独立思考,排除多余条件。教学时,通过“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引导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通过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分析数量关系并解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解决问题必须要
2、找准有用的信息。 二、58 页 3 题教学时分三个层次进行:(1)提供两个已知信息只需提出问题的(沙堆) ;(2)只提供了一个信息,需要自己在图中找另一个信息再提问题(小黄桶) ;(3)两个信息都隐藏在图中(小朋友、铲子) ,引导学生认真深入的观察,层层深入,体会到两个相关信息和一个问题构成一个数学问题。提高学生审题能力,同时逐步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能够从问题的角度寻找与问题有关的条件和从条件的角度找问题的审题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点) 。突破建议:教学时通过一些富有挑战性问题情境的创设,为学生呈现问题与条件不对应,或提供隐蔽
3、条件,多余条件,条件不完备等不同情况,让学生提出质疑并发现审题的重要性。通过问题与条件的矛盾冲突引发学生思考:问题 1:一双拖鞋和一双袜子一共多少元?而条件则是两双拖鞋分别 3 元/双和 5 元/双。通过阅读、审题,引导学生发现根据给出的条件不能解答,解决问题缺少条件,引发学生提出需求:需要知道一双袜子多少元。提供此信息后,学生根据 10 以内加减法正确解答。问题 2:8 元钱能买几瓶酸奶?条件则是矿泉水:2 元/瓶;橙汁:5 元/瓶;可乐:3元/瓶。学生通过审题发现:条件与问题不对应,无法解答,从而根据条件提出可以解决的问题:8 元钱可以买几瓶饮料?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问题 3:你能从算式中解读出老师买饮料的情况吗?出示不同的算式,学生在解读算式的过程中,引发思考。通过解读算式、判断算式是否合适、提问不同的购买方案等一系列活动,沟通条件与问题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同时,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问题与条件进行搭配,使条件与问题建立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