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terrorscript155 文档编号:927028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2019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1.管子日:“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为人君者,倍(通背)道弃法而好行私,谓之乱。 ”材料强调A. 君臣等级关系B. 突出法的作用C. 私法盛行致乱D. 国家治乱兴衰【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皆从法,此谓为大治。弃法而好行私,谓之乱。 ”可知这突出了法的作用。因此 B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君臣关系;C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弃法行私致乱而非私法盛行;D 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法的作用而非国家治乱兴衰。故正确答案为 B 选项。2.魏晋时期北方门阀是蛮族武士和华夏士族的天然结合点。蛮族通

2、过经学教育转化为门阀,儒学再度发挥精英融合作用,将夷夏之别转化为阶级分野。这反映A. 儒学思想影响力日渐突出B. 夷夏之别在中国消失C. 门阀制度有利于专制统治D. 魏晋政治价值体系确立【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蛮族通过经学教育转化为门阀,儒学再度发挥精英融合作用,将夷夏之别转化为阶级分野。 ”可知蛮族通过学习儒家经学转化为门阀,这反映了儒学思想的影响力日渐突出,因此 A 选项错误。B 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当时夷夏之别在中国并未消失,一直到中国近代仍有夷夏观念的体现;C 选项错误,门阀氏族在政治上把持中央和地方政权,经济上兼并土地,经营庄园,渐成割据,不利于君主专制;D 选项错误

3、,材料并未涉及政治价值体系的建立。故正确答案为 A 选项。23.宋代江南一带因财产纠纷而闹上公堂的诉讼很常见,催生了“诉学”和专门教授诉学、培养讼师的机构及协助他人打官司为业的“书铺” 。官府规定“书铺”须在政府注册,由官方发给牌记(执业证书) 。据此可知当时A. 商品经济发展造成社会风气恶化B. 有古典司法传统向近代转型的机遇C. 城市规模扩大引发社会观念转化D. 政府有效管理导致维权意识的觉醒【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宋代出现了“诉学”和专门教授诉学、培养讼师的机构及协助他人打官司为业的“书铺” 。官府规定“书铺”须在政府注册,由官方发给牌记(执业证书) ,这反映了司法领域出

4、现新的变化,具有了近代司法制度的一些特点,因此可知当时有古典司法传统向近代转型的机遇,故 B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出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社会风气恶化;C 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城市规模扩大导致社会观念转化;D 选项错误,政府的管理是伴随着维权意识的觉醒, “讼学”和“书铺”的出现而进行的。故正确答案为 B 选项。4.在伯罗奔尼撒战争时期,从克里昂到亚西比德,雅典民主一次次选错主将,人性缺陷聚滴水而成洪流,终于冲垮了雅典的堤岸,败给贵族寡头制的斯巴达。雅典失败在于A. 直接民主制的弊端B. 公民广泛参政的两面性C. 选举制度的主动性D. 斯巴达士兵的英勇善战【答案】A【解析】【详解

5、】从“雅典民主一次次选错主将,人性缺陷聚滴水而成洪流,终于冲垮了雅典的堤岸”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雅典直接民主制下公民权利的滥用和误用所带来的危害,说明雅典的失败在于直接民主制的弊端。故答案为 A 项。材料只涉及直接民主制的危害,排除 B 项;C、D 项材料信息没有反映,均排除。5.拉伯雷的巨人传道:在德廉美修道院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尔虞我诈,而是互相信任。不论男女,都可随时进院修道,也可随时退出。材料反映拉伯雷3A. 深受宗教改革的影响B. 反对教会的蒙昧主义C. 倾向于对人的个性关怀D. 鼓励人民追求自由平等【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尔虞我诈,而是互相信

6、任” “不论男女,都可随时进院修道,也可随时退出”等信息可以看出,拉伯雷提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尊重个人选择,说明拉伯雷倾向于对人的个性关怀。故答案为 C 项。材料没有涉及宗教改革,排除 A 项;材料没有涉及拉伯雷对于教会蒙昧主义的态度,排除 B 项;D 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点睛】文艺复兴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动以神为中心;强调人性;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现世幸福、追求自由和知识。文艺复兴运动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高扬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这场运动发现了人和人的伟大,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创造力,是近代西方人文主义兴起的标志。6.16 世纪中叶开始,荷兰相继出现一批全

7、国性商业公司,同时也产生了与之相关的交易所和信贷模式。出现这些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 海外贸易的催化剂作用B. 欧洲区域市场的发展C. 争夺世界殖民霸权的需要D. 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5 世纪后期 16 世纪初新航路开辟后,荷兰出现以进行海外贸易为目的的商业公司和为海外贸易活动服务的交易所和信贷模式,这些现象都是因为海外贸易的开展而出现的,因此 A 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此时荷兰主要发展海外贸易,并非与欧洲国家间的贸易;C 选项错误,这些现象直接是因为海外贸易的发展而出现的,并非争夺殖民霸权的需要;D 选项错误,这些现象的出现与近代民族

8、国家意识的形成无关。故正确答案为 A 选项。7.下表为不同年代英国政府议案在议会被修正的相关情况统计表,这一变化说明英国4A. 议会至上原则已经被打破B. 分权制衡原则渐趋完善C. 政府和议会利益日趋一致D. 内阁的影响力日益增强【答案】D【解析】【详解】英国政府议案在议会中被修正的次数越来越少,即内阁提出的议案绝大多数都能获得议会通过,表明内阁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故答案为 D 项。政府议案必须经议会表决通过,说明议会至上原则没有被打破,排除 A 项;这一变化与分权制衡原则渐趋完善无关,排除 B 项;政府和议会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本来已经一致,只是在具体政策方面稍有分歧,排除 C 项。8.洋务运

9、动期间, “塞防论”与“海防论”争论不止,到 19 世纪八十年代,清政府才建成了五只各自为政的舰队,后多年未添置新的舰船,这几只水师分属不同政治势力,实际上清朝并没有国家层面的统一海军。这反映了A. 晚清集权政治开始受到冲击B. 海权论开始在中国生根发芽C. 派系林立导致国防策略失败D. 中国重陆轻海的观念开始转变【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这几只水师分属不同政治势力,实际上清朝并没有国家层面的统一海军”可知中央不能有效控制水师力量,这反映了晚清的集权统治受到冲击,无法集全国之力建立统一的国防。因此 A 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海权论并未在中国生根发芽,清政府组建舰队只是迫于形势,并且

10、还分属于不同政治势力,与提倡控制海权的海权论相差甚远;C 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清政府没有统一的国防策略导致海军力量分属于不同的派系,因此清政府国防策略的失败不是派系林立导致的;D 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海军的建5设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重陆轻海的观念并未发生改变。故正确答案为 A 选项。9.1884 年去世的两广总督张树声在遗折中提及:“西人立国,自有本末,育才于学堂,议政于议院,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其用也。 ”张树声意在A. 改变政府对西方的认识B. 改良“中体西用”思想C. 改善清政府的统治状况D. 显示支持社会变革决心【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西人立

11、国,自有本末,育才于学堂,议政于议院,其体也”可以看出,张树声对“中体西用”有较为清醒的认识,认为西方国家的强大还有政治方面的原因,意在改善清政府的统治状况。故答案为 C 项。A 项不是张树声的主要目的,排除;张树声认识到西方制度的先进,说明其对“中体西用”的观点不是改良,而是要抛弃,排除 B 项;D 项说法夸张,材料信息只是张树声在遗折中表达的观点,排除。【点睛】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尽管洋务派中有些人如张之洞于 1898 年发表劝学篇 ,仍然鼓吹“中体西用” ,但也有一些人已经认识到旧体制的桎梏与弊端,试图用“西体”改变中国的某些旧制,而不是仅仅学习“西用” 。张树声提出上述主张当然是为了维

12、护清政府的统治,但也表明,在地主阶级洋务派中,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已经有人清楚地认识到洋务运动的不足和弊端,张树声是其中的杰出代表。10.1892 年,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重新解释“张三世”:以专制政体对乱世,立宪政体对升平之世,共和政体对太平之世。康有为的新阐述A. 推动了百日维新的发展B. 有助于开阔人们的视野C. 体现了国民崇洋的心态D. 培养了国民尊儒的意识【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康有为借助西方政治理论重新解释“张三世” ,这有助于开阔人们的视野,因此 B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百日维新的时间是 1898 年,1892 年孔子改制考6写成时百日维新并未出现;C 选项错

13、误,材料体现的是康有为的学说,无法体现国民的心态;D 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 孔子改制考中阐述的是改革政治体制的内容,与培养尊儒意识无关;故正确答案为 B 选项。11.1912 年 2 月 13 日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莫理循在北京报道:“北京很安静。清帝退位诏书已经被人民普遍接受。除了贴在各个路口,宣布国体改变,命令保守秩序,警告扰乱和平将被处死刑的严厉告示外,一切如常。 ”下列选项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 体现了英国政府的中立立场B. 实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C. 三民主义思想已经深入人心D. 社会发展方向转向民主共和【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清帝退位诏书已经被人民普遍接受。 ”、 “

14、宣布国体改变”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建立的民主共和国,中国社会发展方向转向民主共和,因此 D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英国记者对事实的报道,无法体现英国政府对中国革命的态度;B 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并未实现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C 选项错误,清帝退位诏书已经被人民普遍接受不等于三民主义思想已经深入人心。故正确答案为 D 选项。12.下图是民国时期的广州自行车商制成的宣传照片,该照片折射出A. 当时广州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自行车B. 是当时社会生活质变的有力的证据C. 西方工业品的输入影响民众生活习俗D. 新交通工具丰富广州人民的出行

15、方式【答案】C【解析】7【详解】从照片信息反映的女子的着装和女子也可以骑自行车的主题来看,说明西方工业品的输入影响了中国民众的生活习俗。故答案为 C 项。A 项说法绝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当时社会生活没有发生质变,排除 B 项;材料信息只反映出骑自行车的出行方式,D 项中的“丰富”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13.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英国是原发型工业化国家,中国则是后发型工业化国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英国政府已颁布专利法 ,保护技术发明创新。资产阶级革命期间,通过航海条例 ,鼓励扩展海外贸易和市场。18 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英国

16、资产阶级在殖民地大肆掠夺:有人统计,17571857年间,英国仅从印度就攫取了价值 10 亿英镑的财富不仅如此,随着对外贸易的繁荣和圈地运动带来大批的雇佣劳动力,英国的工场手工业蓬勃发展起来。有资料记载,当时的手工工场造一根针就要分成十八道工序,每个工人完成其中的一道工序,这样分工协作,一个工人每天能生产 4800 枚针。分工不但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使劳动工具专门化,这就为发明和使用机器创造了条件。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 (上册)材料二 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发端于洋务运动。比之于西欧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后进行的产业革命,中国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经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太平天

17、国的冲击,为挽救统治危机,洋务派引进一些西方的先进技术,创办了一些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也创置了一些有益于近代科技、文化、教育发展的设施,但因洋务派以“中体西用”为宗旨,不论是官府出资兴办的军事工业还是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民用工业,都难以挣脱君主专制传统的羁绊。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概括促成英国率先进行产业革命的因素。(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英国产业革命相比,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可借鉴哪些因素?【答案】 (1)因素:政府立法鼓励发

18、展工商业和海外贸易;积极从事殖民掠夺和殖民扩张;圈地运动带来自由雇佣劳动力;手工工场的分工合作。 (答案要点不少于 3 点)(2)特点:起步晚,开始于 19 世纪中期;缺乏民族工业发展的社会条件;受西方列强侵8略的影响;发展受到政府的限制;只学习技术不改变制度;发展缺乏系统性、整体性。 (答案要点不少于 3 点)(3)借鉴因素:政府的鼓励及扶持,主动对外开放;发展工商业,积极拓展对外贸易;思想解放,大力发展科技教育。 (答案要点不少于 2 点)【解析】【详解】 (1)依据材料“英国政府已颁布专利法 ,保护技术发明创新。资产阶级革命期间,通过航海条例 ,鼓励扩展海外贸易和市场。 ”、 “英国资产

19、阶级在殖民地大肆掠夺” 、“随着对外贸易的繁荣和圈地运动带来大批的雇佣劳动力,英国的工场手工业蓬勃发展起来。 ”和“分工不但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使劳动工具专门化,这就为发明和使用机器创造了条件。 ”等内容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从立法保护、殖民掠夺与扩张、劳动力市场的扩大、手工工场阶段的技术积累等角度概括作答英国首先进行产业革命的因素。(2)依据材料“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发端于洋务运动。 ”、 “中国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 、 “经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太平天国的冲击,为挽救统治危机” 、“都难以挣脱君主专制传统的羁绊”和“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

20、的,不是批发的。 ”等内容结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情况相关所学可分析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3)依据英国工业革命发展的因素结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缺陷从政府加大支持、主动发展对外贸易、进行深层次的思想解放和发展科技教育等方面分析作答。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毎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宇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这个观点代表了“新文化、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中国古代历史的激烈批判,今天看来或许有些过激,但也确实揭示了一个事实:历史并不只有光明的一面

21、,而且还有黑暗的一面。一个人如果只看到其中的一个方面,那么他对历史的理解就是不全面的。摘自李伯重历史书写真的是可怖的阅读材料,自拟一个与材料基本观点相关联的论题,并运用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层次清楚,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之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统治压抑人性为维护皇帝的家国天下和巩固统治,9秦始皇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通过皇权至高无上、中央机构设置、地方行政区划、法律、选官等制度设计和安排,确保皇帝和统治集团的利益,把人民的基本权利减少到最低限度。以后历代王朝继承秦朝的基本制度,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和发展,但加重人民的赋税、徭役、兵役等负担,加强思想控制,实行愚民政策,

22、压制人民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维护专制君主权威的基本目的始终不变。总之,古代君主专制统治成为阻碍社会进步和人性发展的主要障碍。示例之二:中国古代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中国古代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适应小农经济发展的要求,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长治久安,维护专制皇权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下,中国也为世界文明发展贡献了四大发明、中医中药、唐诗宋词、书法绘画、长城故宫等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大大丰富了世界文化宝库。近代以来,随着西方资本主义代议制度的建立,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步落伍于时代,成为阻碍中国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主要因素,对此,应有清

23、醒的认识。【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这个观点代表了“新文化、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中国古代历史的激烈批判,今天看来或许有些过激,但也确实揭示了一个事实:历史并不只有光明的一面,而且还有黑暗的一面。一个人如果只看到其中的一个方面,那么他对历史的理解就是不全面的。 ”可得出如古代君主专制统治是阻碍社会进步和人性发展的论题,然后结合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强化对社会的控制,对人民的压迫等相关史实进行论述;或得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初期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是在封建社会后期及近代成为阻碍中国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主要因素的论题,然后结合中国专制时代的积极影响和产生的成就、封建时代后期和近代阻

24、碍中国社会发展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15.【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在维护蒙古贵族的根本利益,保持蒙古族的统治地位的前提下,元世祖忽必烈仿效汉法改制“既行汉法,又存国俗” ,强调要用儒学治国,行汉法,推动了文化与社会实践的互动。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体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创建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置中书省及宣政院;在地方设置行省制度和澎湖巡检司。重视农业生产并推广棉花种植技术,治理黄河,下达诏令说:“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变过去的游牧政策为定居农业的政策,把许多牧场重新恢复为10农田,禁止掠夺汉人为奴。改革后元朝经济实力大为加

25、强,并进兵翦灭南宋残余势力,实现了我国历史上的又一次大一统,为多民族的融合创造了巨大的空间。摘编自徐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革新与变法(1)根据材料,概括元世祖改制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世祖改制的积极意义。【答案】 (1)特点:既行汉法,又存国俗;创新制度;改革全面,重视农业。(2)积极意义: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促进了民族交往和交流;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经济全面复苏,社会进步;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元世祖改制的特点和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元世祖改制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

26、中的“既行汉法,又存国俗” “ 创建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置中书省及宣政院;在地方设置行省制度和澎湖巡检司” “重视农业生产并推广棉花种植技术,治理黄河”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2)元世祖改制的积极意义,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改革后元朝经济实力大为加强,并进兵翦灭南宋残余势力,实现了我国历史上的又一次大一统,为多民族的融合创造了巨大的空间”等信息并结合所学,从促进民族交流、推进农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加强中央集权促进国家统一等方面来回答。16.【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20 世纪以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带来了惨痛的教训。人们对于建立新的

27、国际机制和国际秩序的呼声日趋高涨,1920 年,旨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联盟正式成立。1937 年埃及最后一个加入国联时,加入国联的国家达 63 个,这只是占当时世界国家总数的 30%。由于缺乏作为世界性组织应有的作用,在解决国际争端时,国联没有权威性,在处理国际社会的各种矛盾时就显得软弱无力、只有在“极少见的情况下,也就是会员国中的大国利益不受妨害、或各会员国至关重要的共同利益似乎用得着国联时” ,国联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在它成立的短短 20 年间,1946 年 4 月 18 日,出席国联会议的 43 个会员国一致表决,宣布从次日起国际联盟不复存在。国联尽管失败了,但它为建立一个全球性1

28、1国际安全机制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正是由于它的第一次实践,给世界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为我们指明了目际组织发展的方向。摘编自刘洋国际联盟的当代价值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联成立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国联进行评价。【答案】 (1)背景: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和平主义的兴起;人们对于建立新的国际机制和国际秩序的呼声高涨。(2)评价:实质是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没有起到遏制战争的作用;对二战后国际合作和国际组织的发展有参考价值及借鉴意义。【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国联成立的背景和对国联的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

29、。(1)国联成立的历史背景,可以根据材料中的“20 世纪以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特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带来了惨痛的教训” “人们对于建立新的国际机制和国际秩序的呼声日趋高涨”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2)对国联的评价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在解决国际争端时,国联没有权威性,在处理国际社会的各种矛盾时就显得软弱无力” “正是由于它的第一次实践,给世界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为我们指明了目际组织发展的方向”等信息,并结合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17.【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徐继畲,号松龛,山西五台人,晚清名臣、学者。徐继畲利用中国海洋图书与雅裨理(美国归正会传教

30、士)的口述相对接,以中国海洋经验验证西方知识,1848 年撰成灜寰志略十卷。 瀛寰志略的輿地考证从西北到东南、从陆地到海洋的转向,是他尝试贯通中外历史地理、介绍海外新知识的连结点;并运用近代地理学理论和科学方法,记述五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形势和世界各国风土人情、历史沿革、山川城郭,地图绘制精细,方位准确。 瀛寰志略不仅介绍了西方的科学技术,还介绍了西方的民主制度,叙述美国人民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并言“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徐继畲的开放思想及其实践活动,给中国近代化留下深刻启示和借鉴,对中国和日本的维新派人士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纽约时报称其为东方伽利略。12据赵尔巽等清史稿徐继畲

31、传)(1)根据材料,说明徐继畲被称为东方伽利略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徐继畲思想的影响。【答案】 (1)原因:利用中国海洋经验验证西方知识,不迷信权威;运用近代地理学理论和科学方法,具有科学理性精神;了解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推崇西方的民主制度,思想开放领先。(2)影响:代表了中国社会思潮发展的新趋向;推动了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对后来维新思想的产生具有先导作用。【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徐继畲的活动和思想,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1)徐继畲被称为东方伽利略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徐继畲利用中国海洋图书与雅裨理(美国归正会传教士)的口述相对接,以中国海洋经验验证西方知识” “是他尝试贯通中外历史地理、介绍海外新知识的连结点” “瀛寰志略不仅介绍了西方的科学技术,还介绍了西方的民主制度”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2)徐继畲思想的影响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徐继畲的开放思想及其实践活动,给中国近代化留下深刻启示和借鉴,对中国和日本的维新派人士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并结合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ASTM D5301-1992(2008) Standard Practice for Phys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Paint Brushes《涂料刷的物理特性的标准实施规程》.pdf ASTM D5301-1992(2008) Standard Practice for Phys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Paint Brushes《涂料刷的物理特性的标准实施规程》.pdf
  • ASTM D5301-1992(2012) Standard Practice for Phys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Paint Brushes《涂料刷物理特性的标准实施规程》.pdf ASTM D5301-1992(2012) Standard Practice for Phys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Paint Brushes《涂料刷物理特性的标准实施规程》.pdf
  • ASTM D5301-1992(2016) Standard Practice for Phys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Paint Brushes《涂料刷的物理特性的标准操作规程》.pdf ASTM D5301-1992(2016) Standard Practice for Phys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Paint Brushes《涂料刷的物理特性的标准操作规程》.pdf
  • ASTM D5303-1992(2002)e1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Trace Carbonyl Sulfide in Propylene by Gas Chromatography《气相色谱法丙烯中微量硫化碳的试验方法》.pdf ASTM D5303-1992(2002)e1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Trace Carbonyl Sulfide in Propylene by Gas Chromatography《气相色谱法丙烯中微量硫化碳的试验方法》.pdf
  • ASTM D5303-1992(2007)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Trace Carbonyl Sulfide in Propylene by Gas Chromatography《气相色谱法丙烯中微量硫化碳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ASTM D5303-1992(2007)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Trace Carbonyl Sulfide in Propylene by Gas Chromatography《气相色谱法丙烯中微量硫化碳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 ASTM D5303-1992(2012)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Trace Carbonyl Sulfide in Propylene by Gas Chromatography《气相色谱法对丙烯中痕量羰基硫化物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ASTM D5303-1992(2012)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Trace Carbonyl Sulfide in Propylene by Gas Chromatography《气相色谱法对丙烯中痕量羰基硫化物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 ASTM D5304-2006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Assessing Middle Distillate Fuel Storage Stability by Oxygen Overpressure《评定氧超压情况下中间蒸馏燃料储存稳定性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ASTM D5304-2006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Assessing Middle Distillate Fuel Storage Stability by Oxygen Overpressure《评定氧超压情况下中间蒸馏燃料储存稳定性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 ASTM D5304-2011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Assessing Middle Distillate Fuel Storage Stability by Oxygen Overpressure《氧超压条件下评定中间馏分燃料储存耐久性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ASTM D5304-2011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Assessing Middle Distillate Fuel Storage Stability by Oxygen Overpressure《氧超压条件下评定中间馏分燃料储存耐久性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 ASTM D5304-2015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Assessing Middle Distillate Fuel Storage Stability by Oxygen Overpressure《氧超压条件下评定中间馏分燃料贮存稳定性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ASTM D5304-2015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Assessing Middle Distillate Fuel Storage Stability by Oxygen Overpressure《氧超压条件下评定中间馏分燃料贮存稳定性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