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Iclinic170 文档编号:927068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7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一中 20182019 学年期中考试高一化学试题1.甲、乙、丙、丁分别是 Na2CO3、AgNO 3、BaCl 2、盐酸四种无色溶液中的一种,它们两两反应后的现象如下:甲+乙沉淀;甲+丙沉淀;乙+丙沉淀;丙+丁沉淀;乙+丁无色无味气体。则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依次是A. BaCl2、Na 2CO3、AgNO 3、盐酸B. BaCl2、Na 2CO3、盐酸、AgNO 3C. Na2CO3、盐酸、AgNO 3、BaCl 2D. AgNO3、盐酸、BaCl 2、Na 2CO3【答案】A【解析】【详解】转化关系中乙+丁无色无味气体,证明乙和丁为 Na2CO3、盐酸中的一种,但不能具

2、体确定;依据反应:甲+乙沉淀;乙+丙沉淀;乙和甲丙反应生成沉淀,丙+丁沉淀,判断为乙为 Na2CO3;丁为盐酸;丙为 AgNO3;甲为 BaCl2;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依次为BaCl2、Na 2CO3、AgNO 3、盐酸,故选 A。2.某同学欲配制含有大量下列各离子的溶液,其中能实现的是( )A. K+、H +、SO 42-、OH - B. Na+、Ca 2+、CO 32-、NO 3-C. Na+、H +、Cl -、CO 32- D. Na+、Cu 2+、Cl -、SO 42-【答案】D【解析】A因 H+、OH 能结合水成水,则不能共存,故 A 错误;B因 Ca2+、CO 32 能结合生成碳

3、酸钙沉淀,则不能共存,故 B 错误;C因 H+、CO 32 能结合生成水和气体,则不能共存,故 C 错误;D因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则能够共存,故 D 正确;故选 D3.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的氯化钙、硫酸钠杂质,下列选用的试剂及加入顺序正确的是A. Na2CO3、BaCl 2、HCl B. BaCl 2、Na 2CO3、H 2SO4C. BaCl2、Na 2CO3、HCl D. Ba(NO 3)2、Na 2CO3、HCl【答案】C【解析】2【详解】根据选择的试剂,加入碳酸钠除去钙离子,加入氯化钡除去硫酸根离子,加入的碳酸钠一定要在氯化钡以后加,这样碳酸钠既可以将钙离子除去还可以将多余的钡离子除去,过

4、滤后再加入盐酸,将多余的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除去,不能加入硫酸,否则会引进硫酸根离子,即加入试剂的顺序是:BaCl 2、Na 2CO3、HCl,故选 C。4.某非金属单质 A 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 B。B 为气体,其体积是反应掉氧气体积的两倍(同温同压)。以下对 B 分子组成的推测一定正确的是A. 有 1 个氧原子 B. 有 2 个氧原子C. 有 1 个 A 原子 D. 有 2 个 A 原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同温同压下气体的摩尔体积 Vm 相同,由 nV/Vm 可知,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则有 1 mol O2可生成 2 mol B,则 B 中应含有 1 个 O 原子

5、,所以选项 A 正确。若 A 为 C,反应生成 B 为 CO,则 B 中含 1 个 A 原子。若 A 为 H2,反应生成 B 为 H2O,则 B中含有 2 个 A 原子,所以 C、D 不正确。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原子守恒等知识。5.某学生发现滴瓶中的溶液有悬浮物,拟用如图所示操作进行过滤,操作上错误的地方有( )A. 4 处 B. 3 处 C. 2 处 D. 1 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该过滤操作的错误之处为漏斗下端为紧贴烧杯内壁;向过滤器中转移混合物未用玻璃棒引流;混合物未放在烧杯中;选 B。考点:考查物质的分离和提纯、过滤操作36. 在制蒸馏水的实验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6、在蒸馏烧瓶中盛约 1/3 体积的自来水,并放入几粒沸石B. 冷水从冷凝管下口入,上口出C. 冷水从冷凝管上口入,下口出D. 收集蒸馏水时,应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为避免加热时出现暴沸现象,在蒸馏烧瓶中盛约 1/3 体积的自来水,并放入几粒沸石,正确;B、冷凝管水流遵循逆流原理,即冷水从冷凝管下口进入,上口流出,这样冷凝效果好,正确;C、冷凝管水流遵循逆流原理,即冷水从冷凝管下口进入,上口流出,这样冷凝效果好,错误;D、收集蒸馏水时,应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正确。考点: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蒸馏7.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分液

7、漏斗使用前要检验它是否漏水B. 萃取剂要求不溶于水,且比水更容易使碘溶解C. 注入碘水和萃取剂,倒转分液漏斗反复用力振荡后立即分液D. 若用苯作萃取剂,则分层后上层液体呈紫红色【答案】C【解析】A、分液漏斗使用前要检验它是否漏水,A 正确;B、萃取剂要求不溶于水,且比水更容易使碘溶解,B 正确;C、注入碘水和萃取剂,倒转分液漏斗反复用力振荡,同时注意放气,而不是立即分液,C 错误;D、若用苯作萃取剂,苯的密度小于水,有机层在上层,则分层后上层液体呈紫红色,D 正确,答案选 C。点睛:明确萃取的原理是解答的关键,萃取适合于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而分离的一种方法,选用的萃取剂的原则是:和原溶

8、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溶质在该溶剂中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8.用可溶性钡盐检验硫酸根离子的存在时,先在待测溶液中加入盐酸,其作用是A. 形成较多的白色沉淀B. 形成的沉淀纯度更高C. 排除硫酸根离子以外其他阴离子及银离子的干扰4D. 排除钡离子以外的其他阳离子的干扰【答案】C【解析】【详解】A、硫酸钡是不溶于酸的沉淀,加入盐酸和沉淀的多少没关系,故 A 错误;B、硫酸钡是不溶于酸的沉淀,加入盐酸和沉淀的纯度没关系,故 B 错误;C、加盐酸时,如果有白色沉淀出现,则可以排除银离子、碳酸根离子等阴离子的干扰,故 C 正确;D、用盐酸酸化的目的是排除 Ag+以及某些阴离子的干扰,故

9、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本题的难点在于理解盐酸的作用,注意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排除可能存在的其他微粒如碳酸根离子、银离子等微粒对实验的干扰。9.下图所示的装置或操作存在错误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详解】A水易挥发,可用蒸发的方法从氯化钠溶液中得到 NaCl 固体,故 A 正确;B蒸馏时,温度计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在制取蒸馏水,可不用温度计,题中冷凝器应从下端进水,从上端出水,故 B 错误;C闻气味时应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可用手在瓶口轻轻煽动,故 C 正确;D油和水互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 D 正确;故

10、选 B。10.在反应 SiO23C SiC2CO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是A. 3660 B. 6036 C. 12 D. 13【答案】C【解析】5【详解】SiO 2+3C SiC+2CO中,C 元素的化合价一部分由 0 降低为-4 价,另一部分由 0 升高为+2 价,由电子守恒可知,若 3molC 参加反,只有 1molC 为氧化剂、2molC 作还原剂,所以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是 12,故选 C。11.下列混合物中能用分液漏斗分离,且油层由分液漏斗上口倒出的是A. 四氯化碳和水 B. 酒精和水 C. 植物油和水 D. 硫酸和水【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分液漏斗可以将互不相溶的两层液

11、体分开,一般来说:有机溶质易溶于有机溶剂,无机溶质易溶于无机溶剂,油层由分液漏斗上口倒出,说明有机溶剂的密度小于水,据此解答。【详解】A四氯化碳和水互不相溶,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但是四氯化碳密度大于水,从下口流出,故 A 错误;B酒精和水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 B 错误;C植物油和水互不相溶,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植物油的密度小于水,在上层,从上口到出,故C 正确;D硫酸和水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 D 错误;故选 C。12.下列操作会使配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是A. 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B. 定容时凹液面最低处低于刻度线C. 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干净后没有干燥就移入所配制溶液

12、D. 转移过程中有少量溶液溅出【答案】B【解析】【详解】A、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导致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根据 c= 可nV知,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故 A 错误;B、定容时凹液面最低点低于刻度线,导致加入的蒸馏水体积偏小,根据 c= 可知,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故 B 正确;C、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nV水,由于后面还需要加水定容,所以容量瓶中有蒸馏水不影响配制结果,故 C 错误;D、转移过程中有少量溶液溅出,导致溶质物质的量偏小,根据 c= 可知,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nV故 D 错误;故选 B。6【点睛】本题考查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误差分析。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误差都是

13、由溶质的物质的量 n 和溶液的体积 V 引起的,误差分析时,需要紧扣 c= 分nV析,关键看配制过程中引起 n 和 V 怎样的变化。13.苹果汁是人们喜爱饮料,由于此饮料中含有 Fe2+,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为棕黄色,若榨汁时加入维生素 C,可有效防止这种现象发生。这说明维生素 C 具有A. 氧化性 B. 还原性 C. 碱性 D. 酸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维生素 C 能把 Fe3 还原为 Fe2 ,维生素 C 具有还原性,故 B 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氧化剂、还原剂。14.实验时,不慎把浓硫酸洒在皮肤上,正确的处理方法是A. 用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B. 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

14、再用水冲洗C. 用布擦去硫酸后,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冲洗D.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 3%5%的碳酸氢钠溶液涂抹【答案】D【解析】【详解】A浓硫酸稀释放热,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应先用干抹布擦去,再涂上一定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故 A 错误; B氢氧化钠溶液有腐蚀性,不能涂上氢氧化钠溶液,应该涂上 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 B 错误;C氢氧化钠溶液有腐蚀性,不能涂上氢氧化钠溶液,应该涂上 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 C 错误;D若不小心把少量的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 3%5%的碳酸氢钠溶液涂抹,故 D 正确;故选 D。15. 某酒精厂由于管理不善,酒精滴漏到某种化学药品上而酿成火灾

15、。该化学药品可能是( )A. KMnO4 B. NaCl C. (NH4)2SO4 D. CH3COOH【答案】A【解析】KMnO4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氧化 CH3CH2OH 并放出热量,如热量逐渐积累而不能散去,就有可能引燃酒精,酿成火灾。716.下列反应中,CO 2作氧化剂的是A. Ca(OH)2CO 2=CaCO3H 2OB. CO2C 2COC. 2Fe2O33C 4Fe3CO 2D. COH 2O H2CO 2【答案】B【解析】【详解】A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故 A 错误;B二氧化碳中 C 元素的化合价降低(+4+2) ,则 CO2作氧化剂,故 B 正确;C二氧化碳为

16、生成物,C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二氧化碳为氧化产物,故 C 错误;D二氧化碳为生成物,C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二氧化碳为氧化产物,故 D 错误;故选 B。17.下列有关容量瓶的四种说法,正确的一组是标有使用温度、容积和一条刻度线;不宜贮存溶液;不能用来加热,不能作反应器;使用之前要检查是否漏水;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应干燥后再配制溶液。A. 仅 B. 仅 C. 仅 D. 仅【答案】A【解析】【详解】容量瓶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用的精确仪器,它是一种带有磨口玻璃塞的细长颈、梨形的平底玻璃瓶,标有温度和容量,颈上有刻度;使用时要先检验是否漏水,容量瓶不能进行加热,容量瓶只能用于配制溶液,不能

17、长时间或长期储存溶液,正确的有,故选 A。18.某国外化学教材中有一张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插图:由图可知, 在该反应中是( )8A. 还原剂 B. 氧化剂 C. 氧化产物 D. 还原产物【答案】A【解析】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失去电子,氧化剂得到电子,据图可知 A 失去电子,B 得到电子,所以 A 是还原剂,A 正确,正确答案为 A19.下列分离和提纯的实验中,所选用的方法或仪器不正确的是A. A B. B C. C D. D【答案】C【解析】【详解】A加热时水易挥发,经冷却后可得到纯净的水,可用蒸馏的方法制备,故 A 正确;B水和植物油互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 B 正确;C泥沙不溶于水

18、,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不能用萃取,故 C 错误;D食盐易溶于水,加热时水易挥发,可用蒸发的方法从食盐水中得到氯化钠,故 D 正确;故选 C。20. 为了确定某物质是否变质,所选试剂(括号内物质)错误的是A. Na2SO3是否被氧化(BaCl 2) B. FeCl 2是否被氧化(KSCN)C. KI 是否被氧化(淀粉溶液) D. 氯水是否失效(pH 试纸)【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亚硫酸钠不变质,加入氯化钡溶液也会有沉淀生成,所以用氯化钡不能判断亚硫酸钠是否变质,错误;B、氯化亚铁若被氧化,则含有铁离子,铁离子与 KSCN 溶液反9应产生红色,正确;C、KI 若被氧化,则含有碘单质,加入淀

19、粉溶液,则溶液变蓝色,正确;D、新制氯水中含有次氯酸,使 pH 试纸先变红色后褪色,若失效,则 pH 试纸只会变红色,不褪色,正确,答案选 A。考点:考查物质的化学性质21.某无色溶液加入铝可以产生 H2,则在该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A. Na+、Mg 2+、SO 42-、Cl B. K+、Na +、Cl 、SiO 32-C. K+、NH 4+、Cl 、SO 42- D. Na+、K +、HCO 3-、Cl 【答案】D【解析】【分析】无色溶液加入铝可以产生 H2,为非氧化性酸或强碱溶液,根据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等,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分析解答。【详解】A强碱溶液中不能

20、大量存在 Mg2+,在酸性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 A 不选;B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 SiO32-,在碱性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 B 不选;C强碱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 NH4+,在酸性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 C 不选;D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存在 HCO3-,且 Na+、K +、HCO 3-、Cl 均为无色,符合题意,故 D 选;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离子共存。解答本题需要认真审题,本题的要求为“一定不能大量存在” ,要注意克服思维定势,也是本题的易错点。22.对下列物质分类全部正确的是纯碱 食盐水 石灰水 氢氧化钠 液态氧 氯酸钾A. 碱 B. 纯净物C. 盐 D. 混合物【答案】C【

21、解析】【详解】A、碱-不正确,因纯碱为碳酸钠,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盐类,故 A 错误;B、纯净物-不正确,因石灰水中含氢氧化钙和水,属于混合物,故 B 错误;C、盐-正确,因纯碱和氯酸钾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均属于盐类,故 C 正确;D、混合物-不正确,因液态氧是一种只有氧元素组成的物质,属于单质,故 D 错误;故选 C。23.下列物质与危险化学品标志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10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A、氢气易燃烧,且为气体,故为易燃气体,故 A 正确;B、过氧化钠有强氧化性,是一种氧化剂,故 B 正确;C、浓硫酸是强酸,有强腐蚀性,是腐蚀品,故

22、C 正确;D、醋酸是食醋的主要成分,可以食用,无毒性,故 D 错误;故选 D。2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洗净的容量瓶可以放进烘箱中烘干B. 用带磨口玻璃瓶塞的玻璃保存 NaOH 溶液C. 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溴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D. 用二硫化碳清洗残留在试管壁上少量的硫粉【答案】D【解析】A.容量瓶属于精密仪器,不能放进烘箱中烘干,A 项错误;B.玻璃塞中的二氧化硅与 NaOH溶液反应,不能用玻璃塞的试剂瓶盛放碱液,应该用橡胶塞,B 错误;C.苯的密度比水小,用苯除去溴水中的溴时,有机层在上层,溴的苯溶液应该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C 错误;D.因为二硫化碳能够溶解硫单质

23、,可用二硫化碳清洗残留在试管壁上少量的硫粉,D 项正确。答案选 D。点睛:容量瓶、量筒等计量容器,不能放在烘箱中烘干,容量瓶中有少量水不影响配制结果;硫能溶于二硫化碳溶剂中,除去试管壁上少量的硫粉,还可以用热的氢氧化钠溶液。25.下列溶液中 Cl 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A. 200mL 2 molL1 MgCl2溶液B. 1000mL 2.5molL1 NaCl 溶液C. 250mL 1molL1 AlCl3溶液D. 300mL 5 molL1 KClO3溶液【答案】A【解析】11试题分析:A、200mL 2molL-1MgCl2溶液中 C(Cl -)=2C(MgCl 2)=2mol/L2=4

24、mol/L;B、1000mL 2.5 molL1 NaCl 溶液中 C(Cl -)=C(NaCl)=2.5mol/L;C、250mL 1 molL1 AlCl3溶液中 C(Cl -)=3C(AlCl 3)=1mol/L3=3mol/L;D、KClO 3溶液中没有氯离子。答案选 A 。考点:物质的量浓度26.已知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请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7,则氨气的摩尔质量为_。(2)已知一个铁原子的质量为 bg,则铁原子的摩尔质量为_。(3)已知 ag 某气体中含分子数为 b,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_。【答案】 (1). 17 gmol 1 (2). bNAg

25、mol1 (3). gmol1aNAb【解析】【分析】根据摩尔质量以 g/mol 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1mol 物质均含有NA个微粒,据此分析解答。【详解】 (1)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故 NH3的摩尔质量为17g/mol,故答案为:17g/mol;(2)摩尔质量即 1mol 物质所具有的质量,一个铁原子的质量为 b g,1mol 铁中含 NA个铁原子,质量为 bNAg,即铁的摩尔质量为 bNAg/mol,故答案为:bN Ag/mol;(3)ag 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 mol,则该气体摩尔质量为 = g/mol,故答案为:bNAmol1bNA agb

26、NAmolaNAbg/mol。aNAb27.根据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蒸馏实验原理蒸馏是指把液体加热_,蒸气重新冷凝成_的过程。根据混合物各组分的沸点不同,利用蒸馏可以除去_。(2)主要实验仪器及作用蒸馏实验中所用的主要仪器的作用:蒸馏烧瓶可以用于加热的反应容器,在加热时要垫_;冷凝管用于_;牛角管又叫承接器将蒸馏出的液体转移至锥形瓶中;锥形瓶用来接收冷凝出的液体。(3)实验注意事项12蒸馏装置的连接应按_的顺序。气密性检查连接好装置,在冷凝管的出口处接一橡胶管,并将橡胶管插入_中,将烧瓶_,水中有_产生,冷却到室温,橡胶管中有_,则气密性良好。用水作冷却介质,将蒸气冷凝

27、为液体。冷凝水的流向要从低处流向高处,即_,_出水。加入碎瓷片(或沸石),是为了_。【答案】 (1). 气化 (2). 液体 (3). 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4). 石棉网 (5). 冷凝蒸气使之成为液体 (6). 由下到上、由左到右 (7). 水 (8). 微热 (9). 气泡 (10). 一段稳定的水柱 (11). 下口进水 (12). 上口 (13). 防止蒸馏烧瓶内液体暴沸【解析】【分析】蒸馏是指把液体加热至沸腾,使液体气化,蒸气重新冷凝成液体的过程,用到的主要仪器有:蒸馏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等,注意实验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如冷却水的流向,如何防止暴沸,对烧瓶加热需

28、要垫石棉网等,据此解答。【详解】 (1)蒸馏实验原理:蒸馏是指把液体加热至沸腾,使液体气化,蒸气重新冷凝成液体的过程。根据混合物各组分的沸点不同,利用蒸馏可以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故答案为:气化;液体;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2)蒸馏实验中所用的主要仪器的作用:蒸馏烧瓶可以用于加热的反应容器,在加热时要垫石棉网;冷凝管用于冷凝蒸气使之成为液体;牛角管又叫承接器将蒸馏出的液体转移至锥形瓶中;锥形瓶用来接收冷凝出的液体,故答案为:石棉网;冷凝蒸气使之成为液体;(3)蒸馏装置的连接应按由下到上、由左到右的顺序,故答案为:由下到上、由左到右;气密性检查:连接好装置,在冷凝管的出口处

29、接一橡胶管,并将橡胶管插入水槽中,将蒸馏烧瓶加热,水中有气泡产生,冷却到室温,橡胶管中有一段稳定的水柱,则气密性良好,故答案为:水槽;加热;气泡;一段稳定的水柱;用水做冷却介质,将蒸汽冷凝为液体。冷凝水的流向要从低处到高处,即下口进上口出,13故答案为:下口进水;上口;加入碎瓷片(或沸石),是为了防止蒸馏烧瓶内液体暴沸,故答案为:防止蒸馏烧瓶内液体暴沸。【点睛】本题考查了蒸馏实验的原理及注意事项。本题的易错点为气密性检查,注意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气密性检验方法的归纳记忆。28.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实验过程:.打开弹簧夹,

30、打开活塞 a,滴加浓盐酸。.当 B 和 C 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当 B 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 a。.(1)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_。(2)B 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3)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的操作和现象是_。(4)过程实验的目的是_。【答案】 (1). 湿润的淀粉KI 试纸变蓝 (2). Cl22Br =Br22Cl (3). 打开活塞 b,将少量 C 中溶液滴入 D 中,关闭活塞 b,取下 D,振荡,静置后 CCl4层溶液变为紫红色 (4). 保证 C 的黄色溶液中无 Cl2,排除 Cl2对溴置换碘实验的干扰【解析】14【分析】A

31、中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湿润的淀粉-KI 试纸变蓝,说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生成的氯气通入 B 和 C 中与溴化钠反应生成溴,溶液变为棕红色,说明氯气置换出了溴;要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只需要将 C 中的溴放入 D 中观察现象即可,据此解答。【详解】 (1)湿润的淀粉-KI 试纸变蓝色,说明有单质碘生成,也说明氯气氧化性强于单质碘,故答案为:湿润的淀粉-KI 试纸变蓝;(2)氯气的氧化性强于溴,将氯气通入 NaBr 溶液中会有单质溴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 2+2Br-Br 2+2Cl-,故答案为:Cl 2+2Br-Br 2+2Cl-;(3)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应将分液漏斗

32、C 中生成的溴加入到盛有 KI 溶液的 D 中,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静置后 CCl4层溶液变为紫红色,故答案为:打开活塞 b,将少量C 中溶液滴入 D 中,关闭活塞 b,取下 D 震荡,静至后 CCl4层溶液变为紫红色;(4)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实验时应避免氯气的干扰,当 B 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说明有大量的溴生成,此时应关闭活塞 a,否则氯气过量,影响实验结论,故答案为:保证 C 的黄色溶液中无 Cl2,排除 Cl2对溴置换碘实验的干扰。【点睛】本题探究了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强弱。本题的易错点为(4) ,要注意氯气能够置换碘,要防止过量的氯气对实验的干扰,难点为(3) ,要注意根据实

33、验装置的特点分析解答。29.食盐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1)粗食盐中常含有少量 K 、Ca 2 、Mg 2 、Fe 3 、SO 42-等杂质离子,实验室提纯 NaCl 的流程如下:提供的试剂:饱和 Na2CO3溶液 饱和 K2CO3溶液 NaOH 溶液 BaCl 2溶液 Ba(NO 3)2溶液 75%乙醇 四氯化碳欲除去溶液中的 Ca2 、Mg 2 、Fe 3 、SO 42-,选出 a 所代表的试剂,按滴加顺序依次为_(只填化学式)。分离操作中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15洗涤除去 NaCl 晶体表面附带的少量 KCl,选用的试剂为_。(2)用提纯的 NaCl 配制 450 mL

34、 4.00 molL1 NaCl 溶液,所用仪器除药匙、烧杯、玻璃棒外还有_(填仪器名称)。(3)在实验中多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有三个,分别是_、_、_。【答案】 (1). BaCl2、NaOH、Na 2CO3(或 NaOH、BaCl 2、Na 2CO3或 BaCl2、Na 2CO3、NaOH) (2). 玻璃棒、漏斗、烧杯 (3). 75%乙醇 (4). 天平、500 mL 容量瓶、胶头滴管 (5). 搅拌 (6). 引流 (7). 转移【解析】【分析】(1)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Ca 2 、Mg 2 、Fe 3 、SO 42-,往往把杂质转化为沉淀除去,除钙离子用碳酸根,除镁离子和铁离子

35、用氢氧根,除硫酸根用钡离子,要注意除杂质的顺序,后加的试剂最好能把前面先加是过量试剂除掉;根据流程图,分离操作为过滤;根据提供的试剂,利用氯化钠微溶于乙醇且乙醇易挥发分析解答;(2)根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分析需要的仪器;(3)在本实验中用到玻璃棒的操作有:过滤、溶解、蒸发结晶,据此分析解答。【详解】 (1)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Ca 2 、Mg 2 、Fe 3 、SO 42-,可以加入过量NaOH(去除镁离子和铁离子):Mg 2+2OH-=Mg(OH) 2,Fe 3+3OH-Fe(OH) 3;加入过量 BaCl2(去除硫酸根离子):SO 42-+Ba2+=BaSO4;加入过量 N

36、a2CO3(去除钙离子和多余的钡离子):Ca 2+CO32-=CaCO3,碳酸钠必须加在氯化钡之后,氢氧化钠和氯化钡可以颠倒加入的顺序,故答案为:BaCl 2、NaOH、Na 2CO3(或 NaOH、BaCl 2、Na 2CO3或BaCl2、Na 2CO3、NaOH) ;分离操作为过滤,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漏斗、烧杯,故答案为:玻璃棒、漏斗、烧杯;氯化钠微溶于乙醇且乙醇易挥发,洗涤除去 NaCl 晶体表面附带的少量 KCl,选用的试剂为 75%乙醇,故答案为:75%乙醇;(2)用天平称量药品,用烧杯溶解药品,用 500mL 容量瓶配制溶液,用胶头滴管定容,所以需要的仪器还有:天平、500

37、mL 容量瓶、胶头滴管,故答案为:天平、500mL 容量瓶、胶头滴管16(3)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多次用到玻璃棒,在溶解时的作用为搅拌加速溶解,在过滤操作中作用为引流,在蒸发操作中的进行搅拌,防止液体局部过热使液体飞溅并转移药品,故答案为:搅拌;引流;转移。【点睛】本题考查了粗盐的提纯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本题的易错点为(1),为了保证杂质离子完全除去,每一次所加试剂都需要过量,需要注意 Na2CO3溶液一定在 BaCl2溶液之后加入。30.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以分离 KCl 和 BaCl2两种固体混合物,试回答下列问题:供选试剂:Na 2SO4溶液、K 2CO3溶液、K 2S

38、O4溶液、盐酸(1)操作的名称是_,操作的名称是_。(2)试剂 a 是_(填化学式,下同),试剂 b 是_,固体 B 是_。(3)加入试剂 a 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加入试剂 b 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该方案能否达到实验目的:_(填“能”或“不能”)。若不能,应如何改进?(若能,此问不用回答)_。(5)若要测定原混合物中 BaCl2的质量分数,除了要准确称量混合物的质量外,至少还要获得的数据是_的质量。【答案】 (1). 溶解 (2). 过滤 (3). K2CO3 (4). HCl (5). BaCl2 (6). K2CO3BaCl 2=BaCO32KCl (7). BaCO

39、32HCl=BaCl 2CO 2H 2O (8). 不能 (9). 应在操作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盐酸后再蒸发结晶 (10). 沉淀 A1或固体 B【解析】【分析】分离 KCl 和 BaCl2两种固体混合物,先加入碳酸钾,把氯化钡转化为碳酸钡沉淀,过滤后17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除去剩余的碳酸钾,再蒸干溶液可得到氯化钾;过滤所得固体洗涤后加入盐酸溶解,再蒸干就能得到氯化钡固体。【详解】KCl 和 BaCl2两种固体混合物中加水溶解,得 KCl 和 BaCl2的混合溶液,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钾溶液,BaCl 2与 K2CO3反应生成氯化钾和碳酸钡沉淀,过滤,滤液含有氯化钾和少量碳酸钾,蒸干溶液

40、得到的固体是 KCl、K 2CO3;沉淀 A 是碳酸钡,洗涤后用盐酸溶解,得氯化钡溶液,蒸干后得固体 B 是氯化钡。根据以上分析, (1)操作是把固体溶解在水中,操作名称是溶解,操作是把固体碳酸钡与溶液分离,操作名称是过滤。(2)试剂 a 是 K2CO3,碳酸钡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所以试剂 b 是 HCl,固体 B 是BaCl2。(3)加入 K2CO3,氯化钡与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碳酸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2CO3BaCl 2=BaCO32KCl。加入试剂 b,碳酸钡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CO32HCl=BaCl 2CO 2H 2O。 (4)该方案,

41、滤液中含有氯化钾和少量碳酸钾,蒸干溶液得到的固体是 KCl、K 2CO3,所以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要制备纯净的氯化钾,应在操作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盐酸后再蒸发结晶。 (5)若要测定原混合物中 BaCl2的质量分数,除了要准确称量混合物的质量外,至少还要获得的数据是沉淀碳酸钡 A1或固体 B 氯化钡的质量。【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操作,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根据不增加新杂质的原则选择反应试剂,分离 KCl、K 2CO3的混合物,可以加入碳酸钾,把钡离子转化为碳酸钡沉淀的办法分离。31.下列三套(、)均可以用来测量气体的体积(1)用该装置测定镁带与盐酸反应制氢气的体积,下列操作会导致数据偏大的是1

42、8_(填编号)。a镁带中混有铝 b镁带称量时没有用砂纸擦去氧化膜 c液体量瓶读数时俯视 d装置漏气(2)某同学用装置测定常温下产物二氧化碳的体积,其中 Y 型试管 A 为反应器,B 中量气管的构造和滴定管类似,C 为水准管。提供反应试剂:碳酸钙固体、碳酸钠固体、盐酸、硫酸溶液,因此 B 管中所装液体是_,若选择硫酸进行反应,请写出反应的原理_。(3)相对于装置、,装置测量气体的体积时精确度不高,请写出一条理由_。【答案】 (1). ac (2).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 Na2CO3H 2SO4=Na2SO4H 2OCO 2 (4). 连接装置 B 和装置 C 的导管中原有空气被排出,读数

43、时导管中又充满了液体,这部分液体体积无法测量,产生误差【解析】【分析】(1)a镁带中含有少量的铝,相同质量的镁和铝,铝生成的氢气多;b氧化镁和硫酸反应没有气体生成;c读数时俯视,导致读取的 C 中液体的体积偏大;d装置漏气会使得B 中的读数偏小,据此分析解答;(2)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在饱和碳酸氢钠中的溶解度较小;若选择硫酸进行反应,根据硫酸钙微溶于水,分析是选择碳酸钙好,还是碳酸钠好;(3)装置测量气体的体积时,连接装置 B 和装置 C 的导管中原有空气被 B 中液体排出,读数时导管中又充满了液体,据此分析解答。【详解】 (1)a镁带中含有少量的铝,相同质量的镁和铝,铝生成的氢气多,

44、所以会导致气体体积偏大,故 a 正确;b镁条表面的氧化物没有除去,部分氧化镁和硫酸反应没有气体生成,会导致气体体积偏小,故 b 错误;c读数时俯视,导致气体体积偏大,故 c 正确;d装置漏气气体体积偏小,故 d 错误;故答案为:ac;(2)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在饱和碳酸氢钠中的溶解度较小,因此 B 管中可以装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若选择硫酸进行反应,因为硫酸钙微溶于水,应该选用碳酸钠与硫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 2CO3+H2SO4Na 2SO4+H2O+CO2,故答案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Na 2CO3+H2SO4Na 2SO4+H2O+CO2;(3)相对于装置、,装置测量气体的体积时,连接装置 B 和装置 C 的导管中原有空19气被排出,读数时导管中又充满了液体,这部分液体体积无法测量,产生误差,故答案为:连接装置 B 和装置 C 的导管中原有空气被排出,读数时导管中又充满了液体,这部分液体体积无法测量,产生误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