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刘芸 文档编号:927723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6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巴市一中 2018-2019年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十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4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生态乡愁发生在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期,表现为在生态文明实践中迸发了一系列价值冲突的问题,人们开始怀念问题出现之前的和谐的自然状态。冲突出现的原因我们可以概括为两类:一是传统伦理与现代伦理产生冲突,二是本土伦理与外来伦理的冲突。 首先,在人与自然关系上,传统伦理与现代伦理产生冲突。传统伦理蕴涵着丰富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资源。 周易则是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发轫之作,比如“天人合一”的体系。现代伦理是指传统社会向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社会过渡中所形成的价值理

2、论,它把人的主体性提到一个空前的高度,强调在与自然相处中人的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强调个人的价值、权利、尊严。它突出表现的是人是万物的尺度,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一切以人的利益为重心。利益成为衡量人与自然关系的标准,它强调生态道德原则的价值必须以其客观效果看是增进还是减少人的利益为衡量标准。 其次,在人与自然关系上,本土伦理与外来伦理产生冲突。本土伦理植根于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沃土之中,是中华民族在道德领域历代沿袭下来的具有深厚价值底蕴的道德规范体系与价值观念,它的核心观点为:以天道自然为逻辑起点,以此为基础,并结合人生的主动性,使传统的“道德决定论”由静态的单一结构,发展成为一个动态变异系统,从而

3、使对天道自然的理解循着“天地经纬、人生时运”之线而展开,并由此直契天人秩序之美,最终达到一种对天人和合的体认和觉解。外来伦理即西方伦理,它自古希腊发轫以降,遵循着理性的经纬之线逐渐展开,随着近代主客二分的形成,它以个体的主动性、创造性为前进的动力,注重个人的价值、尊严和权利,最终达到对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终极关怀的体贴。在生态文明进程中,本土伦理与外来伦理的碰撞突出表现在身份认同上。本土伦理一直强调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道本于天道,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与自然是一体的,人是小我,自然是大我,人的身份就是大自然中的一员。外来伦理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大自然的存在与否以人的存在为前提。这就会使人这一道

4、德主体在进行人与自然关系上的道德选择时无法辨清其本来面目,造成身份认同的焦虑与危机,无法为生命找到安放尊严2的情境。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由于人们开始怀念和谐的自然状态,于是文明实践中迸发出一系列价值冲突的问题。B. 传统伦理与现代伦理产生冲突的关键在于后者将利益与人的主体地位凌驾于自然之上。C. 传统伦理的局限在于不重视人的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忽视个人价值、权利、尊严。D. “天地经纬、人生时运”体现了以天道自然为基础的观点,与外来伦理相互对立,格格不入。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第一段概括指出生态乡愁发生的背景、表现极其根源

5、,引出下文对冲突的原因的分析论述。B. 文章第二段承上启下的作用,指出冲突出现的原因主要是价值理念上的各种矛盾冲突。C. 文章论述了两类冲突的原因,但总体来说传统伦理与本土伦理观点一致,现代伦理与外来伦理观点一致。D. 文章采用总分结构形式,运用引用、对比等论证方法使读者清楚了解到生态文明实践中迸发价值冲突的原因。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周易中出现“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系,可见在传统伦理观念中人们就十分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 对物质利益的过分关注与追求,把利益作为衡量人与自然关系的标准,必然导致不和谐的自然状态。C. 如果杜绝西方外来理论,就不会造成身份认同的焦虑与

6、危机,就可以为生命找到安放尊严的地方。D. 如果始终遵循人是小我,自然是大我,人的身份就是大自然的一员,就不会出现自然环境遭破坏的现象。【答案】1. B 2. C 3. C【解析】【1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3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 项,因果倒置,应该是由于文明实践中迸发出一系列价值冲突的问题,人们开始怀念和谐的自然状态。C 项, “传统伦理的局限在于不重视人的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忽视个人价值、权利、尊严”说法无中生有,文中并无依据。D项

7、, “天地经纬、人生时运与外来伦理相互对立,格格不入”理解有误,相关信息在文章最后一段,原文指出“在生态文明进程中,本土伦理与外来伦理的碰撞突出表现在身份认同上。本土伦理一直强调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道本于天道,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与自然是一体的,人是小我,自然是大我,人的身份就是大自然中的一员。外来伦理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大自然的存在与否以人的存在为前提。这就会使人这一道德主体在进行人与自然关系上的道德选择时无法辨清其本来面目,造成身份认同的焦虑与危机,无法为生命找到安放尊严的情境” ,并没有说“天地经纬、人生时运的本土理论与外来伦理相互对立,格格不入” 。故选 B。【2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

8、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能力,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提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 项, “传统伦理与本土伦理观点一致”分析错误,根据原文,传统伦理与本土伦理观点有相同之处,但并不一致。故选 C。【3 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

9、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C 项, “如果就”说法绝对,杜绝西方外来伦理,也许还有别的因素导致其身份认同的焦虑与危机等问题。故选 C。【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 “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 “改”(改换词

10、语,曲解文意)、 “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4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 “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 “所有” “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 “大概” “必定” “可能” “似乎” “已经” “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

11、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捶背聂鹏新兵训练营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中队长文魁就在这个被官兵们誉为“兔子都不拉屎”的地方带兵。每天临睡前,他都会到各班转转看看。这天晚上,文魁正好转到了二班。他看到一个娃娃脸兵,光着的胸脯上胸肌竟然很发达,他问:“有些什么特长?”那兵答:“在体校里搞过训练,相互按过胳膊腿,捶过背,算不算特长?”文魁连说:“算算算。 ”文魁来自武术之乡,参军后一直是总队训练标兵,因训练过猛,有了腰伤的顽疾。对捶背推拿有特殊的需求。当晚睡前一试身手, “这兵捶背有一手。 ”文魁苦觅良久的“捶背”人选就这么

12、算是定了。从此,娃娃兵辉就成了文魁的专职“捶背” 。除了正常的训练,辉还得给队长“捶背” ,所以就搞得很累很疲惫。一些兵就私下给辉出点子。辉得计,下回再给文魁捶时,捏呀捶的,下手就比较重。不料辉忙得一头大汗,文魁盯着正在热播的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石光荣,眼睛都没眨一下。辉说:“我看他一点儿都不怕痛,还有没有新招?”哥儿几个面面相觑,均顾左右而言他。文魁受捶时,要求还挺多,一会儿要求这样使劲,一会儿要求那般用力。搞得辉一场背捶下来,相当于又是一次强化训练。有时累瘫在床上,辉恨得牙痒。一次不经意间,辉在做单杠模拟考核时,竟然一次性做了 40多个不觉得累,远远超出其他新兵。新兵训练快结束时,一日晚间,

13、几名也同样来自武术之乡、又是特警中队的班长,非要跟传说中很厉害的文魁过过招。班长们欺他腰伤,说一对一,文魁说, “你们几个一齐上”。说时迟,那时快,还没轮上那几个兵拢身,一个一个就像背包枕头一样地被文魁扔在几米开外,躺在地上叫苦不迭。辉恰好看到这一幕,除了对队长由衷的佩服,还有很大的疑5惑:他,这么威猛,哪里像是个有腰伤的病人?新训结束分兵时,辉俨然名列文魁麾下。辉叫苦不迭,却发现文魁一脸坏笑。文魁捶背的要求更加频繁了,甚至中午,甚至周末,兴之所致,文魁都要把辉叫过来,捶捶按按,拍拍打打。半年下来,辉的军事技能在中队无人能比,一年下来,辉在支队军事训练方面有了名气。第二年春,支队组建参加总队比

14、武的集训队,文魁毫不犹豫地推荐了辉。指导员还有些顾虑, “他走了,你捶背的事怎么办?”文魁斩钉截铁, “扯淡,你以为他就只能捶个背?”辉就被抽调走了,在一个偏僻山凹下的中队接受魔鬼训练,苦不堪言。10月份参加总队比武,辉得第三名,荣立三等功。回到中队时,全中队官兵列队欢迎,文魁握着他的手,说了一句不着头脑的话:“看来捶背的功力还不够。 ”是夜,辉照例给文魁捶背。越明年,支队组建比武队时,辉找到文魁,想通融一下,不要让自己去了。末了还说,“我就留在你身边,还可以天天给你捶背,是不是?”没料想文魁火了, “扯淡,你以为你就只是个捶背的?”辉再次进了山凹里的魔鬼训练营。10月份再回来。辉就不是原来的

15、辉了,在总队比武中得了全能第一,被树为训练标兵,荣立二等功。到了中队,他受到全中队官兵的最高礼遇。奇怪的是,是夜睡前,辉来敲门提醒捶背时,文魁说不捶了,已经睡了。春节过后,辉参加武警部队直接提干的培训班。培训半年后,辉已肩扛黄灿灿的少尉肩章。回到中队,却再也见不到文魁了。原来,文魁带领战士参加公安系统组织的缉捕黑恶势力行动,他只身擒获 3名歹徒,不料却被一名歹徒趁夜黑开枪射中,当场牺牲。知道辉是队长的得意门生,怕影响学业,中队官兵硬是没告诉他。在县城烈士陵园文魁的墓冢前,辉长跪不起,泪如雨下。他慢慢地继而快速地击打着墓碑和坟冢, “队长,辉儿来了,来给您捶背了!”空旷的墓地里,捶背声穿云裂帛,

16、撕心裂肺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开头写新兵训练营地“兔子都不拉屎”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写出了营地的环境荒凉偏僻。B. “扯淡,你以为他就只是个捶背的”在文章中两次出现,体现出文魁训练新兵辉的良苦用心。C. 小说的语言既通俗直白,又夹杂一些文言化的词语,读来饶有趣味。6D. 小说的主人公是文魁,因为他敢于与恶势力作斗争,并为国捐躯。小说通过塑造这个典型的人物形象歌颂了当代军人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5. 小说以“捶背”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6. 小说以“辉到文魁的墓前长跪不起,泪如雨下,捶背声穿云裂帛,撕心裂肺”结尾,这样的处理有怎样

17、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答案】4. D 5. “捶背 ”将两人的命运连在一起,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交代,强化了情节的戏剧性,也使情节更集中。借助“捶背”来呈现两人的言行,使人物形象的刻画具体集中。通过“捶背”这一小事来表现军营练兵的主题,体现出了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 6. 故事以此结尾,增强了小说的震撼力。小说以此结尾,让辉、文魁这两个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立体。新兵辉成长为成熟士兵,对文魁感恩于心,让辉的心路历程成长历程得到充分的展示;文魁具有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凸显了小说的主题,体现出新一代青年士兵吃苦耐劳、肯拼搏的精神风貌,新时期军队培养士兵因材施教、不拘一格的创新精神。【解析】【

18、4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D 项,小说的主人公可以是文魁,也可以是辉。小说写作的主要目的在于表现作者对当代优秀军人的赞美和对新时期军队创新士兵培养方式的肯定,虽然小说表现了文魁的牺牲精神,但这并不是主旨所在。可见, “歌颂了当代军人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这一说法有悖文意。所以,D 项的分析鉴赏是不正确的。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

19、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 ,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5 题详解】7试题分析:题干是“小说以捶背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本题考查对文章情节结构安排的分析能力。认真阅读,梳理文章内容。小说的主要情节是文魁有意让辉为他捶背,从而把辉锻炼成了少尉。分析中心事件“捶背”在谋篇布局上的好处,可以先从人物的角度分析:“捶背”呈现两人的言行

20、,更集中具体刻画人物形象。也可以从情节的角度分析:“捶背”叙事集中,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交代,使情节更集中,也强化了情节的戏剧性。还可以从主旨的角度分析:“捶背”这一小事表现主题:表现作者对当代优秀军人的赞美和对新时期军队创新士兵培养方式的肯定。还可以从手法的角度:“捶背”体现了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回答本题要分点从以上四个方面回答。 【6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小说以辉到文魁的墓地长跪不起,泪如雨下,捶背声穿云裂帛,撕心裂肺结尾,这样的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这道题考的是小说结尾的艺术效果。回答时要从情节本身的作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

21、的作用,主题的揭示方面的作用,还要考虑到读者方面。本篇小说以“捶背”结尾,新兵辉成长为成熟士兵,对文魁感恩于心,让辉的心路历程成长历程得到充分的展示,这样的结尾让辉、文魁这两个人物的形象更立体,也揭示了小说的主题,体现出新一代青年士兵吃苦耐劳、肯拼搏的精神风貌,新时期军队培养士兵因材施教、不拘一格的创新精。故事以此结尾,增强了小说的震撼力和感染力。点睛:文章的结尾主要有“出乎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 “戛然而止” “直接点明主旨”“急转直下” “环境渲染”等方式,作用分别“结构严谨、悬念丛生” “留下回味、想象的空间” “中心突出” “富有戏剧性”等,还要结合人物的塑造,主旨的表达进行进一步分

22、析(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进入职场就一切归零,学历什么都是浮云,你的工作经历、能力、情商,比你的学历重要多了。这个说法对不对?对的。但前提是,进入职场后,而且是一个好的职场。可以说在接近 100%的情况下,学历低的人根本不太可能跟北大清华的学生进入同一个职场,因为在筛选简历的时候,他们就被筛选掉了。那些鼓吹经历比学历更重要的大企业,他们所谓的“经历比学历更重要” ,是在进入他们的单位后。进入单位前,他们对学历的选择比谁都严苛。不信的话,你只要去 985高校和三流院校的学生就业网站看一下就知道了,到 985高校招人的,都是各种高大上的国企、8事业单位和研究机构。或者

23、看看每年国家电网、人民日报、央视这些单位公示的录用名单,看看这些被拟录用的人的学校,你会发现,他们不仅几乎清一色都是 985高校,而且频率最高的还是北大清华人大等顶级名校。(摘编自人民日报学历不重要吗?高学历能否带来高工资? )材料二9材料三“做研究工作,主要靠成果说话,并不只看学历有多高。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才有意义。 ”不过在工作中庞浩也看到了自己在发展前景上的学历短板,随着研究的深入,对很多专利的研究需要更深厚的理论基础。如今我国每年毕业的研究生已超过 60万人,20 年间,研究生扩招疯涨了 11倍,甚至超过了本科生。研究生如此扩招,研究生势必遭遇“高学历泛滥”困境,造成很多岗位的学历要求

24、超过岗位本身的需求。研究生数量的增加造成劳动力市场上供过于求,使得买方市场处于优势地位。而买方市场的优势又加大了用人单位挑选的余地,使得追求高学历成为一种风气。(摘编自“中国民生网学历提升了,就业收入是否有增加? ”)材料四就群体来看, “学历越高,收入越高”仍然是一个不变的真理。这包括,本科生和高职高专生毕业三年后的月收入显著高于农民工,也包括本科院校毕业生的薪资待遇要明显高于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实际上,我们的大学中既然设置了这么多的专业,定然来自社会的客观要求,都有其合理的依据。而且,就整体就业率情况来看,所有的专业就业率都超过了 86%。而且,半10年之后所有的专业的就业率都超过了 91

25、.8%。这意味着,无论学什么专业,只要一心向上、态度积极,都会在茫茫社会与复杂的职场中找到自己的岗位。将目光放长远,很难说未来什么样的专业能吃香。当今社会发展速度之快、商品迭代速度之快,超乎想象。一些看似强大无比、能吃一辈子的专业,很可能因为技术的创新而倏然落伍。正如诺基亚、雅虎、柯达等巨无霸的倒塌,许多专业很可能在几年之内就失去社会土壤。大学所学的专业,对于越来越多的人而言,都基本不会是吃一辈子的饭碗。十年之后,谁也无法想象人工智能、机器人、 “互联网+”能消灭哪些专业和工作。此语境下,能否拥有持续的学习能力、自生能力,才是让每一位个体立于不败之地的真本领。(摘编自“中国网” 在“大学生就业

26、报告”中寻找人生方向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很多大企业更看重求职者的工作经验而不是学历,这与庞浩的“做研究工作,主要看成果,并不只看学历”的观点是一致的。B. 根据材料二,就整体学历水平而言,银行的本科及以上学历和硕士+博士学历的员工综合占比最高。C. 若干年后,一些专业可能会失去社会土壤,我们想立于不败之地,需要拥有持续的学习能力,自生能力。D. 就整体就业率情况来看,大学所有的专业在毕业时就业率都能超过八成,半年后就业率超过九成。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A. 985高校毕业生都选择在高大上的国企、事业单位等就职,尤其是北大清华等顶级

27、名校的毕业生。B. 我国高校研究生扩招,高学历人才大量增加,用人单位又加大了选人余地,使得追求高学历成为一种风气。C. 大学设置的专业都有其合理的依据,我们无论学什么专业,都会在社会和职场中找到自己的岗位。D. 从人均月薪万元以上的行业来看,非银金融和银行的人均月薪较高,因此,学生报考专业会首选与这两个行业相关的专业。E.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商品的快速迭代,作者认为对于越来越多的人来说,大学所学的专业将不再是吃一辈子的饭碗。119. 有些高三毕业生在填报大学专业时,顾虑毕业后的就业问题。根据材料四的内容,请你给他们提出一些建议。【答案】7. A 8. BE 9. (1)大学专业设置多样,且来

28、自社会的额客观需求,都有合理的依据,无论报考什么专业,只要一心向上,态度积极,都会在社会和职场中找到自己的岗位,无需对就业有过多担忧。 (2)要有长远的眼光,在如今快节奏发展的社会,专业不可能成为吃一辈子的饭碗,要有持续的学习能力、自生能力,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解析】【7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 项, “很多大企业更看重求职者的工作经验而不是学历”说法错误,大企业不看重学历是在入职后,入职前对学历的要求比谁都要苛刻。

29、而且庞浩的话也不是完全否认学历的重要性,从“庞浩也看到了自己在发展前景上的学历短板”可以推出。故选 A。【8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要求选出“正确的两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A 项, “985高校毕业生都选择在高大上的国企、事业单位等就职”理解错误,到 985高校、顶级名校招人的都是各种高大上的国企、事业单位等,但并不意味着 985高校、顶级名校毕业生都选择在这些单位工作。C 项, “都会在社会和职场中找到自己的岗位”说法

30、丢掉了原文条件:“只要一心向上、态度积极” 。D 项, “因此,学生报考专业会首选与这两个行业相关的专业”推断错误,学生报考专业不一定只看收入。故选 BE。【9 题详解】此题考核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文中的内容概括要点,然后整合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议,重点注意专家、学者的观点。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题干已经给出答题区域是材料四,仔细阅读材料四,可以从中筛选出“我们的大学中既然设置了这么多的专业,定然来自社会的客观要求,都有其合理的依据。而且,就整体就业率情况来看,所有的专业就业率都12超过了 86%。而且,半年之后所有

31、的专业的就业率都超过了 91.8%。这意味着,无论学什么专业,只要一心向上、态度积极,都会在茫茫社会与复杂的职场中找到自己的岗位” “将目光放长远,很难说未来什么样的专业能吃香。当今社会发展速度之快、商品迭代速度之快,超乎想象。一些看似强大无比、能吃一辈子的专业,很可能因为技术的创新而倏然落伍”“能否拥有持续的学习能力、自生能力,才是让每一位个体立于不败之地的真本领”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给一些填报大学专业顾虑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的高三学生提建议。【点睛】新闻调查提建议、谈看法的题目一般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概括,不是针对此现象信马由缰,海阔天空,甚至提出和文章内容不相关或相悖的观点,而是对文中相关的专家

32、的观点的概括和总结。同时注意介绍的一些成功的案例会存在的问题,成功的地方坚持,存在的问题要避免。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杜让能,咸通十四年登进士第,释褐咸阳尉。宰相王铎镇汴,奏为推官。入为长安尉、集贤校理。丁母忧,以孝闻。服阕,淮南节度使刘邺辟掌记室,得殿中,赐绯。入为监察。牛蔚镇兴元,奏为节度判官。黄巢犯京师,奔赴行在,拜礼部郎中、史馆修撰。寻以本官知制诰,正拜中书舍人。谢日,面赐金紫之服,寻召充翰林学士。上在蜀,关东用兵,征发招怀,书诏云委。 让能词才敏速,笔无点窜,动中事机,僖宗嘉之,累迁户部侍郎。从驾还京,加礼部尚书,进阶银

33、青光禄大夫,封建平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沙阤逼京师,僖宗苍黄出幸。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驾在凤翔,朱玫兵遽至;僖宗急幸宝鸡,近臣唯让能独从。翌日。孔纬等六七人至。邠师攻关,帝幸梁、汉,栈道为石协所毁,崎岖险阻之间,不离左右。帝顾谓之曰:“朕之失道,再致播迁。险难之中,卿常在侧,古所谓忠于所事,卿无负矣!”让能谢曰:“臣家世历重任,蒙国厚恩,陛下不以臣愚,擢居近侍。临难苟免,臣之耻也;获扞牧圉,臣之幸也。 ”至褒中,加金紫光禄大夫,改兵部侍郎,同平章事。时朱玫立襄王称制,天下牧伯附之者十六七,贡赋殆绝。朝士才十数人,行帑无寸金,卫兵不宿饱。帝垂泣侧

34、席,无如之何。让能首陈大计,请以重臣使河中,谕王重荣以大义,果承诏请雪,以图讨逆。京师平,拜特进、中书侍郎,兼兵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进封襄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驾在凤翔,李昌符作乱,倏然变起,让能单步入侍。时朝臣13受伪署者众,法司请行极法,以戒事君。让能固争之,获全者十七八。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B. 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C. 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

35、乘之。D. 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释褐,谓脱去布衣而换上官服,即做官的意思。文中指考中进士后授官。B. 服阙,文中指穿着丧服守丧。我国古代,父母去世,子女通常穿丧服守丧。C. 近侍,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有的人对帝王有很大的影响。D. 食邑。文中指中国古代君王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田邑,又称“采邑”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杜让能对皇上十分忠诚。沙陀军进犯京城,僖宗仓皇离京出走,杜让能听到发生祸变就出宫随驾;后来皇上逃离凤翔前

36、往宝鸡,他也始终不离左右。B. 杜让能有谦逊精神。皇上想要晋升杜让能为金紫光禄大夫,杜让能谦让地说自己家世代蒙受国家优厚恩惠,婉言拒绝了皇上的赏赐。C. 杜让能镇定地面对危局。朱玫拥立襄王行使皇帝权力时,朝廷官员大都归附,僖宗皇帝束手无策,杜让能镇定地提出对策,最终解决了危机。D. 杜让能敢于提不同意见。当掌管司法刑狱的官员奏请皇帝对接受伪朝委任的人处以极刑来警戒官员时,杜让能一再力争,使其中大部分的人得以保全。13.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邠师攻关,帝幸梁、汉,栈道为石协所毁,崎岖险阻之间,不离左右。(2)让能首陈大计,请以重臣使河中,谕王重荣以大义,果承诏请雪,以图讨逆。

37、【答案】10. A 11. B 12. B 13. (1)邠州的军队攻打宝鸡关口,僖宗逃奔梁州、汉州,栈道被石协毁坏,在崎岖险阻的偏僻小路上,杜让能始终不离僖宗左右。14(2)杜让能首先陈论大计,请求派重要大臣出使河中,以大义晓谕王重荣,王重荣果然奉诏请求为国雪耻,筹划讨伐叛军。【解析】【10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句的理解,同时也要注意文句中的标志性的词语,本题中标志性的词语有“是夜” “闻” “步” “出城” “得遗马”“以”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

38、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11 题详解】试题分析:识记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B. 服阕,文中指穿着丧服守丧。我国古代,父母去世,子女通常穿丧服守丧。服阕,指守丧期满除去丧服。【12 题详解】试题分析: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

39、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B项“让能谦让地说自己家世代蒙受国家优厚恩惠”是在皇帝当面称赞他忠心时说的话。【13 题详解】试题分析: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 “留” ,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 ,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补” ,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换” ,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

40、代词汇。 “调” 。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变” ,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本题中重点的字词有:(1)幸,本为临幸,这里指逃奔;“为石协所”,被动句,被石协毁坏;间,偏僻小路;(2) “谕王重荣以大义” ,状语后置,应为“以大15义谕王重荣” ;请雪,请求洗刷耻辱;图,筹划。【参考译文】杜让能,咸通十四年考中进士,初入仕途任咸阳县尉。宰相王铎镇守汴州,奏请朝廷委任他为推官。后入朝任长安尉、集贤校理。他母亲去世,杜让能守孝,以能尽孝闻名。守丧期满,淮南节度使刘邺征召他任掌记室,后获得殿中省职务,赐给绯色官服。入朝任监察。牛蔚镇守兴元,奏请朝廷委任他

41、为节度使判官。黄巢进犯京都,杜让能奔赴皇帝的所在地,被授予礼部郎中、史馆修撰官职。不久他以本官职任知制诰,正式授任为中书舍人。进宫向皇帝谢恩时,皇上当面赐给他金紫朝服,不久召入内廷充任翰林学士。这时,皇帝在蜀州,关东正在打仗,征调民力、财物,安抚战区军民,文书、诏令堆积。杜让能文才敏捷,落笔不加修改,论事切中机要,僖宗很赞赏他,升任为户部侍郎。杜让能随从僖宗返京,升任为礼部尚书,晋级为银青光禄大夫,封爵为建平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沙陀军逼近京城,僖宗仓皇离京出走。这天夜里,杜让能在宫中值班,听到发生变乱,步行出宫随驾。走出京城十余里,得到一匹走失的马,没有缰绳、笼头,杜让能解下官服衣带系住马头

42、乘坐。僖宗在凤翔,朱玫的叛军突然到来,僖宗急忙奔往宝鸡,近身侍臣中只有杜让能一人随从。次日,孔纬等六七人赶来。邠州的军队攻打宝鸡关口,僖宗逃奔梁州、汉州,栈道被石协毁坏,在崎岖险阻的偏僻小路上,杜让能始终不离僖宗左右。僖宗对杜让能说:“朕违背道义,再度招致流离迁徙的祸患。在险阻艰难之中,你一直在我身边,古人所讲的忠于职守,你可以说当之无愧了!”杜让能谦让地说:“我家世代历受重任,蒙受国家优厚恩惠,陛下不以我为愚,提拔担任近侍职务。面临祸难苟且逃避,这是做臣子的耻辱;能为国君捍卫疆土,这是做臣子的幸运。 ”到达褒中,杜让能晋升官阶为金紫光禄大夫,改任兵部侍郎,任同平章事。这时,朱玫拥立襄王行使皇

43、帝权力,全国的州郡附从的有十分之六七,朝廷的贡赋几乎断绝。朝廷的官员仅有十几个人,僖宗出行所带的府库财帛、粮食告罄,随从护驾的卫兵已经食不果腹。僖宗忧伤落泪坐卧不安,不知如何是好。杜让能首先陈论大计,请求派重要大臣出使河中,以大义晓谕王重荣,王重荣果然奉诏请求为国雪耻,筹划讨伐叛军。京都平定收复后,杜让能被授官为特进、中书侍郎、兼任兵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晋封为襄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僖宗在凤翔时,李昌符作乱,突然生出祸变,杜让能单独步行前往侍奉。当时朝廷大臣中接受伪朝委任的人很多,掌管司法刑狱的官署奏请皇帝对他们处以极刑,以期警16诫谨慎侍奉君主。杜让能一再力争,使其中十分之七八的人得以保

44、全。(二)古代诗歌阅读(10 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吹笛杜甫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风飘律吕相和切,月傍关山几处明。胡骑中宵堪北走,武陵一曲想南征。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却尽生。【注】此诗约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杜甫由夔州移寓西阁时。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首句扣题起兴,秋山静寂,皓月悬空,清风萧瑟,横笛数声,牵动诗人的心绪。B. 第二句使用反问,既写出了吹笛之人吹奏技巧的高妙,也写了自己满怀的乡愁。C. 颔联,实写悠扬婉转的笛音在风中传播,虚写明月映照关山的景象,虚实相生。D. 这中宵月明之际,听了这笛曲之后,胡骑就会北归,戍边将士也要南行返

45、乡。E. 全诗运用烘云托月,由闻笛入手,多方铺垫,反复渲染,逐层推进,沉郁顿挫。15. 结合全诗,请简析尾联的表达技巧。【答案】14. BD 15. 虚写,客居异乡的诗人想象故乡的风景;衬托,以杨柳之摇衬托自己的迟暮之悲,抒写怀乡之愁。反问,结句以反问收束,表达内心无限感慨。【解析】【14 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 AD项考核内容,BCE

46、 项考核手法,其中 B项,原诗第二句使用了设问;D 项,应当为诗人萌生了返乡的愿望。【15 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的题目,要求分析诗句的表达技巧, “谁家巧作肠声”虚写, “故园杨柳今摇落” 以杨柳之摇衬托自己的迟暮之悲;“何得愁中却尽生”反问,结句以反问收束,表达内心无限感慨。17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

47、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6.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部分。(1)庄子逍遥游中写列子乘风而行,依然有所依靠时,突出其借助天地的正气,驾驭各种气象变化的两句是:_,_。 (2) “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 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_,_。 (3)在杜甫的春望中,运用拟人手法用美景反衬伤感之情的两句是:_,_。【答案】 (1). 若夫乘天地之正 (2). 而御六气之辩 (3). 悟已往之不谏, (4). 知来者之可追 (5). 感时花溅泪 (6). 恨别鸟惊心【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

48、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御、辩、谏、溅。【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 “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 “翻船

49、” ,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 ,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三、语言文字运用(21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18全国, “圈粉”无数。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 “中国诗词大会”以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 ,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 。诗词大都比较凝练 。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诗词语言和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 , ( ) ,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