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amazingpat195 文档编号:928811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出题人:一、单选题(共 60 道,每小题一分,总计 60 分)1.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最可能是受到A. 古代禅让制的影响B. 古代宗法制的影响C. 古代分封制的影响D. 传统美德的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宗法制度相关所学知识可知,修订家谱体现的是对血缘宗法关系的重视,因此 B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内容可知,禅让制并非体现血缘宗法关系;C 选项错误,修订家谱并非是古代分封制的影响;D 选项错误,修订家谱并非是受到传统美德的影响。2.“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 “孔子周

2、游列国” ,与“诸侯” 、 “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A. 禅让制B. 世袭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政治制度。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孔子周游列国”与“诸侯” “列国”都与西周实行分封制有关。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要孝忠周天子,材料中的制度是分封制,C 项正确,ABD 三项均排除。故选 C。3.礼记礼运把禹作为“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的开端,以区别于禹以前“天下为公”的不同之处。其主要依据应是A. 禹死后启继位2B. 建立武装C. 设置官职D. 制定刑法【答案】A【解析】“天下为公”指天下为公众的天子之位,

3、传贤而不传子;“天下为家”指将君位传给儿子,把国家当作一家所私有。舜将部落联盟首领位置禅让给禹,禹以自己的封国夏为天下之号,宣告夏王朝正式建立,并收取天下的铜铸成九鼎,作为天下共主的象征。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成为夏朝的天子。 “天下为公”的局面变成了“天下为家” ,这是私有制发展和阶级对立的必然结果,故选 A;B、C 和 D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4.秦始皇时期,在广东设置了南海郡,南海郡守的产生方式是A. 世代相袭B. 考试选拔C. 地方推荐D. 皇帝任命【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秦朝郡县制度相关所学内容可知。秦朝南海郡守产生的方式为皇帝任命。因此 D 选项正确。世代相袭是商周时期实

4、行的世袭制的特征,并非秦代郡县制下郡县长官的产生方式,A 选项错误;考试选拔是隋唐之后科举制的选官方式,并非是秦代郡县制下郡县长官的产生方式,B 选项错误;地方推荐是汉代察举制的选官方式,并非秦代郡县制下郡县长官的产生方式,C 选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秦朝郡县制度相关内容,联系郡县制度下郡县长官的形成方式相关知识分析可得出答案。5.下列制度中旨在限制地方割据势力的是A. 西周实行“封邦建国”B. 宋代文臣出任州郡长官C. 明朝设立内阁制D. 清朝设立军机处【答案】B3【解析】【详解】西周实行分封制,但“封邦建国”容易导致地方诸侯的割据,故 A 错误;宋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5、这有利于限制地方割据势力,故 B 正确;明朝设立内阁制的目的是加强皇权,不是限制地方割据势力,故 C 错误;清朝设立军机处,其目的也是加强君主专制,与限制地方割据势力无关,故 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限制地方割据势力” ,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皇权与相权的关系的不同含义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6.韩非子物权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政治构想的是( )A.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 设置丞相主持国政C. 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D. 厉行文化专制政策【答案】C【解析】

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推行的郡县制。解答本题的关键,即在于理解题干材料的意思。韩非子是法家人物,主张集权,而“要在中央”正是其加强中央集权思想的体现与反映。本题涉及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 AB 两项都中央行政体制,不符合题意,直接排除;D 项是思想文化的政策,是为政治上的专制服务的,不符合题意,排除;C 项正确,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 。故选 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郡县制7.“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这个时代是指

7、A. 春秋战国B. 秦代C. 汉代D. 唐宋时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题干材料信息“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候伯子男” “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4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 ,反映了否定分封制、压制儒学等,可以判断为秦朝。秦在地方上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并且焚书坑儒,打压儒学,故选 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名师点睛】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36 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为若干县。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

8、,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8. 秦朝设立的中央官职中, “掌承天子,助理万机”的是A. 太尉 B. 丞相C. 御史大夫 D. 郡守【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协助天子处理日常事务的中央官职是丞相,故选 B 项。太尉负责军事,不选 A 项;御史大夫负责掌管奏章和监察百官,不选 C 项;郡守是地方长官,与题目要求的“中央官职”不符,不选 D 项。9. 一位秦朝官吏在赴任的途中,马匹受惊踩死了一位农家小孩子后扬长而去,为此这位小孩子的父母想告这位官吏。按照秦朝中央官吏的职责,小孩的父母应该A. 找御史大夫B. 直接找皇帝C. 找丞相D. 找这位官吏的

9、直属上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题干中“一位秦朝官吏在赴任的途中,马匹受惊吓踩死了一位农民的看家狗后扬长而去,为此狗的主人想告这位官吏”中主要是司法方面的,说明应该有秦朝的御史大夫负责,故 A 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秦朝期政治制度三公九卿10.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下列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A. 皇帝制与郡县制5B. 郡县制与刺史制C. 皇帝制与封国制D. 丞相制与刺史制【答案】A【解析】“汉承秦制”是指汉代继承了秦朝的制度,并发展了秦朝的制度,结合所学可知,皇帝制与郡县制是汉代继承秦朝制度的表现,符合“汉承秦制” ,故

10、 A 项正确;刺史制是西汉汉武帝时期设立的地方监察制度,不符合“汉承秦制” ,故 B、D 两项错误;封国制是西汉初年出现的制度,不符合“汉承秦制” ,故 C 项错误。【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需要掌握“汉承秦制”的含义和表现,解题的关键是对“汉承秦制”的理解和对其表现的识记。11. 汉武帝亲政后,频繁任免丞相。其在位 54 年间,先后用相 12 人,其中 4 人在任上正常死亡,3 人被免职,2 人因罪自杀,3 人被下狱处死。汉武帝这样做的基本用意是A. 分割丞相的权力以加强皇权B. 改变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C. 重用身边的人参与军国大事D. 显示皇权至上、不可僭越【答案】B【解析】

11、试题分析:汉武帝时期,为加强皇权,选用一些亲信侍从如尚书、常侍等组成宫中的决策班子,称为“中朝”或“内朝” 。相对与“外朝”而言, “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汉武帝要把职掌朝政的实权,由外朝的丞相转移给内朝的尚书,与汉武帝亲政后频繁任免或者杀死丞相的根本目的仍然是一样的。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朝12.在中国古代无论中央或地方,无论行政机构或官僚机构的变化无不折射着某个时代的政治特色,反映着中国古代政治演变的趋势,请按产生时序排列以下中国古代官职参知政事土司6县令节度使御史大夫阁首军机大臣A. B. C. D.

12、【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易用排除法。县令在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时期即以创立,御史大夫是在秦朝在全国开创;因此选 B。唐朝设立节度使;宋朝设立参知政事;明朝设置土司掌管地方;明朝设立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考点:古代的政治制度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把握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实行的时间。古代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和加强皇权,采取了一些列的措施,他们在不同的时期发挥了相应的作用,但是对于它们的作用应该从正反两个方面评价。 。13.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描述秦代的政治制度:“法令出一” ,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这反映了A. 秦律严苛细密 B. 三公九卿互相制约C. 皇权至高无上 D.

13、丞相大权独揽【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皇帝独揽大权,皇权至高无上,故 C 项正确。材料强调皇权至高无上,没有反映秦律严苛细密,排除 A。材料没有涉及三公九卿的信息,而是强调皇权至高无上,排除 B。材料强调皇权至高无上,而不是丞相大权独揽,排除 D。14.著名史学家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说:“中国历史,二千年前是封建政治,后二千年是郡县政治。 ”这两种“政治”的根本区别主要集中于A. 地方的管理方式上7B. 选拔官员的方式上C. 经济政策的制定上D.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上【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 ,二千年前的表现封建政治的“封建”是“封邦建国,以蕃屏周”,即西周时期的分封

14、制;后二千年的郡县政治指的是秦朝之后在地方设立的郡县制。分封制下,受封诸侯在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诸侯爵位由嫡长子继承;而郡县制下,地方由中央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免;因此,分封制和郡县制在地方管理方式上有根本区别,故 A 项正确。分封制的选官方式是世卿世禄制,而郡县制的选官方式是皇帝任命,但 B 项不属于根本区别,排除。分封制与郡县制是地方行政制度,两者的根本区别与经济政策无关,排除 C。分封制与郡县制是地方行政制度,与民族关系无关,排除 D。15.中国古代为监察和约束官员而设计出了相应的制度。以下官职的设置能体现此目的的是A. 秦朝丞相汉朝中书令B. 秦朝太尉唐朝节度使C. 秦朝御史

15、大夫宋朝通判D. 宋朝枢密使明朝殿阁大学士【答案】C【解析】秦朝的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宋朝的通判负责监督地方官员,故答案为 C 项。秦朝的丞相是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汉朝中书令协助皇帝处理政务,排除 A 项;秦朝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唐朝的节度使是拥有军权和行政权的地方长官,排除 B 项;宋朝的枢密使掌握军权,明朝的殿阁大学士是皇帝的侍从顾问,排除 D 项。点睛:中国封建社会的监察制度,对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成为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秦朝设御史大夫、汉代设刺史、宋代地方设通判、明代设东厂西厂锦衣卫等都

16、是加强监察机制的表现。16.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8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三省为中书、门下、尚书省,分别负责起草号令、审核、和执行;尚书省下设置工部、兵部、刑部、礼部、吏部、户部六部,负责相应职责。故修建水利工程应是皇帝下旨,中书省起草诏令,故排除 AD;门下省封驳,再到尚书省执行,修建水利工程是工部的职责,故 C 项正确。户部掌管户籍,与工程建设无关,排除 B。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

17、在于准确把握三省六部制的内容和运作程序。三省六部制是在隋唐朝时开始形成,宋元时期发展演变,其相关史实也需要掌握。17. 某古代史书记载:“甲戍,命浙江行省明年漕运粮二百八十万石赴京师” 。该史书应是A. 汉书 B. 史记C. 宋史 D. 元史【答案】D【解析】由“命浙江行省”可知材料所述是行省制度。行省制度是元代为加强对地方控制设立的地方行政制度。所以记载这一制度的史书有可能是元史 ,故选 D 项。汉代、宋代都没有行省制度, 史记是西汉司马迁的著作,所以汉书 、 史记 、 宋史中都不可能记载,不选 A、B、C 三项。18.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A. 决策权B. 行政权C.

18、军政权D. 财政权【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宋代二府三司制度相关所学内容可知,宋代“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行政权,因此 B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皇帝掌握决策权;C 选项错误,宋代设立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政权;D 选项错误,宋代设立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9【点睛】本题考查宋代二府三司制相关内容,联系宋代分散相权的措施相关知识点分析可得出答案。19.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这一制度是A. 郡县制B. 察举制C. 科举制D. 行省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

19、于一个中央之统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有利于庶族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加强中央集权,故 D 正确。郡县制与庶族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无关,故 A 排除。察举制以孝廉为依据,与材料无关,故 B 排除。行省制属于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材料未涉及,故 C 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20. 下列关于明朝“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是明太祖为制约相权而设立B. 通过票拟权制约皇帝决策C. 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D. 法定的中央一级机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内阁”并不是由明太祖设立的,也不

20、能制约皇帝决策,更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机构,而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顾问机构。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21.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A. 皇权逐渐衰弱B. 君主集权加强10C. 内阁取代六部D. 首辅权力失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都是来源于皇帝的信任,才能让他们权力增大,所以说明皇权加强而不是衰弱,故 B 项正确,A 项排除;据所学可知内阁取代六部与史实不符合,这二者不存在政治隶属关系,六部直接受皇帝统领,故 C 项排除;虽然“明中后期严嵩、张

21、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但并不是说明权力就失控,故D 项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内阁22. 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皇权不断加强的过程,图示中的空白处应该是A. 外朝B. 军机处C. 六部D. 枢密院【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清代的军机处。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汉代设立中朝,以丞相为首的官僚集团相对于中朝来讲成为外朝,故排除 A;六部形成完善于隋唐时期,故排除 C;枢密院设立于宋代,故排除 D;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图示中的空白处指的是清代的机构,清代加强皇权的机构为军机处,故选 B。23.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

22、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A. 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大禹B. 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C. 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11D. 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在周朝建立了分封制, 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说法正确;隋唐设立的三省六部制对中国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中国的宰相在明朝废除了,所以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不符合史实。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军机处【名师点睛】宰相制度的废除影响:有利于防止权原专政,巩固统治;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二使中国历史上延续了 1000 多年的宰相制度被废除,缺少制约君权的机制,皇权

23、专制达到了空前的高峰。24.北宋蔡襄在国论要目中说:“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虽有武臣,盖仅有也。 ”这说明北宋统治政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A. 重文轻武B. 知人善任C. 宋朝官员均为文人D. 分化事权【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北宋的统治政策,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其中大臣、近臣等官职都是任用文人,武臣鲜有,所以该时期政治的突出特点是重文轻武,符合题意的是 A 项,BCD 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25.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克里斯提尼重新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 10 个行

24、政部落代替原先的 4 个血缘部落。这两个措施共同的进步意义是A. 都打破了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B. 都加强了中央集权C. 都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D. 都缓和了社会矛盾【答案】A12【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打击了贵族势力;克里斯提尼用以地域为基础的 10 个行政部落代替原先的 4 个血缘部落,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故 A 项正确。克里斯提尼并不是加强了中央集权,秦始皇并不是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秦始皇这样做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

25、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和行政部落26.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磨擦,不断调整的历史。 ”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汉武帝为削弱丞相的职权,任用亲信朝臣,在内廷处理国政形成所谓的“中朝”B. 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C. 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D. 元朝废除了尚书省和门下省,而将尚书省的六部移至中书省,并掌理一切政务【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 “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磨擦,不断调整的历史。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废除了尚书省和门下省,而将尚书省的六部移至中书省,并掌理一切政务。因此选

26、D。ABC 都不符合知识,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元朝中书省27.自汉代起,皇帝的言行由史官记录,称起居注 ,在位皇帝不能查阅。唐太宗以审查和改正自己过失为由强行破坏这一规矩。宋代史官更将其呈送皇帝御览,明清皇帝则直接指导编写。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皇帝和史官对君主形象关注重点不同B. 唐太宗的“仁君”形象具有示范作用C. 起居注因“劝诫”功能备受皇帝重视D. 古代皇帝专制集权意识不断得以强化【答案】D【解析】材料中从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明清皇帝直接编写起居注,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皇帝对史官的控制越来13越严格,这表现了皇

27、权不断加强的趋势,D 符合题意;A 与材料所述现象无关;B 材料所述为唐太宗破坏了皇帝不能查阅起居注的规定,是皇权加强的表现,不是“仁君”的体现,不正确;“起居注”是对皇帝的日常行为进行记载,不具备“劝诫”功能,C 不正确。点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结合古代中国政治发展演变的趋势,即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史实加以回答,对起居注的态度的变化即是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体现。28.同是康熙帝的左膀右臂的重臣明珠、索额图曾被称为“明相” 、 “索相” ,其实际职务应为A. 丞相B. 宰相C. 内阁大学士D. 军机大臣【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清朝军机处设于雍正帝时期,康熙帝在雍正帝之前,明珠、索额图不可能为

28、军机大臣,不选 D 项。明朝已经废除宰相,不选 A、B 两项。综合上述判断,材料中两人的实际职务只能是内阁大学士,因此选 C 项。29.“内阁”是中西方共用的政治概念,中国明朝的内阁与西方国家的内阁相比最大的不同是A. 掌握着最高决策权B. 是最高的行政机构C. 行使立法和司法大权D. 是皇权专制的产物【答案】D【解析】西方的内阁是在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设立的,是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而中国明朝的内阁不是作为决策机构出现的,是皇帝的顾问,因而是皇权专制的产物,故选 D。A 项并非从性质的角度进行分析;中国的内阁不是最高行政机构,只是顾问机构,排除 B;内阁都不具有立法权,排除 C。点睛:明

29、代建立后,明太祖吸取前朝丞相专权的弊端,废除丞相,自己直接管辖六部。为了提高效率,逐渐地发展成内阁制度。内阁官员无实权,只备顾问;英国等西方国家的内14阁是资本主义政权的附属物,与中国明代的内阁在性质上有着明显的不同。30.封驳就是封还君主失宜的诏令而不下行,驳正臣下有误的奏章而不呈递。北宋前期,机密公文、皇帝的诏命、宰相和枢密的公文都要经过银台封驳司的审查,才能发放有关部门执行。古代封驳制度A. 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君主专制B. 降低了行政效率C. 有利于促进权力运行程序化D. 限制了皇权滥用【答案】C【解析】根据“封驳就是封还君主失宜的诏令而不下行,驳正臣下有误的奏章而不呈递” “机密公文、皇

30、帝的诏命、宰相和枢密的公文都要经过银台封驳司的审查,才能发放有关部门执行”可知,古代封驳制度纠正皇帝不恰当的诏令,驳回臣下有错误的奏章,对各部门重要公文进行审查,有利于公文权力运行的程序化,提高决策的正确性,C 正确;A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古代封驳制度提高决策的正确性,B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封驳制度有利于制约皇权滥用,但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排除 D。31.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 ”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B. 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C. 宗法制

31、和分封制结合D. “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依据关键信息“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解答。君主专制下,君主是世袭的终身的;实行官僚政治,中央与地方官员一概由皇帝任免,而封建社会是家国同构的,B 项正确。ABD 三项无从体现。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宗法制度1532.“她虽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但她在民主、文学、史学、科学、哲学、艺术诸多方面都独领风骚,而且还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的一切胚胎。 ”文中的“她”指的是A. 古中国B. 古希腊C. 古罗马D. 古阿拉伯【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没有形成

32、一个统一的国家在民主、文学、史学、科学、哲学、艺术诸多方面还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的一切胚胎”可知,材料指的是古代希腊在民主政治、古典文学、哲学艺术等方面对西方文明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 B 项正确。古代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且无法孕育西方文明,排除 A 项。古罗马在民主方面并不突出,古阿拉伯在民主、文学等方面也不突出,故排除 CD 两项。33.梭伦改革后,雅典骑兵由第一、二等的公民组成,重装步兵由第三等级组成,轻装步兵和海军由第四等级组成。这反映出A. 所有雅典人都要服兵役 B. 贵族掌握了军队指挥权C. 军队兵种与财产相挂钩 D. 第四等级承担更多义务【答案】C【解析】据材料“雅典骑兵由

33、第一、二等的公民组成轻装步兵和海军由第四等级组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将公民按照财产多少分为四个等级,材料反映了军队兵种与财产相挂钩,故 C 选项正确;“所有雅典人都要服兵役”说法过于绝对,故 A 选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贵族掌握了军队指挥权,故 B 选项错误;“轻装步兵和海军由第四等级组成”也不能说明第四等级承担更多义务,故 D 选项错误。故选 C。34.“那奥林匹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色的土地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 ”此处主要指梭伦实行的哪项改革措施A. 就任执政官B. 颁布“解负令”C. 发展工商业D. 改革政权机构16【答案】B【解析】

3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指的是梭伦颁布的“解负令” ,故 B 项正确;就任执政官、发展工商业和改革政权机构均和“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无关,故 ACD 错误。35.梭伦改革使工商业奴隶主逐渐跻身于统治阶级行列的措施是“解负令”的颁布财产等级制的确立“四百人会议”的建立恢复公民大会的最高权力A. B. C. D. 【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解负令”解放了债务奴隶,和提高工商业奴隶主的地位无关,故错误;财产等级制度、 “四百人会议” 、恢复公民大会等都大大提高了工商业奴隶主的地位,促使工商业奴隶主逐渐跻身于统治阶级行列,故正确。所以

35、本题答案为 B 项,AC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技巧是,首先判定错误的项目,然后排除含有该项目的选项即可。36.雅典民主制是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源头,它所创立的很多原则对后世影响深远。以下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 梭伦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人民主权原则B. 克里斯提尼实行陶片放逐法司法公正C. 克里斯提尼设立五百人议事会轮番而治D. 伯利克里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和监督机关民主监督【答案】B【解析】克利斯提尼改革,实行“陶片放逐法” , 雅典公民可以在陶片上写上那些不受欢迎以及极17具社会威望、最可能成为僭主的人的名字,并通过投票表决将企图威胁雅典民主制度的政治人物予以政治放逐, “陶片放逐法”不

36、是司法措施,雅典的司法机关是陪审法庭,故 B 错误,符合题意,正确答案是 B,其它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37.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为保证所有公民能积极参加国家政治事务,伯里克利采取的措施是( )A. 召开公民大会B. 组成五百人会议C. 设立陪审法庭D. 为公民发放津贴【答案】D【解析】据题干“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保证所有公民能积极参加国家政治事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伯利克里为公民发放观剧津贴,促使所有公民能积极参加国家政治事务,故 D 项正确;召开公民大会与补助贫穷公民无关,故 A 项错误;组成五百人会议也不符合题意,故 B

37、 项错误;设立陪审法庭也不能解决贫穷公民参政的问题,故 C 项错误。故选 D。38.有人说“这个雅典人中最好的人”当政期间对内实行民主,对外先后参加和发动了希波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他使雅典成为希腊最优美最文明的城市。材料中的人物是A. 汉漠拉比B. 屋大维C. 伯利克里D. 孝德天皇【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希波战争和伯罗奔尼撒战争发生在公元前 5 世纪中后期,雅典民主政治的领导人是伯利克里,他在位期间,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到顶峰,故 C 项正确。汉漠拉比为古巴比伦的国王,与雅典无关,排除 A。屋大维是古罗马统治者,建立元首制,与材料不符,排除 B。孝德天皇是日本统治者,

38、曾领导大化改新,排除 D。39.关于雅典民主政治,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 ”18他批评的是A. 人民主权的虚假B. 直接民主的泛滥C. 行政官员的腐败D. 轮番而治的弊端【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 ”可知苏格拉底认为雅典民主制下人民通过抽签选举的方式体现了轮番而治的特点,但不一定能选出专业的国家管理人才,故 D 项正确;苏格拉底并不反对民主制,而是

39、反对民主的方式,故 A 项错误,直接民主的泛滥、行政官员的腐败材料中都没有体现,故 BC 两项错误。40.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在司法上的专横行为,是因为该法A. 是习惯法的汇编B. 实质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私有财产C. 本质上维护平民的利益D. 编订成明确条文,量刑定罪以此为准【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 十二铜表法是平民与贵族长期斗争的结果,它的颁布改变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局面,使平民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维护,故 D 正确;AB 是对十二铜表法的正确表述,但无法体现“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在司法上的专横行为” ,排除 AB;十二铜表法本质上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C 错误。点睛:抓

40、住关键信息“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在司法上的专横行为” ,联系所学十二铜表法的意义分析解答。41.公元前 3 世纪至公元前 27 年是罗马积极向外扩张的时期,但这一时期罗马各种社会矛盾、阶级矛盾,特别是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矛盾,被征服地区的臣民和罗马公民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这一时期的罗马A. 公民法占据着统治地位B. 习惯法的痕迹已经清除19C. 普通民众均受法律保护D. 以万民法调整社会关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所示时间,以及罗马境内的诸多矛盾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可知,这一时期罗马仍沿用公民法,故 A 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涉及到习惯法,故 B 项错误。公民法只适用于罗马共和国

41、的公民,而非普通民众,故 C 项排除。这一时期用的是公民法,万民法还没有出现,故排除 D 项。【点睛】公民法适用于罗马共和国中期的公民(前 5 世纪中期前 3 世纪中期) 。公民法基本上是罗马及其公民的法律。作为公民法,它是以成文和非成文两种形式存在着,包括元老院的法令、元首的命令、大法官的布告,也包括一些具有法律效力的古代习惯。当然十二铜表法也包括在内。42.査士丁尼民法大全载:“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行政地方官吏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 ”从材料中得到的直接信息是A. 在古罗马妇女完全没有任何人权B. 罗马法对妇女歧视,说明了它的局限性C.

42、 说明査士丁尼民法大全未给人民带来好处D. 说明罗马法竭力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答案】B【解析】从材料来看,材料讲的是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这说明了罗马法对妇女歧视。所以答案选 B 选项。由材料不能得出,古罗马的妇女没有任何人权,A 选项说法太绝对;由材料不能得出 C、D 选项的观点,故排除。43.19 世纪初,有法国人坦言“我们毫不犹豫地宣称,就我们的立法完整性而言,我们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谢罗马人” 。法国“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谢罗马人” ,主要是因为A. 罗马人制定了法国民法典B. 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C. 罗马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D. 罗马法成为近代欧美国家立法的重

43、要来源20【答案】D【解析】“立法完整性而言,我们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谢罗马人”的意思是说罗马法对于法国立法的影响,显然说明罗马法成为近代欧美国家立法的重要来源,故 D 项正确; 法国民法典是借鉴罗马法立法理念,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的理念,故 B项错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 ,故 C 项错误。44.法学总论规定:“出于自然理性而为全人类制定的法,则受到所有民族的同样尊重,叫做万民法。 ”万民法出现于A. 希腊雅典城邦B. 罗马共和国时期C. 罗马帝国时期D. 启蒙运动时期【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万民法是罗马帝国时期用来调整罗马公

44、民和异邦人之间以及异邦人和异邦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罗马法律,故 C 项正确。希腊雅典城邦实行民主政治,但没有制定万民法,排除 A。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法律是公民法,排除 B。万民法出现于罗马帝国统治时期,而不是启蒙运动时期,排除 D。点睛:本题属于识记题,正确理解材料信息“出于自然理性而为全人类制定的法,则受到所有民族的同样尊重,叫做万民法” ,紧扣设问要求“万民法出现于” ,运用罗马法的史实即可知道正确答案。45.下图为古罗马正义女神象,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根据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法官审案时应该21A. 注重证人证据B. 体

45、现人文关怀C. 遵守法律程序D. 维护司法公正【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图示信息可知,正义女神双眼蒙布,反映出法官审案时不能受到表面现象的蒙蔽,而是要找出事实的真相,公正公平地审判案件,维护司法公正,D 项正确。双眼蒙布侧重表示法官审案时不能受到表面现象的蒙蔽,与注重证人证据无关,排除 A。双眼蒙布侧重表示法官审案时不能受到表面现象的蒙蔽,与体现人文关怀无关,排除 B。材料没有涉及遵守法律程序的信息,而是强调法官审案时要维护司法公正,排除 C。46.对罗马法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的渊源B. 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维系和稳定帝国统治C. 罗马法的本质是保护资产阶

46、级利益D. 罗马法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为反向选择题。依据罗马法相关所学内容可知,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是后世罗马法的渊源,因此 A 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依据相关所学内容可知,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维系和稳定帝国的统治,因此 B 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依据所学内容可知,罗马法一般泛指罗马奴隶制国家时期国家法律的总称,其维护的是奴隶主22贵族的利益,此时资产阶级尚未产生,因此 C 选项错误,符合题意;依据罗马法的影响相关所学内容可知,罗马法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因此 D 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择 C 选项。47.世界文化史

47、导论指出:“它是自然界教给一切动物的法则,它是罗马万民法产生的哲学基础。它使人们更多地从人类共同准则(人类理性)的角度来思考法制建设问题。 ”材料中的“它”应是A. 公民法B. 万民法C. 自然法D. 成文法【答案】C【解析】材料“它是自然界教给一切动物的法则,它是罗马万民法产生的哲学基础”反映了罗马法的重要基础是自然法,故 C 正确;公民法是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法律,不符合“自然界教给一切动物的法则” ,故 A 错误;万民法是用来调整罗马公民和异邦人之间以及异邦人和异邦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罗马法律,不符合“罗马万民法产生的哲学基础” ,故B 错误;成文法是相对于习惯法而言,并不是“自

48、然界教给一切动物的法则” ,故 D 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自然界教给一切动物的法则” ,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自然法的地位和影响出发,抓住自然法与罗马法的关系,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48.罗马法规定,如果出卖人知道物品有瑕疵,而买受人不知情;或者出卖人知道被卖物与买受人所想象的物品之间存在重大差别,那么买卖成交后,买受人可以据此提起有关诉讼。该规定A. 适应了罗马对外扩张的需要B. 旨在保护罗马公民的私有财产C. 反映了罗马法重形式的特点D. 目的是以诚信规范经济行为【答案】D【解析】23“买受人不知情、买受人可以据此提起有关诉讼”等规定意在

49、强调经济行为要讲究诚信,否则是要受到法律惩罚的,即选 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根本就不涉及对外扩张、法重形式方面的信息,所以选项 A、C 均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B 自身正确但材料并未强调这一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49.有四位同学分别就“英国代议制”作了主题演讲,其中最符合“1689 年权利法案 ”的主题是A. 新旧势力的激烈斗争B. 国王“统而不治”C. 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D.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权利法案 。新旧势力的激烈斗争应该是 1640-1688 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故A 项错误。国王“统而不治”应该是在“光荣革命”以后,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这是一个过程,并不是在 1689 年骤然就实现了的。故 B 项错误。1689 年,英国议会通过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