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eventdump275 文档编号:929683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9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西省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西省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山西省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山西省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山西省实验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1.下列物质与危险化学品标志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A. A B. B C. C D. D【答案】A【解析】【详解】A、金属钾在反应中作还原剂,不能作氧化剂,图中所示标志是氧化剂标志,危险化学品标志的对应关系错误,故 A 符合题意;B、天然气具有可燃性,属于易燃气体,图中所示标志是易燃气体标志,危险化学品标志的对应关系正确,故 B 不符合题意;C、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危险化学品标志的对应关系正确,故 C 不符合题意;D、乙醇具有可燃性,属于易燃液体,图中所示标志是易燃液体标志,危险化学品

2、标志的对应关系正确,故 D 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本题应选 A。2.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一组混合物是A. 四氯化碳和碘 B. 汽油和植物油C. 酒精和水 D. 四氯化碳和水【答案】D【解析】【详解】A、四氯化碳和碘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故 A 错误;B、汽油和植物油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故 B 错误;C、酒精和水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故 C 错误;D、四氯化碳和水不互溶,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所以 D 选项是正确的;- 2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 D。【点睛】根据分液漏斗可以将互不相溶的两层液体分开,则分析选项中物质的溶解性即可.3.下列操作或发生事故时的处理方法正确的

3、是A. 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B.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应与桌面垂直C. 配制一定浓度的 NaCl 溶液时,定容振荡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到刻度线D. 浓硫酸不慎沾在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最后涂上 3%5%的小苏打溶液【答案】D【解析】A、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容易造成酒精着火,容易发生火灾,应该用火柴点燃,选项 A 错误;B、若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试管跟桌面成 45角,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小心地在试管里液体的底部加热,试管不能与桌面垂直,选项 B 错误;C、定容后不能再加水,这样会使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选项 C 错

4、误;D、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如果浓硫酸不慎沾在皮肤上,应立即用干布擦掉,然后用水冲洗,最后再涂上 3%5%的小苏打溶液,选项 D 正确。答案选 D。4.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用于物质分离的是A. A B. B C. C D. D【答案】C【解析】A. 为过滤装置,可以分离液体和固体的混合物,故 A 不选;B. 为蒸馏装置,可以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故 B 不选;C. 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的操作,不能用于物质的分离,故 C 选;D. 为分液的装置,可以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故 D 不选,故选 C。5.现有烧杯、试管、量筒、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集气瓶、

5、玻璃片、水槽、带导管的橡皮塞等仪器,用这些仪器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 3 -制取氧气粗盐提纯制取氢气配制 100mL 1mol/L 的氯化钠溶液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时,要用到的仪器是:酒精灯、铁架台、试管、带导管的橡皮塞、集气瓶、玻璃片、水槽.这些仪器都具有,可以完成实验.故不选;粗盐提纯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溶解中要用的烧杯、玻璃棒,过滤中还要用的漏斗、铁架台、玻璃棒、烧杯;蒸发中还要用到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故所用到的仪器是:烧杯、玻璃棒、漏斗、蒸发皿、酒精灯、铁架台.提供的仪器中缺少玻璃棒、漏斗、蒸发皿,故实验不能完成,

6、故选;制取氢气可用试管、铁架台、带导管的橡皮塞、集气瓶、玻璃片,这些仪器都有,故能完成.故不可选;用固体物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称量中要用的托盘天平没有.故可选.此题中不能完成的实验是,综上所述,本题应选 B。6.设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NA个 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一定为 22.4LB. 标准状况下,22.4L 四氯化碳含有的分子数为 NAC. 常温常压下,1.06Na 2CO 含有的 Na 数为 0.02NAD. 物质的量浓度为 0.5molL 的 MgCl2溶液中,含 Cl 数为 NA【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N A个 CO2分子是

7、1mol,所占有的体积不一定为 224L,需要考虑温度和压强,A 错误;B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不是气态,不能利用气体的摩尔体积计算分子数,B 错误;C常温常压下,106gNa 2CO3是 106g106g/mol001mol,含有的 Na+数为 002N A,C正确;D不能确定物质的量浓度为 05mol/L 的 MgCl2溶液的体积,则不能计算含有的 Cl-离子个数,D 错误,答案选 C。【考点定位】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及有关计算。【名师点睛】物质的量是贯穿整个中学化学始终的重要基本概念。这是由于它既考查了学生- 4 -对物质的量、粒子数、质量、体积等与阿伏加德罗常数关系的理解,又可以涵盖多角度的

8、化学知识内容。要准确解答好这类题目,一是要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二是要准确弄清分子、原子、原子核内质子中子及核外电子的构成关系。7.相同物质的量的 Na +、OH 、F 离子具有相同的A. 质量 B. 质子数C. 电子数 D. 中子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Na +的质子数为 11,电子数为 10,质量数为 23,中子数为 23-11=12;OH 的质子数为 8+1=9,电子数为 10,质量数为 17,中子数为 8;F -的质子数为 9,电子数为 10,质量数为 19,中子数为 19-9=10;故一定含有相同的是电子数,故选 C。考点:微粒的组成8.下列对

9、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A. 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一定含 CO 2-B. 某溶液中滴加 BaCl 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 SO C. 某无色溶液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一定显碱性D. 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 Cl ,先滴加稀盐酸除去 OH ,再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含有 Cl【答案】C【解析】【详解】A、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可能是 CaCO3,也可能是BaCO3、Na 2CO3、Zn 等物质,不一定是 CaCO3,故 A 错误;B、某溶液中滴加 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可

10、能含 SO42-,也可能含有 Ag+,故 B 错误;C、某无色溶液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显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大量的 OH-,因此该溶液一定显碱性,故 C 正确;D验证溶液中是否含有 Cl ,先加稀硝酸酸化,再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含Cl ;若加入盐酸,则盐酸也会引入 Cl-,不能鉴定原溶液中是否含 Cl-,故 D 错误;综上所述,本题应选 C。9.等物质的量的 SO 2 和 SO 3 相比较,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5 -A. 它们的分子数目之比是 11B. 它们的氧原子数目之比为 23C. 它们的质量之比为 11D. 它们所含原子数目之比为 34【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等物质的量的

11、 SO2和 SO3分子数目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1:1,故 A 正确;B等物质的量的 SO2和 SO3分子数目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1:1,1 个 SO2分子中含有 2 个氧原子,1 个 SO3分子中含有 3 个氧原子,则所含 O 原子数之比为(12):(13)=2:3,故B 正确;C等物质的量的 SO2和 SO3质量之比等于物质的摩尔质量之比=64:80=4:5,故 C错误;D等物质的量的 SO2和 SO3分子数目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1:1,1 个 SO2分子中含有 3 个原子,1 个 SO3分子中含有 4 个原子,则原子总数之比为(13):(14)=3:4,故 D正确;故选 C。考点:考

12、查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10.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 KOH 溶液时,导致浓度偏低的原因可能是A. 容量瓶中原有少量的蒸馏水B. 移液时,不慎将液体流到瓶外C. 容量瓶盛过 KOH 溶液,使用前未洗涤D.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和液面【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 进行误差分析,A 项无影响;B 项溶质损失了,浓度偏低;C 项溶质增多,浓度偏大;D 项定容时俯视液面低于刻度线,浓度偏高。故选 B 项考点:考查溶液配制中的误差分析点评:在配制溶液过程中,分析误差的思路: c(B)m/MV ,主要看溶质的实际质量、溶液体积与计算数据相比较, m 值偏大则浓度变大, V 偏大则浓度变小。本题属于难度一般。

13、11.设 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对于 0.3mol/L 的 K2SO4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2L 溶液中含有 0.6NA个 SO42 离子B. 2L 溶液中 K+离子的浓度为 1.2mol/L- 6 -C. 1L 溶液中含 K+离子 0.6molD. 1L 溶液中含溶质阴阳离子的总数为 0.9NA 【答案】B【解析】【详解】A.2L 0.3mol/L 的 K2SO4溶液含有 0.6mol K2SO4,含有 0.6mol 硫酸根离子,含有硫酸根离子数为 0.6NA个,A 正确;B硫酸钾溶液的浓度为 0.3mol/L,根据 K2SO4的组成,钾离子的浓度是 K2SO4浓度 2 倍,即溶液

14、中 K+离子浓度为 0.6mol/L,B 错误;C.1L 0.3mol/L 的 K2SO4溶液含有 0.3mol K2SO4,含有 0.6mol 钾离子,C 正确;D.1L 0.3mol/L 的 K2SO4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 0.3mol,钾离子物质的量为0.6mol,1L 溶液中含溶质阴阳离子的总数为 0.9NA个,D 正确;答案选 B。【点睛】明确物质的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注意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方法。12.将 1L0.2mol/L NaCl 的溶液和 1L0.2mol/L 的硫酸钠溶液混合,若溶液的体积约为两体积之和,则混合溶液中钠离子浓度约

15、为A. 0.2mol/L B. 0.3mol/LC. 0.6mol/L D. 0.8mol/L【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在混合溶液中元素的原子个数不变。n(Na+)=n(NaCl)+2n(Na 2SO4)= 1L02mol/L +21L 02 moL/L=06mol;则混合溶液中钠离子浓度为 c(Na+)=06mol2L=03mol/L。故选项是 B。考点:考查电解质浓度与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的关系的知识。13.已知 3.011023个 X 气体分子的质量为 8g,则 X 气体的摩尔质量是A. 8g /mol B. 32gC. 64g /mol D. 16g /mol【答案】D【解析】【详解】

16、根据公式 n=N/NA,可知 3.011023个 X 气体的物质的量- 7 -3.0110236.021023mol-1=0.5 mol,根据公式 M=m/n 可知 X 的摩尔质量为 8g0.5 mol=16g /mol。综上所述,本题应选 D。【点睛】本题应注意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 1,摩尔质量的单位为 g/mol,而 1mol 任何原子的质量都是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14除去粗盐溶液中的 Ca2 、Mg 2 、SO 42- 等杂质,需依次加入稍过量的 NaOH 溶液、X 溶液、Y 溶液,过滤,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调至中性。其中 X、Y 分别是A. Na2 CO3 B

17、a(NO3)2 B. Ba(NO3)2 Na2 CO3C. Na2 CO3 BaCl2 D. BaCl2 Na2 CO3【答案】D【解析】【详解】粗盐提纯时,若先加稍过量的 NaOH 溶液,则后加过量的氯化钡除去硫酸根离子,接着加碳酸钠,除去钙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最后加盐酸来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所以 X 溶液、Y 溶液分别为:BaCl 2,Na 2CO3,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了粗盐提纯过程中的试剂的加入顺序。粗盐的提纯实验中,为了保证杂质离子完全出去,每一次所加试剂都过量,因此,Na 2CO3溶液一定在 BaCl2溶液之后加入。15.已知 KNO3、K 2SO4、K 3PO4在溶

18、液中完全解离,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 KNO3、K 2SO4、K 3PO4 3种溶液中,若要使 K 的物质的量相等,则这 3 种溶液的体积比为A. 321 B. 632C. 236 D. 123【答案】B【解析】【详解】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 KNO3、K 2SO4、K 3PO4三种溶液中,K 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2:3,若要使 K 的物质的量相等,根据公式 V=n/c 知,溶液的体积与浓度成反比,所以 3种溶液的体积比为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 B。16.在标准状况下,下列四种气体的有关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6.72L CH 4 3.0110 23个 HCl 分子 13.6gH 2S 0.2 mol

19、NH 3a体积: b密度:- 8 -c质量: d氢原子个数:A. abc B. bcd C. abd D. acd【答案】C【解析】【分析】标准状况下,6.72L CH4的物质的量为 n=V/Vm=6.72L22.4L/mol=0.3mol,质量为m=nM=0.3mol16g/mol=4.8g;所含氢原子的个数为 N=0.34NA=1.2NA;3.0110 23个 HCl 分子的物质的量为 n=N/NA=3.0110236.021023mol-1=0.5mol,质量为m=nM=0.5mol36.5g/mol=13.25g;所含氢原子的个数为 N=0.5NA;13.6gH 2S 的物质的量为 n

20、=m/M=13.6g34g/mol=0.4mol,所含氢原子的个数为N=0.42NA=0.8NA;0.2 mol NH 3的质量为 m=nM=0.2mol17g/mol=0.34g;所含氢原子的个数为N=0.23NA=0.6NA;【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a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故 a 正确;b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所以密度大小顺序; 故 b 正确;c由上述分析可知,质量的大小顺序为,故 c 错误;d由上述分析可知,氢原子个数大小顺序为,故 d 正确;综上所述,本题应选 C。【点睛】本题重点考查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需要牢记

21、与物质的量有关的计算公式。n=V/Vm(标况下 Vm为 22.4L/mol) ,n=m/M,n=N/N A。17.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 Cl 、CO 32- 、OH 3 种阴离子,如果只取一次该溶液就能够分别将3 种阴离子依次检验出来,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滴加 Mg(NO3)2溶液 过滤 滴加 AgNO3溶液 滴加 Ba(NO3)2溶液A. B. C. D. 【答案】B【解析】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 Cl 、CO 32 、OH 等 3 种阴离子,如果只取一次该溶液就能够分别将3 种阴离子依次检验出来,应该先滴加 Ba(NO3)2溶液检验 CO32 ,过滤后,再向滤液中滴加- 9 -Mg(NO

22、3)2溶液检验 OH ,过滤,最后向滤液中滴加 AgNO3溶液检验 Cl ,所以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B, 本题选 B。 点睛:再检验一种离子时,要先分析有哪些干扰离子存在,选择合适的检验顺序可以避开干扰离子的干扰。特别要注意的是,银离子可以和氢氧根生成氢氧化银沉淀,只不过氢氧化银不稳定,它会分解为氧化银。视频18.某同学欲配制符合下列条件的溶液,其中可能实现的是A. 只含 0.1 mol Na+、0.2mol Mg 2 、0.1 mol Cl -和 0.1 mol NO3-的溶液B. 只含 0.1mol NH4+、0.1 mol Ca 2 、0.1 mol CO 32-和 0.1mol Cl

23、-的溶液C. 在标准状况下,将 VL 气体(摩尔质量是 M g/mol)溶于 0.1L 水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 d g/mL,则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000Vd/(2240+VM)mol/LD. 可用 1000mL 容量瓶、烧杯、玻璃棒、量筒、58.5gNaCl 固体和水配制 1L1mol/L 的 NaCl溶液【答案】C【解析】【详解】A、溶液要呈电中性,即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要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而只含 0.1 mol Na+、0.2mol Mg2 、0.1 mol Cl-和 0.1 mol NO3-的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的物质的量 n=0.1mol+0.2mol2=0.5

24、mol,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的物质的量n=0.1mol+0.1mol=0.2mol,溶液不呈电中性,故 A 错误;B、在溶液中, Ca 2 和 CO 32-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 Ca2 和 CO 32-不能共存,故 B 错误;C、在标准状况下,将 VL 气体(摩尔质量是 M g/mol)溶于 0.1L 水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VL22.4L/mol=V/22.4mol,溶液的体积为 V=m/ =(V/22.4molM g/mol+100g)/d g/mL,所以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V/22.4mol1000Vd/(V/22.4molM g/mol+100g)/d g/mL=(2240+VM)

25、mol/L,故 C 正确;D、配制 1 L 1mol/L 的 NaCl 溶液在定容时需要用到胶头滴管,称量固体时需要用到天平,故D 错误.综上所述,本题应选 C。【点睛】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公式为 c=n/V(注 n 表示溶质的物质的量,V 表示溶液的体积)。如果题干中没有给出溶液的体积, ,需要用公式 V=m/ 来计算。- 10 -19.科学家发现了某种元素的原子,其质量是 a g, 12C 的原子质量是 bg,设 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由已知信息可得:N A=12/bB. Wg 该原子的物质的量一定是 W/aNAC. Wg 该原子中含有 W/a 个该原子

26、D. 该原子的摩尔质量是 aNA g【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1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伽德罗常数,以 12g12C 中所含碳原子数定义为阿伏伽德罗常数,应为 NA= ,故 A 正确;B、物质的量= = mol,或物质的量= =mol,故 B 正确;C、一个原子的质量是 a g,Wg 该原子中原子个数= = 个,故 C 正确;D、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单位是 gmol-1,一个原子的质量是 a g,则 1mol 的质量即 NA个原子的质量为 aNAg,所以摩尔质量应为 aNAgmol-1,故 D 错误;故选 D。考点: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20.V mL Al2(

27、SO4)3溶液中含 Al3 m g,取 V/4 mL 该溶液用水稀释至 4V mL,则溶液中 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125m/36VmolL1 B. 125m/9VmolL1C. 125m/54VmolL1 D. 125m/18VmolL1【答案】A【解析】【详解】解析:m g Al3 的物质的量为 m/27mol,根据化学式中铝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个数比为 2:3,则原溶液中 n(SO42-)=3/2m/27mol=m/18mol,V/4 mL 溶液中 n(SO42-)=m/18mol4=m/72mol,稀释到 4V mL 以后,c(SO 42-)=n(SO42-)/V=m/72mo

28、l4V10-3L=125m/36VmolL1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 A。21.有一包白色粉末状混合物,可能含有Na2CO3、NaCl、CaCO 3、CuSO 4、KCl、Na 2SO4、MgCl 2、KNO 3中的某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 11 -将混合物溶于水,得到无色透明溶液。取少量上述溶液两份,其中一份加入 BaCl2溶液,立即产生白色沉淀,再加上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向另一份中加入 NaOH 溶液,也产生白色沉淀。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1)原混合物中肯定没有_。(2)原混合物中肯定有_。(3)不能确定是否含有_。【答案】 (1). CuSO 4、CaCO 3、Na 2CO3 (2).

29、 Na2SO4、MgCl 2 (3). KNO3、NaCl、KCl【解析】溶于水得到无色透明的溶液,可以排除 CuSO4、CaCO 3的存在;一份加入 BaCl2溶液,立即产生白色沉淀,再加上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含硫酸根离子;另一份中加入 NaOH 溶液,也产生白色沉淀,说明一定含有 MgCl2,排除 Na2CO3的存在;溶液中的 KNO3、NaCl、KCl三种物质不能确定是否存在;(1)原混合物中肯定没有 CuSO4、CaCO 3、Na 2CO3;(2)原混合物中肯定有 Na2SO4、MgCl 2;(3)不能确定是否含有 KNO3、NaCl、KCl。22.现有 m g 某气体,它由双原子

30、分子构成,它的摩尔质量为 M gmol-1。若阿伏加德罗常数用 NA表示,则:(1)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mol。(2)该气体所含原子总数为_个。(3)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L。(4)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_ g/L。 (5)该气体溶于水后形成 VL 溶液,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mol/L。【答案】 (1). m/M (2). 2mN A/M (3). 22.4m/M (4). M/22.4 (5). m/MV【解析】【详解】(1)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n=mgMg/mol=m/M mol;(2)因为一个分子中含两个原子,所以含有的原子数为分子数的 2 倍,即为 2m/M molNAm

31、ol-1=2mNA/M;(3)标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为 22.4L/mol,该气体的体积为 V=nVm=m/M mol22.4 L/mol= 22.4m/M L;- 12 -(4)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 =m/V=mg 22.4m/M L=M/22.4g/L;(5)该气体溶于水形成 VL 溶液(不考虑反应) ,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n/V=m/M molVL=m/MV mol/L。【点睛】本题重点考查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需要牢记与物质的量有关的计算公式。n=V/Vm(标况下 Vm为 22.4L/mol) ,n=m/M,n=N/N A, =m/V,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公式为

32、 c=n/V(注:V 表示溶液的体积)。23.I. 甲同学欲配制 500 mL 0.4 mol/L 的 NaOH 溶液,实验操作步骤有:A在天平上用烧杯称出 8.0 g 氢氧化钠固体,把它放在烧杯中,用适量的蒸馏水使它完全溶解并冷却至室温。B把制得的溶液小心地转移到容量瓶中。C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线 12 cm 处,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D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23 次,每次洗涤的液体都小心注入容量瓶,并轻轻振荡。E将容量瓶瓶塞塞紧,充分摇匀。请填写下列空白:(1)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填序号)_。(2)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33、(填序号)_。a用带游码的托盘天平称 8.0 g NaOH(最小砝码为 5g)时误用了“左码右物”方法b没进行上述的操作步骤 Dc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d砝码生锈且锈迹未脱落e所用 NaOH 已经潮解f未经冷却就将热的氢氧化钠溶液转移至容量瓶II. 乙同学欲用浓 H2SO4配制 980mL 0.1molL1 的稀 H2SO4。(1)需要 98%密度为 1.84gcm3 的浓硫酸_mL。(2)配制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_(填代号),还缺少的仪器是_、_。烧杯;10mL 量筒;20mL 量筒;托盘天平(带砝码) ;玻璃棒(3)配制时,该实验两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_、_。(4)用量筒量取

34、98%的硫酸时俯视刻度,会使最后所配溶液的浓度_(填“偏高” 、- 13 -“偏低” 、 “不影响” ) 。III. 丙同学欲配制 0.1 molL1 的硫酸铜溶液 1000mL:以下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A准确称取 16.0 g 无水硫酸铜,溶于水,所得溶液恢复到室温,再转移至 1000 mL 容量瓶中,洗涤 2-3 次,并把洗涤液也转移至容量瓶,定容B准确称取 25.0 g 胆矾,溶于水,所得溶液恢复到室温,再转移至 1000 mL 容量瓶中,洗涤 2-3 次,并把洗涤液也转移至容量瓶,定容C取 500 mL0.2 molL1 的硫酸铜溶液,转移至 1000 mL 容量瓶中,继续加水,

35、定容D将 0.05 molL1 的硫酸铜溶液和 0.15 molL1 的硫酸铜溶液等体积混合(已知两种溶液的密度不同,体积不能直接加和)【答案】 (1). ABDCE (2). df (3). 5.4 (4). (5). 1000mL 的容量瓶 (6). 胶头滴管 (7). 搅拌 (8). 引流 (9). 偏低 (10). ABC【解析】【详解】I(1)操作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移液、定容、摇匀等操作,用托盘天平称量,用药匙取药品,在烧杯中溶解(可用量筒加水),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恢复到室温后转移到 500 mL 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洗涤 23 次,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36、,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 12cm 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最后定容颠倒摇匀.所以操作顺序为:ABDCE;(2)a用带游码的托盘天平称 8.0 g NaOH(最小砝码为 5g)时误用了“左码右物”方法,导致称量固体质量偏小,溶液的浓度偏小,故 a 不符合题意;b没有洗涤会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的浓度偏小,故 b 不符合题意;c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导致所配溶液体积偏大,溶液的浓度偏小,故 c 不符合题意;d砝码生锈且锈迹未脱落,砝码的质量偏大,称量固体的质量偏大,溶液的浓度偏高,故d 符合题意;e所用 NaOH 已经潮解,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减小,溶液的浓度偏小,故 e 不符合题意;f

37、未经冷却就将热的氢氧化钠溶液转移至容量瓶,由于热胀冷缩,定容时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故 f 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本题应选 df;II(1)没有 980 mL 规格的容量瓶,故选用 1000 mL 容量瓶,98%密度为 1.84g/cm3的浓硫酸- 14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10001.84g/cm 398%98g/mol=18.4mol/L,溶液稀释公式 C 浓 V 浓=C 稀 V 稀 有:18.4mol/L V 浓 =0.1mol/L 1000 mL ,得 V 浓 =5.4 mL;(2)用液体配制溶液时用到的仪器有量筒、烧杯、容量瓶、玻璃棒、胶头滴管等,量筒选用10mL 规格,故选

38、;还需要 1000mL 容量瓶和胶头滴管;(3)配制溶液时稀释和移液两步操作用到玻璃棒,稀释时的作用是搅拌,防止液滴飞溅,移液时的作用是引流,使液体顺利流入容量瓶中;(4)量筒量取 98%的硫酸时俯视会造成硫酸的体积偏小,浓度就偏低;IIIA、根据 m=cVM 计算配制 1000mL 溶液所需无水硫酸铜的质量 16.0 g,准确称取 16.0 g 无水硫酸铜,溶于水,所得溶液恢复到室温,再转移至 1000 mL 容量瓶中,洗涤 2-3 次,并把洗涤液也转移至容量瓶,定容,故 A 正确; B、根据 m=cVM 计算配制 1000mL 溶液所需胆矾的质量 25.0g,准确称取 25.0 g 胆矾,

39、溶于水,所得溶液恢复到室温,再转移至 1000 mL 容量瓶中,洗涤 2-3 次,并把洗涤液也转移至容量瓶,定容,故 B 正确;C、根据稀释定律 C 浓 V 浓 =C 稀 V 稀 可知,配制 0.1 molL1 的硫酸铜溶液 1000mL 需量取 0.2 molL1 的硫酸铜溶液的体积 0.1 molL1 1000mL=0.2 molL1 V,解得 V=500mL,故C 正确;D、将 0.05 molL1 的硫酸铜溶液和 0.15 molL1 的硫酸铜溶液等体积混合,因为两种溶液的密度不同,体积不能直接加和,所以最终配制溶液的浓度不等于两浓度的平均值,故 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应选 ABC。2

40、4.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为了从海带中提取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苯,一种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的液体):请填写下列空白:(1)步骤灼烧海带时,除需要三脚架外,还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是_(从下列仪器中选出所需的仪器,用标号字母填写在空白处) 。- 15 -A烧杯 B坩埚 C表面皿 D泥三角 E酒精灯 F干燥器(2)步骤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步骤的目的是从含碘苯溶液中分离出单质碘和回收苯,该步骤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3)步骤是萃取、分液,某学生选择用苯来提取碘的理由是_。在分液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_(填标号) ,以下略。A直接将含碘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B直接将含碘

41、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C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含碘苯溶液从下口放出D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含碘苯溶液从上口倒出【答案】 (1). BDE (2). 过滤 (3). 蒸馏(或减压蒸馏) (4). 苯与水不互溶、不反应,且碘单质在苯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5). D【解析】【详解】(1)灼烧固体物质一般使用(瓷)坩埚,而坩埚加热需要用泥三脚支撑然后放在三脚架上,三脚架下面的空间放酒精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DE;(2)将悬浊液分离为残渣和含碘离子溶液应选择过滤的方法;将苯和碘分离,应用的是两者的沸点不同,即用蒸馏的方法;(3)萃取剂的选择原理:和水互不相溶,

42、苯与碘不反应,要萃取的物质在其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故可以选择苯;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因为苯的密度比水小,故碘的苯溶液在上层,水在下层,故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含碘苯溶液从上口倒出,所以 D 选项是正确的.25.I一定量的液态化合物 XY2,在一定量的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其化学方程式:XY 2(l)3O 2(g) XO2(g)2YO 2(g) (l 代表液体,g 代表气体)冷却后,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生成物的体积是 672 mL,密度是 2.56 gL1 。(1)观察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可得反应前氧气的体积是_。(2)化合物 XY2的摩尔质量是

43、_。(3)若 XY2分子中 X、Y 两元素质量比是 3:16,则 X、Y 两元素分别为_和_(填元素符号)。II常温下,将 20.0 g 质量分数为 14.0 %的 KNO3溶液跟 30.0 g 质量分数为 24.0 %的 KNO3溶液混合,得到密度为 1.15 gcm3 的混合溶液。计算:(1)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分数_。- 16 -(2)混合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_(保留一位小数)。【答案】 (1). 672 mL (2). 76 gmol1 (3). C (4). S (5). 20 % (6). 2.3 molL-1【解析】【分析】生成物总物质的量为 n(XO2)n(YO 2)=0.672L

44、22.4L/mol=0.03mol,由方程式可知,n(XO 2):n(YO2)=1:2,则 n(XO2)=0.01mo, n(YO2)=0.02mol.【详解】I(1)观察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可得反应前氧气的体积与反应生成物总体积相等,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生成物的体积是 672 mL,所以反应前氧气的体积为 672 mL;(2)根据质量守恒得出,产物的总质量为 m(XO2)m(YO 2)=0.672L2.56 gL1 =1.72g,又根据方程式计量数对应关系得出 n(XY2)=0.01mol,n(O2)=0.03mol, m(O2)=0.03mol32g/mol=0.96g,根据质量守恒可知

45、 m(XY2)= 1.72g-0.96g=0.76g,根据 M=m/n 得出,M(XY 2)=0.76g0.01mol=76g/mol。(3)由在 XY2分子中,X、Y 两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3:16 得出:1mol XY 2分子中,X 的质量为76g3/19=12g ,Y 的质量为 76g-12g=64g ,1mol XY 2含有 1mol X,2mol Y,故 X 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12,Y 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64/2=32,即 X 是 C,Y 是 S。II.(1) 20.0 g 质量分数为 14.0 %的 KNO3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m1=20.0 g14.0 %=2.8g; 30.0 g 质量分数为 24.0 %的 KNO3溶液溶质的质量 m2=30.0 g24.0 %=7.2g ,溶液混合前后溶质、溶液的质量都不变,所以混合液的质量分数为(2.8g+7.2g)/(20g+30g)100%=20%。(2)混合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2.8g+7.2g=10g,溶质的物质的量为 n=10g101g/mol=10/101mol,溶液的体积为(20g+30g)1.15g/Ml=1/23L,所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10/101mol 1/23L=2.3mol/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BS EN ISO 2450-2008 Cream - Determination of fat content - Gravimetric method (Reference method)《奶油 脂肪含量的测定 重量分析法(参考法)》.pdf BS EN ISO 2450-2008 Cream - Determination of fat content - Gravimetric method (Reference method)《奶油 脂肪含量的测定 重量分析法(参考法)》.pdf
  • BS EN ISO 2503-2009 Gas welding equipment - Pressure regulators and pressure regulators with flow-metering devices for gas cylinders used in welding cutting and allied processes up.pdf BS EN ISO 2503-2009 Gas welding equipment - Pressure regulators and pressure regulators with flow-metering devices for gas cylinders used in welding cutting and allied processes up.pdf
  • BS EN ISO 2505-2005 Thermoplastics pipes - Longitudinal reversion - Test methods and parameters《热塑性管 纵向回缩 试验方法和参数》.pdf BS EN ISO 2505-2005 Thermoplastics pipes - Longitudinal reversion - Test methods and parameters《热塑性管 纵向回缩 试验方法和参数》.pdf
  • BS EN ISO 252-2007 Conveyor belts - Adhesion between constitutive elements - Test methods《输送带 结构元件间的粘附 试验方法》.pdf BS EN ISO 252-2007 Conveyor belts - Adhesion between constitutive elements - Test methods《输送带 结构元件间的粘附 试验方法》.pdf
  • BS EN ISO 2535-2002 Plastics - Unsaturated polyester resins - Measurement of gel time at ambient temperature《塑料 不饱和聚酯树脂 室温条件下胶凝时间的测量》.pdf BS EN ISO 2535-2002 Plastics - Unsaturated polyester resins - Measurement of gel time at ambient temperature《塑料 不饱和聚酯树脂 室温条件下胶凝时间的测量》.pdf
  • BS EN ISO 2538-1-2014 Geometrical product specifications (GPS) Wedges Series of angles and slopes《几何产品技术规格 (GPS) 棱体 角度和斜度系列》.pdf BS EN ISO 2538-1-2014 Geometrical product specifications (GPS) Wedges Series of angles and slopes《几何产品技术规格 (GPS) 棱体 角度和斜度系列》.pdf
  • BS EN ISO 2538-2-2014 Geometrical product specifications (GPS) Wedges Dimensioning and tolerancing《几何产品技术规格 (GPS) 棱体 尺寸和公差》.pdf BS EN ISO 2538-2-2014 Geometrical product specifications (GPS) Wedges Dimensioning and tolerancing《几何产品技术规格 (GPS) 棱体 尺寸和公差》.pdf
  • BS EN ISO 2553-2013 Welding and allied processes Symbolic representation on drawings Welded joints《焊接及相关工艺 图纸上的符号表示 焊接接头》.pdf BS EN ISO 2553-2013 Welding and allied processes Symbolic representation on drawings Welded joints《焊接及相关工艺 图纸上的符号表示 焊接接头》.pdf
  • BS EN ISO 2560-2009 Welding consumables Covered electrodes for manual metal arc welding of non-alloy and fine grain steels Classification《焊接材料 非合金钢和细粒钢的手工金属电弧焊用涂敷焊条 分类》.pdf BS EN ISO 2560-2009 Welding consumables Covered electrodes for manual metal arc welding of non-alloy and fine grain steels Classification《焊接材料 非合金钢和细粒钢的手工金属电弧焊用涂敷焊条 分类》.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