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二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检测(二)一、选择题1.在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出现了“纵富督贫,避强侵弱”的局面,这种局面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北魏实行了( )A.编户制度 B.汉化政策C.宗主督护制度 D.民族歧视政策解析 在完成统一后,北魏统治者在地方上建立了宗主督护制,出任宗主的多是地方豪强。这样,地方官吏与地主勾结,使人民的负担空前沉重,苦不堪言。答案 C2.叶适旧学纪言卷十三称:“刘、石、苻、姚与夫慕容,虽曰种类不同,然皆久居中国,其豪杰好恶之情,犹与中国不甚相异。独拓跋氏,则以真胡入主中原,纯用胡俗,以变华人。 ”材料反映了鲜卑族解决统治问题的核心应该是( )A.如何缓和阶级矛盾 B.如何
2、统治汉人C.如何解决民族问题 D.如何发展封建经济解析 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根据“则以真胡入主中原,纯用胡俗,以变华人”可知鲜卑族解决统治问题的核心应该是如何解决民族问题。A、B、D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故答案选 C。答案 C3.冯太后认为:“立三长,则课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 ”可见实行三长制的主要作用是( )清查户口,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打破豪强地主控制人口的合法性 减轻人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 建立基层行政机构加强社会控制A. B.C. D.解析 材料“立三长,则课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表明荫附于豪强的荫户成为国家的编户,有利于增加国家赋税收
3、入,故正确;三长制健全了县以下地方基层政权,取代宗主督护制,减轻了人民负担,加强了国家对人民的控制,故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 D。答案 D4.北魏前期,吏治混乱,各级官吏贪污现象相当严重,北魏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十分2尖锐。为此,北魏孝文帝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迁都洛阳,削弱保守势力B.定期考核,依照政绩提拔官吏C.限制“恩荫” ,防止权贵垄断D.发放俸禄,并由国家统一筹集解析 结合史实可知,为解决吏治混乱、贪污成风的现象采取了俸禄制,统一由国家发放,故 D 正确。答案 D5.钱穆认为北魏均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 。如此评价是因为该制
4、度( )A.把部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B.起到过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C.完全取消了土地买卖D.没有具体的授田规定解析 从“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 ,可知均田制的目的是限制地主土地兼并,维护小农经济,故 B 项正确。答案 B6.商鞅实行县制, “辅之以什,司之以伍故奔亡者无所匿,迁徙者无所容” 。而魏孝文帝推行三长制,破荫附, “编户齐民” 。二者的共同作用是( )A.强化对社会基层控制 B.推动城市经济发展C.促进郡县制度的形成 D.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解析 材料“奔亡者无所匿,迁徙者无所容” “破荫附” ,因此,这一制度强化了对社会基层的控制,故 A 正确;B、D 与材料无关,C
5、 说法错误。答案 A7.史书记载,孝文帝“始班俸禄。户增调帛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增调外帛二匹。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 ,又接受汉族官僚李世安的意见, “始议均田” 。孝文帝的这两项措施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A.吏治清明B.粮食产量增加C.极大地满足了农民的要求D.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解析 从材料可知本题共涉及了孝文帝的两项改革措施:俸禄制和均田制。A 仅是俸禄制的作用,B、C 仅是均田制的作用,故排除。俸禄制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掠夺,均田制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故选 D。3答案 D8.孝文帝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
6、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在此反映北魏孝文帝( )A.入主中原的愿望 B.实行汉化政策C.改革的坚强决心 D.废除宗法制的决心解析 孝文帝时期,北魏已统一北方,入主中原,故 A 项错误;B、D 选项与材料无关;孝文帝主张改革,并决定迁都洛阳,与材料“恂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相符。答案 C9.资治通鉴载: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侯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孝文帝提出进行姓氏改革的依据是( )A.鲜卑族和汉族有共同的祖先B.鲜卑族和汉族都崇
7、拜黄帝C.鲜卑族和汉族自古以来都生活在黄河流域D.鲜卑族和汉族风俗习惯相同解析 北魏孝文帝认为“魏之先出于黄帝” ,鲜卑族和汉族都是黄帝的后代,因此将拓跋氏改为姓“元” 。A 项符合题意,因此本题选择 A 项。答案 A10.敦煌壁画中有北魏商队的相关内容,反映了北魏商业的发展,下列有关北魏商业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有( )洛阳出现了许多大市场,货源充足,交易活跃 货币贸易逐步代替了长期战乱以来的实物交易 与朝鲜半岛诸国、日本、中亚、西亚以及地中海沿岸诸国都有商业往来 北魏统治者放弃了商鞅变法以来的重农抑商政策A. B.C. D.解析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过程是鲜卑族政权汉化和封建化的过程,孝文帝仿照汉
8、制进行改革,不可能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所以排除含有的选项。答案 B11.观察下图,你认为这两次改革的本质特点是( )A.都促进了封建化的进程4B.都促进了民族大融合C.都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都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解析 商鞅变法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正式废除了井田制,推动了封建地主统治的发展;而北魏孝文帝改革则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故选 A。答案 A12.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虽然是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改革,但两者都促进了历史的发展。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都( )A.为实现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B.采用儒家思想治理国家C.是民族融合发展的产物D.促使了社会性质的转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
9、分析问题的能力。A 项符合商鞅变法,B、C 两项符合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促使秦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北魏孝文帝改革促使北魏社会由游牧社会向农耕社会的转变,故选 D 项。答案 D二、非选择题13.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和影响而言,可与商鞅变法相媲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马非百秦集史材料二 北魏在中原建立以
10、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跋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白寿彝中国通史(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2)据材料二,与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 “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作
11、答;5第二小问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面临的最大问题民族关系”作答;第二小问为开放性的探究题,言之有理即可。答案 (1)条件:东方诸国的变革经验;落后的秦国受传统束缚较少。特点:注重创建新制度;变法彻底,功效明显。(2)问题:民族关系问题(或鲜卑族与汉族文化的差异)。因素:对外来先进文化的学习与借鉴;改革者的信心与勇气。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
12、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材料二 北魏时一位皇帝决心把都城迁到洛阳,但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于是,公元 493 年,这位皇帝以南征为名,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一路上秋雨连绵,道路泥泞,长途跋涉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到洛阳后不愿意继续前进了,于是这位皇帝趁机说,行军中途,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果不愿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在此,以后再做南征的打算!于是宣布定都洛阳,次年正式迁都,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洛阳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原因
13、。(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孝文帝迁都有什么历史影响?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新旧都城的地理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影响,据材料二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巩固统治;促进了汉与鲜卑族之间的民族融合;第二小问启示,据材料二的信息可得,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受到旧势力的阻碍与反对,在遇到阻碍时,可以采用一些策略来达到目的。答案 (1)原因:政治改革上:迁都是为了冲破鲜卑族上层贵族对改革的阻力,取得汉族地主对改革的支持。在旧都平城,鲜卑族守旧势力是占据了上风的,而洛阳是汉族地主势力的中心;经济上:北魏原都城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防御上:平城的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文化上:也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所以北魏孝文帝要迁都洛阳。(2)影响: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巩固统治;促进了汉与鲜卑族之间的民族融合。启示: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受到旧势力的阻碍与反对,在遇到阻碍时,可以采用一些策略来达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