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proposalcash356 文档编号:938751 上传时间:2019-03-05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案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案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六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 14 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纲解读 知识导图1.理解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能够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相关的地理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图 14-1 表示的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图 14-1(1)自然地理环境是由 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2)该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 的特点。常常被作为自然环境标志的是 。 (3)图中 A、B、C、D 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形态的是

2、,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 ,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起净化作用的是 ,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 。 (4)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如 和 。 (5)黄河含沙量大,主要是因为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土质 ,植被 ,由于暴雨的冲刷, 严重。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读图 14-2,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该地区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的关系图 14-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这里的“一发”是指 。 若该地区的森林遭受严重破坏,会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具体表现如下:2a.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易发生水旱灾害;含沙量 。 b.动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 。

3、 c.气候:降水 ,气候变干,昼夜温差和年温差 ,灾害性天气增多。 d.土壤:土壤侵蚀加剧,土壤肥力 。 e.整个地理环境:生态环境恶化, 遭受破坏。 (2)图示反映的问题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其表现是什么?探究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1.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在于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图 14-3(2)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来实现的。水循环 生物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有机质的

4、合成与分解过程从岩浆到各类岩石,再到新岩浆的过程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吸收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变质、重熔再生物质循环简图能量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能(降水、径流)太阳能化学能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3热能意义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促进自然界物质的迁移运动,以及能量的流动、转化;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

5、能量传输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如下表:功能 生产功能 平衡功能含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的合成有机物的能力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二氧化碳的平衡:通过各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消除部分新增的二氧化碳。其中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这是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的主要途径形成过程主要依赖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地理要素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

6、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氧气的平衡: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氧气特点生产功能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平衡功能是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单个自然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平衡功能举例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生长发育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大气中氧气的平衡,一定范围内各物种数量基本恒定命题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1.图 14-4 为当今全球气候变暖原理及效应图。读图完成(1)(2)题。 图 14-4(1)对图中箭头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减少 B.地面吸收的大气辐射减少C.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多 D.大气逆辐射释放的热量增多(2)该

7、图反映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 ( )4A.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B.相互影响实现环境自我修复C.具有地带性分布特征 D.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命题点二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2.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的 CO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据此完成(1)(2)题。(1)海洋“生物泵”作用的影响可能是 ( )A.缓解全球变暖 B.缩小臭氧层空洞 C.减轻酸雨污染 D.加快洋流流速(2)材料中体现的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是 ( )A.循环功能 B.转化功能 C.生产功能 D.平衡功能探究点二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1.结合实例,说明自然地理

8、环境的整体性一个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各自然地理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案例分析时不能将各自然地理要素截然分开。整体性的表现 举例说明 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5其他区域2.利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地理问题的思路(1)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分析某一区域景观的成因,需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

9、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后分析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其与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过程中的因果关系。命题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3.2017天津卷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冻土是指温度在 0或 0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我国科学家考察了全球变暖

10、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后果。图 14-5 多年冻土结构示意图据图文信息判断,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 )A.活动层厚度变小,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B.活动层厚度变大,春耕播种的时间推迟C.永冻层上界上升,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D.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命题点二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4.读我国某地区的自然景观综合图(图 14-6),回答下列问题。图 14-6(1)图示地区最有可能是我国的 地区,该地区气候最突出的特征是 ;该地区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突出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性。 (2)该地区河流出现汛期的季节一般是 和 ,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6(

11、3)经过 20 世纪大规模采伐,该地区森林面积锐减,导致环境的整体变化。这些变化的主要表现有哪些?(4)该地区是我国沼泽最多的地区,试分析其形成原因。第 15 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考纲解读 知识导图1.理解自然带的概念,理解气候分布与自然带之间的关系2.掌握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和特点3.能够运用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解释相关地理现象,并说明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具体应用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读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图 15-1),回忆下列知识。图 15-17(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以 为基础, 延伸,南北更替,如图中大陆东岸从南向北依次为 热带雨林带 带 带 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12、苔原带冰原带。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以 为基础, 延伸, 更替,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地区,如图中温带地区自东向西依次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带 带 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3)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类型并不完全吻合,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 气候和 气候;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是 带和 带。 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读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 15-2),回忆下列问题。图 15-2(1)随海拔的升高,气温 ,降水一般是先 后 。 (2)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与其基带所在纬度向 方向的水平自然带谱一致。 (3)影响垂直

13、自然带谱的因素有山地所处 和山地的 。 (4)从图中可知,该山地同一自然带南坡高于北坡(积雪冰川带除外),由此推断南坡热量条件好于北坡的,南坡应为 。 (5)南坡雪线低于北坡的,说明南坡比北坡降水量多,南坡为 。 3.非地带性现象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图 15-3),完成下列要求。图 15-3(1)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 带,其原因是 。 (2)赤道穿过的东非高原为 带,其原因是 ,热量和水分不足,不能形成热带雨林带。 (3)美洲大陆西海岸的自然带南北延伸呈条带状,其原因是受 山系的阻挡。8(4)南美洲 40S 以南的大陆东岸为 带,西岸为 带。其原因是大陆西岸为 的 坡,降水 ;大陆东

14、岸为 坡,降水 。 探究点一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带的对应关系一般来说,不同的气候对应不同的自然带类型,不同的自然带都有与之相对应的气候类型。如图 15-4 所示(以北半球为例):图 15-41.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2.影响水平地域分异的因素分析地域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

15、异(经度地带性)规律主导因素 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影响因素 成因总结 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基础延伸方向 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分布特征 更替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典型地区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中纬度地区(续表)9地域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规律典型景观变化例证方法技巧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由赤道到两极(纬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经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1)在

16、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图 15-5(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图 15-6命题点一 气候与自然带的对应关系1.2017全国卷 图 15-7 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 2017 年 3 月 25 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2)题。图 15-7(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2)

17、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10命题点二 自然带类型判断及景观特点分析2.2017北京卷 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东非国家中,马拉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读图 15-8,回答问题。图 15-8说出该国自然带的类型,并在 1 月和 7 月中任选其一,说明该自然带的景观特点和成因。命题点三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3.2015广东卷 有文献表述:“地带性就是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特征引起地球上太阳辐射分布不均而产生有规律的分异。 ”按此理解,下列景观变化属于地带性的是

18、 ( )A.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B.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森林草甸寒漠景观C.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绿洲景观命题点四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4.图 15-9 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图中表示植被类型)。读图回答(1)(2)题。图 15-9(1)图中为 ( )A.草原B.荒漠C.针叶林D.针叶阔叶混交林11(2)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 ( )A.纬度B.洋流C.地形D.季风探究点二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影响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1)山地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

19、地,纬度越低,自然带垂直带谱越复杂。(2)山地海拔纬度相当的山地,海拔越高,自然带垂直带谱越复杂。(3)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山地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垂直带谱越复杂。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1)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情况下,海拔每上升 100 米气温下降约 0.6。据此可知,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如图 15-10),纬度越低,山地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类型就越多。图 15-10(2)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的变化。因此,有些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上部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3)随着纬度

20、和坡向的变化,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地区的分布高度也不同山地所在纬度同一自然带,在低纬的山地分布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分布海拔低。如针叶阔叶混交林带,在亚热带(台湾玉山)分布海拔可达 2800 米,到暖温带(小五台山)只能分布到 2000 米,而到了中温带(长白山)仅分布到 1200 米。坡向同一山地,同类自然带,阳坡分布海拔高,阴坡分布海拔低。雪线高度的判读气温(热量和纬度) 雪线高度和基带气温呈正相关,阳坡高于阴坡降水量 降水量越多,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少,雪线越高地形坡度 坡度越陡,雪线越高;坡度越缓,雪线越低季节 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低,雪线下降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 全球变暖、臭氧层

21、破坏,雪线上升;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雪线上升气候、地形等综合影响若一山坡既是迎风坡又是阳坡,一般降水对雪线高度的影响大于气温对雪线高度的影响,雪线低命题点一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5.2016全国卷 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图 15-11 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1)(2)题。12(1)磷高累积区是 ( )A.高山草甸带B.高山冰雪带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D.常绿阔叶林带图 15-11(2)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 20003000 米处 ( )A.大气温度较低

22、B.生物生产量较低C.土壤含水量较低D. 地表径流量较小命题点二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6.图 15-12 为我国某地地形和降水分布示意图,当地居民随季节转场放牧。降水量大于 400毫米为森林景观,200400 毫米为草原景观,小于 200 毫米为荒漠景观。读图,完成(1)(2)题。 图 15-12(1)森林景观出现在 ( )A.甲地 B.乙地C.丙地 D.丁地(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大量掘井,以增加牧场,扩大耕地 B.冬季在乙地放牧,可充分利用草场资源C.丁地夏季草场生长好,宜扩大畜群数量D.夏季到丙地放牧,可保护低地草场探究点三 非地带性现象及其应用自然带非地带性分

23、布是指一定地区的地理环境由于受海陆分布、地形地势、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使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自然带和地表景观因素 地区地带性分 非地带性 成因13布(理想状态)分布(现实状况)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苔原带、针叶林带 无 南半球该纬度无陆地海陆分布北极地区 冰原带 无 北极地区以北冰洋洋面为主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进入,处于山脉的背风坡科迪勒拉山系西侧 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呈带状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狭长条状 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东非高原赤道附近地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地势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地形地势各大洲的高山和高原地区与当地的

24、水平自然带一致高山植物区 地势高,水热条件差(续表)自然带和地表景观因素 地区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非地带性分布(现实状况)成因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东、西两岸自然带的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大陆东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大陆西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岸是寒流,降温减湿,大陆西岸是暖流,增温增湿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西两岸东、西两岸自然带的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大陆东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大陆西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是暖流,增温增湿,大陆西岸是寒流,降温减湿南半球副热带地区的大陆西岸森林带或草原带热带荒漠带 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洋流欧洲西岸针叶阔叶

25、混交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布范围特别广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续表)14自然带和地表景观因素 地区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非地带性分布(现实状况)成因昆仑山山麓温带荒漠带 绿洲 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丰富水分尼罗河谷地热带荒漠带 绿洲 尼罗河提供水资源命题点一 地形因素产生的非地带性现象7.图 15-13 为 45N 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 3424 米,距海约 180 千米。读图,完成(1)(2)题。图 15-13(1)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大气环流 B.地形C.纬度位置 D.洋流(2)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

26、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C.针叶阔叶混交林 D.草原命题点二 地形和洋流产生的非地带性现象8.海洋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舞台。达尔文在南美洲考察期间,在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在地观察到安第斯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读图 15-14,回答问题。图 15-14在达尔文看到的地景观和地现象中,任选其一说明成因。15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的判读图 P12-1 为某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图 P12-1(1)图中所示山地 ( )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的低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 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

27、基带差异大(2)该山地为 ( )A.喜马拉雅山 B.天山山脉 C.祁连山脉 D.昆仑山脉 1.通过垂直自然带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带谱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某山地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2.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通常情况,海拔高度相当的不同山地相对比,自然带数量越多的山地,其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越高。自然带带谱的复杂程度受山地所在纬度、山地海拔和相对高度影响,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越复杂。3.通过同类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判断纬度高低同类自然带在低纬的山地分布的海拔较高,在高

28、纬的山地分布的海拔较低。4.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山地,因太阳在南边的时间较多,所以南坡获得的光热一般多于北坡的,南坡自然带的数量多于北坡的,或自然带基带的上界高度高于北坡的;南半球的山地反之。如图 P12-2 所示:图 P12-25.根据山地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16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因此雪线高。6.根据不同山坡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1)东西走向的山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如喜马拉雅山)。

29、(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分布海拔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的少,但气温偏高。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的,故同一自然带在背风坡分布的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如图 P12-3 所示:图 P12-3图 P12-4 为某山地山坡的垂直植被分布图。读图完成 12 题。 图 P12-41.图中山坡原有的一类自然植被现已完全缺失,该类自然植被可能是 ( )A.热带草原B.常绿硬叶林C.落叶阔叶林D.高山苔原2.导致图中自然植被类型缺失的因素最可能是 ( )A.纬度位置B.

30、海陆位置C.地形地势D.人类活动图 P12-5 为我国某山地不同坡向垂直自然带带谱示意图。某校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对该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的分析,提出了一些看法。读图回答 34 题。17图 P12-53.地理兴趣小组关于该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的看法,正确的是 ( )东坡、南坡的自然带带谱比北坡、西坡的复杂,是因为山麓地面高度不同西坡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比东坡的高而窄,是因为西坡比较湿润北坡积雪冰川带的下界比南坡的低是坡向造成的东坡积雪冰川带的下界比西坡的低是地形造成的A.B.C.D.4.关于该山地所在位置的判断,正确的是 ( )地处我国南方湿润地区 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地区 位于湿润河谷一侧 位于干热河谷一侧

31、A.B. C.D. 18第六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 14 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基础自主梳理】1.生物 整体性 生物 C A B D 生产功能 平衡功能 疏松 破坏严重 水土流失2.(1)植被 增大 增大 减少 减少 增大 下降 生态平衡(2)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环境中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考点互动探究】1.(1)C (2)D 解析 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知,箭头说明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导致气温升高的过程。其具体过程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导致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增强并把热量保留在大气中,使气温不断升高。第(2)题,图

32、中说明了大气成分及其比例变化会导致大气温度的改变,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2.(1)A (2)D 解析 第(1)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海洋“生物泵”作用。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的 CO2浓度进行调节,影响全球气温变化。海洋“生物泵”作用可以降低大气中的 CO2浓度,缓解全球变暖,A 项正确。臭氧层空洞大小主要取决于大气中氟氯烷等物质的浓度变化,酸雨的形成主要与大气中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浓度有关,洋流流速主要受盛行风的影响。第(2)题,海洋浮游植物使大气中的 CO2浓度保持相对稳定,反映了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可以产生平衡功能。3.D 解析 本题

33、主要考查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全球变暖导致气温升高,多年冻土夏季融化深度增加,活动层厚度变大;气温升高,冻土表层春季提前融化,春耕播种的时间提前;永冻层上界下降,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所以 D 正确。4.(1)东北 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多雨 整体(2)春季 夏季 出现春汛的主要原因是春季气温回升快,季节性积雪融化量较大;出现夏汛的主要原因是夏季风带来丰沛降水。(3)造成枯枝落叶减少,腐殖质减少,并且使水土流失加剧,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森林面积减小还降低了森林滞留降水的功能,导致降水时形成洪水,无降水时河流水量锐减,甚至断流。(4)降水多,气温低,蒸发量小;地势低洼,排水不

34、畅;地下有冻土层存在,积水不易下渗。解析 第(1)题,由图中地形、气候和植被特点判定该地区为我国东北地区,该地区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由于纬度较高,所以气候特征是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多雨。该地区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突出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2)题,注意要分析夏季降水产生的夏汛和积雪融化引起的春汛。第(3)题,结合图中森林与其他地理要素的关系,侧重分析森林减少对土壤、温带季风性河流的影响。第(4)题,主要从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方面分析其形成原因。图 B14-1 为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部分关联图。读图完成 13 题。图 B14-1191.图示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

35、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整体性 B.差异性C.地域性 D.动态性2.最能反映黄河“地上河”形成原因的虚线箭头是 ( )A.甲 B.乙C.丙 D.丁3.热带雨林带土壤贫瘠,图中实线箭头与之关联度较小的是 ( )A. B.C. D.解析1.A 2.B 3.B 第 1 题,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每一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这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第 2 题,黄河下游河段由于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 。第 3 题,热带雨林带生物循环旺盛,有机质分解和再循环速度快,土壤自身很少积累养分,加上长期受水的淋洗,土壤一般比较贫瘠。热带雨林带土壤贫瘠与图中实线箭头

36、的关联度大。2016全国卷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 46 题。4.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 )A.大气温度 B.降水量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5.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 )A.年降水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C.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6.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C.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解析4.C 5.D 6.C 第 4 题,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

37、环境的整体性。在高山苔原带,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所以大气温度与海拔有关;降水量随海拔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少;坡度大,积雪厚度小,坡度小,积雪厚度大,积雪厚度与坡度有关,与海拔基本无关;坡度大小影响土层薄厚,海拔高低影响气温,土层厚度和温度影响植被的生长,所以 C 正确。第 5 题,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长白山为东北西南走向,西北坡为冬季风的迎风坡,风力大,积雪薄,且积雪易被风吹走,导致冻害加剧,所以 D 正确。第 6 题,本题主要考查气候变暖的影响。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气候变暖,降雪的条件不易形成,使得雪期推后,且变短,裸露的矮小灌木因缺少积雪的覆盖而冻害加剧,所以 C 正确。

38、7.2016全国卷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科考队于 8 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图 B14-2 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20图 B14-2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答案 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解析 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主要从气候、食物量和生存空间等方面分析。第 15

39、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基础自主梳理】1.(1)热量 东西 热带季雨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2)水分 南北 东西 温带草原 温带荒漠 温带草原(3)温带海洋性 温带季风 温带草原 温带荒漠2.(1)降低 增多 减少 (2)高纬度 (3)纬度 相对高度(4)阳坡 (5)迎风坡3.(1)苔原 南半球该纬度地带大部分是海洋 (2)热带草原 地势高 (3)科迪勒拉 (4)温带荒漠 温带落叶阔叶林 西风 迎风 多 背风 少【考点互动探究】1.(1)B (2)A 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带的特征。由题中可知,常绿灌木是后来栽种的,不是当地的原生树种;由 3 月 25 日杂树中隐有

40、绿色,新叶呼之欲出,可知当地植被在冬季时树叶落完,春季时长出新叶,所以可判断当地的自然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自然带分布的因素。自然状态下,常绿灌木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对热量条件要求较高,判断某地是否适合栽种常绿灌木,主要看当地的热量条件是否合适,所以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温。2.热带草原带。1 月植物繁茂,为热带草原的湿季。受赤道低压带影响,纬度位置低,气温高、降水多。7 月草木枯黄,为热带草原的干季。受信风带影响,纬度位置低,气温高、降水少。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带的判断及自然带的景观特点和成因。由图可知,该国大部分地区地处 10S15S,结合降水量柱状图判

41、断,该国气候类型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每年 1 月,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南移,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这里,当地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形成湿季,草木生长旺盛;7 月,当地受信风带影响,降水少,形成干季,草木枯黄。3.A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文献表述的地球形状和地球运动导致的太阳辐射分布不均,正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的热量基础。B 项是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地域分异,C 项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D 项是水源差异引起的非地带性现象。4.(1)A (2)D 解析 第(1)题,图中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我国北方地区21植被自东向西依次为落叶阔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

42、)、草原、荒漠,介于落叶阔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和荒漠之间,对应的植被应为草原。第(2)题,读图可以看出,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越往北越窄,主要原因是越往北受夏季风影响越小,降水减少,夏季风影响的区域范围变小,所以影响我国东部森林植被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季风。5.(1)A (2)C 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对自然带的判读。读图可知,磷高累积区海拔在 4000 米左右,该山地东坡海拔 4000 米的位置自然带最有可能是高山草甸带。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的自然特征。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海拔 20003000 米处磷累积量较低。根据材料中“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

43、累积”可知,该山坡海拔 20003000 米处磷累积量较低,说明土壤含水量较低。6.(1)B (2)D 解析 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知,乙地降水量大于 400 毫米,为森林景观。第(2)题,甲地降水较少,大量掘井增加牧场、扩大耕地,会导致荒漠化;乙地地势较高,在春秋季节放牧,可充分利用草场资源,冬季乙地寒冷,不宜放牧;丁地降水少,气候干旱,扩大畜群数量会加重草场负担,导致荒漠化;丙地地势较高,夏季凉爽,夏季到丙地放牧可保护低地草场。7.(1)B (2)C 解析 第(1)题,图中山峰海拔 3424 米,距海 180 千米,东侧为高原荒漠区,西侧为植被覆盖区,说明东侧降水少,西侧降水多,即水汽来

44、自西侧的海洋,水汽受到地形的阻挡,形成山地降水,而东侧位于雨影区,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故答案为 B 项。第(2)题,据上题结论,再结合 45N,可确定为温带地区,山脉西坡山麓植被可能为落叶阔叶林或针叶阔叶混交林。故答案为 C 项。8.地:地处低纬,气温高,位于东南信风迎风海岸,沿岸有暖流,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或地:山地海拔高,从山麓到山顶,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变化,形成垂直气候带,从而形成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解析 南美洲东岸地,纬度相对较低,受到巴西暖流的影响,同时来自海洋的暖湿的东南信风受巴西高原的阻挡,易形成大量降水,故形成热带雨林。地位于安第斯山脉地区,地势高,植被的垂直分异明

45、显。图 B15-1 中 K 岛于 1983 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 年,该岛上已有 64 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 12 题。图 B15-11.K 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 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 ( )A.海拔高 B.种源丰富22C.火山灰深厚 D.光照充足解析1.A 2.C 第 1 题,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自然特征。结合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印度尼西亚。K 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所以其天然植被类型属于热带雨林。第 2 题,本题主要考

46、查区域自然特征。1983 年 K 岛火山爆发,产生肥沃的火山灰土,成为该岛植被迅速恢复的独特条件。2015天津卷 读图 B15-2,回答问题。图 B15-2 澳大利亚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3.结合图判断,在澳大利亚,基本符合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地理现象是 ( )A.水系的分布特征B.地形的东西差异C.热带荒漠的分布D.矿产的分布特点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澳大利亚地理要素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回归线附近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降水较少,炎热干燥,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地表景观表现为热带荒漠,因此热带荒漠的分布符合地带性分布规律。水系的分布特征、地形的东西差异、矿产的分布特点没有体现出地带性分布规律

47、。4.2015江苏卷 图 B15-3 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土楼景观图。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 )图 B15-3A.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D.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自然带分布的掌握情况。从客家人南迁的路线可以看出,其开始时经过温带季风气候条件下的落叶阔叶林,之后经过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的常绿阔叶林,最后到达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的热带(季)雨林。2015江苏卷 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图 B15-4 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度

48、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56 题。23图 B15-45.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 其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气温较高B.太阳辐射强,气温高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D.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6.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其主要原因是 ( )A.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低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解析5.D 6.C 第 5 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林线分布的因素。甲地与其他地区相比,因受非地带性因素(地形)及西南季风影响,其水热条件较其他地区的好,林线高于其他地区的。第 6 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森林分布的因素。乙地地处东北纬度较高地区,气温较低,河谷和平原湿地分布较广,所以森林只分布在地势较高的地区。典图判读 12 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的判读典例呈现(1)C (2)A 解析 第(1)题,山地各自然带的界线不会随季节的变化而移动,林带上界的分布主要受降水的影响,南北坡山麓基带差异主要是山麓海拔高度的差异形成的,冰雪带的下界在同一山脉两侧的高度差异主要受降水多少的影响。第(2)题,山麓基带自然带为雨林、季雨林带,结合由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变化,山顶有永久冰雪带,山地海拔很高,将近 8000 米,可判断该山地为喜马拉雅山。应用提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