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题五 解放战争,一、单项选择题,1. 1945年8月,民主人士柳亚子先生曾赠毛泽东诗云:“阔别羊城(今广州)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今重庆),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下列事件中体现毛泽东“弥天大勇”的是( ) 西安事变 B. 抗日战争 C. 重庆谈判 D. 渡江战役2. 蒋介石曾在一封电报中说:“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毛泽东此次“陪都”之行的结果是( ) 避免了内战的爆发 B. 通过了共同纲领 C. 商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D. 签署了“双十协定”,C,D,3. 下图是华君武先生在抗日战争后作的一幅漫画,名为 磨好
2、刀再杀。这幅画揭穿了( ) A. 国民党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 B. 法西斯集团吞并中国的企图 C. 蒋介石对日本的姑息、纵容 D. 日本右翼势力抬头的危险4. 1945年9月发行的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上,大幅特写的蒋介石意气风发。而此时的他正在重庆与毛泽东进行一场难以实现和平的谈判。这场谈判“难以实现和平”的最主要原因是( ) 双方没能制定有效的谈判方案 B. 蒋介石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 C. “双十协定”不符合人民的利益 D. 内战在谈判时已全面爆发,A,B,5. 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 ) 重庆谈判 B.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C.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D.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6. 1947年3
3、月,人民解放军主动撤离延安,是因为国民党军队进攻( ) 中原解放区 B. 东北解放区 C. 陕北解放区 D. 山东解放区,B,C,7. 解放战争期间,刘邓大军根据毛泽东“不要与前来合击之敌纠缠,下决心不要后方”的指示,兵分三路横跨陇海线,开始千里跃进的壮举。此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挺进大别山 B. 渡江战役 C. 淮海战役 D. 转战陕北8. 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消息传到陕北,毛泽东欣喜地说:“我们总算熬出头了。”这是因为( ) 解放战争打响了 B. 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C. 大决战开始了 D. 人民解放军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A,B,9. 如果下列图片可以归纳
4、出一个学习主题,你会把它确定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B. 国共关系的变化 C. 人民军队的成长历程 D.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B,10. 毛泽东选集中收录了一封电报,摘抄如下:“为了歼灭这些敌人,你们现在就应该准备使用主力于该线,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为了歼灭这些敌人”进行的战役的影响是( ) 解放了东北全境 B.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C. 使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D. 基本解放华北全境11. 蒋介石日记写道:“紧逼锦州,沈阳形势更加孤立。国军若不积极出击,作破釜沉舟之决心,则沈阳20万之官兵皆成瓮中之鳖。”日记中“紧逼锦州”的
5、军队是( ) 日本关东军 B. 张学良的东北军 C. 人民解放军 D. 国民党的中央军,A,C,12. 解放军战将粟裕在某次战役之后,于“万马腾欢”之时,填沁园春一阕:“杯高举,望军民莫醉,鞭指江南。”这次战役是( ) 汀泗桥战役 B. 百团大战 C. 辽沈战役 D. 淮海战役13. 1949年,北平日报刊发了以下消息:“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沉重的雾霭已经散了,是一九四九年二月一日,北平完全解放的第二天清晨。解放就是光明的到来,电灯亮起来了,街灯燃了一夜”消息反映的是( )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D,C,14.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在近代历史上又是一座饱经沧桑的
6、城市。下列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在北京(北平)的有( ) 五四运动的爆发 一二九运动的发生 “双十协定”的签订 傅作义所部接受和平改编 A. B. C. D. 15. 毛泽东作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诗中的“天翻地覆”所指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 重庆谈判 B.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 渡江战役 D. 解放南京,B,D,16. 右图的日历定格在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日子,上有“总统办公室”“中华民国卅八年四月小”等字样。这一日( ) 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B.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 中国大陆全部解放 D. 国民党政权垮台,D,17. 美国国务院的白
7、皮书中说:“中华民国政府的失败,不是因为援助不够中国人心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下列说法与之意思最为相近的是( ) A. 李大钊: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B. 毛泽东: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C. 彭德怀:几百年来,西方国家只要在东方海岸上架几门大炮就可侵占一个国家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D. 陈毅: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D,二、综合题 18.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 毛泽东说:“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这样的一个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两头力量强,还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我们
8、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间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的胸膛。”,(1)材料一中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战争时期?其发生的背景是什么?(2)材料二中蒋介石的“两个拳头一张”,其中一个“拳头”指进攻陕北解放区,另一个拳头的含义是什么?,人民解放战争。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北解放区,陕北解放区兵力少,敌我力量悬殊。,进攻山东解放区。,(3)材料二中这把“尖刀”喻指什么?“尖刀”何时开始“插入敌人的胸膛”?(4)“插入敌人的胸膛”这一军事行动的结果如何?有何重大历史意义?,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1947年夏。,取得重大胜利。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大反攻的序幕。,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解放军
9、的大规模进攻面前,国民党军队的五个战略集团分别被牵制在东北、华东、华北、中原、西北五个战场上,垂死挣扎。毛泽东根据这种形势,根据敌我力量对比变化,认为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到来。故当机立断,决定对敌发动战略决战。 罗正楷中国共产党大典材料二 以下是有关三大战役的图片。,材料三 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写道:“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人民解放军“对敌发动战略决战”的背景是什么?(2)材料二中三幅图分别与哪一战役有关?,人民解放军进入战略反攻后,战场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图一:辽沈战役;图二:淮海战役;图三:平津战役。,(3)材料三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哪次战役?如何理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寓意?(4)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内打败中国国民党?,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一定要鼓起余勇追歼国民党的残余部队。,政治上,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方力量,建立了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经济上,土地改革运动赢得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军事上,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战略方针,赢得了战争的主动权。此外,中国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失去了民心。(意思相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