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改革单元总结(一)一、全面认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改革1.改革的类型(1)促进社会转型的变革此类变革多侧重从政治秩序、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入手进行改革,属此类型的有管仲改革、魏文侯变法和商鞅变法等。(2)封建社会富国强兵、拯救危局的改革此类改革多把推行新的经济政策作为改革的重点,属此类型改革的有王安石变法。(3)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制度和文化的改革此类改革多是以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接受先进文化为主体,属此类改革的有北魏孝文帝改革。2.改革的内容(1)调整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改革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2)调整统治政策,采取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的一系列措施。(3)改革军制,调整官
2、制,整顿吏治。(4)开源节流,增加政府收入。(5)吸收中原地区汉族的先进文化和政治制度。3.改革的结果和成效(1)中国古代改革从效果上来看都收到了明显成效。管仲改革、商鞅变法起到了富国强兵之2效;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大加快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王安石变法一度改变了中衰局面。(2)从最后的结果来看则有成有败,一般情况下,最高统治者直接推行的改革大都取得成功,王朝中后期推行的改革大多遭到失败。4.中国古代改革的启示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手段,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杰出人物在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过程伴随着尖锐而复杂的斗争,充满着艰辛。王安石等人的变革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值得后人学习。二、商鞅变法和
3、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点1.相同点(1)直接目的都是富国强兵。(2)变法都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3)变法内容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4)变法者的个人命运相似:商鞅被杀;王安石被革职,起复后又被迫辞职。2.不同点(1)背景不同: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王安石变法则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2)根本目的不同:商鞅变法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王安石变法则是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3)性质不同: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王安石变法则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4)结果不同:商鞅变法成功;王安石变法最终失败。3.认识(1)
4、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2)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个人命运为转移。(3)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4)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典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材料 有论者指出:“宋代商税和田税截然分离,出现了完整意义上的商税制度。地方政府定期公布商税则例及其变动情况,各地州、县、墟镇广置税务机构,这些情况表明商税征收到宋代首次进入了自身的制度化时期。 ”这标志着“原来超经济强制性质的抑商政策开始向经济性强制的征商政策转化” 。同时,商税征收制度化,也是对商
5、品生产者私有产权保护的制度化。因为比起唐末五代对商税的横征暴敛,商品生产者缴纳一定的商税,以换取政府承担对商品产权的保护,从成本上来讲是合算的,北宋初年,全国各地曾努力革除五代十国时期苛刻的征商制度,并严格约束各级理财机构和征商机构,防止其过度苛征暴敛,使商品生产者的交易费用降低,商税征收制度化,说明“当私人收益的潜在增长超过交易费用时,便会为建立这种所有权进行种种尝试,政府承担对所有权的保护,因为政府为此付出的成本低于私人自愿团体所付的成本” 。宋代允许工商业有一定程度的自由度,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也达到了政府“商旅晚安,课利自厚”的目的。摘编自王棣宋代赋税的制度变迁(1)依据材料,概括宋代赋
6、税制度变迁的特点及表现。(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赋税制度变迁的原因及作用。答案 (1)特点:商税征收制度化(或出现了完整的商税制度)。 表现:定期公布商税及变动情况;广泛设置税务机构;加强对商品产权的保护等。 (2)原因:宋代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海外贸易的发展;宋代战争的影响。 作用:促进了宋代商业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中央集权。1.根据材料概括要点类问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问题,一般是概括背景、原因、措施、特点等,其次注意带着问题仔细阅读材料,找出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最后根据问题要求概括出答案。如本题第(1)问第一小问“特点” ,据材料“商税征收到宋代首次进入了自
7、身的制度化时期”得出商税征收制度化。第二小问“表现” ,据材料“地方政府定期公布商税则例及其变动情况” 、 “广置税务机构” 、 “对商品生产者私有产权保护的制度化” ,概括出要点。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类问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问题,一般是分析原因、作用、意义,或者评析影响等,其次注意带着问题仔细阅读材料,找出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材料信息同时联系所学知识归纳出答案。如本题第(2)问第一小问“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从宋代国内国外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北方民族因战争衰败带来的岁币负担两方面分析。第二小问“作用” ,据材料“宋代允许工商业有一定程度的自由度,促进了商业的4发展” ,能
8、分析出促进商业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上看,也有利于中央集权。变式训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摊丁入亩”这一赋税制度,草创于明代,普遍实施于清代。清朝建立之初,战火仍然蔓延,百姓死伤流亡者甚多。山河残破,经济凋蔽。且阶级矛盾十分严重,国内大小起义暴动数十起。清朝统治者为了招抚流亡,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巩固政权,毅然抛弃了关外的赋役制度,看中了前朝曾经小试过的“摊丁入亩”制度。自康熙二十年平定“三藩之乱”后,清王朝在中原的军事威胁已不存在,但是其入主中原的政治合法性仍屡遭怀疑,这就是来自那些意图复辟明王朝的“遗老”们的非议与讥诋。要彻底孤
9、立他们,就需要政治、经济双管齐下,政治上高压震慑,即后人熟知的文字狱;经济上迂回徐进,先是频繁蠲免钱粮,继则“永不加赋” ,借助宽松优容的赋税政策来团结中下层民众,瓦解“遗老”们的社会基础。到康熙后期,国内土地兼并严重又造成大量的人口流动,不少人丁聚而复逃, “丁额缺,丁银失,财政徭役以丁,稽查为难,定税以亩,检核为易” 。雍正元年(1723 年)开始普遍推行“摊丁入亩” ,把固定下来的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不再以人为对象征收丁税,放松对户籍的控制,以减轻贫民疾苦,稳定社会秩序、稳定财政收入。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清史论丛(1)根据材料,概括清代实行赋税制度改
10、革的背景和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实行赋税制度改革的作用。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背景” ,据材料“清朝建立之初,战火仍然蔓延,百姓死伤流亡者甚多。山河残破,经济凋蔽”可得:清初战争频繁,人口大量减少;经济残破;据材料“且阶级矛盾十分严重,国内大小起义暴动数十起”可得: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据材料“清朝统治者毅然抛弃了关外的赋役制度,看中了前朝曾经小试过的摊丁入亩制度”可得:借鉴明代赋役制度改革的经验;据材料“入主中原的政治合法性仍屡遭怀疑,这就是来自那些意图复辟明王朝的遗老们的非议与讥诋”可得:笼络人心的需要;据材料“到康熙后期,国内土地兼并严重又造成大量的人口流动
11、,不少人丁聚而复逃,丁额缺,丁银失,财政徭役以丁,稽查为难,定税以亩,检核为易 ”可得:人口大量流失,难以按人丁收税。第二小问“特点” ,据材料“把固定下来的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不再以人为对象征收丁税,放松对户籍的控制”可得:废除人头税,按5土地多少征收赋税。 第(2)问,据材料“把固定下来的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不再以人为对象征收丁税,放松对户籍的控制,以减轻贫民疾苦, 稳定社会秩序、稳定财政收入”分析可得:按土地多少收税,有利于减轻贫民疾苦;稳定社会秩序;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放松对户籍的控制,有利于劳动力的自由迁徙和经济的发展。答案 (1)背景:清初战争频繁,人口大量减少;经济残破;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借鉴明代赋役制度改革的经验;笼络人心的需要;土地兼并严重,人口大量流失,难以按人丁收税。 特点:废除人头税,按土地多少征收赋税。(2)作用:按土地多少收税,有利于减轻贫民疾苦;稳定社会秩序;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放松对户籍的控制,有利于劳动力的自由迁徙和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