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二、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释文题“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语出韩非子说林上 ,说的是子圉向宋国的宰相引见孔子,结果子圉和宋国的宰相都因害怕孔子得到重用,而没有向国君引见孔子的故事。韩非子借这个故事表明:决定人们取舍的往往不是是非判断,不是公义,而是对私利的算计。韩非子就是这样,善于把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洞察和思考,蕴含在自己所营造的故事中,让人们去体味。人性有其弱点,但往往为纷繁世象所掩盖,韩非子凭借其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卓越智慧,寥寥数语,便一针见血,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与警醒。善于运用大量譬喻和寓言故事来论证事理,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说服力,是韩非子文章的一大特色。这些寓言故事,有时使人捧腹,有时使
2、人惊悚,有时使人面红耳赤,有时使人哭笑不得,但都透露了他对社会人生的种种思考。明主旨本课所录两则选文共 14 个寓言故事,从不同的方面将韩非子对社会人生的洞察和思考曲折地反映出来。宋太宰最终没有举荐孔子的故事,表明决定人们取舍的往往不是是非判断,而是对私利的算计;伍子胥凭机智,顷刻间使自己摆脱危险的境地,让人们懂得什么叫“急中生智” ;庆封的族人寥寥数语,告诉庆封及世人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绍绩昧借醉酒丢皮袄这一琐事,传达出对酗酒帝王的响亮警示;犁锄的比喻形象生动,让我们懂得了“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卫出公的故事,告诉人们不能为利益所迷惑,看人要冷静、理智,要以“义”为标准;箕子
3、的“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让我们懂得要防微杜渐;鲁人夫妇的故事告诉人们只有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人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惠子的言论,表明“人和”至关重要,也让我们知道处世的艰难;杨子的感叹道出了有才德而不以其自居多么重要;“渔者持鳣,妇人拾蚕”的故事,说明了对利益的追逐可以改变人的本性;杨布的故事,提醒我们要学会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管仲告诫我们要知足常乐;“三虱食彘”的故事,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没有集体利益就没有个人利益,要以集体利益为重。21词语理解(1)通假字鳣似蛇 通“_” ,_衣缁衣而反 通“_” ,_曩者使女狗白而往 通“_” ,_而亡其富之涯乎 通“_” ,_答案 鳝 黄鳝 返
4、回来 汝 你的 忘 忘记(2)一词多义亡Error!相Error!假Error!身Error!答案 逃亡,逃跑/外出,不在/丢失/死亡/灭亡/消亡/通“忘” ,忘记 察看/辅助/外貌 借/借助/吸收/临时的,代理的 躯体/自己/亲自,亲身(3)古今异义子胥出走,边候得之古义:_今义:因故不声张地离开家庭或当地。拔而示之,因为君刺之古义:_今义:介词,表示接在后面的部分是原因;连词,常跟“所以”搭配使用,表示因果关系。必善事左右古义:_今义:a.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b.动词,支配、操纵。c.方位词,用在数量词后面,表示概数。d.副词,反正。答案 出逃。因,趁机;为,替。身边的人。(4)虚词归纳
5、其Error!因Error!答案 代词,他的/他/自己/这,那/其中的/副词,表推测,恐怕/表希望,应当、还是/句中语气词,表示反问/表强调,不译 根据,按照/趁机/依靠2词类活用3(1)衣短褐而舍茅茨之下:_(2)则毋生杨矣:_(3)其恶者贵,美者贱:_(4)美者自美恶者自恶:_(5)吾不知其美也:_(6)天雨:_答案 (1)名词作动词,穿,住 (2)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生 (3)形容词作动词,得人敬重,被人看轻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以为恶 (5)形容词作名词,漂亮的地方 (6)名词作动词,下雨3特殊句式(1)上索我者,以我有美珠也。(2)“彝酒”者,常酒也。(3)曾从子,善相剑者
6、也。(4)臣相剑者也。(5)子之为是也,非缘义也,为利也。(6)水之以涯,其无水者也。(7)富之以涯,其富已足者也。(8)焉往而不美。(9)讼者奚说。(10)若又奚患。(11)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12)庆封为乱于齐而欲走越。(13)鲁穆公使众公子或宦于晋,或宦于荆。(14)假人于越而救溺子。(15)失火而取水于海。(16)游于不用之国。(17)子圉恐孔子贵于君也。(18)陈轸贵于魏王。答:_答案 (1)(7)判断句,(8)(10)宾语前置句,(11)(16)介宾短语后置句,(17)(18)被动句。4语句翻译(1)吾已见孔子,则视子犹蚤虱之细者也。译文:_4(2)绍绩昧醉寐而亡其裘。译文:_(
7、3)子之为是也,非缘义也,为利也。译文:_(4)人不能自止于足,而亡其富之涯乎!译文:_(5)若亦不患腊之至而茅之燥耳,若又奚患!译文:_答案 (1)我见了孔子,那么再看你就感觉像跳蚤虱子一样渺小了。(2)绍绩昧因喝醉酒睡觉而丢失了他的皮衣。(3)你做这事,不是因为义,而是为了利。(4)富裕的尽头是知足,人如果不能停于知足,求富无厌,那就是忘记了富裕的边际了。(5)你们不担忧腊祭到来时点燃茅草烤猪的燥热,你们还担忧什么!文本名句1天子失天下,匹夫失其身。2远水不救近火也。3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4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5行贤而去自贤之
8、心,焉往而不美。文外名句1事以密成,语以泄败。2道私者乱,道法者治。3华而不实,虚而无用。1.子 圉 见 孔 子 于 商 太 宰 。 孔 子 出 , 子 圉 入 ,子 圉 把 孔 子 引 见 给 宋 国 的 太 宰 。 孔 子 出 来 后 , 子 圉 进 去 ,请 问 客 。 太 宰 曰 : “吾 已 见 孔 子 , 则 视 子请 问 那 客 人 孔 子 怎 么 样 。 太 宰 说 : “我 见 了 孔 子 , 那 么 再 看 你 就犹 蚤 虱 之 细 者 也 。 吾 今 见 之 于 君 。 ”子感 觉 像 跳 蚤 虱 子 一 样 渺 小 了 。 我 现 在 要 把 他 引 见 给 君 王 。
9、 ”子5圉 恐 孔 子 贵 于 君 也 , 因 谓 太 宰 曰 : “君 已 见 孔 子 ,圉 恐 怕 孔 子 得 到 国 君 的 尊 贵 , 于 是 对 太 宰 说 : “国 王 见 过 孔 子 后 ,亦 将 视 子 犹 蚤 虱 也 。 ”太 宰 因 弗 复 见 也 。也 将 把 你 看 作 像 跳 蚤 、 虱 子 一 样 了 。 ”太 宰 于 是 就 不 再 荐 举 孔 子 。子 胥 出 走 , 边 候 得 之 。 子 胥 曰 :伍 子 胥 从 楚 国 出 逃 , 守 护 边 界 的 官 吏 捉 住 了 他 。 伍 子 胥 说 :“上 索 我 者 , 以 我 有 美 珠 也 。 今 我 已
10、 亡 之 矣 。“国 君 搜 捕 我 , 是 因 为 我 有 一 颗 美 丽 的 宝 珠 。 现 在 我 已 经 丢 失 了 它 ,我 且 曰 子 取 如 果 你 把 我 捉 去 见 国 王 , 我 就 说 是 你 把 宝 珠 抢 去 ,吞 之 。 ” 候 因吞 到 你 肚 子 里 去 了 。 ”守 边 境 的 官 吏 怕 楚 王 剖 腹 取 珠 于 是 就 释 之 。释 放 了 他 。庆 封 为 乱 于 齐 而 欲 走 越 。 其 族 人 曰 :庆 封 在 齐 国 作 乱 , 想 要 逃 到 越 国 去 。 他 同 族 的 人 对 他 说 :“晋 近 , 奚 不 之 晋 ? ”庆 封 曰 :
11、 “越 远 , 利“晋 国 近 , 何 不 到 晋 国 去 呢 ? ”庆 封 说 : “越 国 远 , 有 利以 避 难 。 ” 族 人 曰 : “变 是 心 也 , 居 晋 而 可 ;于 避 难 。 ”同 族 的 人 说 : “改 变 这 作 乱 的 心 思 , 居 住 在 晋 国 就 可 以 了 ;不 变 是 心 也 , 虽 远 越 , 其 可 以 安不 改 变 这 作 乱 的 心 思 , 即 使 居 住 在 遥 远 的 越 国 , 难 道 就 可 以 安 乎 ? ”宁 了 吗 ? ”绍 绩 昧 醉 寐 而 亡 其 裘 。 宋 君 曰 :绍 绩 昧 因 喝 醉 酒 睡 觉 而 丢 失 了
12、他 的 皮 衣 。 宋 国 的 君 王 说 :“ 醉 足 以 亡 裘 乎 ? ” 对 曰 : “ 桀 以 醉 亡“醉 酒 竟 然 能 丢 掉 皮 衣 吗 ? ”绍 绩 昧 回 答 说 : “夏 桀 因 为 酒 醉 而 丢天 下 , 而 康 诰 曰 毋 彝 酒 , 彝 酒 者 , 常 酒 也 ;失 了 天 下 , 而 康 诰 说 过 毋 彝 酒 的 话 , 彝 酒 就 是 常 常 喝 酒 ;常 酒 者 , 天 子 失 天 下 , 匹 夫常 常 喝 酒 的 人 , 如 果 是 天 子 就 会 失 去 天 下 , 如 果 是 平 民 百 姓 就 失 其 身 。 ”会 丧 失 自 己 的 性 命 。
13、”鲁 穆 公 使 众 公 子 或 宦 于 晋 , 或 宦 于 荆 。鲁 穆 公 派 几 位 儿 子 有 的 到 晋 国 去 做 官 , 有 的 到 楚 国 去 做 官 。犁 锄 曰 : “假 人 于 越 而 救 溺 子 , 越 人 虽 善 游 ,犁 锄 说 : “跟 遥 远 的 越 国 借 人 来 抢 救 淹 在 水 中 的 孩 子 , 越 人 虽 然 善 于 游 泳 ,子 必 不 生 矣 。 失 火 而 取 水 于 海 , 海这 孩 子 也 一 定 是 没 命 了 。 失 火 了 , 到 大 海 里 取 水 灭 火 , 虽 然 海水 虽 多 , 火 必 不 灭 矣 , 远 水 不 救 近 火
14、 也 。 今水 很 多 , 但 火 一 定 不 能 扑 灭 , 这 是 因 为 远 水 救 不 了 近 火 。 现 在晋 与 荆 虽 强 , 而 齐 近 ,晋 国 和 楚 国 虽 然 强 大 , 但 齐 国 近 在 眼 前 , 若 不 跟 齐 国 搞 好 关 系 ,鲁 患 其 不 救 乎 ! ”鲁 国 的 祸 害 恐 怕 救 不 了 了 ! ”曾 从 子 , 善 相 剑 者 也 。 卫 君 怨 吴 王 。 曾曾 从 子 , 善 于 鉴 别 宝 剑 的 优 劣 。 卫 国 的 君 王 怨 恨 吴 王 。 曾从 子 曰 : “吴 王 好 剑 。 臣 相 剑 者 也 。 臣从 子 对 卫 君 说 :
15、 “吴 王 爱 好 宝 剑 。 我 是 鉴 别 宝 剑 的 人 。 请 让 我6请 为 吴 王 相 剑 , 拔 而 示 之 , 因 为 君 刺 之 。 ”去 给 吴 王 鉴 别 宝 剑 , 我 把 剑 拔 出 来 给 他 看 , 乘 便 为 您 刺 杀 他 。 ”卫 君 曰 : “子 之 为 是 也 , 非 缘 义 也 , 为 利 也 。 吴 强卫 国 君 王 说 : “你 做 这 事 , 不 是 因 为 义 , 而 是 为 了 利 。 吴 国 强而 富 , 卫 弱 而 贫 。 子 必 往 , 吾 恐 子 为 吴大 而 富 有 , 卫 国 弱 小 而 贫 穷 。 你 一 定 去 的 话 , 我
16、 恐 怕 你 为 了 吴王 用 之 于 我 也 。 ”乃 逐 之 。王 把 这 一 套 用 在 我 身 上 。 ”于 是 把 他 赶 走 了 。纣 为 象 箸 而 箕 子 怖 , 以 为 象 箸纣 王 做 了 象 牙 筷 子 , 太 师 箕 子 就 惊 惧 不 安 了 , 认 为 用 上 象 牙 筷 子 ,必 不 盛 羹 于 土 簋 ,就 一 定 不 会 把 用 肉 或 菜 调 和 五 味 做 成 的 带 汁 的 食 物 盛 放 在 陶 制 的 食 器 中 了 ,则 必 将 犀 玉 之 杯 ; 玉 杯 象那 么 一 定 会 用 犀 牛 角 和 美 玉 做 的 杯 子 来 跟 它 相 称 ; 用
17、 上 玉 杯 子 和 象 牙箸 必 不 盛 菽 藿 , 则 必 旄 、筷 子 , 食 器 里 就 一 定 不 会 盛 豆 叶 煮 成 的 菜 羹 了 , 那 么 一 定 是 装 上 牦 牛 、象 、 豹 胎 ; 旄 、 象 、 豹 胎 必大 象 、 豹 子 的 胚 胎 跟 它 们 相 称 ; 吃 的 是 牦 牛 、 大 象 、 豹 子 的 胚 胎 , 就 一 定不 衣 短 褐 而 舍 茅 茨 之 下 , 则 必不 会 穿 粗 布 衣 服 、 住 在 茅 屋 当 中 了 , 那 么 一 定 会 穿 一 件 件 用 有 彩 色 花 纹 的锦 衣 九 重 、 高 台 广 室 也 ; 称 此 以丝 织
18、 品 做 成 的 漂 亮 衣 裳 , 住 在 高 台 上 宽 敞 的 房 子 里 ; 继 续 追 求 跟 这 些 东 西求 , 则 天 下 不 足 矣 。 圣 人 见相 称 的 , 那 么 天 底 下 的 东 西 就 不 够 用 了 。 达 到 最 高 境 界 的 人 见 到微 以 知 萌 , 见 端 以 知 末 ,微 小 的 苗 头 就 知 道 事 情 的 萌 发 , 见 到 开 头 就 能 知 道 结 果 ,故 见 象 箸 而 怖 , 知 天 下所 以 箕 子 看 见 纣 王 使 用 象 牙 筷 子 便 惊 恐 不 安 , 因 为 知 道 天 下 的不 足 也 。东 西 不 够 纣 王 用
19、 的 。鲁 人 身 善 织 屦 , 妻 善 织 缟 , 而鲁 国 有 一 个 人 , 自 己 善 于 编 草 鞋 , 他 的 妻 子 善 于 编 织 细 白 的 生 绢 , 他欲 徙 于 越 。 或 谓 之 曰 : “子 必想 和 妻 子 迁 移 到 越 国 去 。 有 人 对 他 说 : “你 到 越 国 去 肯 定 会 受穷 矣 。 ”鲁 人 曰 : “何 也 ? ” 曰 : “屦 为 履穷 的 。 ”这 个 鲁 国 人 说 : “为 什 么 呢 ? ”那 个 人 说 : “草 鞋 或 麻 鞋 是 要 穿 在 脚之 也 , 而 越 人 跣 行 ; 缟 为 冠上 踩 在 脚 下 , 可 是
20、越 国 人 光 着 脚 板 走 路 ; 生 绢 是 要 做 成 帽 子 戴 在之 也 , 而 越 人 被 发 。 以 子 之 所 长 , 游头 上 , 可 是 越 国 人 披 散 着 头 发 。 凭 着 你 们 夫 妇 的 特 长 ,于 不 用 之 国 , 欲 使 无 穷 , 其 可 得 乎 ? ”到 用 不 着 这 些 特 长 的 国 家 活 动 , 想 要 你 不 受 穷 困 , 那 怎 么 可 能 呢 ? ”陈 轸 贵 于 魏 王 。 惠 子 曰 : “ 必 善陈 轸 受 到 魏 惠 王 的 器 重 。 惠 施 对 陈 轸 说 : “您 一 定 要 好 好事 左 右 。 夫 杨 , 横
21、树 之 即 生 , 倒 树 之 即 生 ,侍 奉 君 王 身 边 的 人 。 那 杨 树 , 横 着 栽 它 它 就 活 了 , 倒 过 来 栽 它 它 就 活 了 ,折 而 树 之 又 生 。 然 使 十 人 树 之 而 一 人 拔 之 , 则 毋折 断 了 栽 它 它 又 活 了 。 但 是 如 果 让 十 个 人 来 种 , 而 一 个 人 拔 , 那 就 没生 杨 矣 。 至 以 十 人 之 众 , 树 易 生 之 物 ,有 种 得 活 的 杨 树 了 。 至 于 凭 着 十 人 之 众 , 去 种 容 易 成 活 的 树 ,7而 不 胜 一 人 者 , 何 也 ? 树 之 难 而 去
22、却 抵 不 住 一 个 人 的 拔 , 是 什 么 原 因 呢 ? 栽 杨 树 困 难 , 而 除 掉之 易 也 。 子 虽 工 自 树 于 王 , 而杨 树 却 很 容 易 。 你 虽 然 善 于 在 君 王 面 前 树 立 自 己 的 形 象 , 但 如欲 去 子 者 众 , 子 必 危 矣 。 ”果 想 要 去 掉 你 的 人 多 , 你 就 一 定 危 险 了 。 ”杨 子 过 于 宋 东 之 逆 旅 。 有 妾 二 人 , 其杨 朱 经 过 宋 国 东 部 的 一 家 旅 店 。 旅 店 的 主 人 有 两 个 小 老 婆 , 那恶 者 贵 , 美 者 贱 。 杨 子 问 其 故 。
23、长 得 丑 的 地 位 高 , 长 得 漂 亮 的 地 位 低 。 杨 朱 问 其 中 的 原 因 。逆 旅 之 父 答 曰 : “ 美 者 自 美 , 吾 不 知 其旅 店 的 主 人 回 答 说 : “那 个 漂 亮 的 自 己 认 为 漂 亮 , 可 是 我 不 觉 得 她美 也 ; 恶 者 自 恶 , 吾 不 知 其 恶 也 。 ”杨漂 亮 ; 那 个 丑 陋 的 自 己 觉 得 丑 陋 , 可 是 我 不 觉 得 她 丑 陋 。 ”杨(韩非子 谓 弟 子 曰 : “行 贤 而 去 自 贤 之 心 , 焉朱 对 学 生 们 说 : “有 才 有 德 而 去 掉 自 认 为 有 才 有
24、德 的 心 思 , 到 哪 往 而 不 美 。 ”里 能 不 美 呢 。 ”子说林上)2.鳣 似 蛇 , 蚕 似 蠋 。 人 见 蛇 则 惊 骇 , 见鳝 鱼 像 蛇 , 蚕 像 毛 虫 。 人 们 看 见 了 蛇 就 惊 恐 害 怕 , 看 见 了蠋 则 毛 起 。 渔 者 持 鳣 , 妇 人 拾 蚕 ,毛 虫 汗 毛 就 会 竖 起 。 打 鱼 的 人 手 握 黄 鳝 , 养 蚕 的 妇 女 用 手 拾 蚕 ,利 之 所 在 , 皆 为 贲 、 诸 。只 要 有 利 可 图 , 人 们 都 成 了 勇 敢 的 孟 贲 和 专 诸 。杨 朱 之 弟 杨 布 衣 素 衣 而 出 ; 天 雨 ,
25、 解杨 朱 的 弟 弟 杨 布 穿 着 白 衣 服 出 去 ; 天 忽 然 下 雨 了 , 他 脱 去素 衣 , 衣 缁 衣 而 反 。 其 狗 不 知 而 吠 之 。 杨 布白 衣 服 , 穿 黑 色 衣 服 回 家 。 他 家 的 狗 没 认 出 他 而 对 他 叫 。 杨 布怒 , 将 击 之 。 杨 朱 曰 : “子 毋 击 也 。 子 亦 犹 是 ! 曩发 怒 , 想 要 打 它 。 杨 朱 说 : “你 不 要 打 它 。 你 也 会 像 这 样 ! 先者 使 女 狗 白 而 往 , 黑 而 来 , 子 岂 能 毋前 , 如 果 你 的 狗 出 去 时 是 白 色 的 , 回 来
26、时 变 成 黑 色 , 你 难 道 能 不 怪 哉 ! ”奇 怪 吗 ! ”桓 公 问 管 仲 : “富 有 涯 乎 ? ”答 曰 : “水 之 以齐 桓 公 问 管 仲 : “富 裕 有 边 际 吗 ? ”管 仲 回 答 说 : “水 用 来 做涯 , 其 无 水 者 也 ; 富 之 以 涯 , 其 富 已边 际 的 , 就 是 没 了 水 的 地 方 ; 富 裕 用 来 做 边 际 的 , 就 是足 者 也 。 人 不 能 自 止 于 足 , 而人 感 到 满 足 的 地 方 。 富 裕 的 尽 头 是 知 足 , 人 如 果 不 能 停 于 知 足 ,亡 其 富 之 涯 乎 ! ”求 富
27、 无 厌 , 那 就 是 忘 记 了 富 裕 的 边 际 了 ! ”三 虱 食 彘 , 相 与 讼 。 一 虱 过三 只 虱 子 在 猪 身 上 吸 血 , 相 互 争 论 起 来 。 另 一 只 虱 子 经 过8之 , 曰 : “讼 者 奚 说 ? ”三 虱 曰 :它 们 , 说 : “你 们 喧 嚷 不 休 , 怎 么 说 即 为 什 么 ? ”三 只 虱 子 说 :“争 肥 饶 之 地 。 ” 一 虱 曰 : “若 亦 不 患 腊“争 夺 猪 身 上 肉 肥 的 地 方 。 ”经 过 的 这 一 只 虱 子 说 : “你 们 不 担 忧 腊之 至 而 茅 之 燥 耳 , 若 又 奚 患
28、! ” 于祭 到 来 时 点 燃 茅 草 烤 猪 的 燥 热 , 你 们 还 担 忧 什 么 ! ”这 些 虱 子 于(韩非子说林是 乃 相 与 聚 嘬 其 母 而 食 之 。 彘 臞 , 人 乃是 停 止 争 吵 , 聚 集 在 一 起 吸 猪 身 上 的 血 。 猪 消 瘦 下 来 , 人 们 就 弗 杀 。不 杀 它 了 。下)1 “三虱食彘”的故事有何深刻含义和现实意义?答:_答案 “三虱”的愚蠢之处在于,它们只从个人利益出发,鼠目寸光,为争“肥饶之地”而互相争斗,没有看到它们的个人利益是建立在共同利益之上的,一味作毫无意义的争执,很可能因“腊之至”而全被烧死。如果想每人都享得美味而且
29、保全自身,必须先保住它们赖以生存的母体。“三虱食彘”的寓言,其实是人类社会的一个缩影。人们往往也像这三个愚蠢的虱子一样,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互相倾轧、尔虞我诈,不去共同维护集体利益。而集体利益不存在,哪有个人利益可言!大到一个民族、国家、人类社会乃至整个大自然都是同样的道理。2 韩非子中的故事有何特色?用这些故事来说理,其主要手法是什么?答:_答案 韩非子的故事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他的故事常常取材于现实生活或者历史传说,含着对社会人生深刻、冷峻的认识,妙趣横生,耐人寻味,是我国文学史上一笔独特的财富。其使用的主要手法即善于利用比喻来说理。如犁锄用简洁清晰的救人救火的比喻,把鲁国身处列国间的当务之
30、急说得明明白白。再如杨布跟狗生气,狗跟杨布生气,其道理是一样的。结合全文,简要评述韩非子的寓言所表达的对社会、人性的看法。答:_答案 韩非子在文章中通过寓言故事,传达自己的主张,表现其对社会、人性的看法。荀子主张“性恶”说,作为荀子的弟子,韩非子秉承了这种观念,并在文章中不时借寓言故事暴9露出人性的种种弱点。一是私欲。太宰欲将孔子引见给国君,子圉轻轻一句“君已见孔子,亦将视子犹蚤虱也” ,顿时打消了太宰的所有热情。帮助别人可以,但不能伤害自己。这种私欲是人性中潜伏的本能,有人能用大义将其压制,有人则在利益前任其滋长。子圉为了维护自己在君主心中的地位,轻轻一句话,便将太宰内心潜伏的私欲激发了出来
31、,从而直接导致孔子的失意。韩非子从一则小小的故事中,便窥透了人性的阴暗。二是狡诈。伍子胥出逃,一句谎言轻松出关。看着他远去的背影,我们不由怜悯起那愚诚的守边官吏。面对困境时,每个人都会灵机一闪,有所反应,很难分辨狡诈与机智的界限,就像伍子胥和守边官吏,从这一角度看是狡诈,而从那一角度看便是机智。合乎法律道义则为机智,反之则是狡诈。三是贪婪。 “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是的,奢侈日长,欲望渐起,纵有天下,怕也难填欲壑。人心不足蛇吞象,这山望着那山高,贪婪永远是潜伏在人心中的毒蛇。而禁锢这条毒蛇的,除了道德修养,便是法制规则。韩非子将人性中的贪婪,借一双象箸暴露出来,可谓见微知著了。四是势利。曾从子
32、欲为卫君报仇,却为卫君所驱逐。卫君的担忧是可以理解的,当强大的吴国与弱小的卫国放在一起的时候,大多数人容易自动匍匐于强者的脚下。不是每一个人都势利,但我们永远无法否认,势利,是人性中潜伏的另一个暗影。这个暗影,让人常常感叹世事的悲凉,人性的无情。其实,正视人性的这一弱点,才能让人于风雪来临时坦然面对,才能无故加之而不怒,猝然临之而不惊,于任何境遇中皆有泰然自若的从容。因为亲近,所以美好(1)感情,多么微妙的一个词。情,是由感而生,感,又是由情而发。(2)正因对事物的情感不同,所以我们对事物的认知有所不同。家乡的一切都是美的,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家乡情结,那对家乡无尽的爱与亲近,使我们有理由相信这
33、一点。记得莫怀戚在他的散文家乡落日中曾这样说,云海落日飘忽柔曼,美国的落日眨眼就落下,而只有家乡的落日,才能打动人的心灵“那才是我的落日啊” 。其实,并不是那一轮红日有何不同,而是家乡的落日承载了太多的思念的情感与我们的记忆。那一轮落日,照过枯藤老树昏鸦,照过小桥流水人家,照着的是记忆最深处一点一滴关于故土的热爱。心灵上的共鸣使我们感到事物的美好。看飞流直下三千尺,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豪迈;看傲雪青松屹立北风,我们感受到的是不屈不挠;看一轮明月高挂天空,我们想到的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事物本也无情,是我们心灵上的亲近使我们感到它们是如此美好。因此,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看到雁排长空,虎
34、啸深林,鱼跃水面,落英缤纷,秋雨梧桐都能发出心底最深处的一声叹息。在韩非子中有一则寓言,宋国有个富人家里的墙被雨淋坏了,儿子说:“不修好,10会有人来偷。 ”邻人也是这样说,结果果真被偷了。富人觉得儿子聪明而邻人可疑。这一则寓言也说明了感情上的亲疏影响着我们对事物认知的正误。同样一句话,为何儿子是聪明的而邻人则是可疑的?正是因为在感情上觉得儿子更为亲近,所以会觉得是为自己着想;而邻人的话呢,也许是近乎于一种诅咒。林清玄有一篇文章风中跌倒不为风 ,说的是小时候走路摔倒时奶奶总是责怪风,“怎么把我的乖孙子绊倒呢?”因为疼爱自己的孙子,所以总觉得孙子都是正确的,风是可恶的。奶奶的慈祥善良,跃然纸上。
35、这也说明,感情上的亲疏,决定着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同一首歌,在不同的情境、不同的人听来,是有所不同的。正如唐玄宗自创的霓裳羽衣曲 ,他从中听到的是花花世界,而我们从中听到的是亡国之音。因为对岳飞的喜爱,我们说“青山有幸埋忠骨” ;因为对秦桧的恨,所以我们说“白铁无辜铸佞臣” 。记得曾有一位诗人说:“境由心生。 ”很大程度上说出了感情与认知的关系。那么,就让我们带着善良而美好的感情来看这个世界吧。既然一朵花里可以看出一个世界,那么就让我们坐看云舒云卷,看到一个美好的世界,把无限放在掌心,把永恒在一瞬间收藏。因为亲近,所以美好!(4)思悟亮点(1)本文标题好在哪里?提示 文章标题旗帜鲜明地提出“因为
36、亲近,所以美好”这一观点,指明了文章论证的方向。(2)以文中画线句为例,分析本文在语言上的特点及作用。提示 “情,是由感而生,感,又是由情而发”这样的整句在文中比比皆是,并且整散交错,错落有致;“看飞流直下三千尺千里共婵娟”这样令人赏心悦目的排比句,使人读后口齿生香,回味无穷。语言精美典雅使这篇作文魅力四射,光彩照人。(3)本文在论据运用上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提示 全文紧紧地围绕着话题旁征博引,撷英采华,论据有力,力透纸背。从古代诗词到今人的美文,从寓言故事到历史事实,内容充实丰富。(4)文章的结尾有什么特点?有何好处?提示 文章以“因为亲近,所以美好”收篇,照应文题,加深了文章的力度,给人
37、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基础知识1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其恶者贵 贵:尊贵B匹夫失其身 身:自身C今我已亡之矣 亡:死亡D子虽工自树于王 工:擅长答案 D解析 A 项贵:得人敬重。B 项身:性命。C 项之:丢失。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则毋生杨矣B子岂能毋怪哉C行贤而去自贤之心D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答案 A解析 A 项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生。B 项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奇怪。C 项贤: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有才德。D 项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Error!B.Er
38、ror!C.Error!D.Error!答案 B解析 A 项于是,就/趁机。B 项均为因为。C 项动词,到/代词,他(孔子)。D 项动词,变成/介词,为了。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Error!B.Error!C.Error!D.Error!答案 C解析 A 项为什么/什么。B 项住宿/筑舍定居。C 项均为种植。D 项满足/够。5对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陈轸贵于魏王 其恶者贵,美者贱 利之所在,皆为贲、诸 于是乃相与聚嘬其母而食之A相同,相同12B相同,不同C不同,相同D不同,不同答案 A解析 均为被动句。均为省略句,且都是省略了主语。二、阅读
39、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明主之道,如有若之应宓子也。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其观行也贤其远,故群臣士民之道言者迂弘,其行身也离世。宓子贱治单父,有若见之曰:“子何臞 也?”宓子曰:“君不知贱不肖,使治单父。官事急,心忧之,故臞也。 ”有若曰:“昔者舜鼓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今以单父之细也,治之而忧,治天下将奈何乎?故有术而御之,身坐于庙堂之上,有处女子之色,无害于治;无术而御之,身虽瘁臞,犹未有益。 ”楚王谓田鸠曰:“墨子者,显学也。其身体则可,其言多而不辩,何也?”曰:“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令晋为之饰装,从衣文之媵七十人。至晋,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此可谓善嫁妾而未可谓善嫁女
40、也。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有用。墨子之说,传先王之道,论圣人之言以宣告人。若辩其辞,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以文害用也。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故其言多不辩。 ”宋王与齐仇也,筑武宫。讴癸倡,行者止观,筑者不倦。王闻,召而赐之,对曰:“臣师射稽之讴又贤于癸。 ”王召射稽使之讴行者不止筑者知倦王曰行者不止筑者知倦其讴不如癸美何也对曰王试度其功癸四板 ,射稽八板;擿 其坚,癸五寸,射稽二寸。 ”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于耳,
41、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节选自陈奇猷韩非子新校注 ,有删改)注 臞:通“癯” 。板:筑墙的夹板,此处用作计量单位。擿:掷,此处指用尖锐之物插入墙中以检测墙的坚实度。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召射稽使之讴/行者不止筑者知倦/王曰行者不止/筑者知倦/其讴不如癸美/何也/对曰/王试度其功/B王召射稽使之讴/行者不止/筑者知倦/王曰/行者不止/筑者知倦/其讴不如癸美/何也/对曰/王试度其功/C王召射稽/使之讴/行者不止/筑者知倦/王曰/行者不止筑者知倦/其讴不/如癸美/何也/对13曰/王试度其功/D王召射稽/使之讴行者/不止筑者知倦/王曰/行者不止/筑者知倦/其讴不如
42、癸美/何也/对曰王试度其功/答案 B解析 “王召射稽使之讴”意思是“宋王把射稽叫来让他唱歌” ,不能再断开,排除 C、D 两项。 “行者不止筑者知倦”为两个并列短句,中间应断开,另外“曰”有提示断句的作用,排除 A 项。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庙堂,太庙的明堂。是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地方。B田鸠,亦即田俅子、田系、田襄子, 吕氏春秋 淮南子都记载了他与秦惠王之间的对话,其活动年代约略与庄子同时。C先王,指的是已经去世的君主。后来也指前代君王或上古贤明君王。D秦伯嫁女说的是秦国国君把女儿嫁给晋国公子,为女儿准备嫁妆,穿着彩色花纹衣服的陪嫁侍妾就七十个。到了晋国
43、,晋国公子喜爱侍妾,而冷落了国君的女儿。这说明做事情不能奢侈浪费,一味讲排场。答案 D解析 这个寓言说明过度的虚饰,往往影响到事情的本质这一哲理。韩非子的原意是为了说明写文章不能以文害用。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非子在本文中阐述了“明主之道” ,他指出,作为“明主” ,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治国有“术” ,而不在于事必躬亲。B在作者看来, “舜鼓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以及“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都是治国有“术”的表现。C韩非子认为,君主“听言观行” ,应注重其“功” “用” ,而不应被事物的种种表象迷惑,去追求不切实际的东西。D文中作者连用三个有关进言的事例说理,进言者有若的论“治” 、田鸠的谈“文”和讴癸的说“讴”都极为生动。答案 B解析 “舜鼓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以及“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都不是治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