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浙江省东阳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1本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2用蓝、黑色水笔书写答案,考试结束只需将答案纸交回。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Ca-40 Fe-56 Cu-64 Ba-137第卷(选择题 共 5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1按照物质的组成进行分类,ClO 2属于A酸 B氧化物 C碱 D盐 2. 下 列 仪 器 名 称 为 “冷 凝 管 ”的 是A B C D3相同条件下,等物质的量浓
2、度的下列溶液中,导电能力最强的是A氨水 B氯化钠溶液 C硫酸溶液 D蔗糖溶液4在反应 NaH+H2O=NaOH+H2中,氧化剂是ANaH BH 2O CNaOH DH 25下列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2Na 2O2 + 2H2O 4NaOH + O2 B3CO + Fe 2O3 2Fe + 3CO2 CCl 2 + H2O HCl + HClO DZn + CuCl 2 Cu + ZnCl26根据 粒子散射现象,提出带核原子结构模型的科学家是 A舍勒 B汤姆生 C卢瑟福 D波尔7下列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酒精 BAgCl C醋酸 DCaO8下列 化学 用语 的 表述 正确的 是 A中子数为 173、质子
3、数为 113 的鉨原子:173 113Nh B 35Cl、 37Cl 是两种不同的核素,且互为同位素C 16O2-的摩尔质量为 18gmol-1 D 1H2、 2H2、 3H2的关系是互为同位素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钠和钾的合金可用于快中子反应堆作热交换剂B氧化镁具有很高的熔点,可做耐高温材料C工业上,Na 2CO3可用于制造玻璃- 2 -D氯气有毒,所以不能用于药物的合成10下列表示正确的是A. 14N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B. HClO 的结构式: H-O-ClC. HCl 的电子式: D. 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 11下列有关硫酸工艺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沸腾炉中发生的反应为:2SO 2 +
4、O2 2SO3 B在吸收塔中为了充分吸收 SO3,常选用蒸馏水作吸收剂C尾气中的 SO2不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的内容 D进入接触室之前,气体需经过净化处理,防止催化剂中毒12下列关于实验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A金属钠着火时,可用泡沫灭火器灭火B不慎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立即用大量水扑灭C水银温度计不慎摔破,常用硫磺覆盖,以除去洒落的水银D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稀氢氧化钠溶液冲洗13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甲装置:用图示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乙装置:验证 Na 与水反应是否为放热反应C丙装置:碘的 CCl4溶液中提取碘D丁装置:浓硫酸的稀释14下
5、列关于物质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氧化性强弱:Cl 2Br 2I 2 B碱性强弱:NaOH Mg(OH) 2 Al(OH) 3C原子半径大小:NaNO D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强弱:H 2OH 2SPH 315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选用的试剂或分离方法不正确的是AS O2( HCl) : 将 气 体 通 过 饱 和 的 NaHSO3溶 液丙乙甲 丁- 3 -BC O2( CO) : 将 气 体 通 过 灼 热 的 铜 网C NaCl( I2) : 将 固 体 加 热 , 使 碘 升 华D H2O( Fe3+) : 通 过 蒸 馏 的 方 法 获 取 蒸 馏 水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灰
6、石是高炉炼铁的原料之一,炉渣可用于制造水泥B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丁达尔效应”C某溶液中加入 CCl4,CC1 4层呈紫红色,则原溶液中存在 IDNaHCO 3能与碱反应,所以可用作焙制糕点的膨松剂 17下列溶液中,SO 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2molL-1的是A将 1.6g SO3溶于 100mL 水配成的溶液B1L Na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1 molL-1的 Na2SO4溶液C2L 0.4 molL -1的 K2SO4溶液蒸发掉 1L 水后所得的溶液D将 12g MgSO4溶于水配成 500mL 的溶液18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少量 SO2与氨水反应:NH 3H
7、2O + SO2 NH4+ + HSO3B保存 KOH 溶液的试剂瓶不用玻璃塞的原因: SiO 2+2OH SiO32- + H2OC Ca(HCO 3)2与 Ca(OH)2两溶液混合:Ca 2+2OH +2HCO3 CaCO3+ CO 32- +2H2O D实验室制氯气:MnO 2 + 4HCl(浓) Mn2+ + Cl2 + 2Cl- + 2H2O19工业上火法炼铜的过程中会发生以下反应:Cu 2S + 2Cu2O 6Cu + S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SO 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B每生成 1.12L SO2,转移 0.3mol eCCu 2S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每
8、 0.2mol 硫原子被还原,生成 1.2mol Cu20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向某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没有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该溶液中仍可能存在 NH4+B向某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稀硝酸,沉淀消失并产生气体,则原溶液中一定有 CO32C用洁净的铁丝蘸取某溶液置于火焰上灼烧,产生黄色火焰,则该溶液一定含钠盐D向某溶液中加入新制氯水,再滴加 KSCN,若溶液变成血红色,则原溶液一定有 Fe3+21下列有关硅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工业上粗硅提纯的原理:SiO 2 + 2C Si + 2COB反应 Na 2CO3+SiO2 Na2SiO3+CO2
9、,所以硅酸的酸性比碳酸强C陶瓷、光导纤维、普通玻璃、水泥等均属于硅酸盐产品- 4 -D紫罗兰色的堇青石(Mg 2Al4Si5O18)用氧化物形式表示为 2MgO2Al2O35SiO222已知 X、Y、Z 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物质,且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 X 是单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则 X、Y、Z 不可能是物质选项 X Y ZA Na Na2O NaOHB Fe FeCl3 FeCl2C Mg Mg(OH)2 MgOD S SO2 SO323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 X、Y、Z、W 为短周期元素,W 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X 元素的 2 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 、 W、 Z
10、元 素 的 原 子 半 径 及 它 们 的 气 态 氢 化 物 的 热 稳 定 性 均 依 次 递 增BY、Z、W 元素在自然界中均不能以游离态存在,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递增CYX 2晶体熔化、液态 WX3气化均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D根 据 元 素 周 期 律 , 可 以 推 测 T 元 素 的 单 质 具 有 半 导 体 特 性 , T2X3具 有 氧 化 性 和 还 原 性24海洋中有丰富的食品、矿产、能源等资源,下图为工业上海水利用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在反应中,得到 NaHCO3的反应是利用其溶解度大于 NaClB从粗盐(杂质 Mg2+、SO 42 、Ca 2
11、+)到精盐,除杂加入的试剂顺序为:Na2CO3溶液NaOH 溶液BaCl 2溶液过滤后加盐酸C 反应得到的溶液蒸发结晶得 MgCl26H2O 晶体,将该晶体直接加热得无水 MgCl2D在上图流程中获得的 Cl2、CO 2等副产物可以循环利用25已知 Cl2 与 NaOH 溶液在低温下产生 NaCl、NaClO;在较高温度下产生 NaCl、NaClO 3。现将 a molCl2通入含溶质 bmol 的 NaOH 溶液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较高温度下,当 2a=b 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Cl2 + 6OH 5Cl + ClO3 + 3H2OB某温度下,若反应后溶液中 c(ClO) c(C
12、lO 3)=21,则 a=2bC某温度下,若反应后溶液中 c(ClO)c(ClO 3)=11,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5 -4Cl2 + 8OH 6Cl + ClO + ClO 3 + 4H 2OD某温度下,若反应后溶液中 NaClO 与 NaCl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1,则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2第卷(非选择题 共 50 分)二填空题(本题有 6 小题,共 46 分)26. (6 分)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 16O2-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2)KClO 3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 。(3)请写出实验室制氯气的化学方程式 。27 (6 分)电子工业中常用 FeCl3溶
13、液腐蚀铜箔制造印刷电路板,某同学为了从使用过的腐蚀废液中回收铜,并重新获得 FeCl3溶液,设计如下方案:请回答:(1)制造印刷电路板的离子方程式是 。(2)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是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和固体的成分相同B操作和操作中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分液漏斗、烧杯C若试剂 B 为 H2O2,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 2+ + H2O2 +2H+ 2Fe3+ +2H2OD取少量溶液,加入 NaOH 溶液,现象为出现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28(6 分)某研究小组为探究盐 X 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已知:盐 X、Z 是漂白粉的主要成分。请回答:盐 Y(4
14、.14g)盐 Z(4.44g)盐 X隔绝空气灼烧 盐 Z(2.22g)水 黄绿色气体浓 HCl- 6 -(1)Z 的化学式: 。(2)步骤的化学方程式 。(3)步骤的离子方程式 。29 (8 分)实验室用下图装置制取某些气体并进行一系列的性质探究。请回答: (1)将装置和装置连接,制取 Cl2并对其性质进行探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装置:实验开始时,只需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即可使液体顺利滴下B装置:先滴加浓盐酸,再加热圆底烧瓶C装置:若 C 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则可证明 Cl2有漂白性D装置:D 中的现象是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E装置:E 的作用为防倒吸(2)若装置的分液漏斗和圆底烧瓶
15、中分别装浓 H2SO4和木炭,且直接与装置连接,则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中 F 的现象是 。(3)实验中需配制 80ml 2.0molL-1的 NaOH 溶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称量 6.4g NaOH 固体B将 NaOH 固体在烧杯中溶解后,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C若仰视定容,会使配得的 NaOH 溶液浓度偏低D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继续加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30 (12 分)利用废铜屑制备胆矾的方案有如下两种:方案 1:利用废铜屑与浓硫酸反应得到 CuSO4溶液,再经过“一系列操作”获得胆矾。方案 2:利用废铜屑与稀硫酸加热,同时通入氧气,制得 CuSO4溶液,同样
16、再经过“一系列操作”获得胆矾。请回答: (1)方案 1 体现浓硫酸的性质是 ,方案 2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将两种方案进行对比,相较于方案 1,方案 2 有两个明显的优点,其一为无污染性气体产生;其二为 。(3)由硫酸铜溶液制备胆矾晶体经过的一系列操作依次为蒸发浓缩、 、 - 7 -、洗涤、干燥。(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用热的 Na2CO3溶液除去废铜屑表面的油污B常温下浓硫酸与铁不反应,所以可用铁槽车来运输C方案 2 的条件若改为加稀硫酸和 H2O2,同样能得到硫酸铜溶液D若方案 1 反应后铜有剩余,可知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只有硫酸铜E稀的硫酸铜溶液可用于杀灭鱼体上的寄生虫,治
17、疗鱼类皮肤病等31 (8 分)已知:SO 32 -的还原性强于I ,HNO 3具有强氧化性。某溶液X可能含有NH4 、Na 、Ba 2 、Fe 3 、I 、SO 32-、SO 42-中的几种,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请回答: (1)由上述实验现象可知,原溶液 X 中一定没有的离子是 ,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2)加少量溴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设计实验证明原溶液中可能存在的阴离子 。三、计算题(本题 4 分)32.(4 分)实验室用 100ml 一定浓度的 H2SO4溶液吸收 NH3,一段时间后,往反应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 NaOH 溶液并加热,产生 NH3的物质的量与加入 N
18、aOH 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不考虑 NH3的溶解) 。请回答:(1)硫酸溶液吸收的氨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mL。(2)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东阳中学 2019 学年开学答题纸高一化学26.6 分 (1) (2) - 8 -(3) 276 分 (1) (2) (3) 286 分(1) (2) (3) 298 分(1) (2) (3) 3012 分(1) (2) (3) (4) 318 分 (1) (2) (3) 324 分 (1) (2) - 9 -化学参考答案 2019.01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不选、多选、选错均不得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9、 12 13B D C B D C A B D B D C C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D B A D B C A D D D D B26.27 (1)2Fe 3+Cu =2 Fe2+ Cu2+(2 分)(2)Fe 2+、H + (2 分) (3)CD (2 分)28 (1)CaCl 2(2 分)(2)3 Ca(ClO) 2 = 2 CaCl2 + Ca(ClO3)2(2 分)(3)ClO 3+ 5Cl + 6H + =3Cl2 + 3H2O(2 分)29 (1)ACE(2 分)(2)C + 2H 2SO4(浓) = CO 2+2SO 2+2H 2O
20、(2 分) ;有淡黄色的浑浊产生(2 分)(3)C(2 分)30 (1)强氧化性和酸性(2 分) ; 2Cu + O 2 + 4H+ = 2Cu2+ + 2H2O(2 分)(2)制备相同量的硫酸铜,方案 2 消耗的硫酸比方案 1 少(2 分,其它合理答案也可给分) 。(3)冷却结晶(2 分) ;过滤(2 分)(4)BD(2 分)31 (1)Ba 2 、Fe 3 (2 分) ,NH 4 、I 、SO 32-(2 分)(2)Br 2 + SO32- + H2O = 2Br + SO42-+ 2H (2 分)(3)取适量的 X 溶液于试管中,加足量盐酸,再滴加 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含有 SO42-,反之则无。 (2 分)四、计算题(本大题共 4 分)32 (1)4480 (2 分) (2)1.5molL -1(2 分)隔绝空气 灼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