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山东省潍坊市第二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5 题,共 50 分)1.清史稿中记载:“先是世祖亲政,日至票本房,大学士司票拟,意任隆密。康熙时,改内阁,分其职设翰林院。雍正时,青海告警,复分其职设军机处军机处军机大臣,无定员,由大学士、尚书、侍郎内特旨召入。掌军国大政,以赞机务。明降谕旨,述交内阁。 ”由此可知军机处A. 分化了内阁的权力B. 掌控军国大事决策权C. 大臣须由专人担任D. 主要为皇帝提供建议【答案】A【解析】【详解】军机处的设立,使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标志着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由材料中“掌军国
2、大政,以赞机务。明降谕旨,述交内阁”可知,军机处的设立,分化了内阁的权力,故 A 正确。军机大臣只是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故 B 项错误。 由材料中“军机大臣,无定员,由大士、尚书、侍郎内特旨召人”可知,军机处无固定官员,具有临时性和较大的随意性,故 C 错误。军机处完全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将皇帝的意旨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 “为皇帝提供建议”并非其主要职能,故 D 项错误。2.钱穆说:“拿历史大趋势来看,可说中国人一向意见,皇室和政府是应该分开的,而且也确实在依照此原则而演进。皇帝是国家的唯一领袖,而实际政权则不在皇室而在政府。代表政府的是宰相。皇帝是国家的元首
3、,象征此国家之统一;宰相是政府的领袖,负政治上一切实际的责任。 ”下列符合钱穆观点的是A. 中国传统政治是皇帝专制B. 中国传统政治是宰相专制C. 中国传统政治不是皇帝专制D. 中国传统政治不是专制制度【答案】C2【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题干观点皇室与政府是有区别的,即中国传统政治不是皇帝专制,故 C 项正确;A 项与题干观点相对立,故 A 项错误;B 项“是宰相专制”说法错误,故 B 项错误;D 项“不是”说法错误,故 D 项错误。所以答案选 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皇帝制度【名师点睛】中央集权制度内容:(1)皇帝制度:皇权至上,大权
4、总揽;“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 、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3)地方官制废分封,置郡县(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3.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有的执政官是未经正当选举上台的,被称为僭主。他们一般出身贵族,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A. 贵族垄断国家政权 B. 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C. 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 D. 平民没有政治权利【答案】C【解析】由于未经正当选举上台,尽管僭主们“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 ,但最终下场往往
5、非常悲惨,说明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不是经过民主程序上台的领导人不能得到拥护,故 C 正确;A、B、D 均不符合题意,排除。4.欧洲中世纪商人法的“跨国平等对待”这一特征对于外国人来说是一种重要的保护,它使他们不会因在地方法中不享有资格以及因为地方法律、习惯的其他变化莫测的因素而蒙受损害。该特征源于古代罗马的A. 万民法B. 公民法C. 习惯法3D. 自然法【答案】A【解析】【详解】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一切自由民,能够体现“跨国平等对待” ,故选 A;习惯法和公民法只是保障罗马公民的利益,BC 错误;自然法是一种法律观念,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不能体现“跨国平等对待” ,故排除 D。5.在 18
6、 世纪的英美思想界,人们一般都还是局限于从字面意义上理解“民主”这个词,即把它看作古希腊的那种只适用于城邦政治的直接民主,并常常把它等同于动荡、混乱甚至“暴民专政” 。为防止这种“民主”出现,1787 年宪法制定时采取的措施是A. 规定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B. 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任期六年C. 在权力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的原则D. 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过度的直接民主导致“暴民专政” ,为防止这种“民主”出现,须要实行间接民主、限制地方的权力。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没有体现限制地方权力,A 项排除;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这种间接民主形式是对选民权力的限制,B
7、 项正确;三权分立是对各级政府权力的限制,不符合题意,C 项排除;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没有体现限制选民权力,D 项排除。故选 B。6.代议制就是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下列有关 19 世纪中后期西方各国代议制选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美国参议院和众议院议员产生方式不同,体现了宪法制定过程中的妥协性B.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参议院议员通过成年男子(除军人外)的普选产生C. 德意志帝国的帝国议会议员由普选产生D. 英国首相通过议会掌握了部分立法权【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美国参议院每州两名,众议院按各州人口比例产生,体
8、现了宪法制定过程中的妥协性,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参议院4议员通过间接选举产生,故 B 错误,符合题意,故选 B;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帝国议会议员由普选产生,联邦议会由各邦君主任命,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英国首相是下院多数党的党魁,通过议会掌握了部分立法权,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7.清政府宣战诏书下至各地方时,地方督抚称皇帝的诏令是被挟持下的“矫诏、乱命” ,故称“此乱命也,粤不奉诏” ,并认为“乱民不可用,邪术不可信、兵衅不可开” , “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内者,决依条约保护” 。对这种现
9、象认识正确的是A. 从根本上避免了北方战事的发生B. 发生于太平天国运动时期C. 导致了北洋军阀割据现象的形成D. 反映了清廷中央威信的下降【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义和团运动爆发后,八国联军侵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没有避免北方战事的发生,故 A 项错误;据材料“乱民、邪术、列国”等关键信息,可知是义和团运动时期,故 B 项错误;北洋军阀割据是在 1916 年袁世凯死亡之后发生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材料叙述的是面对列强入侵,地方官员不服从皇帝宣战诏书,借口各种理由推脱的现象,反映了晚清时期在内忧外患的作用下,中央集权的效能受到冲击,故 D 项正确。8.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提到
10、:“北京同那些最富饶的省份的联系被切断时,当地士绅的头面人物就不得不就地筹款招兵来平定叛乱。在士绅领导下的这种地方军事化,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新事物。 ”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 太平天国运动B. 义和团运动C. 辛亥革命D. 国民大革命【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当地士绅的头面人物就不得不就地筹款招兵来平定叛乱。在士绅领导下的这种地方军事化”就可知道是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曾国藩创办湘军、李鸿章创办淮军,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从此以后,地方汉族地主掌握军事,这在以前,从未有过,5故 A 项正确,故选 A。BCD 与“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新事物”不符合。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过程9
11、.在遭到中国军队打击之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率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用,必须瞩目。 ”上述评论所指的战役应是:A. 太原会战B. 百团大战C. 平型关战役D. 武汉战役【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关键词是“广阔地区” “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用” 。由此判断大致的战役发生地及其指挥方。 由材料“对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可推断该战役主体为共产党领导军队进行游击战。太原会战是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一场重要战役,故 A项错误。抗战时期彭德怀在广阔华北地区指挥了百团大战,中共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广泛的游
12、击战争,抵抗了半数以上侵华日军。以上符合材料信息,故 B 正确。 平型关位于山西省东北部,是晋东北的一个咽喉要道,两侧峰峦迭起,陡峭险峻。由材料“分散于广阔地区”可知,材料所指战役发生地不是平型关,故 C 错误。 武汉会战亦是抗战初期国民党领导的著名战役,故 D 错误。10.下图为美国特种部队游骑兵 75 团的徽章。徽章下方有国民革命军“青天白日”图案和“缅甸之星”标志,这一设计最能体现的史实是A. 美国支持国民党军队打内战B. 二战期间中美合作抗日C. 美国多次发动侵略战争6D.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13、美国特种部队徽章上的国民革命军“青天白日”和“缅甸之星”的标志,再根据徽章上面的时间 1942 年,可以判断出这是二战期间中美合作击败日军的历史事件。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B 项。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11.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在袁世凯即将就任临时大总统时, 临时约法变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对总统的权力作了诸多限制,以防袁世凯专权。这一做法A. 体现了强烈的法制意识B. 因人设法有违宪政精神C. 有效维护了辛亥革命成果D. 直接目的是完善民主体制【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以防袁世凯专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
14、任内阁制,这种因人设法的做法违背了法律精神,故 B 正确,AD 项错误。 临时约法并没有起到防止专制维护共和的作用,故 C 排除。12.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在广州、武汉等地培训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并利用革命刊物发表了一系列以农村、农民为题材的文章。这些情形出现的历史背景是A.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B. 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C. 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D. 土地改革的全面推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国民大革命。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故A 项错误;依据材料“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可知此时应该处于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
15、运动,故 B 项正确;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属7于第二次合作,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关注农民是不符合史实的,故 C 项错误;土地改革的全面推行是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开始的,故 D 项错误。13.解放日报提到“在举行了这种诉苦大会的地方,成千上万的俘虏兵打开了眼睛,他们立即就觉悟到一系列的问题,立即就自动要求加入我军,与蒋介石和帝国主义者拼命。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诉苦会能够俘虏大量士兵B. 诉苦会是反对蒋介石和帝国主义的唯一途径C. 诉苦会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D. 诉苦会在解放战争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答案】D【解析】材料说明诉苦会导致俘虏的国民党将领直接变成人民解放军的成员,说明诉苦会在解放战争
16、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故 D 正确;俘虏敌人主要是战争作用,故 A 错误;B 中唯一说法绝对;材料论述的是解放战争时期,故 C 错误。14.有学者认为:从 1840 年至 1945 年这百年来,爱国主义演进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现代民族国家意识开始萌芽,但并未完形,爱国主义重在行动。在第二阶段,新型知识分子群体与现代民族国家观念形成,爱国主义从自发到自觉,从情绪到理性,现代爱国主义观念形成。这两个阶段最确切的分界线应是是A. 第二次鸦片战争B. 甲午中日战争C. 辛亥革命D. 抗日战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材料“在第二阶段,新型知识分子群体与现代民族国家观念形成,爱国主义从自
17、发到自觉,从情绪到理性,现代爱国主义观念形成”反映了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属于甲午中日战争后,故 B 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只有洋务派,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 项错误。辛亥革命的民主革命思想与维新变法思想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故 C 项排除。抗日战争在 1945 年结束,故 D 项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维新变法815.列宁说:“俄国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俄国受到沙皇政府极其野蛮的压榨,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 ”据此可知列宁认为A. 俄国参加一战引发了二月革命B. 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具有历史必然性C. 俄国是帝国主义链
18、条上最薄弱的环节D. “一战”前夕的沙皇政府的统治最脆弱【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列宁认为:俄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收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从而引发了二月革命,A 项正确;战争是革命的导火索并非根源,B 项不对;C、D 材料都没有体现。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俄国十月革命二月革命16.法国元老院为表彰拿破仑的功绩,宣布用法国军队在历次战役中缴获的 1250 门大炮为原料,熔化后铸成凯旋柱,耸立在旺多姆广场上。1871 年,巴黎公社作出决议拆毁凯旋柱。这表明巴黎公社A. 向往和平反对争霸战争B. 与资产阶级政权针锋相对C. 反对政府宣扬个人崇拜D. 受马克思主义的直接影响【答案
19、】A【解析】根据材料凯旋柱是用法国军队在历次战役中缴获的大炮为原料,熔化后铸成的,反映法国对战争的崇尚,巴黎公社决议拆毁凯旋柱,说明其向往和平,故 A 项正确。B 项与材料无关。C 项“宣扬个人崇拜”与题意相反,排除。巴黎公社没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直接指导,D 项排除。17.2012 年打赢官司的秋菊发家致富后又当选为村长,计划全家出游带孩子见见世面。与图文有关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9A. 反映了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B. 海峡两岸人员往来加强C. 海峡两岸“三通”已经实现D. 台湾社会制度发生了改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秋菊发家致富后又当选为村长” ,体现了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A 正确;20
20、12年海峡两岸“三通”已经实现,海峡两岸人员可以往来,BC 正确;现在台湾和大陆还没有实现统一,台湾社会制度没有发生改变,D 错误。所以正确选项是 D。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台湾问题18.1999 年的宪法修正案将宪法总纲第二十八条修改如下(参下图) ,这一修改A. 有利于法制社会的建立B. 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制体系C. 强化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D. 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变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关键信息是“1999 年” “将镇压反革命修改为镇压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 。题干中将镇压反革命修改为镇压危
21、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体现了中国法制建设的进步,有利于法治社会的确立,故 A 项正确;社会主义法制体系至今仍处于不断的完善过程之中,故 B 项错误;题干中宪法内容的修正与强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之间不存在密切联系,故 C 项错误;宪法内容的修正不能反映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变化,故 D 项错误。19.新疆的历史与发展白皮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疆地方政府发布行政命令,10废除了带有侮辱性的称谓、地名,如“迪化”改为“乌鲁木齐” , “镇西”改为“巴里坤”等。有的少数民族称谓虽然没有侮辱性的含义,也根据少数民族自己的意愿进行了更改。这可以印证A. 新疆地区拥有高度的自治权B.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
22、区的历史悠久C. 新中国推行的基本民族政策D. 少数民族的称谓由地方政府决定【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实现国内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发展是新中国政府推行的基本民族政策,题干中关于废除了带有侮辱性的称谓、地名的做法,正好符合了上述民族政策,故选 C;其它选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新中国的民族政策20.1972 年 3 月,田中角荣说:“世界上有三个据点,即柏林墙、朝鲜 38 度线和古巴,这是东西方的三个接触点。必须使这三个接触点不发生纠纷,有了日美中三国的等边三角形关系,就可以维护远东和平。日本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是比在亚洲成立另一个北约更强
23、有力的安全保障。 ”这一言论认为A. 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已超过日美关系B. 中美关系的改善可以促进中日建交C. 中日关系改善有助于改变远东冷战态势D. 维护远东和平可以促使日本成为政治大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中日关系超过日美关系,与材料中“日美中三国的等边三角形关系”不符,故A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故 B 项错误;“1972 年东西方”处于冷战状态,材料中“维护远东和平。日本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是比在亚洲成立另一个北约更强有力的安全保障”表明有助于改变远东冷战态势,故 C 项正确;20 世纪 80 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与材料中“1972 年 3 月,田中角荣说”不符,故
24、 D 项错误。考点: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11际关系产生的影响21.“遗留在中国的外国使领馆,除社会主义国家外,我们一概不承认其外交地位。此后建交工作,要通过谈判进行,他们必须表明与台湾断绝一切外交关系,我们才予承认。 ”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 清除外国在华的侵略势力和特权B. 用和平共处的方针指导外交工作C. 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D. 使中国改变了过去半殖民地的地位【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即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即“另起炉灶”
25、 ,使中国改变了过去半殖民地的地位。22.“周恩来因此而赢得了崇高的声誉,并被公认为是国家民族主义的支持者和反对西方帝国主义的斗士” 。使周恩来最早获得这一评价的是A. 参加重庆谈判B. 出席万隆会议C. 出访亚非诸国D. 与尼赫鲁会谈【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题干中“被公认为是国家民族主义的支持者和反对西方帝国主义的斗士” 。可知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赢得了这样的赞誉,所以 B 正确。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23.1950 年,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让企图离间中
26、苏关系的杜鲁门大失所望。然而,对杜鲁门来说,这还不是最糟糕的事情,最糟糕的事情是毛泽东决定清除美国在华的全部势力。中国这一举措A. 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12B.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C. 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僵局D. 巩固了新中国的主权地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有利于巩固、加强中苏友好合作,巩固新政权。清除美国在华的全部势力,有利于巩固新生的政权。所以选 D。24.“但是这些模范社会将如何取代现存社会,他们从未认真考虑过,他们对于从富裕的或有权势的资助人那里得到帮助这一点抱有模糊的期望。 ”“他们”中的一个代表是A. 伏尔
27、泰B. 圣西门C. 马克思D. 梁启超【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他们对于从富裕的或有权势的资助人那里得到帮助这一点抱有模糊的期望”说明“他们”只是致力于理想的构建,把希望寄托在富人或权贵身上,结合所学,这应该是“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主张。A 是启蒙思想家,C 是科学社会主义者,D 是维新思想家,均排除;B 是空想社会主义者,故选 B。25.朱自清在论标语与口号中说:“标语口号用在战斗当中,有现实性的必要。 ”与标语“打倒战争!打倒沙皇专制政府!临时革命政府万岁!”相关的“战斗”是A. 巴黎公社B. 第一次世界大战C. 十月革命D. 二月革命【答案】D【解析】【详解】巴黎公社在法国,与俄国沙皇
28、统治无关,故 A 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并非针对沙皇专制政府,排除 B;十月革命是针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此时沙13皇专制政府已被推翻,排除 C。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的矛盾,1917 年 3 月革命爆发,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统治,俄国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存局面。因革命爆发在俄历二月,称“二月革命” ,故 D 正确。二、资料分析题(本大题共三大题,26 题 20 分,27 题 14 分,28 题 16 分)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
29、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孙文同盟会宣言材料二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准备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中实行这些原则中美联合公报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述孙中山政治主张的核心内容。为实现上述主张,孙中山进行了哪些实践活动?其结果怎样?(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美双方在中美联合公报中达成了什么共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公报的颁布对双方关系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答案】 (1
30、)政治主张: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践活动: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制定临时约法 。结果: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未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 (2)共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双方关系。 影响:中美双方结束对抗;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解析】【详解】 (1)第一小问,由材料“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结合所学,孙中山政治主张的核心内容是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第二小问,受三民主义的指导,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制定了临时约法 。第三小问,结合所学,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14君主专制政体,但辛亥革
31、命果实落在北洋军阀手中,未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2)据材料“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准备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中实行这些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中美双方在中美联合公报中达成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双方关系的共识;结合所学知识,该公报的颁布标志着中美双方结束对抗,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
32、,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材料二 57 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斗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2006 年 4 月 21 日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材料三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经过 60 年,尤其是改革开放 30 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已经初步地找到了一条适应中国现代化需要的中国政治发展道路。陈红太谈我国 60 年民主政治建设成就请回答:(1)材料一出自哪一文献?这一文献是哪一会议通过的?(2)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简要说明建国初期中国共产
33、党在“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方面取得了怎样的成就。(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是什么?【答案】 (1)文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2)成就: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3)成就:找到了一条适应中国现代化需要的中国政治发展道路。 15【解析】【详解】 (1)由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可知出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相关的会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4、第一届全体会议。(2)可从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角度思考作答。 (3) 由材料三中的信息“已经初步地找到了一条适应中国现代化需要的中国政治发展道路”即可得出“ 找到了一条适应中国现代化需要的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结论28.阅读材料材料一情景再现情景一:“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自我军两位勇猛王爵英王、翼王死后,我军确受重大损失,但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 ”引自洪仁玕自述情景二: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情景三: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
35、贼”的口号材料二 1949 年 10 月 1 日,周恩来向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布送达了新中国成立的建国公告,表示新中国愿意与世界各国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10 月 3 日,美国务院发言人宣称:中共政府在公告中没有作出承担国际义务的保证,美国在目前情况下不会予以承认。1950 年 4 月 30 日以前,美国官方人员全部离开中国大陆,并从此失去了直接对话的所有渠道。刘成新中国成立前后美国对华政策调整的原因材料三 1969 年 1 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
36、位,1971 年 6 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 (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请回答:16(1)材料一情景各出现于近代中国的哪些时期?(2)材料二与材料三相比,美国的对华态度有了什么变化?依据材料二,概括导致美国对华态度变化的原因有哪些?【答案】 (1)时期:情景一,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情景二,辛亥革命时期;情景三,五四运动时期。(2)变化:准备改善与中国的关系.(答: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
37、利地位”亦可)原因: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加深;美苏争霸美国处于不利处境;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五个力量中心之一。【解析】【详解】 (1)由材料“洋人助妖之事,自我军两位勇猛王爵英王、翼王”和“洪仁玕自述 ”,可知反映了太平天国的领袖和对敌斗争,故情景一属于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由材料“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可知是辛亥革命的意义,故情景二属于辛亥革命时期;由材料“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可知是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故情景三属于五四运动时期。(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可以知道变化是“准备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年 6 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 ”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用得出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