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林芝市第一中学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第二学段考试高一汉文班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0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有情感、想象、超越三种。与之相应,审美活动所产生的美有三种存在的形态:情象、意象、境界。审美活动最基本的动力是情感。从本质上来说,美是情感的对象化。这里说的情感是审美主体的情感,而不是审美对象的情感。这里说的对象,有两种形态:一是原生形态。即原本有一个对象,但不是审美对象,是审美主体将其情感赋予给它,使对象成为主体情感的载体,从而成为审美对象。二是自创形态。即原本无对象,因为有情,需要外化,于是就创
2、造一个形象,让其成为情感的载体。这种情况在艺术创作中居多。以上两种情况都可以说是情感造形。情感造形的产物就是情象。情象是美的基础形态。凡审美都有情感造形存在,只是审美中的情感造形,除艺术创作外,都是不自觉的,而是直觉的。刘勰说诗人创作时“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这种情况不只是艺术创作时有,只要是进入审美形态的人都有。情象是审美主体的创造,只是这创造主要表现在情感的赋予上,而当想象参与后,则就有很大的不同。想象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创造新事物,这新事物是现实中不存在的。想象的创造,不只有情感在起作用,还有人的意识、文化修养在起作用。于是,这新创造的形象就具有丰富的意蕴,这具有丰富意蕴的形象
3、我们叫它“意象” 。意象虽然通常用在艺术创作中,其实,在现实的审美活动中也有,而且只有首先在现实的审美活动中产生了意象才有可能将其表现为作品中的意象。陆游咏梅云:“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这梅就不是自然物象,也不只是情象,而是意象了,因为这中间寄寓着陆游对自身经历的独特思考。美的最高存在形态是境界。境界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它较多地出现在佛教典籍中,成为佛教的最高层次。宋明理学家将境界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清代王国维将其作为古典词美的最高层次,将其转化为美学范畴。王国维同时还使用意境这个概念。境界比之意境更适合作为美的最高形态。首先,意境只用在艺术创作中,而境界不
4、只用在艺术创作中,还能用在人生修养中。因为审美不只体现在艺术活动中,它渗透在人的全部生活中。其次,2意境,从字面上看,见出意与境的两分,而境界,以其浑然整合无垠而更能见出审美的本质天人合一,物我两忘。当我们进入境界时,我们从情象中超越出来,从意象中超越出来,进入只可体会难以言传的极其美妙的境地。(摘编自陈望衡谈审美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一种原生形态的对象要成为审美对象,它本身必须具有某种情感,才能成为审美主体情感的载体。B. 意象与情象都源于审美主体的创造,情象的创造主要是情感起作用,而意象的创造则需要想象参与。C. 艺术创作与现实审美活动中都有意象的
5、存在,现实审美活动中产生的意象,都会成为作品中的意象。D. 与意境相比,境界以其浑然整合无垠的特点而更能彰显审美的本质,因而更适合作为美的最高形态。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角度分别阐述了审美活动所产生的美的三种不同形态。B. 文章论述审美活动最基本的动力是情感这一观点时,将审美对象的不同形态作了区分。C. 文章引用陆游的诗句是为了论述陆游的人生,以及解说意象与自然物象、情象的区别。D. 文章着重阐述了情感和情象,想象和意象,意境和境界的关系,条分缕析,层次分明。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艺术创作中的审美对象大
6、多数的情况是,创作者的情感需要外化,于是虚拟一个形象,使这个形象成为情感的载体。B. 如果我们出现了“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种情况,那说明我们已经自觉地进入了艺术创作的状态。C. 想象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创造新事物,只有人的情感、意识和文化修养共同作用,想象才能创造出具有丰富意蕴的意象。D. 境界原本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佛教、宋明理学家都使用这个概念,而境界成为美的最高存在形态,与王国维的重视有关。【答案】1. B 2. C 3. D【解析】3【1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
7、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 项, “它本身必须具有某种情感”理解有误,参见原文“这里说的情感是审美主体的情感,而不是审美对象的情感” 。C 项, “都会成为作品中的意象”分析不准确,原文有“才有可能”的表述。D 项,原因分析不全面,根据原文第 6 段中“首先其次”的论述,可见该项分析是不完整的。故选 B。【2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这是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C 项, “文章引用陆游的诗句是为了论述陆游的人生,以及解说意象与自然物象、情象的区别”说法错误,根据第 5 段的论
8、证思路,引用陆游咏梅诗句,是为了论说“只有首先在现实的审美断动中产生了意象才有可能将其表现为作品中的意象”这一观点。故选 C。【3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B 项, “哪说明我们已经自觉地进入了艺术创作的状态”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三段,原文是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情况,只要是
9、进入审美形态的人都有,不只是艺术创作时有。故选 B。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 “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 “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 “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
10、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 “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 “所有” “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4“或许” “大概” “必定” “可能” “似乎” “已经” “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1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窗子以外 林徽因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
11、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每人手里一件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看不清楚。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多少百里的平
12、原土地,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周折,是热闹,是紧张!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那里两树马缨,几棵丁香;榆叶梅横出疯杈的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年只开个两三朵叶子上满是虫蚁吃的创痕,还卷着一点焦黄的边;廊子幽秀地开着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窗,透过外院的日光,外院的杂音。什么送煤的来了,偶然你看到一个两个被煤炭染成黔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一个人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
13、慢慢踱过屏门;还有自来水,电灯、电话公司来收账的,胸口斜挂着皮口袋,手里推着一辆自行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满脸的笑容, “好呀,好呀, ”地走进门房;什么赵妈的丈夫来拿钱了,那是每月一号一点都不差的,早来了你就听到两个人唧唧哝哝争吵的声浪。那里不是没有颜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们和你总隔个窗子,扇子式的,六边形的,纱的,玻璃的!你气闷了,把笔一搁说,这叫做什么生活!检点行装说,走了,走了,这沉闷没有生5气的生活,实在受不了,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健康的旅行既可以看看山水古刹的名胜,又可以知道点内地纯朴的人情风俗。走了,走了,天气还不算太坏,就是走他一个月六礼拜也是值得的。没想到不管你走
14、到那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不错,许多时髦的学者常常骄傲地带上“考察”的神气,架上科学的眼镜,偶然走到哪里一个陌生的地方瞭望,但那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不信,你检查他们的行李,有谁不带着罐头食品,帆布床,以及别的证明你还在你窗子以内的种种零星用品,你再摸一摸他们的皮包,那里短不了有些钞票;一到一个地方,你有的是一个提梁的小小世界。不管你的窗子朝向哪里望,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隐隐约约你看到一些颜色,听到一些声音,如果你私下满足了,那也没有什么,只是千万别高兴起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有删改)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
15、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二段描写窗外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笔触细致,表露出观看者对他们的陌生与好奇,并引发下文关于窗子内外的感叹。B. 本文写“时髦的学者”架上“科学的眼镜” ,到陌生的地方“瞭望” ,是以调侃的方式来讥刺他们的“考察”不过是浮光掠影罢了。C. 开头的“话从哪里说起”一句看似多余而突兀,但读完全文之后,就会明白作者正是从那种渺茫之感开始梳理自己思路的。D. 既然所有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永远都只在窗子之外,那么通过健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5.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6. 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
16、中蕴涵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答案】4. D 5. (1)窗子既是指现实世界中的窗子,可以是铁纱窗,或者是玻璃窗;(2)窗子又是指隔绝自己生活与他人世界的象征。有的人坐在窗子里面,有的人行走在窗子外面,而一扇窗子隔绝出来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窗外的人固然不了解窗里的人,窗里的人,也永远不能了解窗外的人。 6. “你” 、 “我”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视角,观看自己生活的视角和观看他人生活的视角。窗外是劳作、奔波、挣扎、穷苦,窗内是奢侈、悠闲、烦闷、无聊。这是两个世界,两种6生活。蕴含着作者的态度:窗里窗外是两个世界,窗外的人无法理解窗内,窗内的人也无法走进窗外,我们只能以一个旁观
17、者的角度对待世界,不要以为自己真正的解了什么而私下满足, “天知道那是罪过” 。空子内外有永远不能消除的隔阂,如你与我的距离。窗外有那么多的事物,充满了生趣,那么多的颜色,所有的一切是那么令人向往。可我,只是一个旁观者,坐在窗子里只能呆呆的看着的旁观者。窗外的一切都与我无关, “我”不能体会到其中的快乐,也不能体会到辛酸,痛苦,这多彩的窗外世界并不属于“我” ,因为“我”只是一个旁观者!【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
18、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D 项, “通过健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不对,原文中结尾说“没想到不管你走到那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 “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只是千万别高兴起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 。故选 D。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 (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
19、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 (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 (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及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仔细阅读原文,找出相关语段,提炼中心意思。结合文本内容“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分析可知,“窗子”可以是指现实世界中的窗子,可以是铁纱窗,或者是玻璃窗。结合“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 “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
20、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 “没想到不管你走到那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 “但那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 “不管你的窗子朝向哪里望,7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分析可知,窗子又是指隔绝自己生活与他人世界的象征。【6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及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人称的使用非常讲究。第一人称,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第二人称,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流思想情感,增强亲切感,同时使抒情更加强烈感人;第三人称,能够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
21、空限制,反映现实较为灵活自如。 “你” “我”的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视角,观看自己生活的视角和观看他人生活的视角。窗外是劳作、奔波、挣扎、穷苦,窗内是奢侈、悠闲、烦闷、无聊。结合文本内容“那里不是没有颜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们和你总隔个窗子,扇子式的,六边形的,纱的,玻璃的” “不管你的窗子朝向哪里望,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隐隐约约你看到一些颜色,听到一些声音,如果你私下满足了,那也没有什么,只是千万别高兴起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分析,窗里窗外是两个世界,我们只能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对待世界。这样的具体表达增加了文章的可信度,使文
22、章内容更为具体,凸显文章的核心内涵。(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绿色食品标准分为 AA 级和 A 级两个技术等级。AA 级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兽药及有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生产资料,通过使用有机肥、种植绿肥、作物轮作、生物或物理方法等技术,培肥土壤、控制病虫草害、保护或提高产品品质。按照农业部发布的行业标准,AA 级绿色食品等同于有机食品。A 级食品在生产过程中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并积极采用生物学技术和物理方法,以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标准。(摘编自 360 百科、百度百科)材料二:
23、中、外有机食品市场状况对比分析8(摘编自2015 年我国有机食品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2015 年 7 月)材料三:10 月 30 日,第 16 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进入第二天,西安市曲江会展中心的A、B3、B4 三个展馆人头攒动。西安展团农产品上贴着的“二维码”信息,让许多人对绿色食品有了新的认识,只需扫一下,便可知道农产品的身份信息。“葡萄在离开园区时便进行了检验检测,数据就写入了监管平台,通过二维码方便消费者查询。对企业来说虽然多了一道工序,但这个小小的贴标却起到了防伪的大作用,让老百姓吃得放心。 ”西安荣华农业一位负责人说。(摘编自赵辉陕西:绿色农产品也有“户口簿” ,2015 年 11
24、 月 2 日西安晚报 )材料四:绿色、有机农产品颇受市场追捧。绿色食品比普通农产品价格高出 10%至 30%,有机农产品要高出 50%以上。表面上看,这样的价格很合适,但绿色农产品的成本比普通农产品高不少,有机农产品的成本更是普通农产品的两倍以上。一些农企意识到品牌是让绿色农产品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并开始着手打造绿色产品流通渠道。进入超市为打造品牌的第一步,但超市设置了各种进场门槛,这些费用让企业吃不消。为了破解进入超市不盈利的局面,很多电商企业应运而生。 “我们通过互联网让农民的生产过程透明化,以此重建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 ”阿卡农庄总裁江宇虹说,农庄将客户锁定为中高端消费者,采用预
25、付费种植方式,实现了以销定产。目前,700 家绿色食品企业已进驻工行融 e 购,在线销售额近 9000 万元;中绿生活网对接企业 1000 家,签约额达 3500 万元;从全国范围来看,进入阿里和京东平台的农户数量更多。绿色、有机食品行业未来会成为食品行业中的朝阳行业。(摘编自乔金亮如何让绿色农产品叫好又叫座 ,2017 年 7 月 4 日经济日报 )7. 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我国的有机食品,产品种类相对来说比较少,并且仅局限在原产品上,在食品市场中所占份额还非常小。B. 相对国外有机食品市场,我国有机食品销售渠道单一,大多集中在大型超市,还有很多9销售渠道待
26、开发。C. 虽然我国有机食品市场有监督机构,但还缺乏统一认证制度,还不能够为有机食品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D. 对比国外有机食品的发展状况,我国有机食品产业还很不成熟,但未来市场很广阔,发展潜力很大。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机食品是一种安全无公害的农产品,它和其他绿色食品的区别是不使用含有化学成分的生产资料。B. 从农业部发布的行业标准看,所有的有机食品全都属于绿色食品范畴,符合绿色食品产品质量标准。C. 有机食品并不是比普通食品营养价值更高,而是在生产过程中有害物质污染更少,食品更安全。D. 绿色农产品搭乘信息化快车,既方便生产过程的监管,又可在消费
27、者心中建立信任,促进产品销售。9. 根据材料三和四提供的信息,你认为我国绿色、有机食品行业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请简要概括。【答案】7. C 8. A 9. (1)利用信息技术,强化生产和销售过程的监管,赢得信任;(2)降低生产成本;(3)利用网络,优化销售渠道;(4)打造消费者信赖的品牌。【解析】【7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比如本题中, “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 项, “还不
28、能够为有机食品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理解错误。从材料二看,我国有监管机构,但缺乏认证制度,这些监管机构就是为有机食品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的,这样表述就彻底否定了其作用。故选 C。【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10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A 项, “不使用含有化学成分的生产资料”错误。原文中“AA 级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兽药及有害于环境
29、和人体健康的生产资料” ,不是仅限于“含有化学成分的生产资料” 。故选 A。【9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作答时先从材料三和四中筛选出相关信息,然后进行整合概括。如结合材料三“葡萄在离开园区时便进行了检验检测,数据就写入了监管平台,通过二维码方便消费者查询。对企业来说虽然多了一道工序,但这个小小的贴标却起到了防伪的大作用,让老百
30、姓吃得放心”分析,即利用信息技术,强化生产和销售过程的监管,赢得信任。结合材料四“表面上看,这样的价格很合适,但绿色农产品的成本比普通农产品高不少,有机农产品的成本更是普通农产品的两倍以上”分析,要降低生产成本。结合“一些农企意识到品牌是让绿色农产品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并开始着手打造绿色产品流通渠道” “我们通过互联网让农民的生产过程透明化,以此重建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 “农庄将客户锁定为中高端消费者,采用预付费种植方式,实现了以销定产”等分析,利用网络,优化销售渠道,打造消费者信赖的品牌。【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
31、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
32、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11二、古代诗文阅读(30 分)(一)文言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簿谭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己。 ”帝大悦。涣由此显名。州举茂才,除温令。县多奸猾,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
33、悉诛之。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元兴元年,病卒。百姓市道莫不咨嗟。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钞,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
34、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节选自后汉书循吏列传王涣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B.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C.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
35、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D.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 “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12B. 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C. 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D. 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总结
36、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涣初入仕途,才干受到赏识。他在太守陈宠担任功曹,遇事敢于决断:陈入朝为大司农,回答皇上询问时褒奖他善于简贤选能,王由此得以显名。B. 王涣扫除积弊,境内风清气正,他担任温县县令,以谋略铲除奸猾之徒,世面清平,商人露宿于道:升任兖州刺史后,又依法整肃下属部门,极有声望。C. 王涣办案严谨,治事宽猛相济,他对于疑难案件以及法理难平者,探寻本来面目,尽力还以公正:又能够揭发奸隐之事,身受外界称叹,被誉为有神算。D. 王涣政绩卓著,后任难以比肩,他死于洛阳令任上,皇上下令特选其继任者,均不称职:后来选用任峻,任充分发挥文武属吏才干,仍然忙得无法分身。13. 把文中划
37、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2)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答案】10. B 11. D 12. D 13. (1)百姓思念王涣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2)一年间的断案,不过几十件,声威超过王涣,而在条理方面比不上他。【解析】【10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前四个断句相同,四个选项的第一个区别在“涣少好侠” ,翻译为“王涣年少时喜好游侠”更为通顺,排除 C 项、D 项。
38、根据对仗的原则, “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形成动宾结构,排除 A 项。故选B。【1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13项, “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错误。 “师”单用,不可指国都,一般指老师、军队。故选 D。【1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
39、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D 项, “他死于洛阳令任上”错误。原文说“元兴元年,病卒” ,未点明是“死于洛阳令任上” 。故选 D。点睛:在整体把握的情况下,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情理辨清主要信息、次要信息,从而明确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主旨。不仅要对原文的基本内容进行归纳概括,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作较深层次的剖析。这就要求我们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并对文章的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分析与判断,进而归纳和概括。也就是说,不仅要能概括某个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所导致的结果或某个(几个)人物的所作所为,还要能揭示出这个事件的意义,或者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或者
40、某种现象的本质,或者某种观点等。【1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 “思” ,思念;“其” ,代词,指王涣;“为立祠安阳亭西”为省略句、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安阳亭西为之立祠” ;“弦”为名词作动词,弹奏、奏乐;“荐” ,根据上下文意推断为“祭祀、进献” ;“之” ,代词,他。 (2) “一岁” ,一年;“狱” ,案件;“不过” ,不超过(古今异义) ;“威风猛于涣” (状语后置句) ;“而”
41、,连词,表转折;“文理” ,条理;“及” ,比得上;“之” ,代词,他。【点睛】参考译文:王涣字稚子,是广汉郪县人。年少时喜好行侠仗义打抱不平,崇尚力气和武艺,与强悍轻捷的少年交往频繁。后来才改变了自己的志向,钻研儒学,学习尚书 ,研读律令,大体明晓了这些书典的主要旨义。他担任郡太守陈宠的功曹后,对自己的职责认真负责,敢于决断,即使对豪强大户也决不留情。陈宠因而名声大震,被提升到朝中任大司农。汉和帝问他:“你在郡中是用什么办法治理政务的?”陈宠叩头回答说:“臣任用功曹王涣,让他选拔有才能的人处理各种事物;又让主簿镡显弥补纠正有漏洞的地方,我不过是奉命14宣读皇上您的诏书罢了。 ”和帝十分高兴。
42、王涣从此后开始知名。州里举荐王涣为茂才,并让他做温县县令。温县境内有很多奸猾之徒胡作非为,长期以来成了当地人的大患。王涣采取策略加以讨伐打击,把他们全都杀了。县境内安定太平,有的商人就在外面停宿。其中有放牛的人,都说自己是王涣的属下,始终没有人敢侵犯。王涣担任了三年温县县令后,升为兖州刺史,他严格地纠察鄙州所属郡县,声名大震。后来由于考核妖言不实而被定罪免官。一年多后,又被征召任命为侍御史。永元十五年。王涣随从皇帝南巡,返回后被任命为洛阳县令。他严格要求自己,办事清平公正,处理案件也宽严得当。其中那些含有冤情,长期告状,而历届官府所不能判决、按法律情理难以彰明、人们难以信服的案件,王涣无不弄清
43、真伪,清除大家的疑点。同时他还用巧妙的办法,多次揭发和暴露隐密的坏人坏事。京城的人都称颂叹服他,认为王涣有神仙一样的智慧和妙算。元兴元年,王涣病死。百姓在市中和路上没有不叹息的。男女老少都共同集资,前去祭奠酿酒,多达数千人。王涣的灵枢向西运回家乡,路过弘农县,老百姓都在路旁摆设盘、碗加以祭奠。官吏问这样做的缘故,老百姓全都说平常带米到洛阳,被士卒衙门所盘剥,经常要损失一半,自从王涣任洛阳县令,不再有官吏掠夺侵扰的事情了,所以来祭奠以报答他的恩情。王涣的政治教化令人怀念感激达到这样的地步。人民思念王涣的恩德,在安阳亭西边为他建立一座祠堂,每餐都要伴着礼乐献上祭品。延熹年间,桓帝喜好黄老之术,将各
44、种祭祀的处所全部毁掉,只特别留下诏密县保存已故太傅卓茂的祠庙,洛阳保留王涣的祠庙。自从王涣挂了后,皇帝连续下诏给三公令他们挑选洛阳令,都不称职。永和年间,急切下令勃海任峻补任洛阳令。任峻提拔任用文武官吏,都各尽所能,纠察捉拿奸盗,一刻也没有空闲,一年断案,不过数十件,威风远超王涣,但文辞义理不如他。任峻字叔高,在太山太守任上去世。(二)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月圆(1)【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2)未缺(3)空山静,高悬列宿(4)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注】 (1)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2)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3)未
45、缺:指月圆。 (4)列宿:众星。1514. 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15. 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答案】14. 孤月当空,清辉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 15. 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故园桂花正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望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解析】【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1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形象的鉴赏能力。要求概括画面,这就需要对前六句进
46、行逐句分析。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根据前六句的内容,概括描写的画面,这就要考虑前六句写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的画面。从内容上看前六句一句一景。【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15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中明确说明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实是眼前月景,虚是联想家乡亲人,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虚实结合的手法学生很熟,根据题干的提示,学生不难找出眼前景(实) ,想象景(虚) ,由此分析情感。【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三)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描写春天里鸟儿
47、活动的两句是:_,_。(2)在氓这首诗中,诗人深情地呼唤林间的斑鸠,叫它们不要贪吃桑葚,不然会昏醉过去,诗人如此关心斑鸠,究竟想说什么?请回答:_,_。(3)在采薇这首诗中,出现了在后世的唐诗宋词中象征着离别与留恋之情的经典景物,讲的是一个人春天离乡从军,这个景物摇曳不已,像在挽留他。表现这个情景的两句诗是:_,_。【答案】 (1). 几处早莺争暖树 (2). 谁家新燕啄春泥 (3). 于嗟女兮 (4). 16无与士耽 (5). 昔我往矣 (6). 杨柳依依【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
48、。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莺”“燕” “于” “昔”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三、写作(40 分)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作家岳南在其“全景再现 20 世纪中国学术大师群体命运剧烈变迁的史诗巨著” 南渡北归 (三部曲)之南渡一书中讲述了这样一段往事:1926 年初,梁启超因尿血症久治不愈,他不顾朋友们的反对,毅然住进北京协和医院,于 3 月 16 日做了肾脏切除手术。极其不幸的是,手术中却被误切掉了那个健全的“好肾” (右肾) ,虚弱的生命之泉只靠残留的一
49、只“坏肾” (左肾)来维持供给。此时西医在中国立足未稳,大受质疑,而手术主要主持者乃是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的医学博士、协和医学院院长刘瑞恒。刘的副手则是纯粹的美国人,声名赫赫的外科医生。为了维护西医社会声誉,以便使这门科学在中国落地生根,对于这一事故,作为亲身的受害者,梁启超不但没有状告院方,相反在他的学生陈源、徐志摩等人通过媒介向协和医院进行口诛笔伐、兴师问罪之时,梁启超仍把西医看作是科学的代表,认为维护西医的形象就是维护科学,维护人类文明的进步事业。他禁止徐志摩等人上诉法庭,不求任何赔偿,不要任何道歉,并艰难地支撑着病体亲自著文为协和医院开脱。1926 年 6 月 2 日, 晨报副刊发表了梁启超我的病与协和医院一文,内中详述了自己此次手术的整个过程,同时肯定协和的医疗是有效的。读了这段文字,你有怎样的理解或感悟?产生了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中国梦,爱国梦梁启超先生为了中国医学的前途,毅然舍弃了个人利益,这种顾全大局,不计个人得失的做法让人为之动容,更让人们看到,在祖国的发展中,个人得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