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roleaisle130 文档编号:954146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 15 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 新青年的诞生1背景(1)政治a 辛亥革命爆发,推翻清朝统治。b 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制度。(2)经济: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3)思想a 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b 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 逆流。2概况(1)标志:1915 年 创办青年杂志 ,发表 ,揭开新文化运动序幕。(2)推动:1917 年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提出“ ”方针。(3)代表:陈独秀、 、胡适、鲁迅等。二、新文化运动1内容(1)提倡 ,反对专制、愚昧、迷信。(2)提倡 ,反对旧道德。(3)提倡 ,反对旧文学。2作品(1)胡适发表 ,主张用白

2、话文代替文言文。(2)陈独秀发表 ,主张建设新文学。(3)鲁迅写出狂人日记 、 孔乙己等小说,成为新文学典范。(4)阵地: 。(5)基地:北大。23影响(1)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思想。(2)使中国知识分子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3)为 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初期(1)背景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2)表现:1918 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和 等文章,率先举起 旗帜。2发展(1)背景: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2)表现a 理论:李大钊的 全面介绍了马克思主义。b 组织:出现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

3、社团,并建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c 实践:向工人宣传 ,出版工人刊物。3影响(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2)诞生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 。K 知识参考答案3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内容、影响及其局限性1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2内容:新文化运动分前后两个阶段。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李大钊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3积极影响(1)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形成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2)中国的知识分子得到一次民主和科学的

4、洗礼,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推动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4局限性(1)由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民主主义者对东西方文化的评价存在着绝对化倾向。(2)其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全盘否定,使儒家思想受到近代以来前所未有的打击,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文化的发展。(20172018 学年四川省石室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钱玄同认为“惟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毒”,甚至“剿灭”中国文化,“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等。这说明新文化运动存在下列哪种现象A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儒家思想不再居正统地位B民主和科学思想

5、得到弘扬,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C对东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否定的偏向D有利于文化普及与繁荣,使语言和文字紧密统一,为民众所接受【答案】C41中国近代前期的新思想思想 时间 代表 阶级 主张 总结开眼看世界19 世纪四五十年代林则徐魏源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思想 18611894 年曾国藩李鸿章地主阶级洋务派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学习器物层次维新思想 19 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资产阶级维新派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学习制度层次新文化运动20 世纪初陈独秀胡适资产阶级激进派民主、科学学习思想文化2图示法理解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必然性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

6、重大意义1必然性(1)阶级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5(2)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推动了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3)十月革命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为中国革命指明新的出路。(4)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断失败,迫使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新的思想武器,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2意义(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和爱国运动的开展,为中国人民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

7、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民主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并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缔造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4)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2018 届河南省开封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1902 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发表文章,提到马克思及其学说,并预言“社会主义必将磅礴于二十世纪” ;同盟会早期会员朱执信 1905 年翻译共产党宣言部分内容;1917 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上述史实表明了A马克思主义已经在中国思想界产生影响B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在中国得到了实践C各政治派别都主张中国走社会主义

8、道路D中国知识分子关注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答案】A【名师点睛】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的不同类别 五四运动前 五四运动后6性质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指导思想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平等思想 马克思主义主流 提倡民主、科学 宣传马克思主义阵营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组成反封建阵营 新文化运动阵营分化,展开论战1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可归纳为“一、二、三” 。(1)一个转变:新文化运动前后期内容的转变。(2)两大背景:新文化运动推动和俄国十月革命胜利。(3)三大步骤:开始传播、广泛传播、中国化。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1)先进知识分子起了核心倡导作用。(

9、2)以著书立说和创办报刊为主要传播手段。(3)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在五四运动中,不少先进分子主动接近工人,向工人宣传社会主义,这样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开始就带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特点。(4)马克思主义是在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斗争中发展传播的。1在 20 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了新文化运动。很多史学家认为它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他们主要依据的是新文化运动A是资产阶级发起的B口号是“民主”和“科学”C是五四运动的先导7D是思想领域的反封建运动2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民主和科学,但是新青年从创刊到终刊所发表的文章中专门讨论民主和科学的合计不

10、超过 10 篇,而同时期中报等新闻媒体和保守派对新青年关注的焦点却多集中于文学革命。出现这一现象说明A国民并不关心民主科学的实质B新文学是传播民主科学的载体C新文化运动具有形式主义倾向D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31920 年 1 月,教育部正式通令全国:“自本年秋季起,凡国民学校一二年级,先改国文为语体文,以期收言文一致之效。 ”4 月又发通告,规定截至 1922 年止,凡用文言文编的教科书一律废止,要求各学校逐步采用经审定的语体文教科书。这一变化A揭开了近代国人思想变革的序幕B表明五四文学革命取得了实质性成果C是近代中国民族观念兴起的产物D是当时政府维护民主共和的重要举措4新文化运动期间,

11、针对旧有的学术思想,胡适既反对盲从,也反对调和,主张整理国故,找到可以有机地联系现代化欧美思想体系的合适的基础,再造文明。这反映了A新文化运动出现了倒退B胡适思想方面守旧落后C新旧文化存在互补调和D新文化运动科学理性的一面51921 年 1 月 1 日起,长沙的新民学会会员在一起连续讨论 3 天,解决学会应以什么做共同目的、达到目的须采用什么方法等问题。结果经过激烈讨论,与会 18 人中“赞成布尔什维克主义者 12 人” 。这种现象在当时普遍存在。这表明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A选择马克思主义绝非偶然B赞同成立先进阶级政党C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D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6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

12、如果军阀在历史上有任何贡献的话,那是在 80 年外强侵略之后他们更增加了内部压力,于是强迫着中国的青年自行着手寻觅着一套救国方8式。 ”这主要是指A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B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民主思想C新文化人士开始宣传民主科学D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1在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认为空谈好听的“主义”是“阿猫阿狗” “鹦鹉和留声机”都能做的事,提出要一个一个地去解决那些“火烧眉毛的紧急问题” 。这说明他A试图寻求对社会根本改造的方法B已经蜕变成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C主张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D认为社会改良是当时的救世良方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矛

13、盾的,他们认为应该拥护西方文化,甚至全盘西化,正因如此,要“打倒孔家店” ,甚至主张废除汉字。但即便是最激进的西化论者如陈独秀,也规劝青年人要以孔子、墨子为榜样,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还将勤、俭、廉、洁等儒家思想信条视为“救国之要道” 。这是由儒家思想内容的两面性与 20 世纪初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形式的复杂性决定的。材料二 从 18 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

14、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儒家思想与法国大革命材料三 如果没有长期以来形成的多民族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同,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就会在全球化浪潮和现代化过程中被“化”掉从历史上看,儒家曾不断吸取周边各民族的文化,丰富自身。儒家文化不仅是农业文明的产物,也是华夏族群的精神形态作为民族的意识与心理,儒家文化在今天仍是活着的。9郭齐勇儒家文化与中国现代化(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文化运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是由儒家思想内容的两面性与 20 世纪初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形式的复杂性决定的”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伏尔泰推崇儒

15、家思想的原因。根据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现代化进程中,儒家文化应如何发挥自身的社会价值?1 (2018 年新课标全国卷)1920 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 “无补大局” ,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2 (2018 年江苏卷)1920 年 5 月, 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讲。该演讲称: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

16、这表明,此时马克思主义A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B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C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D完成了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3 (2018 年天津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然则救之之道当何如?曰:痛除八股而大讲西学约而论之,西洋今日,业无论兵、农、工、商,治无论家、国、天下,蔑(无)一事焉不资于学公等从事西学之后,平心察理,然后知中国从来政教之少是而多非。即吾圣人之精意微言,亦必既通西学之后,以归求反观,而后有以窥其精微,而服其为不可易也。严复救亡决论 (1895 年)10材料二 不佞垂老,亲见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

17、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严复与熊纯如书 (1918 年)(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对于中西文化的前后不同态度及其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严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否符合当时的思想潮流。材料三 就世界观和基本的价值观而言,严复是一个西方文明的十足的崇拜者:这导致他对中国的传统进行无情的批判笼统地把当时全部儒家学派都视为思想的废物而不屑一顾医治中国的弊病只能利用西方的思想和价值观。(美)费正清等编剑桥中国晚清史(3)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材料三中对严复的评价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4)综上,结合当今时代,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

18、文化。1 【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在政治领域进行的反封建运动,新文化运动是在思想领域进行的反封建运动,故 D 正确,A、B、C 与“主要依据”不符,排除 A、B、C。2 【答案】B3 【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揭开近代国人思想变革序幕的是戊戌变法,故 A 项错11误;根据材料“凡用文言文编的教科书一律废止,要求各学校逐步采用经审定的语体文教科书”可知,文学革命中倡导白话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故 B 项正确;近代中国民族观念兴起的标志是甲午战争后各阶层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故 C 项错误;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实行独裁专制,不可能维护民主共和,

19、故 D 项错误。4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对旧的传统的文化和欧美思想的态度,反映了其对中外文化辩证地看待,体现了新文化运动中理性的一面,故 D 项正确;材料中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科学的,不是倒退,也不能说明胡适思想的守旧落后,故 A、B 两项错误;材料反对新旧文化的调和,故 C 项错误。故选 A。5 【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据材料“与会 18 人中赞成布尔什维克主义者12 人 ”可知绝大多数人拥护选择马克思主义,故 A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政党”的信息,故 B 项错误;材料中仅是“赞成布尔什维克主义者 12 人” , “照

20、搬”说法不符合题意和史实,故 C 项错误;“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材料无关,当时的焦点是选择革命指导思想的问题,故 D 项错误。6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根据材料时间“80 年外强侵略之后”可知指的是 1920 年左右,A、B 两项与题目时间不符,故排除;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科学,不能体现出“青年自行寻觅救国方式” ,故 C 项错误;1919 年五四运动后,中国的知识分子积极宣扬马克思主义,寻求救国的方式,这与材料时间相符,故 D 项正确。1 【答案】D122 【答案】 (1)态度:否定传统文化;借鉴和利用儒家思想中的优秀成分。原因:儒家内容方面:既有勤、俭、廉、洁

21、等积极内容;又有维护封建专制、压抑人性、迷信落后等消极内容;民族文化、历史难以割断。时代背景方面:经济上,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上,资产阶级队伍的日益壮大;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文化上,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2)原因:以儒家思想的某些观点为武器攻击封建君主专制;孔子注重用道德的说服力来影响别人;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儒家文化存在优秀成分。社会价值:增强民族认同感;与时俱进,不断丰富自身内涵;改造儒家思想,使其契合现代化进程;弘扬民族文化,发挥精神引领作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第(1)问,第

22、一小问,据材料“要打倒孔家店 ,甚至主张废除汉字” 、 “也规劝青年人要以孔子、墨子为榜样,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还将勤、俭、廉、洁等儒家思想信条视为救国之要道 ”可归纳出一方面否定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又借鉴和利用儒家思想中的优秀成分。第二小问,儒家思想具有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压抑人性、迷信落后等消极内容;根据材料“勤、俭、廉、洁等儒家思想”可得出儒家思想的积极内容有勤、俭、廉、洁等。时代背景直接迁移新文化运动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相关内容。第(2)问,据材料“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 、“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

23、 ,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如果没有长期以来形成的多民族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同”可得出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据材料“从历史上看,儒家曾不断吸取周边各民族的文化,丰富自身”可得出与时俱进,不断丰富自身内涵;据材料“儒家文化不仅是农业文明的产物,也是华夏族群的精神形态”可得出改造儒家思想,使其契合现代化进程;据材料“作为民族的意识与心理,儒家文化在今天仍是活着的”可得出弘扬民族文化,发挥精神引领作用。1 【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意义不大, “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13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 。结合该内容及材料时间“1920 年”和所学知识

24、可知,马克思主义在各种思潮的斗争中逐渐取胜,影响日益增强,故 C 符合题意;A 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材料无关;实业救国思潮是近代实业家的救国理念,与材料无关,B 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传统礼教”的批判,D 不正确。【名师点睛】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内容,解题的关键在于对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相关知识的掌握,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2 【答案】A3 【答案】 (1)材料一批判中国传统文化,肯定西方文化的学习价值:材料二否定西方文明,主张回归中国传统文化。维新变法时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不足以救亡,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变法:新文化运动时期,对社会现状不满,一战又使其对西方文明失望。

25、(2)与当时的思想主流不符;新文化运动时期全面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潮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以俄为师”成为新的救亡选择,严复的态度相对保守。(3)不准确。维新变法时期,严复对中国传统文化并未全面否定;一战后,严复反思西方文明,对传统文化有更多的肯定。(4)答案示例:中国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既要继承,也要反思;要增强文化自信;对于传统文化如何扬弃,既要放到具体时空予以具体分析,也要在一个长时段内加以总体评判。14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依据“严复与熊纯如书 (1918 年) ”可知当时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对比当时的主要思潮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开始“以俄为师” ,救亡图存等可得出严复的思想相对保守,且与当时主流思想不符。第(3)问,需要联系材料一、二的内容,然后对材料三进行分析判断,材料一没有全部否定传统文化,材料二新文化运动时期严复主张回归传统文化,据此判断出“把当时全部儒家学派都视为思想的废物而不屑一顾”的评价不符合实际。第(4)问,属于开放性设问,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解题时需要采用一分为二的方法看待传统文化,需要批判的继承,据此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