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选修3_1.doc

上传人:hopesteam270 文档编号:954340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选修3_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版选修3_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版选修3_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版选修3_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版选修3_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带电粒子在交变电场中的运动(二)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如图甲, A、 B 是一对平行金属板,在两板间加有周期为 T 的交变电压 U0, A 板电势为 A=0, B 板电势为 B随时间 t 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现有一个电子从 A 板的小孔进入两板间的电场中,设电子的初速度和重力的影响均可忽略,则A若电子是在 t=0 时刻进入的,它将一直向 B 板运动B若电子是在 t=T/8 时刻进入的,它可能时而向 B 板运动,时而向 A 板运动,最后打在 B板上C若电子是在 t=3T/8 时刻进入的,它可能时而向 B 板运动,时而向 A 板运动,最后打在B 板上D若电子是在 t=T/2 时刻进入的,它可能

2、时而向 B 板运动,时而向 A 板运动【参考答案】AB【试题解析】若 电 子 在 t=0 时 刻 进 入 的 , 在 一 个 周 期 内 , 前 半 个 周 期 受 到 的 电 场 力 向上 , 向 上 做 加 速 运 动 , 后 半 个 周 期 受 到 的 电 场 力 向 下 , 继 续 向 上 做 减 速 运 动 , T时 刻 速 度 为 零 , 接 着 周 而 复 始 , 所 以 电 子 一 直 向 B 板 运 动 , 一 定 会 到 达 B 板 , 故A 正 确 ; 若 电 子 是 在 时 刻 进 入 的 , 在 一 个 周 期 内 : 在 , 电 子 受 到 的 电场 力 向 上 ,

3、 向 上 做 加 速 运 动 , 在 内 , 受 到 的 电 场 力 向 下 , 继 续 向 上 做 减 速 运 动, 时 刻 速 度 为 零 , 接 着 继 续 向 B 板 运 动 , 周 而 复 始 , 所 以 电 子 时 而 向 B 板 运动 , 时 而 向 A 板 运 动 , 最 后 打 在 B 板 上 , 故 B 正 确 ; 若 电 子 是 在 时 刻 进 入2的 , 与 在 时 刻 进 入 时 的 情 况 相 似 , 在 运 动 一 个 周 期 的 时 间 内 , 时 而 向 B 板 运动 , 时 而 向 A 板 运 动 , 总 的 位 移 向 左 , 最 后 穿 过 A 板 ,

4、故 C 错 误 ; 若 电 子 是 在时 刻 进 入 的 , 在 一 个 周 期 内 : 在 , 电 子 受 到 的 电 场 力 向 左 , 向 左 做 加 速运 动 , 在 内 , 受 到 的 电 场 力 向 右 , 继 续 向 左 做 减 速 运 动 , 时 刻 速 度 为 零, 接 着 周 而 复 始 , 所 以 电 子 一 直 向 A 板 运 动 , 一 定 不 会 到 达 B 板 , 故 D 错 误 。【知识补给】解答带电粒子在交变电场中运动的思维方法(1)注重全面分析(分析受力特点和运动规律),抓住粒子的运动具有周期性和在空间上具有对称性的特征,求解粒子运动过程中的速度、位移、做功

5、或确定与物理过程相关的边界条件。(2)分析时从两条思路出发:一是力和运动的关系,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规律分析;二是功能关系。(3)此类题型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粒子做单向直线运动(一般用牛顿运动定律求解),二是粒子做往返运动(一般分段研究),三是粒子做偏转运动(一般根据交变电场的特点分段研究)。(4)对于带电粒子在交变电场中的运动问题,由于不同时间内场强不同,使得带电粒子所受的电场力不同,造成带电粒子的运动情况发生变化。解决这类问题,要分段进行分析,根据题意找出满足题目要求的条件,从而分析求解。一对平行金属板长为 L,两板间距为 d,质量为 m,电荷量为 e 的电子从平行板左侧以速度 v0沿

6、两板的中线不断进入平行板之间,两板间所加交变电压 uAB如图所示,交变电压的周期 ,已知所有电子都能穿过平行板,且最大偏距的粒子刚好从极板的边缘飞出,不计重力作用,则3A所有电子都从右侧的同一点离开电场B所有电子离开电场时速度都是 v0C t=0 时刻进入电场的电子,离开电场时动能最大D t= 时刻进入电场的电子,在两板间运动时最大侧位移为(2018北京师大附中高一期中)如图所示为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 E 随时间 t 周期性变化的图象。当 t0 时,在电场中由静止释放一个带电粒子,设带电粒子只受电场力作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带电粒子将始终向同一个方向运动B2 s 末带电粒子回到原

7、出发点C带电粒子在 03s 内的初、末位置间的电势差为零D02.5 s 内,电场力对带电粒子所做的总功为零( 2018浙 江 稽 阳 联 谊 学 校 高 三 选 考 联 考 ) 现 有 两 极 板 M( +) 、 N( 一 ) , 板 长 80 cm, 板 间 距 20 cm, 在 两板间加一周期性的直流电压,如图所示。现有一粒子(正电, =104 C/kg) 0 时刻从上极板左侧边缘水平射入两极板间, v=2103 m/s,重力不计,则正确的是4A粒子的运动轨迹为抛物线B经 t=0.810-4 s,粒子速度为 0.8103 m/sC粒子能从两板间射出D若粒子要从两板间射出,两板间距至少为 1

8、0 cm如图所示,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有一绝缘的光滑轨道,一个带负电的小球从斜轨上的 A 点由静止释放,沿轨道滑下,已知小球的质量为 m,电荷量为 q,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为 E,斜轨道的倾角为 ,圆轨道半径为 R,小球的重力大于受到的电场力。(1)求小球沿轨道滑下的加速度的大小;(2)若使小球通过圆轨道顶端的 B 点,求 A 点距水平地面的高度 h1至少为多大;(3)若小球从斜轨道 h2=5R 处由静止释放。假设其能通过 B 点,求在此过程中小球机械能的改变量。(2018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高一期末)如图甲所示,空间存在水平方向的大小不变、方向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其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取

9、水平向右为正方向)。一个质量为 m、电荷量为+ q 的粒子(重力不计),开始处于图中的 A 点。在 t0 时刻将该粒子由静止释放,经过时间 t0,刚好运动到 B 点,且瞬时速度为零。已知电场强度大小为 E0。试求:5(1)电场变化的周期 T 应满足的条件;(2) A、 B 之间的距离;(3)若在 t 时刻释放该粒子,则经过时间 t0粒子的位移为多大?【参考答案】C 带电粒子在前 1 s 处于匀加速,在第二秒内先做匀减速后反向加速,所以不是始终向一方向运动,故 A 错误;带电粒子在前 1 s 处于匀加速,在第二秒内由于加速度大小是之前的 2 倍,方向与之前相反,因此用去 0.5 s 先做匀减速接

10、着 0.5 s 反向加速。所以2 s 末带电粒子不在出发点,故 B 错误;带电粒子在 03 s 内的初、末位置间的电场力做功为零,电势能变化为零,则电势差为零,故 C 正确;02.5 s 内,电场力的总冲量等于6粒子的运量变化,由于电场强度大小不一,所以 2.5 s 末速度不为零,因此总冲量不为零。粒子在 2.5 s 内没有回到出发点,所以电场力的总功不为零,故 D 错误。【点睛】本题关键之处是电场强度大小不一,导致加速度不一,所以失去对称性若电场强度大小相同,则带电粒子一直同一个方向运动。所 以 粒 子 不 能 从 两 板 间 射 出 , 向 下 C 错 ; 由得d=10 cm, D 正 确

11、 。【名师点睛】此题关键是要搞清粒子在两个方向上的运动特点:水平方向是匀速运动,竖直方向先加速后匀速,再加速后匀速,联系运动的合成知识进行解答.(1) (2) R (3)机械能减少量为 3qER(1)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mgqE)sin =ma 得a=(2)球恰能过 B 点有: mgqE= 由动能定理知,从 A 点到 B 点的过程中有( mgqE)( h12R)= 07解得: , n 为正整数(2)作出 v t 图象,如图甲所示最大速度为:v t 图象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大小为: , n 为正整数(3)若在 t 时刻释放该粒子,作出 v t 图象,如图乙所示v t 图象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大小,上方面积表示前进距离,下方的面积表示后退的距离,故位移为: , n 为正整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GOST 23409 2-1978 Moulding sands moulding and core sand mixtures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ferric oxide content《型砂、造型及型芯用的混合物 氧化铁含量测定法》.pdf GOST 23409 2-1978 Moulding sands moulding and core sand mixtures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ferric oxide content《型砂、造型及型芯用的混合物 氧化铁含量测定法》.pdf
  • GOST 23409 20-1978 Moulding sands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caking ability《型砂 烧结性测定法》.pdf GOST 23409 20-1978 Moulding sands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caking ability《型砂 烧结性测定法》.pdf
  • GOST 23409 22-1978 Moulding sands and sand mixtures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water extract hydrogen ions concentration《型砂及造型用混合物 氢离子浓度水萃取测定法》.pdf GOST 23409 22-1978 Moulding sands and sand mixtures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water extract hydrogen ions concentration《型砂及造型用混合物 氢离子浓度水萃取测定法》.pdf
  • GOST 23409 23-1978 Moulding sands and sand mixtures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grain shape《型砂及造型用混合物 颗粒状测定法》.pdf GOST 23409 23-1978 Moulding sands and sand mixtures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grain shape《型砂及造型用混合物 颗粒状测定法》.pdf
  • GOST 23409 24-1978 Moulding sands and sand mixtures 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granulometric composition fineness modulus and average size of sand base grain《型砂及造型用混合物 粒度成分、细度模数及.pdf GOST 23409 24-1978 Moulding sands and sand mixtures 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granulometric composition fineness modulus and average size of sand base grain《型砂及造型用混合物 粒度成分、细度模数及.pdf
  • GOST 23409 25-1978 Fluid self-hardening sand mixtures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mobility《液体自硬化混合物 移动性测定法》.pdf GOST 23409 25-1978 Fluid self-hardening sand mixtures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mobility《液体自硬化混合物 移动性测定法》.pdf
  • GOST 23409 26-1978 Fluid self-hardening sand mixtures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surfactants solutions foaming ability and stability of foam《液体自硬化混合物 表面活性物砂浆泡沫稳定性及泡沫测定法》.pdf GOST 23409 26-1978 Fluid self-hardening sand mixtures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surfactants solutions foaming ability and stability of foam《液体自硬化混合物 表面活性物砂浆泡沫稳定性及泡沫测定法》.pdf
  • GOST 23409 4-1978 Moulding sands moulding and core sand mixtures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aluminium oxide content《型砂、造型及型芯用的混合物 氧化铝含量测定法》.pdf GOST 23409 4-1978 Moulding sands moulding and core sand mixtures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aluminium oxide content《型砂、造型及型芯用的混合物 氧化铝含量测定法》.pdf
  • GOST 23409 5-1978 Moulding sands moulding and core sand mixtures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moisture content《型砂、造型及型芯用的混合物 水分测定法》.pdf GOST 23409 5-1978 Moulding sands moulding and core sand mixtures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moisture content《型砂、造型及型芯用的混合物 水分测定法》.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