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梅县国际育才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20190222038.doc

上传人:unhappyhay135 文档编号:960125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黄梅县国际育才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2019022203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湖北省黄梅县国际育才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2019022203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湖北省黄梅县国际育才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2019022203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湖北省黄梅县国际育才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20190222038.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湖北省黄梅县国际育才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20190222038.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018 秋季高三年级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考试时间:90 分钟 分值:100 分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S 32 Cu 64 Fe 56一、选择题(本题共 18 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小计 54 分)1、 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 ,沈括在梦溪笔谈对“洧水”的使用有“予知其烟可用,试扫其烟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此物必大行与世”的描述,对上文进行的某些分析中正确的是( )A “洧水”的主要成分是油脂 B烟的主要成分是炭黑C “洧水”的主要成分是煤油 D烟的主要成分是石墨2、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0.1mo

2、l Al3+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 0.3NAB. 室温下,1L pH=13 的氢氧化钡溶液所含氢氧根离子数为 0.2NAC. 将 1mol N2和 3mol H2通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6NAD.常温下,44g CO 2中含有 2NA 个碳氧双键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储热材料是一类重要的能量存储物质,单位质量的储热材料在发生熔融或结晶时会吸收或释放较大的热量B.Ge(32 号元素)的单晶可以作为光电转换材料用于太阳能电池C.Ba2+浓度较高时危害健康,但 BaSO4可服人体内,作为造影剂用于 X-射线检查肠胃道疾病D.纳米铁粉可以高效地去除被污染水体中的 Pb

3、2+、Cu 2+、Cd 2+、Hg 2+等重金属离子,其本质是纳米铁粉对重金属离子较强的物理吸附4下列各组澄清溶液中离子能大量共存,且加入(或滴入)X 试剂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选项 离子组 X 试剂 离子方程式A K+、Na +、ClO 、SO 42 少量 SO2 SO2+ClO +H2O=SO42 +Cl +2H+B NH4+、Fe 3+、Br 、SO 42 过量 H2S 2Fe3+H2S=2Fe2+S+2H +C NH4+、Na +、Fe 3+、AlO 2 过量铜粉 2Fe3+Cu=2Fe2+Cu2+D K+、Na +、 HCO 3 、AlO 2 少量 HCl H+Al

4、O2 +H2O=Al(OH)325、已知 A、B、D、E 均为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略去),则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若 A 是铁,则 E 可能为稀硝酸 B若 A 是 CuO,E 是碳,则 B 为 COC若 A 是 AlCl3溶液,E 可能是氨水 D若 A 是 NaOH 溶液,E 是 CO2,则 B 为 NaHCO3 6、茶叶中铁元素的检验可经过以下四个步骤完成,各步骤中选用的实验用品不能都用到的是( ) A将茶叶灼烧灰化,选用、和 B用浓硝酸溶解茶叶灰并加蒸馏水稀释,选用、和 C过滤得到滤液,选用、和 D检验滤液中的 Fe3 ,选用、和 7、 支持

5、海港码头基础的钢管桩,常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进行防腐,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高硅铸铁为惰性辅助阳极。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高硅铸铁的作用是作为损耗阳极材料和传递电流B.通电后外电路电子被强制从高硅铸铁流向钢管桩C. 通入保护电流使钢管桩表面腐蚀电流接近于零 D.通入的保护电流应该根据环境条件变化进行调整8、硫酸亚铁锂(LiFePO 4)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回收废旧硫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中的金属,其流程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B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 Al、Fe、LiC“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 Fe3+D上

6、述流程中可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9、 ClO2是一种高效安全的绿色杀菌剂,下列有关 ClO2制备与杀菌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A可用 Cl2和 NaClO2制备 ClO2,其中 n(氧化剂) n(还原剂)312BClO 2在强碱性环境中使用失效:2ClO 22OH =ClO ClO H 2O 3 2CClO 2处理饮用水时残留的 ClO ,可用 FeSO4来除去: 2ClO 2Fe 2 4H =2Fe3 Cl 2H 2O 2D等物质的量的 ClO2杀菌效果比 Cl2、HClO 强10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 B雾霾中

7、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CNH 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 D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11、常温下,浓度均为0.1mol/L的三种溶液:CH 3COOH溶液NaOH溶液 CH 3COONa溶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忽略混合前后溶液体积变化)( )A溶液的pH值:B水电离出的c(OH):C和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c(CH 3COOH)+c(CH 3COO )=0.1mol/LD和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c(Na +)+c(H +)=c(OH )+c(CH 3COO )12、某温度下,CO(g) + H 2O (g) CO2(g) + H2 (g)的平衡常数K=1。该温度下在体积均为1 L的甲、乙两个恒

8、容密闭容器中,投入CO(g) 和 H 2O (g)的起始浓度及5min时的浓度如下表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x = y = 0.16B反应开始时,乙中反应速率比甲快C甲中05min的平均反应速率: v(CO)=0.004 mol/(Lmin)甲 乙起始浓度 5min时浓度 起始浓度 5min时浓度c(CO)/mol/L 0.1 0.08 0.2 xc(H2O)/mol/L 0.1 0.08 0.2 y4D平衡时,乙中H 2O的转化率是50%,c(CO)是甲中的2倍13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A向含有酚酞的 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 BaC12固体,溶液红色变

9、浅证明 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B室温下,用 pH 试纸分别测定浓度为 18mol/L和 0.1 mol/L H2SO4溶液的 pH比较不同浓度 H2SO4的酸性强弱C配制 FeCl2溶液时,先将 FeCl2溶于适量浓盐酸中,再用蒸馏水稀释到所需浓度,最后在试剂瓶中加入少量铜粉抑制 Fe2 水解,并防止 Fe2 被氧化D向 10mL 0.2 mol/L NaOH 溶液中滴入 2 滴0.1 mol/L Mg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再滴加 2 滴 0.1 mol/L FeCl3溶液,又生成红褐色沉淀证明在相同温度下的KspMg(OH)2KspFe(OH) 314、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

10、下“可呼吸”的NaCO 2二次电池。将 NaClO 4溶于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钠和负载碳纳米管的镍网分别作为电极材料,电池的总反应为3CO2+4Na 2 Na2CO3+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放电时, 向负极移动4ClOB充电时释放CO 2,放电时吸收CO 2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3CO 2+4e 2 +C3COD充电时,正极反应为:Na + + e Na15、已知常温下 CH3COOH 和 NH3H2O 的电离常数相等,现向 10mL浓度为 0.01molL1的氨水溶液中滴加相同浓度的 CH3COOH 溶液,在滴加过程中溶液的 pH 与所加醋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已知 100.42.5。下列说

11、法错误的是A n7 B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再减小C常温下醋酸的电离常数约是 1.67105DY 点溶液中 c(NH3H2O)+c(OH )=c(CH3COO)+c(H+)16汽车尾气中,NO 产生的反应为:N 2(g)O 2(g) 52NO(g),一定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 N2(g)和 O2(g)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下图曲线 a 表示该反应在温度 T 下 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b 表示该反应在某一起始反应条件改变时 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温度 T 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B温度 T 下,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气体的密度减小C曲线 b 对应的条件改变可能是加入了催

12、化剂D若曲线 b 对应的条件改变是温度,可判断该反应的H017、 常温下.用 Na2S 沉淀 Cu2+、Mn 2+、Fe 2+、Zn 2+四种金属离子(M 2+) ,所需 S2-最低浓度的对 数值 lgc(S2-)与 lgc(M2+)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室温时.向 ZnS 悬浊液中加人 ZnSO4固体,.Ksp(ZnS)将随之减小B. Na2S 溶液中:c(OH -)c(H+)+c(HS-)+c(H2S)C.为除去 Mn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 CuCl 2,可加入适量Na2S 固体,充分搅拌后过滤D.向 100 mL 浓度均为 110-5mol/L 的 Fe2+、Zn 2+混合

13、溶液中逐滴加入 110-4mol/LNa2S 溶液,Fe 2+先沉淀,证明 Ksp(FeS)Ksp(ZnS)18、25时,向 10 mL 0.1 molL1 H2A 溶液中滴加等浓度的 NaOH 溶液,溶液的 pH 与NaOH 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C 点溶液中含有 NaHA 和 Na2ABNaHA 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 Na2A 溶液中小CD 点, c (Na ) c (A2 ) c (OH ) c (HA ) c (H )D B 点, c (Na )2 c (H2A) c (HA) c (A2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合计 46 分)19.(12 分)工业上为

14、了测定辉铜矿(主要成分是 Cu2S)中 Cu2S 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图装置。实验时按如下步骤操作:A. 连接全部仪器,使其成为如图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 称取研细的辉铜矿样品 1.000g。6C. 将称量好的样品小心地放入硬质玻璃管中。D. 以每分钟 1L 的速率鼓入空气。E.将硬质玻璃管中的辉铜矿样品加热到一定温度,发生反应为:Cu 2S+O2=SO2 +2Cu。F. 移取 25.00ml 含 SO2的水溶液于 250ml 锥形瓶中,用 0.0100mol/L KMnO4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按上述操作方法重复滴定 23 次。试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的作用是_;装置的作用是_。(2

15、)假定辉铜矿中的硫全部转化为 SO2,并且全部被水吸收,则操作 F 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当产生_的现象时可判断滴定已经达到终点。(3)若操作 F 的滴定结果如下表所示,则辉铜矿样品中 Cu2S 的质量分数是_。标准溶液的体积滴定次数待测溶液的体积/mL 滴定前刻度/mL 滴定后刻度/mL1 25.00 1.04 21.032 25.00 1.98 21.993 25.00 3.20 21.24(4)本方案设计中由一个明显的缺陷影响了测定结果(不属于操作失误) ,你认为是 (写一种既可) 。(5)已知在常温下 FeS 的 Ksp 6 . 25 10 18 , H2S 饱和溶液中 c

16、(H )与 c (S2 )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c2 (H ) (S 2 ) = 1 . 01022 。在该温度下,将适量 FeS 投入硫化氢饱和溶液中,欲使溶液中(Fe 2+)为 lmol/L,应调节溶液的 c(H 十 )为_。 20、(10 分)近几年来关于氮污染的治理倍受关注。(1)三效催化剂是最为常见的汽车尾气催化剂,能同时实现汽车尾气中 CO、C xHy、NO x三种7成分的净化,其催化剂表面物质转化的关系如图 1 所示,化合物 X 可借助傅里叶红外光谱图(如图 2 所示)确定。在图示的转化中,被还原的元素是_,X 的化学式为_。(2)加入过量次氯酸钠可使废水中 NH 完全转化为 N2

17、,而本身被还原为 NaCl。 4写出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若处理废水产生了 0.448 L N2(标准状况),则需消耗浓度为 0.5 molL1 的次氯酸钠的体积为_ mL。(3)某工业废水中含有毒性较大的 CN ,可用电解法将其转变为无毒物质,装置如图所示。气体甲是_(写化学式),电解池中生成 N2的电极反应式为_。21、(12 分)印刷电路板在科技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制备方法为高分子化合物和铜箔压合,通过 FeCl3溶液“腐蚀”而成。某实验小组在实验室用废弃的印刷电路板和“腐蚀液”提取铜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 检验“腐蚀液”中含有 Fe2+的方法为_。(2)

18、“分离”所用的操作名称为_,该操作所用的主要玻璃仪器有烧杯、_。(3)用电解法在铁上镀铜时,阴极材料为8_(填化学式) ,理论上电镀过程中电解质溶液的浓度_ (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 ) 。(4) Fe2+溶液有很多重要用途。已知:常温下,KspFe(OH) 2=1.810-16。保存 1.8molL-1的 FeSO4溶液时,为确保溶液中不出现浑浊,应调节溶液的 pH 不超过_ 。Fe 2+可使 Ag+与 Fe3+之间相互转化。一定温度下,0.1 molL-1的 Fe(NO3)2溶液中,c(Fe3+)与 c(Ag+)的关系如图所示:该温度下,A 点溶液中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 (溶液体

19、积变化忽略不计) ;若将 0.6molL-1 Fe(NO3)2溶液、0.15 molL-1 Fe(NO3)3溶液、0.06 mol L-1 AgNO3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再加入 1.08 g Ag,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 _。22、 (12分) 肼 (N2H4)通常用 作火箭的高 能燃料, N2O4 作氧化剂。 请回答下 列问题: 已知: N2(g)+2O2(g)=2NO2(g) H=+a kJ/m olN2H4(g)+O2(g)=N2(g)+2H2O(g) H=-b kJ/mol2NO2(g) N2O4(g) H=-c kJ/m ol写出气态肼 在气态N 2O4 中燃烧生成氮 气和气态 水的热化学

20、 方程式 _。工业上常 用次氯酸 钠与过量的 氨气反应 制备肼, 该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 为 N 2、 H2 合成氨 气为放热 反应。 800K 时向下列 起始体积相 同的密闭 容器中充 入 2mol N2、 3mol H2, 甲容器在反 应过程中 保持压强不 变, 乙容器保 持体积不变 , 丙是绝 热容器, 三容器各 自建立化 学平衡。 达到平衡 时,平衡 常数K 甲 K 乙 (填“” “”或 “=”)。 达到平衡 时N 2 的浓度c(N 2)乙 c(N2)丙 (填“” “” 或“= ”)。 对甲、乙 、丙三容 器的描述, 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 乙容器气体密度不再变化时,说明此反应已

21、达到平衡状态B. 在甲中充入稀有气体 He,化学反应速率加快C. 将甲中的活塞往下压至原体积的一半,平衡向右移动D.丙容器温 度不再变 化时说明已 达平衡状态 氨气通入 如图电解 装置可以辅 助生产NH 4NO3,该 电解池阴 极反应式 为 。 在20mL 0.2mol/L 的NH 4NO3 溶液中加 入10mL 0.2mol/L NaOH 溶液后显 碱性, 溶液中所有 离子浓度 大小关系 为 。9化学参考答案1、选择题1-5 B D D B C 6-10 B A D C C 11-15 C A A D D 16-18 A D C 二、主观题19、(12 分)(1)除去空气中的还原性气体与酸性

22、气体;(1 分) 干燥空气(1 分)(2)2KMnO 4+5H2SO3=2MnSO4+K2SO4+2H2SO4+3H2O (2 分) 滴入最后一滴标准 KMnO4溶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淡紫色,并在半分钟内不褪色 (2 分)(3)80(2 分)(4)在 KMnO4滴定前,未反应完的 O2与空气中的 O2也可将 H2SO3氧化,造成测定结果偏低(2 分)(5)4 10 3 mol/L (2 分)20、(10 分)(1)N、O;(1 分) Ba(NO 3) 2(2 分)(2)2NH 4+3ClO-=N2+3Cl -+2H+3H2O;(2 分) 120;(2 分) (3)H 2;(1 分) 2CN -

23、+12OH-10e-=2CO32-+N2+6H 2O(2 分)21、(12 分)(1)取少量“腐蚀液”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加 K3 Fe(SCN) 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则说明“腐蚀液”中含有 Fe2+ (2 分) (2)过滤(1 分) 漏斗、玻璃棒(1 分) (3)Fe (l 分) 不变(1 分 (4)6 (2 分) 2. 5 (2 分) Ag 部分溶解,溶液黄色变浅(2 分)22 . (12 分)(1)2 N 2H4(g)+ N2O4(g)=3N2(g)+4H2O(g) H= -(a-c+2b) kJ/mol (2 分 , H 错扣 2 分)(2) NaClO+2NH3=N2H4+NaCl+H2O (2分)(3) = (1 分) (1 分) C D (2分,答一个对的得1分)(4) NO + 5e - +6H+ = NH4+ +H2O (2分,没有配平扣1分) (5) c(NO3-)c(NH 4+ )c(Na + )c(OH -)c(H +) (2分)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ITU-T Q 2931 AMD 1 SPANISH-1997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2 - User-Network Interface (UNI) Layer 3 Specification for Basic Call Connection Control Amendment 1《修改件1 2号.pdf ITU-T Q 2931 AMD 1 SPANISH-1997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2 - User-Network Interface (UNI) Layer 3 Specification for Basic Call Connection Control Amendment 1《修改件1 2号.pdf
  • ITU-T Q 2931 AMD 1-1997 Amendment 1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2 - User-Network Interface (UNI) Layer 3 Specification for Basic Call Connection Control - Series Q SwitApp.pdf ITU-T Q 2931 AMD 1-1997 Amendment 1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2 - User-Network Interface (UNI) Layer 3 Specification for Basic Call Connection Control - Series Q SwitApp.pdf
  • ITU-T Q 2931 AMD 2 CORR 1 SPANISH-2000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2 - User-network interface (UNI) layer 3 specification for basic call connection control Amendment 2 .pdf ITU-T Q 2931 AMD 2 CORR 1 SPANISH-2000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2 - User-network interface (UNI) layer 3 specification for basic call connection control Amendment 2 .pdf
  • ITU-T Q 2931 AMD 2 CORR 1-2000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2 - User-network interface (UNI) layer 3 specification for bas c ca I I co n n ect i o n con t ro I Amendment.pdf ITU-T Q 2931 AMD 2 CORR 1-2000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2 - User-network interface (UNI) layer 3 specification for bas c ca I I co n n ect i o n con t ro I Amendment.pdf
  • ITU-T Q 2931 AMD 2 SPANISH-1999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2 - User-Network Interface (UNI) Layer 3 Specification for Basic Call Connection Control Amendment 2《数字用户信令系.pdf ITU-T Q 2931 AMD 2 SPANISH-1999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2 - User-Network Interface (UNI) Layer 3 Specification for Basic Call Connection Control Amendment 2《数字用户信令系.pdf
  • ITU-T Q 2931 AMD 2-1999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2 - User-Network Interface (UNI) Layer 3 Specification for Basic Call Connection Control Amendment 2 (Study Group 11.pdf ITU-T Q 2931 AMD 2-1999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2 - User-Network Interface (UNI) Layer 3 Specification for Basic Call Connection Control Amendment 2 (Study Group 11.pdf
  • ITU-T Q 2931 AMD 3 SPANISH-1999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2 - User-Network Interface (UNI) Layer 3 Specification for Basic Call Connection Control Amendment 3《2号数字用户信.pdf ITU-T Q 2931 AMD 3 SPANISH-1999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2 - User-Network Interface (UNI) Layer 3 Specification for Basic Call Connection Control Amendment 3《2号数字用户信.pdf
  • ITU-T Q 2931 AMD 3-1999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2 - User-Network Interface (UNI) Layer 3 Specification for Basic Call Connection Control Amendment 3 (Study Group 11.pdf ITU-T Q 2931 AMD 3-1999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2 - User-Network Interface (UNI) Layer 3 Specification for Basic Call Connection Control Amendment 3 (Study Group 11.pdf
  • ITU-T Q 2931 AMD 4 SPANISH-1999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2 - User-Network Interface (UNI) Layer 3 Specification for Basic Call Connection Control Amendment 4《2号数字用户信.pdf ITU-T Q 2931 AMD 4 SPANISH-1999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2 - User-Network Interface (UNI) Layer 3 Specification for Basic Call Connection Control Amendment 4《2号数字用户信.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