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1.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走律,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A.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B.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 雌雄配子随机组合时期【答案】B【解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B 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是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A错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是染色体着丝点分裂,C 错误。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发生在受精过程中,但不是自由组合,D 错误。2.减数分裂过程中,四分体指:A. 两条染色体的四条
2、染色单体 B. 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C. 细胞中含有的四条染色体 D. 同源染色体的四条染色单体【答案】D【解析】四分体是指能配对的同源染色体的四条染色单体,D 正确。必须是同源染色体,不能是两条染色体,A 错误。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是姐妹染色单体,B 错误。四分体是四条染色单体,不是四条染色体,C 错误。3.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 )A. 减数第一次分裂 B. 减数第二次分裂C. 减数分裂间期 D. 减数分裂联会期【答案】A【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
3、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2(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因此,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分裂所以 A 正确;减数第二次分裂因为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先暂时加倍再均分到两个子细胞,染色体没有减半,B错误;减数分裂间期发生的主要是染色体复制,染色体数目
4、不变,C 错误;减数分裂联会时期发生同源染色体配对,也没有染色体减半的发生,D 错误。【点睛】熟悉减数分裂全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对维持其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起重要作用的生理活动是A.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 B. 有丝分裂与受精作用C.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D. 无丝分裂与受精作用【答案】C【解析】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都很重要,故选C。5. 对染色体
5、、DNA、基因三者来说,错误的是( )A. 染色体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B. 一般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 DNAC.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 一个 DNA 上有一个基因【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染色体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A 正确;一般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 DNA,复制后每条染色体有两个 DNA 分子,B 正确;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 正确;一个 DNA 上有许多个基因,D 错误。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有3多个基因,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6. 下列与伴性遗传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6、:A. 在伴性遗传中,男性发病率多于女性,则该遗传病属于伴 X 显性遗传病B. 在伴性遗传中,伴 Y 的基因只遗传给男性C. 在伴性遗传中,女性发病率多于男性,则该遗传病属于伴 X 隐性遗传病D. 在伴性遗传中,伴 X 的基因只遗传给女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伴 X 显性遗传病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伴 X 隐性遗传病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AC 错误;男性的 Y 染色体只传给儿子,因此伴 Y 的基因只遗传给男性,B 正确;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XX,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XY,他们都具有 X 染色体,因此伴 X 的基因既可以传给女性,也可以传给男性,D 错误。考点:本题着重考查了伴性遗传的
7、遗传方式和遗传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7.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一对“龙凤胎” (即一男一女) ,男孩是红绿色盲,女孩色觉正常,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分别是A. XbY、X BXB B. XBY、X BXb C. XBY、X bXb D. XbY、X BXb【答案】B【解析】“龙凤胎”异卵双生,表现型正常的夫妇(X BX、X BY)生男孩是红绿色盲 XbY,女孩色觉正常 XBX,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分别是 XBY、X BXb,B 正确。8.果蝇白眼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红眼为显性性状。下列哪组杂交子代中,通过眼色就能直接判断果蝇的性别A. 白白 B. 杂合
8、红红 C. 杂合红白 D. 白红【答案】D【解析】白白,后代雌雄均为白眼,A 错误。杂合红红,后代雌性均为红眼,雄性也存在红眼,B 错误。杂合红白,后代雌雄均为红眼、白眼,C 错误。白红,后代雌性为红眼,雄性为白眼,D 正确。49.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 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 B. 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RNAC.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 D. 只有 DNA 可以携带遗传信息【答案】A【解析】细胞生物细胞内含有 DNA 和 RNA 两种核酸,其中 DNA 是细菌的遗传物质,A 正确;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RNA,B 错误;大多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
9、质是RNA,C 错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是 DNA 或者 RNA,D 错误。10.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 )A. 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B. DNA 是遗传物质C.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 RNA 是遗传物质【答案】B【解析】由于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S 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 分子中含有 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 32P 和放射性同位素 35S 分别标记 DNA 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实验过程中,只有 DNA 分子进入细菌,所以只能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而不能证明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和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故选 B。11.假设一个 DNA
10、分子片段中,碱基 T 共 312 个,占全部碱基的 26%,则该 DNA 片段中碱基G 所占百分比和数目分别是 ( )A. 26%,312 个 B. 24%,288 个C. 24%,298 个 D. 12%,144 个【答案】B【解析】碱基 T 共 312 个,占全部碱基数的 26%,所以碱基总数是 31226%=1200,A+T+G+C=100%,因为 A=T,G=C,所以碱基 G 所占的百分比为 A=24%,碱基 G 的数目是 120024%=288 个,故 B 正确。12.如图为 DNA 分子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5A. 和相间排列,构成了 DNA 分子的基本骨架B. 的
11、名称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C. 代表的碱基为 TD. DNA 分子中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代表了遗传信息【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可知,是磷酸,脱氧核糖,是碱基,DNA 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由形成的,A 错误;分析题图可知,分析题图可知,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上的磷酸,不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磷酸,因此不能组成一个脱氧核苷酸,B 错误;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G 与 C 互补,因此代表的碱基为 C,C 错误;DNA 分子中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代表了遗传信息,D 正确。【点睛】正确分析题图是解题的突破口,熟练掌握 DNA 分子的结构和结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B 选项往往因对 DNA 分子的 2 条链的反向平行的特
12、点理解不透导致审图不清而错选。 13.某双链 DNA 分子,经三次复制后,所得到的第四代 DNA 分子中,含有亲代 DNA 链的分子数是A. 1 B. 2 C. 4 D. 8【答案】B【解析】亲代 DNA 分子具有两条链,在复制过程中分别进入两个 DNA 分子,所以不管复制多少次,只有两个 DNA 分子含有亲代 DNA 链。14.若组成 DNA 分子的 N 元素全部为 14N,则在试管中离心后的结果如图乙;若组成 DNA 分子的 N 元素全部为 15N,则在试管中离心后的结果如图甲。现在将 14N 的 DNA 分子在 15N 标记核苷酸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 2 次,复制产物经离心后的结果图应该是
13、 ( )6A. B. C. D. 【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若组成 DNA 分子的 N 元素全部为 14N,则密度较小,在试管中离心后的结果如图乙;若组成 DNA 分子的 N 元素全部为 15N,则密度较大,在试管中离心后的结果如图甲。现在将 14N 的 DNA 分子在 15N 标记核苷酸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 2 次,产生 4个 DNA 分子,其中 2 个 DNA 分子的一条链含 14N,另一条链含 15N,密度居中,所以在试管中离心后位置也居中;另外 2 个 DNA 分子的两条链都只含 15N,密度较大,所以在试管中离心后其位置与图甲相同。15.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
14、正确的是A. 基因数目等于 DNA 数目B. DNA 数目等于染色体数目C. 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D. 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答案】C【解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一个 DNA 分子中有多个基因,A 错误;一条染色体在没有复制时,含有 1 个 DNA 分子,复制后,一条染色体上含有 2 个 DNA 分子,B 错误;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C 正确;染色体是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的,D 错误。16. 下列有关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 转录和翻译都发生在细胞核内B. 转录和翻译的原料分别是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C. 肽链上氨基酸的位置是由存在于
15、转运 RNA 上的密码子决定的D. 一个密码子只决定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只由一种转运 RNA 运载7【答案】B【解析】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翻译发生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中,A 项错误;转录和翻译的原料分别是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B 项正确;mRNA 上 3 个相邻的碱基决定 1 个氨基酸,每 3 个这样的碱基称作 1 个密码子,即密码子在 mRNA 上,C 项错误;一个密码子只决定一种氨基酸,但决定一种氨基酸的密码子可能有多种,因此一种氨基酸可能由多种 tRNA 转运,D 项错误。【考点定位】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名师点睛】正确区分遗传信息、遗传密码子和反密码子(1)基因、密码子、反密码子的对应
16、关系(2)氨基酸与密码子、反密码子的关系每种氨基酸对应 1 种或几种密码子(密码子简并性),可由 1 种或几种 tRNA 转运。1 种密码子只能决定 1 种氨基酸,1 种 tRNA 只能转运 1 种氨基酸。密码子有 64 种(3 种终止密码子,61 种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反密码子理论上有 61 种。17. 一条多肽链中有氨基酸 1000 个,作为合成该多肽链模板的 mRNA 分子和用来转录成mRNA 的 DNA 分子,至少含有碱基的数量分别是( )A. 3000 个和 3000 个 B. 1000 个和 2000 个C. 2000 个和 4000 个 D. 3000 个和 6000 个【答案
17、】D【解析】mRNA 上三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所以 mRNA 上碱基的数量是其控制合成多肽链中氨基酸个数的三倍。mRNA 是以 DNA 双链中的一条单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转录形成的,所以 DNA 分子的碱基数量是其转录形成的 mRNA 碱基数量的 2 倍,是其指导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量的 6 倍。一条多肽链中有氨基酸 1000 个,作为合成该多肽链模板的mRNA 分子和用来转录成 mRNA 的 DNA 分子,至少含有碱基的数量分别是 3000 个和 6000 个,D 正确。818. 家兔皮下脂肪,白色对黄色为显性。将纯种白色脂肪家兔与黄色脂肪家兔杂交,仔兔喂以含叶绿素的饲料时
18、,仔兔的皮下脂肪为黄色,否则仔兔的皮下脂肪为白色。这种现象说明A.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B.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不相同C.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D. 表现型受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答案】D【解析】假设白色基因为 A,黄色基因为 a,纯种白色脂肪家兔与黄色脂肪家兔杂交,仔兔为 Aa,应该表现为白色,喂以含叶绿素的饲料时,仔兔的皮下脂肪为黄色,表明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而表现型受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D 正确。19. 对于下列的式子,正确的说法有表示 DNA 复制过程 图中共有 5 种碱基 图中共有 8 种核苷酸 图示结构共有 2 种五碳糖 图中的 A 均代表同一种
19、核苷酸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如图表示 DNA 的转录过程,有 5 种碱基分别是 A、T、G、C、U。如图示 DNA 中有 4 种脱氧核苷酸,RNA 中有 4 种核糖核苷酸。共有 2 种五碳糖,分别是脱氧核糖和核糖。考点:DNA 的转录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属于基础题,学生必需掌握牢固。20.下列关于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A. 基因突变可产生新基因B. 基因重组可产生新染色体9C. 基因重组可产生新的基因型D.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的变异都能遗传【答案】B【解析】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根本途径,A 正确;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
20、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不能产生新染色体,但可产生新的基因型,B 错误,C 正确;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会导致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因此产生的变异都能遗传,D 正确。【点睛】理清生物变异的类型,形成知识网络。21.图中和表示发生在常染色体上的变异。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和都是染色体结构的变异B. 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C. 两种变异都没有新的基因产生D. 中的染色体不属于同源染色体【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交叉互换与易位,要求考生理解染色体交叉互换与易位的概念,明确两者间的差异,知道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原因。分析图形可知,图中是发生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
21、换,是发生在一对非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易位,因此图属于基因重组,图是染10色体结构的变异,A 错误,B、D 正确;图中的两种变异都没有新的基因产生,只有基因突变才能产生新的基因,C 正确。【点睛】易错知识点拨辨析染色体的易位与交叉互换:染色体的易位与交叉互换一直是部分学生易错的知识点,我们可以借助下面的图形变化来加以比较:(1)图 1 是易位,图 2 是交叉互换。(2)发生对象:图 1 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图 2 发生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3)变异类型:图 1 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图 2 属于基因重组。(4)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图 1,观察不到的是图 2。通
22、过上述几方面的比较,可以较清楚地分清染色体的易位与交叉互换是不同的,希望注意把握!22. 普通小麦是六倍体,有 42 条染色体,科学家用花药离体培育出的小麦幼苗是 ( )。A. 三倍体、21 条染色体 B. 单倍体、21 条染色体C. 三倍体、三个染色体组 D. 单倍体、一个染色体组【答案】B【解析】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含 42 条染色体,说明每个染色体组中含 7 条染色体;由配子不经过受精形成的新个体都是单倍体,则六倍体小麦的配子形成的子代虽然含有 3 染色体组,但仍然是单倍体,共 3*=21 条染色体,故选 B。【考点定位】染色体组、单倍体【名师点睛】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中染色体
23、组的个体;单倍体的特点一般是植株矮小瘦弱,一般高度不育;单倍体育种的过程一般是首先花药离体培养,从而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进行秋水仙素加倍,从而获得所需性状的纯合个体;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能迅速获得纯合体,加快育种进程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23.已知某二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 8 条染色体,则下列可表示该生物一个染色体组的是11( )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考查染色体组的概念,及对图的分析。由于是二倍体生物,且体细胞中含有 8条染色体,所以每个染色体组中含有 4 条染色体,且一定不含有同源染色体,均满足上述条件。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及对图的分析点评:图文结合,一道不
24、错的考查概念的试题。突出了基础性。24. 有关多基因遗传病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B. 常表现出家族聚集现象C. 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D. 发病率极低【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多基因遗传病特点。多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在群体中发病率较高;常表现出家族聚集现象;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考点:多基因遗传病特点点评:考查学生基础的试题。较简单。25.下图是某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示意图,图中“17”表示染色体片段, “”表示着丝粒,则该变异类型为( )A. 易位 B. 缺失 C. 倒位 D. 重复【答案】D12【解
25、析】试题分析:根据所给正常的染色体可知,染色体上原有的片段增加,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故 D 正确。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染色体变异,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26.现有高秆抗病(DDTT)小麦和矮秆不抗病(ddtt)小麦两个品种(相对性状可以自由组合)。下列方法能尽快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是。A. 两亲本杂交F 1F 2选不分离者纯合子B. 两亲本杂交F 1秋水仙素处理纯合子C. 两亲本杂交F 1秋水仙素处理花粉离体培养纯合子D. 两亲本杂交F 1花粉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处理纯合子【答案】D【解析】A 选项为杂
26、交育种,育种周期较长;B 为多倍体育种,得到的是高杆抗病四倍体杂合子;C得到的不一定是纯合子;尽快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应选择单倍体育种方法,育种流程为两亲本杂交F 1花粉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处理纯合子。选 D。27.如图中甲、乙表示两个水稻品种,A、a 和 B、b 表示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过程简便,但培育周期长B. 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C. 过程的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D. 和的变异都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表示杂交过程;是连续自交过程;是花药离
27、13体培养形成单倍体的过程;是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表示人工诱变过程;表示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解:A、过程表示杂交育种,该育种方法简便,但培育周期长,A 正确;B、过程获得单倍体植株,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B 正确;C、过程为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C 正确;D、的变异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变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即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D 错误故选:D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28. 产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A. 基因重组 B. 染色体数目变异C. 基因突变 D. 染色体结构变异【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
28、:产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C 正确。考点:基因突变【名师点睛】学生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理解不清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1)病因图解如下:(2)实例要点归纳图示中 a、b、c 过程分别代表 DNA 复制、转录和翻译。突变发生在 a(填字母)过程中。14患者贫血的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异常,根本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碱基对由 TA 突变成AT。29.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使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相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是否符合特定性状要求;提取目的基因。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 B. . C. D. 【答案】C【解析】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主要包括四个步骤:提取目的
29、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结合、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故选 C。30.如图所示限制酶切割基因分子的过程,从图中可知,该限制酶能识别的碱基序列和切点是A. CTTAAG,切点在 C 和 T 之间B. CTTAAG,切点在 T 和 A 之间C. GAATTC,切点在 G 和 A 之间D. GAATTC,切点在 C 和 T 之间【答案】C【解析】据图分析,该限制酶能识别的碱基序列为 GAATTC,其切点是在 G 和 A 之间,所以 C 正确。31.下图甲、乙、丙表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 DNA 含量的变化。请回答相关问题:(1)图中 ab 段上升的原因相同,均
30、是_。15(2)图甲中 bc 段可表示有丝分裂的_期,此时染色体与染色单体的数目之比为_;在减数分裂中,处于图甲 bc 段的细胞中_(填“可以”或“不可以”)含有同源染色体。(3)图甲、丙中,cd 段下降的原因分别是_、_。(4)细胞在 de 段时,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可能含有 4 个染色体组的是_。(填“甲” 、 “乙”或“丙”)(5)图丙的 bc 段可能会通过_和_发生基因重组。【答案】 (1). DNA 分子复制 (2). 前、中 (3). 1:2 (4). 可以 (5). 着丝点分裂 (6). 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一分为二 (7). 乙 (8). 甲 (9).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
31、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10).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解析】【分析】分析甲图:ab 段形成的原因是 DNA 的复制;bc 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 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de 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分析乙图:乙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 DNA 含量变化规律,其中 ab 段表示间期 DNA 的复制;bc 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cd 段形成的原因是细胞质分裂,细胞一分为二;de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分析丙图:丙图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核 DNA 含量变化规律,其中 ab 段表示间期 DNA 的复制;bc 段表示减数第
32、一次分裂;cd 段表示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一分为二;de 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ef 段表示细胞质分裂,细胞一分为二。【详解】 (1)图中 ab 段上升的原因相同,均是 DNA 的复制(或染色体复制) 。(2)图甲中 bc 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含有 2 条姐妹染色单体,即染色体与染色单体的数目之比为 1:2,可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图甲 bc 段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3)图甲中 cd 段下降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图丙中,cd 段下降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一分为二。(4)图甲 de 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其中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 4 个
33、染色体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图乙表示有丝分裂,此时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图甲和图丙都可包含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而16不含同源染色体。(5)图丙的 bc 段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可能会通过同源染色体内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自由组合而发生基因重组。【点睛】关键在于正确分清三条曲线各段代表的分裂时期以及出现细胞内 DNA 含量变化的原因。其中分析突破口有:三条曲线中斜线段“ab”都是因为 DNA 复制(或染色体复制)导致,处于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间期;其次是三条曲线中减半段“cd”引发原因有区别:甲图是着丝点分裂;乙图是细胞质分裂,细胞一
34、分为二;丙图是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一分为二;同时丙图中再次减半段“ef”也是因为细胞质分裂,细胞一分为二。32.如图是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系谱图,请分析回答:(1)控制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患者的基因型可表示为_此类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_。(2)写出该家族中下列成员的基因型:4_,6_,10_,11_。(3)14 号成员是色盲患者,其致病基因是由第一代中的某个个体传递来的。用成员编号和“”写出色盲基因的传递途径_。(4)若成员 7 与 8 再生一个孩子,是色盲男孩的概率为_,是色盲女孩的概率为_。【答案】 (1). X (2). XbXb和 XbY (3).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具有隔代
35、交叉遗传现象,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 (4). XbY (5). XBXb (6). XbY (7). XBXb或 XBXB (8). 14814 (9). 1/4 (10). 0【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该遗传病与性别有关,应该结合伴性遗传的特点来分析红绿17色盲为 X 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其特点是男患者的母亲及女儿至少为携带者;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详解】 (1)红绿色盲为 X 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患者的基因型是 XbXb和 XbY,其特点是男患者多于女患者,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2)图中 4 号和 10 号都是男性
36、患者,基因型都是 XbY,由于 10 号为男性患者,而他的父母正常,所以 6 号的基因型为 XBXb,11 号的基因型可能是 XBXB或 XBXb。(3)14 号成员是色盲患者,其色盲基因来自他的母亲 8 号,8 号又来自于 4 号,而 4 号来自于母亲 1 号,所以 14 号的色盲基因的传递途径是 14814。(4)由于 14 号成员是色盲患者,所以 7 号与 8 号的基因型分别是 XBXb和 XbY,则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是色盲男孩的概率为 1/4,是色盲女孩的概率为 0。【点睛】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分析本题中家系成员的基因型,其突破口是:从男性色盲个体出发,推断其母亲的基因型一定携带色盲基因,
37、但母亲的色盲基因可以传给其儿子,也可传给其女儿。33.如图表示一些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据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 A 所示是含_个染色体组的体细胞,每个染色体组有_条染色体(2)图 C 所示细胞的生物是_倍体,其中含有_对同源染色体(3)图 D 表示一个有性生殖细胞,这是由_倍体生物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内含_个染色体组(4)图 B 表示一个有性生殖细胞,它是由_倍体生物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由该生殖细胞直接发育的个体是_倍体,每个染色体组含_条染色体(5)图 A 的有丝分裂后期包括_个染色体组【答案】 (1). 2 (2). 2 (3). 单 (4). 0 (5). 二 (6). 1 (7). 六 (
38、8). 单 (9). 3 (10). 4【解析】【分析】18根据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判断:细胞内同一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据图分析,A 含有 2 个染色体组,B 含有 3 个染色体组,C 含有 2 个染色体组,D 含有 1 个染色体组。【详解】 (1)根据“细胞内同一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则图 A 所示含有 2 个染色体组。根据“细胞中有几种形态的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内就有几条染色体” ,则每个染色体组有 2 条染色体。(2)C 细胞中只含 1 个染色体组,表示单倍体,同源染色体的数目是 0 条。(3)图 D 中含有 1 个染色体组,若表示一个有性生殖细胞,
39、说明由二倍体生物经减数分裂产生的。(4)图 B 表示一个有性生殖细胞,它是由六倍体生物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由该生殖细胞直接发育的个体是单倍体。根据“细胞中有几种形态的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内就有几条染色体” ,则图 B 每个染色体组中含有 3 条染色体。(5)图 A 细胞中含有 2 个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组数目加倍,则包括 4 个染色体组。【点睛】总结染色体组的判断方法:根据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判断:细胞内同一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细胞中有几种形态的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内就有几条染色体。其次要注意:单倍体通常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不论含有几个染色体组的配子
40、发育成的个体都为单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为几倍体。34.下面 列举了四种育种方法,请据此回答相关问题:(1)第种方法属于杂交育种,其依据的原理是 _ 。(2)第种育种方法称为 _,其优点是_。F 1 经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幼苗是 _ 倍体。(3)第种育种方法中使用了秋水仙素,它的作用机理是抑制 _ 的形成,19导致细胞内的 _ 不能移向细胞两极而加倍。(4)第种育种方法中发生的变异一般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 _ ,此处诱发该变异的因素属于 _ 因素。除此之外,诱发该变异的因素还有_ 因素和_ 因素。【答案】 (1)基因重组(2)单倍体育种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单(3)纺锤体 染色体(4)基因突变 物理 化学 生物(或生物 化学)【解析】试题分析:(1)方法为杂交育种,其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2)方法为单倍体育种,其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且后代肯定是纯种。F1 经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幼苗是单倍体植株。(3)秋水仙素的作用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细胞内的染色体复制后不能移向细胞两极而加倍。(4)方法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可遗传变异中的基因突变,突变的诱变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元素和生物因素。考点:本题考查育种方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