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8讲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_1949年课件新人教版201901184214.pptx

上传人:fatcommittee260 文档编号:965354 上传时间:2019-03-10 格式:PPTX 页数:53 大小:74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8讲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_1949年课件新人教版201901184214.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8讲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_1949年课件新人教版201901184214.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8讲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_1949年课件新人教版201901184214.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8讲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_1949年课件新人教版201901184214.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8讲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_1949年课件新人教版201901184214.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点分层突破命题多维研析,第8讲,考纲要求,1.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2.新民主主义革命,1.五四运动 (1)导火线:1919年, 上中国外交失败。 (2)过程,巴黎和会,考点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知识回扣,(3)结果 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罢免曹、陆、章三人职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意义 性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 的革命运动。 影响:促进了 在工人中的传播,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条件 阶级条件: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传播及其与中国 相结合。,反帝反封建,马克思主义,工人运动,工人运动,组织条件: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

2、立;陈独秀、李大钊的酝酿。 外部条件: 的帮助。 (2)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召开: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后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 内容,共产国际,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1)国共合作 条件: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 ;中共“三大”通过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决定。 实现:1924年,孙中山在 主持召开有共产党员参加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影响: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国民革命运动高潮迅速到来。 (2)北伐战争 条件,广州,革命统一战线,群众基础: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组织基础:1

3、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 军事条件:整编 ,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目的:消灭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进程:北伐军歼灭吴佩孚、孙传芳部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 。1927年初,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 (3)结局国民革命失败 原因: 干涉,寻找新的代理人;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陈独秀坚持右倾错误,限制工农运动,放弃革命领导权。 标志: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长江流域,国民革命军,帝国主义,【教材补遗】巴黎和会与中国山东问题 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时,德国强占胶州湾,把山东作为其势力范围;一战中的1914年

4、,日本以对德宣战为名出兵山东,日本在1915年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1917年在与段祺瑞政府代表换文中,中国政府以“欣然同意”字样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与日本;一战后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份要求收回山东权益,却被操纵会议的英、法、美转让给日本,激起中国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1922年,美、英不愿看到日本在中国势力的扩大,转而支持中国与日本在华盛顿会议期间签订协定,中国收回山东的主权并赎回胶济铁路。,【构图解史】 五四运动,【教材补遗】改订新约运动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为了缓和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制造对外“自主”形象,同时也为扩大税源,解决内战军费

5、,围绕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的问题,发起了要求帝国主义支持的“改订新约运动”。美国为争得在华的外交优势,首先同中国缔结关税关系的条约。其他各国相继仿效美国,与中国签订了类似的新约。列强用条约的形式,表面上承认中国在关税上有对等的权利,但实际上由于中国经济落后,并不能从列强那里取得对等的利益。,【构图解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史料一 我们要知道,在当年,一个国家落后,不仅仅会招致侵略,更重要的是会造成国人的民族情感和国家意识的淡薄。关于这种情况,我们只要拿1895年的“公车上书”运动与1919年的五四运动略做比较,就可以明了其中原委。(前者)仅仅集中在文武官员和一些中心城市的举人中间,

6、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几乎没有太多反响。(而后者)全国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响应。其实际参与者,既有上层政府官员,更有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甚至还有相当多的普通市民,包括工人和店员卷入其中。不仅其参加人数超过“公车上书”运动不知多少倍,而且其影响也大得太多了。杨奎松何谓民族主义及我们应该怎样爱国?,核心探究,命题点一 五四运动的影响, 史料解读 (1)史料一将“公车上书”和五四运动做了比较。说明五四运动比起“公车上书”规模更大,社会基础更广泛,影响更大。 (2)史料二反映了华盛顿会议上,关于“山东问题”及九国公约的情况。反映了“山东问题”的解决与五四运动的关系。从“机会均等”的角度理解九国公约的实质是

7、损害中国的主权。,史料二 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答案】通信、报刊事业发展,信息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新式教育推广,先进知识分子与青年学生群体壮大,思想活跃;民主观念渐入人心,民众关注国事。, 史料运用 1结合史料一和所学知识,从资讯传播、教育状况及民众观念的角度分析促成这种“超越”的因素。,【答案】特点: 革命性:反帝反封建。群众性:多个阶层参加,联合斗争。爱国性:维护主权,反对侵略。成功性:斗争

8、目标基本实现。 精神:爱国主义。,2结合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五四运动的基本特点。指出这场运动体现了一种怎样的革命精神。, 史论归纳 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化变革的影响 (1)新式知识精英群体走上中国政治舞台。通过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新式知识群体精英整体地、主动地出现在中国现代化的舞台上,成为一支无法忽视的巨大的力量,这充分展现了他们改造中国的主动意识、集体意识。 (2)近代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巴黎和会上列强对于日本侵略中国的要求予以满足的做法,使接受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知识群体终于忍无可忍,最终以“火山爆发”的方式表现出来。这种意识的形成对于后来中国的民族独立起到了巨大的保障作用。 (3)对

9、现代化的探索不断深入。五四运动从根本上说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其政治运动也是在近代思想文化的长期熏陶下自然发酵出来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无论是提倡文学革命,还是提倡思想启蒙,无论是提倡社会风俗变革,还是主张个性自由,都触及了西学东渐背景下的中国文化改造命题。, 史料解读 (史料主要展现了北伐战争前夕中国的政治形势。从图上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国军阀割据、四分五裂。,史料 北伐战争前夕中国政治形势示意图(1926年),命题点二 国民革命运动,【答案】形势:军阀割据;国民党在两广地区建立根据地。 努力:1924年1月,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成立黄埔军校,培养军事人才;1926年,国共联合发动北伐战争

10、。 结果:国共两党领导的国民革命动摇了(或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或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史料运用 为应对当时形势,国共两党在此前后做了哪些努力?最终的结果如何?, 史论归纳 国民革命运动的特点和历史功绩 (1)特点 革命任务:“打倒列强,除军阀”说明当时中国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群众基础:以国共两党合作为核心,形成了四个阶级的统一战线。 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两大革命指导思想并存,其中新三民主义占主导地位。 革命军队:组建正规的新式革命军队,并进行了规模空前的北伐战争。,(2)历史功绩 它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

11、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有重要作用。它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的洗礼。,一、国共十年对峙 1.武装起义 (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由周恩来、贺龙等领导,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 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 。 2.土地革命 (1)背景:“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 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2)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3)意义

12、: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人民军队,考点二 从国共十年对峙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知识回扣,秋收起义,土地革命,3.根据地建设 (1)建立:1927年10月,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理论:毛泽东的“ ”思想。 (3)措施 经济:努力发展生产,粉碎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 军事:从1930年10月起,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三次粉碎了敌人的“围剿”。 政权: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瑞金。 (4)成果:到1930年夏,农村革命根据地已有十几块,红军达到十万人。革命的星星之火,已发展成燎原之势。 4.红军长征 (1)原因:博古、李德

13、等人坚持“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工农武装割据,(2)开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3)转折遵义会议。 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 的正确军事主张,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意义: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胜利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与当地红军会师。 1936年10月,三大红军主力会师 ,长征胜利结束。 (5)意义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毛泽东,吴起镇,甘肃,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 开创了革命新局面。 二、解放战争

14、1.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 (1)努力 重庆谈判:1945年10月,国共双方签署“双十协定”。 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初,在 召开,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2)结果:政协协议被国民党撕毁,和平建国的希望破灭。 2.人民解放战争 (1)爆发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 解放区。,重庆,中原,(2)战争进程,全面进攻,大别山,淮海,国民政府,【概念辨析】 右倾与“左”倾的区别:右倾主要表现为保守、妥协、退让;“左”倾往往以革命的面目出现,表现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 二者都有危害性,“左”倾错误的危害性更大。,【构图解史】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之间的关系,【微观拓展】国共十年

15、对峙时期的四个转移 (1)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最高决策由错误到正确:右倾错误“八七会议”的正确决策;“左”倾错误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 (3)革命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瑞金陕北。 (4)中国时局由内战转移到“外战”:国共对峙国共合作抗战、全民族抗战。,【构图解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史料一 1927年8月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同时选择了两条道路:一条是仿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进行城市武装暴动,如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另一条是仿中国的历史传统,在边远的农村进行武装暴动。,核心探究,命题点一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与红军长

16、征,史料二 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10%的地主富农手中。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少地农民获得土地。, 史料解读 (1)史料一阐述了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内部存在着走以城市为中心和以农村为中心的两条革命道路。 (2)史料二说明了中国共产党践行了孙中山“耕者有其田”的口号。表明土地革命的实质是消灭地主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3)史料三说明了长征的历史意义。说明红军长征的胜利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为中

17、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史料三 “它(长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答案】领导发动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写了文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史料运用 1结合史料一和所学知识,在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上毛泽东做了哪些贡献?,【答案】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2根据史料二和所

18、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的目的是什么。,【答案】革命区域由南方转到北方;党的领导核心由王明转移到毛泽东;革命策略由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3有人说,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点,使革命发生了重大变化。结合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史论归纳 全面认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含义:“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 (2)关系: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进行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最有力的方式;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才能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农

19、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战略阵地,是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基础和依托。,(3)历史意义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奠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理论基础,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就是坚持了这条道路,取得了最终胜利。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是马列主义暴力革命原则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孕育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工农民主专政,实际上是在土地革命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具体尝试,为在中国建立一个真正统一的人民共和国积累了经验。,史料一 漫

20、画重庆谈判,命题点二 重庆谈判与解放战争,史料二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为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自治性的军队例如共产党军队那样的存在,乃与中国政治团结不相符合。 杜鲁门关于美国对华政策的声明,史料三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 毛泽东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史料解读 (1)史料一漫画影射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本质。 (2)史料二反映了美国政府“扶蒋反共”的立场。表明美国否定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合法性,体现了美国“扶蒋反共”的真实目的。 (3)史料三反映了解放战争第二年解放军的作战计划。所阐述的战略方针,是将战争

21、从解放区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举行战略反攻。,【答案】抗战胜利使国共第二次合作失去联系纽带;蒋介石坚持专制、独裁;中国共产党倡导和平、民主;美国实行“扶蒋反共”的政策。, 史料运用 1结合史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归纳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的主要因素。,【答案】从合作到对抗再到合作,从再合作到再对抗的演变特征。,2据上述史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近代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两党关系的演变特征是什么。, 史论归纳 1影响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 (1)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两党矛盾斗争直至分裂的根本原因。 (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

22、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当阶级矛盾上升时,两党合作关系就有可能破裂,走向对抗。 (3)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和有利的国际环境就能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反动的国际政治势力插手,又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2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探索的特点 (1)从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革命,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2)从以城市为中心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工农武装割据,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3)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联合抗日,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4)

23、从农村再到城市:人民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战略反攻,到三大战役战略决战,渡江战役推翻国民政府的统治,工作中心从农村转到城市。,明考情,考题1 2015全国卷 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解考题,【解析】 D 本题以申报对中国时局的“时评”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材料表明,当时的时局特征是中央政府对各省控制不力,各省之间战争不断,该局面类似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割

24、据,这体现的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中国,故答案为D项。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时期虽然有战争,但只是局部范围的战争,与“皖直交斗”即直系军阀和皖系军阀的斗争无关,故排除A、B、C三项。,考题2 2016全国卷 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 )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解析】 A 本题以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粮食价格与国民党统治地区粮食价格的差异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

25、有效信息和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题干的关键信息是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粮食增产,粮食价格比国民党统治地区低。这是根据地农民在土地革命时期获得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的结果,故A项正确。“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确实对粮食增产有保障作用,但要注意设问关键词“主要是因为”,粮食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土地革命,故B项错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共产党的主要精力用于军事斗争,故C项错误;D项本身与史实不符,故排除。,考题3 2013新课标全国卷 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

26、共中央 ( )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解析】 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和综合分析能力,以中共六大的决议材料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土地革命时期革命道路的认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时间1928年。材料突出了“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这是典型的城市中心论的观点,故B项正确。A项与材料观点相左,C、D两项材料无法体现。,【解析】 D 本题以抗战胜利后中共力量发展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核心素养之材料理解、历史解释能力。抗战胜利后,山东根据地范围内党员比例和由中共领导的群众组织在数量、规模

27、上优势突出,这意味着中共力量在山东范围内蓬勃发展,同时也反映了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的特点,故D项正确。A项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故排除;B项发生的时间与题干材料中“抗日战争胜利后”时间不符,故排除;题干中所提及的工会、农会、青年团等主体,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不涉及统一战线的概念,故C项表述错误。,考题4 2017全国卷 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 ( ) A.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 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C.统一战线范围

28、进一步扩大 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解析】 B 本题以渡江战役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遭到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这一事件表明了即将建立新中国的中国共产党捍卫国家主权的坚定决心和强大勇气,也标志着英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推行“炮舰外交”的终结,故B项正确。人民解放军的行动旨在保证渡江战役的顺利进行和维护中国的国家主权,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无关,故A项错误;英国军舰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遭到反击与切断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无关,故C项错误;“另起炉灶”是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的三大外交政策之一,指的是对国民政府同各

29、国建立的屈辱的外交关系一律不予承认,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考题5 2017全国卷 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 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 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 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解析】 C 根据“他们的力量在于组织起来”可见团结的重要性,而不是强调民主、科学,故选C,排除A。 “中国人第一次真正懂得”没有特指是无产阶级,故B项错误;力量在于

30、组织起来,题中的“中国人”包含青年学生,但并没有特指他们的作用,故D项错误。,1教育家蒋梦麟说,五四运动使中国人第一次真正懂得了,“他们的力量在于组织起来”。由此可见 ( ) A.五四运动宣扬了民主与科学思想 B.五四运动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C.广大群众在五四运动中团结救国 D.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先锋作用,练经典,考向1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2 1921年,中共“一大”制定了革命纲领,规定“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这表明中共成立后,要进行 ( )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旧民主主义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 D.社会主义革命,【解析】 D

31、 据材料中“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可知是无产阶级性质的社会主义革命,故选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材料中的“推翻资产阶级政权”不符,故A项错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主要是资产阶级,所以不可能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故B项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与题干不符,故C项错误。,【解析】 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革命武装的开始,此后国共两党开始了十年对峙,故选D。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发挥主力军的作用,但没有起领导作用,A项错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国民革命运动期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是党内合作,以国民党为主,与材料“不是

32、某个方面的而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军事领导),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不是辅助性的而是主导性的”不符,C项错误。,3有学者提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不是某个方面的而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军事领导),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不是辅助性的而是主导性的革命才能说是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符合此标准的是( )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国民革命运动 D.南昌起义,考向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4下图所示为国画遵义曙光,该画之所以起名为“曙光”,是因为此次会议( ) A.批判了右倾思想路线的错误 B.彻底清除了“左”倾错误的流毒 C.确立了正确

33、的军事路线 D.对中央右倾错误问题进行了清理,【解析】 C 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军事路线,故选C。批判了右倾思想路线错误的是“八七会议”,A项错误;“彻底清除”的表述过于绝对,B项错误;对中央右倾错误问题进行清理的是“八七会议”,与遵义会议无关,D项错误。,5某一首诗写道:“决命重兵之间,刚烈之情毅毅奇正之谋悄悄。测北斗以握机克疲劳。运三略,合六韬。民族政策,得道多助,战略选择,突围逍遥。劲旅留精锐之骨干,沿途汇铁血之同胞。笑谈比飞天之玉龙,忱枪眠冷月之蓬蒿。”诗中反映的事件 ( ) A.为中共筹建第一个全国性政权奠基 B.推动

34、革命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C.赢得国共两党之间战略决战的胜利 D.使革命根据地由南方转移到北方,【解析】 D 根据材料内容“劲旅留精锐之骨干”可判断,红军长征为革命的成功保留了骨干力量,也推动革命根据地由南方转移到北方,故选D。材料中的诗歌歌颂的是红军长征,A项错误;长征时革命的重心在农村,B项错误;战略决战与材料反映的红军长征不符,C项错误。,6中共中央在1948年4月30日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向各个民主党派提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协商建立新中国的事宜。5月5日,包括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内的各民主党派代表联名致电毛泽东,响应中共号召,拥护召开新政协。该宣言发表的背景是 ( ) A.

35、全面内战揭开序幕 B.战略态势明显转折 C.内战局势已然明朗 D.北平即将和平解放,【解析】 B 1947年6月,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战略态势明显转折,故选B。材料中的宣言发表的时间是1948年4月30日,此时全面内战早已爆发,A项错误;1949年1月,随着三大战役的胜利,内战局势已然明朗,不符合材料中的时间限制,C项错误;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不符合材料中的时间限制,D项错误。,【解析】 A 根据“武汉政府”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材料现象发生于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国民革命时期,结合材料“不准工农团体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禁止工会、农会逮捕反革命和没收其财产”得出,国民政府破坏国共的

36、合作,故选A。根据前面分析可知,当时尚未建立汪伪政权,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北伐战争,C项错误;国民党抗战后期开始反共与材料无关,且说法错误,D项错误。,7史料记载:某年5月,武汉政府连续发出通告、训令,不准工农团体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禁止工会、农会逮捕反革命和没收其财产,保护“公正绅耆”和“军人田产”。这说明 ( ) A.国民政府破坏国共的合作 B.汪伪集团傀儡的特征明显 C.国民革命军取得北伐胜利 D.国民党抗战后期开始反共,考向3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解析】 C 1927年三大起义失败以后,毛泽东在南方开展土地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的革命道路,为了

37、抵制土地革命的影响,南京国民政府不得不在南方部分省份推广“温和的土地革命”,故选C。1927年,随着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民政府就已经背离孙中山先生制定的新三民主义,A项错误;作为资产阶级政权的南京国民政府,是不可能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的,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国民政府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D项错误。,8从1931年开始,南京国民政府在红军较为活跃的湖北、江西、福建等省份推行农村合作运动,在不触动地主阶级根本利益的前提下,推广“温和的土地革命”,即“合作制”,使当地的农村合作社得到空前发展。这反映了当时国民政府 ( ) A.积极贯彻执行新三民主义 B.旨在实现“耕者有其田” C.抵制中共领导的土地革命 D.工作重心转向了农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