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广东省韶关市乳源县侯公渡中学 2018-2019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1在平直的公路上,小明坐在车上用电子手表的秒表功能计下了汽车连续通过 5 根电线杆的时间为 10s,相邻电线杆的距离为 50 米,则汽车的平均速度约为( )A90km/h B70km/h C50km/h D40km/h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不能在液体中传播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与温度无关C音色是由振动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D超声波也是声波3如图所示,能解释“手影”形成的是(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C光的直线传播 D平面镜成像4物态变化在一年四季中随
2、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春天的早晨空气中经常会出现大雾,这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B夏天吃冰棒时看到周围冒出“白气”,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经常会出现露珠,这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D冬天的早晨地面上经常会出现白霜,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5下列实验利用光的反射的是( )A用凸透镜取火B用三棱镜分解太阳光C司机通过后视镜了解车后的交通状况D开凿隧道时,工人们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6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2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C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
3、小于一倍焦距7将一根铁棒截去一半,对于剩余部分,没有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 )A质量 B密度 C电阻 D体积8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v 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u 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16cmB当 u12cm 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放大的像C当 u20cm 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 12cm 处移动到 24cm 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9关于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实验探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体距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B将蜡烛靠近玻璃板的同时像也靠近玻璃板C多
4、次实验是为了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D使用光屏是为了探究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102018 年 4 月 30 日东坡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在眉山市湿地公园隆重举行,若甲、乙两位运动员同时从起跑线起跑并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的路程时间 st 图象是如图所示,a、b、c 三条图线中的两条,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运动 5s 甲、乙间的距离大于 2m,则( )3A甲的 st 图象一定为 a B乙的 st 图象一定为 cC甲的 st 图象可能为 b D乙的 st 图象可能为 a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1 分)11控制环境污染是“携手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同心建设生态文明毕节”的重要举措,禁止汽车在居民区附近鸣笛是
5、从 减弱噪声;“倡导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轻声讲话的文明习惯 ”,从声音的特性分析,“大声”和“轻声”均是指声音 的大小;“为了他人的健康,请勿在公共场所吸烟”是由于烟分子的 ,还会影响他人的健康。12小明从汽车的后视镜里看见驾驶员,此时驾驶员通过车内后视镜 (选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能看见小明;小明在后视镜里看到的驾驶员的像是 (选填“虚”或“实”)像。13在爸爸去哪儿的电视节目中,很多场景是由无人机在空中拍摄的。被拍摄的景物通过摄像机的镜头成 (填“实”或“虚”)像。当无人机下降时,地面相对于无人机是 (填“运动”或“静止”)的。14目前,在许多公交车上安装了“电视监控器”,凸透
6、镜是该装置的光学系统,“电视监控器”的摄像头能成 (选填“正立”或“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15我国高铁总路程居世界第一,人们出行更加方便快捷,暑假小红和父母外出旅游,她们乘坐的高铁动车正以 300km/h 的速度向南行驶,旁边平行铁轨一列普通列车以 120km/h 的速度也向南行驶,小红发现自己超过普通列车用的时间为 16s,以普通列车为参照物,小红向 (选填“南”或“北”)行驶,以小红为参照物。普通列车向 (选填“南”或“北”)行驶,普通列车的长度为 m。16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金属块的质量,如图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是 g。417夏日炎炎,小东从开着空调的屋内刚走到室外时
7、,眼镜的镜片变模糊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 形成;他在游泳池游泳后走上岸感觉到有点冷是由于身上的水 吸热所致;他买了冰棒含嘴里过了一会感觉到凉快是由于冰棒 吸热所致。(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8在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将烧杯中质量为 63g 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所示,盐水的体积是 cm 3,则盐水的密度是 g/cm 3,采用这种方法测量的盐水密度将 (选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 。19某同学有一个焦距为 10cm 的凸透镜,他用该透镜制作了一个模型照相机照相,则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应该 20cm(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利用该透镜 (选填“能”或“不能”)矫正近视眼。三、作图题20
8、按照要求作图。如图所示,S 是点光源,作出入射光线 SO 的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21根据如图中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画出入射光线。22将图中的光路图补充完整。5四、实验探究(每小题 6 分,共 24 分)23如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的顺序进行(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红按如图甲所示进行读数,其错误之处是: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3)读数时小明发现 A 点有小水滴影响读数,小水滴的成因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按乙图改进后可以顺利读数。(4)图丙
9、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实验室当时的大气压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 标准大气压若小明和小红所选水的质量分别为 m1、m 2,根据图象丙分析可知 m1 m2(选填“”、“”或“”)。2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1)将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垂直架在纸上,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蜡烛的像。(2)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 (选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光屏上有无像。(3)将另一支完全相同的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放到玻璃板后,调整位置使其与像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4)实验过程中如果
10、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所示倾斜,蜡烛 A 的像应是图中的 6(选填“A 1”、“A 2”或“A 3”)。25小明同学在实验室利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元件摆放位置如图所示,在光屏中心呈现出清晰的蜡烛的像,由此可知透镜焦距为 cm;(2)保持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把蜡烛放在刻度尺的 15cm 处,可在蜡烛和凸透镜间合适位置添加一个焦距适当的 透镜,仍能在光屏上承接到蜡烛清晰的像;如不添加透镜,若适当移动光屏可承接到一个倒立的, 的实像;(3)在实验中,小明更换了一个凸透镜,使三者还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并使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在透镜右侧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承接到蜡烛的
11、像(光具座足够长)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原因即可)26小天妈妈买到一块绿松石小工艺品,小天想知道绿松石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步7(1)按图甲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这一过程中的错误是 ;(2)纠正错误后,小天调节天平平衡并测量出该工艺品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如图乙所示,工艺品的质量 m 为 g;(3)小天利用量筒测量工艺品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该工艺品的体积 V 石 为 cm 3(4)计算出这块绿松石制作的工艺品的密度为 g/cm 3;(5)如果小天将实验步骤(2)、(3)互换一下,测出工艺品的密度将偏 (选填“大“或“小”)(6)实验完成后,小天还利用这块绿松石工艺品和一
12、个弹簧测力计测出了家中食用油的密度,实验过程如图丁所示,弹簧测力示数为 F,则食用油的密度(写出字母表达式) 油 。(工艺品已经测出的质量和体积分别用 m 石 和 V 石 表示)五、计算题(每小题 8 分,共 16 分)27随着成渝高铁的正式通车,资阳人民出行更加方便,“五一”小长假期间,小明和爸爸、妈妈一起体验了一把高铁“风驰电掣”的感觉,从资阳出发仅用 t25min 便到达了相距 s84km 的成都东站,若高铁全程的运动可看作匀速运动,且高铁机车的牵引车功率保持 P5.610 3kW 不变。求:(1)高铁从资阳到成都东站的平均速度 v;(2)高铁运动过程所受的平均阻力 f。828我国约有
13、4 亿多人需配带近视眼镜,组成眼镜的主要材料的部分技术指标如下表:材料 树脂镜片 玻璃镜片 铜合金 钛合金透光量 92% 91%密度/kgm 3 1.3103 2.5103 8.0103 4.5103性能 较耐磨损 耐磨损 较耐磨损 耐腐蚀(1)求一块体积为 4106 m3玻璃镜片的质量为多少?(2)如图所示,一副铜合金架的质量为 2102 kg,若以钛合金代替铜合金,求一副以钛合金镜架的质量。92018-2019 学年广东省韶关市乳源县侯公渡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基础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1在平直的公路上,小明坐在车上用电子手表的秒表功能计下
14、了汽车连续通过 5 根电线杆的时间为 10s,相邻电线杆的距离为 50 米,则汽车的平均速度约为( )A90km/h B70km/h C50km/h D40km/h【分析】汽车的速度表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汽车在 10s 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 10s 的比值,就是汽车在 10s 内的平均速度。【解答】解:由题意知,小明在汽车驶过第 1 根电线杆时开始计时,在汽车驶过第 5 根电线杆时停止计时,则汽车通过的路程(4 个间隔距离):s450m200m,汽车的平均速度:v 20m/s72km/h,约为 70km/h,故 B 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关键是求出 5 根电线杆之间
15、的距离。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不能在液体中传播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与温度无关C音色是由振动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D超声波也是声波【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的传播速度稍慢,气体最慢,同一介质还与温度有关;(2)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3)声波分为超声波、可听声波和次声波。【解答】解:A、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故 A 错误;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也与温度有关,故 B 错误;C、音调是由振动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 C 错误;D、声波中包含超声波、可听声波和次
16、声波,超声波也是声波,故 D 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以及频率与音调的关系,要结合声学知识进10行分析解答,属于基础知识。3如图所示,能解释“手影”形成的是(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C光的直线传播 D平面镜成像【分析】手影是光在传播过程中,被手阻挡而形成了影子。【解答】解: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光在直线传播的过程中无法绕过手而射向后面,所以形成了影子。故选:C。【点评】只要物体阻挡了光都会留下影子,这些影子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4物态变化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春天的早晨空气中经常会出现大雾,这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B夏天
17、吃冰棒时看到周围冒出“白气”,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经常会出现露珠,这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D冬天的早晨地面上经常会出现白霜,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分析】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解答】解:A、春天的早晨空气中的大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 A 正确。B、夏天吃冰棒时看到周围冒出“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 B 错误。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液化放热
18、,故 C 错误。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故 D 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5下列实验利用光的反射的是( )A用凸透镜取火11B用三棱镜分解太阳光C司机通过后视镜了解车后的交通状况D开凿隧道时,工人们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
19、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解答】解:A、用凸透镜向日取火,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三棱镜分解太阳光,是光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司机通过后视镜了解车后的交通状况,利用镜面反射,因此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开凿隧道时,工人们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是利用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
20、关现象。6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C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分析】(1)掌握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2)根据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 2 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进行分析;(3)显微镜的目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4)根据放大镜是根据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制成的进行分析。【解答】解:A、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
21、会聚,故 A 正确;B、照相机照相的原理是将 2 倍焦距以外的物体成像在胶片上,所以照相时应该站在镜头的二倍焦12距以外,故 B 正确;C、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 C 错误;D、放大镜是根据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故 D 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有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同时考查了有关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是一道基础性题目。7将一根铁棒截去一半,对于剩余部分,没有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 )A质量 B密度 C电阻 D体积【分析】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体积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密度是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大小与质量、体积无关;电
22、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解答】解:A、铁棒截去一半,剩余部分所含的物质减少,则质量减少。不符合题意;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是一定的,与质量和体积无关。符合题意;C、电阻与长度有关,截去一半,长度减小,所以电阻减小。不符合题意;D、铁棒截去一半,剩余的体积会比原来的小。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密度、电阻及其特性的理解和掌握。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电阻是导体的属性。8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v 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u 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
23、,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16cmB当 u12cm 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放大的像C当 u20cm 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 12cm 处移动到 24cm 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分析】(1)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上时,物距等于像距,从图象中找到物镜和像距相等的13点,再根据这时 2fu 计算焦距;(2)当 fu2f 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 uf 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3)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即可;(4)当物体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据此判断即可。【解答】解:A观
24、察图片可知,当物距 u16cm 时,像距 v16cm,这时物体在二倍焦距上,即:2f16cm,所以凸透镜焦距是 8cm,故 A 错误;B因为 8cm12cm16cm,所以这时 fu2f,这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 B 正确;C当 u20cm 时,u2f,这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 C 错误;D当物体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那么把物体从距凸透镜 12cm 处移动到 24cm 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是正确的,故 D 正确。故选:BD。【点评】掌握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了解凸透镜移动过程中像距和像的大小变化是解题的关键。9关于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实验探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体距平面镜越近
25、所成的像越大B将蜡烛靠近玻璃板的同时像也靠近玻璃板C多次实验是为了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D使用光屏是为了探究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分析】(1)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物体和像大小相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物体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2)多次实验的目的一般有两个:一是为了得到普遍规律,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二是为了减小误差;(3)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解答】解:A、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体和像大小相同,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故 A 错误。B、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将蜡烛靠近玻璃板的同时像也靠近玻璃
26、板,故 B 正确。C、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多次实验是为了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故 C 正确。D、光屏能承接实像,虚像不能承接在光屏上,使用光屏是为了验证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故 D 正确。14故选:A。【点评】此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平面镜成像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这既是平时经常强调的地方,又是中考中经常涉及到的地方,要求深入理解,熟练掌握。102018 年 4 月 30 日东坡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在眉山市湿地公园隆重举行,若甲、乙两位运动员同时从起跑线起跑并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的路程时间 st 图象是如图所示,a、b、c 三条图线中的两条,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运动 5s 甲、乙间的距离大
27、于 2m,则( )A甲的 st 图象一定为 a B乙的 st 图象一定为 cC甲的 st 图象可能为 b D乙的 st 图象可能为 a【分析】(1)根据 st 图象找出同一时刻 a、b、c 对应的路程,然后由速度公式判断三图象对应速度的大小关系;(2)由图象判断 5s 内,三图象的路程差;(3)根据图象 a、b、c 的速度及它们 5s 的路程差,根据题意选择答案。【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相同时间内(如 t4s)a、b、c 的路程关系为 sas bs c,由速度公式 v 可知,v av bv c;(2)由图象可知,t5s 时,s as b2m,s as c4m2m,s bs c2m;(3)
28、由题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运动 5s 甲、乙间的距离大于 2m;结合前面解答可知,甲的 st 图象一定是图线 a;乙的 st 图象可能是图线 b,也可能是图线 c;故选:A。【点评】本题是一道物体的 st 图象题,对初中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分析清楚图象,由图象找出路程 s 与时间 t 的对应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前提与关键。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1 分)1511控制环境污染是“携手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同心建设生态文明毕节”的重要举措,禁止汽车在居民区附近鸣笛是从 声源处 减弱噪声;“倡导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轻声讲话的文明习惯”,从声音的特性分析,“大声”和“轻声”均是指声音 响度 的大小
29、;“为了他人的健康,请勿在公共场所吸烟”是由于烟分子的 无规则运动 ,还会影响他人的健康。【分析】(1)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2)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3)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解答】解:禁止汽车在居民区附近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在此题中的轻声和大声说的是声音的大小,因此指的是响度。一个人吸烟,由于烟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所以别人会闻到烟味,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应该禁止吸烟。故答案为:声源处;响度;无规则运动。【点评】音调和响度的概念很容易混淆,但是却是考试的热
30、点内容之一,所以一定要注意进行认真的区分。同时还要了解防治噪声的途径及应用。12小明从汽车的后视镜里看见驾驶员,此时驾驶员通过车内后视镜 不一定 (选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能看见小明;小明在后视镜里看到的驾驶员的像是 虚 (选填“虚”或“实”)像。【分析】后视镜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所成的是虚像;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据此判断。【解答】解:如果小明从汽车的后视镜里能看见驾驶员的眼睛,由于光路是可逆的,此时驾驶员一定可以通过车内后视镜也能看见小明的眼睛;但题干中没有说明是看到驾驶员的眼睛,所以此时驾驶员通过车内后视镜不一定了也能看见小明;后视镜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所以小明在后视
31、镜里看到的驾驶员的像是虚像。故答案为:不一定;虚。【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光的反射规律的认识,知道光的反射成虚像,且光路是可逆的。13在爸爸去哪儿的电视节目中,很多场景是由无人机在空中拍摄的。被拍摄的景物通过摄像机的镜头成 实 (填“实”或“虚”)像。当无人机下降时,地面相对于无人机是 运动 (填“运动”或“静止”)的。【分析】(1)摄像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制成的,摄像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16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f,成倒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2)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研
32、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解答】解: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成像的原理是: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无人机下降时,地面相对于无人机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故答案为:实;运动。【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应用和运动、静止的相对性的判断,是一道综合题。14目前,在许多公交车上安装了“电视监控器”,凸透镜是该装置的光学系统,“电视监控器”的摄像头能成 倒立 (选填“正立”或“倒立”)、 缩小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分析】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
33、于照相机和摄像机。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解答】解:车载电视监控是记录车内情况,即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完成的,即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头。故答案为:倒立;缩小。【点评】知道并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解决该题的关键。15我国高铁总路程居世界第一,人们出行更加方便快捷,暑假小红和父母外出旅游,她们乘坐的高铁动车正以 300km/h 的速度向南行驶,旁边平行铁轨一列普通列车以 120km/h 的速度也向南行驶,小红发现自己超过普通列车用的时间为 16s,以普通列车为参照物,小红向 南 (选
34、填“南”或“北”)行驶,以小红为参照物。普通列车向 北 (选填“南”或“北”)行驶,普通列车的长度为 800 m。【分析】(1)比较高铁和普通列车的速度大小,然后根据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解答;(2)求出高铁与普通列车的速度之差,利用速度公式计算普通列车的长度。【解答】解:(1)由题知,高铁和普通列车都向南运动,且高铁的速度大于普通列车的速度,所以,以普通列车为参照物,小红向南运动;以小红为参照物,普通列车向北行驶。17(2)高铁和普通列车的相对速度:v300km/h120km/h180km/h50m/s,根据 v 可得,普通列车的长度为:svt50m/s16s800m。故答案为:南;北;80
35、0。【点评】此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关键是正确理解两车的相对速度。16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金属块的质量,如图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是 72 g。【分析】天平的测量结果砝码的总质量+游码的示数。注意游码应读其左侧的刻度。【解答】解:该天平的分度是 0.2g,砝码总质量等于 50g+20g70g,游码示数为 2g。所以物体质量 m70g+2g72g。故答案为:72。【点评】本题的在于考查考生的基本实验技能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基本使用要求,读数方法。属于基础技能考查试题。17夏日炎炎,小东从开着空调的屋内刚走到室外时,眼镜的镜片变模糊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 液化 形成;他在游泳池游泳后
36、走上岸感觉到有点冷是由于身上的水 汽化 吸热所致;他买了冰棒含嘴里过了一会感觉到凉快是由于冰棒 熔化 吸热所致。(均填物态变化名称)【分析】(1)物理学中把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当室外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时会发生液化现象;(2)汽化吸热有致冷作用;(3)物质从固态到液态为熔化,熔化吸热。【解答】解:(1)夏日炎炎,小东从开着空调的屋内刚走到室外时,室外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时会发生液化形成大量的小水珠,所以眼镜变模糊了;(2)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的人会感到冷是由于身上的水汽化吸热的缘故;(3)物质从固态到液态为熔化,熔化吸热,故冰棒含嘴里过了一会感觉到凉快是由于冰棒 熔化吸热所致。故答
37、案为:液化;汽化;熔化。18【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液化、汽化、熔化的定义和汽化发生的条件、熔化过程需要向外界吸收热量等知识点,但不是很难。18在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将烧杯中质量为 63g 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所示,盐水的体积是 60 cm 3,则盐水的密度是 1.05 g/cm 3,采用这种方法测量的盐水密度将 偏大 (选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 烧杯中盐水倒入量筒中时会有残留,造成测得体积偏小,所以密度偏大 。【分析】由图读出量筒的示数,由 计算盐水的密度;测量结果的大小受质量与体积测量结果的影响,从步骤的顺序中分析是否对这两个量的测量产生了影响。【解答】解:由图可知,量筒
38、分度值 2mL,盐水的体积:V60mL60cm 3,所以盐水的密度: 1.05g/cm 3;分析实验的步骤可以看出,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烧杯壁不可避免地会有残留的盐水,使得测量的盐水的体积变小,所以采用这种测量方法得到的结果将偏大。故答案为:60;1.05;偏大;烧杯中盐水倒入量筒中时会有残留,造成测得体积偏小,所以密度偏大。【点评】本题考查了量筒的读数和密度公式的运用,还考查了实验中误差的分析,同时告诉我们为了使测量的结果更精确,应在设计步骤时考虑到尽可能减小误差的方法。19某同学有一个焦距为 10cm 的凸透镜,他用该透镜制作了一个模型照相机照相,则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应该 大于 2
39、0cm(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利用该透镜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矫正近视眼。【分析】(1)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2)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会聚的光线延迟会聚。【解答】解:(1)由题知,他用焦距为 10cm 凸透镜制作了一个模型照相机照相,根据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可知,19被照的景物和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 2 倍焦距,在胶片上能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应该大于 20cm;(2)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是晶状体太厚、会聚能力太强,应该佩戴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矫正,使光线延迟会聚,使像成在视网膜上,故凸透镜不能矫正近
40、视眼。故答案为:大于;不能。【点评】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和近视眼的矫正,比较简单。三、作图题20按照要求作图。如图所示,S 是点光源,作出入射光线 SO 的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分析】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画出反射光线;根据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确定折射光线的方向。【解答】解: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的空气中画出反射光线;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水中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和光的反射规律的作图,注意要标出光的传播方向。21根据如图中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画出
41、入射光线。【分析】在作凸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解答】解:对于凸透镜,折射光线过焦点,则入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故答案为:20【点评】凸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22将图中的光路图补充完整。【分析】先确定所给的入射光线的特点,然后根据凹透镜的光学特点作图。【解答】解:延长过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焦点。如下图所示:【点评】凹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的光线其传
42、播方向不变;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焦点。四、实验探究(每小题 6 分,共 24 分)23如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自下而上 的顺序进行(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红按如图甲所示进行读数,其错误之处是: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相平 ;(3)读数时小明发现 A 点有小水滴影响读数,小水滴的成因是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按乙图改进后可以顺利读数。(4)图丙是两名同学根据
43、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实验室当时的大气压 低于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 标准大气压21若小明和小红所选水的质量分别为 m1、m 2,根据图象丙分析可知 m1 m2(选填“”、“”或“”)。【分析】(1)实验时,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要调整好铁圈的高度,然后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固定好其位置;(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温度计要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和液柱的上表面相平;(3)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它需要放热;(4)根据沸点的
44、概念(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结合图象确定出沸点;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根据图象,通过加热时间判断水的水质量。【解答】解:(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顺序进行;(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红的读数如图甲所示,其错误之处是: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3)水蒸发时有水蒸气会液化成效水滴;(4)由图丙可知,水的沸点是 98,1 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根据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所以此时大气压小于 1 标准大气压。根据吸热公式 Q 吸 cm(tt 0),当t 相同时,小红的需加
45、热时间长,则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小红的水的质量多。即则 m1m 2。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2)相平;(3)液化;22(4)低于;【点评】此题“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考查了有关实验仪器连接的顺序、温度计的使用、沸点与气压的关系,考查的内容较多,但都属于基础题。2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1)将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垂直架在纸上,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蜡烛的像。(2)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 不透过 (选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光屏上有无像。(3)将另一支完全相同的 未点燃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放到玻璃板后,调整位置使其与像重
46、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相等 。(4)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所示倾斜,蜡烛 A 的像应是图中的 A 2 (选填“A 1”、“A 2”或“A 3”)。【分析】(2)根据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这一特点,可判断蜡烛的像能不能成在光屏上;(3)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4)玻璃表面是光滑的,所以通过玻璃的反射后可以成像,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解答】解:(2)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光屏上有无像;(3)将另一支完全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到玻璃板后,调整位置使其与像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4)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所
47、示倾斜,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蜡烛A 的像应是图中的 A2。故答案为:(2)不透过;(3)未点燃;相等;(4)A 2。【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正确分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是中考出题的一个热点,本题围绕这个探究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合理的思考和解释来考查同学的。2325小明同学在实验室利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元件摆放位置如图所示,在光屏中心呈现出清晰的蜡烛的像,由此可知透镜焦距为 10.0 cm;(2)保持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把蜡烛放在刻度尺的 15cm 处,可在蜡烛和凸透镜间合适位置添加一个焦距适当的 凸 透镜,仍能在
48、光屏上承接到蜡烛清晰的像;如不添加透镜,若适当移动光屏可承接到一个倒立的, 放大 的实像;(3)在实验中,小明更换了一个凸透镜,使三者还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并使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在透镜右侧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承接到蜡烛的像(光具座足够长)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物距小于焦距 (写出一种原因即可)【分析】(1)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应用于测焦距;(2)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物距变大)像近(像距变小)像变小;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3)若光屏上没有像,可能是因为物距小于焦距,成了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有可能光屏、凸透镜和烛焰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像无法成在光屏上;有可能物体在焦点上,不能成像。【解答】解:(1)图中所示凸透镜的焦距 u30.0cm10.0cm20.0cm,物体成等大的像,所以2f20.0cm,即 f10.0cm;(2)把蜡烛放在刻度尺的 15cm 处,蜡烛靠近凸透镜,若不移动透镜和光屏,根据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则可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再放上一个焦距合适的凸透镜,提前对光线会聚,也可再次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的,放大的实像;(3)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小明换个凸透镜继续试验,透镜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