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中语文第十二专题青玉案教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

上传人:towelfact221 文档编号:1082584 上传时间:2019-04-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中语文第十二专题青玉案教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中语文第十二专题青玉案教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中语文第十二专题青玉案教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青玉案【教学目标】1体会这首词的主旨。2鉴赏这首词的艺术手法。【教学重难点】通过研读文本,理解文中“那人”的寓意。【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一、示标导入1.关于作者辛弃疾(1140 年 5 月 28 日1207 年 10 月 3 日) ,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 ,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 、 九议 ,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

2、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 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2.关于背景辛弃疾一生仕途坎坷,最后被迫退休于江西上饶,这首词大约作

3、于被罢职闲居期间,因此,字里行间有种高洁的气质,也有孤独寂寞的显露。二、讨论释疑1词中描绘了怎样的内容?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2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2.解读上片内容(1)本词既然以“元夕”为题目,那么词的内容肯定与元夕有关。上片中词人写了元宵节的哪些意象?火树银花,宝马雕车,凤箫,玉壶,玉龙形的灯。总之,这里车多、人多、灯多;焰火美、音乐美、花灯美、服饰美、情态美。作者调

4、动视觉、听觉、嗅觉多种感觉器官,极尽渲染烘托,写出了元宵节的热闹非常,盛况空前。(2)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提示:这两句都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前句把繁多的灯火比作千树花,后句把满天的烟花比作似雨点般落下的星星,极为形象的渲染了元宵之夜张灯结彩,烟花怒放的喜庆景象。(3) “宝马雕车香满路” “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提示:这两句用了借代的手法, “香” “暗香”均是借体香来指代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争相去看灯、戏耍的女子,这样写含蓄而又生动,这些女子的欢闹与下文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人”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后

5、者的可贵。三、成果展示1.解读下片内容:(1)下片写了元宵佳节哪两种人?她们各自有怎样的特点?盛妆的贵族女子和“那人” 。群女像:追寻热闹,追求虚荣;“那人”自甘淡泊,不同流俗。(2)这两个形象有什么关系?用盛妆艳服的丽人来反衬孤高脱俗的美人。2.上片中的某些意象和下片的这个孤高脱俗的美人也有关系,试分析。词的开头写灯火辉煌的场景,对那些“笑语盈盈”的观灯妇女来说是正衬,而对孤高的“那人”来说则是反衬。灯火越热闹,越见“那人”孤高的性格。那“宝马雕车”中的人儿对“那人”也是反衬。全词十三句,用做反衬的句子有九句,而写主要人物形象的,却只有四句。这不是喧宾夺主,通过对宾的着重描写,正起到了加强突

6、出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四、师生点评3梁启超以为最后三句“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艺衡馆词选 ) ,这首词中寄寓了诗人自己什么样的“怀抱”?盛妆丽人纷纷走过,却都不是自己意中关切之人,分明已没什么希望了,却忽然看到,在那一角残灯下,正是自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所寻找与等待的那个,原来她在这冷落之处,也似有所待。 “那人”是一个自甘孤独寂寞和不同流俗的人。(政治上失意的文人,许多作品都寄托了他自己的身世之感。这首词中的“那人”形象,何尝不是作者自己人格的写照?写这首词的时候,他已经四十多岁了,他被迫退休于江西上饶已经好几年了。词里所谓“灯火阑珊处” ,可能也就是作者那是在政治上被排斥的境地的写照。 “那人”是一个象征性的人物,词人对他的追求,怜其“幽独” ,其实“别有怀抱” ,含蓄的表达了词人自己不愿随波逐流的美好品格。 )五、检测反思王国维就曾把本词的最后一句话认为是做学问的最高境界,这三大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人间词话 )请你结合具体的人事谈谈自己对王说的理解没有登高望远,无以确定有价值的探索目标;没有对寻求的迫切愿望和自信,难以面对征程的漫长和艰辛;没有千百度的求索,不会有瞬间的顿悟。故迷惘、执着、顿悟,成功之道无出其右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