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政治文明历程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6讲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爱国运动课件岳麓版.pptx

上传人:bonesoil321 文档编号:1087188 上传时间:2019-04-08 格式:PPTX 页数:88 大小:1.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政治文明历程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6讲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爱国运动课件岳麓版.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政治文明历程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6讲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爱国运动课件岳麓版.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政治文明历程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6讲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爱国运动课件岳麓版.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政治文明历程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6讲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爱国运动课件岳麓版.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政治文明历程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6讲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爱国运动课件岳麓版.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部分 政治文明历程 第三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6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爱国运动,考纲要求,1.1840年至1900年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 原因、过程和作用。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2.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过程和作用。中华民国成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原因、经过、结果。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 变革的影响。,考纲呈现,考点一 太平天国运动,考点二 辛亥革命,考点三 五四运动,考点一 太平天国运动,自主学习,一、背景 1.民族矛盾: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经济结 构,导致部分手工业者破

2、产;鸦片输入量连年激增,白银外流更为严重。 2.阶级矛盾:战费和赔款由参战各省分摊,各级官吏借机搜刮,吏治极端 腐败,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3.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不断,人民生活困苦,广西灾害严重,各种矛盾尤为突出。 4.组织准备:洪秀全吸收基督教某些教义创立“ 拜上帝会 ”。,知识图解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思维启迪 能否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矛盾激化的直接结果?为什么? 提示:不能。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是阶级矛盾激化的直接结果。民族矛 盾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二、过程 1.兴起: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率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 太平天国 。,2.发展

3、 (1)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定都于此并改称“天京”。 (2)为拱卫天京,太平军进行了北伐和西征。,3.全盛 (1)至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 (2)太平天国进行了政权建设,颁布了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4.由盛转衰: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讧,史称天京变乱,太平天 国由盛转衰。 5.后期斗争 (1)军事上,起用年轻将领陈玉成、李秀成,任命洪仁玕主持朝政。 (2)政治上,洪仁玕提出了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 资政新篇 。,6.失败 (1)标志: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在中外势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 (2)失败原因:主观上,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客观上,中外

4、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太平天国发给农民田凭,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满足了农民阶级获得土 地的迫切愿望,从反封建的角度看具有革命意义。,图证历史 大同社会的梦:天朝田亩制度,三、意义 1.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 2.其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 3.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 政新篇,这一体制变革的勇敢尝试,是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 理的智慧结晶。,知识图解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思维启迪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它第一次闪烁着具有近代民 主色彩的精神火花,是中国近代化的先声,在近代中国具有重要的启蒙

5、作用。”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政新篇的“近代民主色,彩”体现在哪里。 提示:明确提出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主张平等 的外交;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主题 全面认识太平天国运动 史料呈现 史料1 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反映了农民千百年以来渴望得 到自己一份土地的根本要求,而且以磅礴的气魄,明确的主张规定下来, 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空前的第一次 天朝田亩制度所规定的关于农村主要生产资料的土地的分配法,是 以户为单位,进行平均分配。这显然是分田到户,以家庭为生产单 位,合作探究,分配方案是错误的,空想的,指的就是它不可能实现,即使短暂地实 行了,也

6、会昙花一现,迅即消逝。 郭毅生的经济背景及其性质史料2 兴车马之利兴银行兴器皿技艺兴邮亭 洪仁玕资政新篇,史料3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大兴土木)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 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城,殿曰金龙殿,苑曰后林苑,雕琢精巧, 金碧辉煌初至江宁,杨逆日朝洪逆,近则洪杨诸贼深居不出,妄拟垂 拱而治。 贼情汇纂,读史指导 (1)史料1中“农民渴望得到土地”表现了农民废除封建地主 土地所有制的愿望;“分田到户”“以家庭为生产单位”表明太平天国 仍然固守小农经济;“错误的,空想的”表明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 (2)史料2反映出资政新篇效仿西方,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这与天 朝田亩制度在发展

7、经济的主张上是相互矛盾的。 (3)史料3中天京的建设反映了定都后太平天国领导人封建帝王思想严 重,革命进取心减退,这也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观原因。,问题思考 (1)依据史料1、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 新篇的认识。 提示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都具有反封建性质,但二者的 社会经济主张相反:前者主张发展小农经济,后者主张发展资本主义。,(2)“洪秀全决心借助上帝的权威,宣传自己的反清思想,以推翻清 朝统治。他把西方基督教的某些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 均主义结合起来,用三年的时间从事宗教理论建设。”据此指出太平天 国在思想认识上的局限性。 提示 农民阶级不能提出科学

8、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于是借用宗教思 想宣传、组织群众。,史论归纳 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特点及作用 1.性质: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2.特点 (1)兴起于“新时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制定新方案:资政新篇。 (3)承担新任务:反封建、反侵略。 (4)面临新敌人: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5)属于新范畴:旧民主主义革命。,3.作用 (1)促进作用: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 势力,减轻了中国近代化的阻碍因素。资政新篇在中国最早提出 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对当时的思想和经济发展均有影响。催生了洋 务运动。 (2)阻碍作用:天朝田亩制度旨在建立小农经济的绝

9、对平均主义 的天国,与发展资本主义的时代潮流相违背。太平天国运动破坏了富 饶地区的生产力,迟滞了这些省份的近代化进程。中国内乱给外国侵 略者以可乘之机,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迈入近代 化的大好时机。,1.(2019四川绵阳高三一诊)下表为19世纪4060年代满人和汉人出任 巡抚人数的统计。导致下表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考点集训,A.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 B.清政府缓和民族矛盾的需要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削弱 D.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的需要,D,解析 根据表格可以看出1840年出任地方巡抚的满汉人数相对均 衡,18641866年汉族人数占据绝对优势,这是太平天国运动冲击下,清

10、政府调整地方政权结构的结果,D项正确。,2.(2018辽宁六校协作体期中)罗尔纲认为,太平天国“有两份纲领性文 件,一份是太平诏书,一份是天朝田亩制度”,后者“是一个进 步的农民革命纲领”。这一纲领 ( ) A.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 B.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C.标志着中国农民运动的最高峰 D.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诉求,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政新篇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 义的改革方案,故A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 想,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故B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否定了封建土地 所有制,是中国农民运动的最高峰,故C项正确;两份纲领性文件都与反 对外来

11、侵略无关,故D项错误。,3.(2018晋豫联考)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提出了一系列政治革新主张。 他认为关系甚大的事务,应“立法以为准”,立法者应“洞悉天人性情, 熟谙各国风教”。他注意到美国“邦长”“五年一任”,并非终身制, 国家大事则由“各省”公议决定。他认为下情上达、官员匿名投票选 举是实现“权归于一”的重要手段。据此可知 ( ) A.洪仁玕提出了一个完整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 B.其主张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的迫切愿望 C.洪仁玕接受了西方民主共和思想 D.洪仁玕对外国了解有限,其主张不切实际,D,解析 材料反映洪仁玕提出了一系列的政治革新主张,认为应学习 西方的以法治国、选举官员的制度等,表明

12、其对外国有所了解,但此主 张并不符合中国的社会实际,故选D。材料信息仅体现了洪仁玕的政治 革新主张,不能体现完整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故A项错误;资政新 篇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根本无法实施,故B项错误;C项说法明显 不符合史实,故排除。,考点二 辛亥革命,自主学习,一、背景 1.民族矛盾加深: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 和掠夺。 2.阶级矛盾加深:清政府内外交困,试图通过新政来挽救统治危机。,二、酝酿准备 1.组织准备 (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 中会,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2)1905年,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

13、政党中国同盟会在东京 成立,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为宗旨。,2.思想准备:革命派与改良派围绕着要不要 以暴力推翻清政府 、 要不要建立共和政体等问题,展开了论战,宣传了革命思想。 3.军事准备:同盟会成立后,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其中1911年黄兴等人 发动的广州起义最为著名,这些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极大地 鼓舞了人们的革命斗志。,三、武昌起义 1.概况 (1)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率先发难,武昌起义爆发。 (2)起义胜利后,湖北军政府成立,推举黎元洪为都督;宣布“五族共和”, 定国号为“ 中华民国 ”。 2.影响: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清

14、王朝在全国的统治迅速土崩瓦解。,思维启迪 张鸣在辛亥,摇晃的中国中写道:“武昌起义一举大 获成功,很大的一个因素,是革命党人意外地撞上了一个有钱有枪的宝 库,喊了一嗓子芝麻开门,门就真的开了。”对此,你如何认识辛亥 革命的爆发? 提示:武昌起义的爆发有其偶然性,但辛亥革命的发生却是时代发展的 必然。经济: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政治: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组织:资产 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思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军事: 一系列武装起义。,四、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 1.民国建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 南京 成立,以五 色旗为国旗。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1)时间:

15、1912年3月。 (2)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规定了国 民的基本权利;规定了 内阁制 和三权分立的国家组织原则。,(3)意义: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 大法。 3.帝制终结: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清王朝260多年的统治宣告结 束。 4.革命失败: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特别提示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中国社会巨变产生的影响,五、历史意义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 度。 2.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 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 3.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以巨大

16、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 社会变革。,易错提醒 封建制度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封建制度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综合性概念。辛亥革命 只是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 性质,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封建土地所有制并未改变,封建思想在国 民头脑中还根深蒂固。,轻巧识记 辛亥革命时期的五个“第一”,思维启迪 有评论认为辛亥革命在耸立起彪炳千秋的丰碑的同时,也 留下了启迪后人的明鉴。据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不足及其原因。 提示: 不足: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侵略(反帝)反封建,辛亥革命没有完成这 个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并未改变。 原因: 经济:民族资本主

17、义发展不充分。政治: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软 弱和政治上不成熟。,主题一 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史料呈现 史料1 以下内容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 西藏、青海”“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副 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法院 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合作探究,史料2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 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 额。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史料3 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

18、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 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 “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 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读史指导 (1)史料1中“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反映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主 权在民的思想,“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的相关规定体现了权力制 约的政治特点。 (2)史料2中“新建厂矿企业”等信息说明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工业的 发展。 (3)史料3中“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等,从 侧面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影响,反映了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社 会思想解放。,问题思考 (1)1927年上海民众国庆纪念大会宣言称“辛亥

19、革命至少含有两层重大的意义:其一,民族革命一部分的成功;其二,民权革命的确立于种族革命之外,复为中国历史上开一政治革命的新纪元”。据此及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民族革命”与“民权革命”的重大表现。 提示 民族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民权革命:建立中华民国, 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根据史料3,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试用史实来说明你的观点。 提示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史实:袁世凯皇帝梦的最终 破灭。,史论归纳 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1.政治方面: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 主和

20、自由的权利。 2.经济方面:提高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颁布了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 法令措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3.思想方面:促进了思想解放,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4.社会生活方面:废除了一些陈规陋习,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物质生活 和礼仪习俗的变革。,主题二 全面认识辛亥革命 史料呈现 史料1 胡绳说: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 立、民主和社会进步。史料2 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变革 为以后的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打开了通路。史料3 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 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 无法稳

21、定下来。,读史指导 (1)史料1认为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具有历史局限性。 (2)史料2认为辛亥革命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历史变革,肯定了辛亥革命的 历史功绩。 (3)史料3认为辛亥革命是一场民族民主革命,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问题思考 (1)史料2、3与史料1的评价是否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提示 不矛盾。史料2、3从辛亥革命的积极意义角度而言,史料1从辛 亥革命的局限性角度而言。 (2)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提示 辛亥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政党领导的,提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的纲领三民主义。,(3)辛亥革命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创造了哪些条件? 提示

22、 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有利 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壮大,为新 民主主义革命准备了思想条件,奠定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史论归纳 正确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1.“成功”的革命 (1)推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 产阶级共和国。 (2)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作为第 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反映了辛亥革命的 成果。,(3)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主主义思想成 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4)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23、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外反动 势力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束缚和压力,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 展,对此后的民族解放事业和其他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有 着巨大的鼓舞作用。,2.“失败”的革命 (1)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而袁世凯是一个军阀,又是帝 国主义扶植的一个新的代理人,为建立专制统治,不惜出卖民族利益。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根本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 会性质没有改变。,1.(2018江西红色七校高三联考)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在 辛亥最大的启示是妥协中写道:“辛亥革命留给中国留给人类的最 大启示,就是中国人用最古老的智慧不战而屈人之兵,共赢双 赢。”

24、下列有关各方的“赢”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清政府:获得优待条件,其统治得以延续 B.袁世凯:获得各方认可,成为第一任总统 C.革命党:共和政体得以确立,民主政治实现 D.立宪派:投机革命,其权益得以维护,考点集训,D,解析 辛亥革命,清帝退位,中华民国建立,故A项错误;袁世凯上台 并非得到各方认可,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后,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民 主政治尚未实现,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后,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 协性,立宪派投机革命,其权益得以维护,故D项正确。,2.(2018山西临汾模拟)下表是武昌起义后独立各省最高军政长官来源 统计表,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 ),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25、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B,解析 据表格可知,武昌起义后革命党人在政权中占少数,立宪派与 旧官僚投机革命,武昌起义并不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故A项错误;革命 党人对立宪派与旧官僚妥协,让他们进入革命政权,反映出辛亥革命具 有明显的妥协性,故B项正确;资产阶级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 革命,材料没有体现出资产阶级的领导地位,不能反映出辛亥革命资产 阶级革命的特征,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革命的方式,故D项错误。,3.(2019山东青岛期初)“辛亥革命使无所不包的普遍王权的一元结构 突然解体后,不但没有产生现代型国家,而是分裂出大大小小的传统型 权力中

26、心,形成严重的政治权威危机。”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 ) A.帝国主义国家分别扶植代理人 B.社会结构未分化组合 C.儒家思想始终占据着统治地位 D.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D,解析 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封建专制的经济基础,辛 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分裂出大大小小的传统型权力中心,就是建立在这一 经济基础之上的,D项正确。帝国主义国家分别扶植代理人是客观原因, 不是根本原因,A项错误;“普遍王权的一元结构突然解体”表明社会结 构出现分化,B项错误;儒家思想始终占据着统治地位属于思想角度,不 是根本原因,C项错误。,考点三 五四运动,自主学习,一、背景 1.“一战”期间,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27、强迫袁世凯政府签订旨在灭亡中国 的“ 二十一条 ”,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2.巴黎和会上,欧美列强做出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 定,打破了中国人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幻想。,二、过程,思维启迪 五四运动中参加斗争的阶层有哪些?说明了什么? 提示:工人、商人和学生。说明五四运动的群众基础广泛。,三、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体现出强烈的 爱国精神 和牺牲精神。它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 折点。 2.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 主和科学精神。 3.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体现了 追求真理 、勇 于解放的精

28、神。,轻巧识记 数字法识记五四爱国运动 (1)一个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北京为中心,学生是主力军;第二阶段运动中心 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是主力。 (3)两个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4)三点成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职务;拒签和约。,思维启迪 胡绳、高力克等学者认为: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 国主义精神。试以五四运动的史实说明五四精神的具体表现。 提示:反对巴黎和会将德国侵占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外争国 权,内惩国贼”;迫使北洋军阀政府拒签和约;等。,主题 五四运动的特点及意义 史料呈现 史料1 沪埠自青岛问题发生

29、后,学生二万余人全体罢课,以抵制日 货、取消密约为名义,开会演说,发布传单,纷扰业已多日本日因北 京学生被捕消息传沪,晨间学生结团出发,先在南市要求商号罢闭 于是俄顷之间,南市一律罢闭(10日)有火车、轮船机工及钱业大司 务均罢工之事,人心大慌。 上海交通银行1919年6月5日、10日电函,合作探究,史料2 我们要知道,在当年,一个国家落后,不仅会招致侵略,更重 要的是会造成国人的民族情感和国家意识的淡薄。关于这种情况,我们 只要拿1895年的公车上书运动与1919年的五四运动略作比较,就可以明 了其中原委。(前者)仅仅集中在文武官员和一些中心城市的举人 中间,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几乎没有太多反响

30、。(而后者)全国各大中 城市几乎都有响应。其实际参与者,既有上层政府官员,更有大批知识 分子和青年学生,甚至还有相当多的普通市民。参加人数超过公车上书 运动不知多少倍,影响也大得多。 杨奎松何为民族主义,我们应该怎样爱国?,读史指导 (1)史料1说明五四运动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 败。 (2)史料2体现了五四运动的伟大意义:运动的范围广;运动参与阶层多; 社会影响大。,问题思考 (1)根据史料1、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五四运动的基本特点。并指出这 场运动体现了一种怎样的革命精神。 提示 特点:反帝反封建(革命性);多阶层参加,联合斗争(群众性);维护 主权、反对侵略(爱国性);

31、斗争目标基本实现(成功性)。 精神:爱国主义精神。,(2)史料2从哪些方面阐述了五四运动超越了公车上书?结合所学知识分 析五四运动超越公车上书的原因,这反映出五四运动怎样的历史地位? 提示 表现:运动的规模更大(人数多,范围广);具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 (参与阶层多);影响更大。 原因:电讯、报刊业的发展,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新式教育的推广, 先进知识分子与青年学生群体壮大,思想活跃;民主观念渐入人心,民众 关注国事。 地位:五四运动成为每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进一步崛起的契 机。,史论归纳 五四运动的特点和意义 1.特点 (1)革命性:近代史上最早由学生、工人、商人掀起的反帝反封建的革

32、 命斗争。 (2)群众性:学生、工人、商人多阶层参加,联合斗争。 (3)爱国性:维护山东主权,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4)成功性:斗争的目标基本实现。,2.意义 (1)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起点。 (2)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 人运动相结合,成为先进中国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3)五四运动中,城市各阶层广泛参加,形成反帝反封建的强大力量,民族 意识觉醒。,1.(2019安徽皖南八校联考)1920年5月4日,胡适撰文指出,“我们希望学 生从今以后要注意课堂里,操场上,课余时间里的学生活动。只有这种 学生活动是能持久

33、又最有功效的学生运动”。胡适意在 ( ) A.反思五四时期社会风潮 B.指出五四运动得不偿失 C.阻止学生参与社会事务 D.赞扬青年学生爱国行动,考点集训,A,解析 1920年,胡适认为学生在课堂里,操场上,课余时间里的学生 活动,才是能持久又最有功效的学生运动。这是对之前五四运动的反 思,A项正确。,2.(2019湖北、山东部分重点中学联考)吴佩孚联合一帮将领致电大总 统徐世昌:“有北京学生因开会宣讲被逮捕者百余人,沪商全体罢市 仰恳大总统以国本为念,以民心为怀,一面释放学生,以培养士气;一面 促进国民大会,宣示外交得失缘由,共维时艰。”这反映出 ( ) A.北洋军阀内部出现了分裂 B.中华

34、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C.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D.五四运动具有群众基础,D,解析 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学生罢课、商人罢市,这表明五四运动具 有群众基础,D项正确。吴佩孚的表态不能说明北洋军阀分裂,A项错误; 中华民族意识开始觉醒和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是在甲午战争失败后, B、C两项错误。,3.(2018广东湛江调研)教育家蒋梦麟说,五四事件使中国人第一次真正 懂得了,“他们的力量在于组织起来”。由此可见 ( ) A.五四运动宣扬了民主与科学思想 B.五四运动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C.广大群众在五四运动中团结救国 D.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先锋作用,C,解析 根据“他们的力量在于组织起来”可

35、见团结的重要性,故选 C项。题干突出的意义不在于宣扬民主、科学,故A项错误;B项表述与 题意无关;题中的“中国人”包含青年学生,但并没有特指青年学生的 作用,故D项错误。,记知识纲要,本讲小结,背史论术语 (1)太平天国运动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等纲领性文 件,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同时具有鲜明的阶级、时代局限性。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 民主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 心,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3)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 量登上历史舞台。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

36、民 主主义革命的标志。,知识框架,单元优化提升,纵横拓展,一、全面认识列强侵华 1.主要侵略方式,2.基本认识 (1)从发动者看: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再从多国到一国;地域上由以欧 洲列强为主到以日美为主,反映近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向两侧转 移。 (2)从列强侵华目的上看:欧美列强的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不 平等条约规定的开埠通商、协定关税、资本输出等,都是这一根本目的 的具体体现。日本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殖民地化。,(3)从结果看:除了抗日战争中国取得完全胜利外,其他战争均以中国失 败告终,说明了只有全民族团结起来,才能取得反击外来侵略的胜利。 (4)从列强侵华的影响看:对中国产生了

37、双重影响。一方面,造成了中国 的贫穷落后,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冲击了中国旧 的经济和政治秩序,扩大了中外交流的范畴和规模,客观上有利于中国 近代社会的进步。,跟踪训练1 (2017海南单科)1894年,在中国的25个通商口岸有洋行552 家,其中近三分之二属于一个国家。这个国家是 ( ) A.日本 B.美国 C.德国 D.英国,D,解析 材料强调这一国家在中国拥有广阔的势力范围,能够在通商 口岸建立众多的洋行。1894年日本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仅限福建,与题意 不符,故A项错误;1899年9月,美国向列强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参与 瓜分中国,1894年时美国在华并没有广阔的势

38、力范围,故B项错误;当时 德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限于山东,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当时英国在 中国拥有广阔的势力范围,遍及长江流域、云南、广东,因此能够在通 商口岸建立众多的洋行,故D项正确。,二、近代前期中国人民进行抗争与探索的特征(18401919年),跟踪训练2 (2018山东滨州二模)19世纪末,义和团团员面对侵略喊出 了“扶清灭洋”的口号,“二十一条”签订后,上海企业家穆藕初号召 “勿忘五九国耻”,得到积极响应;五四运动中,爱国学生打出了“外争 国权,内惩国贼”的旗号。这一系列变化主要反映了 ( ) A.反帝反封建斗争成为民众共识 B.近代国家观念逐渐形成 C.反帝斗争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 D.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B,解析 从“扶清灭洋”到“勿忘五九国耻”再到“外争国权,内惩 国贼”呈现出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矛盾不断激化,中国人民不断 觉醒,爱国思想不断深入,近代国家观念逐渐形成的特点,B项正确。A项 明显错误;材料没有反映民族工业的发展,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中国社 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