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1.对下面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 )中国原子弹关键技术突破进度表1963年 3月 完成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1963年 12月 同步聚焦爆轰产生中子实验成功1964年 4月 加工出第一套原子弹上用的核部件1964年 10月 中国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B.原子弹爆炸成功,增强了我国国防力量,提高了国际地位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展为国防科技事业的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D.这是核工业战线上的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在苏联专家帮助下取得的巨大成就答案: B解析: 1970 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进入航天时代,故
2、 A项错误;1964 年原子弹爆炸成功,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故 B项正确;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是 19531957年,与题中表格的时间不符,故 C项错误;1958 年苏联从中国撤走专家,中国自力更生研发出原子弹,故 D项错误。2.“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文艺创作上开始更加尊重个体尊严,更加强调人文关怀。主旋律电视剧中的英雄人物开始走向多元化。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双百”方针的恢复 B.对外开放的全面实施C.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社会道德风尚的变革答案: A解析: 材料反映出文艺政策对文艺重新繁荣的影响,“更加强调人文关怀”“走向多元化”体现出“双百”方针恢
3、复的影响,故 A项正确。3.右图是某人收藏的一份识字证书,作为史料,它可以用于说明 ( )A.向工农“开门”的教育方针B.“教育革命”在全国展开C.“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D.义务教育法的实施2答案: A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1958 年”“扫除文盲”,可知该识字证书符合向工农“开门”的教育方针,故 A项正确;“教育革命”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故 B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 1995年,故 C项错误;1986 年义务教育法开始实施,故 D项错误。4.1996年 9月 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
4、要途径。”材料表明( )A.这是“科教兴国”战略的体现B.国家首次提出了职业教育理论C.传统的教育观念开始改变D.劳动力缺乏影响了经济的发展答案: A解析: “科教兴国”战略是 1995年提出的, 主张把科技与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材料中“职业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符合“科教兴国”战略,故 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国家首次提出职业教育理论,故 B项错误;C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 项说法错误。5.社会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人才标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
5、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摘编自张之洞等在清末“新政”期间的重订学堂章程折材料二 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中学校以完成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为宗旨。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 摘编自南京临时政府普通教育暂行办法材料三 这次全国院系调整的总方针: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与专科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经过这次调整,到 1957年,高等院校共有 323种专业,其中工科 183种,占56
6、.7%。而文科、政法、财经各专业所占的比重急剧下降。1947 年文、法、商科在校学生在大学生总数中占 47.6%,1952年降到 22.5%,1957年又降到 9.6%。摘编自栾曦、栾学钢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的“苏化”及其利弊分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之洞的教育理念及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南京临时政府的办学宗旨及在教育内容上的进步性。(3)指出材料三中我国调整高等教育的背景。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其对我国当今教育的改革发展有哪些启示。参考答案: (1)理念:“中体西用”。影响:有利于引进西方近代科技,培养人才,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推动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2)宗旨
7、:符合共和精神,培养健全国民。进步性:废止经学;内容全面,注重民主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3(3)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全面展开。启示:教育的发展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教育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把培养学生独立健全的人格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相结合,教育管理要体现民主自由的思想等。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理念”,从材料一“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可知是“中体西用”;第二小问“影响”,从材料一“而后以西学瀹(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8、可知有利于引进西方近代科技,培养人才,促进中国教育近代化,推动西学在中国的传播。第(2)问,第一小问“宗旨”,从材料二“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中学校以完成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为宗旨”,可知是符合共和精神,培养健全国民;第二小问“进步性”,从材料二“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可知南京临时政府在教育内容上的进步性是废止经学、内容全面、注重民主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第(3)问,第一小问“背景”,从材料三我国调整高等教育结束的时间 1957年,可知我国调整高等教育的背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全面展开;第二小问“启示”,总结三则材料及相关史实,从教育对国家民族、社会发展、学生成长、教育理念等方面的影响,论述其对我国当今教育改革发展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