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模块检测题(二)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deputyduring120 文档编号:1093609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模块检测题(二)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模块检测题(二)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模块检测题(二)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模块检测题(二)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模块检测题(二)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模块检测题(二)(时间:90 分钟 分值:100 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5个小题,每小题 3分,共 45分。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化学深入我们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材纤维和土豆淀粉遇碘水均显蓝色B食用花生油和鸡蛋清都能发生水解反应C包装用材料聚乙烯和聚氯乙烯都属于烃DPX 项目的主要产品对二甲苯属于饱和烃解析:A.淀粉遇单质碘变蓝色,而纤维素遇单质碘不会变蓝色;B.食用花生油的主要成分是油脂,鸡蛋清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两者都能发生水解反应;C.聚氯乙烯中除含碳、氢两种元素外,还含有氯元素,不属于烃;D.对二甲苯的分子式为 C8H10,不符合饱和烃的

2、通式 CnH2n2 ,故不属于饱和烃。答案:B2下列关于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CO 2、CH 4、N 2等均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B使用清洁能源是防止酸雨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C节能减排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D合理开发利用可燃冰(固态甲烷水合物)有助于缓解能源紧缺解析:N 2是大气成分之一,不是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答案:A3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聚乙烯塑料的老化是因为发生了加成反应B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转化为清洁燃料C合成纤维、人造纤维及碳纤维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D利用粮食酿酒经过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答案:D4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三种微粒 A

3、n 、B n 、C,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关系:CBAB微粒半径关系:B n cb。原子序数大小是 ACB;因三种微粒都是稳定结构,故 C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稀有气体的原子半径一般不做比较,微粒半径大小关系是 Bn An ,原子半径大小关系是 AB。答案:C5下列有关氯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表示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 17、中子数为 20的氯原子: Cl2017B氯离子(Cl )的结构示意图:C氯分子的电子式:D氯乙烯分子的结构简式:H 3CCH2Cl解析:A 选项,氯原子符号左上角的数据应是质量数,其质量数为 37,所以错误;B选项,氯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应为 8,所以错误;C 选项,

4、电子式表示符合要求,所以正确;D选项,结构简式表示的是氯乙烷而不是氯乙烯,所以错误。答案:C 6 “神十”宇航员使用的氧气瓶是以聚酯玻璃钢为原料。甲、乙、丙三种物质是合成聚酯玻璃钢的基本原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物质可以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1 mol 乙物质可与 2 mol钠完全反应生成 1 mol氢气C丙物质能够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可以发生加成反应解析:甲物质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生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A 正确;乙物质分子中含有两个羟基,1 mol 乙物质可与 2 mol金属钠完全反应生成1 mol H2,B 正确;丙物

5、质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 正确;乙物质不能发生加成反应,D 错误。答案:D7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 X、Y、Z、W 为短周期元素,W 元素原子的核电3荷数为 X元素的 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XY Z WTA.X、W、Z 元素的原子半径及它们的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均依次增大 BY、Z、W 元素在自然界中均不能以游离态存在,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CYX 2晶体熔化、液态 WX3汽化均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D根据元素周期律,可以推测 T元素的单质具有半导体特性,T 2X3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解析:由题意可知 X为 O,W 为 S,Z 为 P,Y 为

6、 Si,T 为 As。热稳定性:H2OH 2SPH 3,A 错误;火山口附近有游离态的硫,B 错误;SiO 2属于原子晶体,C 错误;砷元素位于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处,具有半导体特性,As 2O3中砷元素为3 价,其化合价可以升高到5 价,也可以降低到3 价,D 正确。答案:D8下列制备金属单质的方法或原理正确的是( )A在高温条件下,用 H2还原 MgO制备单质 MgB在通电条件下,电解熔融 Al2O3制备单质 AlC在通电条件下,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备单质 NaD加强热,使 CuO在高温条件下分解制备单质 Cu解析:Mg 的活泼性强,不能用 H2还原法制备 Mg,而是用电解熔融 MgCl

7、2的方法制备;电解饱和食盐水得到 NaOH而不是 Na;CuO 加强热分解生成 Cu2O而不是 Cu。答案:B9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A锂(Li)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剧烈B砹(At)为有色固体,AgAt 难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C在氧气中,铷(Rb)的燃烧产物比钠的燃烧产物更复杂DHBrO 4的酸性比 HIO4的酸性强解析:金属性:NaLi,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单质与水反应越剧烈,则钠与水反应比锂与水反应剧烈,A 错误;卤族元素的单质从上到下颜色逐渐加深,则砹(At)为有色固体,卤族元素单质的卤化银都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硝酸,B 正确;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

8、渐增强,对应的单质与氧气反应的产物有氧化物、过氧化物、超氧化物等,越来越复杂,C 正确;非金属性:BrI,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4化物的酸性越强,则 HBrO4的酸性比 HIO4的酸性强,D 正确。答案:A10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H 2在 Cl2中燃烧、H 2与 Cl2的混合气体光照发生爆炸,都放出热量BH 2在 O2中燃烧生成 H2O放出能量,H 2O分解为 H2和 O2吸收能量C氙和氟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可直接发生反应:Xe2F 2=XeF4,该反应过程中 Xe和 F2都有化学键断裂D在 CaOH 2O=Ca(OH)2的过程中 CaO和 H2O的总能量高于

9、 Ca(OH)2的总能量解析:已知 H2Cl 2 2HCl放出热量,即 H2和 Cl2的总能量高于 HCl的= = = = =点 燃 总能量,同样,H 2Cl 2 2HCl的能量变化是放出热量,A 项正确;根据能= = = = =光 照 量守恒定律,B 项正确;一般来说,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既有反应物中化学键的断裂,又有生成物中化学键的形成,但 Xe中不存在化学键,C 项错误;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aOH 2O=Ca(OH)2是放热反应,D 项正确。答案:C11下列实验操作及结论正确的是( )A钠与乙醇反应的现象与钠与水反应的现象相同B在淀粉溶液中加入 20%的稀

10、硫酸水解后,立即加入新制 Cu(OH)2悬浊液共热,证明有葡萄糖生成C在 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 NaOH溶液振荡,立即加入麦芽糖溶液并加热,能证明麦芽糖具有还原性 D在乙醇溶液中插入一根红热的铜丝,能证明醇氧化成醛解析:钠与乙醇反应比与水反应缓和且钠沉在乙醇下面;在淀粉水解后应先加 NaOH溶液中和硫酸,然后再加入新制 Cu(OH)2悬浊液共热;在乙醇溶液中反复插入红热的铜丝多次后,才能闻到乙醛的气味。答案:C12电化学气敏传感器可用于监测环境中 NH3的含量,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O 2在电极 b上发生还原反应B溶液中 OH 向电极 a移动5C反应消耗的 NH3

11、与 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5D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NH36e 6OH =N26H 2O解析:构成的原电池中,通入氧气的电极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A 正确;溶液中阴离子氢氧根离子移向负极 a极,B 正确;1 mol NH3反应生成氮气转移 3 mol电子,1 mol O2反应转移 4 mol电子,根据电子转移守恒,消耗的 NH3与 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3,C错误;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NH36e 6OH =N26H 2O,D 正确。答案:C13煤的气化是煤高效、洁净利用的方向之一。如图为加热某地煤样所得煤气组成及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由图可知该煤气中( )A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B所

12、含的有机物是 CH4、C nHmCCO 体积分数大于 CH4体积分数D低温有助于提高 H2的含量解析:由题图可知,该煤气中含有 CH4、H 2、C nHm、CO,A 错误,B 正确;由题图知 CO体积分数小于 CH4体积分数,C 错误;由题图知,温度越高,H 2的体积分数越大,D 错误。答案:B14如图所示,800 时 A、B、C 三种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时浓度的变化,只从图上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 2A(g) 2B(g)C(g)B前 2 min A的分解速率为 0.1 molL1 min1C开始时,正、逆反应同时开始D2 min 时,A、B、C 的浓度之比为 231解

13、析:根据图象,反应过程中 A的浓度减小,B、C 浓度增大,因此 A为反应物,B、C为生成物,根据浓度的变化量可以确定反应为 2A(g) 2B(g)C(g),A 正确;前 2 min, v(A) 0.1 molL1 min1 ,B 正确;开始时加0.4 molL 1 0.2 molL 12 min入的物质为 A和 B,没有 C,C 错误;根据图象,2 min时,A、B、C 的浓度分别为 0.2 6molL1 、0.3 molL 1 、0.1 molL 1 ,D 正确。答案:C15如图是一种航天器能量储存系统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系统中只存在 3种形式的能量转化B装置 Y中负极的电

14、极反应式为 O22H 2O4e =4OHC装置 X能实现燃料电池的燃料和氧化剂再生D装置 X、Y 形成的子系统能实现物质的零排放,并能实现化学能与电能间的完全转化解析:太阳能电池利用光能转化为电能可直接作用于工作马达实现了电能与机械能的转化;在装置 X中,电解水生成 H2、O 2,实现了电能与化学能的转化;在装置 Y中构成燃料电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作用于马达实现了电能与机械能的转化,A、D 错误;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上应是 H2参加反应,B 错误;装置 X能利用光能实现 H2、O 2的循环再生,C正确。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5个小题,共 55分)16(10 分)反应 FeH 2SO4

15、=FeSO4H 2的能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1)该反应为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2)若要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加快,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填序号)。A改铁片为铁粉B改稀硫酸为 98%的浓硫酸C升高温度(3)若将上述反应设计成原电池,铜为原电池某一极材料,则铜为_(填“正”或“负”)极。铜片上的现象为_,7该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外电路中电子由_极(填“正”或“负” ,下同)向_极移动。解析:(1)据能量变化图像可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2)增大固体的表面积或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适当增大浓度反应速率也增大,但 98%的浓硫酸能使铁钝化。(3)该反应中铁是还原剂,作负极,比铁活泼性差的铜应

16、作正极。铜片上,氢离子得到电子,反应是2H 2e =H2,外电路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答案:(1)放热 (2)AC(3)正 产生无色气泡 2H 2e =H2 负 正17(12 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将 A、B、C、D、E 五种短周期元素的主要化合价与原子半径处理后的数据(数据原子半径 102 nm,图中单位略)表示如下。12分析上述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C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2)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 A的氢化物的电子式为_;用化学方程式证明 A、B 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_。(3)已知 1 mol单质 A所含的电子为 24 mol,则单质 A的化学式为_

17、。(4)用电子式表示 A与 E形成化合物的过程:_。(5)A、B、D、E 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用离子符号表示)。解析:根据 A、B、C、D、E 五种短周期元素的主要化合价与处理后的原子半径关系图,可确定 B是硫元素,A 是氧元素,C 是铍元素,D 是铝元素,E 是镁元素。答案:(1)第二周期第A 族 (2)H 2SO4 2H 2S3O 22SO22H 2O (3)O 3= = = = =点 燃 (4) Mg 2(5)S2 O 2 Mg 2 Al 318(11 分)在生活中,需要对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进行研究,以便控制化学反应。8.某实验小组以 H2O2分解为例

18、,研究浓度、催化剂、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按照如下方案完成实验。项目 反应物 催化剂 温度 10 mL 10%H2O2溶液 无 25 10 mL 20%H2O2溶液 无 25 10 mL 20%H2O2溶液 无 40 10 mL 20%H2O2溶液1 2滴0.1 molL1FeCl3溶液40 通过实验得到氧气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代表实验的图示是_。(2)对比实验和的目的是_。(3)通过上面对比实验,所得的实验结论是_。.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 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1 mol N2和 3 mol 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 2(g)3 H2(g) 2NH3(

19、g),测得其中 N2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4)从开始反应到 t2时刻,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5)在 t3时刻,氢气的转化率为_。解析:(1)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使用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实验中双氧水浓度最小,没有使用催化剂,温度为 25 ,则在实验中反应速率最小,图中斜率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则代表实验的为。(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实验中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相同,而实验使用了催化剂,所以对比实验和的目的是研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3)根据实验可知,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加快;根据实验可知,升高反应温度,反应速率加快;根据实验可知,使用催

20、化剂,反应速率加快,所以通过上面对比实验,所得的实验结论是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升高温度或加入催化剂,9化学反应速率均加快。(4)根据图象可知, t2时刻氮气的物质的量为 0.50 mol,氮气的浓度变化为 c(N2)(10.5)20.25 molL1 ,从开始反应到 t2时刻,氮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v(N2)0.25 molL1 t2 min molL1 min1 ,根据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可知,氨气的0.25t2平均反应速率为 v(NH3)2 v(N2)2 molL1 min1 molL1 min1 。0.25t2 0.5t2(5)在 t3时刻氮气的物质的量为 0.25 mol,反应消

21、耗的氮气的物质的量为 1 mol0.25 mol0.75 mol,根据反应 N2(g)3H 2(g) 2NH3(g)可知,反应消耗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 0.75 mol32.25 mol,在 t3时刻,氢气的转化率为 2.25 mol3 mol100%75%。答案:(1) (2)研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3)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升高温度或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均加快(4) molL1 min1 (5)75%0.5t219(10 分)乙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由乙醇为原料衍生出的部分化工产品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A的结构简式为_。(2)B的化学名称是_。(3)由乙醇生成 C

22、的反应类型为_。(4)E是一种常见的塑料,其化学名称是_。(5)由乙醇生成 F的化学方程式为_。解析:(1)根据 A的分子式,结合 A由乙醇氧化得到可知 A为乙酸;(2)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得到乙酸乙酯;(3)乙醇与 C的分子式比较可知,乙醇分子中的 1个 H原子被取代,所以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4)E 的单体为 D,根据 D的分子式,可知 D为氯乙烯,所以 E为聚氯乙烯;(5)乙醇在浓硫酸作催化剂、170 时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和水。答案:(1)CH 3COOH (2)乙酸乙酯 (3)取代反应 (4)聚氯乙烯10(5)CH3CH2OH CH2CH 2H 2O 170 浓 硫 酸20(12

23、分)海水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和溴的过程如下:(1)请列举海水淡化的两种方法:_、_。(2)步骤中已获得 Br2,步骤中又将 Br2还原为 Br ,其目的是_。(3)步骤用 SO2水溶液吸收 Br2,吸收率可达 95%,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4)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了解从工业溴中提纯溴的方法,查阅了有关资料知:Br2的沸点为 59 ,微溶于水,有毒并有强腐蚀性。他们参观生产过程后,画了如下装置简图:请你参与分析讨论:图中仪器 B的名称是_;整套实验装置中仪器连接均不能用橡胶塞和橡胶管,其原因是_;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要达到提纯溴的目的,操作中如何控制关键条件?_。答案:(1)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及其他合理答案中的任意两种 (2)富集溴元素(3)Br2SO 22H 2O=4H SO 2Br 24(4)冷凝管 Br 2腐蚀橡胶控制温度计 b的温度,并收集 59 的馏分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BS ISO 10651-5-2008 Lung ventilators for medical use -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basic safety and essential performance - Gas-powered emergency resuscitators《医用肺呼吸器 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的特殊要.pdf BS ISO 10651-5-2008 Lung ventilators for medical use -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basic safety and essential performance - Gas-powered emergency resuscitators《医用肺呼吸器 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的特殊要.pdf
  • BS ISO 10653-1996 Light-gauge metal containers - Round open-top cans - Cans defined by their nominal gross lidded capacities《小型量规金属容器 圆形顶部开口罐 由标称加盖总容量定义的罐》.pdf BS ISO 10653-1996 Light-gauge metal containers - Round open-top cans - Cans defined by their nominal gross lidded capacities《小型量规金属容器 圆形顶部开口罐 由标称加盖总容量定义的罐》.pdf
  • BS ISO 10654-1995 Light gauge metal containers - Round open-top cans - Cans for liquid products with added gas defined by their nominal filling volumes《小型量规金属容器 圆形顶部开口罐 由标称灌装容量定义的加.pdf BS ISO 10654-1995 Light gauge metal containers - Round open-top cans - Cans for liquid products with added gas defined by their nominal filling volumes《小型量规金属容器 圆形顶部开口罐 由标称灌装容量定义的加.pdf
  • BS ISO 10656-2016 Resistance welding equipment Transformers Integrated transformers for welding guns《电阻焊设备 变压器 焊枪用集成变压器》.pdf BS ISO 10656-2016 Resistance welding equipment Transformers Integrated transformers for welding guns《电阻焊设备 变压器 焊枪用集成变压器》.pdf
  • BS ISO 10663-2012 Hexagon nuts with flange style 2 Fine pitch thread《2型六角法兰面螺母 细牙螺纹》.pdf BS ISO 10663-2012 Hexagon nuts with flange style 2 Fine pitch thread《2型六角法兰面螺母 细牙螺纹》.pdf
  • BS ISO 10667-1-2011 Assessment service delivery Procedures and methods to assess people in work and organizational settings Requirements for the client《评估服务交付 工作和组织建立过程中人员评估的程序和方法》.pdf BS ISO 10667-1-2011 Assessment service delivery Procedures and methods to assess people in work and organizational settings Requirements for the client《评估服务交付 工作和组织建立过程中人员评估的程序和方法》.pdf
  • BS ISO 10667-2-2011 Assessment service delivery Procedures and methods to assess people in work and organizational settings Requirements for service providers《评估服务交付 工作和机构建立过程中人员评估.pdf BS ISO 10667-2-2011 Assessment service delivery Procedures and methods to assess people in work and organizational settings Requirements for service providers《评估服务交付 工作和机构建立过程中人员评估.pdf
  • BS ISO 10668-2010 Brand valuation Requirements for monetary brand valuation《品牌价值 货币化品牌价值的要求》.pdf BS ISO 10668-2010 Brand valuation Requirements for monetary brand valuation《品牌价值 货币化品牌价值的要求》.pdf
  • BS ISO 10676-2011 Fine ceramics (advanced ceramics advanced technical ceramics) Test method for water purification performance of semiconducting photocatalytic materials by measure.pdf BS ISO 10676-2011 Fine ceramics (advanced ceramics advanced technical ceramics) Test method for water purification performance of semiconducting photocatalytic materials by measure.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