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新探究大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单元过关检测(含2019届新题,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1094659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新探究大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单元过关检测(含2019届新题,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探究大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单元过关检测(含2019届新题,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探究大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单元过关检测(含2019届新题,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探究大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单元过关检测(含2019届新题,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探究大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单元过关检测(含2019届新题,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单元过关检测(时间:45 分钟,分值:85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2019唐山期末)海国图志原本是为了打开中国人的眼睛,是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初级启蒙读物,但却被当时的中国拒绝,无意中启蒙了日本人,对明治维新起到催化作用。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富国强兵道路,反过来一次次侵略中国。 海国图志在中日不同的命运,从根本上反映了两国( )A对外开放的程度 B思想解放的尺度C社会转型的难度 D政治改革的力度解析:选 C。根据题意, 海国图志在中日不同的命运体现了中日在对外开放、思想解放、政治改革等方面均存在差别,社会转型包括前面三项,故选 C 项。2(201

2、9合肥模拟)下图为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刊行译书分类示意图。它主要表明当时( )A翻译的书籍类型多种多样 B向西方学习思潮开始兴起C学习西方更注重实用技术 D社会科学思想于中国无益解析:选 C。据图中“工艺、制造,军事,医学,矿冶,机械、工程”等及其分别所占比重,并结合所学可知译书主要集中在自然科学领域,表明学习西方注重实用科技,故C 项正确。3(2019宁波十校联考)有史学家评论道:“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 ”此观点强调了“中体西用”( )A是理想的救国方案 B容纳资本主义的新文化C符合当时的国情 D充斥封

3、建主义的旧文化解析:选 C。由材料信息可知,在当时封建主义文化居主体的情况下, “中体西用”主张便于引进西方技术与文化,因而是符合当时中国国情的主张,故 C 项正确。4(2019天门质检)梁启超说:“舍西学而言中学者,其中学必为无用;舍中学而言西学者,其西学必为无本。无用无本,皆不足以治天下。 ”由此看,他主张( )2A变法才是治国之本 B西学乃为强国之路C中西文化地位平等 D中体西用缺一不可解析:选 D。材料中是强调体用之间的关系,不是变法问题,故 A 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对学习西学的态度,强调中学西学并重,不是强调西学的作用,故 B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对中西文化的地位的认识,故 C 项错误

4、;根据材料可知,梁启超主张中学西学并重,不能偏废,故 D 项正确。5(2019重庆模拟)1896 年梁启超所著波兰灭亡记刊行,1898 年 6 月康有为进呈光绪帝波兰分灭记 ,他们都指出波兰非但亡于俄、奥等国的瓜分,更是由于“内政不修,积弱滋甚”以及守旧权贵“诋诽攻击”新政新法。其意在( )A揭露列强瓜分图谋 B打击顽固守旧势力C激发改革图强意识 D培养国人世界视野解析:选 C。康有为、梁启超认为波兰由于“内政不修,积弱滋甚”亡国,以此激发光绪帝改革图强意识,故 C 项正确;A、B、D 项均不是材料主旨,排除。61897 年 10 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 ,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

5、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 )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B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D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解析:选 B。材料中“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 “派员到各地采访”等信息说明维新派的目的是传播国内外新思想和新消息,故 B 项正确。7(2019合肥模拟)1919 年 10 月,沈仲九在五四运动的回顾中指出:“前清时候的学生也有做革命事业的,但他们都是离了学生的地位,而且是个人行动的,若用学生的资格,大家联合起来,去做关系国家社会的事业,是没有的。 ”这一变化主要缘

6、于( )A学生社会地位的提高 B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C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 D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增强解析:选 C。新文化运动使青年学生的民族民主意识极大增强,开始采取联合的方式去谋求国家独立与民族富强,故 C 项正确。8(2019全国卷“超级全能生”联考)李明海在偶然与理想:新文化运动的早夭中认为:以自由主义为灵魂的新文化运动,在不到 10 年的时间里,其社会思潮的主流地位就“早夭”给了“政党革命” 。由此可知( )A中国知识分子没有真正参透自由主义B十月革命的胜利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3C新文化运动暴露了诸多弊端D民主革命浪潮风起云涌解析:选 B。当新文化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之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

7、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与材料中“其社会思潮的主流地位就早夭给了政党革命 ”相符,故 B项正确。9(2019河北省“名校联盟”质量监测)1920 年 9 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中写道:“将来的社会,要使它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世界。 ”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A上海已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B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C中国工人阶级即将登上政治舞台D中国工人阶级认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解析:选 B。 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只是一篇文章,能够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上海有所传播,但不能说明上海已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故 A 项错误;根据

8、“工人的社会” “工人的中国” “工人的世界”可知,当时的工人运动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故 B 项正确;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故 C 项错误;一个工人的宣言单纯强调工人阶级的作用,而没有认识到占中国人口多数的农民阶级的作用,说明工人阶级并没有认清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故 D 项错误。10(2019盐城期中)1924 年 11 月,孙中山以大元帅身份公布了工会条例 。下面是条例中的某些条款,这些规定( )A体现了三民主义的新发展B表明其政治立场发生根本改变C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兴起D背离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方向解析:选 A。1924 年 11 月,孙中山公布工会条例 ,

9、保护劳工权利,表明孙中山的思想实现了升华,由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故 A 项正确。11(2019北京海淀区期末)“日本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是强的,但其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人力、物力又不充足,国际形势又处于不利。中国反是”以上言论应出自( )A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 论联合政府4C 论持久战 D 新民主主义论解析:选 C。 论持久战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中国必将取得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材料中“日本的军力是强的,但其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人力、物力又不充足,国际形势又处于不利。中国反是”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基本规律即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故 C 项正确

10、。12(2019天津河北区质检)一位美国科学家指出,1960 年,中国的 25 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 90%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这一时期,中国工科毕业生数量大约是美国工科毕业生的 75%。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建成较完整的教育体系B教育深受计划经济影响C中美教育差距大大缩小D “科教兴国”战略初见成效解析:选 B。据材料可知 1960 年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这一时期培养的工科毕业生数量较多是为了满足我国工业建设的需要,故 B 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2 分,共 37 分)13(2019晋城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1、。材料一 康有为和梁启超并不直接从事引进西学的工作,而是努力创造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的文化。在甲午战后,新兴的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相比,力量还太弱小,它在政治上虽然有变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愿望和要求,却不敢也不能够同封建制度彻底决裂,康梁“新学”主要不是他们自己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独立创造出来,而是从西方引进来的,他们的认识还十分肤浅,因此不能不通过传统文化来为外来文化找到民族化的表达形式。在 19 世纪 6090 年代,中国社会西学传播的水平还比较低,输入的主要是“西艺” ,而很少“西政” ,以致“盖当时之人,绝不承认欧美人除能制造能操练之外,更有其他学问”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

12、国文化概论材料二 1918 年,陈独秀指出:文艺复兴以后的欧洲文明,虽然已胜过中国文明,不输入欧洲文化,固有的文明能保民族竟存于 20 世纪吗?在共和政体之下,提倡保存“国是”,当作何解?陈独秀在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中还断然主张:“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 ”摘编自李侃等著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梁“新学”有何特点并说明其成因。(12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康梁相比陈独秀对中西文化态度有何新变化,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13 分)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由材料一“不中不西、即中即西”得出中学与西

13、学结合。第5二小问成因,由材料一“新兴的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相比,力量还太弱小” “不是他们自己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独立创造出来,而是从西方引进来的” “他们的认识还十分肤浅,因此不能不通过传统文化来为外来文化找到民族化的表达形式”等信息得出。(2)第一小问变化,由材料一“不中不西、即中即西” 、材料二“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得出。第二小问评价,结合所学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作答。答案:(1)特点:中学与西学结合。成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薄弱;西学不断传入中国;中国社会对西方政治学说认识有限;保守观念依然浓厚;宣传维新思想的策略。(2)变化:全盘肯定西方文化,全盘否

14、定中国传统文化。评价:积极方面,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有利于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推动了中国社会思想解放和民族意识的觉醒;消极方面,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传承,也不利于有效吸收利用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14(2019上饶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曾经给中国带来重大的国际战略机遇期。中国在这三次机遇面前的表现是不同的,因而给自己造成的后果也各不相同:第一次是有条件抓住却没有觉察而错过,结果开始了全面落后于西方的历史;第二次是强烈意识到了机遇,并进行相当的努力,但中国没有把握关键重点而再次错失,其结果是中国在“千古变局”之下,不但进一步落后于西方,而

15、且还被近邻日本甩到后头;第三次机遇期到来时,中国最初的意识并不清晰,最终可谓把握了一半,仍然没有实现中国复兴的梦想。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第三次机遇期到来时中国把握了一半” 。(12 分)(要求:逻辑严密,史论结合)解析:首先,必须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即 20 世纪中期;其次,阐述近现代中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取得的瞩目成就;再次,论述新中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挫折;最后,分别分析这些成就以及挫折出现的原因。答案: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刚开始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长期侵略;旧中国统治阶级腐朽无能;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帝国主义国家长期敌视、封锁、包围,中国没有发展科技革命的和平环境,也缺乏正常的交流;受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影响;“左”倾思想泛滥,没有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教育发展经常受到冲击,科学技术失去了发展的好机会。表现:中国在“冷战”时期,较好地利用了美苏对峙这一重大的机会。中苏结盟,进行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初步建成了中国的工业体系;利用美苏对峙的机会,成功发展了自己的核力量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在 20 世纪 70 年代又与美国改善关系,开始利用美国和西方的资金、技术和市场来发展中国的力量。到“冷战”结束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多极化趋势中一支重要的力量。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