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浙江省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 2017-2018 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 9 月月考试卷(满分 100 分,含书写 3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3 分)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 分)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 fi 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 sng 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 盘得平的, 除下帽来,油光可jin ,宛如小姑娘的发 j 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2古诗文名句默写。 (8 分)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江入大荒流。 (
2、李白渡荆门送别 ) ?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 )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鸟儿的活动描绘西湖上初春美景的诗句是 ,。使至塞上中有一联从形、色的角度出神入化的描绘了边塞之地苍凉而又雄浑壮阔的景象,被誉为“独绝千古” 。这两句诗是 , 。3名著阅读。 (3 分) 红星照耀中国 又名 ,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 1936 年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 (填地名)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先后被译为二十多
3、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 (2 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 (12分)A、国民革命军北伐 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 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4给下列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 25 字) 。 (2 分)据兰州日报报道 (首席记者 杨贵智 记者 耿睿 文/图)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 70 周年来临之际,由兰州日报社主办、省文联、兰州军区将军书画院协办的“纪念抗战胜利,怀念抗战老兵”书画笔会在兰州日报社举行。来自全省书画名家及兰州军区将军书画院的近 2
4、0 名书画名家齐聚一起,挥毫沷墨,以纪念 70 年前这一重大历史时刻。5.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 (6 分) (1) 略无阙处( ) (2)或王命急宣( ) (3) 晓雾将歇( )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 (5)互相轩邈( ) (6)鸢飞戾天( )二、现代文阅读 (24 分) 炸 豆 1阿 慧天上是金黄的太阳,地上是金黄的豆田。数千亩黄豆在豫东平原成熟,没有遮拦的那种黄,每一片豆叶都似纯金的。露水一夜间打落金片似的豆叶,豆叶就在豆棵 2下打了卷、褪了色。那叶面的金色被太阳光收了,凝固在豆荚里,黄豆就黄得耀眼了。农人们在豆地南头儿占好自己的田垄,就像运动员占好自己的跑道,人和镰刀都
5、酝酿着黏稠的梦。掉光了叶子的豆棵、豆荚如紧密的鞭炮,从头坠到根,蓄意沉甸甸地爆裂。镰刀反射太阳的光芒,豆棵在农人的脚边齐齐倒下。割掉豆棵的田地,灰秃秃一片平坦。两个女娃从村子走进田地,黄衣的是姐姐,红衣的是妹妹,慵懒的土地就有了色彩和灵动。姐妹俩一进豆地就低头寻找,找到一粒黄豆就放进搪瓷茶缸,叮当响了一声,叮当又响一声,小姐俩在豆的音乐里喜悦。黄豆吸饱了晨露和潮湿的地气,胖胖地躺在那里,乖得如睡着的小娃娃。小姐妹爱惜地把它们捡起,粒粒裹带女娃的牵挂。奶奶患了严重的3眼疾,眼睛红肿成一条细缝。夜夜枕边有炸豆的声响,奶奶似闻到黄豆的醇香。奶奶说:“有碗豆芽汤喝,该多好啊!”可是,豆还没有脱粒归仓。
6、小姐俩就端起茶缸来到豆地,眼见各自茶缸里的豆粒,像太阳一样越升越高。突然,小妹锐利地一声尖叫,茶缸咚地掉在地上,豆粒惊恐地蹦跳,纷纷逃入草叶。一条蛇盘成腐败豆叶的颜色,小妹懵懂地扒醒它幽暗的梦。那蛇迅速伸展阴冷的身子,曲曲弯弯去追红衣小妹。小妹惊梦般逃向地头,那里有棵高大的苦楝树。小姐姐扭头发现小妹的危险,她大叫着追蛇。蛇昂起尖脑袋,麻花着软身子,追逐妹妹,小妹惊叫得不成样子,田野的空气忍不住战栗。小姐姐举起茶缸砸向蛇头,蛇疼得一抽,辨不清方向,冲向路边水沟。小姐妹背靠苦楝树,小脸儿如苦楝果般白白黄黄。镰刀割去粗硬的豆棵,留下钉子似的斜尖儿。斜尖穿透小姐妹单薄的布鞋底,扎破她们白嫩的脚板。麻麻
7、扎扎的细小伤口渗着丝丝鲜红的血。小姐姐把树下的尘土,拢起一个温软的小丘,姐妹俩的伤脚埋进面粉似的细土。带着太阳温度的细土暖洋洋地抚慰了伤痛,小妹的泪水,在柔嫩的小脸上,渐渐干成两道白印。小姐姐蹒跚地找到搪瓷茶缸,沿着蛇追赶的布满豆茬的路,她把散落的黄豆重新拾进茶缸。姐妹俩回家的脚步歪歪扭扭。拾来的豆粒,被小姐俩放进黑瓦盆,倒上清水,蒙上毛巾,她们像大人一样端坐,等待豆的长大。夜晚,姐俩坐在眼疾奶奶的床边,更像两个大人了,她们在黄豆成熟的季节里长大。瓦盆里的豆发了牙,一根根白嫩嫩的豆芽,顶着黄澄澄的大脑袋,咧嘴朝小姐俩憨笑。那天,奶奶喝了三碗乳白、滚烫的豆芽汤,舒坦坦地睡了一天又一夜。醒来时,奶
8、奶红肿的双眼消了不少肿,模糊的血丝消退了。眼清目明的奶奶,掀开盖着白毛巾的瓦盆,豆芽又长胖长高了。只是有些奇怪,有些豆芽,头上顶着透明的小白帽,有些呢,却戴着油亮亮的小绿帽。小妹在黄豆芽瓦盆里,悄悄撒了一小把绿豆,那豆芽就黄黄绿绿的了。(选自 2016 年 8 月 23 日人民日报 ,有删改)注:1炸豆:指豆类作物成熟时,豆荚自行爆裂。2豆棵:指豆类作物的秸秆。 6.阅读全文,填写下面表格。 (2 分)4小姐妹在拾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解决困难的方法小姐妹被蛇追赶 (1)(2) 用细土抚慰伤痛7.从修辞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3 分)黄豆吸饱了晨露和潮湿的地气,胖胖地躺在那里,乖得如睡着的
9、小娃娃。8.小姐妹“在黄豆成熟的季节里长大” ,联系全文,说说她们的“长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4 分)9.本文为什么以“炸豆”为标题?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3 分)傅 雷杨 绛说起傅雷,总不免说到他的严肃。 傅雷的严肃确是严肃到十分,表现了一个地道的傅雷。他自己可以笑,他的笑脸只许朋友看。在他的孩子面前,他是个不折不扣的严父。阿聪、阿敏那时候还是一对小顽童,只想赖在客厅里听大人说话。大人说的话,也许孩子不宜听,因为他们理解不同。傅雷严格禁止他们旁听。有一次,客厅里谈得热闹,阵阵笑声,傅雷自己也正笑得高兴。忽然他灵机一动,蹑足走到通往楼梯的门旁,把门一开。只见门后的哥哥弟弟背着脸并坐
10、在门槛后面的台阶上,正缩着脖子笑呢。傅雷一声呵斥,两孩子在咚咚一阵凌乱的脚步声里逃跑上楼。梅馥也赶了上去。在傅雷前,她是抢先去责骂儿子;在儿子前,她却是挡了爸爸的盛怒,自已温言告诫。等他们回来,客厅里渐渐回复了当初的气氛。但过了一会,在笑声中,傅雷又突然过去开那扇门,阿聪、阿敏依然鬼头鬼脑并坐原处偷听。这回傅雷可冒火了,梅馥也起不了中和作用。只听傅雷厉声呵喝,夹着梅馥的调解和责怪;一个孩子想是哭了,另一个还想为自己辩白。我们谁也不敢劝一声,只装作不闻不知,坐着扯谈。傅雷回客厅来,脸都气青了。梅馥抱歉地为客人换上热茶,大家又坐了一会儿辞出,不免叹口气:“唉,傅雷就是这样!” 有人说傅雷“孤傲如云
11、间鹤” ;傅雷却不止一次在钟书和我面前自比为“墙洞里的小5老鼠”是否因为莫罗阿曾把伏尔泰比作“一头躲在窟中的野兔”呢?傅雷的自比,乍听未免滑稽。梅馥称傅雷为“老傅” ;我回家常和钟书研究:那是“老傅”还是“老虎” ,因为据他们的乡音, “傅”和“虎”没有分别,而我觉得傅雷在家里有点儿老虎似的。他却自比为“小老鼠”!但傅雷这话不是矫情,也不是谦虚。我想他只是道出了自己真实心情。他对所有的朋友都一片至诚。但众多的朋友里,难免夹着些不够朋友的人。误会、偏见、忌妒、骄矜,会造成人事上无数矛盾和倾轧。傅雷曾告诉我们,某某“朋友”昨天还在他家吃饭,今天却在报纸上骂他。这种事不止一遭。傅雷讲起的时候,虽然眼
12、睛里带些气愤,嘴角上挂着讥诮,总不免感叹人心叵测、世情险恶,觉得自己老实得可怜,孤弱得无以自卫。他满头棱角,动不动会触犯人;又加脾气急躁,止不住要冲撞人。他知道自己不善在世途上圆转周旋,他可以安身的“洞穴” ,只是自己的书斋;他也像老鼠那样,只在洞口窥望外面的大世界。他并不像天上的鹤,翘首云外,不屑顾视地下的泥淖。傅雷对国计民生念念不忘,可是他也许遵循刚第特的教训吧?只潜身书斋,做他的翻译工作。 傅雷爱吃硬饭。他的性格也像硬米粒儿那样僵硬、干爽;软和懦不是他的美德,他全让给梅馥了。朋友们爱说傅雷固执,可是我也看到他的固而不执,有时候竟是很随和的。他有事和钟书商量,尽管讨论得很热烈,他并不固执。
13、他和周煦良同志合办新语 ,尽管这种事钟书毫无经验,他也不摈弃外行的意见。他有些朋友(包括我们俩)批评他不让阿聪进学校会使孩子脱离群众,不善适应社会。傅雷从谏如流,就把阿聪送入中学读书。钟书建议他临什么字贴,他就临什么字贴;钟书忽然兴用草书抄笔记,他也高兴地学起十七贴来,并用草书抄稿子。 1954 年在北京召开翻译工作会议,傅雷未能到会,只提了一份书面意见,讨论翻译问题。讨论翻译,必须举出实例,才能说明问题。傅雷信手拈来,举出许多谬误的例句;他大概忘了例句都有主人。他显然也没料到这份意见书会大量印发给翻译者参考;他拈出例句,就好比挑出人家的错来示众了。这就触怒了许多人,都大骂傅雷狂傲;有一位老翻
14、译家竟气得大哭。平心说,把西方文字译成中文,至少也是一项极繁琐的工作。译者尽管认真仔细,也不免挂一漏万;译文里的谬语,好比猫狗身上的跳蚤,很难捉拿净尽。假如傅雷打头先挑自己的错作引子,或者挑自己几个错作陪,人家也许会心悦诚服。假如傅雷事先和朋友商谈一下,准会想得周到些。当时他和我们两地间隔,读到钟书责备他的信,气呼呼地对我们沉默了一段时间,但不久又回复书信来往。 傅雷的认真,也和他的严肃一样,常表现出一个十足地道的傅雷。有一次他称赞我的翻译。我不过偶尔翻译了一篇极短的散文,译得也并不好,所以我只当傅雷是照例敷衍,6也照例谦逊一句。傅雷怫然忍耐了一分钟,然后沉着脸发作道:“杨绛,你知道吗?我的称
15、赞是不容易的。 “我当时颇像顽童听到校长错误称赞,既不敢笑,也不敢指出他的错误。可是我实在很感激他对一个刚试笔翻译的人如此认真看待。而且只有自己虚怀若谷,才会过高地估计别人。10.作者刻画人物的手法多样,请以第段为例进行分析。 (3 分)_ 11.第段别人说傅雷“孤傲如云间鹤” ,作者回家常和钟书研究:他像老虎。而他自己却自比为而他自己却自比为“墙洞里的小老鼠” ,联系全文,谈谈为什么有如此之比?(3 分)_ _12.杨绛擅长通过一些生活琐事来展示人物性格,这在老王一文已有所见,请分条概述本文三段所写之事。 (3 分)_ 13.请根据全文概括傅雷的性格特点。 (3 分)_ 三、古诗文阅读 (1
16、3 分)(一) 【甲】秋词 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乙】山中 王勃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 山山黄叶飞。14.面对秋天的景色,两位作者的感受不同。请结合写景的诗句说说这两位诗人的心境有何不同?(4 分)(二)陶侃留客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7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而逵马仆甚多。侃母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卖得数斛米,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剉诸茬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逵曰:“路已远,君宜
17、还。 ”侃犹不反。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谈。 ”侃乃反。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顾荣诸人,大获美誉。 注释 酷贫:非常贫困。 范逵:人名。 举孝廉:被举荐为孝廉。室如悬磬:屋里就像挂着石磬一样。形容穷得什么也没有。悬:挂;磬:乐器,中空。下为二髲:剪下来做成两条假发。髲:假发。斫:用刀斧砍。剉:同“挫” ,割。茬:草垫。其:指代陶侃。 15.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 2 处。 (2 分)侃 母 语 侃 曰 汝 但 出 外 留 客 吾 自 为 计。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2 分)A. 郡范逵素知名(向来,一向) B遂设精食(摆上) C侃犹不反(反
18、悔) D悉割半为薪(柴,柴禾) 17翻译下面的句子。 (2 分)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18.陶母是一个怎样的人?试阐述理由。 (3 分)四、作文 (40 分)朱自清目睹父亲艰难攀爬月台的背影,感受到了父亲对自己的深爱;宗璞面对紫藤萝的繁华,感悟到了生命的勃发;当莫怀戚与妻子弯腰背起母亲与儿子,整个世界都在他们的心中荡漾。生活给了我们太多难以忘怀的“这一刻” ,那份甜美与温馨将永远镌刻在我们的心间。请以“这一刻”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写记叙文;不少于 600 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89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 9 月月考八年级普通班语文答案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
19、用(23 分)1 (4 分)绯 耸 鉴 髻2 (8 分) 芳草萋萋鹦鹉洲 山随平野尽 岂不罹凝寒 老骥伏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 (3 分)西行漫记 延安 D4.(2 分) “纪念抗战胜利,怀念抗战老兵”书画笔会在兰州举行5.(6 分)(1) 同“缺” ,空隙、缺口 (2)有时 (3) 消散 (4)欣赏、领悟 (5)向远处伸展 (6)至,到达二、现代文阅读 (24 分 ) 6.(2 分)(1)小姐姐大叫着追蛇,举起茶缸砸蛇头 (2)小姐妹被斜尖扎破脚板7.(3 分)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遗失在地里的黄豆”比作“小娃娃” ,并赋予黄豆“躺”这一人的行为
20、,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黄豆饱满的形状和惹人喜爱的情态,表现了小姐妹的喜悦之情。 (修辞 1 分,分析 2 分)8.(4 分)小姐妹到田地里拾黄豆来发豆芽,给患有眼疾的奶奶熬豆芽汤。浓浓的孝心体现了二人长大。小姐姐大叫着追蛇,举起茶缸砸蛇头,救危险中的小妹妹。临危不惧的品格表明她长大。姐妹俩用细土抚慰被斜尖扎破脚板带来的伤痛。丰富的生活经验表明她们长大。(答到其中二点即可得 4 分)9.(3 分)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奶奶想吃豆芽,小姐妹来到田地里拾黄豆,因为拾豆遇到蛇,脚又被扎破等等都是围绕着“炸豆”展开故事情节。炸豆又象征小姐妹的成长,小姐妹为给患有眼疾的奶奶熬豆芽汤拾黄豆,浓浓的孝心体现了二人长大
21、;姐姐临危不惧救危险中的小妹妹,细土抚慰被斜尖扎破脚板带来的伤痛,都体现了姐妹的成长。 “炸豆”为题目暗示了文章的主题。以此为题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根据答题语言质量酌情给分。 )10.(3 分)第段传神地刻画了傅雷的严肃。主要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神态来描写。通过梅馥的温和、维护,对比反衬傅雷的严肃。以小见大,用日常生活的小事来表现人物形象的高大,以表达对傅雷高贵人格的赞美。 (意对即可)1011.(3 分) “孤傲如云间鹤” ,是别人对傅雷做事严肃认真、不讲人情的误解;“像老虎” ,是杨绛觉得傅雷在家里对待孩子们过于严厉;自比为“墙洞里的小老鼠” ,是因为他对待朋友一片至诚,而有些朋
22、友却在“报纸上骂他” ,这让他感到 “世情险恶” ,自己“孤弱得无以自卫” ,又不善在社会上周旋,只能安身于书斋。12.(3 分)听从朋友的批评和建议。直言其他翻译家的错误。 称赞我的翻译13(3 分)为人严肃、认真;性格直率,脾气急躁;固而不执(随和) ;虚怀若谷。(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三、古诗文阅读 (13 分)14. (4 分)甲诗中以“白鹤直冲云霄”的壮美图景,抒写作者那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或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 。乙诗以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景象烘托了诗人内心的愁苦抒写了诗人旅途悲思。 (结合诗句 2 分,表达心境各 1 分。 )15 (2 分) 侃 母 语 侃 曰 / 汝 但
23、出 外 留 客 / 吾 自 为 计。 16.(2 分)C17. 第二天早晨,范逵告辞,陶侃送了一程又一程,快要送到百里左右。18. (3 分)陶母是一个重视友情,重视功名,有主见、敢担当的人;也是一个疼爱孩子、理解孩子、支持孩子的人。理由:当孩子想款待朋友,却因家庭贫困受到难为时,陶母竭尽家庭所有满足孩子的愿望。 (分析 2 分,理由 1 分)附译文: 陶侃年少时就有大志,家境却非常贫寒,和母亲湛氏住在一起。同郡人范逵一向很有名望,被举荐为孝廉,有一次想要投宿到陶侃家。当时,冰雪满地已经多日了,陶侃家一无所有,可是范逵车马仆从很多。陶侃的母亲湛氏对陶侃说:“你只管到外面留下客人,我自己来想办法。 ”湛氏头发很长,拖到地上,她剪下来做成两条假发,卖头发得的钱换到几斗米。又把支撑屋的柱子都砍下一半来做柴烧,把草垫子都剁了做草料喂马。到傍晚,便摆上了精美的饮食,随从的人都得到很好的照顾。范逵既赞赏陶侃的才智和口才,又对他的盛情款待深感愧疚。第二天早晨,范逵告辞,陶侃送了一程又一程,快要送到百里左右。范逵说:“路已经走得很远了,您该回去了。 ”陶侃还是不肯回去。范逵说:“你该回去了。我到了京都洛阳,一定给你美言一番。 ”陶侃这才回去。范逵到了洛阳,就在羊晫、顾荣等人面前称赞陶侃,使他广泛地得到了好名声。11四、作文 (40 分)参考中考评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