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西安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文科)试题(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6 题,每小题 1.5 分,共 54 分)1、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这段话体现的是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2、古代中国某位思想家说:“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下列言论与之有相通之处的是A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 “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C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D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3、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分
2、析百家争鸣兴起的原因时说:“惟其社会上有此种新集体之风起云涌,才能与当时正趋没落之贵族阶级接步代起”其中“新集体”主要是指A.诸侯 B卿 C士 D商人4、董仲舒认为孔子著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5、他以从众、从俗的原则修改孔子推崇的礼仪,不仅在思想领域,而且在行为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葛兆光先生也说:“正是这种将儒学原则世俗化、生活化的努力,保
3、证了理学所确立的原则,真正深入了社会。 ”文中所指的“他”是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黄宗羲6、唐末五代,对关羽的信仰主要限于民间。宋以后,皇室封关羽为王,立庙祭祀,与宋对峙的金朝也下令重修关庙,关羽神灵的社会地位迅速提高。这反映出A. 时代精神与儒家思想的结合 B. 小说繁荣促进关羽形象普及C. 理学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D. 民族融合推动了民间信仰变革7、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学校系统,它表明层级 中央 郡国 县 乡 聚官学 太常太学 学 校 庠 序私学 精舍书馆A. 完整的教育体系逐渐形成 B. 进入官学成为入仕唯一途径C. 儒学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 D. 官学垄断教育局面开始打破
4、28、孟子说“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北宋司马光作疑孟,批评孟子的说法“非忠厚之道”。南宋理学家胡宏则认为孟子的主张是以天地之理为依据的,臣对于君主特定的“感”作出特定的“应”,是完全合理的。这说明南宋理学A与北宋理学存在本质区别 B强调君臣之间的平等关系C维护了传统儒学的正当性 D有一定的反专制民主色彩9、张岱年教授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欧洲 17、18 世纪也产生了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二者的共同之处不包括 A. 都否定了传统主流思想文化B. 都是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因素发展的产物C. 都对此后的近代民主革命产生了影
5、响D. 都体现出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10、明代中后期,大部分图书采用注释和注音的编写方式。如唐书志传一书中“尔兄日前饮酒至酣” ,编者对“饮酒至酣”作了注释:“半醉也” ;详刑公案一书中“事系无辜不究” ,编者对“辜”的读音做了注释:“辜音孤” 。这反映出当时A学术思想适应了时代转型 B文化发展呈现大众化趋势C科举改革影响了书籍出版 D商业发展冲击了学校教育11、中国古代天文学认为天是一个有意志和情感的、至高无上的存在者,以某种神秘的方式与地上的人事发生关联,于是了解天象、破解天意成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这一倾向导致古代天文学的发展A.缺失探究天体运行规律的科学精神B.专注于对“天时” 、 “农
6、时”的关注C.崇拜上天忽视自然而极具神秘色彩D.为专制政治服务与生产实际相脱离12、王韬的弢园文录外编中记载:“朝廷有兵刑礼乐赏罚诸大政,必集众于上下议院,君可而民否不能行,民可而君否亦不能行;必君民意见相同,而后可颁之于远近。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这表明王韬A准确反映了英国议会的职权 B揭示了君主立宪制的本质C仍受古代民本思想影响 D深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13、 “他所宣传的既不是完全准确的中国传统社会学说和政治思想,也不是纯粹的西方近代政治学说,而是经过深入而独特的思考,按照现实政治斗争的需要加以改造而形成的理论社会政治价值远远高于学术价值。
7、”材料中的“理论”是指A洋务派的中学西体思想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C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 D陈独秀的民主科学思想14、某当代学者在评价中国近代思想界的一位里程碑式巨人时,用了如下小标题。这位“思想巨人”有可能是一 以西方天赋人权抨击封建专制主义二 以西方进化论为变法之理论基础3三 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振兴国家之根本A魏源 B严复 C陈独秀 D孙中山15、陈登原在中国文化史中说:由鸦片战争,以至于庚子事变之六十年间,国人之对外态度:首为昧外,次为畏外,继为媚外。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主动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B.理性认识西方先进文明C.西学东渐导致认识误区 D.民族屈辱造成心理落差16、梁启超
8、认为:欲解决社会问题者,当以解决资本问题为第一义,以解决土地问题为第二义。资本若不收归国有,只以土地收归国有,其结果必南辕北辙。这说明梁启超A. 强调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重要性 B. 主张逐一解决社会问题C. 其主张与“平均地权”有一致性 D. 明确反对进行社会革命17、史家在评论近代历史事件时指出“以所谓礼教侍奉权力,是孔子的发明,向来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有之才得以区别于周边野蛮人,如今却因为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而被当成糟粕来排斥。这真是一百八十度的转变,是前所未有之事。 ”以上评价针对的历史事件是A. 维新变法 B. 辛亥革命C. 新文化运动 D. 国民革命18、梁启超、唐才常等在要求学生“熟读噩
9、梦 明夷待访录 日知录等书”之后,与学生共同研习时“发挥民主民权之说而引申其绪,以启发思想” 。这一做法意在A革除传统儒学教育的弊端 B弘扬明末清初的民权思想C增强学生的政治民主认知 D培养学生的民主革命精神19、1893 年,驻外公使薛福成在出使日记中写道:“总理衙门大臣萃毕生之全力以经理交涉事务者,殆鲜其人。或以官高挂名,或以浅尝自喜;或骤出骤入,听其自然。一闻海国图志 瀛寰志略两书之名,尚有色然以惊者。 ”这主要反映了 A中外交涉事务的减少 B顽固派对洋务的抵制 C立宪思想传播的困境 D洋务专业人才的匮乏20、毛泽东说:“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
10、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已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 ”他强调湖南暴动“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 ”这一政治主张的提出说明了A. 救国救民道路新思想萌发 B. 农民问题依然为革命重心C. 城市中心论从此无人问津 D.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已完善21、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早期以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主义为主要内容,辛亥革命后以反对帝国主义,追求中华民族独立为核心, “五四”运动以后则以“济弱扶倾” ,支持全世界弱小民族独立为目标。这说明孙中山的民族主义A始终围绕着民族独立的主题进行着B是随着民主革命的发展不断丰富的C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根本目标D把反对封建专制和民族独立相对立22、 “抗战以来,全
11、国人民有一种欣欣向荣的气象,大家以为有了出路,愁眉锁眼的姿态为之一扫。但是近来的妥协空气,反共声浪,忽又甚嚣尘上,又把全国人民打入闷葫芦里了。4特别是文化人和青年学生,感觉锐敏,首当其冲。于是怎么办,中国向何处去,又成为问题了。 ”为此,毛泽东发表了A.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新民主主义论C. 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十大关系 23、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我国提出改革劳动人事制度,各单位招工必须首先从各种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中择优录取充分发拥现有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的潜力,扩大招生,并有计划地将一批普通高中改为职业高中。这主要是为了A配合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 B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C
12、. 推进教育形式现代化进程 D. 适应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需求24、在 1992 年“南方谈话”中,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 ”这段话体现了邓小平怎样的思想A.“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B.“摸着石头过河”C.“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25、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
13、学艺术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26、古希腊和中国分别爆发了人类思想上的“造山运动” ,下面是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著名的观点或名言:国别 人物 观点或名言 国别 人物 观点或名言亚里士多德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孔子 “仁者爱人” 、 “克己复礼”普罗塔哥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孟子 人之初,性本善希腊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中国荀子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从上述材料反映出古希腊思想家和中国思想家的共同点是A都重视对客观世界的研究 B都重视对人和自然的研究C都重视对事物评价标准的研究 D都重视对人类自身或人性的研究27、春秋战国时代的名
14、家代表人之一的公孙龙,有一天骑着一匹白马要进城,该城门的看守官说,依照规定马不可以进城。于是公孙龙就开始他的论证“白马非马” ,最后他说服了守城官,于是就骑着他的(不是马的)白马进城了。下列古希腊哲学家中和公孙龙风格类似的是A泰勒斯 B普罗塔哥拉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28、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明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 ”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5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29、16 世纪,一些
15、教师和教育思想家发表“新教育”的论著。主张教育所要培养的主要不再是僧侣和神职人员,而是政治、文艺、商业等方面的活动家和冒险家,他们力主培养身心健康、知识广博、多才多艺的新人。这反映出A教育摆脱了天主教束缚 B启蒙思想推动教育改革C. 人文主义影响教育理念 D. 宗教改革思想深入人心 30、路德认为 :在人间有三种基本秩序是不可侵犯的,分别是政府、教会和家庭。政府必须掌握在诸侯和贵族手里;家庭必须对政府服从;教会分为“不可见的教会”和“可见的教会” ,前者存在于天国之中和信仰者的心灵之中,后者存在于人间,应归世俗政府管理。路德的上述观点A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B确立了“教随国定”原则C有利于民族
16、国家的建立 D强调信仰上帝即可得救31、伏尔泰指出:“自然法面前人人生而平等,这最自然不过;然而从各种实际出发,现实又是荒诞不经的事实上的不平等。这种事实上的不平等,使得个人享有自由的能力或权力不同,进而使得自由是有差别而非同等的。 ”这表明伏尔泰A违背了理性主义精神 B否定了天赋人权学说C不反对封建特权等级 D认为自由是不平等的32、1777 年出版的百科全书由哲学家狄德罗、数学家达郎贝尔、博物学家布丰、政论家卢梭和孟德斯鸠等共同参与编撰。他们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地整理,再以通俗的方式介绍给公众。这体现了A. 自然科学逐渐摆脱神学束缚 B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的融合C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结合 D科普
17、教育与科学救国的统一33、有人认为,西方先哲们在人类社会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的思想集中体现为A三权分立 B社会契约论 C天赋人权 D人民主权34、1903 年,有国人周游欧洲,记下某国见闻:“虽工业不闻于世界,而已骏骏(迅疾)乎商业时代矣”;朝廷“欲使人迷信宗教而不复生行政改良之思想”,对“足开启民智”的小说“禁之甚严”。符合此特征的国家是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德国35、宋代以后的观世音菩萨画像端庄,没有妩媚、妖烧的性感。圣母玛利亚的形象不乏仁慈,有丰满妇女的
18、皮肤和体型,而观世音菩萨的身体被深深埋藏在衣服里。材料主要反映了A艺术形式植根于思想传统之中 B中西方宗教信仰体系的差异性C中国绘画内敛含蓄,凸显人性 D西方绘画自由洒脱,强调意境36、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时说:“两千多年来阻碍物理学进步的一个信念是,6运动是由外物的作用引起的,在量上可以由该外物所保持的速度来衡量,而方向则决定于该速度的方向。 ”率先打破这一“信念”的科学家是A伽利略 B牛顿 C爱因斯坦 D普朗克二、材料解析题(共 3 题,37 题 14 分,38 题 12 分,39 题 20 分,共 46 分)37、启蒙运动发生在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最初产生在英国,而后发展到法
19、国、德国与俄国,此外,荷兰、比利时等国也有波及,启蒙运动的影响巨大。 (14 分)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材料二 关于启蒙运动的研究成为后世很多学者的学术追求,如下表书目:书 名 作 者 出版社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 熊月之 上海人民出版社文艺复兴时期的人 加林 三联书店法国革命论 柏克 商务印书馆材料三 16 至 17 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
20、,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 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 18 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 (4 分)在材料二书目中选取一部作为研究启蒙运动的史料,你倾向于选择哪一部?说出你的理由。(2 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时代背景,分别从中国与欧洲角度分析明清时期的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
21、阶级国家蓝图的原因。 (8 分)38、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2 分)白鹿洞书院创于南唐,因朱熹和陆九渊在此讲学而得盛名,成为宋末至清初数百年中国重要文化摇篮之一。雅典学院是古希腊柏拉图创办的讲学机构,被称为欧洲的第一所大7学,画面正中柏拉图和他的弟子亚里士多德正针锋相对的辫论,围绕着倾听两位哲人争论的是为数众多的各派古希腊知名学者。问题:比较图 11、图 12,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两项图片中所反映的学术活动的信息并分别作相关说明。 (提示:至少两点,但总分不超过 12 分)39、进入近代以来,中学与西学、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斗争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 分)材料
22、1:从“夷务”到“洋务”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 ,周围各国如“夷” ,即未开化的野人,必须向中国臣服。资本主义列强刚刚闯进中国时,中国沿用了“夷”的称呼,如“英夷” “法夷”等。推而广之,凡是和外国事务有关的交涉,也统统称为“夷务” 。19 世纪 60 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 “泰西各国”的对称, “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 。材料 2:从“淫巧”到“长技”鸦片战争以前,人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多半投以鄙视的目光,当时一般人视之为“奇技淫巧” ,皆“耻言西学,有谈者则诋为汉奸,不齿士类” 。19 世纪 40 年代60 年代,先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尽转外
23、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 ,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材料 3:从“臣民”到“国民”19 世纪的报刊、揭帖中,对民众多以“臣民” “子民”相称。进入 20 世纪, “国民”8“权力”话语逐渐取代了“臣民” “子民”话语。中华文明史(1)依据材料一分析清政府的世界意识和外交理念发生了什么变化。(4 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相关知识,分析促使人们对西学的态度由排斥到接受的各种因素。(4 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前 20 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分析中国人身份变化的原因。 (6 分)(4)全球史观认为,自 19 世纪中期开始,中国与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指出三则材料三方
24、面变化与“世界潮流”的关系。 (6 分)9高二期末考试答案一、 选择题题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答案 B D C C C A A C A B A C B题次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答案 B D B C C D A B B D B D D题次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答案 B B C C D C B C A A37.(1)起因:科学与知识进步促成启蒙运动。 (2 分)变化:从肯定人性、尊重人的价值发展到提倡科学与自由平等。(或从崇拜人性发展到崇拜理性)(2 分)选西学东渐
25、与晚清社会理由:启蒙运动是近代中国先进思想的理论来源。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理由: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选法国革命论理由: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 (任选一个得 2 分)(2)原因:中国:明清时期的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压制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程朱理学(或答儒家学说)占统治地位。 (任答 2点 4 分)欧洲:欧洲则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解放了思想;科学与知识的进步和西欧社会的变化促成了欧洲启蒙思想家描述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任答 2 点得 4 分)38、 (12 分)信息一:都体现出尊重
26、知识(或尊重教育或教育发达)的特点。 (2 分)说明:前者成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集中地,是古代官办学校的补充,是传统文化传承的摇篮地之一;后者体现古希腊私人教育的发展,是古希腊研习知识传播思想的重要场所。(4 分)信息二:前者主要是宣扬封建统治思想或文化,后者成为西方奴隶制时代民主思想的摇篮。(2 分)说明:前者主要传播封建理学和心学,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后者主要是宣扬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促进了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 (4 分)信息三:前者体现出思想的日渐相对单一僵化,后者体现出思想多元与独立。 (2 分)说明:前者与封建纲常伦理结合,成为束缚人心维护统治的手段,后者丰富了各派思想内涵,激
27、发了多元思想创新,带动了社会风气自由开放。 (4 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得分)1038 (1)统治者抛弃“天朝上国”意识,学习西方,逐渐形成国家平等(近代国家)的世界意识和平等对外交往的理念。(4 分)(2)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开眼看世界;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技;西学东渐。(4 分)(3)戊戌变法传播了启蒙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确立了共和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进一步促进了思想解放。(任答 3 点得 6 分 其他合理答案亦可得分)(4)从“夷务”到“洋务”反映了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中外联系的加强;从“淫巧”到“长技”反映了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从“臣民”到“国民”体现出世界政治民主化对中国的影响。(6 分 其他合理答案亦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