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专题八文言文阅读Ⅲ核心突破五讲义(含解析).docx

上传人:sofeeling205 文档编号:1116385 上传时间:2019-04-29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专题八文言文阅读Ⅲ核心突破五讲义(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人教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专题八文言文阅读Ⅲ核心突破五讲义(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人教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专题八文言文阅读Ⅲ核心突破五讲义(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人教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专题八文言文阅读Ⅲ核心突破五讲义(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人教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专题八文言文阅读Ⅲ核心突破五讲义(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文言文阅读一、需要积累的核心实词:200 个文言实词主要指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它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是应对高考的核心。只有积累到了一定量的文言实词,一切问题才可迎刃而解。可是,文言实词成千上万,数量庞大,到底要积累多少、掌握多少呢?据专家讲,需要 300个。当然,掌握得越多越好,可这总得有一个边界。结合课标,依据教材,梳理高考,下面的实词是必须积累和掌握的:1一级核心实词:120 个。它们为广大师生所公认。(见高考必背)2二级核心实词:80 个。按 拔 拜 报 暴 备 比 币 辟 薄 裁 操 策 曾 差长 朝 陈 称 出 处 传 垂 次 存 错 贷 德 独 多

2、夺 发 伐 方 分 奉 负 赋 苟 购 果 过 假 将 矜景 竟 居 课 类 名 命 逆 披 趣 让 稍 舍 身 审师 释 视 疏 图 委 闻 务 息 系 向 延 夷 引 游责 直 置 志 中上面的实词是从教材出现频率,尤其是从近十年各地高考频率梳理、总结出来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二、需要理解、积累的知识点:五类实词(一)多义实词:追源溯流,语境敲定多义实词是实词的主体,数量庞大,掌握它们众多的义项耗时费力。除了要通过教材、试题和大量阅读积累外,还要注意以下两点:21追源溯流,寻找义项联系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是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如果能弄清其词义衍变的规律和特点,那么,无论是记忆还是临场

3、推断,效果都会大大增强。(1)词义演变规律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如“道”的本义是“路途、道路” , “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 。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如“道”的本义是“路途、道路” , “方向、方法、道理”为其引申义;“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 , “根本、本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又如“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中, “关”本指“门闩” ,由于作用相似引申为“关卡” 。词的比喻义,就是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 ,比喻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 ,现在属贬义词;“草菅人命

4、”中的“草菅” ,本义是“野草” ,比喻义是“不值得珍惜的事物” 。词的假借义,就是因假借而产生的含义。古文中常常出现通假现象。 “通假”就是“通用、借代” ,即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具体见后面“(四)通假字:本义不通,考虑通假”(2)寻找义项联系多义词往往以其本义为基础引申出其他义项,众多义项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识记多义实词,一定要找出其本义或基本义项,寻求众多义项之间的关联。找出本义,关键是看该字的造字方法,从其构造的字形上推导出本义(工具书中一般列为第一条)。找到这个“源”,顺“流”而下,就可以发现其他义项的

5、来龙去脉。例如:(1)试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并指出哪个义项是其本义,各义项间有什么联系。蜀之鄙有二僧(为学)边邑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以为边邑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鄙陋、见识短浅3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荆轲刺秦王)粗俗、未开化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轻视、看不起A哪个义项是其本义?为什么?答:“鄙”的本义是“边邑” ,可从“鄙”的构字法看出。 “鄙”为形声字,左声右形, “ ”放右边,表示“邑” 。B各义项间有怎样的联系?答:“鄙”的本义是“边邑” ,那么, “边邑”之人大多是“粗俗、未开化”之人;既然“未开化” ,肯定是“见识短浅”之

6、人, “见识短浅之人”一般要被人“轻视、看不起” 。(2)试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并指出哪个义项是其本义,各义项间有什么联系。扶辇下除,触柱折辕(苏武传)台阶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拜官授职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修治、清理此情无计可消除(一剪梅)清除、废除、除掉、去掉爆竹声中一岁除(元日)过去、逝去A哪个义项是其本义?为什么?答:“除”的本义是“台阶” , “除”是形声字,左形右声, “ ”放左边,与“小土堆”有关。B各义项间有怎样的联系?答:“除”的本义是“台阶” ,又特指宫殿上的台阶, “拜官授职”不正是在“宫殿上的台阶”下进行的吗?“台阶”要经常打扫,故又引申出“修

7、治、清理” “清除、去掉”之义;岁月“去掉” ,则是岁月“过去、逝去”了。2因文定义,语境推敲一个实词虽有多个义项,且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但在具体、确定的语境中只有一种含义。因此,完全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之间的照应、解释或暗示关系,都能成为确定其含义的钥匙。知识运用 1 (1)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其在任时,戚属间有所欲言,公(指传主周鼎)对庄语,多意沮而寝。(孙光祀集周鼎传)( )A睡觉 B丑陋C隐蔽 D停止答案 D解析 根据语境“欲言” “意沮”推知为“停止” 。祜(指传主羊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晋书羊祜传)( )A侵占

8、B侵犯4C侵害 D侵袭答案 A解析 “侵占”侧重入侵后占有对方财富、土地的结果。羊祜带兵至吴国境内,割下吴国的稻谷当作军粮,且事后“送绢偿之” ,只能是临时的“占有” 。(2)解释下列文段中“安”字的意思。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宋史曾公亮传)安心羊祜,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谈论。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晋书羊祜传)安抚、安慰,使安顿类义词(一义多词)表示“庄稼收成不好、荒年”的有:凶、俭、歉、饥、馑。表示“责备”的有:让、过、望、谴、非、尤、咎、责、诛、折。表示“赞许”的有:多、称、誉、许、道、与、嘉、褒。表示“私下、暗

9、暗地”的有:阴、潜、间、私、窃、微、暗、密、偷。表示“掌管”的有:典、当、知、守、掌、职、执、序、司。表示“去、到、往”的有:之、适、如、造、诣、徂、至、趋。表示“轻视、看不起”的有:小、易、轻、少、鄙。表示“代理”的有:假、行、权、摄、署。表示“等到”的有:及、至、逮、迨、洎。(二)古今异义词:抓住规律,语法判定1把握“异义”类型,记“异”存“同”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书写相同(同形)的词语意思不同的现象。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大致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六种。词义扩大: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如“中国”

10、,古义只指“中原地区” ,现指“整个中国” 。词义缩小: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今义一般包含在古义之中。如“谷不可胜食也”中的“谷” ,古义是庄稼和粮食的总称,故有“五谷” “百谷”之说;今义在北方专指“小米”,在南方专指“稻谷” 。词义转移:词义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如“孙子膑脚”中的“脚” ,古义指“小腿” ,现在专指“足” 。词义弱化: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语义较强,今天表示的语义较弱。如“羞” ,古义是“羞愧,感到耻辱” ;今义是“害羞,不好意思” 。5词义强化: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语义较弱,今天表示的语义较强。如“宣言” ,古义是“扬言” ,今义是“宣告、声明” 。感情色彩变

11、化:词语在使用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发生了变化。如“逢迎” ,古义是“迎接” ,中性义;今义是“迎合” ,贬义。学习古今异义词,要特别注意其“异”义,记“异”存“同” 。试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词义,并说明差异类型。(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义:黄河今义:一切大的河流词义变化类型:词义扩大(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古义:金属今义:黄金词义变化类型:词义缩小(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词义变化类型:词义转移(4)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古义:重金收买今义:购买词义变化类型:词义弱化(5)怨不在大,可畏惟人古义:仇恨,怀恨今义:埋怨,责备词

12、义变化类型:词义弱化(6)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古义:遗憾,不满今义:仇恨,怀恨词义变化类型:词义强化(7)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表示地位低,见识短浅,中性词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贬义词6词义变化类型:感情色彩变化2特别关注古今同形而异义的双音节词文言实词以单音节为主,现代汉语实词则是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节)居多。学习古今异义词,要特别注意:不要把文言的两个单音实词误以为是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实词。有时连用的两个单音实词,在现代汉语中变成了一个双音实词,如果用现今的词义去解释,就会出错。例如司马迁报任安书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中的“妻子”是两个单音实词,指“妻子

13、和儿女” ,而现代汉语中的“妻子”是一个双音实词,指“丈夫的配偶” 。请判断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是不是与现代汉语同形的双音实词。如果不是,请解释其义。(1)铁骑突出刀枪鸣。不是,指突然爆发出(2)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不是,走上前进献(3)汉亦留之以相当。不是,相抵押(4)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不是,指确实存在(5)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至于”不是,指“来到” ;“颜色”不是,指“脸色,面容” ;“憔悴”是双音实词;“形容”不是,指“形体,容貌” ;“枯槁”是双音实词反训词古汉语中,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可以表达出正反对立的两个意思,这种词叫反训词。这样

14、的词语有:“沽” ,买或卖;“置” ,置办或放弃;“报” ,报恩或报仇;“从” ,跟随或率领;“纳” ,收进或交出;“迁” ,升官或降职;“市” ,卖出或买入。(三)活用实词:抓住规律,语法判定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时要结合语义和语法结构,掌握其活用特点和规律。1名词的活用(1)名词活用为状语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不直接用作状语修饰谓语动词,但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却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起修饰、限制作用。主要有:时间名词“日” “夜” “月” “岁”等作状语;方位名词“南” “北” “内” “外” “

15、上” “下”等作状语;普通名词作状语。7试找出下列句中名词活用为状语的词,并试着找出活用的规律和特点。(1)东犬西吠:西(2)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手(3)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4)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雾、星(5)而相如廷叱之:廷(6)常以身翼蔽沛公:翼(7)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箕规律和特点:名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如果不构成主谓关系,那么,它一定活用为状语,或者说,只要是处于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名词一定活用为状语。(2)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主要有以下几种现象:名词后带宾语;名词前面有副词;名词前面有能愿动词(如“欲” “得” “能”等);名词后面跟介宾短语。试找出下列句中名词活

16、用为动词的词,并试着找出活用的规律和特点。(1)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第二个“君” “臣”二月草已芽:芽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第二个“师”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君子不齿:齿规律和特点:名词前有副词(“不” “已” “相”等),该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在汉语中,副词不能修饰名词,若修饰了,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左右欲刃相如:刃云青青兮欲雨:雨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饭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十步规律和特点:能愿动词(指“能” “可” “欲”等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3)沛公军霸上:军鹪鹩巢于林:巢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国人不敢言,道路以目:道路

17、8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质规律和特点:名词前面没有动词,后接介宾短语(后无动词),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4)驴不胜怒,蹄之:蹄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函塞者凿之,陡者级之:级策之不以其道:策填然鼓之:鼓规律和特点:名词后面带“之”字,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5)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衣、怀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檠大楚兴,陈胜王:王范增数目项王:目籍吏民,封府库:籍规律和特点:两个名词连用(或一个名词和一个名词性短语连用),则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至于哪个名词活用,要视具体情况而定。(6)(荆轲)又前而为歌曰:前扣舷而歌之:歌客逾庖而宴:宴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东规律和特点:“而

18、”字前或后的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因为“而”字不能连接名词与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一般连接的是动词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2动词活用为名词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 “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就使它具有了名词的特点。试找出下列句中动词活用为名词的词,并试着找出活用的规律和特点。(1)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畜(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传(3)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谗、讥(4)而其见愈奇:见(5)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死规律和特点:一是两个动词连用,如构不成连动式,则后一个动词一般活用为名词;二是动词前若有“其” “之”等代词修饰,则该动词活用为名词。

19、93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翻译时应补出中心词(名词),以形容词作宾语。试找出下列句中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的词,并试着找出活用的规律和特点。(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有才能的人;少、长,年少年长之人(2)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贤,贤能(3)此其志不在小:小,小的方面(4)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正,正道(5)宾主尽东南之美:美,才俊(6)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前一个“圣” ,圣人;前一个“愚” ,愚人规律和特点: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该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如(1)(6);当形容

20、词用在“其” “之”后面充当中心语时,活用为名词。(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或者前面受能愿动词或副词修饰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试找出下列句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词,并试着找出活用的规律和特点。(1)则秦未可亲也:亲,亲近(2)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走到头(3)不知东方之既白:白,变白,显出白色(4)素善留侯张良:善,同交好(5)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小,变小;弱,变得弱小(6)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宽容规律和特点:当形容词后面带了宾语,它活用为动词,如(4)(6);当形容词放在能愿动词后,它活用为动词,如(1)(2);当形容词放在副词(

21、时间副词或否定副词)后,它活用为动词,如(3)(5)。4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是比较容易混淆的两种词类活用现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加以区分:(1)看动作的施动者。如果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发出,而是在主语的影响下使宾语发出的,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干什么(怎么样)”的意思,那就是使10动用法;如果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总之,动作是主语意念上发出的,那就是意动用法。(2)看动作与事实的关系。当动作已成为事实或即将成为事实时,便构成使动用法;当其为内心感受、规划想法等主观认识,并没有形成客观事实时,便为意动用法。如鸿

22、门宴“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是已成为事实的动作,所以它是使动用法;廉颇蔺相如列传 “且庸人尚羞之”中的“羞”是一种心理活动,所以它是意动用法。(1)试找出下列句中活用为使动用法的动词,并试着找出活用的规律和特点。毕礼而归之:归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却外连衡而斗诸侯:斗窜梁鸿于海曲:窜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规律和特点:当不及物动词后面带了宾语,该动词一般活用为使动用法。(2)试找出下列句中活用为使动用法的形容词,并试着找出活用的规律和特点。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愚大王必欲急臣: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终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苦规律和特点:当形容词后面带了宾语,且该形容词具有“

23、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时,该形容词活用为使动用法。(3)试找出下列句中活用为使动用法的名词,并试着找出活用的规律和特点。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第一个“封”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膏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肉规律和特点:当名词后面带了宾语,且该名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时,该名词活用为使动用法。(4)试找出下列句中活用为意动用法的形容词、名词,并试着找出活用的规律和特点。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襟、带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一、齐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后规律和特点:当形容词、名词后面带了宾语,且该形容词

24、、名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的11意思时,该形容词、名词活用为意动用法。动词的为动用法为动用法表示“主语为宾语怎么样” 。例如: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哀:为哀叹)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死:为而死)(四)通假字:本义不通,考虑通假通假,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对于通假字,除靠平时的积累外,还要依据通假条件,判断该字是否通假。这两个条件是:通假字自身特点,a.读音相通(有些字因语音演变今天已看不出相通了),b.字形相似;语境条件,在具体句子中,当某个字用它的本义、引申义等义项都讲不通时,就可以考虑通假。知识运用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

25、,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 ,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 反:通“返” ,返回B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 坐:通“座” ,座位C女忘会稽之耻邪 女:通“汝” ,你D厚遇宾客,振贫吊死 振:通“震” ,震动答案 D解析 振:通“赈” ,赈济。(五)偏义复词(含同义复词):关注构成,语境确定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一般是一个字一个词;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合成词)为主,两个字一个词。但古代汉语

26、中也有特殊现象,存有少量双音节词(即复词),同义复词和偏义复词就是较典型的两类复词。同义复词,是指构成合成词的两个语素的意义相同。如“根本”中的“根” “本”都是指“植物长在土里的部分” , “谤讥”中的“谤” “讥”都是“批评”的意思。偏义复词,是指由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对的语素构成,而词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虽然它在古汉语中很少,但如果不了解、掌握它,就会成为阅读的障碍。如何掌握呢?一要弄清两个语素的构成方式意义上相近或相对,二要结合语境加以揣摩、判断。如“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中的“车骑” ,结合下句则可知偏在“车”义。偏义复词具有临时、动态、借用的性质,一定要借

27、助语境判断。12需要注意的是同义复词和偏义复词的区别。同义复词是指几个语素处于同一语法位置的固定结构,且都表示同一个意义。如“曹操之众,远来疲敝”中的“疲”和“敝”都表示同一个意思,即“疲劳” ,是同义复词。而偏义复词,是在特定语境中,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失去了。如“无毛羽以御寒暑”(汉书刑法志)中的“寒暑”是偏义复词,偏在“寒”义。(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义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C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D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答案 C解析 偏义复词必须联系语境推断。A 项出入:本义指出去和进来,在语境中偏取“入”义,指刘

28、邦入关后严加防守,不让“他盗”进关。B 项作息:本义指劳作与歇息,在语境中偏取“作”义。C 项婚姻:在古代,女方的父亲为“婚” ,男方的父亲为“姻” ,夫妇双方的父母互称作“婚姻” ,统称为亲家。D 项存亡:本来指生存与衰亡,在语境中与“危急”对应,偏取“亡”义,用以强调蜀汉所面临的艰难形势。A、B、D 三项都属偏义复词,C 项没有这种用法。(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义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B岂敢盘桓,有所希冀C诏书切峻,责臣逋慢D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答案 D解析 “异同”是偏义复词,偏指“异” 。1准确判断翻译中的关键实词(1)从词性

29、方面看,指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重点是动词。(2)从知识点方面看,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活用实词、多义实词,重点是古今异义词、活用实词、多义实词。2四类实词译到位对于关键实词,一定要准确译出其意,不含糊,不游离。下面四类实词要特别注意:(1)古今要区分13古今异义词是十分重要的得分点,考试中将其设为“分点”的频率相当高。它有两种情况:一是单音节的同形异义词,如“走” “谷” “金”等,翻译时要把它的古今义区别开来,并且置换成现代汉语,千万不要以今释古;二是类似今天双音节词的同形异义词,如“祖父”“妻子” “其实”等,一般情况下要把它当成两个词拆分开来翻译。当然,须警惕的是类似今

30、天双音节词的同形词不一定是“异义”的,有时可能是“同义”的,这时叫同义复词,具体翻译时可进行同一处理,如“传之美人,以戏弄臣”中的“戏弄”就是这样。(2)多义要确定多义实词虽然有多个义项,但在具体句子中只能有一个义项切合。因此,要学会利用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来确定该实词的准确义项。在语境中确定多义词的义项,特别要注意一词中几个相近而又易混的义项。如“爱” ,义项“爱护” “爱怜” “爱惜”较难区分;“坐” ,义项“犯罪”与“判罪”易混;“治” ,何时作“治理” ,何时作“治理得好、天下太平”等。不管多么易混,只要真正到了语境中,就只有一个义项是最恰当的。这时,也只有细辨语境,代入检验来确定了。记住

31、:只要把词放在句中理解,把句放在段(篇)中读,一切问题皆有可能解决。(3)活用要译准翻译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也是命题者特别关注的一项内容。碰到活用词,其法有二:一是根据语法准确判断。首先要学会语法分析。如名词活用为动词,有多种语法特征:两个名词连用,其一必活用为动词;“而”前或后的名词必活用为动词;“之”前“所”后、副词后的名词必活用为动词,等等。然后再联系具体语境进行分析,确定其词类活用的类型,并据此推断其义。二是译到位,就是按照它固有的格式翻译。作状语的名词大都要在前面加上适当的介词,如“像” “用” “在” 。活用为名词的动词、形容词,要用动词、形容词作定语并补出中心语。活用为一般动词的名

32、词,大都要带上该名词再加一个动词。如“填然鼓之”中的“鼓”应译为“擂鼓” 。意动用法要用“认为(以为)”或“以(把)为(看作、作为)”的格式进行翻译。(当然,有的词可用一个意思与“认为”或“以为”差不多的动词翻译)使动用法要用“使(让)怎样”的格式翻译。与意动用法一样,有的词也可以用一个意思与“使(让)怎样”差不多的动词翻译(4)专用要理解近年来,命题者越来越青睐含有文化知识的句子。如果考生不知道它是一个文化知识、一个专用名词,结果硬译就会使语意佶屈聱牙。其实,专用名词在多数情况下不需要翻译,如地名、官职名、年号名、器物名等。另外,古人有个习惯用法,就是姓名的省略。一般而言,文章开头会出现完整

33、的传主姓名,之后就只出现“名” ,以“名”代指传主全称。翻译14时,要按照现代汉语习惯译出全称。不过,要特别注意传主的“名”是什么,并且有意识地记牢,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句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把传主的名当成其他意义的词语。边练边悟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杜镐,字文周,常州无锡人。迁驾部员外郎,与朱昂、刘承珪编次馆阁书籍。事毕,赐金紫,改直秘阁。会修太祖实录 ,命镐检讨故事,以备访问。(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五 ,有删改)译文:_答案 事情完成后,杜镐被赏赐金鱼袋和紫衣,改任在秘阁当值。正赶上编修太祖实录 ,(皇帝)命杜镐搜集整理太祖以往的事迹,以备查访询问。(采分点:“会”

34、“检讨” “故事”“访问” ,大意对)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龚茂良,字实之,兴化军人。累迁吏部郎官。江浙大水,诏陈阙失。茂良疏曰:“臣愿先去腹心之疾,然后政事阙失可次第言矣。 ”除礼部侍郎。宣谕奖用廉退,茂良奏荐朱熹,群小乘间谗毁。未几,手诏付茂良,谓“虚名之士,恐坏朝廷” 。熹迄不至。(节选自宋史龚茂良传 ,有删改)(1)茂良疏曰:“臣愿先去腹心之疾,然后政事阙失可次第言矣。 ”译文:_(2)宣谕奖用廉退,茂良奏荐朱熹,群小乘间谗毁。译文:_答案 (1)龚茂良上疏说:“臣希望首先去除要害处的祸患,然后朝政事务的缺失就可以依次建言了。 ”(采分点:“疾” “阙” ,大意对)(2

35、)(朝廷)宣布告令鼓励任用清廉谦逊的人,龚茂良上奏推荐朱熹,一群小人趁机进谗言毁谤(朱熹)。(采分点:“退” “间” ,大意对)参考译文龚茂良,字实之,兴化军人。多次升迁后任吏部郎官。江苏、浙江发生大水灾,皇帝下令百官陈述政务缺失。龚茂良上疏说:“臣希望首先去除要害处的祸患,然后朝政事务的缺失就可以依次建言了。 ”授任礼部侍郎。(朝廷)宣布告令鼓励任用清廉谦逊的人,龚茂良上奏推荐朱熹,一群小人趁机进谗言毁谤(朱熹)。不久,皇帝亲手写诏书给龚茂良,说“朱熹是个虚有其名的人,(任用他)恐怕败坏朝廷(的法度)” 。朱熹最终没有到任。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许骧,字允升,世家蓟州。祖信,

36、父唐,世以财雄边郡。信以资产富殖,不乐他徙,唐遂潜赍百金而南。未几,晋祖革命,果以燕、蓟赂契丹,唐归路遂绝。尝拥商赀于汴、洛间,15见进士缀行而出,窃叹曰:“生子当令如此!”因不复行商,卜居睢阳,娶李氏女,生骧,风骨秀异。唐曰:“成吾志矣!”(节选自宋史许骧传 ,有删改)(1)信以资产富殖,不乐他徙,唐遂潜赍百金而南。译文:_(2)尝拥商赀于汴、洛间,见进士缀行而出,窃叹曰:“生子当令如此!”译文:_答案 (1)许信因为资产富足,不乐意迁移到其他地方,许唐于是悄悄地携带一百金到南方。(采分点:“富殖” “潜” “赍” “南”)(2)(许唐)曾在汴、洛一带囤聚商品财物,看到进士连接成行(结队)而

37、出,私下叹息说:“生儿子应当让他像这样!”(采分点:句首补出主语, “商赀” “缀行” “窃”)参考译文许骧,字允升,世代居住在蓟州。祖父叫许信,父亲叫许唐,世代以财富在边郡称雄。许信因为资产富足,不乐意迁移到其他地方,许唐于是悄悄地携带一百金到南方。不久,后晋太祖受天命改朝换代,果然用燕、蓟之地贿赂契丹,许唐回去的路于是断绝。(许唐)曾在汴、洛一带囤聚商品财物,看到进士连接成行(结队)而出,私下叹息说:“生儿子应当让他像这样!”因而不再经商,定居睢阳,娶李姓人家的女儿,生了许骧,(许骧)长得非常清秀。许唐说:“成全我的志愿了!”4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郭载,字咸熙,开封浚仪人。

38、端拱二年,擢引进副使、知天雄军,入同勾当三班,出知秦州兼沿边都巡检使。先是,巡边者多领兵骑以威戎人,所至颇烦苦之。载悉减去,戎人感悦。迁西上阁门使,改知成都府。载在天雄军,屡奏市籴朝臣段献可、冯侃等所市粗恶,军人皆曰“此物安可充食” 。太宗颇疑,使覆验之,及报,与载奏同。献可等皆坐削官,仍令填偿。载行至梓州,时李顺已构乱,有日者潜告载曰:“益州必陷,公往当受祸,少留数日可免。 ”载怒曰:“吾受诏领方面,阽危之际,岂敢迁延邪?”即日入成都。顺兵攻城益急,不能拒守,乃与樊知古率僚属斩关出,以余众由梓州趋剑门,随招安使王继恩统兵讨顺,平之,复入成都。(节选自宋史郭载传 ,有删改)(1)太宗颇疑,使覆

39、验之,及报,与载奏同。译文:_(2)“吾受诏领方面,阽危之际,岂敢迁延邪?”即日入成都。译文:_答案 (1)太宗十分怀疑,派人去复查这件事,等到复查的人回复,(结果)与郭载上奏的相同。(采分点:“覆” “验” “报”)(2)“我接受诏命统率一个地方的军政事务,面临险境的时候,怎么敢停留不前呢?”(郭载)当天就进入了成都。(采分点:“方面” “阽”)16参考译文郭载,字咸熙,开封浚仪人。端拱二年,郭载被提拔为引进副使、天雄军知军事,入朝共同管理三班,(不久)出京担任秦州兼沿边都巡检使。之前,巡察边境的官员常常率领兵马欺凌戎人,他们到一个地方,戎人都深受其苦。郭载全部裁撤了巡察边境的兵马,戎人十分

40、感激他。郭载调任西上阁门使,又改任成都知府。郭载在天雄军的时候,多次上奏说收购粮食的官员段献可、冯侃等人购买的军粮质量粗糙低劣,士兵们都说“这种东西怎么能做食物呢” 。太宗十分怀疑,派人去复查这件事,等到复查的人回复,(结果)与郭载上奏的相同。段献可等人全部因此而被免去官职,并且被责令补偿军粮。郭载出发到梓州,当时李顺已经作乱,有个占卜者悄悄地告诉郭载说:“益州一定会陷落,您去那里会遇到灾祸,少留几天可以免去灾祸。 ”郭载愤怒地说:“我接受诏令统率一个地方的军政事务,面临险境的时候,怎么敢停留不前呢?”(郭载)当天就进入了成都。李顺的军队攻城愈发紧急,郭载无法抵抗坚守,就与樊知古率领部下冲出城

41、门突围,带着剩余的手下从梓州赶往剑门,跟随招安使王继恩率军讨伐李顺,平定了叛乱,再次进入成都。高考不仅考查 120 个常见实词,还考查许多陌生、疑难实词的含义,以及常见实词的不常用含义。为此,既要靠平时的积累,又要靠临场推断,且两者要紧密结合。推断有方法技巧,掌握主要的推断方法,并注意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是应对高考文言实词考查的重要策略。1字形推断法汉字本是表意性质的,从字形可以推知字义。虽历经演变,但表意的功能并没有丧失,汉字本身即为理解词义的已知条件之一。因此,通过对字形结构(主要是象形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如“樯橹” , “橹”是常见字,是木制的船具;“樯”

42、是冷字,但“樯”从“木” ,与“橹”联合成词,可知“樯”也是木制的船具。边练边悟 1 利用字形推断法推断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看(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田地(3)生而眇者不识日:眼盲(4)平民虽平价不能籴:买进粮食常见形旁的词义指向钅(金)、木、氵(水)、灬(火)、土:与五行有关。17刂(刀)、弓、矛、戈、斤(斧)、殳:与兵器有关。马、牛、羊、犭、鸟、虫、隹:与动物有关。讠(言)、辶、忄(心)、彳(行):与行为有关。纟:与丝麻有关。贝:与金钱有关。尸:与身体有关。女:与妇人有关。冖:与笼罩有关。系:与捆绑有关。求:与毛皮有关。旨:与美味有关。页:与

43、首有关。目:与眼有关。皿:与器具有关。宀、户:与房舍有关。攴:与敲击有关。辛:与刑具有关。歹:与死亡有关。片:与文书、文件有关。2字音推断法(也叫通假推断法)见前面“(四)通假字:本义不通,考虑通假”3邻字推断法在文言文中,两个词连用,往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邻近连用,表达同一个意思,这时可以借助其中一个实词的词义来推断另一个较为生疏实词的词义。如“前代圣君,博思咨诹”(后汉书章帝纪), “诹”与“咨”同义,意为“咨询” 。另一种是邻字连用,表达相反或相对的意思,这时可以借助一个实词的词义来推断另一个实词的词义。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陟”与“罚”反义,意为“提拔” ;“臧”与“

44、否”反义,意为“善” 。这种邻字推断法在翻译中运用较广。如 2016 年全国卷译句“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中“谠”是个难字,这时可利用邻字“忠”字推断出“忠实”之义。边练边悟 2 利用邻字推断法推断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虽蒙宽宥,犹执谦退(后汉书王梁传)与“宽”同义,宽恕(2)百姓怨望而河内叛矣(过秦论)与“怨”同义,怨恨(3)过蒙拔擢,宠命优渥(陈情表)与“拔”同义,提拔(4)议治乱之本根,求祖宗之故事(润州谢上表)与“乱”反义,安定(5)消息盈虚,终则有始(庄子秋水)与“消”反义,生长(6)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兰亭集序)与“短”反义,长(7)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

45、三国志常林传)与“幼”同义,年幼(8)益跅(tu)弛,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周维城传)与“弛”同义,放纵(9)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颜氏家训)与“劾”同义,检举、告发同义复词(同义组合)侪(chi)辈:同辈 裭(ch)夺:剥夺功名18蠲(jun)免:免除 畋(tin)猎:打猎央浼(mi):央求,请求4语法推断法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1)划分句子成分法“信义著于四海”(“信义”作主语,可判断“信”是名词,作“信用”讲)“烟涛微茫信难求”(状

46、语,确实)“楚王贪而信张仪”(谓语,信任)(2)看搭配“辍耕之垄上” , “之”后接表地点的“垄上” ,很明显, “之”在这里只能译成动词“到”才能与之搭配。“自放驴,取樵炊爨” ,题目中给的词义是:樵打柴。 “樵”字前有动词“取” ,后有动词“炊爨” ,上下文联系起来,不难推断出它处于宾语的位置,是名词,应该是“木柴”的意思;“打柴”是动词,明显不当。边练边悟 3 利用语法推断法推断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谢贞)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对感到惊奇(2)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指传主花云)从。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保护(3)诸山越(指偏远

47、地方)不宾,有寇难之县,辄用盖(指传主黄盖)为守长:归顺,服从(4)天下之势,譬如病者,陛下既得良医矣,信任不疑,非徒愈病,而又寿民:愈,使痊愈;寿,使长寿5对称推断法在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相反或相对,因此,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性、词义进行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边练边悟 4 充分利用句中加“”的字来推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1)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 津,青雀黄龙之舳:满弥(2) 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佩戴,与前面的“戴”词性一样,都是名词活用为动戴词(3)则思 始而敬终:慎重慎19(4)忠不必 兮,贤不必以:任用用(5)人 车舆,万物殷富:众多众(6)父未尝 ,母未尝非,闾里未尝让:责备笞6语境推断法主要是利用语境(句内语境和句外语境)语句连贯、相承相接,其意义也是上下连贯、相承相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