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3.12.34宋明理学课时规范训练.doc

上传人:proposalcash356 文档编号:1133429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3.12.34宋明理学课时规范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3.12.34宋明理学课时规范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3.12.34宋明理学课时规范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3.12.34宋明理学课时规范训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十二单元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3.12.34宋明理学课时规范训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3-12-34 宋明理学一、选择题1魏晋时期,一种称之为“玄学”的社会思潮在士大夫中流行起来。玄学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天理自然” ,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鼓吹“以小求大,理终不得。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 。魏晋玄学( )A是儒道相融合的产物 B反映三教合一的趋势C为理学兴起创造条件 D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解析】 “天理自然”符合道家思想,魏晋时期作为儒学的玄学思想中包含道家思想,是儒道相融合的产物,故 A 项正确。【答案】 A2 西游记一书记载了孙悟空等人学习道家的法术甚至医术,后来却皈依佛教“明心见性”的故事。而他们取经的目的又是为了让唐太宗这个儒家明君更好地治世

2、。这表明( )A唐朝实现了三教合归儒 B文学创作应该尊重史实C唐朝道家地位开始衰弱 D三教合流符合政治需要【解析】 材料中记载有道家、佛教与儒学,但是其目的是为了让唐太宗这个儒家明君更好地治世,即为政治服务,故 D 项正确。【答案】 D3(2018河南名校联盟联考)朱熹曾指出:“仁义根于人心之固有,天理之公也;利心生于物我之相形,人欲之私也。循天理,则不求利(利益)而自无不利;循人欲,则求利未得而害已随之。 ”在这里朱熹主张( )2A天理与人欲不可兼得 B仁义与天理是后天养成的C天理与义利相辅相成 D一切私利是社会混乱根源【解析】 材料中并未涉及天理和人欲的关系,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仁

3、义根于人心之固有”说明仁义是先天固有的,不是后天养成的,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循天理,则不求利(利益)而自无不利;循人欲,则求利未得而害已随之”说明天理与义利是相辅相成的,故 C 项正确;朱熹并未说明私利是社会混乱的根源,故 D 项错误。【答案】 C4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 ”这句话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 )A “格物致知”B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C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D “存天理,灭人欲”【解析】 材料“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反映获取理的方式,故 A 项正确;“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是心学主张,故 B 项错误

4、;“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是心学主张,故 C 项错误;“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的主张,材料没有涉及,故 D 项错误。【答案】 A5(2018湖北黄石调研)胡适说:“(程朱)理学的兴起是个自觉的运动,这个运动是为了恢复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中国的本土文化。 ”下列主张中与这个“自觉的运动”直接相关的是( )A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 “先天下之忧而忧”C “存天理,灭人欲” D “明道救世,经世致用”【解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明清时期顾炎武的观点,故 A 项错误;“先天下之忧而忧”是儒家道德规范在范仲淹身上的一种体现,故 B 项错误;“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自觉地复兴儒学所做的努力体现,

5、故 C 项正确;“明道救世,经世致用”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故 D 项错误。【答案】 C6清代学者戴震认为:“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圣人之道,使天下无不达之情,求遂其欲而天下治。后儒不知情之至于纤微无憾,是谓理,而其所无理者,同于酷吏之所谓法。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浸浸乎舍法而论理,死矣,更无可救矣。 ”材料( )A否认“天理”的存在 B认为“理” “欲”相统一C具有朴素唯物主义色彩 D体现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想【解析】 依据材料“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圣人之道,使天下无不达之情,求遂其欲3而天下治”得出理在欲中,欲望得到满足,才能实现天下大治,故 B 项正确。【答案】 B7陆九

6、渊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他认为做学问假如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追根究底。这说明陆九渊( )A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 B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C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 D否定了“六经”的权威地位【解析】 根据材料“六经皆我注脚” ,结合所学,意指陆九渊“心即理也” ,强调内心的作用,故 A项正确;宋明理学,主张“理”在社会的体现是“三纲五常”等级秩序,并不反对儒家的束缚,故 B 项错误;“心即理也” ,并不是强调随意性,而是“良知” ,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故 C 项错误;题干意在借用儒家经典的内容,与“本心”处处相通,并非否定经典的地位,故 D 项错误。【答案】 A8

7、“因念圣人此处更有何道?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道,从者皆惊。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这说明王阳明( )A认为天理就在每个人心中B主张圣人之道就是天理C继承了朱熹格物致知思想 D提出致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解析】 材料中“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道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可知王阳明认为天理在每个人心中,故 A 项正确。【答案】 A9(2018安徽六校联考)古代某学者说:“我今说个,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 ”该学者和填入材料中“”里的文字最有可能是( )A董仲舒:天人感应

8、B朱熹:格物致知C顾炎武:经世致用 D王阳明:知行合一【解析】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故 A 项错误;朱熹的格物致知是通过接触万事万物,在体会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故 B 项错误;顾炎武的经世致用,强调为学应务实,因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故 C 项错误;知行合一的“知” ,不是“知道” ,而是“良知” ,是每个人内心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找到并遵循内心的良知,复杂的外部世界就将变得格外清晰,致胜决断,了然于心,故 D 项正确。4【答案】 D10(2018山西孝义模拟)南

9、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 劝学文 劝农文 谕俗文等,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据此可知,南宋时期( )A理学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 B政府注重提高民众素养C理学走向世俗化、社会化 D理学压抑了人性的发展【解析】 南宋理学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但与材料无关,故 A 项错误;通俗教育读本与政府并不直接相关,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通俗教育读本;劝导民众遵循”可知,理学在南宋日益走向世俗化和社会化,故 C 项正确;很明显,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并不是一种对人性的压抑与扼杀,故 D 项错误。【答案】 C11(2018湖南长郡中学模拟)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正史名称 人

10、数南史 13北史 12新旧唐书 38宋史 50正史中的孝义传、孝友传所记载的“义门”(累世同居的大家族)代表人物粗略统计。A经济发展助推伦理规范B宗法制度的范围扩大C政治统一促进思想统一D儒学影响力不断增强【解析】 材料中没有涉及经济发展,故 A 项错误;“义门”不等于宗法制度的范围扩大,故 B 项错误;政治统一,与材料中“唐书 ”“宋史 ”的数据不符,故 C 项错误;材料中“正史中的孝义传、孝友传”数字增长表明儒家的孝义思想在主流思想中不断扩大影响,故 D 项正确。【答案】 D12(2018河北石家庄模拟)宋代服饰具有清冷消瘦的文人风格,表现出反对奢华、艳丽、裸露,追求简约质朴,别具清雅、潇

11、洒的风度。这一状况的出现的主要是由于( )A国家的积贫积弱 B理学思想的影响C民族融合的加强 D战乱的频繁发生【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理学。理学宣扬“存天理、灭人欲” ,反映在服饰上就具有清冷、简约质朴等风度,B 项正确;宋代国家积贫积弱,但是社会经济继续发展,A 项与服饰关联不大;材料中的“文人风格”不是民族融合的结果,C 项错误;宋代国家局部统一、社会相对稳定,D 项错误。故选5B。【答案】 B二、非选择题13道德观是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时代的不同,学者对道德观的看法则有了新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呜呼!五代之乱极矣干戈起于骨肉,异类合为父子。开平、显德五十年间,天下

12、五代而实八姓,其三出于丐养。盖其大者取天下,其次立功名、位将相,岂非因时之隙,以利合而相资者邪!欧阳修新五代史材料二 大凡自正心诚意以及乎天下,则其本领便大。太极只是天地万物之理。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理者有条理,仁义礼智皆有之。仁义礼智,性之大目,皆是形而上者,岂可分也!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三 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 ,曰“行己有耻” 。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于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顾炎武日知录道无定体,学贵适用,奈何今之人执一以为道,使学道与事功判为两途。事功而不出于道,则机智用事而流于伪;道不能达之事功,论其学则有,适于用则无

13、,讲一身之行为则似是,救国家之急难则非也,岂真儒哉!黄宗羲全集(1)根据材料一,五代时期社会存在什么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材料二中朱熹提出什么观点?(2)材料三中,明清进步思想家对理学道德观是如何继承和发展的?(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对理学道德观继承发展的社会背景。【解析】 第(1)问,据“呜呼!五代之乱极矣干戈起于骨肉,异类合为父子”分析问题所在,据材料二“太极只是天地万物之理。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理者有条理,仁义礼智皆有之。仁义礼智,性之大目,皆是形而上者,岂可分也!”并结合时代背景概括归纳朱熹的观点。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思想家对理学道德观的继承与发

14、展。第(3)问,从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三个角度分析社会背景。【答案】 (1)问题:社会动荡;道德沦丧(伦理崩坏)。观点:重建道德秩序;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天理就是三纲五常,是人性的最高境界。(2)继承:重视自身道德修养(用廉耻约束自己行为);道德修养应与家国天下相联系。发展:把学术研究、道德修养与解决社会问题的实际效果统一起来。6(3)背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程朱理学后来束缚人们的思想。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一般说来,任何一种哲学思想,在它的初创和发展时期,都具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但一旦被统治阶级看中,当作统治阶级的御用工具,它就会变成僵化的教条,其中的合理因

15、素也会被窒息。程朱理学的演变正是如此。摘编自程朱理学对宋元科技发展的影响材料二 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盛。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提炼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提炼正确,史论结合,限 180 字以内)【解析】 本题考查程朱理学与科技发展之间的关系。解答本题分两步:第一步提炼观点,即程朱理学初期对宋元科技有促进作用,后期对宋元科技有阻碍作用;第二步进行论证,注意从理学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及其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之间的关系的角度论证观点。【答案】 程朱理学初期对宋元科技具有促进作用;但后期程朱理学阻碍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论证:进步性:认为理比气更根本;仁者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主张“格物致知” ,理性分析自然。(任答两点即可)局限性:理学成为维护专制主义政治的经典,成为御用工具;缺乏理论概括;知识分子埋首读经书,脱离社会实际。(任答两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