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迎 新 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西方过新年的各种传统,理解学以致用的设计思想,通过制作迎接新年作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动手能力。过程和方法:欣赏、问答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评价感受作品带来的成就感。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中西方新年习俗的鉴赏,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体验合作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及热爱美术的情感。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拉花和剪纸的知识教学难点 剪纸的创作教具准备 教具:课件,色纸、剪刀、胶带纸等。学具:色纸、剪刀、胶带纸等。教学过程 导学过程 教学意图1、导入新课 欣赏歌曲回答问题:问题:1、这首歌唱得是什么节日?2、
2、歌里唱了一些什么样的节日活动?学生欣赏、回答。 教师归纳:这首歌的名字是中国年味。 (赵斌演唱)这首歌里唱出了如下的新年习俗:贴春联、放鞭炮、敲锣打鼓、跳舞、包饺子、炸年糕、挂灯笼、穿新衣、舞狮子、踩高跷、斗鸡、赛马、拜年、发红包。教师:再过二十多天,就是什么节日了?学生答:元旦。教师:元旦是新的一年的开始,我们这节课任务就是欢庆元旦,迎接新年(板书课题)欣赏歌曲导入,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本课的欲望。2、知识学习 提问:元旦是一个怎样的节日呢?学生答。教师归纳:“元”有开始之意, “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New Years Day,New Year )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
3、也被称为“新历年” 、 “阳历年” 。元旦又称“三元” ,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 ,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而以西历的 1 月 1日为新年。1949 年 9 月 27 日,中国人民政“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 ,但其含义已经沿用 4000多年。中国古代曾以腊月、十月等的月首为元旦,汉武帝起为农历 1 月 1 日,1912年中华民国起为公历1 月 1 日,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亦以公2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年法” ,确认新年(元旦)为中国的法定节日。元旦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或地区的法定假日。历 1 月
4、 1 日为元旦,因此元旦在中国也被称为“阳历年” 。3、欣赏了解 1、世界各地是怎样迎接新年的呢?学生欣赏世界各地迎接新年的活动。2、我们国家又是怎样迎接新年的呢?学生我国各地不同的迎接新年的风俗欣赏世界各地和我国各地区迎新年活动,能更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拓展视野,感受生活的美好。4、深入实践 教师提问:我们怎样为即将到来的“元旦”做准备呢?学生讨论:问题 1、该怎样打扮我们的教室?问题 2、可以用哪些装饰的方法?问题 3、需要用到什么样的材料?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装饰物品:气球、挂饰、贴纸、玻璃喷绘、中国结、拉花、剪纸等等。 装饰方法:悬挂、书写、剪贴、喷绘、编织等等。材料:纸、线、塑料等等
5、。教师:最简便、最经济的材料是纸,所以这节课我们就以纸为原材料做一些比较简单的装饰。展示课件图片:拉花、剪纸1、 拉花制作方法:网状装饰、二方连续2、 剪纸:左右对称、四方连续、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等等(纹样一般只用在背面画纹样的一半,展示出来就是完整的形象。 )教师讲解各种折叠方式和剪花纹的方法。本课是综合探索课,涉及的内容颇多,所以只能选取容易操作的可以很好的提升教室氛围的纸作为原材料进行本课教学,学生学起来容易把握又能发挥出很好的效果。5、尝试创作 作业:小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和形式,设计一条拉花、一至两幅不同形式的窗花。设计步骤:1. 设计形式。折叠方式,2 . 选择内容。具象
6、、抽象都可以,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3 . 画出内容。只需画形象的一半即可。注个人或两人合作,既可以发展个性的空间,也可以发挥合作性学习的能力。3意左右不能到边上。4 . 粘贴。将设计的作品展开,粘贴。学生设计,教师巡视辅导。教师:学生设计中的闪光点及时向全班展示,以激励学生的创作欲望,拓展学生的思维。6、讲评作业 以小组展示。学生自我评价,然后教师进行点评。 以激励评价为主7、总结延伸 1、保存本节课的成果,在元旦的联欢会时使用。2、想想联欢会还需要的物品,下节课带齐学习完善。3、搜集相关新年的内容,加深对新年习俗的了解。总结延伸,前后呼应,让学生有持续学习的空间。板书设计1、元旦由来。2、设计内容:(1)拉花制作方法:网状装饰、二方连续(2)剪纸制作方法:左右对称、四方连续、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等等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