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第3课时)教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reattitude366 文档编号:1161439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第3课时)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第3课时)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第3课时)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第3课时)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第3课时)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7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亦、宜”等 7 个生字,正确书写“断、楚”等 13 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抹、磨” 。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体会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3 课时第三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庭、未”等 4 个生字,会写“镜、未”等 6 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磨” ,继续进行自主识字练习。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

2、诵课文,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学习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背诵比赛,激趣导入。 1.背诵比赛:同学们已经读过很多古诗,现在老师想请大家来背一背自己最喜欢的古诗。2.学生自愿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师生评议。3.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背诵了很多古诗。同学们背诵的古 【设计意图:背诵古诗6诗中有写人的,有写事的,有写物的,我发现大多数同学喜欢写景的古诗。一千年前的一个秋天,有位诗人经过洞庭湖,洞庭的美景令他诗兴大发,写下了 一首千古传诵的诗歌佳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来学习

3、的望洞庭 ,这位诗人就是唐代的著名的诗人刘禹锡。 (板书:望洞庭)4.简单介绍作者:刘禹锡(772842)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 竹枝词 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 。二、朗读古诗,生字指导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对准节奏。2.指名朗读,师生评议,交流节奏。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板书:望洞庭)3. 课件出示本诗的生字。jn wi m yo yn pn tn 镜 未 磨 遥 银 盘 庭 (1

4、)指名读。(2)重点强调:前鼻音“银 盘” ,后鼻音“镜 庭” 。(3)指名小组齐读生字。(4)识记生字你是如何识记这些生字的?形近字辨析:境一镜 末一未 摇一遥 很一银 挺一庭 的形式引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境。 】7组词扩展:磨面 磨坊 盘子 玉盘 (4)全班齐读。4.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1)望:从远处看。(2)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3)湖光:湖面的波光。(4)两:指湖光和秋月。(5)和:和谐,优美。(6)潭面:指湖面。(7)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8)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9)白银盘:形容平

5、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10)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5.再读古诗,小组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秋夜,洞庭湖水清澈 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三、再读古诗,深入探究。(一)探究交流:湖光秋月两相和。1.学生齐读,思考:从这句诗中读出了什么?(1)读出时间:秋天的夜晚。(2)读出了当时作者眼前见到的景物: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天上明月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3)读出了“两相和”中的“两”是指:湖光

6、和秋月。 “和”是指水月澄洁,一片宁静的氛围,一派和谐的美。【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解决字、词,交流诗句的意思。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82.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3.学生自由朗读,读出宁静与和谐的氛围。(二)探究交流:潭面无风镜未磨。1.学生齐读,思考:从这句诗中读出了什么?(1)读出湖面的样子:风平浪静。(2)读出了月光下作者眼前见到的景物:一是月光下不真切;二是浩阔湖面,涟漪轻起,波光粼粼。(3)读出了精确的比喻:把“潭面”比作“铜镜” 。2.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

7、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3.学生自由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二)探究交流: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1.学生自由朗读。 2.互相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1)遥望:远望。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2)山水翠: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3)运用比喻的写法,把洞庭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3.自由朗读,想象诗人描绘的景象。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四、学习新字,指导写字1.认读生字:(1)镜 未 磨 遥 银 盘(2)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

8、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3)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读带拼音认读,去掉拼音认读。1(4)开火车读、齐读。(5)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磨”半包围结构, “广”写大,写长,里面“林、石”注意穿插避让,写得扁一些。“盘”上下结构,上长下短。注意“舟”不要写太长,横基本压住横中线。(6)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7)展示学生作业,点评优缺点。五、积累内化,迁移运用。1.教师小结:我们一起学习了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七绝望洞庭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首句描写湖水与素

9、月交相辉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绘无风时湖面平静的情状,第三、四句集中描写湖中的君山。全诗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采,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指名有感情读背,齐读,学生自由朗读。3.其实写洞庭湖的诗还有许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集并阅读。1【板书设计】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课后反思】成功之处: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1.展开想象,体会意境。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适当引导,借助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根据诗句展开想象,用丰富的想象使诗句描绘的

10、美景如在眼前。为下面的品读古诗、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打下了基础。 2.品读诗句,欣赏美景。通过学生自读诗句,结合注释,欣赏画面初步理解诗意。然后师生交流,共同品读,感悟。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深入探究,课件展示图片及教师语言渲染帮助学生理解,引导学生想象、体会。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层层探究,在层层探究中赏美、悟美。不足之处:在教学中过分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古诗的语言文字和听过语言文字所体现出来的意境,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而忽略了结合语文教学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联系社会,进而对学生进行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教育。备课素材【教材分析】望天门山这首诗是李白第一次经过天门山时所作,通过描绘长江流经天

11、门山时的壮观景象及内心体验,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诗人通过一系列动词“开”“回”“出”“来”,把天门山景物的壮观表现得淋漓尽致。“开”-展现了楚江不可阻遏的气势;一个开字,把澎湃的江流那不可阻挡的气势,1表现得形神俱足。“回”-展现了江流激荡的雄姿;一个回字,既映衬出山势的险峻,又展示了江流的雄姿。由“开”到“回”,互相映衬,互相补充,把长江流经天门时的壮观景象生动逼真、绘声绘色地表现了出来。“出”-展现了蔚为壮观的景象;一个出字,把两山隔江对峙,争奇斗胜得景象写活了,给我们展现了蔚为壮观的动人景象:江水湍急,舟行轻快,两岸青山双双对对出来迎接,真是情意殷殷啊!“来

12、”-展现了轻舟飞驶的动态。“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一句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山高水险,水流湍急,一叶扁舟,乘风破浪,飞驶而来,令人体察到乘舟人此时此地的畅快之感和愉悦之情。诗人从“日边来”,带着满腔豪情而来。这首诗融情于景,诗中有画。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练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感情,欣赏意境。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同题绝句中的第二 首。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教学中应从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同时应发挥韵文形式利于朗读的优势,以读促思,以读悟情。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秋天

13、转任和州,行经洞庭所作。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写洞庭湖诗大多气势雄伟、境界壮阔,如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上张丞相再如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而刘禹锡这首诗却不同,重在表现洞庭湖的柔和秀美。古诗先以“秋月”与“湖光”相映照,水月澄洁,一片和谐。湖面无风,如月下铜镜铺展于大地。“镜未磨”写出了浩阔湖面,涟漪轻起,波光粼粼,呈现出迷蒙之美。放眼远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如一颗青螺缀放在白银盘中,如一种工艺珍品,使人爱不忍释。全诗构想新奇,化大为小,色调淡雅。【作者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14、。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且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秦安县叶堡乡),公元 701年 2 月 28 日(武后长安元年夏历正月十六)生于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另一种说法是其父从中原被贬中亚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生,4 岁再迁回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1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其文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他与

15、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与文 章相关的资料介绍】天门山,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因自然奇观天门洞而得名,也因天门洞而蜚声世界,被誉为“湘西第一神山” 。天门山,素有湘西第一神山的美誉,千百年来, “天门洞开、天门翻水、天门转向、野拂藏宝、鬼谷显影、天门瑞兽”六个难解之谜的相继涌现,更为这里增添了灵异的奇趣。【其他资料】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南岸,是长江重要的调蓄湖泊。洞庭湖北纳长江的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来水,南和西接湘、资、沅、澧四水,由岳阳市城陵矶注入长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2019年春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部分新课内容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第23课时菱形(1)—性质(课时导学案)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 2019年春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部分新课内容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第23课时菱形(1)—性质(课时导学案)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
  • 2019年春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部分新课内容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第24课时菱形(2)—判定(课时导学案)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 2019年春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部分新课内容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第24课时菱形(2)—判定(课时导学案)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
  • 2019年春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部分新课内容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第25课时正方形(1)—性质(课时导学案)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 2019年春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部分新课内容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第25课时正方形(1)—性质(课时导学案)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
  • 2019年春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部分新课内容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第26课时正方形(2)—判定(课时导学案)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 2019年春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部分新课内容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第26课时正方形(2)—判定(课时导学案)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
  • 2019年春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部分新课内容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第27课时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习题课(课时导学案)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 2019年春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部分新课内容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第27课时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习题课(课时导学案)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
  • 2019年春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部分新课内容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第28课时《平行四边形》单元复习(课时导学案)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 2019年春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部分新课内容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第28课时《平行四边形》单元复习(课时导学案)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
  • 2019年春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部分新课内容第十六章二次根式第1课时二次根式(1)—概念(课时导学案)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 2019年春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部分新课内容第十六章二次根式第1课时二次根式(1)—概念(课时导学案)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
  • 2019年春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部分新课内容第十六章二次根式第2课时二次根式(2)—性质(课时导学案)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 2019年春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部分新课内容第十六章二次根式第2课时二次根式(2)—性质(课时导学案)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
  • 2019年春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部分新课内容第十六章二次根式第3课时二次根式的乘除(1)—乘法(课时导学案)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 2019年春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部分新课内容第十六章二次根式第3课时二次根式的乘除(1)—乘法(课时导学案)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