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综合探究一《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教案1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bonesoil321 文档编号:1162368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综合探究一《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教案1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综合探究一《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教案1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1 教学目标1、知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2、了解“驱逐鞑虏”出现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3、知道“五族共和”取代“驱逐鞑虏”的历史背景;2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掌握一些历史与社会的基础知识与综合思维,对民族分布、民族关系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民族思想”这个话题,相对比较抽象,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兴趣,但对于民族思想的概念模糊,对于中国民族思想的演变过程不理解。对历史人物的多元评价不一定能轻易接受。3 重点难点1、重点:中华民族的逐步形成的意义;2、难点:“五族共和”取代“驱逐鞑虏”的内涵;4 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 教学活动活动 1【导入】环节

2、激趣质疑,歌曲导入学生活动:聆听歌曲爱我中华,感受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歌曲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上,进入本课的学习。活动 2【讲授】环节一、感受“多元一体”学生活动:阅读书本 P23,了解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二、探究“驱除鞑虏”学生活动:1、回顾已学知识,梳理近代史上,列强入侵中国的史实。2、了解近代人们为了救亡图存所做的努力。3、理解同盟会的革命纲领,知道孙中山此时的民族观念的局限性。三、走向“五族共和”学生活动:1、了解两面旗帜的变化,知道其中代表的意义。2、思考:孙中山的思想观念为什么会发生变化?活动 3【练习】环节1. 使“中国”成为具有近代意义的国家

3、名称的是(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清朝后期,列强入侵,民族危机极大地激发了民族意识的觉醒B.人们用“从多元走向一体”来形容中华民族的形成C.辛亥革命充分体现了民族平等的思想,促成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初步形成D.“五族共和”思想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23.第一次提出“五族共和”说法的是( )A.康有为 B.谭嗣同 C.孙中山 D.梁启超4. “五族共和”的五族,除汉族外,还包括( )壮族 满族 蒙古族 回族 藏族A. B. C. D.5.保国会成立于( )A.1895 年 B.1898 年 C.1901 年 D.1905 年6.主张

4、成立保国会的是( )A.洋务派 B.革命派 C.顽固派 D.维新派7.19031904 年入侵西藏,企图将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是( )A.英国 B.俄国 C.日本 D.法国8.认为“在腐败的封建专制制度下,不仅满人为君主的清朝要反对,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的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孙中山 D.李大钊活动 4【作业】环节100 多年前的辛亥革命是 20 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一一中华文明吏材料二:同盟会提出决断性民族主义的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显然,最初同盟会已把满族排除在帝国之外,同时也把关外的满洲土地排除在帝因之外,不仅如此,其实孙中山同盟会已把蒙古、西藏、新疆等排除在中国之外了。孙中山很快就认识到这是个问题,并且发生一定程度的转变,1906 年,孙中山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帝国的分裂与保存(1)材料一中孙中山的学说有何特点?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是中国“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 。(2)中华民国成立后,采用五色旗为国旗.象征“五族共和”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武昌起义后口号从“驱除鞑虏”改为“五族共和”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