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_2018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第9周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4.doc

上传人:ideacase155 文档编号:1170169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_2018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第9周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_2018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第9周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_2018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第9周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_2018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第9周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_2018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第9周价值与价值观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价值与价值观课题名称 第三单元第十二课第一框价值与价值观科 目 政 治 年 级 高二 适用班级 中等层次必修 4 四 单元(章) 十二 课(节) 教学时间 1 课时一、教学目标课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1)掌握价值与价值观的含义。(2)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理解人的价值是什么。联系实际,说明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3)在占有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结合具体领域事物的价值,深入领会价值、人的价值及价值观等概念。(2)搜集历史人物的先进事迹,感悟人生的真正价值所在。(3)运用目击者的沉默和已故文人的气节事例,感悟价

2、值观的导向作用。(4)运用课堂讨论等形式,深化对人生价值的理解,树立奉献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在对他人、集体和社会的责任与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价值观。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1)联系实际说明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2)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难点 对价值和人的价值的含义的理解。三、教学过程预设环节名称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形式 学生活动方式 教学设计意图环节 1:导入生活中,我们时常面临着价值选择,也会产生各种烦恼与困惑。人为什么要活着?应该怎样活着?人活着应该追求什么目标?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要对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个了解。仔细感悟思考 导入设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环节 2:

3、授新(一)价值的含义教师:当同学们外出旅行时,要带哪些东西呢?学生:一个小组依次回答。教师:为什么要带这些东西呢?换洗的衣物是为了小组进行讨论回答小组讨论式学习,碰撞思维火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干净和清洁而带的,相机是为了捕捉美好瞬间、日后的回忆而带的,杂志是为了旅途的消磨时光而带的,手机是为了通讯联系而带的,水是为了解渴,而干粮是为了充饥而带的,钱是为了购物消费,身份证是为了登记注册而带的。(板书“干净、清洁、回忆、消磨时光、通讯联系、解渴、充饥”)。这些词我们概括一下,它们都代表着我的“需要”,而换洗的衣物、相机、杂志等有满足我这些需要的属性和功能,那么我们称这些东西是有价值的。学生:在教

4、材中划出价值的含义。教师:在这个概念里,要注意价值是两个方面的组合:物的属性和人的需要,二者缺一不可。同学们再看看这个含义上方的虚框里的一段文字,想想这段文字所说的这些属性和我们刚才划出来的价值的含义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学生: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教师:也就是说价值的含义放在这些具体的领域上都能成立,同学们把教材上的“概括性”和“普遍性”两个词圈起来。教师:在价值的含义里有个词,是主体,在哲学上,思考生活中的事例注意区分概念中的关键词运用生活中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4主体通常是指人。与主体相对应的一个词是客体。所以,我们可以说价值所反映的是客体和主体之间的一种关系。(板书“关系”)。而我们前面所举的

5、那些例子中的客体都是一般的事物,反映的是我们人和一般事务的关系,但生活中除了面对人和一般事物的关系外,还要涉及到人与人的关系。所以,当我们把客体具体化为人的时候,就出现了人的价值这一概念。(二)人的价值教师:人的价值是指什么呢?譬如说“我”,我的价值是什么呢?套用概念,是我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主体当然是你们喽,的需要的属性和功能。这个属性和功能是指?培育祖国未来的花朵,具有“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精神。另一方面,我毕竟不是蜡烛,当我天天在工作的时候,也需要补充能量,所以,在每个月的某个日子里,工资卡上的数字必定会多点出来,而且在节日的时候,也必定会收到一些学生的短信问候。所以,我们可以说人的

6、价值就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学生:划出人的价值的含义。教师:这个含义我们来分解下,人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社会、他人,也就是对社会做贡献,这个贡献可以是物质财富,也可以是精神财富,同样的,人满足跟随教师思路思考回答问题探究、讨论、引导,激励学生启发式学习直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敏锐地观察生活现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5自己的需要,也就是享受社会的回报,这个回报也可以是物质的或者是精神的。所以,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那么,如果只奉献或只索取,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如果只有奉献而没有索取,那么没有人有能力进行持续的奉献

7、;如果只有索取而没有奉献,那么最后连索取的对象都将不复存在了。所以,贡献和索取是辩证统一的。学生:从第二段的第三句开始朗读。教师:是的,像我们父母在为我们付出辛勤劳动的时候,我们现在虽然不能以同样的劳动来回报,但是可以对父母多一些微笑、多一些问候。(三)对人的价值的评价教师:我们学习了价值和人的价值,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人的价值和普通的物的价值的关系是什么?比如我面前这台电脑,它能满足我上课、上网、聊天的需要,那么它自己在满足我的过程当中,出现了什么变化呢?是一天不如一天还是一天强似一天呢?学生:在折旧,磨损。教师:是的,它自己只是在满足主体的需要,而自己不是享受者。但人的价值却与此不同,我除

8、了满足社会及他人的需要,同样的也要获得社会及他人的回报,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所以人的价值是一种双向的关系。大家把这点记在课本 96 页的虚框的问题下面。 回答问题做笔记小组讨论,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热情7学生:记笔记。教师:这是二者的区别。那么二者的共同点呢?某样东西对我越有用,那么它的价值就越大,我越离不开它;所以某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越大,也就越有价值,社会及他人就越离不开他。因此,二者的共同点在于评价都是主要看他们对主体的贡献。学生:划出“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教师:我们身边被我们记住的,也都是为我们付出了巨大的贡献的,比如我们的父母。把视野扩大了之后,我们可以看看历史上,

9、凡是被人记住的,流芳千古的都是对人类和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譬如司马迁,邓小平,陈春澜,吴斌等等。他们把个体生命的有限性通过社会的无限性而成就了自身的“不朽”。当然,这些都是杰出人物,我们作为普通人,只要是做自己该做的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普普通通的劳动就是贡献社会和他人。譬如说,当我们作为子女的时候,当我们作为学生的时候,当我们作为路人的时候,当我们作为目击者的时候?学生:依次回答。(四)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教师:当我们作为目击者的时候,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说出事实真相。但是也有少数人选择了沉默。譬如(幻灯片出示材料)。问题1:对于目击者的沉默,你是怎么看的?学生:请 3 位同学讨论,发言。教

10、师:我们大部分同学都对这种沉默予以谴责,那么,我们以前学过,社会意识背讨论发言结合社会现象进行讨论,理论联系实际6后总是有原因的,我们在谴责之前似乎应当看看他们沉默的原因。(幻灯片出示材料)。问题 2:现在该如何对待目击者的沉默?学生:请 3 位同学讨论,发言。教师:引导到同情的立场上,但绝对不提倡学习和效仿。问题 3:目击者的沉默,谁之过?学生:讨论。教师:这是事发校方的错误。为什么你认为他是错的?学生:讨论。这是把正义公平真相生命屈从于面子。教师:当某人认为正义公平真相的价值比面子形象等要高的时候,他会选择说出事实,不再沉默,反之,则会低调处理不做解释。这就涉及到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先找出

11、价值观的含义。学生:划出价值观的含义。教师: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一个反作用。由于价值观是人的价值观,所以这个反作用是通过影响人而完成的。因此,我们着重要探讨的是价值观对人的影响。刚才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已经看出了,价值观会影响人们对某些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从而影响改造世界的活动。这是第一方面。学生:划出“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正义公平真相生命高于面子,这其实说明在人的一生当中,有些东西是天经地义的,是不可回避不可丢弃的,像就读书人而言,知识气节人格等也是无法回避和丢弃的,(出示材料)讲述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讨论勾画勾画勾画6的导向作用。学生:划出

12、“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的导向作用”。教师:归纳原理方法论。环节 3:小结框架梳理学生总结本课内容,更加全面透彻地理解已学知识。 进行框架梳理,帮助记忆四、教学反思:1、学习就是学生的事情,教师代替不了,教师仅仅是个导演,真正的演员确实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独立做到的每一个环节,教师都应该将这些环节交给学生,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只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当然这个作用必须是有效的。2、课堂教学目标就是高效,不是大搞热闹。无论上什么课,有利于实现目标的热闹可以用,但是纯粹的课堂消耗、只追求表面的热闹或没有什么实质效果的热闹,便是一种课堂内耗,坚决不可取。3、无论我们学习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无论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我们不能完全采用“拿来主义”,而是要批判的用,批判的学,否则,东施效颦的可笑之事将再次上演。4、课改势在必行,不论有多少人不想改、不愿改,无论怎么说风凉话、胡扯、埋怨、不理解,但是一定要改。不改则落后,改则前进。改革不是一首田园诗,是需要付出眼泪和痛苦的。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认识到过程中的不理解、不适应、茫然,或许只要我们严谨、认真、冷峻的思考,学习、探究、完善,改革这条路一定会是康庄大道,而不是死胡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