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专版)2018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三部分模拟检测冲刺中考综合检测卷(一)课件鲁教版.ppt

上传人:explodesoak291 文档编号:1198813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滨州专版)2018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三部分模拟检测冲刺中考综合检测卷(一)课件鲁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滨州专版)2018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三部分模拟检测冲刺中考综合检测卷(一)课件鲁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滨州专版)2018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三部分模拟检测冲刺中考综合检测卷(一)课件鲁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滨州专版)2018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三部分模拟检测冲刺中考综合检测卷(一)课件鲁教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滨州专版)2018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三部分模拟检测冲刺中考综合检测卷(一)课件鲁教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部分 模拟检测 冲刺中考,滨州市二一八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检测卷一,(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Ca40 Fe56,第卷(选择题 共48分),一、(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 1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用干冰作制冷剂进行人工降雨 B久置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表面产生一层白膜 C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 D爆炸,B 用干冰作制冷剂进行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成水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2、属于物理变化;久置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表面产生一层白膜,是因为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的缘故,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爆炸可能是化学变化,如火药爆炸,也可能是物理变化,如轮胎爆炸。,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C 点燃酒精灯时,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否则容易引起火灾;用浓硫酸干燥氧气时,氧气应从长管进入;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将导管放入水槽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外壁,若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测定溶液的pH时,不能将pH试纸伸入试剂中,否则会污染试剂。,3.“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

3、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其中含有70%的N2、20%以上的O2、还有CO2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造空气”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高 B燃着的蜡烛在“人造空气”中会熄灭 C可以利用反应2CuO2 2 CuO测定“人造空气”中O2的含量 D“人造空气”若只含有O2会更有益于人的呼吸,C 空气中氮气含量约为78%,“人造空气”中含有70%的N2,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低;“人造空气”中含有20%以上的O2,燃着的蜡烛在“人造空气”中不会熄灭;可以采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测定“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即利用反应2CuO2 2CuO;人在纯氧中无法正常生存,所以“人造空气”若只含有O2不益于人的

4、呼吸。,4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健康与生存环境,下列做法合理可行的是( ) A食用适量海带,以预防缺碘性疾病 B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以延长保鲜时间 C将废旧电池深埋处理,以减少水土污染 D将废弃塑料焚烧处理,以减少“白色污染”,A 海带中含有人体所需的碘元素,因此为了预防缺碘性疾病,可食用适量海带,故A正确;甲醛有毒,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不但对人体有害,而且降低了食品的质量,故B错误;将废旧电池深埋,会造成地下水、土壤的污染,故C错误;废弃塑料焚烧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严重的污染空气,故D错误。,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蔗糖溶解的过程就是在水分子作用下,蔗糖分子均匀分散

5、到水分子中的过程 B搅拌和升温能加快溶解,是因为加快了分子的运动速率 C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D室温下,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适量硝酸钾固体能形成硝酸钾饱和溶液,C 溶解的过程实际是溶质在溶剂分子的作用下,均匀分散到溶剂中的过程,故A正确;搅拌和升温能加快分子的运动速率,可以加速溶解,故B正确;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汽油能溶解油污的原理,故C错误;恒温下,增加溶质可以使接近饱和的溶液形成饱和溶液,所以室温下,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适量硝酸钾固体能形成硝酸钾饱和溶液,故D正确。,6下列有关事实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的是( ) A铁能将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

6、换出来 B铝制品抗腐蚀能力比铁制品强 C不能用金属铜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D相同条件下,镁和锌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B 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可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加以解释;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但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使内部的铝不易被进一步氧化,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无关;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位于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可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加以解释;镁和锌都能与稀盐酸反应,反应时金属活动性强的镁比金属活动性弱的锌反应剧烈,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加以解释。,7“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下列关于农作物和化肥的说法正确的是( )

7、A(NH4)2SO4属于复合肥料 B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只有氮、磷和钾三种 C磷肥能使作物根系发达,耐寒耐旱 D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施用可以明显提高肥效,C 硫酸铵中只含有N、P、K三种营养元素中的N元素,属于氮肥;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多种营养元素,其中一部分可以通过空气、水和土壤吸收,需要通过化肥补充的主要是氮、磷、钾三种元素;磷肥可以促进作物根系发达,增强作物的耐寒耐旱能力;铵态氮肥与熟石灰等碱性物质混合后可发生反应生成氨气,导致氮元素流失而使肥效降低。,8清华学子不畏网络舆论的压力,捍卫了“PX”低毒的科学真相。PX:无色透明液体,具有芳香气味,能与乙醇等有机溶剂混溶,可燃,低毒,毒

8、性略高于乙醇,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如图是“PX”的结构模型,下列有关“PX”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PX”属于有机化合物 B“PX”可燃,具有芳香气味,低毒都属于它的化学性质 C“PX”中C、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85 D“PX”的化学式为C8H10,B “PX”是由C、H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PX”可燃,低毒都属于它的化学性质,具有芳香气味属于它的物理性质;“PX”中C、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8)(110)485;根据图示可知,每个“PX”分子中含8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其化学式为C8H10。,9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在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

9、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正确的说法是 (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若消耗3g乙,则生成17g丙 C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甲、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B,10以下应用守恒思想解决相关问题,推论正确的是( ) A14g碳与32g氧气反应,根据质量守恒推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6g B聚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元素守恒推出聚乙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C50mL36%的盐酸用50mL水稀释,根据溶质守恒推出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8% D水电解生成H2和O2的分子数比为21,根据原子守恒推出水分子中H、O原子数比为21,D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32g氧气与12g碳恰好完全反应

10、生成44g二氧化碳,当14g碳与32g氧气反应时,碳过量,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故A错误;反应物为聚乙烯和氧气,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和水,氧气中含有氧元素,故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聚乙烯中肯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B错误;水的密度为1g/mL,50mL水的质量为50g,而盐酸的密度大于1g/mL,50mL盐酸的质量不是50g,故稀释后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不是18%,故C错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反应后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1,故反应前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也为21,故D正确。,11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11、),B 稀酸入眼的急救方法是首先用大量的水冲洗眼部;进入地窖时为防止地窖内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对人的损害,一般先做灯火实验,由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如果灯火熄灭,则不能进入地窖;洗洁精能与油污发生乳化作用;人体缺钙会导致佝偻病或骨质疏松症,而不是甲状腺疾病;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和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等使用时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所以是相对清洁的能源;汽车尾气污染是空气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所以提倡使用公共交通等是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有效途径;温室气体的排放与化石燃料的使用有直接关系,利用水力、核能发电减少了化石燃料的燃烧,从而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B A、C、D中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

12、未发生变化;B中反应前铝元素化合价为0价、铜元素化合价为2价,反应后铝元素化合价为3价、铜元素化合价为0价,有化合价的改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12在3COFe2O3 2Fe3CO2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变为4价,铁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变为0价,像这种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合价改变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据此判断,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13有失去标签的甲、乙、丙、丁四瓶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稀盐酸、BaCl2溶液、K2CO3溶液、AgNO3溶液中的某一种。按照表中所进行的实验和结论推出“丙丁”的实验现象是(已知Ag2CO3难溶于水)( )A.一定有气体 B一定有沉淀 C可能有反应但无

13、现象 D可能没有反应,D 由于甲和丙反应能生成气体,可以确定甲和丙应是稀盐酸和碳酸钾溶液中的一种,由于稀盐酸和硝酸银溶液能生成沉淀,碳酸钾和氯化钡、硝酸银溶液都能生成沉淀,因此无法辨别甲和丙哪一种是稀盐酸,哪一种是碳酸钾溶液,也无法确定乙和丁是氯化钡溶液和硝酸银溶液的哪一种;由于丙有可能是碳酸钾溶液也有可能是稀盐酸,而丁可能是氯化钡溶液也有可能是硝酸银溶液,若丙和丁是稀盐酸和氯化钡溶液,则不会发生反应,即无明显现象;若丙和丁是碳酸钾溶液和氯化钡溶液、碳酸钾溶液和硝酸银溶液或稀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则都会生成白色沉淀。,14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设计方案探究目的不能实现的是( )A甲可

14、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与氧气接触 B甲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C乙中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与氧气是否有关 D乙中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与氧气和水等物质是否有关,C 甲通过薄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对比可知,薄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与氧气隔绝不燃烧,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与氧气接触;甲通过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对比可知,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所以燃烧,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所以不燃烧,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乙中铁钉只和空气接触,中铁钉和空气以及水同时接触,一段时间后,中铁钉没有锈蚀,而中铁钉锈蚀,通过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与水是否有关;和对比可探究铁的锈

15、蚀与氧气是否有关,通过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与氧气和水是否有关。,A 稀盐酸可以和大理石反应生成气体,而氢氧化钠溶液不与大理石反应;氢氧化钠溶液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而稀盐酸不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所以两种方法都能鉴别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铵和硫酸钾固体都能够溶于水,所以方法二不能鉴别氯化铵和硫酸钾固体。羊毛制品和纯棉制品在外观上是相似的,所以不能通过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黄金和黄铜都是黄色的有金属光泽的物质,所以不能通过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15鉴别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16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D 向盐酸中加水稀释,溶液的酸性减弱,pH增大

16、,pH只能无限接近于7,但不会大于、等于7,故A错误;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开始时溶液的质量不会等于0,故B错误;加热高锰酸钾固体,会生成氧气,导致固体总质量减小,而反应前后锰元素的质量不变,故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会增大,故C错误;在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钾溶液,盐酸先与氢氧化钾反应,等盐酸消耗尽,氯化镁再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故开始时没有沉淀,过一段时间再出现沉淀,当氯化镁耗尽后,沉淀的质量不再增加,故D正确。,第卷(非选择题 共52分),二、(本题包括6小题,共29分) 17(4分)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用字母序号填空) A碳酸钙 B氢

17、氧化钠 C碳酸氢铵 D浓硫酸 E盐酸 F氢氧化钙 G碳酸钠 (1)配制波尔多液用的一种碱是 F ; (2)工业炼铁的原料之一,可作为建筑材料的一种盐是 A ; (3)常用于金属除锈的是 E ; (4)侯氏联合制碱法中的“碱”是 G 。,18.(6分)看图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金属制品,利用其导热性的是 B (填序号),A图中用到的合成材料是 塑料 。 (2)钢铁是常用的金属材料,写出工业上用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炼铁的主要化学方程式: 3COFe2O3 2Fe3CO2 。 (3)铝制品比铁制品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铝表面能生成一层 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4

18、)铁制水龙头易生锈,写一条能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 在水龙头表面涂刷油漆(或镀上其他金属等) 。,19(5分)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1)如图1是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分析上述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图,空白方框中应填 分子 。 金属铁是由铁 原子 (填“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的。 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当a8时,该粒子是 阴离子 (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2左边方格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中获得信息填空。氮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9、是上图A、B、C、D中的 B (填字母)。 已知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氮化镁的化学式为 Mg3N2 。,解析:(1)原子能结合生成分子;金属铁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当a8时,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表示的是阴离子。(2)氮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7,核外电子数是7,故原子结构示意图是图2中的B;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氮化镁的化学式为Mg3N2。,20(6分)已知A、B、C三种物质含有同种金属元素,其中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为氧化物;D、E、F三种物质含有同种非金属元素,其中F是单质,E是易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有些转化关系、反应条件

20、已略去)。 试回答:(1)写出E、F的化学式:E CO ,F C(或O2) 。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以下转换关系: AD CaCO3 CaOCO2 , CA Ca(OH)2CO2=CaCO3H2O 。,解析:本题的突破口有两个:一是“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说明A是碳酸钙;二是“E是易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说明E是一氧化碳。A、B、C三种物质含有同种金属元素,A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B、C中也含有钙元素且B为氧化物,A能够转化为B,B能够与水反应生成C,C能够与D反应生成A,说明B是氧化钙,C是氢氧化钙,D是二氧化碳;D、E、F三种物质含有同种非金属元素,F能够转化为二氧化碳

21、与一氧化碳,说明F是碳或氧气。,21(4分)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曲线如图所示。 (1)图中P点的含义是 20时,甲、乙 的溶解度均为30g 。 (2)40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甲 (填“”、“”或“”)乙。20时,将50g乙物质放入100g水中,升温至40,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 25 (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3)20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上述实验过程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AC (填序号,下同),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的是 BE 。,解析:(1)P点是甲、乙曲线的交点,其含义是20时,甲、乙的溶解度均为30g。(2)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故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

22、的质量分数大于乙;20时,乙的溶解度为30g,将50g乙物质放入100g水中,只能溶解30g乙;升温至40,乙的溶解度为40g,剩余的乙能继续溶解10g,故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40g100g25。(3)甲在20时溶解度为30g,故此时在100g水中加入20g甲所得A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再加入20g甲所得B溶液为饱和溶液,且剩余10g甲不能溶解;升温至40,此时甲的溶解度为50g,故所得C溶液又变为不饱和溶液;再加入20g甲(总共60g)所得D溶液为饱和溶液,且剩余10g甲不能溶解;降温至20,此时甲的溶解度变为30g,会剩余30g甲不能溶解,所得E溶液为饱和溶液。B和E溶液都是20时甲的饱

23、和溶液,故二者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22(4分)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1)左方框图中的物质属于 混合物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2H2O C2H4O ,反应类型为 化合反应 。,解析:(1)由图示可知,左方框图中的物质是由不同种分子组成的,属于混合物;(2)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2H2H2O C2H4O,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3分) 23(6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以下问题。(1)图A是铁丝在氧气中的燃

24、烧实验,集气瓶内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防止生成的高温熔化物溅落时炸裂瓶底 。 (2)图B是水的电解装置,实验证明了水是由 氢、氧元素 组成的。 (3)用坩埚钳夹住已擦亮的镁条,放在酒精灯上点燃后,立即伸进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如图C所示),发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和一种黑色固体,该反应中生成的白色固体是 氧化镁 ,本实验使你对燃烧,烧条件产生的新认识是 燃烧不一定在氧气中进行 。 (4)实验室若用D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 。,解析:(1)图A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集气瓶内放少量水的目的是防止生成的高温熔化物溅落时炸裂瓶底;(2)图

25、B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通电后,两电极上均出现气泡,分别是氢气和氧气,实验证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3)根据题中信息,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和碳,该反应中生成的白色固体为氧化镁,通常所说的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而在此反应中,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4)图D为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故用此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24(7分)在老师的指导下,小乐同学探究金属和盐溶液反应时,发现将钠放入MgCl2溶液中有气泡和白色沉淀产生。为了进一步探究,小乐同学将充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得固体A和滤液B。 【查阅资料】 钠与水反

26、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MgCl2溶液呈酸性。 【分析与思考】 小乐同学根据所学知识对产生的气体和固体A进行判断: (1)产生的气体是 (填序号)。 CO2 H2 Cl2 (2)取固体A加入过量稀盐酸,A全部溶解,无气泡产生,则A的化学式是 Mg(OH)2 。 【提出问题】滤液B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MgCl2 猜想三:NaCl、NaOH 猜想四:NaCl、MgCl2、NaOH,你认为四个猜想都合理吗?如有不合理的请说明理由 猜想四不合理,因为氯化镁和氢氧化钠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共存 。 【实验探究】【结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钠不能将位于它后面的金属从

27、该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拓展】将钠与MgCl2固体隔绝空气加热到一定温度时,钠可以从MgCl2中置换出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NaMgCl2 2NaClMg 。,解析:【分析与思考】(1)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所以产生的气体是氢气;(2)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镁能溶于酸,所以A的化学式是Mg(OH)2。【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会与氯化镁反应,不能共存,所以猜想四不成立。【实验探究】猜想三不成立,说明溶液中不含氢氧化钠,故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向滤液中滴加适量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猜想二成立。【拓展】氯化镁和钠反应会生成氯化钠和镁,

28、化学方程式为2NaMgCl2 2NaClMg。,四、(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5某兴趣小组对生锈废铁锅中铁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生锈的铁锅中除Fe、Fe2O3外,还含有碳、硅、锰等元素(除Fe、Fe2O3以外的物质都不与稀硫酸反应)。兴趣小组的同学称取33g废铁锅片放入特制容器中,缓慢加入39.2%的稀硫酸,直到反应完全(假设硫酸先与表面的铁锈发生反应),实验数据如图所示。(1)废铁锅片中铁单质的质量分数为 84.8% 。(结果保留到0.1%) (2)所得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化学式为 FeSO4、Fe2(SO4)3 。 (3)计算溶液中硫酸铁的质量。(要求写出计算过程),解析:生锈的铁锅中含有氧化铁和铁,二者都能和稀硫酸反应,但只有铁反应时生成氢气,由图像可以看出生成氢气的质量为1.0g,根据生成氢气的质量可以求出铁的质量,进而求出铁的质量分数;氧化铁和铁都能和稀硫酸反应,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而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所以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铁和硫酸亚铁;根据图示可知,氧化铁消耗稀硫酸的质量为18.75g,结合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求出硫酸铁的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