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五第一板块寄李儋元锡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学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

上传人:priceawful190 文档编号:1222080 上传时间:2019-06-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五第一板块寄李儋元锡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学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五第一板块寄李儋元锡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学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五第一板块寄李儋元锡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学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五第一板块寄李儋元锡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学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五第一板块寄李儋元锡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学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寄李儋元锡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安史之乱是唐帝国由盛而衰的界标,也是唐代文学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中唐大历前后的诗歌呈现一种过渡状态。元结、顾况等人用诗歌反映现实,也是新乐府运动的先驱;刘长卿、韦应物主要以山水诗见称;李益则继承了盛唐边塞诗的传统;他们在艺术上都具有自己的特色。此外,在当时还有影响较大而实际成就较差的“大历十才子” 。由于社会的动乱和王朝的衰微,中唐前期的诗歌多半都染上了感伤的色彩。中唐诗歌是唐诗发展的又一高潮,其间诗人辈出,诗风各呈异彩。创新求变是其主题。中唐诗歌大约有以下几派: (1)以白居易和元稹为首,包括李绅、王建、张籍等人在内,倡导新乐府的创

2、作,要求“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揭露中唐社会政治的各种弊端,反映时弊民疾,在诗歌形式上只要求浅显平易、通俗自然,他们的创作在当时乃至以后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一派诗人,崇尚奇绝,从主观的创作主张出发,着力于探讨诗歌的新的艺术形式,并且通过个人的遭遇来反映社会的黑暗。这一派诗人除了韩孟之外,还有刘叉、卢仝、马异、贾岛、李贺等,其中韩、孟、李最为出色。(3)韩、孟、元、白之前的中唐早期,尚有刘长卿、韦应物与大历十才子等诗人,带着对盛唐的依恋,以萧条、冷落的心境表现山林隐逸的生活情趣。(4)柳宗元、刘禹锡等“元和贬谪”诗人,或借异乡山水以抒发贬谪之苦闷,或借历史

3、古迹抒发千古兴亡之慨叹,柳的山水诗写得清淡秀丽,峻洁峭激,刘的咏史诗则豪迈畅朗。1初步了解“安史之乱”及中唐的重大政治事件对诗人的人生及诗歌风格的影响。 2能够了解本专题诗人及其作品所代表的风格特征。 3初步体会中唐诗歌风格的多姿多彩的风貌特征。4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体会诗歌精妙的语言。1理解诗歌内容应注重对诗歌文本的整体感知,但是诗人的生平、思想、诗歌创作的背景材料对理解诗歌内容有重要作用,应加以重视。如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2有意识地运用所了解的作者的创作意图去理解诗歌,以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通过想像和联想,体会诗歌的情思和意味。如登柳州城楼寄漳、

4、汀、封、连四州 。3 寄李儋元锡这首诗写得十分感人,境界上和艺术上都堪称一流,在鉴赏时,应注意先背诵,然后重点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24读咏史诗,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评价技巧、手法,如西塞山怀古 。5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一诗的关键在于形象的把握。应把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同时要理解“千里雁” “九秋蓬”等物象。第一板块寄 李 儋 元 锡 左 迁 至 蓝 关 示 侄 孙 湘登 柳 州 城 楼 寄 漳 、 汀 、 封 、 连 四 州对应学生用书 P37一、字音识记1儋(dn

5、) 2.黯黯(n) 3.朝奏(zu)4潮州(cho) 5.弊事(b) 6.衰朽(shui)7瘴江(zhn) 8.乱飐(zhn) 9.薜荔(b)二、词语释义1春愁黯黯独成眠:心情沮丧的样子2邑有流亡愧俸钱:指生活没有着落,无法生存的流浪者3闻道欲来相问讯:探望4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贬官5一封朝奏九重天:指皇帝6肯将衰朽惜残年:肯,岂肯。将,因。惜残年,珍惜年老的生命7城上高楼接大荒:指荒僻的边远地方8惊风乱飐芙蓉水:惊风,暗比摧残自己的邪恶力量。飐,吹动9江流曲似九回肠:指愁思的缠结10共来百越文身地:泛指南方的少数民族11犹自音书滞一乡:犹自,仍然是。滞,停留三、名句背诵1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

6、花开已一年。2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3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4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5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36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对应学生用书 P38寄李儋元锡整体感知一、作者简介韦应物(约 737约 791),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中唐著名诗人。望族出身,少为皇帝侍卫,后入太学,专心读书。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 。与柳宗元并称为“韦柳” 。其诗多写山水田园,高雅闲淡,平和之中时露幽愤之情。反映民间疾苦的诗则颇富于同情心。二、相关背景唐德宗建中四年(783)暮春入夏时节,韦应物从尚书比部员外郎调任滁州刺史,离开长安,秋天到达滁

7、州任所。李儋,字元锡,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当时任殿中侍御史,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次年春天,韦应物写了这首诗寄赠李儋以答。 三、内容提要这首诗主要叙述了诗人与好友李儋、元锡别后的思念和盼望,抒发了国乱民穷造成的内心矛盾和苦闷。四、写法借鉴1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首联即景生情,用“花里”反衬离别时的哀情,景美而情不欢;颔联借“春愁”来衬托对时事的担忧,也是伤心人看春色,茫然黯然,情伤而景无光。而在诗中,作者还直抒胸臆,表达对大唐王朝前途的担心,揭示自己担忧与愧疚交加的内心世界。尤其是“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两句,真实地表现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一个正直的地方官吏无可奈何的

8、处境和高尚的人格美。2语言平易朴素,既凝重又流动这首律诗写得平易亲切,通篇不用典故,节奏流丽响亮。刘熙载艺概说:“律诗不难于凝重,亦不难于流动,难在又凝重又流动耳。 ”既凝重又流动,正是这首诗的特色。重点揣摩1一开篇诗人就写“花” ,用的是什么艺术手法?请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诗人用的是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4诗人即花忆昔,睹春花而思故人,本应欣喜,但反倒从岁华流逝,群芳易歇,兴发离别哀情。2请结合诗中五、六句谈谈诗人塑造了怎样的自我形象。参考答案:塑造了一个正直的地方官吏面对现实处境而无可奈何的形象。 “身多疾病思田里”既申述了自身的困难,又表达了思念友人或归隐田园之心;“邑有流亡愧俸钱”

9、表达出对人民疾苦的关怀之情。3. 苏轼认为韦应物的诗有“寄至味于淡泊”的特点,结合此诗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这是一首寄赠好友的诗,但并不只限于抒写朋友间的情感,而是表达自己对时局的一种人生态度:自己所以拖着病体为官一方,并非贪恋名利。他想辞官归隐,但因为他忠于职守,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事。正是这样一种淡泊坦荡的人生态度显现了诗人的人生至味。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整体感知一、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他倡导古文运动,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改变了当时的文风,推动了文学的发展。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昌黎先生集 。二、相关背景元

10、和十四年(819),唐宪宗遣使者迎佛骨入禁中,三日后乃送佛寺。朝臣无谏阻者,而韩愈一生致力于兴儒辟佛,时任刑部侍郎,独上论佛骨表谏阻,言辞激切。宪宗大怒,欲置韩愈于死地,幸得宰相裴度等力保,方得免死,贬为潮州刺史。韩愈走至蓝田关口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同行。他悲歌当哭,写下了这首诗送给韩湘。三、内容提要这首七言律诗,抒发了韩愈对横遭贬谪的悲愤之情以及瞻念前程凶多吉少的感伤情绪。凸显出作者刚正不阿的品格。四、写法借鉴1构思精巧,结构严谨如首联“朝奏” “夕贬” “九重天” “路八千”等,对比鲜明,概括精要,一上来就有高屋建瓴之势。颔联用“流水对” ,十四字形成一个整体,紧承上文,令人有浑然天成之感

11、。颈联宕开一笔,写景抒情, “云横” “雪拥” ,境界开阔。 “横”状广度, “拥”状高度,两字皆用得极有力。故全诗大气磅礴,卷洪波巨澜于方寸之间,能产生撼动人心的力量。2以文为诗,诗味浓郁5律诗有严谨的格律上的要求,而此诗却以“文章之法”行之。既有“文”的特点,表现在直叙的方法、虚词的运用上(“欲为” “肯将”之类)等;同时亦有诗歌的特点,表现在形象的塑造(特别是颈联,于苍凉的景色中有诗人自我的形象)和沉挚深厚的感情抒发上。全诗叙事、写景、抒情熔为一炉,诗味浓郁,诗意醇厚。重点揣摩1首联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参考答案:对比。 “朝奏”与“夕贬” 、 “九重天”与“路八千” ,

12、在时间与数量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增强了感染力。透露出作者忠而遭贬的愤怒。2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参考答案: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上一句是回顾,诗人不独系念家人,亦伤怀国事。下一句是前瞻,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因而徘徊不前。 “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英雄失落之悲。3纪昀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的评价是“语极凄切,却不衰飒” ,你是怎样理解的?参考答案:“朝奏” “夕贬” “路八千” “衰朽” “残年” “家何在” “马不前” “好收吾骨瘴江边” ,

13、都是极为凄切的,但诗人的感情基调并不衰飒。原因是诗中融入了诗人慷慨激昂、刚正不阿的情感;同时在写景抒情上, “云横” “雪拥” ,境界雄浑,气势磅礴,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所以读起来并不觉得衰飒。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整体感知一、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人,世称“柳河东”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思想家,在诗歌、辞赋、散文、游记、寓言、小说、杂文以及文学理论诸方面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唐代古文运动中与韩愈齐名,并称“韩柳”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泛,体裁多样,风格清深意远、疏淡峻洁,精工密致,韵味深长,感情深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

14、义。二、相关背景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人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政治改革活动失败而遭贬。后来又被召回京城,但由于反对派的阻挠,朝廷又分别把他们贬到更远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连州。这首诗就是柳宗元登上柳州城楼,触景生情而作的。三、内容提要6柳宗元借形象化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受迫害的痛恨和悲愤、对国事的无限忧虑,表现了诗人永不妥协的斗争精神。四、写法借鉴1赋中有比,比中有兴,情景交融开头描写城上高楼与大荒相接,乃楼上人所见,于是感物起兴。 “海天愁思正茫茫”一句,即由此喷涌而出,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辽阔而荒凉的空间,望到极处,海天相连,而自己的茫茫“愁思” ,也就充溢于辽阔无边的空间了。

15、作者以哀景写哀情,将自己被贬后内心的茫茫愁思渲染得淋漓尽致。2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诗人远谪永州,十年被弃,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因此,诗人在诗中运用象征手法,委婉地表达自己的理想人格。如用“芙蓉” “薜荔”象征人格的美好与芳洁,用“惊风”“密雨”象征摧残自己的邪恶势力。以自然景象暗喻人事,有含蓄蕴藉之妙。重点揣摩1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作用如何?参考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达到了寓情于景,实化愁绪的作用,以哀景写哀情,将无边愁绪写得具体可感。2试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参考答案: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暴风肆虐,抽打着水中的芙蓉

16、;密雨施狂,侵袭着墙上的薜荔。芙蓉与薜荔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惊风、密雨象征着摧残自己的邪恶势力。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险恶处境的忧虑和愤慨。3诗的尾联“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尾联“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以后当彼此不绝音讯,互相慰藉,道出寄诗的本旨。 “百越文身地”即柳宗元与四州刺史所在的地区。收尾二句,不只紧扣题旨,更将贬谪的深痛之情曲曲传出。4试分析本诗的意境。参考答案:凄苦、悲凉。作者选用“高楼大荒” “海天茫茫” “惊风乱飐” “密雨斜侵”“岭树重遮” “江流曲回” “百越文身地”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哀苦无比的凄凉景色,表

17、达了自己的无限哀情。对应学生用书 P113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诗句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7B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C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解析:选 A A 项,比喻;B 项,对比;C 项,夸张;D 项,夸张。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汉赋Error!B唐诗Error!C宋词Error!D元曲Error!解析:选 B 于谦是明代诗人而非唐代诗人。3下列诗句与“倚槛苍茫千古事”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 )A天开美景风云静 B过江多少六朝山C爽气西来两袖青 D座揽清辉万川月解析:选 B 对

18、仗讲究字数、词性的相对应,文中的“倚槛”为动宾结构,只有 B 项的“过江”符合。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去年花里逢君别,_。(2)身多疾病思田里,_。(3)一封朝奏九重天,_。(4)欲为圣明除弊事,_。(5)_,海天愁思正茫茫。(6)岭树重遮千里目,_。答案:(1)今日花开已一年 (2)邑有流亡愧俸钱 (3)夕贬潮州路八千 (4)肯将衰朽惜残年 (5)城上高楼接大荒 (6)江流曲似九回肠二、拓展阅读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送黎六郎赴阳翟少府韦应物试吏向嵩阳,春山踯躅 芳。腰垂新绶色,衣满旧芸香 。 乔树别时绿,客程关外长。只应传善政,日夕慰高堂。注 踯躅:杜鹃花

19、的别名,又名映山红。芸香:书香。芸草香味能杀死书虫,读书人就把其夹在书中,时间久了书也就有了这种味道。8(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中的“试吏”即出任官吏,表明黎六郎刚刚被任命为阳翟少府,这与颔联的“新绶”相照应。B “春山踯躅芳”写黎六郎赴任途中看到杜鹃花漫山遍野,于是心情极为舒畅,这是以景衬情。C腰垂新绶、衣满芸香,是对黎六郎赴任时的状貌的描写,说明他并没有因为做官而忘了读书。D第五句“乔树别时绿”照应了题目中的“送”字,同时写出了为黎六郎送行时的自然环境。E全诗表达方式多样,既有写景,又有叙事和议论,最后两句谆谆告诫:做官勿忘孝顺家中父母。解析:选 BE B 项错

20、在“赴任途中看到杜鹃花漫山遍野,于是心情极为舒畅” ,时间有误,此时正在送别,黎六郎尚未起程。E 项错在“谆谆告诫:做官勿忘孝顺家中父母” ,尾联说的是希望朋友创造良好政绩来告慰父母,并非让他不忘孝道。(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答:_答案:对朋友的祝贺与赞美之情。 “腰垂新绶色”写朋友新官赴任,字里行间透露出欣慰之意。对朋友的依依惜别和关怀之情。 “客程关外长”写朋友赴任路途遥远,隐含牵挂之意。对朋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勉励之情。尾联写希望朋友有好的政绩以慰高堂,表明了作者的希望。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柳宗元十年憔悴到秦

21、京,谁料翻为岭外行。伏波 故道风烟在,翁仲 遗墟草树平。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注 柳宗元、刘禹锡因参与“永贞革新”而久遭贬谪,奉旨返京后,再度被远谪。此诗便作于两人在衡阳分手、各赴谪地之时。伏波:这里指汉代伏波将军马援,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翁仲:后世称石像或墓道石像为翁仲,此指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濯缨:洗濯冠缨。 楚辞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句。后9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志节坚贞。(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写两人在长期贬谪之后重回长安,没料到再度被远谪,两句表现了命运之多变,人生之艰辛。B “伏波

22、故道风烟在”写两人行在伏波将军当年出征的路上,追忆前贤,不由得心生自勉奋发之意。C “翁仲遗墟草树平”写伏波将军的庙宇空余石像荒草、断壁残垣,借此感慨人心变异,世道衰微。D “直以慵疏招物议” ,表面说因为官慵懒粗疏而招来非议,实则感叹自己怀才不遇,心中愤激不平。E “休将文字占时名”话中有话,因为两人曾因作诗讽刺权贵而背上罪名,此处多有调侃、自嘲之意。解析:选 BD B 项,表达的不是“自勉奋发”之意,而是在追忆前贤的同时,古(人)今(我)对比,感慨自身飘零于世,壮志难酬。要注意把握整首诗的感情倾向,并结合上下文来理解。D 项, “感叹自己怀才不遇”不对。句中的“慵疏”只是作者的反话,他们招

23、致“物议”的真正原因是为人正直、坚持操守,所以不为小人所容。(2)尾联“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_解析:尾联说不必临河取水,离别时的眼泪就可以洗濯冠缨,这是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濯缨”是化用楚辞里渔父的名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有与友人共勉之意。同时,尾联还化用了李陵赠别苏武的诗句“临河濯长缨,念子怅悠悠” ,表达与朋友分别时的感伤。答案: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不必临河取水,离别时的眼泪就可以洗濯冠缨,表现两人珍重惜别的感伤,以及历尽艰辛的悲怆。用典。 “濯缨”用楚辞之典,有与友人共勉之意,希望彼此无畏打

24、击,保持志行之高洁。(如回答“化用前人诗句”并分析,亦可)三、语言表达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四个关键词。10杜甫是盛唐向中唐转折过程中出现的集大成的伟大诗人,对中唐及中唐以后的文学影响深远。柳宗元作为中唐元和时期的著名诗人,不可避免地接受了杜甫的影响。柳宗元有接受杜甫影响的生活基础和思想底蕴,他诗歌中的现实主义精神源于杜诗的史诗品质,他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精工凝练的语言、排律的创作等也都与杜甫的影响有密切联系,因而柳宗元全面继承了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关键词:_答案:柳宗元 继承 杜甫 诗风8把下面的六句话按照恰当的顺序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只填序号)。柳宗元与山水的相遇,多少有些偶然、被动和无奈。_。_。_,_,_。_。最后,山水与人合而为一,并且化为山水之文。与此相应,山水也走进了他的文章之中 不过,或许是永州山水的深情召唤 他不是自愿来到这里,而是被无可抗拒的力量抛掷到了这里 或许是自己的突然醒悟 当他来到这块荒蛮瘴疠的土地时,心情的消沉郁闷可想而知 总之,柳宗元终于在山水中找到了自己新的生存天地序号:_解析:第句照应文段开头的“偶然”一词,第句照应“被动” “无奈”两词,两句因“或许”句式连缀;第句中“与此相应” ,指代第句的内容,所以跟在第句后面。答案: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