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93.080 P66 DB14 山西省 地 方 标 准 DB 14/ T722 2012 公路隧道照明设计规范 2012 - 12 - 31 发布 2013 - 01 - 31 实施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4/ T722 2012 I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则 1 5 一般要求 2 6 入口段照明 3 7 过渡段照明 6 8 中间段照明 7 9 出口段照明 8 10 接近段的减光 . 9 11 应急照明 . 9 12 洞外引道照明 . 9 13 特殊灯光带的设置 10 14 光源与灯具的选用 10 15 调光与控
2、制 11 16 照明供配电与接地 14 17 照明计算 15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光学长隧道的计算方法 . 19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路面简化亮度系数 . 21 参考文献 24 DB14/ T722 2012 II 前 言 本标准 按照 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聂承凯 、 帖智武 、 马健中 、 王永强 、 梅拥军 、 张明欣 、 朱季萍 、 杨宇峰 、 杨涛 、丁丽 、 崔兰、 朱洪亮 、 孙晋飞 。 DB14/ T72
3、2 2012 1 公路隧道照明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路隧道照明设计的一般要求、隧道内各区段照明、接近段减光、应急照明、洞外引道照明、特 殊灯光带的设置、光源与灯具的选用、控制与调光、照明供配电与接地及 照明计算 。 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 境内 新建和改建公路隧道照明的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 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2666 电线电缆燃烧试验方法 GB/T 14549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T 18226 高速公路交通工程钢构件防腐
4、技术条件 GB/T 24969 公路照明技术条件 GB 500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5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157 地铁设计规范 JTG D20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T D71 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3.1 光学长隧道 隧道入口前 行车道中线上 离地面 1.5m高且距洞口 1倍照明停车视距处设观测点,在该点观测隧道出口,不能完全看到出口的曲线公路短隧道,称为光学长隧道。 4 总则 4.1 应遵循安全可靠、经济实用、便于维护、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积极 稳妥地采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合理选取照明计算参数和照明方案。 4.2 公路隧道照明
5、是一个系统工程,与公路等级、隧道断面、平纵线形、设计交通量、设计时速、路面类型、洞门型式、洞口周围环境 、洞内装饰、隧道通风状况等均有关联,应结合隧道建设总体设计方案综合考虑。 DB14/ T722 2012 2 4.3 高速公路和具有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隧道照明采用的近期设计交通量取通车 10年的预测交通量,远期设计交通量取通车 20年的预测交通量;具有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以及二、三级公路隧道照明采用的近期设计交通量取通车 5年的预测交通量,远期设计交通量取通车 15年的预测交通量。 4.4 隧道照明应遵循统一规划、一次设计的原则。 当公路隧道照明近期设计亮度达到远期设计亮度的60%时,宜按远
6、期设计 方案 一次实施,否则 宜按近期设计 交通量确定的方案 实施,当远期实际交通量达到 预测的远期交通量时,再按远期设计改造。 4.5 应结合光源类型、灯具布置方式、配光方式、控制方式 进行隧道照明方案比较和选择,尽可能选择智能化较高且成熟可靠的方案,使照明系统便于监测和控制。 5 一般要求 5.1 照明设计可按照下列顺序完成 : a) 收集隧道设计有关资料,勘测现场自然环境; b) 初步判定或现场测定洞外亮度、制订洞外减光方案; c) 确定入口段、过渡段、中间段及出口段的亮度和长度指标; d) 选择光源与灯具,确定照明方式、安装位置和角度; e) 根据确定的公路等级、隧道断面、设计交通量、
7、设计时速、路面类型、洞门型 式、灯具类型等各项参数,计算各段亮度、均匀度等; f) 洞门土建及绿化完工后,对洞外亮度进行实测校核,必要时修正隧道照明设计。 5.2 照明设计需调查的内容 : a) 隧道附近地形、洞口朝向、洞口附近视野情况、植被情况、隧道洞外路段的平纵线形和气象状况等环境条件; b) 道路等级、隧道长度、平纵线形、洞门结构型式、横断面布置、建筑限界、路面类型、墙面装饰等土建结构物的设计方案 ; c) 设计交通量、设计时速、交通组成以及交通组织形式; d) 通风方式、通风系统烟雾设计浓度等资料; e) 变配电所位置、容量、电源质量等; f) 运营管理方式。 5.3 下列公路隧道可不
8、设置照明设施 : a) 长度 L 100m的公路隧道; b) 100m L 150m之间的非光学长隧道; c) 长度 L 200m且等级在二级及二级以下的公路隧道。 5.4 对于单洞长度小于 200m、需要设置照明设施且远离电力系统的隧道,通过全寿命周期技术经济比较,太阳能供电方案优于市电供电方案时,可考虑选用太阳能供电方案。 5.5 平均亮度与平均照度间的换算关系如无实测资料时,黑色沥青路面可按 15 lx/cd m-2取值;水泥混凝土路面可按 10 lx/cd m-2取值。 5.6 隧道内路面左、右 两侧 2m高范围内的平均亮度,不宜低于路面平均亮度的 60%。 DB14/ T722 20
9、12 3 5.7 隧道内两侧 2m高的墙面宜采用反射率不小于 0.7的墙面材料装饰。 5.8 单向交通隧道照明区段构成可用图 1表示: 图 1 单向交通隧道照明区段构成图 图中: S 接近段起点; A 适应点; P 洞口; D 适应距离; L20(t) 洞外亮度; Lth1、 Lth2 入口段 TH1、 TH2 分段亮度; Ltr1、 Ltr2、 Ltr3 过渡段 TR1、 TR2、 TR3 分段亮度; Lin 中间段亮度; Dth1、 Dth2 入口段 TH1、 TH2 分段长度; Dtr1、 Dtr2、 Dtr3 过渡段 TR1、 TR2、 TR3 分段长度 。 5.9 隧道照明设计文件中
10、应明确计算结果和 相 关的 照明参数取值,明确选用照明光源及灯具的性能指标要求,如光源光衰、色温、显色指数、电源效率、平均寿命、整灯光效、功率因数、防护等级等。 6 入口段照明 6.1 洞外亮度 DB14/ T722 2012 4 6.1.1 洞外亮度 L20(t)是时间 t的函数;隧道照明设计基准洞外亮度 L20(max)应取隧址所处位置 L20(t)可能出现的最大值,设计基准洞外亮度的实测时间应选择在当地夏季天气晴好状况下进行,每日测读 5次 11 次,时距 1h,连续时间不少于 3天。 6.1.2 当隧道照明设计基准洞外亮度不具备实测条件时,设计阶段 宜 按表 1选取。 表 1 基准洞外
11、亮度 L20(max) 单位 为 cd/m2 天空面积百分比 洞口朝向或 洞外环境 计算行车速度 Vt( km/h) 40 60 80 100 35% 50% 南洞口 - - 4000 4500 北洞口 - - 5500 6000 25% 南洞口 3000 3500 4000 4500 北洞口 3500 4000 5000 5500 10% 暗环境 2000 2500 3000 3500 亮环境 3000 3500 4000 4500 0% 暗环境 2000 2500 3000 3500 亮环境 2500 3000 3500 4000 注 1: 天空面积百分比指 20视场中天空面积百分比; 注
12、 2: 南洞口指北行车辆驶入的洞口,北洞口指南行车辆驶入的洞口; 注 3: 东洞口与西洞口取用南洞口与北洞口之平均值; 注 4: 暗环境指洞外景物反射率低的环境,如洞口采用削竹式或采用树木、草地绿化时; 注 5: 亮环境指洞外景物发射率高的环境,如洞口采用端墙式时。 6.1.3 当隧道洞门土建及绿化工程完成后,基准洞外亮度 L20(max)应进行补充实测,若实测值与设计值的误差超出 25%时,应调整隧道照明设计,可选用的实测方法有计算查表法、黑度法、环境简图法、数码相机测试法、成像亮度仪 法等。 6.2 照明停车视距 照明停车视距 可 DS按表 2取值。 表 2 照明停车视距 DS 单位 为
13、m 计算行车速度 Vt ( km/h) 纵坡 ( %) -4 -3 -2 -1 0 +1 +2 +3 +4 100 179 173 168 163 158 154 149 145 142 80 112 110 106 103 100 98 95 93 90 60 62 60 58 57 56 55 54 53 52 40 29 28 27 27 26 26 25 25 25 6.3 入口段照明亮度和长度计算 DB14/ T722 2012 5 6.3.1 入口段宜由 TH1、 TH2两个照明段组成,与之对应的亮度 Lth可按式( 1)和式( 2)计算: 1 20 (max)thL k L .(
14、1) 2 2 012thL k L m ax (2) 式中: Lth1 入口段 TH1 亮度计算值, 单位为 坎德拉每平方米( cd/m2) ; Lth2 入口段 TH2 亮度计算值, 单位为 坎德拉每平方米( cd/m2) ; k 入口 段亮度折减系数,可按表 3 选取; L20(max) 设计基准洞外亮度, 单位为 坎德拉每平方米( cd/m2) 。 表 3 入口段亮度折减系数 k 设计交通量 N 辆 /( h 车道 ) k 计算行车速度 Vt( km/h) 单向交通 双向交通 100 80 60 40 1200 650 0.045 0.035 0.022 0.012 350 180 0.
15、035 0.025 0.015 0.01 注 1: 设计交通量 N 指单洞每车道混合车高峰小时交通量; 注 2: 当交通量在其中间值时,内插计算取值。 6.3.2 入口段长度可按式( 3) 计算: 121 1 . 5 1 . 1 5 42 t a n 1 0th th shD D D .(3) 式中: Dth1 入口段 TH1 长度计算值, 单位为 米( m) ; Dth2 入口段 TH2 长度计算值, 单位为 米( m) ; Ds 照明停车视距,按表 2 选取, 单位为 米( m) ; h 洞内净空高度, 单位为 米( m) 。 6.4 入口段照明设计取值 6.4.1 长度 150m L 3
16、00m的非光学长隧道,入口段仅设 TH1照明段,照明设计亮度宜按中间段亮度的 5 倍取值,布置总长度宜按 2Dth1取值。 6.4.2 长 度 300m L 500m的非光学长隧道,入口段照明设计亮度 Lth1和 Lth2按式( 1)和式( 2)计 算值的 50分别取值,布置长度 Dth1和 Dth2按式( 3)计算值取值。 6.4.3 长度 100m L 200m的光学长隧道,入口段照明设计亮度 Lth1和 Lth2按式( 1)和式( 2)计算值的 50分别取值,布置长度 Dth1和 Dth2按式( 3)计算值取值。 6.4.4 长度 L 200m光学长隧道、长度 L 500m的隧道,入口段
17、照明设计亮度 Lth1和 Lth2按式( 1)和 式( 2)计算值分别取值,布置长度 Dth1和 Dth2按式( 3)计算值取值。 6.5 入口段 灯具布置 DB14/ T722 2012 6 6.5.1 入口段灯具平面布置可采用中间布灯、中偏侧布灯、双侧布灯等形式。 6.5.2 入口段的照明由基本照明和加强照明两部分组成,入口段的基本照明灯具布置方式宜与中间段灯具布置方式一致,加强照明可选用功率较大的灯具。 6.5.3 入口段的加强照明所用灯具,应从洞门建筑顶部以内 10m开始布设,入口段基本灯具可从洞门建筑顶部以内 4m 6m 开始布设。 6.6 入口段照明亮度的折减 两座隧道间行驶时间按
18、设计行车速度计算小于 10s,且通过前一座隧道内的行驶时间大于 30s时,后续隧道的入口段照明设计亮度折减率可按表 4选取。 表 4 后续隧道入口段亮度 折减率 两隧道之间的行驶时间( s) 2 5 10 后续隧道入口段亮度的折减率( %) 50 30 25 7 过渡段照明 7.1 过渡段照明亮度和长度计算 7.1.1 过渡段宜由 TR1、 TR2、 TR3 三段组成,各过渡段照明亮度 Ltr可按表 5计算。 表 5 过渡段亮度 Ltr 单位 为 cd/m2 照明段 过渡段 ( TR1) 过渡段 ( TR2) 过渡段 ( TR3) 亮度 Ltr Ltr1=0.3Lth2 Ltr2=0.1Lth
19、2 Ltr3=0.04Lth2 7.1.2 TR1、 TR2、 TR3三个过渡照明段长度 Dtr可按表 6选取。 表 6 过渡段长度 Dtr 单位 为 m 计算行车速度 Vt( km/h) Dtr1 Dtr2 Dtr3 100 106 111 167 80 72 89 133 60 44 67 100 40 26 44 67 7.2 过渡段照明设计取值 7.2.1 长度 150m1200 辆 /( h 车道) 双 向交通 N650 辆 /( h 车道) 单向交通 N 350 辆 /( h 车道) 双向交通 N 180 辆 /( h 车道) 100 6.5 4.0 80 3.5 2.0 60 2
20、.0 1.5 40 1.5 1.5 注:当 350 辆 /( h 车道)单向交通 N 1200 辆 /( h 车道)或 180 辆 /( h 车道)双向交通 N 650 辆 /( h 车道)时,中间段亮度按内插计算选取。 8.2 中间段照明亮度的设计取值 8.2.1 以设计行车速度通过单向交通隧道的行车时间超过 135s时,隧道中间段可分为两个区段,第一个区段为隧道内 30s 行车时间的长 度,中间段设计亮度可按表 7取值,第二个区段设计亮度可按第一个区段的 80%取值,最终亮度不得低于 1.5cd/m2。 8.2.2 当中间段采用隧道 LED灯等显色指数较高的光源时,中间段设计亮度可按表 7
21、规定值的 80%取值,但最终亮度不 应 低于 1.0cd/m2。 8.2.3 人车混合通行的隧道,中间段亮度不 应 低于 2.0cd/m2。 8.3 中间段灯具布置 8.3.1 中间段灯具的平面布置可采用中间布灯、中偏侧布灯、双侧布灯等形式。 8.3.2 隧道中间段处于圆曲线半径在 1000m以下的曲线段内,且采用中偏侧布灯方式时,灯具应靠近曲线外侧布置,布设间距宜为直线段间距的 0.5倍 0.7倍,转弯处的灯具不 应 安装在直线段灯具的延长线上。 DB14/ T722 2012 8 8.3.3 隧道中间段处于圆曲线半径在 1000m以下的曲线段内,且采用两侧布灯方式时,宜采用对称布置。 8.
22、3.4 路面亮度总均匀度应不低于表 8所示值。 表 8 路面亮度总均匀度 U0 设计交通量 N 辆 /( h 车道 ) U0 单向交通 双向交通 1200 650 0.4 350 180 0.3 注:当交通量在其中间值时,内插计算取值。 8.3.5 路面中线亮度纵向均匀度应不低于表 9所示值。 表 9 路面中线亮度总均匀度 U1 设计交通量 N 辆 /( h 车 道 ) U1 单 向交通 双向交通 1200 650 0.6 0.7 350 180 0.5 注:当交通量在其中间值时,内插计算取值。 8.3.6 灯具布置应满足低于 2.5Hz或高于 15Hz的闪烁频率要求。 8.4 紧急停车带和车
23、(人)行横洞照明 8.4.1 紧急停车带宜采用荧光灯、隧道 LED灯或其他显色指数高的光源,白天紧急停车带内照明亮度应不低于 5cd/m2;高速公路和具有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隧道在夜间交通量低于 350辆 /( h 车道 ) 或二级及以下等级公路隧道在夜间交通量低于 180 辆 /( h 车道 ) 时,紧急停车带内亮度应不低于2.5cd/m2。 8.4.2 车行、人行横洞照明亮度应不低于 2.5cd/m2。 8.5 地下建筑物照明 8.5.1 无人值守的隧道地下变电所、地下风机房内照明灯具应分组控制,且工作区内不少于 30%灯具应 由不间断电源供电;作业面上的照度标准 宜按照 GB 50034一
24、般作业要求的标准取值。 8.5.2 当地下风机房、变电站及其它管理用房需人员长期值班时,应设置 应急 维持时间不小于 60min的专用不间断电源,工作区内照明灯具应分组控制,且工作区内不少于 50%灯具 应 由不间断电源供电;工作区内照度标准值 宜按照 GB 50157有关要求的标准取值。 9 出口段照明 DB14/ T722 2012 9 9.1 出口段照明亮度 的设计取值 9.1.1 单向交通隧道应设置出口段加强照明,隧道内行车时间按设计行车时速计算不超过 135s时,出口段亮度按中间段亮度的 5倍取值,布置长度宜取 60m;隧道内行车时间按设计行车时速计算超过135s时,出口段亮度按中间
25、段第二个区段亮度的 5倍取值,布置长度宜取 60m。 9.1.2 双向交通隧道中,两个洞口照明均按入口段照明要求设计。 9.2 出口段灯具布置 9.2.1 出口段灯具平面布置可采用中间布灯、中偏侧布灯、双侧布灯等形式,应从洞门建筑顶部以内10m开始布设。 9.2.2 出口段的照明由基本照明和加强照明两部分组成,出口段的基本照明灯具布置方式宜与中 间段灯具布置方式一致,加强照明可选用功率较大的灯具。 10 接近段的减光 可与主体设计单位协商采用如下的接近段减光措施: a) 从接近段的起点,在路基两侧种植常青树; b) 隧道轮廓外大幅坡面绿化; c) 采用削竹式洞门形式; d) 洞口采用端墙结构时
26、,端墙墙面宜采用冷色调,墙面反光率应小于 0.17; e) 洞口至少一个照明停车视距长度的路面宜采用黑色路面。 11 应急照明 11.1 设置有照明设施的公路隧道均应设置应急照明系统,应急照明采用不间断供电系统,不间断供电系统应保证照明中断时间不大于 0.3s,在正常供电电源失电时应急维持时间不小于 30min。 11.2 配 合启用应急照明,照明设计人员宜向隧道监控系统设计人员提出在洞外设置信号灯或可变信息板的要求,可设置在距洞口约 1倍照明停车视距路侧处。 11.3 应急照明启用时,洞内路面亮度应不小于中间段亮度的 10%,但最终亮度不得低于 0.2cd/m2。 11.4 无特殊要求时,应
27、急照明灯具宜选用快速再启动的灯具。 11.5 采用不间断电源供电的应急照明灯具宜采用集中供电方式,正常时可作为基本照明的一部分,当正常电源检修或发生故障时,由不间断电源供电。 12 洞外引道照明 12.1 当隧道设置有夜间照明且洞口一个停车视距范围内无照明设施时,洞外引道宜布设路灯。 12.2 洞外引道 布灯长度与路面亮度宜不低于表 10中数值。 DB14/ T722 2012 10 表 10 洞外引道布灯长度与路面亮度表 计算行车速度 Vt( km/h) 路面亮度 ( cd/m2) 长度 ( m) 100 2.0 180 80 1.0 130 60 0.5 95 40 0.5 60 13 特
28、殊灯光带的设置 13.1 在地质条件允许时, 7km及以上的特长隧道洞内宜设置特殊灯光带,特殊灯光带内宜设置与主洞照明有不同视觉场景和效果的景观照明设施。 13.2 特殊灯光带可在洞内按 3.5km 5km等间距布设,每处特殊灯光带可采用净高和净宽渐变式的轮廓断面尺寸,每处灯光带设计 长度宜在 200m 250m之间,特殊灯光带还应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和周边地下变电所、地下风机房建筑物工程结构等因素进行选址。 13.3 特殊灯光带照明宜选用与主洞照明色调、色温显著不同、节能效果好的光源与灯具,景观照明方案应根据隧道所处的不同运行环境特点选取,避免选用动感过强、闪烁频率较高的景观照明方案。 13.4
29、 特殊灯光带内道路照明亮度值宜取中间段照明亮度值的 2.5倍 3倍。 13.5 特殊灯光带景观照明应不影响中间段的道路功能性照明。 13.6 特殊灯光带照明应采用独立回路供电,宜选用多类型的灯具搭配,使得特殊灯光带可根据早晨、白天、傍晚等时序 做相应的控制,形成与驾驶人员时间感一致的照明效果。 14 光源与灯具的选用 14.1 一般要求 14.1.1 隧道照明光源与灯具应选用高光效、透雾性好或显色指数高且高密封性隧道专用照明灯具 ,高光效、透雾性好的隧道照明灯具主要指高压钠灯;显色指数高的隧道专用节能照明灯具主要指隧道 LED灯、隧道专用荧光灯等。 14.1.2 隧道照明灯具应具有良好的防腐性
30、能和防护等级,防腐性能应满足 GB/T 18226要求,所有构件在隧道内潮湿的环境下寿命周期内不应生锈, 灯具整体 防护等级应不低于 IP65。 14.1.3 隧道照明灯具应有适合公路隧道特点的防眩装置,有易于调整安装角度的特 点 。 14.1.4 隧道照明可结合灯具布设方式选用对称、非对称、逆向非对称配光类灯具 。 14.1.5 位于烟雾多发 地区的 隧道 其 出、入口加强照明宜选用高压钠灯;基本照明灯具可根据隧道通风状况选择,对于通风质量好、能见度高的隧道宜选用 LED隧道灯、隧道专用荧光灯,对于通风质量差、烟尘浓度经常性较高的隧道应选用透雾性能好、高光效的高压钠灯。 14.1.6 紧急停
31、车带、车行横洞、人行横洞内、地下风机房、地下变电所宜采用显色指数较好且能快速启动的 LED隧道灯、荧光灯等节能型光源。 DB14/ T722 2012 11 14.1.7 用于隧道照明的高压钠灯光源光效应不小于 90 lm/W,显色指数 Ra应不小于 25;使用寿命应不小于 20000h。 14.2 新型节能光源和灯具的要求 14.2.1 在 350mA测试条件下, LED光源光效应不小于 110 lm/W, 含电源在内的整灯光效应不小于90 lm/W,整灯光效以国家电光源检测中心检测报告为准。 14.2.2 LED灯具显色指数 Ra 应不小于 70。 14.2.3 功能性照明的 LED光源色
32、温宜在 3300K 5000K范围内。 14.2.4 隧道 LED灯具应配备与 LED 发光二极管寿命相适应的恒流驱动电源,恒流驱动电源应具有15%额定输入宽电压适应能力,转换效率应不小于 86%;功率因素应不小于 0.9。 14.2.5 具有无级调光功能的 LED灯具电源 宜采用电压控制电流源亮度控制方式,亮度调整范围宜在0% 100%范围内;控制信号宜选 0V 5V模拟信号传输方式,照明规模较小的隧道也可选用 RS485或其它数字通信协议传输方式。 14.2.6 在额定电流下, LED光源在点燃 50000h时,其光通量维持率应不低于 70%。 15 调光与控制 15.1 调光 15.1.
33、1 隧道照明应选择与光源特性相匹配的调光法进行调光与控制,可选用的调光方式有回路控制调光法、镇流器双功率调光法、电力载波调光法或无级调光法等。 15.1.2 JTG/T D71隧道交通工程设施配置表中对 CO/VI检测器、亮度检测器设置不作要求的隧道可采用时 序控调光方式。 15.1.3 仅设置有洞外亮度采集设施的公路隧道,照明系统在白天应具有按实时洞外亮度调节各加强照明区段亮度的功能,可按表 10 所示分四档控制调光,对于加强照明灯具布置数量较少的隧道,白天可按晴天、云天、阴天分三档控制调光。 表 10 调光表一 洞外环境亮度分级 调光亮度 ( cd/m2) 晴天 L20(t) 云天 0.5
34、 L20(t) 阴天 0.25 L20(t) 重阴天 0.13 L20(t) 15.1.4 设置有洞外亮度和交通量采集设施的公路隧道,照明系统在白天应具有按实时洞外亮度和 实时 交通量 调节各加强照明区段亮度的功能。 15.1.5 采 用回路控制调光法且设置有洞外亮度和交通量采集设施的公路隧道, 白天 可按表 11所示分八档控制调光,对于加强照明灯具布置数量较少的隧道, 白天 可按晴天、云天、阴天分六档控制调光。 DB14/ T722 2012 12 表 11 调光表二 洞外环境亮度分级 交通量 N 分级 辆 /( h 车道 ) 相应设计时速下的 入口段亮度折减系数 调光亮度 ( cd/m2)
35、 单向交通 双向交通 晴天 N 350 N 180 k1 k L20(t) N 350 N 180 k2 云天 N 350 N 180 k1 0.5 k L20(t) N 350 N 180 k2 阴天 N 350 N 180 k1 0.25 k L20(t) N 350 N 180 k2 重阴天 N 350 N 180 k1 0.13 k L20(t) N 350 N 180 k2 注 1: 实时 交通量 在 档对应的 交通量范围内时, 入口亮度折减系数 k1 从表 3 选取; 注 2: 实时 交通量 在 档对应的 交通量范围内时, 入口亮度折减系数 k2 根据设计交通量 值内插计算 或从表
36、 3 选取。 15.1.6 采用无级调光法且设置有洞外亮度采集和交通量采集设施 的公路隧道, 白天 可按表 12所示分档控制调光, k2与实时交通量平均值 N的对应关系见表 13。 表 12 调光表三 洞外环境亮度分级 交通量 N 分级 辆 /( h 车道 ) 相应设计时速下的 入口段亮度折减系数 调光亮度 ( cd/m2) 单向交通 双向交通 晴天 N 350 N 180 k1 k L20(t) 350 N 1200 180 N 650 k2 N 1200 N 650 k3 云天 N 350 N 180 k1 0.5 k L20(t) 350 N 1200 180 N 650 k2 N 12
37、00 N 650 k3 阴天 N 350 N 180 k1 0.25 k L20(t) 350 N 1200 180 N 650 k2 N 1200 N 650 k3 重阴天 N 350 N 180 k1 0.13 k L20(t) 350 N 1200 180 N 650 k2 N 1200 N 650 k3 注 1: 实时 交通量 在 档对应的 交通量 范围内 时, 入口亮度折减系数 k1 从表 3 选取; 注 2: 实时 交通量 在 档对应的 交通量范围 内 时, 入口亮度折减系数 k2 根据 实时 交通量内插计算选取 ; 注 3: 实时 交通量 在 档 对应的交通量 范围内时 , 入口
38、亮度折减系数 k3 从表 3 选取 。 DB14/ T722 2012 13 表 13 k2 与实时交通量平均值 N 关系表 交通方式 计算行车速度 Vt ( km/h) k2 与 N 关系式 交通量平均值 N 辆 /( h 车道 ) 单向交通 100 k2=0.045-0.01( 1200-N) /850 350 N 1200 80 k2=0.035-0.01( 1200-N) /850 60 k2=0.022-0.007( 1200-N) /850 40 k2=0.012-0.002( 1200-N) /850 双向交通 100 k2=0.045-0.01( 650-N) /470 180
39、 N 650 80 k2=0.035-0.01( 650-N) /470 60 k2=0.022-0.007( 650-N) /470 40 k2=0.012-0.002( 650-N) /470 注: N 可取 0.5h 内实时交通量的平均值 。 15.1.7 隧道 洞口 位于无照明路段时,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隧道夜间照明亮度可取 1.5cd/m2,二级及以下等级公路隧道夜间照明亮 度可取 1.0cd/m2。当 单向交通 隧道夜间交通量不大于 350辆 /( h 车道 ) 、双向交通 隧道夜间交通量不大于 180辆 /( h 车道 ) 时,可只开启应急照明灯具。 15.1.8 隧道 洞口 位于
40、有照明路段时,隧道夜间照明亮度应与该道路照明亮度水平一致 。 15.1.9 当采用高压钠灯光源且交通量具有小范围内周期变化的特点时,可采用镇流器双功率调光法控制调光,镇流器双功率调光法可与回路控制调光法配合使用。 15.1.10 相邻档调光切换宜有 5min 10min的时间延迟 。 15.1.11 电力载波调光法不宜在隧道交通工程分级 B级以上的隧道照明系统中采用。 15.2 控制要求: 15.2.1 设置照明的隧道 均应结合光源特性选用适宜的照明控制系统,设置有完善监控系统的隧道,照明系统应配置合理的硬件和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应能与隧道监控系统提供的洞外亮度仪、通信管理机、 PLC、车辆
41、检测仪等设施实时通信,最大限度实现智能控制。 15.2.2 设置有完善监控系统的隧道 主洞 照明智能控制系统应同时具有现场手动控制、远程遥控、时序控制、全自动控制多种功能,且现场手动控制级别最高,级别依次降低;未设置监控设施的隧道照明控制系统应至少同时具有现场手动控制、时序控制功能。 15.2.2.1 手动控制:紧急情况、遇到自动控制出现故障或检修等特殊情况时,可在隧道管 理站或隧道现场进行手动控制。 15.2.3 远程遥控:应用层计算机系统照明软件通过 PLC或信号传输电缆对照明回路中设置的接触 器或驱动电源远程控制。 15.2.3.1 时序控制:当全自动控制系统出现故障或检修时可根据当地经
42、纬度及四季变化来自动较正灯具回路开关灯时间并 能 修改时序设置。 15.2.3.2 全 自动控制:隧道现场设置的各类监控设施采集到的调光信号经计算机处理后,自动控制隧道内的路面照明亮度,使隧道内路面照明亮度与洞外亮度以及交通量相适应。 DB14/ T722 2012 14 15.2.4 照明控制操作或显示界面上的分档及组合控制模式应与照明系统设计的分档及组合控制 方式一致。 15.2.5 隧道照明宜采用集中控制方 式,控制节点宜设置在隧道变电所内。 15.2.6 隧道内处于交通事故工况时,隧道照明控制应具有将事故发生点照明灯具开启到最大的功 能。 15.2.7 隧道内处于火灾工况时,隧道照明控
43、制应具有将所有照明灯具开启到最大的功能。 15.2.8 车行横洞的灯具应处于常关闭状态,需要时可实现远程自动控制、横洞两个洞口手动控制 灯具的功能 ,手动控制级别高于自动控制 。 15.2.9 人行横洞的灯具应处于常关闭状态,需要时可实现横洞两个洞口手动开灯且人离开横洞后延时自动关灯的功能。 15.2.10 无人值守的地下变电所、地下风机房内照明灯具应处于常关闭状态,需要时可实现远程 自动控制、门口手动控制灯 具的功能 ,手动控制级别高于自动控制 。 15.3 照明控制软件 15.3.1 采用分级调光的照明系统,施工图设计文件应提出具体的照明分档调控阈值和软件基本控制功能要求。 15.3.2
44、照明控制软件在系统控制程序出现故障或检修等特殊情况时应能快速切换到手动控制或时序控制模式下运行。 15.3.3 照明控制软件应采用图形用户界面( GUI),具备人性化的图标按钮、菜单选择和图形显示等视窗访问环境,应具有二次开发和扩充功能的能力,既可以在独立界面下运行,也可以作为模块方式集成在隧道监控软件下运行。 15.3.4 灯具组应能在照明软件模拟隧道电子图形中以小窗口形式显示,且能根据通信软 件实时刷新以图标的颜色变化直观显示灯具组开闭状态,界面中宜有灯具组合布设提示说明。 15.3.5 模拟隧道电子图形应能在界面下无级放大与缩小。 15.3.6 人机界面中各种文字宜为国标简体中文汉字;系
45、统应具有分级保密功能,不同级别的管理人员依不同口令进入系统执行不同级别的权限。 15.3.7 隧道照明控制软件应具有设备参数配置、(菜单、关键词、图形)查询、数据输入、功能测试、告警管理、数据存贮、统计报表、用户管理等多项功能。 16 照明供配电与接地 16.1 公路隧道应按照明负荷等级设置照明供电系统。 16.2 隧道的应急照明应按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的负荷供电,基本照明、地下 建筑物内 照明宜按一级负荷供电,加强照明宜按二级负荷供电,当隧道所在地区远离电力系统时,加强照明可按三级负荷供电。 16.3 紧急停车带照明灯具可采用由两个回路各带 50%照明灯具的配电方式,以间隔方式分别接入基本照明
46、回路和应急照明回路;人行横洞、车行横洞照明应接在应急照明供电回路上。 DB14/ T722 2012 15 16.4 当隧道通风、消防等动力负荷和照明负荷共用变压器影响到照明质量时,宜单独设置照明变压器,照明变压器宜选用连接组别为 D, yn11的节能型三相电力变压器。 16.5 隧道应急照明除按要求配置外电电源外,还应设置在线式不间断电源( UPS)或应急电源装置( EPS)作为应急备用电源,电池维持供电时间应不小于 30min。 16.6 高压钠灯、隧道 LED灯具、荧光灯等在使用时均会有较高含量的谐波产生,照明供配电回路中可配置电力滤波装置,滤波后电网谐波含量应能满足 GB/T 1454
47、9中谐波电压限值的要求。 16.7 正常情况下,照明设备端子处供电电压偏差宜在 5%额定电压范围内,对于远离变电所的个别回路,难以满足上述要求时,电压偏差可按 +5%、 -8%控制。 16.8 变电所至照明配电箱之间的照明主供电干线电缆宜敷设于隧道强电侧电缆沟内;照明配电箱配出的支线电缆或绝缘护套线宜敷设于隧道侧壁的电缆桥架 或线槽内。 16.9 敷设在隧道电缆沟内的应急照明主供电干线和支线电缆宜采用非铠装耐火型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 4芯 等截面 电力电缆,其余照明主供电干线电缆宜采用非铠装阻燃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 4芯 等截面 电力电缆。如有控制燃烧时卤素有毒气体的特殊要求,可采
48、用无烟低卤型( DDZRNH、DDZN 、 WDZRNH、或 WDZN等)电力电缆;阻燃或耐火电缆应满足 GB 12666.5耐火标准。 16.10 每一分组内的照明灯具应按 A、 B、 C相序分别接入,尽可能使三相平衡,最大相负荷电流宜不超过三相负荷电流算术平均值的 115%,最小相负荷 电流宜不小于三相负荷电流算术平均值的 85%。 16.11 隧道内照明负荷具有线形分布特点,宜分段供电分段控制,宜按 300m 500m的间距布置照明配电箱对照明负荷进行分段。 16.12 隧道照明用支线电缆或绝缘护套线可采用金属桥架或阻燃型玻璃钢桥架保护,金属桥架应做热镀锌防腐处理,镀锌量应满足 GB/T 18226要求,金属构件开孔、焊接工序均应在热镀锌前完成;线缆在桥架内横断面的填充率不应大于桥架横断面的 40%。 16.13 隧道照明供配电宜采用 TN-S接地系统,当电缆桥架为金属桥架时,其本体可作为照明接地干线,同时桥架之间应采用截面不小于 10mm2的软铜线或编织铜带跨接;当电缆桥架为阻燃型玻璃钢桥架时,可在桥架内敷设通长镀锌接地扁钢或镀铜钢绞线作为照明接地干线。 16.14 照明接地干线应与隧道供配电系统在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