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职业资格】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方法(三)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progressking105 文档编号:1275318 上传时间:2019-09-13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类职业资格】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方法(三)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工程类职业资格】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方法(三)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工程类职业资格】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方法(三)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工程类职业资格】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方法(三)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工程类职业资格】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方法(三)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方法(三)及答案解析(总分:140.00,做题时间:90 分钟)1.我国城市规划编制一般分为( )。(分数:2.00)A.区域规划,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三个阶段。B.国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五个阶段。C.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纲要,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六个阶段。D.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两个阶段。2.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应当先组织编制( ),研究确定总体规划中的重大问题,作为编制规划成果的依据。(分数:2.00)A.城镇体系规划B.总体规划纲要C.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规划大纲3.制定城市规划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2、有( )。(分数:2.00)A.合理和节约利用土地与水资源B.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C.统筹兼顾,综合部署D.促进城市的现代化4.属于城市总体规划主要任务的是( )。(分数:2.00)A.明确不同层次的城镇地位、性质和作用B.研究和确定城市规模和发展方向C.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D.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5.控制性详细规划应以( )为依据。(分数:2.00)A.城市总体规划B.分区规划C.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D.以上都正确6.搞好风景名胜区工作,核心是:(分数:2.00)A.保护B.规划C.管理D.合理开发7.( )是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分数:2.00)A.城市建筑B.

3、城市的风貌和形象C.城市的文物古迹D.城市的生态环境8.进行城市规划调查时,自然环境的调查涉及到的因素有:(分数:2.00)A.位置B.辐射C.城市及周边地区的野生动植物种类与分布D.地质9.城市规划调查所包括的内容有:(分数:2.00)A.社会环境的调查B.市政公用工程系统调查C.城市特色的调查D.城市性质的调查10.( )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分数:2.00)A.区域环境B.土地资源C.自然环境D.城市社会11.经济环境的调查,在城市规划的不同阶段中的重点有所不同。在总体规划阶段,主要涉及( )。(分数:2.00)A.地区性的经济状况B.区域的、城市的整体经济状况C.城市土地经济方面的

4、内容D.城市中各产业部门的状况12.( )是城市规划调查中最基本的手段。(分数:2.00)A.现场踏勘或观察调查B.抽样调查或问卷调查C.访谈和座谈会调查D.运用文献资料13.在城市规划中,所涉及到的主要文献有:(分数:2.00)A.历年的统计资料B.城市政府的所有文件C.城市志D.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14.城市规划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有:(分数:2.00)A.性质分析与功能分析两类B.区域分析、城市分析、环境分析三类C.概念分析、模型分析、图表分析三类D.因果分析法与比较法两类15.实体模型和概念模型都可以用( )表达。(分数:2.00)A.沙盘模型B.图纸C.A、BD.A、B 都16.城市性质

5、是由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的特点所决定的,由该因素组成的基本部门的( )所体现。(分数:2.00)A.构成特点B.主导因素C.主要职能D.基础职能17.确定城市发展性质的依据有:(分数:2.00)A.城市的用地规模B.该城市在所处区域的地位与所担负的任务C.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国家经济发展计划对该城市建设的要求D.该城市自身所具备的条件,包括资源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建设条件和历史及现状基础条件18.城市规模的研究所包括的内容有:(分数:2.00)A.城市的用地规模B.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C.城市的人口规模D.城市交通容量19.城市环境容量的制约条件主要包括的方面有:(分数:2.00)A.城市自然

6、条件B.城市现状条件C.经济技术条件D.历史文化条件20.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城市用地分类采用( )的分类体系。(分数:2.00)A.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 10类B.大类、中类、小类三级C.大类、中类、小类、小小类四级D.总体、详细两级21.城市居住用地根据用地范围内市政公用设施配备的情况、居住设施布局完整性情况、环境良好性情况等,分成( )类。(分数:2.00)A.二B.三C.四D.五22.城市建设用地不应包括以下的哪些用地?(分数:2.00)A.水域B.园地C.园林生产绿地D.殡葬设施用地23.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用地分类应达到( )。(分数:2

7、.00)A.大类为主,中类为辅B.中类为主C.中类为主,小类为辅D.小类为主24.为了防止造成对工程建设的破坏,合理选择建设地点与形式。在对城市用地进行自然条件评价时,必须进行( )的评价。(分数:2.00)A.城市用地布局结构B.工程地质条件C.水文地质条件D.气候条件25.水文地质条件一般是指:(分数:2.00)A.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及含水层的条件B.地面水体的状况C.水体的流量、流速及水道断面情况D.水体的水位、水质情况26.某城市全年只有一个盛行风向,且其最小风频风向与盛行风向转换夹角大于 90度,在进行城市用地规划布局时,工业用地应放在( )。(分数:2.00)A.盛行风向的下风方向B

8、.最小风频之下风位C.最小风频之上风位D.盛行风向的两侧27.与建设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相比,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价更强调( )所造成的影响。(分数:2.00)A.环境因素B.人为因素C.自然因素D.区域因素28.对城市用地布局结构的评价,应着重的方面有:(分数:2.00)A.城市用地布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B.城市用地布局结构是否合理C.城市内外交通系统的协调性、矛盾与潜力D.城市用地布局结构能否适应发展需要29.城市土地的经济评价是根据城市土地的( )两方面属性做出的。(分数:2.00)A.自然和人工B.经济和自然C.区位和经济D.同有和附加30.( )是城市土地最基本的自然属性。(分数:2.0

9、0)A.不可再生性B.固定性C.生产性D.承载性31.影响城市土地经济评价的基本因素有:(分数:2.00)A.繁华度B.土地区位C.城市设施D.自然条件32.城市总体布局的确定应遵循的原则有:(分数:2.00)A.虽由人做,宛若天成B.功能协调,结构清晰C.城乡一体,统一规划D.分期建设,留有余地33.城市用地空间的主要模式有:(分数:2.00)A.集中式B.分散式C.网格式D.集中与分散相结合34.城镇体系规划涉及不同的范围和层次,主要包括:(分数:2.00)A.全国城镇体系规划B.省域城镇体系规划C.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D.跨行政区域的地区城镇体系规划35.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的确立应建

10、立在( )的基础上。(分数:2.00)A.区域环境条件分析B.分析现状城镇规模及分布C.区域整体规划D.地域经济结构分析36.城镇体系的( )是对区域城镇空间网络组织的规划研究。(分数:2.00)A.职能结构B.组合形式C.空间布局D.城镇分布37.区域基础设施包括:(分数:2.00)A.区域性电力供应设施B.区域性的医疗卫生设施C.区域性的体育设施D.区域性的防灾设施38.下列成果应归入城镇体系规划文件中附件的是:(分数:2.00)A.规划文本B.基础资料汇编C.专题规划报告D.综合规划报告39.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编制应包括的内容有:(分数:2.00)A.分析城市职能、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B

11、.确定规划期内城市人口及用地发展规模C.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D.实施城市规划的重要措施40.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编制应提供的图纸是:(分数:2.00)A.区域城镇关系示意图B.城市现状图C.城市规划示意图D.主要专项规划图41.城市总体规划中应确定城市主、次干道系统的( )。(分数:2.00)A.走向B.断面C.主要交叉口形式D.坡度42.城市总体规划应当明确的强制性内容有:(分数:2.00)A.城市发展用地B.城市经济发展目标C.市、区级公共设施的分布及其用地规模D.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原则43.建制镇总体规划的期限可以为:(分数:2.00)A.5年至 10年B.10年至 15年C.10年至 2

12、0年D.15年至 20年44.属于城市用地评定的二类用地的情况是:(分数:2.00)A.地形坡度超过 20%以上B.地表面有较严重的积水现象,需要采取专门的工程准备措施加以改善C.地下水位低于建筑物、构筑物的基础埋置深度D.地形坡度较大,修建建筑物时,除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外,还需动用较大的土石方工程45.属于城市用地评定的一类用地的要求是:(分数:2.00)A.地形坡度在 20%以下B.地形坡度在 10%以下C.土质能满足建筑物地基承载力的要求D.地下水位距地表面的深度较浅46.属于城市用地评定的三类用地的情况是:(分数:2.00)A.有严重的不良地质现象,若采取防治措施需花费很大工程量和

13、工程费用B.土质较差,在修建建筑物时,地基需要采取人工加固措施C.农业生产价值很高的丰产农田D.军事设施用地47.在城市规划中,需要研究的主要人口构成情况有:(分数:2.00)A.年龄构成情况B.性别构成情况C.劳动构成情况D.职业构成情况48.制定托、幼及中小学等规划指标可以依据城市人口的( )。(分数:2.00)A.年龄构成情况B.家庭构成情况C.劳动构成情况D.婚姻构成情况49.产业结构与职业构成的分析可以反映城市的( )。(分数:2.00)A.劳动力潜力B.性质C.社会结构的合理协调程度D.经济发展水平50.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指( )。(分数:2.00)A.一定年限内,平均每年人口

14、增长的速度B.一年内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的速度C.出生人数与死亡人数的净差值D.都不对51.规划的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不得大于( )。(分数:2.00)A.人均 180m2B.人均 150m2C.人均 120m2D.人均 100m252.编制和修订城市总体规划时,绿地一般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的( )。(分数:2.00)A.5%10%B.8%15%C.10%15%D.15%20%53.在城市总体规划文本中应包括的内容是:(分数:2.00)A.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要点B.各项专业规划C.城市分区土地利用原则及不同使用性质地段的划分D.实施规划的措施54.城市总体规划的成果中,不是必须提供的图纸是:(

15、分数:2.00)A.城市现状图B.近期建设规划图C.城市用地工程地质评价图D.城市总体规划图55.城市分区规划应确定( )。(分数:2.00)A.市、区级公共中心的位置与规模B.分区内公共中心的位置与规模C.分区内公共设施的分布及其用地规模D.市、区级公共设施的分布、用地范围和控制原则56.(6)实施规划的措施(分数:2.00)A.)、(4)、(5) B(1B.)、(357.分区现状图应表示出( )。(分数:2.00)A.分区位置B.土地利用现状C.市政设施现状D.公共设施现状58.控制性详细规划在规划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分数:2.00)A.城市政策的载体B.城市建设法规的基础C.建筑设计的

16、依据D.承上启下59.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应确定( )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和标高。(分数:2.00)A.城市主干道B.城市次干道C.各级支路D.各级道路60.(7)建筑面积。(分数:2.00)A.)、(4)、(7) B(2B.)、(2)、(3)、(4) D(1)、(2)、(361.2006年 4月 1日开始实施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对下列哪项控制指标没有要求。(分数:2.00)A.建筑体量B.建筑色彩C.建筑后退红线距离D.每公顷用地的居住人口数62.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文本中应当明确( )。(分数:2.00)A.土地利用原则B.工程量及投资估算C.相邻地段的建筑规定D.主管部门和管理权限63.控制

17、性详细规划的用地规划图中应标明( )。(分数:2.00)A.用地性质B.道路级别C.建议的总平面形式D.公共设施位置64.建筑密度是指:(分数:2.00)A.每公顷建筑用地上容纳的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B.一定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值C.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首层总面积占用地面积的比例D.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占用地面积的比例65.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内容包括:(分数:2.00)A.布置总平面图B.分析投资效益C.建设条件分析D.土地使用及建筑管理规定66.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般应包括:(分数:2.00)A.人口毛密度B.居住户数C.平均层数D.住宅建筑总面积67.下

18、列属于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规划说明书内容的是:(分数:2.00)A.管网综合B.用地布局C.建筑物后退红线距离的规定D.工程量及投资估算68.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规划地段现状图应标明( )。(分数:2.00)A.人口分布现状B.自然地形地貌C.建筑质量D.建筑层数69.城市规划设计成果一般由( )部分组成。(分数:2.00)A.二B.三C.四D.五70.在城市规划设计成果中没有文本要求的规划层次是:(分数:2.00)A.总体规划B.分区规划C.控制性详细规划D.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方法(三)答案解析(总分:140.00,做题时间:90 分钟)1.我国城市规划编制一般分为(

19、)。(分数:2.00)A.区域规划,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三个阶段。B.国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五个阶段。C.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纲要,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六个阶段。D.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两个阶段。 解析: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编制城市规划一般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进行。”区域规划、国土规划不属于城市规划编制的范畴,而是其上一层次的依据和指导。城镇体系规划虽然是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层次之一,但不是国家所规定的城市规划编制阶段,只是在特定条件下设市城市及县(自治县、旗)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编制总体规划时,纳入

20、城市总体规划,成为其编制的内容之一。而总体规划纲要,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是城市规划编制中的具体工作层次,应该区分清楚。2.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应当先组织编制( ),研究确定总体规划中的重大问题,作为编制规划成果的依据。(分数:2.00)A.城镇体系规划B.总体规划纲要 C.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规划大纲解析:解析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第二十条城市总体规划包括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应当先组织编制总体规划纲要,研究确定总体规划中的重大问题,作为编制规划成果的依据。3.制定城市规划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分数:2.00)A.合理和节约利用土地与水资源 B

21、.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C.统筹兼顾,综合部署 D.促进城市的现代化解析:解析 制定城市规划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1)统筹兼顾,综合部署(2)协调城镇建设与区域发展的关系(3)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功能的提高(4)合理和节约利用土地与水资源(5)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6)正确引导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7)保护历史文化遗产(8)加强风景名胜区的保护(9)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10)增强城市抵御各种灾害的能力促进城市的现代化是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的目的之一,并非原则。4.属于城市总体规划主要任务的是( )。(分数:2.00)A.明确不同层次的城镇地位、性质和作用B.研究和确定城市规模和发展方向

22、C.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D.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 解析:解析 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建设和合理发展。明确不同层次的城镇地位、性质和作用是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而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是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5.控制性详细规划应以( )为依据。(分数:2.00)A.城市总体规划B.分区规划C.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 D.以上都正确解析:解析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第二十四条,“编制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依据已经依法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或分

23、区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十八条,“大城市、中等城市为了进一步控制和确定不同地段的土地用途、范围和容量,协调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在总体规划基础上,可以编制分区规划。”因此可知,在未编制分区规划的城市,详细规划应以总体规划为依据,而在已编制分区规划的城市则应以分区规划为依据。没有指明前提的条件下,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以总体规划为依据,还是以分区规划为依据。6.搞好风景名胜区工作,核心是:(分数:2.00)A.保护 B.规划C.管理D.合理开发解析:解析 搞好风景名胜区工作,前提是规划,核心是保护,关键在管理。因此,一方面要认真编制风景名胜区保护规划,根据生态保护和环境容量要求,

24、合理确定开发利用的限度及旅游发展的容量。位于城市规划区内的风景名胜区的保护规划,应当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相互衔接、协调。另一方面,要加强管理,认真实施规划,对风景名胜区内各类建设活动,要严格控制。7.( )是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分数:2.00)A.城市建筑B.城市的风貌和形象 C.城市的文物古迹D.城市的生态环境解析:解析 根据制定城市规划必须遵循的原则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城市的风貌和形象是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每个城市都应根据自身的地域、民族、历史、文化特点,塑造具有特色的城市形象。8.进行城市规划调查时,自然环境的调查涉及到的因素有:(分数:2.00)A.位

25、置 B.辐射 C.城市及周边地区的野生动植物种类与分布 D.地质 解析:解析 自然环境的调查,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理位置、地理环境、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和水文地质等。(2)自然气象因素。包括风象、气温、降雨、太阳辐射等。(3)自然生态因素。主要涉及到城市及周边地区的野生动植物种类与分布,生物资源、自然植被、园林绿地、城市废弃物的处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等。9.城市规划调查所包括的内容有:(分数:2.00)A.社会环境的调查 B.市政公用工程系统调查 C.城市特色的调查D.城市性质的调查解析:解析 城市规划调查的内容应包括:(1)地域环境的调查;(2)历史文化环境

26、的调查;(3)自然环境的调查;(4)社会环境的调查;(5)经济环境的调查;(6)市政公用工程系统调查;(7)城市土地使用的调查。城市特色应该是在对城市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总结、归纳和对比得出的城市独特的环境和形象特点。城市性质是经过对城市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进行的综合分析、预测与论证,所确定的城市发展的主导职能。10.( )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分数:2.00)A.区域环境B.土地资源C.自然环境 D.城市社会解析:解析 不同的自然环境对城市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不同的自然条件又影响决定了城市的功能组织、发展潜力、外部景观,自然环境的变化会导致城市发展的变化,因此说自然环境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基

27、础。区域环境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依托和动力,与城市有着互动的关系。土地资源只是自然环境的构成因素之一,代表了自然环境对城市生存和发展制约作用的一个方面。城市社会是城市的组织方式,体现了城市的特色与风貌。11.经济环境的调查,在城市规划的不同阶段中的重点有所不同。在总体规划阶段,主要涉及( )。(分数:2.00)A.地区性的经济状况B.区域的、城市的整体经济状况 C.城市土地经济方面的内容D.城市中各产业部门的状况解析:解析 一般而言,城市经济环境的调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城市整体的经济状况。其次是城市中各产业部门的状况。第三是有关城市土地经济方面的内容。第四是城市建设资金的筹资、安排与分配。

28、总体规划阶段主要涉及区域的、城市的整体经济状况,而详细规划阶段则主要侧重于地区性的或项目的经济状况。12.( )是城市规划调查中最基本的手段。(分数:2.00)A.现场踏勘或观察调查 B.抽样调查或问卷调查C.访谈和座谈会调查D.运用文献资料解析:解析 城市规划调查中最基本的手段就是现场踏勘或观察调查,可以描述城市中各类活动与状态的实际情况。主要用于城市土地使用、城市空间结构等方面的调查,也用于交通量调查等。13.在城市规划中,所涉及到的主要文献有:(分数:2.00)A.历年的统计资料 B.城市政府的所有文件C.城市志 D.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 解析:解析 在城市规划中,所涉及到的文献主要包括:

29、历年的统计资料(如人口普查、工业普查、房屋普查),城市志和县志以及专项志书(如城市规划志、城市建设志等等),涉及历次城市规划政府的相关文件与大众传媒,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等。14.城市规划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有:(分数:2.00)A.性质分析与功能分析两类B.区域分析、城市分析、环境分析三类C.概念分析、模型分析、图表分析三类D.因果分析法与比较法两类 解析:解析 城市规划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有两类,分别是因果分析法和比较法。常用于城市规划中复杂问题的判断。城市规划分析中牵涉的因素繁多,为了全面考虑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先尽可能排列出相关因素,发现主要因素,找出因果关系。例如确定城市性质是对

30、城市特点的分析等。在城市规划中还常常会碰到一些难以定量分析但又必须量化的问题,对此常用比较法。例如确定新区的各类用地指标可参照相近的同类已建城市的指标。15.实体模型和概念模型都可以用( )表达。(分数:2.00)A.沙盘模型B.图纸 C.A、BD.A、B 都解析:解析 常用的空间模型表达方法有两类,即实体模型与概念模型。实体模型可以用图纸表达,例如用投影法画的总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一般在不同的规划层面都有规定的比例要求,表达方法有规范要求,主要用于规划管理和实施;也有用透视法画的透视图、鸟瞰图,主要用于效果表达。概念模型一般用图纸表达,主要用于分析和比较,常用的方法有:几何图形法,等值线

31、法,方格网法,图表法。16.城市性质是由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的特点所决定的,由该因素组成的基本部门的( )所体现。(分数:2.00)A.构成特点B.主导因素C.主要职能 D.基础职能解析:解析 城市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中心,由于各个城市所处的地位与担负的任务不同,因而所具有的职能也有所不同。城市的职能,也就是城市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它的主导职能,就是城市性质。确定城市性质不能就城市论城市,不能仅仅考虑城市本身发展条件和需要。必须坚持从全局出发,从地区乃至更大的范围着眼,根据国民经济合理布局与城市职能的合理分工,来分析确定城市性质。城市性质不是一成不变的,一

32、个城市由于建设的发展或客观条件变化,都会促使城市性质有所变化。确定城市性质一般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性分析为主。17.确定城市发展性质的依据有:(分数:2.00)A.城市的用地规模B.该城市在所处区域的地位与所担负的任务 C.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国家经济发展计划对该城市建设的要求 D.该城市自身所具备的条件,包括资源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建设条件和历史及现状基础条件 解析:解析 城市发展性质是指城市未来发展的主导职能,因此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国家经济发展计划对该城市建设的要求,是城市发展的导向性因素。城市区域因素对城市发展性质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是城市发展的依托。城市本身所具备的

33、条件,则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决定了城市发展的潜力与程度。18.城市规模的研究所包括的内容有:(分数:2.00)A.城市的用地规模 B.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C.城市的人口规模 D.城市交通容量解析:解析 城市规模研究包括了两部分的内容,即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在城市规划纲要的编制阶段或总体规划编制前,必须对城市规模进行专题研究,所完成的研究报告必须经上一级政府的计划、建设和土地主管部门审批同意后方可进行总体规划的编制。城市人口规模的研究主要是对城市人口发展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的结果对规划期末城市的人口总数做出判断。城市的用地规模是指到规划期末城市建设用地范围的大小。19.城市环境容量

34、的制约条件主要包括的方面有:(分数:2.00)A.城市自然条件 B.城市现状条件 C.经济技术条件 D.历史文化条件 解析:解析 城市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对于城市规模及人的活动提出的限度,具体地说:城市所在地域的环境,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水平和安全卫生要求下,在满足城市生产、社会等各种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下,通过城市的自然条件、现状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文化历史条件等的共同作用,对城市建设发展规模以及人们在城市中各项活动的状况提出的容许限度。20.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城市用地分类采用( )的分类体系。(分数:2.00)A.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 10类B.大类、中类

35、、小类三级 C.大类、中类、小类、小小类四级D.总体、详细两级解析:解析 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第二章城市用地分类,城市用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 10大类,46 中类,73 小类。城市用地应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划分和归类。适用本分类时,可根据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及工作深度的不同要求,采用本分类的全部或部分类别,但不得增设任何新的类别。21.城市居住用地根据用地范围内市政公用设施配备的情况、居住设施布局完整性情况、环境良好性情况等,分成( )类。(分数:2.00)A.二B.三C.四 D.五解析:解析 居住用地指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

36、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的用地,分成四类。一类居住用地是指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二类居住用地是指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三类居住用地是指市政公用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住宅与工业等用地有混合的用地;四类居住用地指以简陋住宅为主的用地。各类居住用地内再进一步细分为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和绿地。22.城市建设用地不应包括以下的哪些用地?(分数:2.00)A.水域 B.园地 C.园林生产绿地D.殡葬设施用地解析:解析 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第

37、四章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编制和修订城市总体规划应以本标准作为城市建设用地(以下简称建设用地)的远期规划控制标准。城市建设用地应包括分类中的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和特殊用地九大类,不应包括水域和其他用地。在计算建设用地标准时,人口计算范围必须于用地计算范围相一致,人口数宜以非农业人口数为准。23.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用地分类应达到( )。(分数:2.00)A.大类为主,中类为辅B.中类为主C.中类为主,小类为辅D.小类为主 解析:解析 一般而言,城市总体规划阶段以达到大类为主,中类为辅;分区规划阶段以中类为主,小类为辅;在详

38、细规划阶段,应达到小类深度。24.为了防止造成对工程建设的破坏,合理选择建设地点与形式。在对城市用地进行自然条件评价时,必须进行( )的评价。(分数:2.00)A.城市用地布局结构B.工程地质条件 C.水文地质条件D.气候条件解析:解析 城市建设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主要包括工程地质、水文、气候和地形等几个方面。工程地质条件主要包括土质与地基承载力、地形条件、冲沟、滑坡与崩塌、岩溶及地震等因素。25.水文地质条件一般是指:(分数:2.00)A.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及含水层的条件 B.地面水体的状况C.水体的流量、流速及水道断面情况D.水体的水位、水质情况解析:解析 水文地质条件一般是指地下水的存在形式

39、,含水层的厚度、光滑度、硬度、水温及水的流动状态等条件。地下水常常作为城市用水的水源,特别是在远离江河湖泊或地面水水量不足而水质有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城市,调查并探明地下水资源尤为重要。地下水的流向对城市布局有影响,而且地下水的开采对城市的防汛与排水,以及地面建筑及各项管网工程都有着重大影响。地面水体的情况,属于水文条件的评价内容,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土地利用,城市布局及建设投资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之前,需要对水体的流量、流速、水位、水质等进行调查分析,随时掌握水情动态,研究规划对策。26.某城市全年只有一个盛行风向,且其最小风频风向与盛行风向转换夹角大于 90度,在进行城市用地规划

40、布局时,工业用地应放在( )。(分数:2.00)A.盛行风向的下风方向B.最小风频之下风位C.最小风频之上风位 D.盛行风向的两侧解析:解析 在进行城市用地规划布局时,为了减轻工业排放的有害气体对生活居住区的危害,通常把工业区布置于生活居住区的下风位,但应同时考虑最小风频风向、静风频率、各盛行风向的季节变换及风速关系。如全年只有一个盛行风向,且与此相对的方向风频最小,或最小风频风向与盛行风向转换夹角大于 90度,则工业用地应放在最小风频之上风位,居住区位于其下风位;当全年拥有两个方向的盛行风时,应避免使有污染的工业处于任何一个盛行风向的上风方向,工业区及居住区一般可分别布置在盛行风向的两侧。风

41、速与污染危害的关系一般被认为是反比关系,即风速越大,污染物越易扩散,从而降低了有害物质的浓度,这在处理多盛行风向城市的工业布局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27.与建设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相比,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价更强调( )所造成的影响。(分数:2.00)A.环境因素B.人为因素 C.自然因素D.区域因素解析:解析 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是指组成城市各项物质要素的现有状况与它们在近期内建设或改进的可能,以及它们的服务水平与质量。除了新建城市之外,绝大多数城市都是在一定的现状基础上发展与建设的,不可能脱离城市现有的基础。所以,城市现有的布局往往对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城市的现状条件,有时不能满

42、足城市发展的要求,有时还会妨碍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这就要求对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进行全面评价,对不利的因素加以改造,更好地利用城市原有基础,充分发挥现有城市的潜力。与建设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相比,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价更强调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影响。28.对城市用地布局结构的评价,应着重的方面有:(分数:2.00)A.城市用地布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B.城市用地布局结构是否合理 C.城市内外交通系统的协调性、矛盾与潜力 D.城市用地布局结构能否适应发展需要 解析:解析 对城市用地布局结构的评价,应着重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用地布局结构是否合理,主要体现在城市各项功能的组合与结构是否协调,以及城市总体运行

43、的效率。(2)城市用地布局结构能否适应发展需要,城市布局结构形态是封闭的,还是开放的,将对城市空间发展、调整或改变的可能性产生影响。(3)城市用地布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城市工业排放物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城市布局的矛盾。(4)城市内外交通系统的协调性、矛盾与潜力,城市对外铁路、公路、水道、港口及空港等站场、线路的分布,将对城市用地结构产生深刻的影响,还对城市进一步扩展的方向和用地选择造成制约。(5)城市用地结构是否体现出城市性质的要求,或者反映出城市特定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积淀的特色等。29.城市土地的经济评价是根据城市土地的( )两方面属性做出的。(分数:2.00)A.自然和人工B.

44、经济和自然 C.区位和经济D.同有和附加解析:解析 城市土地的经济评价是指根据城市土地的经济和自然两方面的属性及其在城市社会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作用,综合评价土地质量的优劣差异,为土地使用提供依据。在城市中,由于不同地段所处区位的自然经济条件和人为投入物化劳动的不同,土地质量和土地收益也不同。30.( )是城市土地最基本的自然属性。(分数:2.00)A.不可再生性B.固定性C.生产性D.承载性 解析:解析 城市土地为城市各项建设和经济社会活动提供场所,使人们进行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要素,也是城市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载体。城市土地的这一特性称为承载性,它对城市发展和建设的影响主要反映在物理属性

45、方面,而与其自身的肥沃程度无关。因此说,承载性是城市土地最基本的自然属性。31.影响城市土地经济评价的基本因素有:(分数:2.00)A.繁华度B.土地区位 C.城市设施 D.自然条件解析:解析 影响城市土地经济评价的因素不仅多样复杂,而且具有不同的层次。一般而言,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基本因素层,包括土地区位、城市设施、环境优劣度及其他因素等。(2)派生因素层,即由基本因素派生出来的子因素,包括繁华度、交通通达度、城市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环境质量、自然条件、人口密度、建筑容积率和城市规划等子因素,他们从不同方面反映基本因素的作用。(3)因子层,他们从更小的侧面具体地对土地的使用产生影响,

46、包括商业服务中心等级、道路功能与宽度、道路网密度、供水设施、排水设施、供电设施、文化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公园绿地、大气污染、地形坡度、绿化覆盖率等等具体因子。32.城市总体布局的确定应遵循的原则有:(分数:2.00)A.虽由人做,宛若天成B.功能协调,结构清晰 C.城乡一体,统一规划D.分期建设,留有余地 解析:解析 城市总体布局的确定应遵循以下原则:(1)城乡结合、统筹安排。城市布局与其周围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应作为一个整体,相互协调、统筹安排。(2)功能协调、结构清晰。城市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各类物质要素及其功能既有相互关联、互补的一面,又有相互矛盾、排斥的一面。因此,用地组织和空间布局

47、既要考虑合理的分区,又要考虑功能相近的用地彼此的包容性。(3)依托旧区、紧凑发展。历史遗留下来的城市旧区,往往功能混杂、人口密集,且历史文化遗产相对集中,在保护和更新过程中,需要对若干不适于保留在旧区的功能和过度密集的人口向外疏散。总结实践的经验教训,从合理布局的角度考虑,应当遵循依托旧区和现有对外交通干线、就近开辟新区、循序滚动发展的原则。(4)分期建设、留有余地。实施城市总体规划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情况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在保证总体布局框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应留有一定的弹性和长远发展的余地,并考虑根据实际需要局部调整用地布局的可能性。33.城市用地空间的主要模式有:(分数:2.00)A.集中

48、式 B.分散式 C.网格式D.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解析:解析 城市用地布局模式是针对不同城市形态的概括表述,城市形态与城市的性质规模、地理环境、发展进程、产业特点等相互关联。大体可分为以下类型:(1)集中式。就其道路网形式而言,可分为网格状、环状、环形放射状、混合状以及带状等模式。(2)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一般有集中连片发展的主城区,主城外围形成若干具有不同功能的城市组团。(3)分散式。城市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组团,组团间被山丘、河流、农田或森林分隔,一般都有便捷的交通联系。34.城镇体系规划涉及不同的范围和层次,主要包括:(分数:2.00)A.全国城镇体系规划 B.省域城镇体系规划 C.市(县)域

49、城镇体系规划 D.跨行政区域的地区城镇体系规划 解析:解析 城镇体系规划是对城镇发展战略的研究,是在一个特定的地区范围内合理地进行城镇布局,优化区域环境,配置区域基础设施,并明确不同层次的城镇的地位、性质和作用,综合协调相互的关系,以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城镇体系规划涉及全国、省域、市(县)域以及跨行政区域等不同范围和层次。35.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的确立应建立在( )的基础上。(分数:2.00)A.区域环境条件分析B.分析现状城镇规模及分布 C.区域整体规划D.地域经济结构分析解析:解析 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的确立应建立在分析现状城镇规模及分布的基础上,通过城镇人口规模趋势和相对地位的变化分析,以及确定规划期内可能出现的新城镇,对新老城镇做出规模预测,制定出合理的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城镇体系的规模等级结构规划应当建立在地域城市化水平的预测以及城镇合理发展规模的预测的基础之上。36.城镇体系的( )是对区域城镇空间网络组织的规划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