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申论分类模拟题 52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1.【背景材料】 2016 年 7 月中旬,中央环保督察组分别进驻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江西、河南、广西、云南、宁夏 8省区。至 8 月 19 日,第一批中央环保督察为期一个月的现场督察阶段全部结束。目前,已有百余人因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被刑事拘留,8 省区罚款总额或可过亿元;8 省区党政部门已有超 2000 人被问责,多数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离不了良法善治,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已经施行一年多,法律正在彰显威力,但从多地反馈情况看,有法不依仍然
2、较为普遍存在。众所周知,新环保法甫出,世人谓之新法长了尖牙利齿,无疑对新法解决环保难题寄予了深厚期待。但是,徒法不足以自行,新环保法长了牙齿只是第一步,关键是敢不敢“咬”,会不会对违法企业下嘴?新环保法不是纸老虎,不是棉花棒,而是杀手锏,敢于发威、善于发威、时时发威,新法才有震慑力。中央环保督查组之所以备受赞誉,正在于它通过查事、察人、罚款、问责等方式,不断传导环保压力,让新环保法实施以来社会所期望的“有牙执法”成为现实。 请结合对背景材料的理解与思考,围绕“法治与环保”话题,以“出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观点明确,切合题意; 2内容充实,论述深刻; 3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4字数
3、10001200 字。 (分数:25.00)_2.【背景材料】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是自然环境中自净能力很强的区域之一,它对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016 年 8 月 22 至 24 日,全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会议在哈尔滨市召开,黑龙江省人大副主任朱清文、哈尔滨市副市长张万平致辞,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陈凤学发表讲话。 陈凤学强调,“十三五”及今后一段时期,全国湿地工作要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切实落实全面保护湿地的总
4、体要求,深化湿地保护改革,实施湿地总量管控,开展湿地综合整治,恢复扩大湿地面积,完善湿地保护体系,规范湿地管理,提高履约能力,提升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提供重要保障。到 2020年,全国湿地面积不低于 8 亿亩,湿地保护率达到 50%,国际重要湿地达到 55 处,湿地自然保护区达到650 个,国家湿地公园达到 1000 个,湿地生态功能总体稳定。 请结合对背景材料的理解和思考,以“红线”与“红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观点明确,联系实际; 2内容充实,论述深刻; 3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4字数 10001200 字。 (分数:25.00)_3.【背景材料】 201
5、6 年 6 月 14 日,中国(徐州)大气环境保护高峰对话会在徐州召开,会上发布了国内首个大气污染防治共同宣言,徐州成为国内首个大气及雾霾治理方面的先行示范区。 雾霾治理先行示范区建设中,徐州市将在泉山区先期规划 1 万平方米楼宇、5 万平方米企业加速器和 1000亩建设用地,发起“中华大气环境协同创新联盟”,组建公司化运作实体,打造环保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同时,还将整合社会资源,搭建起多个大气治理方面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引进国际和国内大气方面的科研团队,通过产业投资基金引导的方式,以推动国内在大气治理方面的科技成果转化和经验推广。 目前,先行示范区已有“生物质气化耦合发电示范项目”“湿喷控尘
6、机器人研发生产项目”等一系列国内外尖端雾霾治理新技术企业。在江苏老工业基地徐州率先推广应用之后,尝试为全国探索大气环境污染防治综合解决方案,打造中国“绿谷”。 阅读背景材料,以“大城市空气污染”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1参考背景材料,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生动; 2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忌堆砌对策; 3字数 10001200 字。 (分数:25.00)_4.【背景材料】 随着现代科技水平日益提高,新材料和新设备的广泛运用,家装污染正成为第三大环境污染。白血病、肺癌、长期不孕、胎儿畸形等这些触目惊心的词越来越多地与室内装修污染联系在一起。人一生中有 80%的时间是在室
7、内度过,家装不慎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成为隐形杀手。流行病学统计显示,我国每年约新增 4万名白血病患者,其中 50%是儿童,以 2 至 7 岁居多。装修导致的室内环境污染,被认为是城市白血病患儿增多的主要原因。 2016 年 8 月 24 日,2016 绿色经济遂宁会议举行了绿色建筑发展研讨会。全国政协委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党组成员齐骥说,目前,全国各地都在推进绿色建筑发展。截止 2015 年年底,全国累计有3979 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建筑面积超过 4.7 亿平方米。“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绿色建筑起步晚,目前仍处于摸索、试点示范阶段。” 围绕背景材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
8、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1观点明确,内容充实; 2结构完整,论述深刻; 3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4字数 10001200 字。 (分数:25.00)_申论分类模拟题 52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1.【背景材料】 2016 年 7 月中旬,中央环保督察组分别进驻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江西、河南、广西、云南、宁夏 8省区。至 8 月 19 日,第一批中央环保督察为期一个月的现场督察阶段全部结束。目前,已有百余人因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被刑事拘留,8 省区罚款总额或可过亿元;8 省区党政部门已有超 2000 人被问责,多数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
9、善治之前提。”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离不了良法善治,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已经施行一年多,法律正在彰显威力,但从多地反馈情况看,有法不依仍然较为普遍存在。众所周知,新环保法甫出,世人谓之新法长了尖牙利齿,无疑对新法解决环保难题寄予了深厚期待。但是,徒法不足以自行,新环保法长了牙齿只是第一步,关键是敢不敢“咬”,会不会对违法企业下嘴?新环保法不是纸老虎,不是棉花棒,而是杀手锏,敢于发威、善于发威、时时发威,新法才有震慑力。中央环保督查组之所以备受赞誉,正在于它通过查事、察人、罚款、问责等方式,不断传导环保压力,让新环保法实施以来社会所期望的“有牙执法”成为现实。 请结合对背景材料的理
10、解与思考,围绕“法治与环保”话题,以“出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观点明确,切合题意; 2内容充实,论述深刻; 3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4字数 10001200 字。 (分数:25.00)_正确答案:()解析:范文 出 路“小智治事,大智立法。”以 1979 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开端,中国环境立法已然走过了 30 多年的历程,在保护环境特别是控制污染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自身法律规定不完善和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其在环境保护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被削弱。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和人们对良好生活环境的期待,有必要贯彻和执行好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代表的环保法
11、律,推动环境保护工作走向法治化。 推动环保法治化,需加大处罚力度。多年来,我国有关环境保护的立法数量不少,但环境质量越来越差,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违法成本太低。大气污染数据造假企业行政处罚最高罚款 5 万元,比不上企业一天的治污费。华北 6 省 88 家严重排污企业被罚款 613 万元,每家平均只有 7 万元左右,这样的报道屡见不鲜。污染容易治理难,只有规定最严格的处罚制度,使罚款远远超于治污的成本,对造成严重后果的污染企业追究其责任人的刑事责任,才能使排污企业权衡利弊,有所忌惮,才能让企业树立“不是企业消灭污染,就是污染消灭企业”的环保意识,真正履行企业的环保责任。 推动环保法治化,要确保严格执
12、法。“徒法不足以自行”,没有相关法律,污染企业的一些行为似乎可以找到借口,而有了环保法律,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不但会戕害法律尊严,更会造成恶劣的“示坏”效应。当前一些执法者收受贿赂,对污染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包庇违法企业;一些地方政府和党委出于地方保护主义和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心态,时常对环保执法部门的工作进行干预,使其迫于压力不敢严格执法。在一些造成重大影响的环境问题背后,往往是腐败和监管的缺失。因此,应进一步规范环保部门的执法行为,对于监管失职渎职的,应依照有关法律和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使其依法行政,严格履行职责。同时,要加强地方政府主要领导干部的环境法制教育,使其树立科学的发
13、展观和政绩观,建立完善的领导干部环境保护实绩考核制度,对出现重特大污染事故或污染集中反弹等现象的,实行“一票否决”,促使各级政府切实加强环境执法工作。 推动环保法治化,要注重公众参与。正所谓“众力并则万钧举,群智用则庶绩康”,环保法治化的顺利推动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具体来说,首先,要充分利用社区宣传栏、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介,将普法工作落到实处,为环保法律的实施奠定群众基础;其次,要进一步推动环境信息公开和有奖举报制度,借用公众舆论和公众监督,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制造者施加压力;再次,要通过举办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征求意见,使公众了解、监督那些关系自身生活环境的公共决策;最后,要变革现行诉讼
14、制度,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同时加强对民间环保组织的人员和技术支持,为公众搜集污染证据提起公益诉讼提供便利。 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历经四次审定,终于得以通过、实施,令人倍感振奋。相信随着生态文明制度的完善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深化,我国的环保工作一定能够走上法治化的出路,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有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的治理目标,也就不再遥远。2.【背景材料】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是自然环境中自净能力很强的区域之一,它对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
15、等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016 年 8 月 22 至 24 日,全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会议在哈尔滨市召开,黑龙江省人大副主任朱清文、哈尔滨市副市长张万平致辞,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陈凤学发表讲话。 陈凤学强调,“十三五”及今后一段时期,全国湿地工作要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切实落实全面保护湿地的总体要求,深化湿地保护改革,实施湿地总量管控,开展湿地综合整治,恢复扩大湿地面积,完善湿地保护体系,规范湿地管理,提高履约能力,提升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提供重要保障。到 2020年,全国湿地面积不低于 8 亿亩,湿
16、地保护率达到 50%,国际重要湿地达到 55 处,湿地自然保护区达到650 个,国家湿地公园达到 1000 个,湿地生态功能总体稳定。 请结合对背景材料的理解和思考,以“红线”与“红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观点明确,联系实际; 2内容充实,论述深刻; 3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4字数 10001200 字。 (分数:25.00)_正确答案:()解析:范文 “红线”与“红利”“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曾经,被誉为“千湖之省”的湖北,凭借其湖泊湿地的独特风光引得文人墨客心生向往。如今,受人口爆炸与经济发展双重压力,湿地日渐减少,不仅使得当地水质下降
17、,而且导致湿地生物濒临灭绝,严重违背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 湿地减少,源干部分政府区域发展的管控“失调”。由于缺乏科学指导,湿地承包后,农民无序发展畜牧产业,致使土地承载压力直线上升,最终植被减少、旱涝多发。这种发展方式直接令农民陷入“环境恶化承载加大”的恶性循环,长此以往难逃“竭泽而渔”的发展苦果。当前,我国大力提倡循环经济,正是告诫湿地管理者:唯有保住湿地红线,才能长享发展红利。 保住湿地红线,要发展生态旅游。湿地破坏源于农民收入提高的愿望,但错位的发展模式下却往往事与愿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当地政府不能引导农民发家致富,湿地保护仅是空谈。当前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旅游
18、之风骤然兴起,如果政府引导农民改变以往农耕畜牧的产业模式,开发旅游经济,发展第三产业,势必令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并行不悖。如今我国正值转型升级的高潮,各级政府应科学制定产业规划,合理设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蓝图,打造湿地特色旅游的产业链条,将牛羊成群的“老牧区”变为风景秀美的“新景点”。 保住湿地红线,要开辟有机农业。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水平落后,农村劳动力大都“远走他乡”,如此一来不仅造成农业耕地荒废,更令传统乡村没落。湿地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当地政府可以根据区域特色研究优势产品,通过开辟有机农业,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现代农业生产线。通过提升农业产品耕种价值,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应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当
19、地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建设,将外出经验成功引入,促进新型产业建设。 保住湿地红线,要强化人才培养。“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无论是发展生态旅游还是开辟有机农业,都需要高素质人才的支持。湿地地区经济长期落后,当地农民多年发展畜牧,并不具备科学生产能力。当地政府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通过聘请专家学者传授先进知识,帮助当地群众由“传统农民”升级为“产业工人”,为湿地区域经济发展储备优良的人力资源。 湿地红线是我们获取发展红利的基础,而发展红利的取得又可为湿地保护平添助力。各级政府在规划湿地发展时,要将自然环境的红线保护思想贯彻始终,促进自然与经济协调发展,使其再现昔日“烟波浩渺、云蒸
20、霞蔚”的湿地风光,长享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发展红利。3.【背景材料】 2016 年 6 月 14 日,中国(徐州)大气环境保护高峰对话会在徐州召开,会上发布了国内首个大气污染防治共同宣言,徐州成为国内首个大气及雾霾治理方面的先行示范区。 雾霾治理先行示范区建设中,徐州市将在泉山区先期规划 1 万平方米楼宇、5 万平方米企业加速器和 1000亩建设用地,发起“中华大气环境协同创新联盟”,组建公司化运作实体,打造环保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同时,还将整合社会资源,搭建起多个大气治理方面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引进国际和国内大气方面的科研团队,通过产业投资基金引导的方式,以推动国内在大气治理方面的科技成果转化
21、和经验推广。 目前,先行示范区已有“生物质气化耦合发电示范项目”“湿喷控尘机器人研发生产项目”等一系列国内外尖端雾霾治理新技术企业。在江苏老工业基地徐州率先推广应用之后,尝试为全国探索大气环境污染防治综合解决方案,打造中国“绿谷”。 阅读背景材料,以“大城市空气污染”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1参考背景材料,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生动; 2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忌堆砌对策; 3字数 10001200 字。 (分数:25.00)_正确答案:()解析:范文 同呼吸共责任驱散雾霾要告别“靠天吃饭”“雾锁城市”“雾都孤儿”“厚德载雾自强不吸”从来没有一场大范围的迷雾阴霾像今天
22、这样引起舆论和民间的强烈批评与戏谑。在一些城市细颗粒物指数频频爆表的背后,是来自汽车的尾气、来自建筑工地的扬尘、来自工厂的排放物、来自煤炭燃烧的烟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太多的肇事者反而使得雾霾事件成了一件“找不到责任人的公共事故”。然而面对下一波污染事件,所有人包括政府都显得自信不足:“告别污染还得靠天吃饭。” 毋庸置疑,中国曾长期“靠天吃饭”,即使到今天,我国农业生产的连年丰收,也离不开气候的风调雨顺。雾是由空气中的水汽凝结而形成的,本身没有问题,也不是污染,问题是每日向空气中排放的大量的污染物在不利气象条件下得不到扩散,从而迅速累积,令空气中的各项污染物超标,驱散雾霾需要“靠天吃饭”的困
23、境仍没有摆脱。从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五位一体”的一环,到“美丽中国”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保护环境已成为党的执政追求。可以说,干净的空气和水,是上下同欲、官民同求的。但假如“靠天吃饭”成为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公众环保不作为的“障眼法”,建设美丽中国势必大打折扣。环保不作为,只“靠天吃饭”,那么城市环境改善不会有实际效果,更不会对污染环境的不法行为形成震慑。 从经济发展与环保之间的关系来讲,如果继续打着“靠天吃饭”的旗号而不作为,一味地发展经济,中国的土地、空气和水将会继续受到污染,我们这一代人以及后人的生存环境将会更加恶劣。我们如果按照这条道走下去的话,势必会引发社会政治危机。改革开放 30 多年走
24、过的路,基本上是过分强调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而忽略经济发展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如果说中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某种令世界瞩目的成绩,那么这种发展付出了很大的环境代价,为此埋单的是我们当代的每个国民乃至我们的后代。 环保不作为的后果无疑是严重的,“靠天吃饭”治标不治本,城市大气环境的改善还需政府、企业和公众三方的共同努力,充分发挥三者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才能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良好互动。政府作为主导,应当通过政策法规加强引导,提高对雾霾事件的处置能力和效率;企业作为推进环保的有力支持,需加强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公众也应提升个人环保素质,积极主动参与到环保进程中。只有“三驾马车
25、”并驾齐驱,才能使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不只是“纸上谈兵”,而是真正落到实处,真正惠及公众和企业,惠及社会和国家。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雾霾天气人人都是受害者,建设美丽中国人人都是受益者,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因此,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建设天蓝、地绿、山明、水净的美丽中国绝不能“靠天吃饭”。4.【背景材料】 随着现代科技水平日益提高,新材料和新设备的广泛运用,家装污染正成为第三大环境污染。白血病、肺癌、长期不孕、胎儿畸形等这些触目惊心的
26、词越来越多地与室内装修污染联系在一起。人一生中有 80%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家装不慎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成为隐形杀手。流行病学统计显示,我国每年约新增 4万名白血病患者,其中 50%是儿童,以 2 至 7 岁居多。装修导致的室内环境污染,被认为是城市白血病患儿增多的主要原因。 2016 年 8 月 24 日,2016 绿色经济遂宁会议举行了绿色建筑发展研讨会。全国政协委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党组成员齐骥说,目前,全国各地都在推进绿色建筑发展。截止 2015 年年底,全国累计有3979 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建筑面积超过 4.7 亿平方米。“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绿色建筑起步晚,目前仍
27、处于摸索、试点示范阶段。” 围绕背景材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1观点明确,内容充实; 2结构完整,论述深刻; 3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4字数 10001200 字。 (分数:25.00)_正确答案:()解析:范文 以绿色建筑助力美丽中国建设作为高耗能的重要行业之一,建筑业一直是人们改革能源利用方式的重要领域,也日益成为减排二氧化碳的“重灾区”。随着民众环保意识的崛起和“美丽中国”战略的提出,传统建筑模式面临着自我革命与被革命的挑战。2013 年伊始,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发布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使得绿色建筑这一概念重回公众视线,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排头兵。 绿色建
28、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对于我国来说,发展绿色建筑,不仅是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和城乡建设模式的重大问题,也直接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利益。 发展绿色建筑,是顺应时代之需。向低碳经济转型,加快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性大趋势、大潮流。随着世界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建筑及其运行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效应,对全球资源环境的影响日益显著。减少建筑能耗和污染排放,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建筑与自然和谐共存,是全球面临的共同课题。我国从生态文明这一战略高度出发,继续大
29、力发展绿色建筑,使其发展逐步由战略规划层面走向实际操作层面。 发展绿色建筑,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效手段。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之一就是以人为本,充分实现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因此,大力推行绿色建筑,对建筑物日照环境、采光通风和舒适性都做出明确规定,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空间,是改善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促进消费升级、保障民生的有效手段。 发展绿色建筑,是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必然要求。绿色建筑最终的目标是以“绿色建筑”为基础进而扩展至“绿色社区”“绿色城市”层面,达到促进建筑、人、城市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目标。新型城镇化建设只有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道路,才能符合建设资源
30、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这就意味着需要进一步推动建筑的低碳化、节能化,为更高水平的城镇化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无形。”当前,民众对绿色建筑的科学认知存在偏差、行业体系标准尚未建立、相关鼓励政策制度的缺失等问题都使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现实挑战。解决这一问题,更好地使民众公平享用绿色文明的发展成果,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在教育宣传、政策制度、监督管理等方面多管齐下,真正为绿色建筑的大力推行提供完善的社会环境。 绿色建筑承载着我们实现生态文明的崇高理想,承载着人类与地球和谐相处而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亦是我们实现“美丽中国”的重要保障。一言以蔽之,建设“美丽中国”这一美好愿景的实现,离不开来自建筑行业的支持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