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德育)-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confusegate185 文档编号:1388879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德育)-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德育)-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德育)-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德育)-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德育)-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德育)-试卷 1及答案解析(总分:8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3,分数:66.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分数:2.00)A.社会对受教育者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的品德基础的矛盾B.知与不知的矛盾C.德育要求与个人需求的矛盾D.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的矛盾3.运用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德育的( )(分数:2.00)A.引导法B.榜样法C.谈话法D.讨论法4.德育在中小学生品德形成发展中起( )(分数:2.00)A.决定作用B.条件作

2、用C.主导作用D.保证作用5.奖励和惩罚是德育工作的( )(分数:2.00)A.比较法B.榜样法C.评价法D.自我教育法6.德育的个体性功能的本质体现与最高境界是( )(分数:2.00)A.适应性功能B.生存功能C.享用性功能D.发展功能7.“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赫尔巴特的这一言论表明了德育应该具有( )功能。(分数:2.00)A.个体性B.教育性C.文化性D.社会性8.李某私拿水果摊上的一只苹果,经同学揭举,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李某,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李某低着头回答:“第五次了。”“你为什么不改呢?

3、”“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教师应从( )人手对李某进行教育。(分数:2.00)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分数:2.00)A.语言说理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10.一般说来,狭义的德育专指( )(分数:2.00)A.政治教育B.思想教育C.法制教育D.道德教育11.依据教育内容的分类,法制教育属于( )(分数:2.00)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12.58 岁的儿童,一般是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这时期儿童的道德叫作( )(分数:2.00)A.

4、他律道德B.自律道德C.权威道德D.公众道德13.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感到奉献就是一种幸福,而不觉得是“牺牲”。这表明德育具有( )(分数:2.00)A.政治性B.享用性C.发展性D.社会性14.我国商、周的奴隶社会重视“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 )主要是德育内容。(分数:2.00)A.礼B.射C.御D.书15.“齐风俗,一民心”反映了德育的( )(分数:2.00)A.社会性功能B.个性生存功能C.个体享用功能D.经济性功能16.学校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分数:2.00)A.教学B.劳动C.课外活动D.班主任工作17.以下不属于德育任务的是()(分数:2.00)A.形成

5、学生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德观B.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C.传授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充分发展学生智力D.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18.学校组织学生看张思德影片,旨在运用( )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分数:2.00)A.实际锻炼法B.形象感染法C.品德评价法D.指导法19.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做好事是品德培养的( )(分数:2.00)A.实际锻炼法B.形象感染法C.品德评价法D.陶冶法20.衡量思想道德高低好坏的根本标志是( )(分数:2.00)A.道德认知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21.学生 A偷了学生 B的钱,老师问:“你知道不知道拿人家东西是不对的?”学生 A:“知道。”

6、老师:“那你知不知道 B丢了钱会很难过?”“知道。”“那你为什么还拿?”,“我不想这么做的,只是我真的很需要钱。”对于这个案例,分析正确的是( )(分数:2.00)A.学生 A毫无道德认知B.学生 A有道德认知,但无道德情感C.学生 A有道德认知、情感,但缺乏道德意志D.学生 A做出违背道德的事,关键在于缺乏道德认知22.以下哪一个不是语言说理法?( )(分数:2.00)A.报告法B.谈话法C.评比法D.讨论法23.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的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分数:2.00)A.班主任工作B.劳动C.教学D.社会实践24.“近朱者赤”这句话体现了( )的德育作用。(分数:2.

7、00)A.谈话法B.陶冶法C.讨论法D.奖励法25.“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_个人”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分数:2.00)A.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B.知行统一的原则C.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D.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26.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径是( )(分数:2.00)A.课外校外教育B.各科教学C.社会实践活动D.班主任工作27.明确地提出了“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并对这个问题进行大量分析的古希腊哲学家是( )(分数:2.00)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毕达哥拉斯28.人格感化是( )的方式之一。(分数:2.00)

8、A.示范教育法B.陶冶教育法C.自我教育法D.实际锻炼法29.“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 )(分数:2.00)A.陶冶教育B.榜样示范C.实际锻炼D.品德评价30.“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分数:2.00)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31.社会学习模式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分数:2.00)A.拉思斯B.迈克菲尔C.科尔伯格D.班杜拉32.“皮格马利翁”效应遵循的是德育的哪一条原则?( )(分数:2.00)A.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B.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续性原则C.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D.知行统一原

9、则33.“明日快乐论”属于哪一种德育模式?( )(分数:2.00)A.体谅模式B.价值澄清模式C.社会学习模式D.集体教育模式二、辨析题(总题数:2,分数:4.00)34.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分数:2.00)_35.德育就是道德教育。(分数:2.00)_三、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10.00)36.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分数:2.00)_37.德育过程中的知、情、意、行是什么关系?(分数:2.00)_38.试列举三种主要的德育模式并阐明其主要观点。(分数:2.00)_39.简述集体教育模式。(分数:2.00)_40.简述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

10、原则。(分数:2.00)_四、分析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6.00)41.必答题(分数:2.00)_42.试述德育过程所包含的规律及其对德育工作的要求。(分数:2.00)_43.联系中小学教育实际,分析自我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数:2.00)_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德育)-试卷 1答案解析(总分:8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3,分数:66.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分数:2.00)A.社会对受教育者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的品德基础的矛盾 B.

11、知与不知的矛盾C.德育要求与个人需求的矛盾D.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的矛盾解析:3.运用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德育的( )(分数:2.00)A.引导法B.榜样法 C.谈话法D.讨论法解析:4.德育在中小学生品德形成发展中起( )(分数:2.00)A.决定作用B.条件作用C.主导作用 D.保证作用解析:5.奖励和惩罚是德育工作的( )(分数:2.00)A.比较法B.榜样法C.评价法 D.自我教育法解析:6.德育的个体性功能的本质体现与最高境界是( )(分数:2.00)A.适应性功能B.生存功能C.享用性功能 D.发展功能解析:解析: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包括德育的存在功能、发展功能及享用功能

12、,其中享用功能是其本质体现与最高境界。7.“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赫尔巴特的这一言论表明了德育应该具有( )功能。(分数:2.00)A.个体性B.教育性 C.文化性D.社会性解析:8.李某私拿水果摊上的一只苹果,经同学揭举,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李某,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李某低着头回答:“第五次了。”“你为什么不改呢?”“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教师应从( )人手对李某进行教育。(分数:2.00)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解析: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

13、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分数:2.00)A.语言说理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 解析:10.一般说来,狭义的德育专指( )(分数:2.00)A.政治教育B.思想教育C.法制教育D.道德教育 解析:11.依据教育内容的分类,法制教育属于( )(分数:2.00)A.德育 B.智育C.体育D.美育解析:12.58 岁的儿童,一般是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这时期儿童的道德叫作( )(分数:2.00)A.他律道德 B.自律道德C.权威道德D.公众道德解析:13.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感到奉献就是一种幸福,而不觉得是“牺牲”。这表明德育具有( )(分数:2.00)A.

14、政治性B.享用性 C.发展性D.社会性解析:14.我国商、周的奴隶社会重视“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 )主要是德育内容。(分数:2.00)A.礼 B.射C.御D.书解析:15.“齐风俗,一民心”反映了德育的( )(分数:2.00)A.社会性功能 B.个性生存功能C.个体享用功能D.经济性功能解析:16.学校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分数:2.00)A.教学 B.劳动C.课外活动D.班主任工作解析:17.以下不属于德育任务的是()(分数:2.00)A.形成学生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德观B.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C.传授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充分发展学生智力 D.养成学

15、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解析:18.学校组织学生看张思德影片,旨在运用( )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分数:2.00)A.实际锻炼法B.形象感染法 C.品德评价法D.指导法解析:19.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做好事是品德培养的( )(分数:2.00)A.实际锻炼法 B.形象感染法C.品德评价法D.陶冶法解析:20.衡量思想道德高低好坏的根本标志是( )(分数:2.00)A.道德认知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解析:21.学生 A偷了学生 B的钱,老师问:“你知道不知道拿人家东西是不对的?”学生 A:“知道。”老师:“那你知不知道 B丢了钱会很难过?”“知道。”“那你为什么还拿?”,“我不想这么做

16、的,只是我真的很需要钱。”对于这个案例,分析正确的是( )(分数:2.00)A.学生 A毫无道德认知B.学生 A有道德认知,但无道德情感C.学生 A有道德认知、情感,但缺乏道德意志 D.学生 A做出违背道德的事,关键在于缺乏道德认知解析:22.以下哪一个不是语言说理法?( )(分数:2.00)A.报告法B.谈话法C.评比法 D.讨论法解析:23.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的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分数:2.00)A.班主任工作B.劳动C.教学 D.社会实践解析:24.“近朱者赤”这句话体现了( )的德育作用。(分数:2.00)A.谈话法B.陶冶法 C.讨论法D.奖励法解析:25.“要

17、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_个人”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分数:2.00)A.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B.知行统一的原则C.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D.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解析:26.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径是( )(分数:2.00)A.课外校外教育B.各科教学C.社会实践活动D.班主任工作 解析:27.明确地提出了“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并对这个问题进行大量分析的古希腊哲学家是( )(分数:2.00)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毕达哥拉斯解析:28.人格感化是( )的方式之一。(分数:2.00)A.示范教育法B.陶冶教育法 C

18、.自我教育法D.实际锻炼法解析:29.“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 )(分数:2.00)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C.实际锻炼D.品德评价解析:30.“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分数:2.00)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解析:31.社会学习模式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分数:2.00)A.拉思斯B.迈克菲尔C.科尔伯格D.班杜拉 解析:32.“皮格马利翁”效应遵循的是德育的哪一条原则?( )(分数:2.00)A.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B.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续性原则C.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 D.知行统一

19、原则解析:33.“明日快乐论”属于哪一种德育模式?( )(分数:2.00)A.体谅模式B.价值澄清模式C.社会学习模式D.集体教育模式 解析:二、辨析题(总题数:2,分数:4.00)34.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分数:2.00)_解析:35.德育就是道德教育。(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德育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受教育者身上培养所期望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等,以促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2)广义的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等。

20、其中所谓思想教育即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政治教育即引导学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逐步形成爱憎分明的政治态度和立场;道德教育即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履行道德义务,以形成高尚的品德;法律教育即传递法律知识,提高遵纪守法的能力,使学生知法、守法,并能正确地运用法律。 (3)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的道德要求和个体的品德心理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受教育者身上培养所期望的道德素质,使他们具有正确的道德观念、丰富的道德情感、坚强的道德意志、热切的道德观念和较高的道德实践能

21、力,不断提升他们的道德境界的教育过程。它是与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律教育等相对而言的。 (4)综上所述,就广义的德育而言,道德教育仅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非德育的全部,所以把德育与道德教育等同起来是不对的。但就狭义的德育而言,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所以把德育说成是道德教育,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解析:三、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10.00)36.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德育的地位不高。 具体表现为:第一,德育在学校中处于可有可无的状况,德育随时都要为升学让路,德育活动的开展受到限

22、制,德育的经费不到位等;第二,学生对德育不感兴趣,德育没有吸引力。 (2)德育内容滞后,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相脱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商品经济的发展,竞争机制的广泛引进,使得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但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然而德育内容显得陈旧、单薄,不足以解释当前复杂的社会现象,也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于是德育就成了与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不相干的东西,既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其认同,更难促使其内化。 (3)德育重管理,轻人格养成。 德育的本质是灵魂的教育,它不仅塑造人的行为,还要培养其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情感和健全的灵魂。但是现在的德育工作往往满足于抓外部行为而忽视深层思想情

23、感培养,使德育成了单纯的行为训练。长此以往,将会使德育生命力日趋萎缩。 (4)德育中的形式主义和简单化盛行。 当前,德育形式化主要表现为德育量化的滥用。不少学校把品德量化作为德育的“常规武器”大用特用,比如做好事加分,做坏事减分,年终评定,便是一年的德育结果。)解析:37.德育过程中的知、情、意、行是什么关系?(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 (1)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因素。 知,是指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也包括道德观念,信念和评价能力;情,是指道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

24、内心体验,是对客观事物爱憎好恶的主观态度;意,是指道德意志,是为道德行为所作出的自觉顽强的努力,是调节行为的一种精神力量;行,是指道德行为,是人们在道德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下,对他人和社会作出的反应,也是衡量思想品德高低好坏的根本标志。 (2)知、情、意、行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转化的。其中,道德认识是基础,行是关键,在从知到行转化过程中,情、意起调节促进作用。 (3)知、情、意、行是互相作用,统一实现的过程。知情意行诸要素,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从旧质到新质的矛盾运动,构成了思想品德形成的全过程。德育过程就是要促进这一过程的实现。 (4)德育过程的多端性。思想品德的形成,通常以知

25、为开端,最终形成行为习惯。但由于知、情、意、行各因素都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们都可以作为德育的开端,因此德育过程没有固定的程序,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开端。)解析:38.试列举三种主要的德育模式并阐明其主要观点。(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体谅模式。 英国教育家迈克菲尔认为道德教育的任务应当放在让学生体谅与尊重别人,为别人的幸福而幸福上。迈克菲尔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以体谅为核心,注重道德情感因素,其基本思想是“少评价,多关心”。因此她所设计的德育课程模式被称作体谅模式。 (2)价值澄清模式。 价值澄清模式的代表人物是拉斯。这一理论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价值观是多元的、相

26、对的和变化的,学校德育要帮助儿童掌握价值澄清的方法,不是直接把价值观教给学生,而是通过学习、分析、评价、反思,尤其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讨论、辩论等方式,使学生形成适合他自己的价值体系。价值澄清包括四个基本要素:关注生活、接受现实、启发思考、培养能力。 (3)社会学习模式。 社会学习模式的倡导者是班杜拉。其主要内容是强调人类行为是个体和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人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行为而获得知识、技能和行为习惯;儿童通过替代强化而获得道德行为。所谓替代强化就是儿童通过他的行为强化(包括正强化和负强化)而进行模仿,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解析:39.简述集体教育模式。(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

27、:集体教育模式的典型代表是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他认为,全部教育应该在“通过集体”“在集体中”“为了集体”的原则下进行。 (1)教育的前提是尊重与信任。马克连柯认为,“应该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应该尽量多的严格要求一个人”。 (2)教育原则是集体教育和前景教育。集体教育也称“平行教育影响”,旨在让学生成为主体。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不要让学生总感到自己是被教育的对象,而产生厌恶感,要让学生体验到自己才是教育的主体,从而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前景教育是以任务驱动现实目标,给学生提供一个或几个需要经过一定努力才能完成的任务,吸引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为完成新的任务,实现新的前景,由近及远

28、、由易到难地开展活动,由简单的原始满足发展到最高的责任感,被称为“明日快乐论”。 (3)教育的手段和途径:劳动教育,附之合理惩罚。)解析:40.简述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这个原则是我国中小学常甩的德育原则之一,指的是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它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要求教师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长善救失,通过发扬优点来克服缺点;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修养。)解析:四、分析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6.00)41.必答题(分数:2.00)_解析:42.试述德育过

29、程所包含的规律及其对德育工作的要求。(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德育过程所包含的规律主要体现在: (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知、情、意、行四者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互相转化。知是基础。没有知,情、意、行就没有正确的思想指导,就会出现行动上的盲目性,情感上的冲动性,意志上的动摇性。情是动力。没有情,知就很难发展到坚定的信念,意、行便缺乏内在力量。意是支柱、杠杆。没有意,知容易动摇,情难以控制,行也就不能坚持。行是关键。没有行,知、情、意无法得到检验;反过来,有了行又可以加深、提高知,增强情,锻炼意。同时知、情、意、行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各因素可因环

30、境、教育和个人实践的不同,呈不平衡的发展状态,以至会出现情通理不达或理达情不通等现象。 因此,根据知、情,意、行的统一性原理,我们在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把知、情、意、行统一起来,使之相互协调。做到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根据知、情、意、行的矛盾性原理,我们在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不同开端进行教育。 (2)德育过程是指导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各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学生思想品德是在社会多方面教育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德育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可控性。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受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多方面的影响,而且随着年

31、龄增长,社会对他们的影响也日益广泛和深入,社会的、思想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诸因素时时刻刻广泛地影响着学生。学生是社会人,必须接受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因此,德育具有社会性,德育过程要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克服脱离现实社会生活的空洞政治说教。学校教育不同于环境的自发影响,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可以对环境因素进行控制和调节,扬长避短,促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朝社会需要的方向发展,因此学校德育具有可控制性。学校教育是德育过程的主要途径,但必须与社会、家庭结合起来。 各种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外界影响的。学生的主要活动是学习活动,主要交往对象是学生和教师,所以要注意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 (

32、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斗争的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 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是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动力。在德育过程中,外界影响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但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更取决于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即外界的道德要求与他已形成的思想品德现状的矛盾。这些矛盾的斗争成为推动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动力。德育过程就是要引导并促进学生思想上的矛盾斗争,依靠和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克服和纠正自身存在的消极因素,使学生的思想品德朝教育者所期待的方向发展。 德育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的过程。受教育者具有主观能动性,在德育过程中,学生的内因很重要。学生是一种积极活动的主体,他能根据已形成的思

33、想品德能动地对教育者所提出的新要求做出评价和选择。因此,学生一旦形成了一定的思想品德,它能转化为一种自我教育的力量,同教育者互相配合,表现出极大的能动性。因此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把教育与学生的自我教育结合起来。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逐步提高过程。 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是长期的、反复的、从量变到质变不断积累和逐步提高的过程。首先,从学生主观世界来看,品德的形成,知情意行矛盾斗争的统一实现,要经过长期培养和磨炼,每一个新的思想品德的形成,都具有不稳定性,需要多次反复,这就决定了德育过程必然是一个曲折反复、长期的教育过程。其次,从

34、客观环境影响看,社会、家庭、学校影响的广泛性和多层次性,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矛盾斗争此起彼伏。社会发展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要求不断提高,等等,都决定了德育过程是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总之,德育过程的社会性,德育因素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以及青少年学生本身的可塑性等特点,决定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可能是直线的而是波浪式地曲折前进,有时还会出现反复。因此德育过程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进行。要“抓反复”,“反复抓”。)解析:43.联系中小学教育实际,分析自我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德育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导下,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进行道德认识和道德实

35、践,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形成社会主义品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活动中能够实现的。现在中小学德育过程中,仍然是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一般是被动地接受德育,道德影响并没有真正转化为学生的内部认知。因此要能动地进行道德活动,有赖于培养和发挥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自我教育能力与自我教育关系密切。自我教育能力产生发展于自我教育活动中,同时它又是进行自我教育的条件。两者相互依赖,彼此促进,同时发展。自我教育能力,也就是学生个人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能力。自我教育能力包括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自我评价能力是进行自我教育的认识基础。没有自我评价能力就不可能有自我教育。自我调控能力是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自觉调控自己思想与行为的能力。它也是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机制。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在自身品德发展和提高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注意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这种能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才能转化,德育才能进行得更顺利。另一方面,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又是学生品德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德育的任务就是把青少年学生从缺乏道德经验与能力、依赖性较强的孩子逐步培养成为具有自我教育能力,能独立自主的待人接物的社会成员。所以。德育过程也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