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32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dealItalian200 文档编号:1388923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32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32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32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32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32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 32及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28.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是杨贤江的( )。(分数:2.00)A.教学与发展B.论共产主义教育C.教育史D.新教育大纲3.教育主体是指( )。(分数:2.00)A.受教育者B.教育者C.教育措施D.教育资料4.自然科学在古代形态的教育中不占主导地位的原因在于( )。(分数:2.00)A.教育的水平限制B.教育规模的限制C.教育数量的限制D.生产力发展

2、水平的限制5.涂尔干说:“教育是成年一代对社会生活尚未成熟的年轻一代所实施的影响。其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都得到激励与发展,以适应整个政治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使儿童适应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这种论断正确地指出了( )。(分数:2.00)A.教育具有社会性B.教育是社会复制的工具C.教育要促进人的个性化D.儿童对成人施加的影响不是教育6.人的个性发展是指儿童和青少年的( )的发展。(分数:2.00)A.身体B.智力C.个体D.身体和心理7.在整个教育工作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分数:2.00)A.教育目的B.教育内容C.教育手段D.教育结构8.下列文件中,最早提

3、出“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步骤地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的是( )。(分数:2.00)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D.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9.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分数:2.00)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B.知识、情感、意志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0.只要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达成学习目标。依据这种思想建构的教学模式是( )。(分数:2.00)A.程序教学模式B.发现教学模式C.掌握学习教

4、学模式D.非指导性教学模式11.班级授课制的特殊形式是( )。(分数:2.00)A.个别教学B.集体教学C.复式教学D.综合教学12.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是( )。(分数:2.00)A.团队活动B.思想品德课C.文化课学习D.课外活动13.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关键在( )。(分数:2.00)A.教育行政人员B.校长C.学生D.教师14.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分数:2.00)A.热爱教育事业B.热爱学生C.为人师表D.团结协作二、辨析题(总题数:4,分数:8.00)15.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分数:2.00)_16.教育是万能的。(分数:2.0

5、0)_17.双轨制是区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学制的标准。(分数:2.00)_18.课程计划是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的基本依据,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分数:2.00)_三、简答题(总题数:9,分数:18.00)19.简述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任务。(分数:2.00)_20.简述教育的结构。(分数:2.00)_21.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结构是什么?(分数:2.00)_22.简述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分数:2.00)_23.教学的主要任务和意义是什么?(分数:2.00)_24.备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分数:2.00)_25.在中小学德育中如何运用说服教育法?(分数:2.00)_26.简述德育模式。(分数

6、:2.00)_27.为什么说学生既是教的客体,又是学的主体?(分数:2.00)_四、分析论述题(总题数:6,分数:12.00)28.必答题(分数:2.00)_29.论述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理论,并比较他们的异同。(分数:2.00)_30.简述教育的社会功能。(分数:2.00)_31.评述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分数:2.00)_32.如何看待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的争论?(分数:2.00)_33.比较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知教学理论和情感教学理论的异同。(分数:2.00)_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 32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

7、: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28.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是杨贤江的( )。(分数:2.00)A.教学与发展B.论共产主义教育C.教育史D.新教育大纲 解析:3.教育主体是指( )。(分数:2.00)A.受教育者B.教育者 C.教育措施D.教育资料解析:4.自然科学在古代形态的教育中不占主导地位的原因在于( )。(分数:2.00)A.教育的水平限制B.教育规模的限制C.教育数量的限制D.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 解析:5.涂尔干说:“教育是成年一代对社会生活尚未成

8、熟的年轻一代所实施的影响。其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都得到激励与发展,以适应整个政治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使儿童适应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这种论断正确地指出了( )。(分数:2.00)A.教育具有社会性 B.教育是社会复制的工具C.教育要促进人的个性化D.儿童对成人施加的影响不是教育解析:6.人的个性发展是指儿童和青少年的( )的发展。(分数:2.00)A.身体B.智力C.个体D.身体和心理 解析:7.在整个教育工作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分数:2.00)A.教育目的 B.教育内容C.教育手段D.教育结构解析:8.下列文件中,最早提出“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

9、,有步骤地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的是( )。(分数:2.00)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D.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解析:9.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分数:2.00)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知识、情感、意志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析:10.只要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达成学习目标。依据这种思想建构的教学模式是( )。(分数:2.00)A.程序教学模式B.发现教学模式C.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D.非指

10、导性教学模式解析:11.班级授课制的特殊形式是( )。(分数:2.00)A.个别教学B.集体教学C.复式教学 D.综合教学解析:12.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是( )。(分数:2.00)A.团队活动B.思想品德课 C.文化课学习D.课外活动解析:13.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关键在( )。(分数:2.00)A.教育行政人员B.校长C.学生D.教师 解析:14.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分数:2.00)A.热爱教育事业B.热爱学生 C.为人师表D.团结协作解析:二、辨析题(总题数:4,分数:8.00)15.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分数:2.00)_解析:16

11、.教育是万能的。(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遗传素质、环境、教育和个体因素。它们互相配合,共同发挥作用,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但无法代替遗传素质的影响,更不能代替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个体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离开人的主观能动性,再好的教育也不可能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解析:17.双轨制是区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学制的标准。(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误。这是一种脱离经济条件来观察和评价教育制度的观点。决定学校教育制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1)依据生产力发展水平。 (2)依据社会政治经济

12、制度。 (3)依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4)依据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因此,把学制在形式上是不是双轨制,作为区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学制的标准是不正确的。)解析:18.课程计划是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的基本依据,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正确。课程计划是一个国家课程的总体规划,因而它是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的基本依据,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基本统一要求。)解析:三、简答题(总题数:9,分数:18.00)19.简述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任务。(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它的研究任务,就是依照教育的逻辑层次,

13、去揭示教育的各种规律(包括宏观的和微观的),并在揭示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的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依据。)解析:20.简述教育的结构。(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教育的结构分为教育活动的结构和教育系统的结构两部分。 (一)教育活动的结构 (1)教育者。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教育主体)。教育者通过自己的活动实施一定的教育影响,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也是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其基本特征是具有主导性和社会代表性。 (2)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教育个体)。教育对象是在

14、教育者的 影响和指导下获得发展的,只有人才能成为教育对象。 (3)教育措施。教育措施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手段和方法,为达到一定目的所采用的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以及运用这些影响物的活动方式和方法的总和。它包括教育工具、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等。 (二)教育系统的结构 教育系统的结构是指教育机构总体的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及组合方式。教育系统的结构具有多层次性和多方面性。 (1)教育层次结构。由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组成。 (2)教育类型结构。由普通教育、专业教育、特殊教育组成。 (3)办学形式结构。由全日制、半工(农)半读学校,业余学校,函授、刊授、广播、电视等学校组成。

15、 (4)教育管理体制结构。由公办、民办、社会团体办、企业事业办以及私人办学等组成。)解析:21.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结构是什么?(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我国教育目的有两个组成部分: 教育要为社会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教育所培养的人应具备的身心素质及其相互关系。 (2)教育目的两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一般说两个组成部分的关系是有机、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两部分的统一表达了对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3)我国教育目的规定性: 培养劳动者; 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以及相应承担的任务;五育是一个统一整体。)解析:22.简述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16、(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课程方案的特征。 (2)教师的特征。 (3)学校的特征。 (4)校外环境的特征。)解析:23.教学的主要任务和意义是什么?(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指导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它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的活动。 (2)教学的主要任务包括: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教学在学校工作

17、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学校要卓有成效地实现培养目标、造就合格人才,就必须以教学为主,并围绕教学这个中心安排其他工作,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 教学有以下几个重要的作用: (1)教学是严格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解析:24.备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的基本要求是: (1)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钻研教材。认真钻研教学内容,包括教学大纲、教科书和有关的教学参考资料。 了解学生。要熟悉每个学生各方面情况,使教学做到心中有数。 设计教法。组织教材的不同内容,选用

18、不同的教法。 (2)写好三种计划 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 单元计划。 课时计划,即教案。)解析:25.在中小学德育中如何运用说服教育法?(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说服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方式。 (2)运用说服教育法的基本要求: 明确目的性。 富有知识性、趣味性。 注意时机。 以诚待人。)解析:26.简述德育模式。(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和美国学者科尔伯格等人创建。前者的贡献还体现在理论建设上,后者的

19、贡献还体现在从实践上开辟了一个可以操作的德育模式。对于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模式可从他关于道德发展和道德教育的基本观点来把握。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论提出了以下假设: 道德判断的结构反映个体道德判断的水平。 个体的道德判断形式处于不断发展之中。 冲突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最适合于促进个体道德判断力的发展。 道德教育论实施的策略包括: 了解学生当前的道德判断发展水平; 运用道德难题引进学生的意见分歧和认知失衡; 向学生提示比他们高一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 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自动接受比自己原有的道德推理方式更为合理的推理方式;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道德判断付诸行动。 (2)体谅模式 体谅模式是英国学者麦克费尔等人创

20、建的一种侧重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德育模式。 该模式强调德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引导学生学会体谅,学会关心。该模式通过使用一套包含大量社会情境问题的教材(生命线),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道德学习。 (3)价值澄清模式 美国学者路易斯拉斯创立的。所谓价值澄清是指人们在价值观形成过程中,通过分析和评价的手段,帮助人们减少价值混乱促进价值观的形成,并在这一过程中有效发展学生思考和理解人类价值观的能力。 (4)社会学习模式 社会学习模式是美国学者班杜拉和米切尔倡导的一种德育模式。它认为人类的行为不是单纯的环境刺激的反应。人类并非一定要通过亲身操作才学会行为。在社会环境中

21、,人类直接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行为模式也能获得知识技能和行为习惯。这种观察和模仿又叫“社会学习”。 (5)集体模式)解析:27.为什么说学生既是教的客体,又是学的主体?(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学生是教的客体。这是由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所决定的,是教育过程客观规律的反映。 (2)学生是学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绝不是一个消极的、被动的教育对象,而是学习活动的承担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人。)解析:四、分析论述题(总题数:6,分数:12.00)28.必答题(分数:2.00)_解析:29.论述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理论,并比较他们的异同。(分数:2

2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他的理论认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生活决定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首先,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其次,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再次,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 “生活即教育”所强调的是教育以生活为中心,所反对的是传统教育脱离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尽管它在生活与教育的区别和系统的知识传授方面有所忽视,但在破除传统教育脱离民众、脱离社会

23、生活的弊端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论关注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样的生活才是美好的,才是值得向往的,教育怎样为创造美好生活尽力,教育又怎样对待社会生活中的不足与弊端,尤其是,教育本身怎样才能成为美好生活的典范。 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即学校生活也是生活的一种形式。首先,学校生活应与学生自己的生活相契合,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使学生在现实的学校生活中得到乐趣;其次,学校生活应与学校以外的社会生活相契合,适应现代社会变化的趋势并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变革而我行我素。 杜威坚信教育是社会进步及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认为社会的改造要依

24、靠教育的改造。 教育改造之所以必要,是因为要给社会生活的变革以充分的和明显的影响。杜威的希冀是通过教育改造社会生活,使之更完善、更美好。 两者相同点:承认教育和生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反对将教育与生活分离,认为生活含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承认教育对改造生活的重要作用。 不同点: (1)定位不同。前者认为教育应该以生活为核心,后者认为教育也是生活的一个过程,学校是生活的一种形式,生活包含教育。 (2)前者强调了生活的重要性,对系统教育的重要性有所忽视,后者更强调两者的契合。 (3)后者更注重把教育本身作为一种美好的生活。)解析:30.简述教育的社会功能。(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

25、一)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成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 (2)教育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发展。 (3)教育实现了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4)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生产力。 (二)教育的政治功能 (1)通过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和政治人才去实现教育的政治作用。 (2)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3)组织学生直接参加社会的政治活动,把学生作为现实的政治力量使用。 (4)通过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的选拔,使原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续和发展,或者加速改变旧的社会政治关系。 (5)教育推进政治民主化。 (三)

26、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 (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3)教育的文化交流功能。 (4)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 (四)教育的人口功能 (1)教育可减少人口数量,是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之一。 (2)教育可提高人口素质,是改变人口质量的手段之一。 (3)教育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 (4)教育有利于人口的迁移。 (五)教育的科技功能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科学文化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促进科技革命和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且能直接生产科学技术。教育是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本身就具有生产力的性质。)解析:31.评述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分数:2.00

27、)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很多的,但概括起来,不外乎遗传素质、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四个方面。这四方面的因素相互联系,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但是,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在历史上也有不同的观点。 (一)单因素论与多因素论 (1)单因素论。也称单一因素决定论,认为人的发展是某一种因素决定的。常见的有内发论(遗传决定论、生物预定论、预成论)、外铄论(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 (2)多因素论。多因素论是与单因素论相对的一种学说,主张人的发展受遗传、环境、教育以及在此影响下逐步发展起来的个人的已有发展水平和主观能动性的制约。 (二)内发论与外铄论 (1)

28、内发论。该观点认为人类个体的心理发展完全是由个体内部所固有的自然因素预先决定的,心理发展的实质是这种自然因素按其内在的目的或方向而展现的。外部条件只能影响其内在的固有发展节律,而不能改变节律。内发论观点又称自然成熟论、预成论、生物遗传决定论等。代表人物为美国心理学家霍尔、奥地利心理学家彪勒、英国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尔顿。其中霍尔尔认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内发论认为心理发展与生理发展没有什么根本的实质性的区别,心理发展是先天因素成熟的结果,完全否定后天学习、经验在其中的作用。这就导致了以生理发展曲解心理发展,这是内发论的根本错误所在,是庸俗进化论观点在心理发展问题上的一种表现。 (2

29、)外铄论。该观点与内发论相反,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的实质是环境影响的结果,环境影响决定个体心理发展的水平与形式。这种观点又称心理发展的环境决定论、外塑论或经验论等。外铄论的典型代表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人华生。英国教育家洛克的“白板说”,法国唯物主义教育家爱尔维修、狄德罗的“教育万能论”,也都属于环境决定论。 华生认为:给我一打健康而又没有缺陷的婴儿,把他们放在我所设计的特殊环境里培养,我可以担保,我能够把他们中间的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类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首领,甚至是乞丐或窃贼,而无论他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或他祖先的职业和种族是什么。 外铄论把心理发展看作是外界环

30、境影响的结果,否认心理发展的内因作用。其根本错误在于否认心理反映的能动性,是一种机械主义的发展观。 与内发论和外铄论相似的观点还有成熟优势说和学习优势说。成熟优势说认为,发展不同于学习,它主要依存于神经系统的成熟和智慧建构的水平。持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有格塞尔和皮亚杰。学习优势说认为,发展主要不是靠内部条件制约的自发性来完成,而是靠外部社会性因素的介入,即靠教育和学习。持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有华生、斯金纳和维果茨基等人。 (三)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 由于内发论和外铄论具有明显的片面性,于是在 19世纪末、20 世纪初出现了内发论和外铄论的混合体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 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也称二因

31、素辐合决定论、双因素论、遗传环境决定论。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人的发展既不单由遗传决定,也不单由环境决定,而是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人的发展不是遗传和环境之和,而是二者的乘积。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吴伟士。 另一种观点认为遗传从怀孕起就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出生后环境的影响无时无处不在。遗传和环境在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始终是交织在一起的,很难明确划分。代表人物是德国心理学家施太伦。 总的来看,人的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是先天遗传与后天社会影响以及主体在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的交互作用的统一,人在身心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特点,不是其中某一种因素单独作用的结果,无论是内发论(遗传决定

32、论)还是外铄论(环境决定论),都是强调一种因素而否定其它因素的作用,是片面的。 内发论(遗传决定论)片面强调遗传素质的作用,忽视其他因素在人身心发展中的相互作用。外铄论(环境决定论)片面夸大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否定了生理的遗传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陷入了机械主义。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是内发论(遗传决定论)和外铄论(环境决定论)的混合体,虽然避免了这两种理论的片面性,但它把遗传和环境的作用等同起来,并没有认识到影响人的发展中的各种因素的辩证关系,是一种折衷主义的调和论。同时,二因素论同样也否定了人的主观性,抹煞了教育的主导作用,也是不能令人完全接受的。)解析:32.如何看待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的

33、争论?(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形式教育形成于 17世纪,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教育家洛克和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形式教育论”者认为学生在校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发展智力,因此强调对学生进行“心能”的训练,即智力的训练,他们认为知识的价值不在于知识的本身,而在于能否更好地训练智力。不管是什么教学内容,只要能训练学生的智力,都可以采用。拉丁文、希腊文、逻辑学和数学,在智力的训练上最为有效,所以是最好的教材。 (2)实质教育是在 18世纪末和 19世纪初出现的,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和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是其主要代表。“实质教育论”者认为教学的意义在于积累知识,只要有知识就行,有了知识,能

34、力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发展了,因而只注意自然科学和实用知识的传授,不重视学生智力的训练。 (3)这两派的主张都是片面的。形式教育论者虽然强调了智能训练的必要性,但他们看不到智能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错误地把智能发展与知识掌握割裂开来。由于他们不重视知识自身的价值,不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选择教材,结果是削弱了学生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实用知识,使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而实质教育论者虽然强调了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必要性,但是他们看不到知识的掌握和智能发展的区别,错误地认为掌握了知识也就自然而然地发展了能力,只重视知识传授,不重视智能培养,结果使许多学生虽满腹经纶,却在新情况、新问题面前束手无策。)解析:33.比较

35、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知教学理论和情感教学理论的异同。(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一)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1)理论基础 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行为主义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学派,以人的外显行为为研究对象是该学派的重要特点。桑代克是这一学派早期的代表人物,他主张通过观察外部行为来研究动物和人的心理,认为学习实质上是在刺激同反应之间建立的一种联结。他提出了著名的“尝试错误”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不断尝试错误,直到成功的过程。此外,他提出了学习的两条主要定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斯金纳是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他重点研究操作性条件反射。他认为,人的行为不仅受环境的制约,也受强化作用的影响

36、。他将行为后果对行为本身的影响称为强化,认为强化比练习本身更重要。 (2)基本观点 根据行为主义原理,教学就是要给学生提供特定的刺激,以引起学生产生所需要的反应,形成恰当的行为。行为主义主张教学目标行为化,要求教学目标越具体越好,主张用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陈述教学目标。 50 年代初,布卢姆等人开始教育目标分类研究,而对他影响最大的是认知领领域的研究。根据教学测量的要求,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其中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由低到高分为六个层次:知识、领会、运用、分析、评价。每一层次又分为若干亚层,并进行了明确界定。实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对学生信息加工的要求也

37、不相同。 斯金纳非常强调强化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认为教学过程必须对学生的行为作出系统安排,设计一套强化程序,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3)教学实践 斯金纳根据“操作条件反射”原理和强化理论设计了程序教学模式。程序教学最初是利用教学机器进行,后发展为书面的文字教材在计算机上应用。 教学过程:根据斯金纳的系统强化理论,行为主义主张形成相倚组织的教学过程。这种教学过程包括五个阶段: 具体说明最终的行为表现; 评估行为; 安排相倚关系; 实施方案; 评价方案。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给人们很大的启示,它引起人们对教学中教学内容的组织和编排、教学中的强化以及教学如何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等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但它所存在的局限性同样受到人们的批评,主要是在学生主动学习的形式下,实质上是由事先设计好的程序教材控制了学生思维。此外,将教学内容分割成小步子,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总体把握和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二)认知教学理论 (1)理论基础 认知教学理论建立在格式塔学习理论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顿悟是人对事物之间关系的基本认识和感受;学习的过程是在理解和成熟的水平上分化和改组自己的心理环境,从而不断获得和改造顿悟,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认知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