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精气阴阳五行)模拟试卷4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outsidejudge265 文档编号:1391207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精气阴阳五行)模拟试卷4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精气阴阳五行)模拟试卷4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精气阴阳五行)模拟试卷4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精气阴阳五行)模拟试卷4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精气阴阳五行)模拟试卷4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精气阴阳五行)模拟试卷 4 及答案解析(总分: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11,分数:22.00)1.“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是指(分数:2.00)A.阴阳互藏B.阴阳消长C.阴阳平衡D.阴阳交感2.关于精气的运动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自然界一切事物的纷繁变化,都是精气运动的结果B.气的运动,称为气机C.气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主要有升、降、沉、浮等几种D.素问六微旨大论说:“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是对气的运动的经典阐释3.“阳生阴长,阳杀阴藏”指的是(分数:2.00)A.阴

2、阳互根互用B.阴阳消长平衡C.阴阳对立制约D.阴阳相互转化4.脏腑辨证中。下列除哪一项外均属阴证(分数:2.00)A.心血虚B.心气虚C.心阴虚D.心血瘀阻5.天人相应。四时脉象变化,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冬日在骨”,则可见(分数:2.00)A.如鱼之游在波B.泛泛乎万物有余C.蛰虫将去D.蛰虫周密6.心在“五音”归属于(分数:2.00)A.角B.徵C.宫D.商7.大肠在“五化”归属于(分数:2.00)A.生B.长C.收D.藏8.关于“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下列关于叙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相乘和相侮都是不正常的相克现象B.

3、发生相乘时,也可同时发生相侮C.相乘是按五行的相克次序发生过强的克制,相侮是与五行相克次序发生相反方向的克制现象D.发生相侮时,不可同时发生相乘9.下列哪项是“相侮”(分数:2.00)A.心病及肝B.木旺乘土C.土虚木乘D.木火刑金10.下列哪项不属于阴阳学说在中医学说明人体组织结构的应用(分数:2.00)A.就大体部位来说,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B.就其背腹四肢内外侧来说,则背属阳,腹属阴;四肢外侧为阳,四肢内侧为阴C.以脏腑来分,五脏属里,藏精气而不泻,故为阴;六腑属表,传化物而不藏,故为阳D.“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11.五行中的某“一行”过于强盛。

4、对原来“克我”的“一行”进行反克,是指(分数:2.00)A.相乘B.相侮C.相生D.相克二、B1 型题(总题数:3,分数:12.00)A阴阳交感 B阴阳自和 C消长平衡 D阴阳互藏(分数:4.00)(1).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是(分数:2.00)A.B.C.D.(2).阴阳运动的最佳的状态是(分数:2.00)A.B.C.D.A土 B金 C木 D火(分数:4.00)(1).能让木成为复气的是(分数:2.00)A.B.C.D.(2).按五行诊病,面见赤色,口味苦,脉洪是病(分数:2.00)A.B.C.D.A井穴 B荥穴 C输穴 D合穴(分数:4.00)(1).按五行相生,肝虚证时,宜补肾经

5、的是(分数:2.00)A.B.C.D.(2).按五行规律,肝实证时,可取本经的是(分数:2.00)A.B.C.D.三、X 型题(总题数:8,分数:16.00)12.下列治法,体现了阴阳制约的是(分数:2.00)A.寒者热之,热者寒之B.阳中求阴,阴中求阳C.阴病治阳,阳病治阴D.热因热用,寒因寒用13.下列能体现阴阳互根互用的是(分数:2.00)A.阳根于阴,阴根于阳B.阴生于阳,阳生于阴C.孤阴不生,孤阳不长D.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14.阴偏盛的病机是(分数:2.00)A.阴邪偏盛B.阳不化阴,滋生痰湿C.阳气被遏而寒盛D.阳不制阴,虚寒内生15.根据阴阳学说,药用五味,下列属

6、阳的有(分数:2.00)A.辛B.甘C.淡D.酸16.下列按照五行相生次序排列的是(分数:2.00)A.酸、苦、甘、辛、咸B.风、暑、湿、燥、寒C.青、赤、黄、白、黑D.筋、脉、皮、骨、肉17.以下属于五行“相侮”传变的有(分数:2.00)A.肝病及肺B.肺病及肾C.心病及肾D.脾病及肝18.阴阳偏衰可导致的病理变化有(分数:2.00)A.实热B.虚热C.实寒D.虚寒19.阴阳的互根互用旨在说明(分数:2.00)A.阴和阳是对立统一的B.阴和阳是各自独立存在的C.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独立存在D.每一方都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精气阴阳五行)模拟试卷 4

7、 答案解析(总分: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11,分数:22.00)1.“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是指(分数:2.00)A.阴阳互藏 B.阴阳消长C.阴阳平衡D.阴阳交感解析:解析:阴阳学说主要包括阴阳互藏交感,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消长平衡,阴阳相互转化。阴阳互藏,是指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含有另一方,即阴中藏阳,阳中寓阴。类经运气类说:“天本阳也,然阳中有阴;地本阴也,然阴中有阳。此阴阳互藏之道。”故“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是指阴阳互藏,选 A。2.关于精气的运动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自然界一切事物的纷繁变化,都是精气运动的结果B

8、.气的运动,称为气机C.气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主要有升、降、沉、浮等几种 D.素问六微旨大论说:“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是对气的运动的经典阐释解析:解析:自然界一切事物的纷繁变化,都是精气运动的结果。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气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主要有升、降、聚、散等几种。如素问六微旨大论说:“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已而降,降者为天;降已而升,升者为地。”3.“阳生阴长,阳杀阴藏”指的是(分数:2.00)A.阴阳互根互用 B.阴阳消长平衡C.阴阳对立制约D.阴阳相互转化解析:解析:阴阳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

9、互为根本的关系。即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这种阴阳的相互依存关系,称之为“互根”。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阴阳学说运用阴阳互根互用关系,广泛地用来阐释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和人体的生命活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谓“阳生阴长,阳杀阴藏”。4.脏腑辨证中。下列除哪一项外均属阴证(分数:2.00)A.心血虚B.心气虚C.心阴虚D.心血瘀阻 解析:解析:A、B、C 为虚证属阴,D 为实证属阳。5.天人相应。四时脉象变化,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冬日在骨”,则可见(分数:2.00)A.如鱼之游在波B.泛泛乎万物

10、有余C.蛰虫将去D.蛰虫周密 解析:6.心在“五音”归属于(分数:2.00)A.角B.徵 C.宫D.商解析:解析:解析见下表。7.大肠在“五化”归属于(分数:2.00)A.生B.长C.收 D.藏解析:解析:8.关于“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下列关于叙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相乘和相侮都是不正常的相克现象B.发生相乘时,也可同时发生相侮C.相乘是按五行的相克次序发生过强的克制,相侮是与五行相克次序发生相反方向的克制现象D.发生相侮时,不可同时发生相乘 解析:解析:相乘和相侮都是不正常的相克现象,两者之间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主要区

11、别是:前者是按五行的相克次序发生过强的克制;后者是与五行相克次序发生相反方向的克制现象。两者之间联系是:在发生相乘时,也可同时发生相侮;发生相侮时,也可同时发生相乘。如:木过强时,既可以乘土,又可以侮金;金虚时,即可受到木的反侮,又可受到火乘。9.下列哪项是“相侮”(分数:2.00)A.心病及肝B.木旺乘土C.土虚木乘D.木火刑金 解析:解析: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与传变中,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 (1)母病及子:母脏之病传及子脏,如肾病及肝。 (2)子病及母:疾病从子脏传及母脏,如心病及肝。 相克关系的传变: (1)相乘:相克太过为病,如“木旺乘土”和“土虚木乘”。 (2)相侮:反向克制致病,如“

12、木火刑金”和“土虚水侮”。10.下列哪项不属于阴阳学说在中医学说明人体组织结构的应用(分数:2.00)A.就大体部位来说,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B.就其背腹四肢内外侧来说,则背属阳,腹属阴;四肢外侧为阳,四肢内侧为阴C.以脏腑来分,五脏属里,藏精气而不泻,故为阴;六腑属表,传化物而不藏,故为阳D.“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解析:解析:根据阴阳对立统一的观点,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内部充满着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1)人体脏腑组织的阴阳属性,就大体部位来说,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 (2)就其背腹四肢内外侧来说,则背属阳,腹属阴;四肢外侧

13、为阳,四肢内侧为阴。 (3)以脏腑来分,五脏属里,藏精气而不泻,故为阴;六腑属表,传化物而不藏,故为阳。五脏之中,又各有阴阳所属,即心、肺居于上部胸腔属阳,肝、脾、肾位于下部腹腔属阴。D 为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11.五行中的某“一行”过于强盛。对原来“克我”的“一行”进行反克,是指(分数:2.00)A.相乘B.相侮 C.相生D.相克解析:解析:五行之间的相乘、相侮,是指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遭到破坏后出现的不正常相克现象。五行中的相乘,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异常相克反应,简称倍克。五行中的相侮,是指由于五行中的某“一行”过于强盛,对原来“克我”的“一行”进行

14、反克,所以反侮亦称反克。二、B1 型题(总题数:3,分数:12.00)A阴阳交感 B阴阳自和 C消长平衡 D阴阳互藏(分数:4.00)(1).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是(分数:2.00)A. B.C.D.解析:(2).阴阳运动的最佳的状态是(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其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它是阴阳二气最基本的性质和规律,是阴阳学说的重要内容。若阴阳离决则人死。这种状态需要阴阳在运动中的平衡协调,就是“和”。A土 B金 C木 D火(分数:4.00)(1).能让木成为复气的是(分数:2.00)A. B.C.D.解析:(2).按五行诊病,面见赤色

15、,口味苦,脉洪是病(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五行中某行亢盛盛气,则引起其所不胜复气之报复性制约称为胜气。胜气为土,复气为木。面见青色,喜食酸味,为肝病。面见赤色,口味苦,脉洪,为心病。A井穴 B荥穴 C输穴 D合穴(分数:4.00)(1).按五行相生,肝虚证时,宜补肾经的是(分数:2.00)A.B.C.D. 解析:(2).按五行规律,肝实证时,可取本经的是(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根据“虚者补其母”,取生我者经的有生我穴。故,木病因取有水属性肾的水穴合穴。肝虚者,还可选本经的水穴。根据“实则泻其子”,取我生经的我生穴。故,木旺者,取有火属性的火穴荥穴

16、或本经的荥穴。三、X 型题(总题数:8,分数:16.00)12.下列治法,体现了阴阳制约的是(分数:2.00)A.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B.阳中求阴,阴中求阳C.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D.热因热用,寒因寒用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阴阳制约的内涵。寒为阴,热为阳,阴阳为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若一方亢盛,另一方来制约它使其阴阳最终达到平衡,即所谓的阴阳相互制约,选项 A、C、D 都体现了阴阳相互制约,而选项 B 体现的是阴阳的互根作用。所以此题答案是 ACD。13.下列能体现阴阳互根互用的是(分数:2.00)A.阳根于阴,阴根于阳 B.阴生于阳,阳生于阴 C.孤阴不生,孤阳不长 D.阴在内,阳之守也;

17、阳在外,阴之使也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阴阳的互根互用内涵。阴阳的互根互用是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阴根于阳,阳根于阴”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又相互依存、相互化生、相互为用。“阴生于阳,阳生于阴”是指阴阳互根互用,相互依存,各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从人体来说,阳气所代表的功能产生,必须依附于阴所代表的精血等物质为基础。阴精所代表的功能产生,必须依附于阳气为基础。“孤阴不生,孤阳不长”是说阳依附于阴,阴依附于阳,在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滋生、相互依存的关系,即任何阳的一面或阴的一面,都不能离开另一面而单独存在。“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

18、之使也”是说阴在内而为阳之镇守,阳在外而为阴之使役。二者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体现了阴阳的互根互用。选项 ABCD 都体现了阴阳互根互用,说明阴和阳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所以答案是 ABCD。14.阴偏盛的病机是(分数:2.00)A.阴邪偏盛 B.阳不化阴,滋生痰湿 C.阳气被遏而寒盛 D.阳不制阴,虚寒内生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阴偏盛的病机。阴偏盛是指阴超过正常的水平而引起的病理变化,是阴邪偏胜,机能减退,病理性代谢产物集聚的病理状态,阳不化阴,滋生痰湿,是痰湿等病理产物的积聚。阳气被遏而寒盛,是阴寒:之气的偏胜,阻遏阳气的变化,阳不制阴,虚寒内生,是阳气不足,阳不制阴的病理

19、变化,属于阳偏衰。所以答案是 ABC。15.根据阴阳学说,药用五味,下列属阳的有(分数:2.00)A.辛 B.甘 C.淡 D.酸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阴阳学说在中药性味上的应用。五味,就是酸、苦、甘、辛、咸。辛味有发散之性,甘味能滋补和缓急,淡味有渗泄的作用,酸味收敛,苦味能燥能坚,咸味能软坚和泻下。所以辛、甘、淡三味属阳,而酸、苦、咸三味属阴。所以答案是 ABC。16.下列按照五行相生次序排列的是(分数:2.00)A.酸、苦、甘、辛、咸 B.风、暑、湿、燥、寒 C.青、赤、黄、白、黑 D.筋、脉、皮、骨、肉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五行相生次序及五行归类法的记忆和理解,事物都具有五行属

20、性,可以通过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认识和分析各类事物发生和演变过程中的各种规律。选项 A 是五味,选项B 是五气,选项 C 是五色,选项 D 是形体。其中酸、风、青、筋属木,苦、暑、赤、脉属火,甘、湿、黄、肉属土,辛、燥、白、皮属金,咸、寒、黑、骨属水,而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形体按照五行相生次序应该是筋、脉、肉、皮、骨。所以答案是 ABC。17.以下属于五行“相侮”传变的有(分数:2.00)A.肝病及肺 B.肺病及肾C.心病及肾 D.脾病及肝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五行的“相侮”。“相侮”是指反向克制而致病,相克顺序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而肝属木,肺属金,

21、心属火,肾属水,脾属土,肝病及肺、心病及肾、脾病及肝均为反向克制致病。而肺病及肾属于相生关系传变,为“母病及子”,所以答案是 ACD。18.阴阳偏衰可导致的病理变化有(分数:2.00)A.实热B.虚热 C.实寒D.虚寒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阴阳偏衰所出现的病理变化。阴阳偏衰是指阴或阳的虚损不足,或为阴虚,或为阳虚,多为虚证。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亢,属虚热证,阳虚不能制阴而导致阴盛,属虚寒证。而实热和实寒都是阴阳偏盛所导致的病理变化。所以答案是 BD。19.阴阳的互根互用旨在说明(分数:2.00)A.阴和阳是对立统一的B.阴和阳是各自独立存在的C.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独立存在 D.每一方都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 解析:解析:阴阳互根,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即阴与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阴阳互用,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