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北京市北信附中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docx

上传人:卡尔 文档编号:139125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北京市北信附中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4年北京市北信附中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4年北京市北信附中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4年北京市北信附中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4年北京市北信附中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 年北京市北信附中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 一 、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下列词语,字形与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养植业 与日剧增 便 笺 ( jin) 独辟 蹊 ( x)径 B.醉醺醺 席不暇暖 泥 淖 ( no) 向 隅 ( y)而泣 C.滥摊子 自由竞争 卷 帙 ( di) 运筹帷 幄 ( w) D.颤巍巍 信笔涂鸭 蠹 ( d)虫 湮 ( yn)没无闻 解析: A 养殖业,与日俱增; C 烂摊子,卷帙( zh); D 信笔涂鸦,湮( yn)没无闻。 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

2、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答案 : B 2.下列语句中, 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 ) A.近几年,食品药品在安全方面出现的问题被媒体接连曝光,不同职能部门各管一段的监管模式也因此受到了社会的质疑。 B.第九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在北京永定河西岸盛大开幕,对于 513 公顷的园博园,为了方便游客,专门开设了电瓶车专线。 C.据世界黄金协会分析, 2013 年春节前后中国黄金需求高涨的原因,主要由于消费者对中国经济前景充满信心所致。 D.日前,交通管理部门就媒体对酒驾

3、事故的连续报道做出了积极回应,表示要进一步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 解析: B、成分残缺或赘余,选 项 “ 对于 513 公顷的园博园 ” 原句无主语,可去掉 “ 对于 ” ;C 句式杂糅,选项 “ 原因 所致 ” 为句式杂糅;可以表达为 “ 原因是 ” 或者 “ 由 所致 ” 。 D、成分残缺,选项 “ 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 ” 缺宾语中心语 “ 的力度 ” 。 答案 : A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文学艺术创造来源于生活,作家塑造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为 创作而形成的。 一辆运载盐酸的货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侧翻事故,交通、消防部门的人员迅速

4、赶赴出事现场,并做出了紧急 。 保险丝是电路安全的报警器,当电路里的电流超过允许值时,保险丝就会 ,从而切断电源,保障线路和电器的安全。 A.原形 处置 融化 B.原型 处治 融化 C.原型 处置 熔化 D.原形 处治 熔化 解析: “ 原形 ” 指本来面目,含贬义,而原型可特指文学艺术作品中所依据的原始模型; “ 处置 ” 事件,强调解决问题,而 “ 处治 ” 强调治理、惩罚, “ 融化 ” ,一般只指冰、雪、霜等受热变成水, “ 熔化 ” 指铁等固体受热到一定程度而变成液体、胶状或粉末。 答案 : C 4.给下面语句排序,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因为较弱的电磁辐射,也会对人的神经系统与心血

5、管系统产生一定的干扰。 人的大脑和神经会产生微弱的电磁波,当周围电器发出比它强数百万倍的电磁波时,人的神经活动就会受到严重干扰。 即使在不太强的电磁波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人也会受到影响。 如果长时间出于这种强电磁波的环境中,人会出现头痛,注意力不集中、嗜睡等症状,强电磁辐射会使心血管疾病加重、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A. B. C. D. 解析: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首先找出句中的代词和关联词。如 中的 “ 也 ” 中的 “ 即使 ” 中的 “ 这种 ” 。这时我们看 中的 “ 也 ” 中的 “ 即使 ” 二者很明显构成一组关联词。即 的顺序。 中的 “ 这种 ” ,应该是代指

6、 句中的 “ 强数百万倍的电磁波 ” 。所以有 的顺序。由此排除,即可得出答案 D。 答案 : D 5.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运用, 不同 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 ) A.微风习习,远处飘来阵阵歌声,也 飘 来了缕缕的花香。 B.蜜蜂酿出了甘甜的蜂蜜,也为人们 酿 出了美好的生活。 C.萧瑟的秋风吹落枝头的黄 叶,却 吹 不去她满腹的惆怅。 D.风和日暖,小院关闭了柴门,却 关 不住那满园的春色。 解析: 本题考查 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BCD 三项,动词与宾语之间本来都适合搭配,而A 项的飘来与花香是可以搭配的动宾关系。修辞中 “ 拈连 ” ,指甲乙两个事物连在一起叙述时,把本来只适用于甲事物的

7、词语拈来用到乙事物上。 答案 : A 二 、 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6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彬始生周岁,父母 以 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 所 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 五年, 使吴越,致命讫即还 。私觌 之礼,一无 所 受。吴越人 以 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既而曰: “ 吾终拒之,是近名也 。 ” 遂受而 籍 之以归,悉上送官。 初,太祖 典 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建隆二年,自平阳召归,谓曰: “ 我畴昔常欲亲汝,汝 何 故疏我? ” 彬顿首谢曰: “ 臣为周

8、室近亲,复忝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交结? ” 七年,伐江南。长围中,彬每缓师,冀李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彬曰: “ 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 矣。 ” 诸将许诺。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煜与其臣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 请煜入宫治装 ,彬以数骑待宫门外。左右密谓彬曰: “ 煜入或不测,奈何? ” 彬笑曰: “ 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 ” 煜之君臣, 卒赖保全。 初,彬 之 总师也,太祖谓曰: “ 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 ” 副帅潘美 预 以为贺。彬曰:“ 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

9、事,吾 何 功哉,况使相极品乎! ” 美曰: “ 何谓也? ” 彬曰: “ 太原未平尔。 ” 及还,献俘。上谓曰: “ 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之。 ” 既闻此语, 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 ,美不敢 隐,遂以实对。 上亦大笑 ,乃赐彬钱二十万。彬退曰: “ 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 ” 咸平二年,被疾。上趣驾临问,手为和药, 仍 赐白金万两。六月薨,年六十九。上临哭之 恸。 (取材于宋史 曹彬列传) 6.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遂受而 籍 之衣柜 籍 : 登记造册 B.太祖 典 禁旅 典:主管,掌管 C.副帅潘美 预 以为贺 预:参与,加

10、入 D.仍 赐白金万两 仍:于,又 解析: 预:提前,预先。如李白长干行之一: “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 答案: C 7.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 不相同 的一项是( ) A.以 百玩之具罗于席 吴越人 以 轻舟追遣之 B.观其 所 取 一无 所 受 C.汝 何 故疏我 吾 何 功哉 D.彬 之 总师也 上临哭 之 恸 解析: A 两个 “ 以 ” 都是介词,前 “ 以 ” 翻译为 “ 把 ” ,后 “ 以 ” 翻译为 “ 用、凭借 ” ; B两个 “ 所 ” 都是结构助词,属于 “ 所 V” 结构,把动词变为名词性结构; C 两个 “ 何 ” 都是疑问代词,翻译为 “ 什么

11、 ” ; D 前一个 “ 之 ”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译为 “的时候 ” ,后一个 “ 之 ” 在谓语和补语之间,翻译为 “ 得 ” , “ 哭得悲痛 ” 。 答案: D 8.对下列文中语句的解释, 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 ) A.使吴越,致命讫即还 出使吴越,传达旨意完毕即刻返回 B.吾终拒之,是近名也 我如果一直拒绝收礼,就会得到好的名声 C.请煜入宫治装 请李煜进入宫殿收拾行李 D.上觉,遽诘所以 皇帝察觉了,急忙追问其中的缘故 解析: “ 近名 ” ,追求名声。这里的 “ 近 ” 应该是接近、靠近的意思,属于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答案: B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 不符合 文意

12、的一项是( ) A.曹彬拒绝借公务而取私利,不过他做人处事也讲究变通,收下礼品后如数上交。 B.曹彬为官清正,对宋太祖不巴结逢迎,对同僚也不结党营私,深得太祖的赏识。 C.曹彬突然称病,意在要求部下破城后不妄杀一人。他尊重降者人格,以礼相待。 D.曹彬富有智慧,才能出众,宋太祖虽然器重他,但是又心存戒备,并有所防范。 解析: D 选项对原文理解错误。 “ 心存戒备 ”“ 有所防范 ” 原文无此意 。 答案: D 10.文中第 5 段写道 “ 美窃视彬笑 ” 、 “ 上亦大笑 ” ,请分别简述两处 “ 笑 ” 的缘由。( 4 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翻译和理解能力。潘美偷偷笑是佩服

13、曹彬提前预料到了太祖说的话。太祖大笑是自己心思被属下猜到的自我解嘲,是对曹彬的喜爱。 答案: “ 美窃视彬微笑 ” :曹彬已经料到太祖不会兑现 承诺,甚至预见到太祖要说的理由,潘美的会心一笑,表达了对曹彬的钦佩。 “ 上亦大笑 ” :太祖被臣下猜透了心思,大笑中含有自嘲和对曹彬的赏识。 三 、 本大题共三小题,共 20 分 11.用斜线( /)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 ( 5 分) 世之治也行善者获福为恶者得祸及其乱也行善者不获福为恶者不得祸变数也知者不以变数疑常道故循福之所自来防祸之所由至也遇不遇非我也其时也夫施吉报凶谓之命施凶报吉谓之幸守其所志而已矣 (取材于中论 修本) 解析:碰到断句篇段

14、,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 ,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答案 : 世之治也行善者获福为恶者得祸及其乱也行善者不获福为恶者不得祸变数也知者不以变数疑常道故循福之所自来防祸之所由至也遇不遇非我也其时也夫施吉报凶谓之命施凶报吉谓之幸守其所志而已矣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7 分) 古风(其十) 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憎,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 不正确 的一项是(

15、 3 分)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 “ 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 ” 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B.“ 后世仰末照 ” 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以 “ 澹荡人 ” 与开头的 “ 倜傥生 ” 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 “ 同调 ” ,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解析: B 选项中 “ 末照 ” 指余辉, “ 后世仰末照 ” 指的是后世的人们依旧敬仰他的功绩。而不是 “ 落山的太阳 ” 。 答案: B ( 2) 前人评此诗: “ 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 ” 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

16、样的人生理想。( 4 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我们看李白理想可以从诗句 “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 ,阐述鲁连说服魏赵,合力抗秦的丰功伟绩。 “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 阐述鲁连淡泊名利、功成身退的高风亮节,令后世仰慕。这些是高度赞扬鲁连,又是诗人理想的写照。 答案 : 此诗开篇首句运用起兴的手法,引出倜傥高妙的鲁连的形象,再以出海明月的比喻表达了对鲁连如明月般光芒万丈的才华的赞赏,接着两句诗阐述鲁连说服魏赵,合力抗秦的丰功伟绩,以及鲁连淡泊名利、功成身退的高风亮节, 令后世仰慕。由此引出,李白自己想要建功立业,但又不屑于追名逐利的崇高旷达的人生理想。 13.在横线处

17、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 4 道题)( 8 分) ( 1) _, _,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经 氓) ( 2)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_, _。(杜牧阿房宫赋) ( 3)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_, _。(韩愈师说) ( 4)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_, _。(苏轼前赤壁赋) ( 5)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_, _。(李清照声声慢) 解析: 本题考查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 “ 蚩蚩 ” 、 “ 锱铢 ” 、 “ 骤得 ” 、 “ 遗响 ” 、 “ 次第 ” 等。 答案 : ( 1)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 2)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

18、之如泥沙。 ( 3)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 4)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 5)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四 、 本大题共三小题,共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当你在花园里驻足观察那些胖胖的蜜蜂在花丛中起起落落,或者在厨房手拿苍蝇拍对着狡猾的苍蝇无可奈何时,你一定认同以下观点:把 “ 飞行家 ” 这个名词冠于昆虫身上是恰如其分的,昆虫不仅是地球上规模最大的飞行者家族,也是最早掌握这项技术的先驱者。地球上的第一次飞行是个什么场景?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早已消失在岩层之中。不过,当年第一批飞行者的后代仍然活跃在我们的星球上,它们就是蜉蝣。 蜉蝣这种生物大多数时间生活

19、在水中,以藻类为食,当它们准备好繁殖,便爬出水面,在水边的植物上蜕皮,成为有翅的成虫。这些获得新生的小虫子并不急于飞行 ,多数时候会聚集在水面上,伸展双翅,在微风的吹拂下于水面上滑行。当时机成熟,便风中舞动,在空中完成婚配。不久,雌虫产卵,刚刚脱离水面不过十几小时的蜉蝣们再次回落水中,这也意味着它们个体生命的终结。目前,多数昆虫学家认为,最早的昆虫也像蜉蝣一样,是从水面滑行演化到飞行的,最早的翅应该是 “ 风帆 ” ,而非 “ 机翼 ” 。 昆虫的翅是一个工程学奇迹:一片几丁质的薄层,没有任何骨骼和肌肉的支撑。几丁质这种物质本身柔软而坚韧,就连碳纤维复合材料都无法与之相比。几丁质中贯穿着翅脉,

20、它们是液压管道,正是这些液压管道让昆虫的翅膀有了 足够的刚性来应对飞行时巨大的应力考验。与鸟、蝙蝠的翅膀一样,昆虫翅膀的剖面上端弯曲,下端平直,这使得空气流过翼面时产生升力。 昆虫与其他其他飞行动物的标志性区别,在于它们扇动翅膀时高得惊人的速度 蜻蜓一般为每秒 200 次,而蚊子和马蜂则能高达每秒 1000 次。不仅如此,如果逐格回放高速摄像机拍摄的昆虫飞行影像,你会惊奇地发现,昆虫扑翼飞行可不简单是上下运动,从侧面观察,昆虫的翅膀其实是在画八字形。直到最近,人们把昆虫放进风洞好好研究了一番才发现,其实这些小家伙的翅膀是在空气中制造涡流,依靠这些可控的涡流,它们 的翅膀在向下和向上拍动时都能产

21、生升力,这是鸟与蝙蝠绝对无法做到的,一只小蜜蜂借助这些涡流,产生达到其体重 3 倍的开力,而向前的推力则是体重的 8 倍之多,与之相比,一架战斗机的推力与重力大小之比能达到 2 就可以 “ 笑傲江湖 ” 了,这样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苍蝇能在空中做出令人匪夷所思的急转弯了。 当然,这一切代价也相当高昂,飞行是件十分费力的活儿,一只果蝇飞行 1 小时就要消耗掉体重的 10%,果蝇使用碳水化合物作为动力来源,这有点儿不太划算,其他很多昆虫直接利用脂肪作为 “ 燃烧 ” ,便让飞行的 “ 经济性 ” 大为改观。所以你绝对不能小 看昆虫的能力,一只小小黑脉金斑蝶能以每天 150 公里的速度连续飞行 30

22、00 公里,完成从北美到中美洲的长途迁徙。 (取材于王冬御风飞行) 14.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能支持 “ 昆虫的翅膀是一个工程学奇迹 ” 的一项是( 3 分) A.薄薄的翅由几丁质构成 B.不需要脊髓肌肉的支撑 C.柔韧性可比碳纤维的复合材料 D.翅脉增强了昆虫翅膀的刚性 解析: 昆虫的翅是一个工程学奇迹:一片几丁质的薄层( A),没有任何骨骼和肌肉的支撑( B)。几丁质这种物质本身柔软而坚韧,就连碳纤维复合材料都无法与之相比( C)。几丁质中贯穿着翅脉, 它们是液压管道,正是这些液压管道让昆虫的翅膀有了足够的刚性( D)来应对飞行时巨大的应力考验。 答案: C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

23、。 不恰当 的两项是( 4 分) A.昆虫最初驾驭 “ 风帆 ” 在水面上滑行。后来逐步从滑行演变到在空中飞行。 B.蜉蝣有翅后即升空飞行。虽然飞行的时间不长,但由此实现了生命的延续。 C.昆虫翅膀的剖面,上端弯曲,下端平直,这可以使空气滤过翼面时产生升力。 D.昆虫利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作为 “ 燃料 ” ,从而大大提高了飞行的 “ 经济性 ” E.昆虫是地球上规模最为庞大的飞行者家族,很多昆虫都具有长途迁徙的能力 解析: 最早的昆虫也像蜉蝣一样,是从水面滑行演化到飞行的,最早的翅应该是 “ 风帆 ” ,而非 “ 机翼 ” 。( A) “ 成为有翅的成虫。这些获得新生的小虫子并不急于飞行,多数

24、时候会聚集在水面上,伸展双翅,在微风的吹拂下于水面上滑行。 ” ( B)不是 “ 有翅后即升空飞行 ” 。与鸟、蝙蝠的翅膀一样,昆虫翅膀的剖面上端弯曲,下端平直,这使得空气流过翼面时产生升力。( C)果蝇使用碳水化合物作为动力来源,这有点不太划算,其他很多昆虫直接利用脂肪作为 “ 燃烧 ” ,便让飞行的 “ 经济性 ” 大为改观。( D)选项中 “ 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应该去掉 “ 碳水化合物 ” 答案: BD 16.根据本文和下列材料,说明苍蝇的飞行和鹏鸟翱翔有哪些不同点。( 5 分) 逍遥游中 “ 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绝云天,负青天。然后图南 ” 这几句话,是对鹏鸟翱翔九天的精彩描述。

25、生物学家认为,鹏鸟翱翔要借助上升气流,翅膀就像固定的机翼。 解析: 结合课本考查课外知识。可以从本文中的苍蝇的飞行特点入手,结合谈鹏鸟的飞行特点。苍蝇飞动时要快速扇动,鹏鸟不用;苍蝇体积小,飞行时可以急转弯,鹏鸟不能;苍蝇借急速扇动翅膀产生升力,鹏鸟靠外界的上升气流上升。 答案: 苍蝇飞行时必须高速扇动翅膀,鹏鸟翱翔时可以不扇动翅 膀。蝇飞行时借助自身扑翼产生的升力,鹏鸟翱翔时借助外界的上升气流。蝇飞行时可做出急转弯的动作,鹏鸟翱翔时无法做到。 五 、 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7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浙江的感兴 我很想追怀自己在浙江的童年,却只记起了一些片段:随着母亲去一个

26、庙里看初期的电影,去曹娥江头看潮水,随着小舅舅到河蚌头石桥边的馆子里吃馄饨,那样好吃的馄饨,后来似乎再也没有吃过。如此等等,连不起来,而且越来越模糊了。 于是我怀疑自己是否配称浙江人。 这一次到杭州,住在西湖旁边,又有幸去了绍兴,看到鲁迅故居,还在咸亨酒店 里喝了加饭酒,并且站在门外吃了一串油豆腐,上面涂了厚厚一层辣酱,吃着吃着,心里感到不管配不配,我是喜欢这乡土的。 这里主要的色泽是黑与白,黑的瓦顶,白的粉墙,冲洗得发白的石板路,连木柱子也是黑的,严谨、素净。然而空间是庞大的,人有足够的地方可以移动,物件也是厚实可靠的,像那件大大的厨房里的那口大大的腌菜缸,在朴质的生活里有温厚的人情,正如那

27、三味书屋里,既有严厉老师的戒方,又有那顽皮学童的小小乐园,在门前的石板路下则是潺潺的流水。 水是浙江的灵秀所在,是音乐,是想象力。 在鲁迅的艺术素描里不是也有这样的黑泥、 白石和绿水的配合么?多么朴质,又弥漫着多大的温情!你看他用笔何等经济,总是短短几句话就勾画出一个实实在在的人生处境,而同时他又总是把这处境放在一片抒情的气氛之内。他是最严格的,有是最温情的,这就使得他最平常的叙述也带有余音,富有感染力 他的闰土成了我们一切人记忆中的童年好友。他的乌篷船成为我们每个人梦里的航船,他的忧郁、愤怒和向往也成为几代读者难以排遣的感情。 看着绍兴的街道、店铺和水乡景色,我以为我对这位大作家多一点了解了

28、。 回到杭州,又是另一番景色。 1981 年我第一次来,忙于游览名胜,但也抽时间陪一位老友去追寻他年少时代的踪迹。走了一个旧的市区,像是有一家过去很有名的布鞋店,那里依然卖着素净而又雅致的黑面白底的舒服鞋。接着进入一家咸肉店,面前是一条长长的洗得白白的木柜台,上面摆着十几块干干净净的咸肉,随你挑选。这铺子的旧式建筑有高的屋顶,店堂里空空荡荡的,没有现代肉店那种血淋淋的屠场味道,人们从容选肉。大刀切下去,一股醇厚的咸肉香随之而起。 这次重来,我很想再出去看看那些犹有南宋遗风的街道和店铺,却始终不得空儿,只在汽车里匆匆看了一下中心区的主要街道。在我游历过的城市里,我总觉得杭州是最富于中国人情味的

29、,即使车站旁边的闹市也闹而不乱,人行道上人来人往却不拥挤,同时有一些老铺子老字号还以传统的礼貌待客。 杭州难分市区与郊外,环湖的大道既是闹市,又因西湖在旁而似乎把红尘洗涤了。任何风尘仆仆的远来人也是一见湖光山色而顿时感到清爽。 在阳光下,西湖是明媚的,但更多的时候显得清幽,这次因为就住在湖岸上,朝朝夕夕散步湖畔,总算把湖的各种面容看了一个真切,清晨薄雾下,黄昏夕照里,湖的表情是不同的,沉沉夜色下则只见远岸的灯火荡漾在黑黑的湖水里,千变万化,没有太浓太艳的时候,而是素抹淡妆,以天然而不是人工胜。 在湖岸散步的 时候,抬起头来,看到了环湖的群山在天边耸起,也是淡淡的几抹青色。然而它们都引人遐想。给

30、了西湖以厚度和重量。没有人能把西湖看的轻飘飘的,它是有性格的,从而我也看到了浙江的另一面:水固然使它灵秀,山却给予它骨气。 (取材于王佐良的同名散文)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不正确 的两项是( 4 分) A.饮食在作者关于故乡的感兴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源于作者无法追怀的童年。 B.作者书写的是对故乡的追忆和游历,感物寄兴,表达了对浙江性格的体悟。 C.作者插叙初次游览杭州的经过,揭示了这座城市日常生活中的传统特征。 D.“ 水 ” 既是浙江灵秀风景的精髓,也是本文组织结构展开叙述的核心线索。 E.文章勾勒出一幅融汇了自然山水、风土人情、历史传承等因素的江南图景。 解析: A“ 占有重要地

31、位 ” 没有依据, “ 根源于作者无法追怀的童年 ” 更是主观臆断。 D.可说 “ 水 ” 既是浙江灵秀风景的精髓,尚可说水是本文组织结构绍兴和鲁迅部分展开叙述的核心线索,但不是描写杭州日常生活的核心线索,属于以偏概全。 答案: AD 18.文中说: “ 看看绍兴的街道、店铺和水乡景色,我以为我对这位大作家多一点了解了。 ”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7 分) 作者从鲁迅的故乡环境中看出了哪些特色?( 3 分) 作者对鲁迅又多了哪些了解?( 4 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相关语段的概括分析能力。通过对 “ 看看绍兴的街道、店铺和水乡景色,我以为我对这位大作家多一点了解了。 ” 这一句话前文的分析

32、可以得知。绍兴街道、店铺、水乡景色的特点。原文相关词语为 “ 严谨、素净、温厚、朴质、灵秀 ” 整理之后即可得出答案。同样分析原文有这样的中心语句可以提取 “ 他是最严格的,有是最温情的,这就使得他最平常的叙述也带有余音,富有感染力 他的闰土成了我们一切人记忆中的童年好友。 ”分析这里就可以得出答案。 答案: 色彩鲜明、严谨素净以及质朴温厚的特色。 要点一:鲁迅创作中即使最平常的叙述也富于感染力。要点二:鲁迅性格中既严格又不乏温情的一面。 19.作者从湖光山色中感受到西湖哪些特点?( 4 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语段概括能力。要求我们提取相关因素,概括出答案。首先看试题相关于西湖的湖光山色描写

33、是在文章后三段。分别加以概括为:西湖红尘洗涤使人感到清爽,阳光下西湖明媚更显清幽,西湖素抹淡妆,以天然取胜,西湖以厚度和重量而富有特色。 答案: ( 1) 西湖清爽,洗涤红尘 , 让人感到清爽。 ( 2) 西湖多变,西湖是明媚的,更显清幽, ( 3) 西湖淡雅天然,素描淡妆,以天然而胜。 ( 4) 西湖性格厚重,富有厚度和重量。水使它灵秀,山却给它骨气。 20.有评论者曾用 “ 一切景语皆情语 ” 来概括本文带给读者的艺术感受,请谈谈你对 “ 一切景语皆情语 ” 的理解,并结合本文进行具体阐述。(不少于 200 字)( 12 分) 解析: 本题为开放类试题,测试多方面能力。要求先分析原文从而得

34、出自己的体会作答。作答时要注意联系实际体会感受与原文的契合点。谈出自己的见解,观点要鲜明突出。另外要注意字数要求。 答案: “ 一切景语皆情语 ” ,指对景物的描摹 都是为了情感的抒发和表达。很多文学作品都是借景抒情,以景寓情的,对景物的描写其实旨在表达情感,抒情才是目的。 作者书写的是对浙江的追忆和游历,勾勒出一副融汇了自然山水、风土人情、历史传承等因素的江南图景,感物寄兴,表达了对浙江性格的体悟。文章其实就是为了抒发对故乡浓重的赞美之情,赞美这里的山水风物,人文情韵。如绍兴的街道、店铺和水乡景色严谨、素净,物件厚实可靠,朴质的生活里有温厚的人情,鲁迅的艺术素描朴质,温情 !他用笔经济,勾画

35、实在处境,有抒情气氛。平常的叙述也带有余音,富有感染力 -他的严格而宽厚,充满深情 ,是魅力之源。浙江人杰地灵!西湖清爽,洗涤红尘 , 让人感到清爽。西湖多变,西湖是明媚的,更显清幽,西湖淡雅天然,素描淡妆,以天然而胜。西湖性格厚重,富有厚度和重量。水使它灵秀,山却给它骨气 , 同样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六 、 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 分。 21.阅读下面的对话,按要求作文。( 60 分) 科学家:假如爱迪生来 21 世纪生活一个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呢? 文学家: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呢。 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

36、掌中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 文学家: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科学家与文学家各自对手机的看法,引发了你哪些思考、想象?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解析:这是一则典型的给材料作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 利用好手中的科技,把它和求学相结合。 第二,手机作为一种自媒体,要勇于承担责任,再现时代的精神。第三,同学们,任何一个角度,都可以从文学的角度、现象、文学的例子引证,写到民族、国家,社会时代和反思自己。第四,手机所带来的交往方式,加强和淡化了人与人交

37、流的感情。第五,手机所带来的观念意识的革新让我们开眼看世界,从感受新奇到自我成长。 答案 : 手机与幸福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领域的人对手机的看法也会有所不同,这是理所当然的。有人说它是科学家幻想的结晶,有人说它是改变人们思维的工具,这些都是可贵而自由的言论,我们应该予以接纳。 正如不同 的人诠释着心中不同的幸福定义。 有的人拿着苹果五,觉得金玉满堂的物质生活才是他们心中的幸福。为了这份 “ 荣耀 ” ,人们节衣缩食、加班划线,有的不惜献出脏器,有的不惜出卖身体 我们自然可以鄙夷他们,用 “ 可怜者 ” 、 “ 无知者 ” 、 “ 愚蠢的人们 ” 来形容他们,却怎么也不能否定他们

38、对幸福的定义。因为同一个人对幸福的定义也是可以改变的。当他们后悔时,就将有新的幸福在等待他们的创造。 有的人更喜欢诺基亚,觉得它经摔,信号好,正如这些人对幸福是这样定义的:找一个安稳的人生伴侣,过一个平淡而互相扶持的生活。 直至如今,我依然记得 小时候老师在为我们讲述的一篇文章。文章记述了三个故事,其中有个在煤矿工作的小伙子,他老大不小该结婚了,但没有女人愿意嫁给整天挖煤的男人。后来,经人介绍,一个矮小而其貌不扬的女人进入了他的世界。这个女人可以为他洗衣做饭,可以帮他缝缝补补,但却不能让正常的男人享受到作为丈夫的权利 因为她身体实在太矮小了,夫妻生活很可能会让她受伤。如果是现在,绝大多数男人都

39、会 “ 踹 ” 了这个女人另找,但他没有。因为他觉得自己已经足够美满和幸福了。 有的人会选择山寨机,一是功能多,二是便宜。这样的人生无疑是会受到人诟病,却又相当精彩 的。能够花上更少的代价而活得自在、精彩,这就是一种幸福。 我们经常说高手在民间。小时候我爱看乡村发现,里面就会介绍许多农民的发明,在我看来他们就是第三种幸福的定义者。科学发明需要很多的投资,在发明出来后又需要经过检测才能投入市场进行产品的售卖。然而,其中许多人的发明其实并不具有很大的实用意义,可却是那些 “ 发明家 ” 的珍宝。他们用少量的资源追求着自己的梦想,就算最终的结果只是博得人的一声惊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足够了。 持有什么样的手机,我们就手握怎样的幸福。你大可不必拘泥于我的话语,就算是山寨机也可以活出 你自己的高品质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