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29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diecharacter305 文档编号:1391728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29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29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29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29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29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29及答案解析(总分:6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3,分数:46.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2.下列数据类型属于顺序数据的是(分数:2.00)A.智商分数B.反应时C.年级D.数学成绩3.一个人的性别和体重这两个变量的数据类型分别属于(分数:2.00)A.称名数据和等距数据B.等距数据和比率数据C.等距数据和等距数据D.称名数据和比率数据4.下列数据类型属于离散数据的是(分数:2.00)A.智商分数B.反应时C.班级个数D.数学成绩5.适合于描述各部分在整体中所占比重大小的统计图是(分数:2.0

2、0)A.圆形图B.线形图C.条形图D.散点图6.适用于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的统计分析图是(分数:2.00)A.茎叶图B.箱形图C.散点图D.线形图7.关于统计表和统计图标题的描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统计表的标题位于表的正上方;统计图的标题位于图的正上方B.统计表的标题位于表的正上方;统计图的标题位于图的正下方C.统计表的标题位于表的正下方;统计图的标题位于图的正下方D.统计表的标题位于表的下方,左对齐;统计图的标题位于图的下方,左对齐8.编制分组次数分布表需要计算(分数:2.00)A.全距B.平均数C.中位数D.众数9.数据 11、11、11、11、14、14、14、17、17

3、 的中位数是(分数:2.00)A.140B.125C.1366D.138310.数据 11、11、11、11、14、14、14、17、17、18 的中位数是(分数:2.00)A.150B.155C.1383D.14011.现有一列数据,它们是 3,3,5,3,5,5。这列数据的平均数、标准差和全距依次是(分数:2.00)A.4,1,2B.4,6,2C.4,6,1D.4,1,112.有一组数据:3,6,2,6,32,4,8,6,5。在进行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之前,剔除了极端值,剔除极端值之后,该组数据的平均数是(分数:2.00)A.9B.444C.5D.813.关于平均数的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

4、.00)A.在一组数据中离均差的总和等于 OB.若出现模糊不清的数据时,无法计算平均数C.容易受到抽样变动的影响D.一组数据的每一个数都加上常数 C,则所得平均数与原来平均数之差等于 C14.在次数分布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的数值是 (分数:2.00)A.中数B.范数C.平均数D.几何平均数15.通常情况下,真值最好的估计值是(分数:2.00)A.平均数B.中数C.众数D.百分位数16.在正偏态分布中,下列各数值最大的是(分数:2.00)A.平均数B.中数C.众数D.Q 117.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200,标准差是 25,这组数据的相对标准差是(分数:2.00)A.8B.125C.8D.251

5、8.某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平均体重为 25千克,体重的标准差是 37 千克;平均身高是 110厘米,标准差为 62 厘米。结论正确的是(分数:2.00)A.体重比身高离散程度大B.身高比体重离散程度大C.体重和身高的离散程度无法比较D.身高和体重的离散程度一样大19.一组数据的数据个数为 100,其离均差的平方和是 100,那么这组数据的标准差和方差分别是(分数:2.00)A.0,0B.032,01C.10,100D.1,120.现有一列数据,它们是 3,3,5,3,5,5,4,4,4。这列数据的平均差和方差依次是(分数:2.00)A.4,23B.23,23C.4,3D.3,321.某考生在一项测

6、验中得分 85,经换算百分等级为 30,这表明在所有考生中,得分低于该考生的人数占总人数的(分数:2.00)A.30B.85C.15D.7022.小刚在一次由 90人参加的英语测验中得了 80分,排名第 9,其百分等级为(分数:2.00)A.10B.90C.81D.1923.在一组数据中,X max =100,X min =10,P 10 =34,P 25 =52,P 50 =63,P 75 =74,P 90 =85,该组数据的全距、百分位差、四分位差顺次分别是(分数:2.00)A.90,51,22B.100,90,22C.90,51,11D.75,51,22二、多选题(总题数:6,分数:12

7、.00)24.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有(分数:2.00)A.中位数B.几何平均数C.算术平均数D.众数25.变异系数应用的范围包括(分数:2.00)A.比较同一团体不同观测值的离散程度B.比较水平相差较大的不同团体的同一观测值的离散程度C.比较同一个体的不同性质的成绩D.说明一种变量对另一种变量的解释程度26.标准分数具有的特点有(分数:2.00)A.可比性B.可加性C.明确性D.稳定性27.标准分数应用的范围有(分数:2.00)A.比较不同性质的观测值在各自数据分布中的相对位置B.计算不同性质的观测值的总和或平均值C.表示标准测验分数D.制作常模28.计算相关系数时,对两列数据都作正态分布

8、要求的方法有(分数:2.00)A.斯皮尔曼等级相关B.皮尔逊积差相关C.函系数D.二列相关29.关于相关系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相关系数一 100 和相关系数+100 的相关程度是一样的B.相关系数 060 的相关程度是相关系数 030 的相关程度的 2倍C.当相关系数在统计学具有显著性时,说明两个变量具有因果关系D.两个相关系数的绝对值相等,说明两个相关关系是一样的三、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4.00)30.简述平均数、中数与众数的含义及三者的关系。(分数:2.00)_31.简述标准分数的含义、计算公式、性质和优点。(分数:2.00)_四、综合题(总题数:1,分数:2.0

9、0)32.阐述积差相关、等级相关、二列相关、点二列相关、品质相关的含义与适用条件。(分数:2.00)_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29答案解析(总分:6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3,分数:46.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解析:2.下列数据类型属于顺序数据的是(分数:2.00)A.智商分数B.反应时C.年级 D.数学成绩解析:解析:根据数据反映的测量水平,可把数据区分为称名数据、顺序数据、等距数据和比率数据。称名数据只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属性上的不同或类别上的差异。顺序数据指既无相等单位,也无绝对零点的数据,是按事物某种

10、属性的多少或大小按次序将各个事物加以排列后获得的数据资料。等距数据是有相等单位,但无绝对零点的数据。比率数据是既表明量的大小,也有相等单位,同时还有绝对零点的数据。本题中,智商分数和数学成绩属于等距数据;反应时属于比率数据;年级属于顺序数据。故本题选C。3.一个人的性别和体重这两个变量的数据类型分别属于(分数:2.00)A.称名数据和等距数据B.等距数据和比率数据C.等距数据和等距数据D.称名数据和比率数据 解析:解析:性别有男和女两种类别,男和女只表示属性不同,没有量上和顺序上的差别,因此属于称名数据。体重就是个体身体的重量,重量有绝对零点,也有相等单位,因此属于比率数据。因此本题选 D。4

11、.下列数据类型属于离散数据的是(分数:2.00)A.智商分数B.反应时C.班级个数 D.数学成绩解析:解析:按照数据是否具有连续性,可以把数据分为离散数据和连续数据。离散数据又称为不连续数据,这类数据在任何两个数据点之间所取的数值的个数是有限的。连续数据指任意两个数据点之间都可以细分出无限多个不同的数值。本题中班级个数属于离散数据。智商分数、反应时和数学成绩都属于连续数据。因此本题选 C。5.适合于描述各部分在整体中所占比重大小的统计图是(分数:2.00)A.圆形图 B.线形图C.条形图D.散点图解析:解析:圆形图,又称饼图,主要用于描述间断性资料,可以描述各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比重大小以及各部

12、分之间的比较。因此本题选 A。6.适用于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的统计分析图是(分数:2.00)A.茎叶图B.箱形图C.散点图D.线形图 解析:解析:线形图多用于连续性资料,它适合于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描述某种现象在时间上的发展趋势;描述一种现象随另一种现象变化的情形。因此本题选 D。7.关于统计表和统计图标题的描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统计表的标题位于表的正上方;统计图的标题位于图的正上方B.统计表的标题位于表的正上方;统计图的标题位于图的正下方 C.统计表的标题位于表的正下方;统计图的标题位于图的正下方D.统计表的标题位于表的下方,左对齐;统计图的标题位于图的下方,左对齐

13、解析:解析:一般来说,统计表的标题位于表的正上方;统计图的标题位于图的正下方。因此,本题选B。8.编制分组次数分布表需要计算(分数:2.00)A.全距 B.平均数C.中位数D.众数解析:解析:编制分组次数分布表首先要计算全距,然后参考全距确定组距和组数。因此本题选 A。9.数据 11、11、11、11、14、14、14、17、17 的中位数是(分数:2.00)A.140B.125C.1366 D.1383解析:解析:中位数,又称中点数、中数、中值,符号为 Md或 Mdn。中位数就是按顺序排列在一起的一组数据中居于中间位置的数。一组数据有无重复数据以及数据个数的奇偶影响中位数的求法。一组数据如无

14、重复数据或重复数据出现在非中间的位置时,如果数据个数是奇数,显而易见中间的那个数就是中数;如果数据个数是偶数,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是中数,也就是中数位于中间两个数的中间。当一组数据的中间的数和它附近的数重复时,要根据重复的个数将其均等地分开。例如,在本题中,14 位于中间,而14有三个,此时要将 14均等的分为三部分,即分别是 1351383(就是 1366);13831416(就是 1399);14161349(就是 1432)。本题中,中位数是第一个 14,因此,该组数据的中位数就是 1366。10.数据 11、11、11、11、14、14、14、17、17、18 的中位数是(分数:2.0

15、0)A.150B.155C.1383 D.140解析:解析:本题和上题的区别在于,该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中位数位于第一个 14和第二 14之间,如上题将 14均等的分为三部分,即分别是 1351383(就是 1366);13831416(就是 1399);14161349(就是 1432)。在本题中,第一个 14和第二个 14的中间就是 1383。因此本题选 C。11.现有一列数据,它们是 3,3,5,3,5,5。这列数据的平均数、标准差和全距依次是(分数:2.00)A.4,1,2 B.4,6,2C.4,6,1D.4,1,1解析:解析:根据平均数的公式12.有一组数据:3,6,2,6,32,4

16、,8,6,5。在进行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之前,剔除了极端值,剔除极端值之后,该组数据的平均数是(分数:2.00)A.9B.444C.5 D.8解析:解析:在本题中极值是 32,将它剔除后剩余 8个数之和为 40,40 除以 8等于 5。回答本题需注意的是,剔除极值后,这组数据的个数发生的变动。因此本题选 C。13.关于平均数的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在一组数据中离均差的总和等于 OB.若出现模糊不清的数据时,无法计算平均数C.容易受到抽样变动的影响 D.一组数据的每一个数都加上常数 C,则所得平均数与原来平均数之差等于 C解析:解析:离均差是一组数据中的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离均差之和必

17、定等于 0。因为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减去平均数就等于这组数据的和减去平均数的 N倍(N 为这组数据的个数),从平均数的公式14.在次数分布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的数值是 (分数:2.00)A.中数B.范数 C.平均数D.几何平均数解析:解析:在次数分布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的数值是众数,又称范数、密集数、通常数。因此本题选 B。15.通常情况下,真值最好的估计值是(分数:2.00)A.平均数 B.中数C.众数D.百分位数解析:解析:算术平均数是应用最普遍的一种集中量数。它是真值渐近、最佳的估计值。当观测次数无限增加时,算术平均数趋近于真值。因此本题选 A。16.在正偏态分布中,下列各数值最大的

18、是(分数:2.00)A.平均数 B.中数C.众数D.Q 1解析:解析:在正偏态分布中,平均数大于中数,中数大于众数;在负偏态分布中,平均数小于中数,中数小于众数。也就是说,中数始终在中间,正偏态时,平均数与中数之差为正数;负偏态时,平均数与中数之差为负数。在正偏态分布中,第一四分位数(Q 1 )显而易见小于平均数。因此本题选 A。17.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200,标准差是 25,这组数据的相对标准差是(分数:2.00)A.8B.125 C.8D.25解析:解析:相对标准差,就是变异系数,或称为差异系数,用 CV表示,等于标准差对平均数的百分比,本题中的值为 125。18.某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平均

19、体重为 25千克,体重的标准差是 37 千克;平均身高是 110厘米,标准差为 62 厘米。结论正确的是(分数:2.00)A.体重比身高离散程度大 B.身高比体重离散程度大C.体重和身高的离散程度无法比较D.身高和体重的离散程度一样大解析:解析:可用变异系数对同一团体不同观察值的离散程度进行比较。本题中体重的 CV值等于148,而身高的 CV值等于 564。因此该小学一年级学生体重的离散程度大干身高的离散程度。故本题选 A。19.一组数据的数据个数为 100,其离均差的平方和是 100,那么这组数据的标准差和方差分别是(分数:2.00)A.0,0B.032,01C.10,100D.1,1 解析

20、:解析:标准差的公式20.现有一列数据,它们是 3,3,5,3,5,5,4,4,4。这列数据的平均差和方差依次是(分数:2.00)A.4,23B.23,23 C.4,3D.3,3解析:解析:平均差是所有原始数据与平均数绝对离差的平均值,经过计算等于 23。本题的方差也等于 23。因此本题选 B。21.某考生在一项测验中得分 85,经换算百分等级为 30,这表明在所有考生中,得分低于该考生的人数占总人数的(分数:2.00)A.30 B.85C.15D.70解析:解析:百分等级是一种相对位置量数,能够表示在一个群体中有多少个数值比该数低。例如,本题中 85分的百分等级是 30,就意味着有 30的考

21、生的分数比 85分低。因此本题选 A。22.小刚在一次由 90人参加的英语测验中得了 80分,排名第 9,其百分等级为(分数:2.00)A.10B.90 C.81D.19解析:解析:小刚在考生中排名第 9,那么有 81名的考生的成绩比他差,即有 90的考生的成绩比他差,那么他的百分等级是 90。也就是百分等级越高,数值越大,当百分等级是 100时,成绩最高。因此本题选 B。23.在一组数据中,X max =100,X min =10,P 10 =34,P 25 =52,P 50 =63,P 75 =74,P 90 =85,该组数据的全距、百分位差、四分位差顺次分别是(分数:2.00)A.90,

22、51,22B.100,90,22C.90,51,11 D.75,51,22解析:解析:全距是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用公式表示是:R=X max 一 X min ,因此本题涉及的这组数据的全距为 90。通常情况下的百分位差的计算方法是 P 90 P 10 ,因此本题中的百分位差为 51。四分位差的值等于 P 25 到 P 75 距离的二分之一,因此本题中的四分位差的值为 11。故本题选 C。二、多选题(总题数:6,分数:12.00)24.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有(分数:2.00)A.中位数 B.几何平均数 C.算术平均数 D.众数 解析:解析: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有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23、加权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等。描述数据离中趋势的统计量有全距、四分位差、百分位差、标准差、方差等。因此本题选ABCD。25.变异系数应用的范围包括(分数:2.00)A.比较同一团体不同观测值的离散程度 B.比较水平相差较大的不同团体的同一观测值的离散程度 C.比较同一个体的不同性质的成绩D.说明一种变量对另一种变量的解释程度解析:解析:变异系数,或称为差异系数,用 CV表示,等于标准差对平均数的百分比,它常用于两种情况:(1)同一团体不同观测值离散程度的比较;(2)对于水平相差较大但进行的是同一种观测的各种团体进行观测值离散程度的比较。因此本题选 AB。26.标准分数具有的特点有(分数

24、:2.00)A.可比性 B.可加性 C.明确性 D.稳定性 解析:解析:标准分数是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一个原始分数在所处的位置。它具有如下特点:(1)可比性。标准分数以团体平均分作为比较的基准,以标准差为单位。因此不同性质的成绩,一经转换为标准分数,具有可比性。(2)可加性。标准分数是一个不受原始分数单位影响的抽象化数值,能使不同性质的原始分数具有相同的参照点,因而可以相加。(3)明确性。知道了某一被试的标准分数,利用标准正态分布函数值表,可以知道该分数在全体分数中的位置,所以标准分数较原始分数意义更为明确。(4)稳定性。原始分数转换为标准分数后,标准差为 l,保证了不同性质的分数在总分数中的权

25、重一样。在心理测验中,使用标准分数可以弥补由于测试题目难易程度不同,造成不同性质测试之间标准差相距甚远的现象,使分数能更稳定、更全面、更真实地反映被试的水平。因此本题选 ABCD。27.标准分数应用的范围有(分数:2.00)A.比较不同性质的观测值在各自数据分布中的相对位置 B.计算不同性质的观测值的总和或平均值 C.表示标准测验分数 D.制作常模 解析:解析:标准分数的特点决定了标准分数的应用范围。标准分数的可比性,使我们可用标准分数比较不同性质的观测值在各自数据分布中的相对位置。标准分数的可加性,是我们可以使用标准分数计算不同性质的观测值的总和或平均值。因为知道了标准分数就可以知道该分数在

26、群体中的位置,因此标准分数常用来制作常模和表示标准测验分数。因此本题选 ABCD。28.计算相关系数时,对两列数据都作正态分布要求的方法有(分数:2.00)A.斯皮尔曼等级相关B.皮尔逊积差相关 C.函系数D.二列相关 解析:解析:皮尔逊积差相关和二列相关要求两列数据的分布均是正态的,只不过二列相关需要将一列数据转换为二分变量。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对两列数据不作正态分布的要求。 系数要求两列数据都是真正的二分变量。因此本题选 BD。29.关于相关系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相关系数一 100 和相关系数+100 的相关程度是一样的B.相关系数 060 的相关程度是相关系数 030 的

27、相关程度的 2倍 C.当相关系数在统计学具有显著性时,说明两个变量具有因果关系 D.两个相关系数的绝对值相等,说明两个相关关系是一样的 解析:解析:相关系数一 100 和相关系数+100 的相关程度是一样的,但是方向不同,由此也可判断D选项不对。相关系数 060 的相关程度比相关系数 030 的相关程度大,但不是 2倍的关系。相关系数只表明两个变量之间有关联,并不能说明它们之间有因果关系。因此本题选 BCD。三、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4.00)30.简述平均数、中数与众数的含义及三者的关系。(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平均数、中数与众数的含义 平均数的含义 平均数是算术

28、平均数的简称,也称均数或均值,是原始分数的总和与分数的个数的比值,一般用字母 M 中数,又称中点数、中位数、中值,是按顺序排列在一起的一组数据中居于中间位置的数,符号为 M d 或 M dn 。 众数的含义 众数,又称范数、密集数、通常数等,是指在次数分布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的数值,常用符号 M o 表示。 (2)平均数、中数与众数的关系 正态分布情况下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一个正态分布中,平均数、中数和众数三者相等,因此在数轴上三个集中量完全重合。 偏态分布情况下三者之间的关系 正偏态分布中,MM d M o ,在负偏态分布中,MM d M o 。 在偏态分布中,平均数永远位于尾端。中位数位于

29、把分布下的面积分成两等份的点值上。 一般偏态情况下,中数离平均数较近,距众数较远,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众数与中数的距离是平均数与中数的距离的两倍,即 M d 一 M o =2(M一 M d )。)解析:解析:理解平均数、中数和众数含义的同时,也需熟记它们另外的名称和符号。31.简述标准分数的含义、计算公式、性质和优点。(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标准分数的含义 标准分数(standard score),又称基分数或 Z分数,是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一个原始分数在团体中所处位置的相对位置量数。 (2)计算公式 标准分数的公式是Z=(x)(其中 x为某一具体分数, 为平均数, 为标

30、准差)。 (3)标准分数的性质 Z 分数无实际单位,是以平均数为参照点,以标准差为单位的一个相对量。 一组原始分数转换得到的 Z分数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凡小于平均数的原始分数的 Z值为负数,大于平均数的原始分数的 Z值为正数,等于平均数的原始分数的 Z值为零。所有原始分数的 Z分数之和为零,Z 分数的平均数也为零。 一组原始数据中,各个 Z分数的标准差为 1,即 S Z =1。 若原始分数呈正态分布,则转换得到的所有 Z分数值的均值为 0,标准差为 1的标准正态分布。 (4)标准分数的优点 可比性。标准分数以团体平均分作为比较的基准,以标准差为单位。因此不同性质的成绩,一经转换为标准分数

31、(均值为零,标准差为 1),相当于处在不同背景下的分数,放在同一背景下去考虑,具有可比性。 可加性。标准分数是一个不受原始分数单位影响的抽象化数值,能使不同性质的原始分数具有相同的参照点,因而可以相加。 明确性。知道了某一被试的标准分数,利用标准正态分布函数值表,可以知道该分数在全体分数中的位置,即百分等级,也就知道了该被试分数在全体被试分数中的地位。所以,标准分数较原始分数意义更为明确。 稳定性。原始分数转换为标准分数后,规定标准差为 1,保证了不同性质的分数在总分数中的权重一样。)解析:解析:标准分数是能够精确表示一个原始分数在团体中所处位置的相对位置量数,知道了一个分数的标准分数,就可知

32、道这个分数的百分位数。标准分数在心理测量学中应用广泛,例如常模的制作、测验等值技术、测验分数的合成都需要使用标准分数。四、综合题(总题数:1,分数:2.00)32.阐述积差相关、等级相关、二列相关、点二列相关、品质相关的含义与适用条件。(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积差相关的含义与适用条件 积差相关的含义 当两个变量都是正态连续变量,而且两者之间呈线性关系,表示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称为积差相关。积差相关的计算公式中,使用了离均差的乘积,这也是积差相关名称的来源。 积差相关的适用条件 两个变量都是由测量获得的连续性数据; 两个变量的总体都呈正态分布,或接近正态分布,至少是单峰对

33、称的分布; 必须是成对的数据,而且每对数据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两个变量之间呈线性关系: 要排除共变因素的影响; 样本容量要等于或大于 300 (2)等级相关的含义与适用条件 等级相关的含义 等级相关是指以等级次序排列或以等级次数表示的变量之间的相关。 等级相关的适用条件 等级相关的适用条件比较广泛,数据类型是顺序数据,不要求总体呈正态分布,样本容量也不要求大于 30。当变量数量是两个时,可计算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当变量数量多于两个时,可计算肯德尔和谐系数。 (3)二列相关的含义与适用条件 二列相关的含义 当两个变量都是正态连续变量,其中一个变量被人为地划分为二分变量,表示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

34、,称为二列相关。 二列相关的适用条件 两个变量都是连续变量,且总体呈正态分布,或总体接近正态分布,至少是单峰对称分布; 两个变量之间是线性关系; 二分变量是人为划分的,其分界点应尽量靠近中值; 样本容量应大于 800 (4)点二列相关的含义与适用条件 点二列相关的含义 当两个变量其中一个是正态连续性变量,另一个是真正的二分称名变量,表示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是点二列相关。 点二列相关的适用条件 其中一个变量必须是正态连续性变量,一个变量是真正的二分称名变量。当一个变量虽然不是真正的二分称名变量,但是双峰分布变量,也可以用点二列相关表示。 (5)品质相关的含义与适用条件 品质相关的含义 当两个变量都是按质划分为几种类别,表示这两个变量的相关称为品质相关。 品质相关的适用条件 品质相关有几种情形: 当两个变量都是正态连续变量,且二者呈直线关系,但二者都被划分为二分变量,此时应计算四分相关系数。 当两个变量都是二分变量,无论是真正的二分变量或人为的二分变量时,此时可计算 相关系数。 当两个变量中至少其中一个变量被分成两个以上类别时,可计算列联相关系数。)解析:解析:当数据类型不同时,应计算不同的相关系数。适合严格要求的相关系数计算的数据也可进行要求宽泛的相关系数的计算,但是这会丢掉信息,统计的精确性会下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