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127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inwarn120 文档编号:1391901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127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127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127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127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127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政治-127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16.00)1.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是(分数:1.00)A.对物质和意识关系的两种不同回答B.对精神决定世界的两种不同理解C.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两种不同的认识D.对世界怎样存在的两种不同观点2.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是(分数:1.00)A.经济建设B.改革开放C.四项基本原则D.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3.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分数:1.00)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C.坚持以人为本D.坚持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4.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2、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分数:1.00)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D.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5.经济规律产生的经济条件是指(分数:1.00)A.由一定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水平B.由一定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C.由一定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性质D.由一定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状况6.我国与世界各国和地区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和引用外资,发展对外技术交流时,都必须坚持的一个共同原则是(分数:1.00)A.和平共处原则B.四项基本原则C.自力更生原则D.平等互利原则7.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

3、(分数:1.00)A.九中共二大B.中共三大C.国民党一大D.中共四大8.社会主义社会之所以实行按劳分配,其直接原因是(分数:1.00)A.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B.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C.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D.存在旧的社会分工,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9.超额利润是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它反映的是(分数:1.00)A.不同部门资本家之间的关系B.同一部门内部不同企业资本家之间的关系C.产业部门和商业部门资本家之间的关系D.职能资本家和非职能资本家之间的关系10.2005 年 3 月 14 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分数:1.00)A.反分裂国家法B.证券法C.

4、公务员法D.婚姻法11.“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以承认事物之间的确定界限为前提的”,是指(分数:1.00)A.事物的联系总是在一定条件下的联系B.事物的联系是多样性的选择C.事物的联系是通过自身体现出来的联系D.联系是相互区别的具体事物、现象之间的联系12.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会导致(分数:1.00)A.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C.二元论D.不可知论13.在国际国内政治风波严峻考验的历史关头,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是(分数:1.00)A.思想更解放一些,改革的步子更快一些B.组成一个实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领导集体C.视察上海时

5、的谈话D.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4.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真知”问题上正确的观点(分数:1.00)A.熟知即真知B.熟知不等于真知C.熟知起源于真知D.熟知必然转化成真知15.2005 年 4 月 6 日,在伊拉克过渡国民议会第四次会议上当选总统的是(分数:1.00)A.贾法里B.塔拉巴尼C.哈桑尼D.阿拉维16.国共第一次合作得以实现的政治基础是(分数:1.00)A.旧三民主义B.新三民主义C.社会主义主义D.共产主义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7.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在于(分数:2.00)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消灭剥削、消

6、灭阶级C.实现共同富裕D.不存在两极分化18.2005 年 3 月 5 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2005 年政府工作基本思路是(分数:2.00)A.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B.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C.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进各项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19.做任何事情都是“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分数:2.00)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B.客观实际是认识的对象C.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D.要事事取得直接经验20.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7、,这是因为(分数:2.00)A.中国工人阶级成为主力军B.表现了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主义的姿态在五四运动中C.革命的领导权开始从资产阶级转移到无产阶级手中D.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21.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是统一的,这种统一是通过(分数:2.00)A.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依赖实现的B.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改造实现的C.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和人自己特殊的社会存在方式劳动实现的D.自然界的人化实现的22.下列观点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分数:2.00)A.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B.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C.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D.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8、23.社会生产总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其中(分数:2.00)A.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B.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C.交换决定生产,分配决定消费D.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也有反作用24.1925 年,中共四大提出的中国革命问题是(分数:2.00)A.革命武装B.民众政权C.工农联盟D.无产阶级领导权2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依据在于(分数:2.00)A.生产力总体水平比较低,而且极不平衡,客观上要求多种所有制形式B.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C.以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为标准取舍不同所有制形式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在

9、实践中具有巨大优越性26.2004 年 11 月 20 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第十二届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就开创区域合作新局面提出(分数:2.00)A.采取有效措施,保持全球和区域经济发展势头B.深化互利合作,推动建设亚太大家庭C.坚持通过对话、平等协商,妥善处理相互间的矛盾D.加强反恐合作,营造和平稳定的地区环境27.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不同,它是(分数:2.00)A.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C.科学之科学D.人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科学方法28.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的(分数:2.00)A.时代依据是时代主题转换的新科技革命兴起B.理论

10、依据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C.历史依据是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D.现实依据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29.2005 年 3 月 4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听取发言后,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的意见有(分数:2.00)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B.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C.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D.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30.土地价格(分数:2.00)A.是资本化的股息B.是资本化的地租C.与地租成正比D.与利息率成反比3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规定了党在这一时期的(分数:2.00)A

11、.基本政策B.基本路线C.根本任务D.基本目标32.“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是因为(分数:2.00)A.它掌握着马克思主义这个锐利的思想武器B.它为中国革命指明了目标和方向C.它使中国革命有了可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D.从此中国工人阶级有了自己的司令部33.2005 年 4 月 23 日,参加亚非峰会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见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时,提出了发展中日关系的 5 点主张,内容主要包括(分数:2.00)A.严格遵守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日联合宣言B.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正确处理好台湾问题C.坚持通过对话、平等协商,妥善处理中日之间的分歧D.进一步加强

12、双方在广泛领域的交流和合作三、分析题(总题数:5,分数:50.00)34.请依据上述材料分析说明坚持与时俱进,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哲学依据及现实意义。(分数:10.00)_35.请用简单商品经济基本矛盾的理论分析这一现象。(分数:10.00)_36.(4)结合材料 1、2、3、4,分析“舍此没有第二条道路走”的原因。(分数:10.00)_37.试述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并说明搞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是当前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大事。(分数:10.00)_38.(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实现中国和平崛起的方针政策及中国和平崛起对世界的影响。(分数:10.00)_

13、考研政治-127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16.00)1.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是(分数:1.00)A.对物质和意识关系的两种不同回答B.对精神决定世界的两种不同理解 C.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两种不同的认识D.对世界怎样存在的两种不同观点解析: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唯心主义派别的两种基本形式各自特点的理解和确认。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即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二者的区别就在于“对精神决定世界”的不同理解(B)项。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主观精神、主观意志决定世界;而客观唯心主义则认为,某个地方存在着的那么一个虚无缥缈

14、的“精神”决定世界。这样,分析题中所给定的四个选项;A 项(对物质和意识关系的两种不同回答)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C 项(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两种不同的认识)是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D 项(对世界怎样存在的两种不同观点)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排除 A、C、D 项,所以B 项是正确选项。2.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是(分数:1.00)A.经济建设 B.改革开放C.四项基本原则D.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解析:解析 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故 A 项正确。3.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分数:1.00)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坚持人与自然和谐

15、发展C.坚持以人为本 D.坚持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解析:解析 以人为本是贯穿科学发展观的一根红线,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中央新一代领导集体的新执政理念。故 C 项正确。4.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分数:1.00)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D.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解析:解析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没有搞清楚这个问题。A 项为邓小平理论的精髓,C 项为党的基本路线的概述,D

16、项为经济建设中的问题。5.经济规律产生的经济条件是指(分数:1.00)A.由一定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水平B.由一定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 C.由一定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性质D.由一定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状况解析:解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由此便知经济规律产生的经济条件是指一定的生产关系,只有 B 选项正确。6.我国与世界各国和地区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和引用外资,发展对外技术交流时,都必须坚持的一个共同原则是(分数:1.00)A.和平共处原则B.四项基本原则C.自力更生原则D.平等互利原则 解析:解析 和平共处、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外交的基本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

17、生则是相对于对外开放而言的,具体的对外开放工作则始终应该落实平等互利的原则,否则,不平等没利益的对外开放是没必要的。7.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分数:1.00)A.九中共二大 B.中共三大C.国民党一大D.中共四大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中国民主革命纲领的认识。中共二大在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性质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8.社会主义社会之所以实行按劳分配,其直接原因是(分数:1.00)A.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B.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C.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D.存在旧的社会分工,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解析:解析 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18、,但工非直接对应关系,因为共产主义社会将实行按需分配;但公有制也排除了按资分配的统治地位,所以使消费品能按有利于劳动者的方式分配,即使按劳分配成为主要的分配方式。生产力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只有旧的社会分工和劳动是谋生的手段才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不再是谋生的手段,所以实行按需分配。所以“前提条件”、“物质条件”、“直接原因”三个不同要领要清楚。9.超额利润是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它反映的是(分数:1.00)A.不同部门资本家之间的关系B.同一部门内部不同企业资本家之间的关系 C.产业部门和商业部门资本家之间的关系D.职能资本家和非职能资本家之间的关

19、系解析:解析 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并不排斥各部门中,少数企业仍可获得超额利润。因为分析平均利润率形成时,是把每个部门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事实上,同一部门中各个企业的利润率由于生产条件的不同,仍然有所不同。先进企业由于劳动生产率高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仍可获得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所以选 B。10.2005 年 3 月 14 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分数:1.00)A.反分裂国家法 B.证券法C.公务员法D.婚姻法解析:11.“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以承认事物之间的确定界限为前提的”,是指(分数:1.00)A.事物的联系总是在一定条件下

20、的联系B.事物的联系是多样性的选择C.事物的联系是通过自身体现出来的联系D.联系是相互区别的具体事物、现象之间的联系 解析:解析 此题是考查考生对联系概念的深化理解和把握。唯物辩证法认为,所谓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辩证联系是相互区别的具体事物、现象之间的联系,是以承认事物之间的确定界限为前提的,相互区别的事物又通过联系而相互过渡。选择此题,考生必须将题干的内容摘清楚,要紧紧抓住“事物之间的确定界限”这个关键语句,然后到备选项中找到相对应的选项。题中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 D 项才和题干是等值的。此题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特别是A、B、C 三个选项有很

21、大的干扰性,如果考生不非常认真全面复习的话,是难以得到这 1 分的。12.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会导致(分数:1.00)A.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C.二元论D.不可知论解析:解析 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关系。首先物质离不开运动,因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同时运动也离不开物质,因为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承担者。如果割裂运动和物质的关系就会犯两种错误,即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就是形而上学观点,相反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就会导致唯心主义的错误。题干所问的是只承认运动否认物质犯了什么错误,那就是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A 项)。此题是最基本的知识点,也是考生必须掌握的考点。1

22、3.在国际国内政治风波严峻考验的历史关头,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是(分数:1.00)A.思想更解放一些,改革的步子更快一些B.组成一个实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领导集体C.视察上海时的谈话D.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解析:解析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1978 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和党的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1992 年的南方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和南方讲话作为、阶段的

23、两个标志,具有重大意义,上题和本题题干中的话便是对其意义的科学概括。14.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真知”问题上正确的观点(分数:1.00)A.熟知即真知B.熟知不等于真知 C.熟知起源于真知D.熟知必然转化成真知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感性和理性的关系。“熟知”即对事物的熟悉、了解,但并不意味着对其本质的把握。“真知”即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相当于理性认识阶段。A、C 项明显错误。D 项“熟知”转化为“真知”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并不是必然的。15.2005 年 4 月 6 日,在伊拉克过渡国民议会第四次会议上当选总统的是(分数:1.00)A.贾法里B.塔拉巴尼 C.哈桑尼D.阿拉维

24、解析:16.国共第一次合作得以实现的政治基础是(分数:1.00)A.旧三民主义B.新三民主义 C.社会主义主义D.共产主义解析:解析 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基本一致,成为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7.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在于(分数:2.00)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消灭剥削、消灭阶级 C.实现共同富裕 D.不存在两极分化 解析:解析 社会主义能够比资本主义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优越性,但不是本质区别。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在于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8.2005 年 3 月 5 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

25、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2005 年政府工作基本思路是(分数:2.00)A.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B.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C.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进各项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D.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解析:19.做任何事情都是“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分数:2.00)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客观实际是认识的对象 C.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D.要事事取得直接经验解析:解析 题型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唯物主义具体表现的理解和把握。题干给定的是做事的原则:“不唯书”是说做事不要只看书本犯本本

26、主义的错误;“不唯上”是说不能盲目地听从上级命令;“只唯实”是说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事实出发。这句话包含深刻的哲理,是说坚持哲学上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A 项),坚持“客观实际是认识的对象”(B 项),但“不唯书”决不意识着“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C 项),“只唯实”也不是说“要事事取得直接经验”(D 项)。所以 C、D 项都是错误的选项,正确选项是 A 项和 B 项。20.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这是因为(分数:2.00)A.中国工人阶级成为主力军 B.表现了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主义的姿态在五四运动中 C.革命的领导权开始从资产阶级转移到无产阶级手中 D.为

27、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解析:解析 D 项为五四运动的意义之一,但构不成“开端”的原因。21.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是统一的,这种统一是通过(分数:2.00)A.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依赖实现的 B.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改造实现的 C.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和人自己特殊的社会存在方式劳动实现的 D.自然界的人化实现的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自然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关系。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得以产生的物质前提,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改造是通过劳动实现的,而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统一,也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和自然界的人化过程的统一

28、。因此,正确答案为 A、B、C、D。22.下列观点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分数:2.00)A.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B.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C.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D.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解析:解析 命题 A 是一种自然现象,与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无关。命题 D 讲的是学习,也不合题意,故正确选项为 B、C。23.社会生产总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其中(分数:2.00)A.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 B.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 C.交换决定生产,分配决定消费D.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也有反作用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再生产过程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

29、其中相对应于 C 项的正确表述应该是: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24.1925 年,中共四大提出的中国革命问题是(分数:2.00)A.革命武装B.民众政权C.工农联盟 D.无产阶级领导权 解析:2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依据在于(分数:2.00)A.生产力总体水平比较低,而且极不平衡,客观上要求多种所有制形式 B.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C.以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为标准取舍不同所有制形式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在实践中具有巨大优越性 解析:解析 生产关系以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生产力标准)为依据。应从我国生产力的现实状况(国情)和实践证明角度出

30、发。26.2004 年 11 月 20 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第十二届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就开创区域合作新局面提出(分数:2.00)A.采取有效措施,保持全球和区域经济发展势头 B.深化互利合作,推动建设亚太大家庭 C.坚持通过对话、平等协商,妥善处理相互间的矛盾D.加强反恐合作,营造和平稳定的地区环境 解析:27.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不同,它是(分数:2.00)A.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C.科学之科学D.人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解析: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独有的特点的把握和理解。从题中所给出的四个备选

31、项分析:B 项是所有哲学的共同特点,不符合题意要求;C 项是错误的观点,需要排除。这样只有A 项和 D 项才能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独有的特点。考生选择此题最容易误选 B 项和 C 项,这就需要对有些知识点必须较真到位。28.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的(分数:2.00)A.时代依据是时代主题转换的新科技革命兴起 B.理论依据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C.历史依据是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 D.现实依据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解析:解析 本题包括了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ABCD 一般教材都讲到,只是没有这么简明扼要而已。29.2005 年 3 月 4

3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听取发言后,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的意见有(分数:2.00)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B.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C.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D.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解析:30.土地价格(分数:2.00)A.是资本化的股息B.是资本化的地租 C.与地租成正比 D.与利息率成反比 解析:解析 土地价格不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而是地租收入的资本化,与地租收入成正比,与银行利息成反比。选择了 B 项自然就排除了 A 项。3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规定了党在这一时期的(分数:2.00)A.基本

33、政策 B.基本路线C.根本任务D.基本目标 解析:解析 基本纲领含基本目标与基本政策两部分,AD 正确。32.“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是因为(分数:2.00)A.它掌握着马克思主义这个锐利的思想武器 B.它为中国革命指明了目标和方向 C.它使中国革命有了可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D.从此中国工人阶级有了自己的司令部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33.2005 年 4 月 23 日,参加亚非峰会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见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时,提出了发展中日关系的 5 点主张,内容主要包括(分数:2.00)A.严格遵守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日联合宣

34、言 B.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正确处理好台湾问题 C.坚持通过对话、平等协商,妥善处理中日之间的分歧 D.进一步加强双方在广泛领域的交流和合作 解析:三、分析题(总题数:5,分数:50.00)34.请依据上述材料分析说明坚持与时俱进,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哲学依据及现实意义。(分数:10.00)_正确答案:(1)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过程的集合体,是前进性的运动。发展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根本法则。与时俱进和创新是一切进步事物和现象所具有的内在品质,是一切科学理论思想的本质特征,更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2)人的认识来自实践,又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通过实践与认识的矛盾运动

35、,达到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一原理要求人们的思想认识、理论观点要不断地适应实践的需要,要有新的创造性的提升和发展;要求人们改造和变革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要有超前性和创造性。(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要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这就决定了理论和实践活动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4)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坚持与时俱进与创新就要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

36、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解析:35.请用简单商品经济基本矛盾的理论分析这一现象。(分数:10.00)_正确答案:(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了生产商品的劳动既具有私人劳动的性质,又具有社会劳动的性质。只有当商品生产者的商品在市场上实现了同其它商品交换的时候,它的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可见,商品能否卖出,即他的具体劳动创造的使用价值是否符合社会需要,抽象劳动形成的价值在量上是

37、否相当于或者低于同种商品的平均水平,是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关键。如果商品在市场上卖不出去,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就无法转化为社会劳动,具体劳动就不能还原为抽象劳动,耗费在商品上的劳动无法得到补偿,生产就无法继续进行。因此,私人劳动能否及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社会劳动,决定着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的成败,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解析:36.(4)结合材料 1、2、3、4,分析“舍此没有第二条道路走”的原因。(分数:10.00)_正确答案:(1)根据材料来看,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主要基于:一是从国际上来看,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开辟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新时代;二是国内

38、来看,五四运动后,特别是 1921 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后,有了先进的无产阶级的参加,无产阶级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是领导权。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一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革命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指的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有参加革命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对革命敌人的妥协性。(3)一是俄国十月革命后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二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三是无产阶级自身的特点。(4)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后,建立欧美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是行不通的:第一,帝国主义国家不允许;第二,社会主义国家不允许;第三,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不允许;

39、第四,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不允许;第五,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包括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区分的主要标志、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中国的民主革命为什么必须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欧美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为什么行不通。这类综合性的题目要求考生对整个知识体系有全面把握。37.试述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并说明搞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是当前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大事。(分数:10.00)_正确答案:(1)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具有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和关系。改革是发展的动力。要以“三个有利于”

40、为标准,不失时机地推进各方面的改革,解决经济和社会中突出问题。发展是改革的目的,也是稳定的保证,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经济发展要有新的思路,积极堆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同稳定的关系,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实现社会政治的稳定。(2)近几年来,国有企业职工下岗问题日益突出,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随着改革的深入、科技进步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特别是我国加入 WTO 以来人

41、员的相应调整和流动不仅难以避免的而且范围、幅度有越来越扩大的趋势。这会给一部分职工带来暂时的困难,但从根本上说,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符合工人阶级的长远利益。搞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有企业改革的成败,关系到社会政治的稳定。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不仅是现实的紧迫问题,也是长远的战略问题。做好这项工作,既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党和政府应尽的责任。必须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把它作为头等大事抓紧抓好。)解析:38.(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实现中国和平崛起的方针政

42、策及中国和平崛起对世界的影响。(分数:10.00)_正确答案:(选做题:(1)70 年代世界仍是两极格局,但美国地位和力量相对下降,面临新的经济力量的挑战,这表明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90 年代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除美、日、欧外,东亚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中心,亚欧开始建立新型关系,美国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对世界的影响力进一步下降,多极化趋势有了新的发展。(2)大国关系经历着重大而深刻的调整,一些大国正在建立新的伙伴关系。反映了在多极化趋势的推动下,世界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组合;同时,大国间新型关系建立又进一步促进了多极化趋势的新发展。(3)过去在两极格局下,美国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大的出

43、资国,且对西欧国家有较强的控制力,而现在多极化趋势迅速发展,西欧联合力量增强,并密切了与亚洲国家的关系,亚欧合作使美国“逆转为少数派。”(4)中国是大国关系调整和世界多极化进程的积极推动力量,是维护世界与地区和平的坚定力量,是国际经济关系中重要的稳定力量。)解析:解析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一直是历年命题的热点,只是每次命题的角度都有所不同。1999 年的材料题要求考生从东亚的崛起、冷战后大国关系的调整与欧亚的联合等方面来证明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深化与发展;2003 年第一个选做题的命题角度,是尽管有美国“单边主义”的干扰,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不会因此而发生根本改变;2004 年的第一个选做题

44、表面上是比较大小布什的两次讲话,实际上还是与这个主题有关。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仍然是今后命题的重点,考生应该从多个角度理解这一主题。选做题:(1)“中国和平崛起论”的提出有着深厚的国际与国内背景,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对外政策的一个基本理念。其具体背景是:首先,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这是“中国和平崛起论”提出的最主要的背景因素;其次,近年来,国际上有关“中国威胁论”的提法甚嚣尘上,严重影响了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在此情形下,有必要阐述中国对自身发展的判断以及这种发展对世界可能带来的影响;第三,改革开放 20 多年来,中国经济获得飞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与此相应的是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中

45、国有能力也有责任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第四,中国自古以来在对外关系中奉行“和为贵”的理念,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近一年中,更是不断强调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外交方略。(2)在中国谋求和平崛起的过程中,已经显露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某些制约,显示出与世界经济的一些磨擦。以和平的方式突破这些约束既是中国发展的需要,也是缓解中国与国际社会磨擦的需要。中国的选择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发展战略的调整来突破发展的约束,寻求可持续发展,从而寻求与世界各国,特别是亚太地区各国的和谐与共赢,并确保中国和平崛起道路的顺利推进。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突破这些制约:以科技进步与结构提升突破资源约束;持续扩

46、大内需突破市场约束;用好国内资金突破资本约束;开发人力资源突破人口数量约束。(3)中国和平崛起应当包括如下内容:第一,中国的崛起就是要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的大好时机,努力发展和壮大自己。同时又以自己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第二,中国的崛起应把基点放在自己的力量上,依靠广阔的国内市场、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雄厚的资金储备,以及改革开放带来的机制创新。第三,中国的崛起离不开世界。中国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一切友好国家发展经贸关系。第四,中国的崛起需要很长的时间,恐怕要多少代人的努力奋斗。第五,中国的崛起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即使强大了也永远不会称霸。(4)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至少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一是毫不动摇地锐意推进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基本内涵的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以形成实现和平崛起的制度保证;二是大胆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成果而又坚持弘扬中华文明,以形成实现和平崛起的精神支柱;三是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ITU-T J 117-1999 Home Digital Network Interface Specification Series J Transmission of Television Sound Programme and Other Multimedia Signals Interactive Systems for Digital Telev.pdf ITU-T J 117-1999 Home Digital Network Interface Specification Series J Transmission of Television Sound Programme and Other Multimedia Signals Interactive Systems for Digital Telev.pdf
  • ITU-T J 118 FRENCH-2000 Access systems for interactive services on SMATV MATV networks《卫星公用天线系统(SMATV) 主天线电视(MATV)网络的通道装置交互式业务 J系列 电视伴音节目及其他多媒体信号的传输 数字电视分配交互式系统 9号研究组》.pdf ITU-T J 118 FRENCH-2000 Access systems for interactive services on SMATV MATV networks《卫星公用天线系统(SMATV) 主天线电视(MATV)网络的通道装置交互式业务 J系列 电视伴音节目及其他多媒体信号的传输 数字电视分配交互式系统 9号研究组》.pdf
  • ITU-T J 118 SPANISH-2000 Access systems for interactive services on SMATV MATV networks《卫星公用天线系统(SMATV) 主天线电视(MATV)网络的通道装置交互式业务 J系列 电视伴音节目及其他多媒体信号的传输 数字电视分配交互式系统 9号研究组》.pdf ITU-T J 118 SPANISH-2000 Access systems for interactive services on SMATV MATV networks《卫星公用天线系统(SMATV) 主天线电视(MATV)网络的通道装置交互式业务 J系列 电视伴音节目及其他多媒体信号的传输 数字电视分配交互式系统 9号研究组》.pdf
  • ITU-T J 118-2000 Access Systems for Interactive Services on SMATV MATV Networks Series J Transmission of Television Sound Programme and Other Multimedia Signals Interactive SystemsA.pdf ITU-T J 118-2000 Access Systems for Interactive Services on SMATV MATV Networks Series J Transmission of Television Sound Programme and Other Multimedia Signals Interactive SystemsA.pdf
  • ITU-T J 12 FRENCH-1988 TYPES OF SOUND-PROGRAMME CIRCUITS ESTABLISHED OVER THE INTERNATIONAL TELEPHONE NETWORK《在国际电话网络上建立的声音节目电路的类型》.pdf ITU-T J 12 FRENCH-1988 TYPES OF SOUND-PROGRAMME CIRCUITS ESTABLISHED OVER THE INTERNATIONAL TELEPHONE NETWORK《在国际电话网络上建立的声音节目电路的类型》.pdf
  • ITU-T J 12 SPANISH-1988 TYPES OF SOUND-PROGRAMME CIRCUITS ESTABLISHED OVER THE INTERNATIONAL TELEPHONE NETWORK《在国际电话网络上建立的声音节目电路的类型》.pdf ITU-T J 12 SPANISH-1988 TYPES OF SOUND-PROGRAMME CIRCUITS ESTABLISHED OVER THE INTERNATIONAL TELEPHONE NETWORK《在国际电话网络上建立的声音节目电路的类型》.pdf
  • ITU-T J 12-1988 TYPES OF SOUND-PROGRAMME CIRCUITS ESTABLISHED OVER THE INTERNATIONAL TELEPHONE NETWORK《在IP网络上声音和电视节目的发送》.pdf ITU-T J 12-1988 TYPES OF SOUND-PROGRAMME CIRCUITS ESTABLISHED OVER THE INTERNATIONAL TELEPHONE NETWORK《在IP网络上声音和电视节目的发送》.pdf
  • ITU-T J 120 FRENCH-2000 Distribution of sound and television programs over the IP network《IP网络声音和电视节目的分配 J系列 电视和声音节目及其他多媒体信号的传输 数字电视节目传送的交互系统》.pdf ITU-T J 120 FRENCH-2000 Distribution of sound and television programs over the IP network《IP网络声音和电视节目的分配 J系列 电视和声音节目及其他多媒体信号的传输 数字电视节目传送的交互系统》.pdf
  • ITU-T J 120 SPANISH-2000 Distribution of sound and television programs over the IP network《在IP网络上声音和电视节目的传送 J系列 电视和声音节目及其他多媒体信号的传输 数字电视节目传送的交互系统》.pdf ITU-T J 120 SPANISH-2000 Distribution of sound and television programs over the IP network《在IP网络上声音和电视节目的传送 J系列 电视和声音节目及其他多媒体信号的传输 数字电视节目传送的交互系统》.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