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357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jobexamine331 文档编号:1392165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357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357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357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357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357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政治-357 及答案解析(总分:75.99,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16.00)1.毛泽东首次阐述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文献是 (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人民民主专政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分数:1.00)A.B.C.D.2.邓小平指出:“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联邦的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我们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是A各民族聚居区发展的不平衡性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C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D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共同反抗

2、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分数:1.00)A.B.C.D.3.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能不能巩固和发展下去,中国能不能在激烈国际竞争中始终强盛不衰,关键是能不能A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C不断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的领导人才D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分数:1.00)A.B.C.D.4.我国现阶段存在的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方式,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存在着A私营经济 B个体经济C集体经济 D股份合作制经济(分数:1.00)A.B.C.D.5.可持续发展的条件是 A资源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B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C

3、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D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分数:1.00)A.B.C.D.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一体系的灵魂是A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D社会主义荣辱观(分数:1.00)A.B.C.D.7.正式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共指导思想的是A中共第十三次代表大会 B中共第十四次代表大会C中共第十五次代表大会 D中共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分数:1.00)A.B.C.D.8.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

4、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自身的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D矛盾双方的融合促使事物发展(分数:1.00)A.B.C.D.9.一位网友在论坛上用了这样一个比喻:如果“三农”问题解决不好,再发达的城市也只是漂浮在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上的一小块绿洲,大海风浪一起,绿洲也会随着倾覆。该材料形象地说明A农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主导作用B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C农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国家的技术水平D小农经济不适合市场经济的要求(分数:1.00)

5、A.B.C.D.10.心情愉快,则感到“光阴似箭”;心情抑郁,则感到“度日如年”。这表明A时间是人的主观感觉 B时间随人的感觉的变化而变化C时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 D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分数:1.00)A.B.C.D.11.生产的社会条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 )A政治法律制度 B生产关系C历史文化传统 D统治道德规范(分数:1.00)A.B.C.D.12.2004 年 11 月 20 日亚太经合组织第 12 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开幕。会议的主题是A“造福社会” B“将亚太经合组织大家庭联合起来”C“从憧憬到行动” D“一个大家庭,我们的未来”(分数:1.00)A.B.C.

6、D.13.从 2004 年 1 月 7 日起,铁道部将根据运输能力紧张、旅客人数众多的事实,决定春运票价上浮,春运结束后票价下调。这说明A商品价格由供求状况决定B商品价格由政府部门自行决定C铁路客运仍实行计划经济D国家能够运用价值规律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分数:1.00)A.B.C.D.14.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根本途径是A发展科学技术 B贯彻教育为本的思想C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D把科技、教育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分数:1.00)A.B.C.D.15.毛泽东首次在下列文献之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科学概念( ) A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B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7、D新民主主义论(分数:1.00)A.B.C.D.16.在意识的本质问题上,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A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不承认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否认了意识形式的主观性 D肯定了意识内容的客观性(分数:1.00)A.B.C.D.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28.00)17.全面地认识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的本质,对资本应理解为( )(分数:2.00)A.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B.资本是以物为媒介的社会生产关系C.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D.资本不是静止物,而是一种运动18.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所采用的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分数:1.00)A.个别行业

8、的公私合营B.统购包销、经销代销C.委托加工、计划订货D.全行业的公私合营19.某地对干部作风建设有一形象的比喻,说是当前干部要有“三盆水”:一盆水洗头,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一盆水洗手,干净干事,勤政廉洁;一盆水洗脚,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当干部要“洗头”,是因为( )(分数:2.00)A.主观必须符合客观B.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C.人的认识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前进D.观念、主观意识应随时发生变化20.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有(分数:2.00)A.农村村民委员会B.城市居民委员会C.企业职工代表大会D.妇女联合会21.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分数:2.00)A

9、.共性与个性的关系B.整体与部分的关系C.依赖与被依赖的关系D.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22.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只有在普遍的交往中,“单个人才能摆脱种种民族局限和地域局限而同整个世界的生产发生实际联系,才能获得利用全球的这种全面的生产的能力。”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有 ( )(分数:2.00)A.联系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C.人的本质不是肉体D.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23.以往一切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是(分数:1.00)A.最终倒向了唯心主义B.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分离C.把物质理解为某些“原初”物质形态D.唯物主义

10、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分离24.现代西方哲学从思想倾向上可分为两大思潮,它们分别是(分数:2.00)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人本主义D.科学主义25.中国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是(分数:1.00)A.中国的基本国情B.国民革命政治影响的存在C.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D.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26.2005 年 7 月 5 日,大湄公河次区经济合作第一次领导人会议在昆明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加强伙伴关系,实现共同繁荣”,主要议题有(分数:1.00)A.次区域合作成就与挑战B.次区域指导原则C.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行动D.加强经济交流与合作27.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田素有

11、( )(分数:2.00)A.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B.预付资本量的大小C.剩余价值率的高低D.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的高低、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的差额2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发展的重点论全面论相结合,除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外还包括坚持(分数:2.00)A.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B.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C.人的全面发展D.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29.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分数:1.00)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30.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国际化的区别是(分数:1.00)A.全球化是与信息经济相适应的B.全球

12、化主要是商品交换和资本流动C.全球化是以水平型国际分工为基础的D.全球化时期对外经济交流的联结方式是全方位的31.劳动力成为商品(分数:2.00)A.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前提B.以劳动者能自由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条件C.以劳动力的所得者具有法律上的自由为条件D.以劳动者必须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为条件32.列宁说:“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不是荒唐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这句话说明(分数:2.00)A.感性认识对于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全体是无关紧要的B.正确的理论才能更深刻地反映事物的全体和本质C.反映事物全体和本质的理性认识,更接近于客观真理D.感性认识本身也就是科学

13、的抽象33.19 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陷入西北、西南、东南的“边疆危机”帝国主义试图瓜分中国的图谋也日趋明显。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列强对中国的瓜分达到高潮。但是帝国主义的这一瓜分图谋并未得逞,其原因有 ( )(分数:2.00)A.某些帝国主义国家的援助B.帝国主义列强之间存在矛盾C.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相互制约D.中华民族的反侵略斗争三、分析题(总题数:5,分数:32.00)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很久以前,有一群以卖艺为生的乐舞伎儿要去他国谋生。途中经过婆罗新山,此山素以传说有食人罗刹恶鬼出没而闻名。夜幕降临,众伎儿虽然个个心惊胆颤,但也只好在山中过夜。为了避寒,也为了壮胆,伎儿们

14、生起一大堆篝火,伴火而卧。跋涉了一天的伎儿们渐渐地睡了。只有一个伎儿身感风寒,浑身发冷难以入睡,便将平日扮演恶鬼罗刹的戏服裹在了身上,面向篝火,缩坐着烤火。夜半时分,一个同伴从睡梦中醒来,朦胧中突然看到篝火边坐着位“罗刹”,顿时大惊失色,不及仔细辨别审视:下,就跳将起来,惊叫着撒腿便跑。这一来,惊醒了所有的伎儿,都惊恐万状地四散奔逃。而那位身着罗刹戏服的伎儿见同伴们掠呼罗刹来了,也害怕地跟着大家寻路逃跑。众伎儿慌乱中发现“罗刹”紧跟在他们后面,倍增惶恐,以为罗刹非要追杀他们不可了,于是更加惊慌失措。天色渐明后,他们才看清,那个所谓的罗刹恶魔不过是一个穿着戏服的同伴。请回答:(1)运用唯物辩证法

15、原理分析“为什么众伎儿会如此恐慌”。(2)这则故事在认识论上对我们有何启示。(分数:1.00)_35.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各级行政机关要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2010 年 10 月 10 日)材料 2法律应在任何方面受到尊重而保持无上的权威,执政人员和公民团体只应在法律所不及的“个别”事例上有所抉择,两者都不应该侵犯法律。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材料 3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伯尔曼:法律与宗教请回答:(1)结合材料 1、2、3,指卅什么是法律权威?(2)如何树立法律权威?(3)如何理解树立法律权威对于

16、中国建设礼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具有的重要意义?(分数:10.00)_36.从两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思考今日之两岸关系。(分数:1.00)_37.论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分数:10.00)_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的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的扩展,同时,随着工业、商业、航

17、海业和铁路的扩展,资产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增加自己的资本,把中世纪遗留下来的一切阶级都排挤到后面去。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材料 2生产力越发展,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被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和民族间的分工消灭得越彻底,历史越成为世界历史。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材料 3美国的普遍利益在于鼓励那些被文明冲突分裂的国家通过共同利益的沟通走向一个发展的世界。美国的经济、政治利益在于确保世界如果走向一种共同语言,那么它将是英语;世界如果趋向于建立共同的电信通讯,那么在安全和质量标准上它将以美国为标准;如果世界在电视广播和音乐上连为一体,那么节目和程序上将是美国的;如果世界要发

18、展共同的价值观念,那么这些价值观念将是适合于美国的价值观念。摘自:(美)罗斯科普夫是对文化帝国主义的赞美吗?材料 4经济全球化是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它对各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透过亚洲金融危机等经济事件,人们看到了经济全球化的复杂性和应对不当可能产生的破坏性。尽管人们对经济全球化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争论,但有一点已为大家所公认,即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摘自: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人民日报材料 5我们现在谈论的仍然是中国创纪录的高增长率的下降,而不是绝对下降。新的统计数字表明,前 9 个月,中国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27.6%,

19、而前 10 个月的这一数字下降到 27.2%。2007 年,这类投资约占中国 GDP 的 42%,占经济增长率的 39%。比较令人担心的是 10 月份的电力产出下降了 4%。这是表明电力部门遭受严重冲击的最新迹象,因为工厂减少了轮班,而最大的电力用户也减少了需求,比如冶炼厂。这场由西方金融危机引起的席卷全球的危机并非是导致中国经济问题的惟一原因,但危机的确加剧了中国的经济问题。驻上海的投资咨询师保罗格拉森认为:“现阶段全球经济动荡是对普通中国人心灵的巨大挑战,从政策回应意义上讲也是对政府的巨大挑战。”摘自:中国感受经济全球化负面影响澳大利亚人报请回答:(分数:9.99)(1).结合材料 1、2

20、,分析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分数:3.33)_(2).材料 3 说明了什么问题?(分数:3.33)_(3).根据材料 4、5,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中国当前应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分数:3.33)_考研政治-357 答案解析(总分:75.99,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16.00)1.毛泽东首次阐述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文献是 (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人民民主专政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第一次阐述了中国共

21、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因此,正确选项为 C。2.邓小平指出:“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联邦的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我们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是A各民族聚居区发展的不平衡性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C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D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共同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属于记忆型考题,相对简单。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党根据我国的历史发展、文化特点、民族关系和民族分布等具体情况作出的制度安排,符合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发展要求。B

22、 项正确,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A、C 项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D 项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必背考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应试对策 准确记忆。特别留意相关、相近知识点的区分,避免大量记忆后产生的混淆。3.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能不能巩固和发展下去,中国能不能在激烈国际竞争中始终强盛不衰,关键是能不能A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C不断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的领导人才D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分数:1.00)A.B.C. D.解析:4.我国现阶段存在的

23、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方式,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存在着A私营经济 B个体经济C集体经济 D股份合作制经济(分数:1.00)A. B.C.D.解析:5.可持续发展的条件是 A资源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B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C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D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分数:1.00)A. B.C.D.解析: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一体系的灵魂是A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D社会主义荣辱观(分数:1.00

24、)A. B.C.D.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各具功能、各有侧重、互相联系、不可分割,是有机统一的整体。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因此正确答案为 A。7.正式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共指导思想的是A中共第十三次代表大会 B中共第十四次代表大会C中共第十五次代表大会 D中共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分数:1.00)A.B.C. D.解析:8.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

25、,这一事实说明( )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自身的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D矛盾双方的融合促使事物发展(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的掌握和理解。答案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矛盾这一关键词,是指唯心主义阵营内部的矛盾(是属于矛盾同一性问题),“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样在 4 个选项中进行分析选择,“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A 项)是讲矛盾斗争性的作用”;“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B 项)和“矛盾双方的融合

26、促使事物发展”(D 项),分别讲的是矛盾双方发展的相互促进和融合对事物发展的作用,而不是讲一方的“自身矛盾”对另一方的促进作用,A、B、D 项都与题意不合,作为干扰项须排除,所以,只有 C 项是最符合题意的。一般考生解答本题有一定难度,如果没有理解题干中的关键词语,最容易误认为是指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矛盾双方的关系问题,这样就有可能在 A 或 B 项中选择其一。9.一位网友在论坛上用了这样一个比喻:如果“三农”问题解决不好,再发达的城市也只是漂浮在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上的一小块绿洲,大海风浪一起,绿洲也会随着倾覆。该材料形象地说明A农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主导作用B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着整个

27、国民经济的发展C农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国家的技术水平D小农经济不适合市场经济的要求(分数:1.00)A.B. C.D.解析:10.心情愉快,则感到“光阴似箭”;心情抑郁,则感到“度日如年”。这表明A时间是人的主观感觉 B时间随人的感觉的变化而变化C时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 D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时空的相对性是指时空特性的具体性、可变性。人们关于时空的观念也是可变的、发展的。通常人们的心情愉快,就会感到时间过得很快,而当心情有抑郁时,则感到时间过得很慢,这正表明了“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D

28、 项)这一原理。11.生产的社会条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 )A政治法律制度 B生产关系C历史文化传统 D统治道德规范(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生产的社会条件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有政治的、法律的、文化的,但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条件是生产关系。答案选 B。12.2004 年 11 月 20 日亚太经合组织第 12 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开幕。会议的主题是A“造福社会” B“将亚太经合组织大家庭联合起来”C“从憧憬到行动” D“一个大家庭,我们的未来”(分数:1.00)A.B.C.D. 解析:13.从 2004 年 1 月 7 日起,铁道部将根据运输能力紧张、旅客

29、人数众多的事实,决定春运票价上浮,春运结束后票价下调。这说明A商品价格由供求状况决定B商品价格由政府部门自行决定C铁路客运仍实行计划经济D国家能够运用价值规律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分数:1.00)A.B.C.D. 解析:供求状况影响价格,但不能决定价格,故 A 项错误,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不实行计划经济,对价格的制定,政府部门可以宏观调控,但调控的前提和基础是遵循价值规律,故 BC 项错误。14.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根本途径是A发展科学技术 B贯彻教育为本的思想C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D把科技、教育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分数:1.00)A.B.C.D. 解析:ABC 是措施,D 是根本途径。本题

30、可改为多选题,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措施”,四个选项均为正确选项。15.毛泽东首次在下列文献之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科学概念( ) A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B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D新民主主义论(分数:1.00)A. B.C.D.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提出有一个过程,但直到抗战爆发之前,党还没有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命题。到了 20 世纪 30 年代末 40 年代初,毛泽东才提出该命题。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为首次提出该命题的文献。16.在意识的本质问题上,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A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不承认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否认了意识

31、形式的主观性 D肯定了意识内容的客观性(分数:1.00)A.B.C. D.解析: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28.00)17.全面地认识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的本质,对资本应理解为( )(分数:2.00)A.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B.资本是以物为媒介的社会生产关系 C.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 D.资本不是静止物,而是一种运动 解析:解析 四个选项都属于资本的共性,或者说“资本一般”,均正确。18.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所采用的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分数:1.00)A.个别行业的公私合营 B.统购包销、经销代销C.委托加工、计划订货D.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解析:19.某地

32、对干部作风建设有一形象的比喻,说是当前干部要有“三盆水”:一盆水洗头,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一盆水洗手,干净干事,勤政廉洁;一盆水洗脚,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当干部要“洗头”,是因为( )(分数:2.00)A.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B.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 C.人的认识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前进 D.观念、主观意识应随时发生变化解析:解析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认识与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0.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有(分数:2.00)A.农村村民委员会 B.城市居民委员会 C.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D.妇女联合会解析

33、:解析 本题考查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解题思路点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全国各地城乡基层民主不断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渠道增多,民主的实现形式日益丰富。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BC 选项。相关知识点链接 十七大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范畴,明确指出:“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

34、推进。”这是因为:一方面,发展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保证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行使管理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权利,首先必须保证他们在基层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社会事务中当好家作好主,这是实现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当家作主的基础。另一方面,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发展基层直接民主,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民主素养,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创造条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全国各地城乡基层民主不断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渠道增多,民主的实现形式日益丰富。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

35、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广大人民在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对所在基层组织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民主自治,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最直接、最广泛的民主实践。21.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分数:2.00)A.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B.整体与部分的关系C.依赖与被依赖的关系 D.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解析:22.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只有在普遍的交往中,“单个人才能摆脱种种民族局限和地域局限而同整个世界的生产发生实际联系,才能获得利用全球的这种全面的生产的能力。”

36、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有 ( )(分数:2.00)A.联系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C.人的本质不是肉体 D.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解析:解析 略。23.以往一切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是(分数:1.00)A.最终倒向了唯心主义B.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分离 C.把物质理解为某些“原初”物质形态D.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分离 解析:解析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理解为某些“原初”物质形态,其缺点是直观性。近代机械唯物主义或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点是机械性、片面性和不彻底性。最终在历史观上倒向了唯心主义。以上旧唯物主义的共同缺陷是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分离、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

37、的分离。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实现了“两个统一”,从而实现了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24.现代西方哲学从思想倾向上可分为两大思潮,它们分别是(分数:2.00)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人本主义 D.科学主义 解析:现代西方哲学的两大思潮是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并不是思潮,而是指哲学的性质,因此,AB 不能选。25.中国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是(分数:1.00)A.中国的基本国情 B.国民革命政治影响的存在 C.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 D.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解析:26.2005 年 7 月 5 日,大湄公河次区经济合作第一次领导人会议在昆明召开。本

38、次会议的主题是“加强伙伴关系,实现共同繁荣”,主要议题有(分数:1.00)A.次区域合作成就与挑战 B.次区域指导原则 C.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行动 D.加强经济交流与合作解析:27.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田素有 ( )(分数:2.00)A.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B.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C.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D.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的高低、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的差额 解析:解析 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因素有:第一,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剥削程度越高,由同量资本得到的剩余价值越多,积累的数量也就越多。第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随着劳动生产路的提高,产品价值降低,一定量的资本积累表现为更大量的剩余产品。这对资本

39、积累有两方面的好处。首先,由于消费品价值降低,资本家在可以不减少甚至增加个人消费的情况下,把一部分消费基金转变为积累基金。其次,由于劳动力价值和生产资料价值下降,同量追加资本可以购买更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这就使再生产规模在物质上更加扩大,而且也增加了剩余价值的产生,从而能加速积累。第三,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在一次生产过程中,所用资本只有一部分被消费,其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除此以外部分,就是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的差额部分,其价值却没有加到产品中去。第四,预付资本量的大小。在劳动力剥削程度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剩余价值量取决于预付资本量,预付资本量越大则产生的剩余价值量就越大。因此,正确选

40、项为 ABCD。2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发展的重点论全面论相结合,除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外还包括坚持(分数:2.00)A.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 B.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C.人的全面发展 D.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解析:29.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分数:1.00)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解析:本题是对第 3 章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的考查,是新增考试点。四个备选项都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比较容易地答对本题。30.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国际化的区别是(分数:1.00)

41、A.全球化是与信息经济相适应的 B.全球化主要是商品交换和资本流动C.全球化是以水平型国际分工为基础的 D.全球化时期对外经济交流的联结方式是全方位的 解析:解析 B 项,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反映的是以商品交换和资本流动为主的经济交往形式,而经济全球化反映的是各种生产要素都得到流动的经济交往方式。31.劳动力成为商品(分数:2.00)A.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前提 B.以劳动者能自由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条件 C.以劳动力的所得者具有法律上的自由为条件 D.以劳动者必须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为条件 解析: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题目中所述的 ABCD 四项所表述的条件。32.列宁说:“一切科学的(正确的

42、、郑重的、不是荒唐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这句话说明(分数:2.00)A.感性认识对于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全体是无关紧要的B.正确的理论才能更深刻地反映事物的全体和本质 C.反映事物全体和本质的理性认识,更接近于客观真理 D.感性认识本身也就是科学的抽象解析:这句话说明,正确的理论才能更深刻地反映事物的全体和本质,从而更接近客观真理。AD 都是错误观点,因为没有感性认识就不可能有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全体的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本身不是科学的抽象。并且,列宁的话也没有说明这些观点,因此都不能选。33.19 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陷入西北、西南、东南的“边疆危机”帝国主义试图瓜分中国的

43、图谋也日趋明显。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列强对中国的瓜分达到高潮。但是帝国主义的这一瓜分图谋并未得逞,其原因有 ( )(分数:2.00)A.某些帝国主义国家的援助B.帝国主义列强之间存在矛盾 C.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相互制约 D.中华民族的反侵略斗争 解析:之所以帝国主义没能最终瓜分中国,既有内因,又有外因。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制约是外因,中华民族的反侵略斗争是内因。三、分析题(总题数:5,分数:32.00)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很久以前,有一群以卖艺为生的乐舞伎儿要去他国谋生。途中经过婆罗新山,此山素以传说有食人罗刹恶鬼出没而闻名。夜幕降临,众伎儿虽然个个心惊胆颤,但也只好在山中

44、过夜。为了避寒,也为了壮胆,伎儿们生起一大堆篝火,伴火而卧。跋涉了一天的伎儿们渐渐地睡了。只有一个伎儿身感风寒,浑身发冷难以入睡,便将平日扮演恶鬼罗刹的戏服裹在了身上,面向篝火,缩坐着烤火。夜半时分,一个同伴从睡梦中醒来,朦胧中突然看到篝火边坐着位“罗刹”,顿时大惊失色,不及仔细辨别审视:下,就跳将起来,惊叫着撒腿便跑。这一来,惊醒了所有的伎儿,都惊恐万状地四散奔逃。而那位身着罗刹戏服的伎儿见同伴们掠呼罗刹来了,也害怕地跟着大家寻路逃跑。众伎儿慌乱中发现“罗刹”紧跟在他们后面,倍增惶恐,以为罗刹非要追杀他们不可了,于是更加惊慌失措。天色渐明后,他们才看清,那个所谓的罗刹恶魔不过是一个穿着戏服的

45、同伴。请回答:(1)运用唯物辩证法原理分析“为什么众伎儿会如此恐慌”。(2)这则故事在认识论上对我们有何启示。(分数:1.00)_正确答案:(1)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众伎儿听到传说,心中有“鬼”,心里怕“鬼”,一旦看到篝火边身穿罗刹戏服的同伴,马上以为“鬼”来了。反过来,如果众伎儿心中无“鬼”,也不怕“鬼”,那“罗刹”最多也就能吓唬他们一下,而不至于使之惊慌失措,损失惨重了。所以,我们要重视内因的作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这样才能对外因作出正确的分析,更好地利用外因的作用。(2)这则故事还启示我们,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

46、质,现象又有真相和假象之分。人们对事物现象和本质的认识分别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者比较,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全面、更正确、更可靠,能更好地指导实践。而要获得理性认识,必须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并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这则故事中的伎儿,看到的是一种假象,又没有进行“去伪存真”的加工,单凭错误的感性认识去指导行动,取得的当然是错误的结果了。所以,我们要自觉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获得正确的理性认识,才能使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取得预期效果。)解析:35.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各级行政机关要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2010 年 10 月 10 日)材料 2法律应在任何方面受到尊重而保持无上的权威,执政人员和公民团体只应在法律所不及的“个别”事例上有所抉择,两者都不应该侵犯法律。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材料 3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伯尔曼:法律与宗教请回答:(1)结合材料 1、2、3,指卅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