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

上传人:卡尔 文档编号:139860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3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3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3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3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真题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 年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中考真题语文 一、 积累与运用 ( 17 分 )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 1) -( 3) 题。 ( 5 分 ) 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 蹙 ,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 cn 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宛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 ti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 弦 响! ( 1) 给上文加点字注音。蹙 弦 ( 2 分 ) ( 2) 根据给出的拼音写出汉字。 然 妥 ( 2 分 ) ( 3) 文段中有一个词的意思是“形容威力极大”,请你找出来,用正楷写在田

2、字格里。 ( 1分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主要是字形。 答案 :( 1) c xin ( 2) 粲 帖 ( 3) 叱咤风云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 2 分 ) A.回首三年的初中生活,我们再一次明确了这样的道理:勤奋、踏实是学习成败的关键。 B.大家喜欢的智能手机均内置新版软件移动视窗操作系统,并拥有通话、上网冲浪和观看视频等。 C.校运会上,李杰用相机把参赛同学拼搏的身影和助威鼓励的话语一一摄入镜头。 D.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情了人生的真谛。 解析 : 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A 应把“成败”改为“成功”。 B“拥有”

3、没有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加上“功能”。 C“身影”可以“摄入”, “话语”只能“录下”。 答案: D 3.名著阅读 ( 2 分 ) “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洒家是 ,他同李逵一样具有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的性格特点。这段文字又表现出他 的个性特征。 解析 : 本题考查对名著常识的积累能力。这 是对水浒 这部名著的考查 。 答案:鲁达(鲁智深) 粗中有细 4.默写。 ( 8 分 ) ( 1)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 。 ( 礼记 ) ( 2

4、) ,散入春风满洛城。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 3) 王湾次北固山下“ , ”一联,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象,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 4) “酒”在古代诗词中很常见,古人文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与此相关的佳句。范仲淹的“ ,燕然未勒归无计”;苏轼的“ ,鬃微霜又何妨”;辛弃疾的“ ,梦回吹角连营”。 解析 : 本题考察对古诗文名句的背诵默写的能力。 默写时,要注意与、夜、酣等易错字。 答案: ( 1)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 2) 谁家玉笛暗飞声 ( 3)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 4) 浊酒一杯家万里 酒酣胸胆尚开张 醉里挑灯看剑 二、综合性学习 ( 7 分 ) 你班进行“背起行

5、囊走四方”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 7 分 ) 5.活动一:走进大自然。 ( 1) 云雨雷电,节气变化,都影响着人的活动。下面是劳动人民在生活中观察总结出的谚语,请你解释其中的意味。 ( 2 分 ) 惊蛰闻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理解能力。 答案 : 惊蛰日遇雷雨,影响农作物收成。春分日降雨,生病的人少。 ( 2) 四季更替,风物长新。一朵云,一阵风,一棵树,一枝花是否唤起你心中的诗意?盼望下面的诗句能让你跃跃欲试,动笔将自己徜徉自然的观察感受用四个诗句表达出来,请选用恰当的修辞方法。 ( 2 分 ) 枫树扎着华丽的丝巾, 田野拔上艳红的轻纱。

6、我不愿显得古板, 也佩戴了一枚胸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所写内容是“徜徉自然的观察感受”,根据题干要求,我们可以写一个时间段的感受,如春天;也可以宏观地来写一年四季的总感受,还可以服描写一种事物在不同时节给你的感受。总之,只要是观察所感即可。 答案:示例:细雨探访大地,微风探访林梢,溪流探访小草,我们探访春天。 活动二:青春的思悟。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走进自然,使 你心开气 阔,识见广增。请你思考自然与人的关系,写出自己的感悟。 30 个字左右。 ( 3 分 ) 解析:根据“思考自然与人的关系”的要求,我们可以写“感悟”,如自然给我们提供生存的空间,自然给我们以无

7、穷的启迪与智慧,自然是我们的朋友。 答案 : 自然是人类的导师、朋友,人对自然应当有敬畏的心,热爱它,和谐相处。 三、文言文阅读 ( 12 分 ) 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完成 7-11 题。 ( 12 分 )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上下天光,一

8、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 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 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6.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 A.予 /尝求 /古仁人之心 B.若 /夫 /淫雨霏霏 C.处 /江湖之远 /则忧 /其君 D.然 /则 /何时而 /乐耶 解析 :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

9、译和诵读能力。 B 若夫 /淫雨霏霏 C 处江湖之远 /则忧其君D 然则 /何时而乐耶。句首的发语词如“若夫”之后要停顿,句首的连词后,句中的连词前也要停顿。 答案: A 7.下列句子中 划线 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2 分 ) A.前人之述 备 矣 /众妙毕 备 B.南 极 潇湘 /初 极 狭 C.薄 暮冥冥 /不宜妄自菲 薄 D.则有 去 国怀乡 /游人 去 而禽鸟乐也 解析 :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A 详尽 /具备, B 尽 /非常, C 迫近 /看轻, D 离开。 答案: D 8.同“不以物喜”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2 分 ) A.以大易小,甚善

10、 B.可以一战 C.全石以为底 D.扶苏以数谏帮,上使外将兵 解析 : 例句中的“以”是因为的意思,连词。 A “用”。 B“凭借”。 C 介词。 答案: D 9.将文中画线兔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4 分 ) ( 1)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2)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解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两个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有“大观”“景”, “大观”指雄伟景象,“景”译为“日光”。 答案 : ( 1) 这就是岳阳楼的宏伟景象。 ( 2) 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 。 10.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 A.第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

11、悲一喜,一暗一明,传达出两种人的览物之情。 B.第段是修全篇的中心, 在这段中,作者拟出一问一答,发出了“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点明全篇主旨。 C.“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藤子京,也体现了作者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D.选文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句式骈散相谐,行文富于变化。 解析: “两个排比段”的说法不正确,排比段应是三个或三以上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语段构成的。 答案 : A 四、现代文阅读 ( 34 分 ) (一)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2-15 题。 ( 13 分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周晔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根本不

12、知道鲁迅是谁,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伯父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就在伯父去世那一年的正月里,有一天,是星期 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随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 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

13、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 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从 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

14、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嚼着东西,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 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有一天黄昏,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街上的人都匆

15、匆忙忙赶着回家。爸爸妈妈拉着我的手,到伯父家去。走到离伯父家门口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 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怎么了?”爸爸问他。 “先生,”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没留心,踩在碎玻璃上,玻璃片插进脚底了。疼得厉害,回不了家啦!” 爸爸跑到伯父家里去,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那个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

16、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 。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21)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他们。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话很深奥,不容易懂。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 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

17、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22)伯父逝世以后,我见到他家的女拥阿三。阿三是个工人的妻子,她丈夫失了业,她愁得两只眼睛起了蒙,看东西不清楚,模模糊糊的像隔着雾。她跟我谈起伯父生前的事情。她说:“周先生自己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有时候我听着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 , 真替他难受。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儿。” (23)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11.在文章中,作者与生 前的鲁迅先生接触过几次?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第二次接触的主要内容。 ( 3 分 ) 解析:审题后从前往后读文章,根据选文内容可知,文章先写了与伯父送

18、书给我,接着写了与伯父谈论他的鼻子,最后写了伯父救治拉车人。即共三次,需注意的是,题干要求概括的是第二件事。 答案 : 三次。 主要内容:我对伯父鼻子“又扁又平”的疑问和伯父以“碰壁”作答。 12. (21)段中“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句话表达了此刻鲁迅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什么方法刻画人物? ( 3 发 ) 解析 : 本题考查对描写作用的理解能力。 句中的“按”“叹”是对人物的动作神情的描写,结合上文可知,伯父“叹气”的原因是目睹了拉车人的遭遇,表现了他对劳动人民的关心与同情,结合全文,可知还表现了人物目睹世道黑暗的忧愤之情。 答案:

19、思想感情:对当时黑暗不公社会的愤恨,对贫苦劳动者的同情。方法:神态,动作描写。 13. (22)段写阿三和阿三的述说,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 3 分 ) 解析:本题考查对描写方法及其效果的掌握情况。阿三是伯父家的女拥,阿三述说伯父的事,既真实可信,又侧面表现了他对别人的尊重与关心,对自己的不在乎,更能表现伯父人格的高尚。 答案 : 运用侧面描写。表现了鲁迅先生对普通劳动者的尊重与关爱,突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人格。 14.请将风筝中节选的片段与文章中画线部分进行对比阅读,探究鲁迅在关怀爱护少年儿童方面发生了哪些改变。 ( 4 分 ) 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

20、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风筝 解析 :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比较阅读能力。通读原文或语段,根据题干要求,找到内容、情节、人物行为、人物思想感情等方面的不同,在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切题的答案。 答案 : 青年鲁迅以自我认识为中心,忽略了孩童游戏的天性,认为风筝是没出息孩子的玩艺,粗暴地管教了弟弟。晚年的鲁迅站在孩童的角度,体恤了孩童的心理,以激励引导的方式,使文章的作者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二)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6-20 题。 ( 11 分 ) 水刀的力量 华兴恒 “水也清,水也静,柔情似水。”水在诗词歌

21、赋中,历来以柔著称。我们平时看到的水也总是“温柔”无比,毫无冲击力,这是由于它处于静止状态或流速缓慢的缘故。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已经有办法使看似柔弱无力的水一反常态,变得坚硬起来。 早在 20 世纪 80 年 代,科学家就已研发出一项新的加工技术,这就是高压水射流切割技术,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水刀”。这种“刀”可以说是锋利无比,甚至削铁如泥,其卓越的性能远远高于金属刀具。 所谓“水刀”,其实就是一束很细的高压水射流。当人们通过一定的方法迫使水以超过声速的速度通过极小的喷嘴时,聚集成的高压水射流就具有了切割不同材料的能力, 这种高压水射流的出口直径还不到 0.5 毫米,比细自动铅笔芯还要细

22、一些。 水喷流出口时的压强在 50 兆帕以上,这就相当于在 1 平方毫米的面积上放上 5 千克的物体所产生的压力。 在如此之大的压力作用下,这种超 音速的水流在冲到被加工材料的瞬间,由于突然受到阻碍,其速度就会急速下降,压力便会因此而骤然增加,顷刻间就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力,使被加工的部位极小的面积上发生脆性断裂,从而达到对工件进行切割的目的。如果在水中掺入硅石等磨削材料,水射流的切割能力还会成倍地增加,其加工效果明显优于用金属刀具切割工件。 显然,水流不是刀,可是它确实起着刀的作用,并且其性能远优于刀。用“水刀”可以加工用金属刀具无法加工的复杂型面和沿任意曲线切开的零部件。在加工的过程中,不仅“

23、水刀”加工的工件的切口整齐光滑,没有粗糙的边缘、分层、撕扯 、变形等问题,而且工作过程所产生的热量几乎可以全部 被水带走。同时在切割的过程中,“水刀”所引起的振动和噪声都很小,所产生的少量切屑也会随水流走,不会出现切屑飞扬的情况。另外,“水刀”还有一个最大也是最突出的优点,这就是它不存在刀具磨损的问题,并且废水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这样又达到了节约用水的目的,真可谓一举多得。 ( 选自百科知识 ) 15.文章以诗歌“水也清,水也静,柔情似水”开头,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回答。 ( 2 分 )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首段的作用。第一段以“诗词歌赋中”对水的描写开头,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还引出下文的

24、“水刀”。 答案 : 以描写水轻柔的诗歌开头,自然而然地引出说明对象“水刀”,也激发起读者阅读本文的兴趣。 16.根据文章的内容,请你说说什么是“水刀”。 ( 3 分 ) 答案 : 水刀就是高压水射流切割技术,这是科学家研发出的一项新的加工技术。 解析 : 本题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提取能力。 根据二自然段中的“科学家就已研发出一项新的加工技术,这就是高压水射流切割技术”可知答案,用通顺的语句表述出来即可。 17.文章第段画线 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 ( 2 分 ) 解析:“比”表明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还运用了列数字,如“ 0.5 毫米”等。 答案 : 列数字、作比较 18.文章第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25、 。 ( 2 分 ) 解析 : 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内容的概括能力。 根据说明内容可知,第四段介绍了水刀能起着刀的作用的原因,工作原理亦可。意思对即可。 答案:水刀的工作原理。 19.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 A.水刀的应用有广阔的前景 B.在工作中水刀产生的热量能全部被水带走 C.水刀不存在刀具磨损的问题 D.使用水刀不会出现切屑飞扬的情况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课文内容的理解、辨析能力。 A、 C、 D 的说法与原文一致, B 项的说法与原文不一致,原文是“工作过程所产生的热量几乎可以全部 被水带走”,与 B 项中的“全部”说法与实际不符。 答案: B (三)

26、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21-24 题。 ( 10 分 ) 谦虚与虚伪 季羡林 在伦理道德的范畴中,谦虚一向被认为是美德,应该扬;而虚伪则一向被认为是恶习,应该抑。 然而,究其实际,二者间有时并非泾渭分明,其区别间不容发。谦虚稍一过头,就会成为虚伪。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这种体会的。 在世界文明古国中,中国是提倡谦虚最早的国家。在中国最古的经典之一的尚书大禹谟中就已经有了“满招损,谦受益,时(是)乃天道”这样的教导,把自满与谦虚提高到“天道”的水平,可谓高矣。从那以后,历代的圣贤无不张皇谦虚,贬抑自满。一直到今天,我们常用的词汇中仍然有一大批与“谦”字有联系的词儿,比如“谦卑”、“谦恭”、“谦和”、

27、“谦谦君子”、“谦让”、“谦顺”、“谦虚”、“谦逊”等等,可见“谦 ”字之深入人心,久而愈彰。 可是在这里我们就遇到了一个拦路虎:什么叫“真诚的谦虚”?什么又叫“虚伪的谦虚”?两者之间并非泾渭分明,简直可以说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掌握一个正确的分寸难于上青天。 最突出的是因地而异,“地”指的首先是东方和西方。在东方,比如说中国和日本,提到自己的文章或著作,必须说是“拙作”或“拙文”。在西方各国语言中是找不到相当的词儿的。尤有甚者,甚至可能产生误会。中国人请客,发请柬必须说“洁治菲酌”,不了解东方习惯的西方人就会满腹疑团:为什么单单用“不丰盛的宴席”来请客呢?日 本人送人礼品,往往写上

28、“粗品”二字,西方人又会问:为什么不用“精品”来送人呢?在西方,对老师,对朋友,必须说真话,会多少,就说多少。如果你说,这个只会一点点儿,那个只会一星星儿,他们就会信以为真,在东方则不会。这有时会很危险的。至于吹牛之流,则为东西方同样所不齿,不在话下。 可是怎样掌握这个分寸呢?我认为,在这里,真诚是第一标准。虚怀若谷,如果是真诚的话,它会促你永远学习,永远进步。有的人永远“自我感觉良好”,这种人往往不能进步。康有为是一个著名的例子。他自称,年届而立,天下学问无不掌握。结果说康有为是一个革新家则可,说他是一个学问家则不可。较之乾嘉诸大师,甚至清末民初诸大师,包括他的弟子梁启超在内,他在学术上是没

29、有建树的。 总之,谦虚是美德,但必须掌握分寸,注意东西。在东方谦虚涵盖的范围广,不能施之于西方,此不可不注意者。然而,不管东方或西方,必须出之以真诚。有意的过分的谦虚就等于虚伪。 ( 选自半月选读 ) 20.“我认为,我们应当提倡真诚的谦虚,而避免虚伪的谦虚,后者与虚伪间不容发矣。”这是从文中抽取出的一句话。将其还原,正确的位置是 ( )( 2 分 ) A.段之间 B.段之间 C.段之间 D.段之间 解析 :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整体感知课文,分析各语段议论的内容,注意语段的特征及标志。 答案: C 21.对第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 A.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30、,掌握谦虚的分寸很难。 B.东方人出于礼貌的自谦不能为西方人所理解。 C.在西方没有中国所谓“拙作”或“拙文”的概念。 D.西方人强调必须说真话,而东方人却不是这样。 解析 : 本题考查学生课文内容的理解、辨析能力。 D“而东方人却不是这样”的说法与第五段内容不符,读第五段可知,东方人并不是不强调真话,而是“真诚的谦虚”,这是地域差异的原因。 答案: D 22.第段论证的是什么内容?举康有为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 3 分) 解析 :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的理解能力。 找到语段的分论点作答即可,有明显的语言标志,“我认为”。此词后面的语句即是本段的分论点。举康有为的例子,是从反面论证“真诚是谦

31、虚的第一标准”这一分论点的。 答案:真诚是谦虚的第一标准。举康有为的例子论证“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往往不能进步,这从反面证明了真诚是谦虚的标准, 真诚谦虚使人进步。 23.请你从身边的生活中举一个具体的实例解释“谦让”这个词。 ( 3 分) 解析:考查学生的理解及表达能力。首先结合全文,正确理解“谦让”这个词,即谦虚地避让、退让。想一想“身边的生活”,只要是有宽容忍让的性质的均可。 答案 : 示例:放学了,初三的我和高三的他相挤在校门口,他礼貌地避止,请我先走。 五、作文 ( 50 分 ) 24.课堂上,讲解情韵深长,诵读激越铿锵生活中,嘱咐温暖亲切,告诫严肃真诚天地间,雨声淅淅沥沥,笛声婉转悠扬 请你以“那声音在我耳边回响”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 1) 根据题目,选定文体(诗歌除外); ( 2) 不少于 600 字; ( 3) 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 4) 不得抄袭。 答案 : 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